新型分离技术习题
生物分离技术习题库

一、名词解释2 .凝聚:在电解质作用下,破坏细胞菌体和蛋白质等胶体粒子的分散状态,使胶体粒子聚集的过程。
3 .分配系数:在一定温度、压力下,溶质分子分布在两个互不相溶的溶剂里,达到平衡后,它在两相的浓度为一常数叫分配系数。
5 .CM-Sephadex C-50 :羧甲基纤维素、弱酸性阳离子交换剂,吸水量为每克干胶吸水五克。
6 .絮凝:指在某些高分子絮凝剂存在下,在悬浮粒子之间发生架桥作用而使胶粒形成粗大的絮凝团的过程7 .过滤:是在某一支撑物上放过滤介质,注入含固体颗粒的溶液,使液体通过,固体颗粒留下,是固液分离的常用方法之一。
8 .萃取过程:利用在两个互不相溶的液相中各种组分(包括目的产物)溶解度的不同,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9 .吸附:是利用吸附剂对液体或气体中某一组分具有选择性吸附的能力,使其富集在吸附剂表面的过程。
10 .反渗析:当外加压力大于渗透压时,水将从溶液一侧向纯水一侧移动,此种渗透称之为反渗透。
11 .离心沉降:利用悬浮液或乳浊液中密度不同的组分在离心力场中迅速沉降分层,实现固液分离12 .离心过滤:使悬浮液在离心力场作用下产生的离心力压力,作用在过滤介质上,使液体通过过滤介质成为滤液,而固体颗粒被截留在过滤介质表面,从而实现固液分离,是离心与过滤单元操作的集成,分离效率更高13 .离子交换:利用离子交换树脂作为吸附剂,将溶液中的待分离组分,依据其电荷差异,依靠库仑力吸附在树脂上,然后利用合适的洗脱剂将吸附质从树脂上洗脱下来,达到分离的目的。
15 .助滤剂:助滤剂是一种具有特殊性能的细粉或纤维,它能使某些难以过滤的物料变得容易过滤16 .沉降:是指当悬浮液静置时,密度较大的固体颗粒在重力的作用下逐渐下沉,这一过程成为沉降17 .色谱技术:是一组相关分离方法的总称,色谱柱的一般结构含有固定相(多孔介质)和流动相,根据物质在两相间的分配行为不同(由于亲和力差异),经过多次分配(吸附-解吸-吸附-解吸…),达到分离的目的。
化工分离过程习题doc

化工分离过程试题第一部分填空题1、分离作用是由于加入()而引起的,因为分离过程是()的逆过程。
2、分离因子是根据()来计算的。
它与实际分离因子的差别用()来表示。
3、汽液相平衡是处理()过程的基础。
相平衡的条件是()。
4、精馏塔计算中每块板由于()改变而引起的温度变化,可用()确定。
5、多组分精馏根据指定设计变量不同可分为()型计算和()型计算。
6、在塔顶和塔釜同时出现的组分为()。
7、吸收有()关键组分,这是因为()的缘故。
8、对多组分吸收,当吸收气体中关键组分为重组分时,可采用()的流程。
9、对宽沸程的精馏过程,其各板的温度变化由()决定,故可由()计算各板的温度。
10、对窄沸程的精馏过程,其各板的温度变化由()决定,故可由()计算各板的温度。
11、为表示塔传质效率的大小,可用()表示。
12、对多组分物系的分离,应将()或()的组分最后分离。
13、泡沫分离技术是根据()原理来实现的,而膜分离是根据()原理来实现的。
14、新型的节能分离过程有()、()。
15、传质分离过程分为()和()两大类。
16、分离剂可以是()和()。
17、Lewis 提出了等价于化学位的物理量()。
18、设计变量与独立量之间的关系可用下式来表示( )19、设计变量分为()与()。
20、温度越高对吸收越()21、萃取精馏塔在萃取剂加入口以上需设()。
22、用于吸收过程的相平衡关系可表示为()。
23、精馏有()个关键组分,这是由于()的缘故。
24、精馏过程的不可逆性表现在三个方面,即(),()和()。
25、通过精馏多级平衡过程的计算,可以决定完成一定分离任务所需的(),为表示塔实际传质效率的大小,则用()加以考虑。
27、常用吸附剂有(),(),()。
28、恒沸剂与组分形成最低温度的恒沸物时,恒沸剂从塔()出来。
29、分离要求越高,精馏过程所需的最少理论板数()。
30、回流比是()设计变量。
第二部分选择题1. 下列哪一个是速率分离过程()a. 蒸馏b.吸收c.膜分离d.离心分离2、下列哪一个是机械分离过程()a. 蒸馏b.吸收c.膜分离d.离心分离3、下列哪一个是平衡分离过程()a.蒸馏b.吸收c.膜分离d.离心分离4、汽液相平衡K值越大,说明该组分越()a.易挥发b.难挥发c.沸点高d.蒸汽压小5、气液两相处于平衡时()a.两相间组份的浓度相等b.只是两相温度相等c.两相间各组份的逸度相等d.相间不发生传质6、当把一个气相冷凝时,开始产生液滴的点叫作()a.露点b.临界点c.泡点d.熔点7、当物系处于泡、露点之间时,体系处于(d )a.饱和液相b.过热蒸汽c.饱和蒸汽d.气液两相8、闪蒸是单级蒸馏过程,所能达到的分离程度()a.很高b.较低c.只是冷凝过程,无分离作用d.只是气化过程,无分离作用9、设计变量数就是()a.设计时所涉及的变量数b.约束数c. 独立变量数与约束数的和d.独立变量数与约束数的差10、约束变量数就是()a.过程所涉及的变量的数目;b.固定设计变量的数目c.独立变量数与设计变量数的和;d.变量之间可以建立的方程数和给定的条件11、当蒸馏塔的回流比小于最小的回流比时()a. 液相不能气化b.不能完成给定的分离任务c.气相不能冷凝d.无法操作12、当蒸馏塔的产品不合格时,可以考虑()a.提高进料量b.降低回流比c.提高塔压d.提高回流比13、如果二元物系,γ1>1,γ2>1,则此二元物系所形成的溶液一定是()a. 正偏差溶液b.理想溶液c.负偏差溶液d.不确定14、下列哪一个不是均相恒沸物的特点()a.气化温度不变b.气化时气相组成不变c.活度系数与饱和蒸汽压成反比d.冷凝可以分层15、下列哪一个不是吸收的有利条件()a.提高温度b.提高吸收剂用量c.提高压力d.减少处理的气体量16、平衡常数较小的组分是()a.难吸收的组分b.最较轻组份c.挥发能力大的组分d.吸收剂中的溶解度大17、下列关于吸附剂的描述哪一个不正确()a.分子筛可作为吸附剂b.多孔性的固体c.外表面积比内表面积大d.吸附容量有限18、下列哪一个不是等温吸附时的物系特点()a.被吸收的组分量很少b.溶解热小c.吸收剂用量较大d.被吸收组分的浓度高19、吸收塔的汽、液相最大负荷处应在()a.塔的底部b.塔的中商c.塔的顶部20、对一个恒沸精馏过程,从塔内分出的最低温度的恒沸物()a.一定是做为塔底产品得到b.一定是为塔顶产品得到c.可能是塔项产品,也可能是塔底产品d.视具体情况而变21由1-2两组分组成的混合物,在一定T 、P 下达到汽液平衡,液相和汽相组成分别为11,y x ,若体系加入10 mol 的组分(1),在相同T 、P 下使体系重新达到汽液平衡,此时汽、液相的组成分别为 '1'1,y x ,则( )(A )1'1x x >和 1'1y y > (B )1'1x x <和1'1y y <(C )1'1x x =和1'1y y = (D )不确定22 对于绝热闪蒸过程,当进料的流量组成及热状态给定之后,经自由度分析,只剩下一个自由度由闪蒸罐确定,则还应该确定的一个条件是( )(A )闪蒸罐的温度 (B )闪蒸罐的压力 (C )气化率 (D )任意选定其中之一23 某二元混合物,其中A 为易挥发组分,液相组成5.0=A x 时泡点为1t ,与之相平衡的气相组成75.0=A y 时,相应的露点为2t ,则( )(A )21t t = (B )21t t > (C )21t t < (D )不能确定24如果二元物系有最高压力恒沸物存在,则此二元物系所形成的溶液一定是 ( )(A )正偏差溶液 (B )理想溶液 (C )负偏差溶液 (D )不一定25吸附等温线是指不同温度下哪一个参数与吸附质分压或浓度的关系曲线。
最新综合习题集(有答案)

天然药物提取分离技术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 紫外灯下常呈蓝色荧光的化合物是:DA. 黄酮苷B. 酚性生物碱C. 萜类D. 7-羟基香豆素E. 甾体皂苷2. 中药的有效成分不适于用煎煮法提取的是:BA. 酯类B. 挥发油C. 甾醇D. 生物碱E. 黄酮类3. 能与胆甾醇生成水不溶性分子复合物的是:AA. 甾体皂苷B. 倍半萜C. 强心苷D. 生物碱E. 黄酮4. 挥发油是一种( ) CA. 萜类B. 芳香醇C. 混合物D. 油脂E. 粘液质5. 用葡萄糖凝胶色谱分离化合物时,先洗下来的是:CA. 极性大的化合物B. 分子量小的化合物C. 分子量大的化合物D. 极性小的化合物E. 含酚OH少的化合物6. 用pH梯度法分离羟基蒽醌类化合物,依据的原理是:BA. 碱性强弱不同B. 酸性强弱不同C. 水溶性大小不同D. 极性大小不同E. 分子量大小不同7. 欲从植物中提取强心苷次级苷时,可采用:EA. 植物原料先加适量酸水解后提取B. 加入适量的酶进行水解后提取C. 直接用热水进行提取D. 直接用乙醇进行提取E. 适当发酵后提取8. K-K反应( -去氧糖反应)用来检查:BA. 皂苷B. 强心苷C. 香豆素苷D. 蒽醌苷E. 生物碱9. 下列成分在多数情况下视为无效成分,除了EA. 叶绿素B. 蛋白质C. 纤维素D. 淀粉E. 黄酮10. 下列成分在多数情况下均为有效成分,除了BA. 皂苷B. 氨基酸C. 蒽醌D. 黄酮E. 强心苷11. 受热易破坏的水溶性成分应采用的提取方法是:DA. 煎煮法B. 连续回流法C. 回流法D. 渗漉法E. 水蒸汽蒸馏法12. 下列溶剂中溶解范围最广的是:CA. 水B. 乙醚C. 乙醇D. 苯E. 氯仿13. 下列溶剂亲脂性最强的是:BA. MeOHB. Et2OC. CHCl3D. n-BuOHE. EtOAc14. 水蒸汽蒸馏法常用于:AA. 挥发性成分的提取B. 糖类成分的提取C. 蛋白质的提取D. 生物碱的提取E. 苷类成分的提取15. 从中草药水煎液中萃取有效成分,不能使用的溶剂是AA. Me2COB. Et2OC. CHCl3D. n-BuOHE. EtOAc16. 比水相对密度大的溶剂是:BA. 石油醚B. 氯仿C. 苯D. 乙醚E. 乙酸乙酯17. 结晶法成败的关键是:DA. 控制好温度B. 除净杂质C. 适当时间D. 选择合适溶剂E. 做成过饱和溶液18. 采用乙醇沉淀法除去水提取液中多糖和蛋白质等杂质,应使乙醇浓度达到:DA. 50%以上B. 60%以上C. 70%以上D. 80%以上E. 90%以上19. 除去中草药水提取液中的淀粉、粘液质、果胶等杂质,可采用:BA. 萃取法B. 乙醇沉淀法C. 盐析法D. 结晶法E. 酸碱沉淀法20. 下列官能团中,极性最大的是:BA. -CH3B. –COOHC. -OCH3D.–OHE. -Cl21. 当两种成分的结构和性质非常接近时,一般采用的分离方法是:AA. 色谱法B. 盐析法C. 萃取法D. 沉淀法E. 结晶法22. 凝胶色谱法适用于分离:EA. 极性大的成分B. 极性小的成分C. 亲脂性成分D. 亲水性成分E. 分子量不同的成分23. 常规纸色谱的原理是:BA. 吸附色谱原理B. 分配色谱原理C. 分子筛作用D. 形成氢键E. 离子交换色谱原理24. 三种成分混合物的硅胶薄层结果如下,哪一种薄层条件最适合柱色谱分离?BA B CA. CH2Cl2: EtOAc(9:1)B. CH2Cl2:MeOH(9:1)C. CH2Cl2:EtOAc:MeOH(8:1:1)25. 游离型香豆素可以溶解于热的氢氧化钠溶液的原因是因为含有:BA. 酰胺B. 内酯C. 羧基D. 羟基E. 甲基26、TLC表示:DA. 紫外光谱B. 红外光谱C. 质谱D. 薄层色谱法E. 二维谱27. 影响生物碱碱性的主要因素是:AA. 分子中N原子的杂化方式B. 分子中正诱导效应C. 分子中负诱导效应D. 分子中共轭效应E. 分子中氢键效应28. 煎煮法只能用下列哪种溶剂:DA. 乙醇B. 甲醇C. 氯仿D. 水E. 二甲亚砜29. 下列生物碱碱性最强的是:BA. 咖啡因pKa=1.22B. 小檗碱pKa=11.5C. 罂粟碱pKa=6.13D. l-麻黄碱pKa=9.58E. 胡椒碱pKa=1.4230. 生物总碱溶于亲脂性有机溶剂,用pH值由高到低的酸性缓冲溶液萃取,最先得到:EA. 弱碱性生物碱B. 中强碱性生物碱C. 极弱碱性生物碱D. 酰胺类生物碱E. 强碱性生物碱31. 生物碱沉淀反应的条件一般是:AA. 酸性水溶液B. 中性水溶液C. 碱性水溶液D. 醇类溶剂E. 亲脂性有机溶剂32. 脂溶性生物碱最易溶解的亲脂性有机溶剂是:DA. 苯B. 乙酸乙酯C. 乙醚D. 氯仿E. 石油醚33. 为避免苷元结构发生变化,酸水解时常用的措施是:DA. 降低水解温度B. 缩短水解时间C. 降低酸的浓度D. 加入适量有机溶剂E. 在乙醇中进行34. 最易酸水解的苷是:AA. N-苷B. 醇苷C. S-苷D. C-苷E. 酚苷35. 最难酸水解的苷是:DA. N-苷B. 醇苷C. S-苷D. C-苷E. 酚苷36. 提取原生苷应特别注意的问题是:AA. 防止水解B. 选择适宜的方法C. 选择适宜的溶剂D. 粉碎药材E. 增大浓度差37. 苷和多糖类均不具备的性质是:CA. 为无定形粉末B. 可水解C. 具还原性D. 可溶于乙醇E. 不溶于乙醚38. C-苷溶解性的突出特点是:EA. 易溶于水B. 易溶于乙醚C. 易溶于乙醇D. 在各种溶剂中溶解度相对偏大E. 在各种溶剂中溶解度相对偏小39. 中草药水煎液有显著泻下作用,可能含有:BA. 香豆素B. 蒽醌苷C. 黄酮苷D. 皂苷E. 强心苷40. 蒽酮或蒽酚一般只存在于新鲜药材中,贮存二年以上药材几乎不再存在,其原因是:CA. 自然挥发散去B. 结合成苷C. 被氧化成蒽醌D. 聚合成二蒽酚衍生物E. 转化成蒽酮41. 下列成分用吸附薄层色谱检识,用C6H6-EtOAc(3:1)展开后,R f值大小顺序为:(1)OOH OH O O OH HO OOH COOH O OH OH AB CD(1) D>A>B>C (2) B>C>D>A (3) A>D>C>B(4) B>D>C>A (5) C>B>D>A42. 下列化合物亲水性的大小顺序为:A丙乙甲O O OH HO OCH 3OH O OO HO OH OH glc OO OH O glc OH OHA. 乙>甲>丙B. 甲>乙>丙C. 丙>乙>甲D. 丙>甲>乙E. 甲>丙>乙43. 某化合物有:(1) 四氢硼钠反应呈紫红色; (2) 锆-枸橼酸反应黄色消褪等性质,则该化合物可能为:BO O HO OHOH A B C O O OH HO OH OH OO OH HO OH OH44. 中药广豆根中有以下三种抗癌活性成分,试问用硅胶薄层展开时,R f 值大小为:AOO O ORO (1) 紫檀素(2) 高丽槐素 R=H (3) 三叶豆紫檀苷 R=glc R=CH 3A. (1)>(2)>(3)B. (2)>(1)>(3)C. (3)>(2)>(1)D. (3)>(1)>(2)E. (2)>(3)>(1)45. 黄酮类化合物的酸性是因为其分子结构中含有:BA. 羰基B. 酚羟基C. 氧原子D. 双键E. 苯环46. 可区别3-OH黄酮和5-OH黄酮的反应试剂是:CA. 盐酸-镁粉试剂B. α-萘酚-浓硫酸C. 锆-枸橼酸试剂D. 三氯化铁试剂E. 三氯化铝试剂47. 不能发生盐酸-镁粉反应的是:DA. 黄酮醇B. 二氢黄酮C. 二氢黄酮醇D. 异黄酮E. 黄酮48. 香豆素的基本母核是:CA. 苯骈γ-吡喃酮B. 色原酮C. 苯骈α-吡喃酮D. 苯骈α-呋喃酮E. 苯骈γ-呋喃酮49. 补骨脂中所含香豆素属于:BA. 简单香豆素B. 呋喃香豆素C. 吡喃香豆素D. 异香豆素E. 4-苯基香豆素50. 游离香豆素易溶于下列溶剂中,除了:DA. 热乙醇B. 乙醚C. 氯仿D.水E. 稀碱溶液51. 下述香豆素荧光性的错误叙述是:EA. 多数香豆素在紫外光下具有荧光B. 在碱性溶液中荧光更显著C. C7-位引入羟基荧光增强D. C7-羟基邻位C8位引入羟基荧光消失E. 羟基越多,则荧光越强52. 组成挥发油最主要的成分是:EA. 脂肪族化合物B. 芳香族化合物C. 二萜类D. 二倍半萜类E. 单萜、倍半萜及其含氧衍生物53. 提取某些贵重的挥发油,常选用的方法是:BA. 水蒸气蒸馏法B. 吸收法C. 压榨法D. 浸取法E. 共水蒸馏法54. 中药在炮炙过程中颜色变黑的现象提示该中药中可能含有:AA. 环烯醚萜苷类B. 香豆素类C. 薁类D. 倍半萜内酯E. 黄酮类55. 含皂苷为主要成分的中药材,一般不宜制成注射剂,其原因是:DA. 刺激性B. 有泡沫C. 难溶解D. 溶血性E. 不稳定56. 下列不能用于皂苷检识的是:EA. 泡沫实验B. 溶血实验C. 三氯醋酸试剂反应D. 氯仿-浓硫酸反应E. 亚硝酰铁氰化钠试剂反应57. 甾体皂苷元结构母核中含有的碳原子数目:BA. 25个B. 27个C. 28个D. 30个E. 35个58. 皂苷在下列有机溶剂中溶解度最大的是:DA. 乙醚B. 醋酸乙酯C. 氯仿D. 正丁醇E. 苯59. 以皂苷为主要成分的中草药多数不宜制成的剂型是:EA. 片剂B. 糖浆剂C. 冲剂D. 散剂E. 注射剂60. 只存在于强心苷中的糖是:DA. D-葡萄糖B. L-鼠李糖C. 6-去氧糖D. 2,6-去氧糖E. D-果糖61. 高效液相色谱分离效果好的一个主要原因是: BA. 压力高B. 吸附剂的颗粒小C. 流速快D. 有自动记录E. 有自动进样器62. 纸上分配色谱, 固定相是:BA. 纤维素B. 滤纸所含的水C. 醇羟基D. 展开剂中极性较大的溶剂E. 滤纸63. 利用较少溶剂提取有效成分,提取的较为完全的方法是:AA. 连续回流提取法B. 加热回流法C. 透析法D. 浸渍法E. 浸渍法64. 碱性氧化铝色谱通常适用于分离:BA. 香豆素类化合物B. 生物碱类化合物C. 酸性化合物D. 酯类化合物E. 黄酮类化合物65. 硅胶色谱一般不适合于分离:BA. 香豆素类化合物B. 生物碱类化合物C. 酸性化合物D. 酯类化合物E. 黄酮类化合物66. 下述化合物中,属于碳苷的是:CH 2C CH CH 2N NN N NH 2OH OHO O glu CH 2OH H 3CO CCH 3O O glu C N S O SOK 3gluA.B C.D.E.67. 紫外灯下常呈蓝色荧光, 小分子具有升华性的化合物是:DA. 黄酮苷B. 酸性生物碱C. 萜类D. 香豆素E. 蒽醌苷68. 聚酰胺色谱的原理是:EA. 分配B. 吸附C. 分子筛D. 离子交换E. 氢键缔合69. 具有溶血作用的苷类化合物为:CA. 蒽酯苷B. 黄酮苷C. 三萜皂苷D. 甾体皂苷E. 强心苷70. 母核上取代基相同的以下各类化合物的亲水性由大到小的顺序为:D ①二氢黄酮类 ②黄酮类 ③花色苷元A. ①②③B. ③②①C. ①③②D. ③①②E. ②③①71. 黄酮类化合物按其基本母核分成许多类型,苯环连在色原酮3-位上的化合物类型为:EA. 黄烷醇类B. 查耳酮类C. 花青素类D. 高异黄酮类E. 异黄酮类72. 四氢硼钠是一种专属性较高的还原剂,只作用于:CA. 黄酮类B. 黄酮醇类C. 二氢黄酮类D. 异黄酮类E. 查耳酮类73. 某中药水提取液中,在进行HCl-Mg 粉反应时,加入Mg 粉无颜色变化,加入浓HCl 则有颜色变化,只加浓HCl 不加Mg 粉也有红色出现,加水稀释后红色也不褪去,则该提取液中可确定含有:CA. 异黄酮B. 黄酮醇C. 花色素D. 黄酮E. 二氢黄酮74. 下列化合物,酸性最强的是:D OOHglcO OH OCH 3O O OH OH CH 3O OH OCH 3O OH OHOH OCH 3OO OHOH OH OH OHO O OHOH AB C D E75. 下列化合物用pH 梯度法进行分离时,从EtOAc 中,用5%NaHCO 3、0.2%NaOH 、4%NaOH 的水溶液依次萃取,先后萃取出的顺序应为:AO OOHOH HO OCH 3O O OCH 3OH OO ①②③A. ①②③B. ③②①C. ①③②D. ③①②E. ②①③76. 提取某些贵重的挥发油,常选用的方法是:BA. 水蒸气蒸馏法B. 吸收法C. 压榨法D. 浸取法E. 透析法77. 具有抗疟作用的成分是:CA. 小檗碱B. 芦丁C. 青蒿素D. 西地兰E. 紫杉醇78. 下列成分的水溶液,经振摇后能产生肥皂样泡沫的是:AA. 皂苷B. 黄酮C. 生物碱D. 强心苷E. 蒽醌79. 大黄素型的蒽醌类,其羟基分布情况为 BA. 分布一侧苯环上B. 分布两侧苯环上C. 分布在1,4位上D. 分布在5,8位上E. 分布在2,6-位上80. 芦荟苷按照苷元结构应属于:BA. 二蒽酚B. 蒽酮C. 氧化蒽酚D. 蒽醌E. 蒽酚81. 能与碱液反应生成红色物质的是:CA. 黄酮类B. 香豆素类C. 羟基蒽醌类D. 皂苷类E. 强心苷类82. 下列结构的类型为:BA. 花色素B. 黄酮醇C. 查耳酮D. 异黄酮E. 二氢黄酮83. 药物结构中含有下列哪个取代基时特别不稳定,容易被氧化:AA. 酚羟基B. 甲基C. 羧基D. 醇羟基E. 甲氧基84. 下列基团极性最大的是:BA. 酮基B. 酚羟基C. 甲氧基D. 酯基E. 醛基85. 下列能与三氯化铁显色的取代基是:BA. 醇羟基B. 酚羟基C. 双键D. 醚键E. 甲氧基86. 适用于含有大量淀粉、树胶、果胶、粘液质的中药提取方法是:AA.浸渍法B.水蒸气蒸馏法C.煎煮法D.回流提取法E.连续回流提取法87. 从中药的水提取液中萃取极性较大成分,宜选择的溶剂为:CA.乙醚B.甲醇C.正丁醇D.氯仿E.石油醚88. 连续回流提取法比回流提取法:BA.节省时间且效率高B.节省溶剂且效率高C.受热时间短D.提取装置简单E.提取量大89. 两相溶剂萃取技术的分离原理是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在两种互不相溶的溶剂中:BA.结构类型的差异B.分配系数的差异C.化学性质的差异D.酸碱性的差异E.存在状态的差异90. 可能出现在石油醚萃取液中的成分为:CA. 多糖B. 氨基酸C. 蜡质D. 生物碱盐E. 黄酮苷91. 向皂苷的乙醇溶液中逐滴加入数倍量的丙酮或乙醚或丙酮-乙醚的混合液,使皂苷逐段形成沉淀析出的方法属于: BA. 酸碱沉淀法B. 试剂沉淀法C. 铅盐沉淀法D. 两相溶剂分离法E. 系统溶剂分离法92. 从不纯的结晶经过进一步精制处理得到较纯的结晶的过程称为:BA.分馏B.重结晶C.结晶D.纯化E.浸渍93. 浓硫酸-萘酚反应主要用于检查:BA.萜类B.糖类C.A、B二项均可D.生物碱类E.氨基酸类94. 属于皂苷的化合物是:CA.苦杏仁苷B.毛花洋地黄苷丙C.甘草酸D.天麻苷E.黄芩苷95. 自植物中提取皂苷类成分宜采用:AA.水提取B.乙醚提取C.氯仿提取D.蒸馏提取E.升华提取96. 利用系统溶剂提取法分离有效成分时,常用下述哪组溶剂:EA.石油醚、乙醇、水B.苯、水、乙醇C.石油醚、甲醇、乙醚D.石油醚、乙醚、丙酮E.三氯甲烷、乙酸乙酯、水97. 系统溶剂分离法中,选择乙醇提取后,该部分不能检出的成分为:CA.强心苷B.生物碱C.多糖、蛋白质、氨基酸D.甾体E.鞣质98. 分离不同酸性的游离羟基蒽醌类化合物,首选方法是:CA.沉淀法B.结晶法C.pH梯度萃取法D.色谱法E.酸溶碱沉法99. 羟基蒽醌苷元混合物溶于有机溶剂中,用5% NaOH溶液:EA.只能萃取出酸性较弱的蒽醌B.只能萃取出酸性较强的蒽醌C.只能萃取出酸性强的蒽醌D.只能萃取出非酚性的蒽醌E.可萃取出总的羟基蒽醌混合物100. 若将槐花米加入冷水慢慢加热煮沸,则所含芸香苷易被:EA.水降解B.酶缩合C.酶氧化D.挥发E.酶水解二、配伍选择题[1-4]A.石油醚B.甲醇C.氯仿D.正丁醇E.丙酮1.极性最小的溶剂是:A2.极性最大的溶剂是:B3.密度比水大的溶剂是:C4.最难回收的溶剂是:D[5-9]A.浸渍法B.渗漉法C.煎煮法D.回流提取法E.连续回流提取法5.不加热而浸出效率较高的是:B6.以水为溶剂加热提取的是:C7.有机溶剂用量少而提取效率高的是:E8.自中药中提取含挥发性成分时不宜采用的方法是:C9.提取受热易破坏的成分最简单的方法是:A[10-14]A.硅胶B.聚酰胺C.离子交换树脂D.凝胶E.活性炭10.按分子极性大小进行分离的是:A11.可分离离子型化合物的是:C12.分离原理为氢键吸附的是:B13.常用于吸附水溶液中非极性色素的是:E14.特别适合于分离羟基黄酮类化合物的是:B[15~17]A.5% Na2CO3溶液B.5% NaHCO3溶液C.5% NaOH溶液D.热的5% NaHCO3溶液E.1% NaOH溶液15.从总游离羟基蒽醌的苯液中分离出含一个β-OH的蒽醌,选用A16.从总游离羟基蒽醌的苯液中分离出含-COOH 的蒽醌,选用B 17.从总游离羟基蒽醌的苯液中分离出含一个α-OH 的蒽醌,选用C [18~20]18.上述四个化合物的酸性弱强顺序是:4<1<2<319.用pH 梯度萃取法分离上述四个化合物,被萃取出的先后顺序是:3,2,1,4 20.用硅胶薄层色谱技术进行检识,以C 6H 6-EtOAc (3∶1)作展开剂,R f 值大小顺序是:3<2<1<4 [21~24]A .大黄素B .茜草素C .柯桠素D .黄曲霉素E .番泻苷A 21.毒性最大,微量即可引起肝硬化的成分是D22.结构上归属为二蒽酮类,具有良好泻下作用的成分是E23.工业上常作为染料应用;医药上有凉血止血,止咳平喘功用的成分是B 24.治疗皮肤病的良效成分是C [25~27]A .5%NaHCO 3B .5%Na 2CO 3C .0.5%Na 2CO 3D .4%NaOHE .5%HCl 25.pH 梯度萃取5-OH 黄酮应选用DOOHOHOOH OHOOOHCOOHOOHOH○1 ○2 ○3 ○426.pH梯度萃取4′-OH黄酮应选用B27.pH梯度萃取7,4′-二-OH黄酮应选用A[28~31]A.3,5,7-三-OH黄酮B.3,5,7,4′-四-OH黄酮C.3,5,7,3′,5′-五-OH黄酮D.3,5-二-OH-7-O-芸香糖基黄酮苷E.3,5-二-OH-7-O-葡萄糖基黄酮苷聚酰胺柱色谱分离上述黄酮类化合物,以水-乙醇混合溶剂梯度洗脱,则:28.首先被洗出的是D29.第二被洗出的是E30.第三被洗出的是A31.最后被洗出的是C[32~36]A.小檗碱B.莨菪碱C.麻黄碱D.小檗胺E.苦参碱32.属于有机胺类的是C33.属于酸碱两性的是D (还有酚OH)34.属于季铵碱的是A35.具有酰胺结构的是E36.是阿托品外消旋体的是B[37~41]A.异喹啉类生物碱B.吡啶类生物碱C.有机胺类生物碱D.吲哚类生物碱E.莨菪烷类生物碱37.小檗碱属于A38.麻黄碱属于C39.槟榔碱属于B40.东莨菪碱属于E41.利血平属于D [42~24]42.喹啉的结构是D 43.吡啶的结构是A 44.哌啶的结构是B 45.吡咯的结构是C 46.吲哚的结构是E [47~50]A .植物醇B .维生素AC .栀子苷D .樟脑E .柠檬烯 47. 叶绿素水解可得到的成分是 A 48. 能升华的成分是 D 49. 属于环烯醚萜的化合物是 C50. 存在于动物体内,特别是鱼肝中含量丰富的成分是 B [50~52]A B C D E50.樟脑是上述哪种结构 A 51.龙脑(冰片)是上述哪种结构 B 52.薄荷醇是上述哪种结构 CN HNN HNN HA B C D EOHOHOCH 3CH 2CHCH 2O[53~55]A.天麻苷B.苦杏仁苷C.芦荟苷D.红景天苷E.靛苷53.有止咳化痰作用B54.有镇静催眠及镇痛作用A55.有抗菌、抗癌作用,治流行性乙脑、小儿病毒性呼吸道感染有良效E[56~58]A.氧苷中的醇苷B.氧苷中的氰苷C.硫苷D.氮苷E.碳苷56.苦杏仁苷为B57.芦荟苷为E58.黑芥子苷为C[59~60]A.薯蓣皂苷元B.甘草酸C.齐墩果酸D.柴胡皂苷E.人参二醇类皂苷59.合成甾体激素和甾体避孕药的重要原料A60.可用于临床治疗肝炎C[61~65]A.2,6-去氧糖B.五元不饱和内酯环C.六元不饱和内酯环D.间二硝基苯试剂E.Keller-Kiliani反应61.可用于鉴别2,6-去氧糖的试剂是E62.可用于检识五元不饱和内酯环的试剂是D63.强心苷和其他苷的主要区别是A64.甲型强心苷元含有B65.乙型强心苷元含有CA .5%NaHCO 3B .5%Na 2CO 3C .0.5%Na 2CO 3D .4%NaOHE .5%HCl 66.pH 梯度萃取5-OH 黄酮应选用 D 67.pH 梯度萃取4′-OH 黄酮应选用 B 68.pH 梯度萃取7,4′-二-OH 黄酮应选用 A[69~71]A .5% Na 2CO 3溶液B .5% NaHCO 3溶液C .5% NaOH 溶液D .热的5% NaHCO 3溶液E .1% NaOH 溶液69.从总游离羟基蒽醌的苯液中分离出含一个β-OH 的蒽醌,选用A 70.从总游离羟基蒽醌的苯液中分离出含-COOH 的蒽醌,选用B 71.从总游离羟基蒽醌的苯液中分离出含一个α-OH 的蒽醌,选用C [71~72]A .○4○1○2○3B .○2○3○4○1C .○3○2○1○4 D .○3○4○2○1E .○2○4○3○1 71.上述四个化合物的酸性弱强顺序是C72.用pH 梯度萃取法分离上述四个化合物,被萃取出的先后顺序是COO OHOHOOH OHOOOHCOOHOOHOH○1 ○2 ○3 ○4(一)生物碱碱性比较 1. B>C>ACBACH 3O CH 3OOCH 3OCH 3NCH 3CH 3O CH 3OOCH 3OCH 3NHNCH 3O CH 3OOCH 3OCH 32. B>ANO OHO OH N O OHOOHA B3. B>A..N O N O..NO N O AB(二)蒽醌类化合物的酸性 1. B>C>AO O OHOHO O OH OHCOOH OO OHHOABC2. B>A>C>DO OOH CH 3O OOH COOHOHOH OHO OOH CH 3OOHCH 3OHABCD(三) 黄酮类化合物的酸性: 1. B>C>A 2. A>C>B>D 3. B>A>D>C 4. B>A>C 5. B>A>C 6. A>C>B 7. B> A > COOOHHOOOOHHOHOOOOHOH HOABC1.OOOHOHHOOH OHOOOHOHH 3COOHOHOOOHOHHOOHOCH 3OOOHOHH 3COOHOCH 3ABCDOOOHHOOHOOOHHOHOOHO OHOOHOOHOOHABCD2.3.OO HOOglcOOOHOHHOOOOH ABCOOHOOCH 3OHOHOOCH 3OOHOOCH 3ABCOOHOOCH 3OHOHOCH 3AOOH 3COOHOCH 3OHOHOOHOOHOCH 3OHOCH 3BC4.5.6.7.CBAOOOHOH HO OHO O OH OHOHO O OHOH(四)比较下列化合物的Rf 值大小 1、OO H OHOHOHO AOO H OHOHOHBOO H OHOgluOHO C层析条件:聚酰胺板 展开剂:90% EtOH Rf 值:C>A>B 2、CH 3O CH 3OCH 3N ACH 3O CH 3ONHBCH 3O CH 3ON+CH 3CH 3C层析条件:Al 2O 3板 展开剂:CHCl 3 : MeOH (9:1) Rf 值:A>B>C 3、OHACHO BCOOHC层析条件:硅胶色谱Rf 值:B>A>C(五)用化学方法区别下列各组化合物:O O OHOHO O OH OHCH 3AB1.Mg(OAc)2试剂,A 为茜草素型蒽醌,显紫(蓝)色;B 为大黄素型蒽醌,显橙(红)色。
固液分离试题

固液分离试题现代分离技术复习题一、选择题1. 在液相色谱法中,按分离原理分类,液固色谱法属于()。
A、分配色谱法B、排阻色谱法C、离子交换色谱法D、吸附色谱法2. 在高效液相色谱流程中,试样混合物在()中被分离。
A、检测器B、记录器C、色谱柱D、进样器3. 液相色谱流动相过滤必须使用何种粒径的过滤膜? ( )A、0.5μmB、0.45μmC、0.6μmD、0.55μm4. 在液相色谱中,为了改变色谱柱的选择性,可以进行如下哪些操作? ( )A、改变流动相的种类或柱子B、改变固定相的种类或柱长C、改变固定相的种类和流动相的种类D、改变填料的粒度和柱长5. 一般评价烷基键合相色谱柱时所用的流动相为()A、甲醇/水(83/17)B、甲醇/水(57/43)C、正庚烷/异丙醇(93/7)D、乙腈/水(1.5/98.5)6. 下列用于高效液相色谱的检测器,()检测器不能使用梯度洗脱。
A、紫外检测器B、荧光检测器C、蒸发光散射检测器D、示差折光检测器7. 在高效液相色谱中,色谱柱的长度一般在()范围内。
A 、10~30cm B、 20~50m C 、1~2m D、2~5m8. 在液相色谱中, 某组分的保留值大小实际反映了哪些部分的分子间作用力()A、组分与流动相B、组分与固定相C、组分与流动相和固定相D、组分与组分9. 在液相色谱中,为了改变柱子的选择性,可以进行()的操作A、改变柱长B、改变填料粒度C、改变流动相或固定相种类D、改变流动相的流速10. 液相色谱中通用型检测器是()A、紫外吸收检测器B、示差折光检测器C、热导池检测器D、氢焰检测器11. 在环保分析中,常常要监测水中多环芳烃,如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应选用下述哪种检波器A、荧光检测器B、示差折光检测器C、电导检测器D、紫外吸收检测器12. 在液相色谱法中,提高柱效最有效的途径是()A、提高柱温B、降低板高C、降低流动相流速D、减小填料粒度13. 在液相色谱中,不会显著影响分离效果的是()A、改变固定相种类B、改变流动相流速C、改变流动相配比D、改变流动相种类14. 不是高液相色谱仪中的检测器是()A、紫外吸收检测器B、红外检测器C、差示折光检测D、电导检测器15. 高效液相色谱仪与气相色谱仪比较增加了()A、恒温箱B、进样装置C、程序升温D、梯度淋洗装置16. 在高效液相色谱仪中保证流动相以稳定的速度流过色谱柱的部件是()A、贮液器B、输液泵C、检测器D、温控装置17. 高效液相色谱、原子吸收分析用标准溶液的配制一般使用()水A.国标规定的一级、二级去离子水B.国标规定的三级水C.不含有机物的蒸馏水D.无铅(无重金属)水18. 高效液相色谱仪与普通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完全不同的部件是()A、流通池B、光源C、分光系统D、检测系统19. 下列哪种是高效液相色谱仪的通用检测器()A、紫外检测器B、荧光检测器C、安培检测器D、蒸发光散射检测器20. 高效液相色谱仪中高压输液系统不包括A、贮液器B、高压输液泵C、过滤器D、梯度洗脱装置E、进样器二、填空题1.常用的萃取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离工程习题与思考题

分离工程习题与思考题<i>分离工程</i>分离工程习题第二章精馏1. 欲分离苯(1)-甲苯(2)-二甲苯(3)三元混合物,精馏塔的进料、塔顶和塔釜产品的组成如下:组成mol分率塔顶塔底进料苯0.995 0.005 0.600 甲苯0.005 0.744 0.300 二甲苯0.000 0.251 0.100的操作压强为1atm(绝对)。
试求:1) 塔顶分凝器温度和塔釜温度;2) 若进料温度为92℃,判断进料状态。
假定液相服从拉乌尔定律,汽相可当作理想气体,三个组分的蒸汽压分别按下式计算:苯:lnp1S=15.9008 2788.51/(T 52.36) S=16.0137 3096.52/(T 53.67) (piS mmHg,T K) 甲苯:lnp2 S二甲苯:=16.1390 3366.99/(T 58.04) lnp32.异丙醇(1)-水(2)系统的无限稀释活度系数为γ1=9.78,γ2=3.22,试用此对数值计算Wilson常数Λ12和Λ21,并由此计算x1=0.1665(mole分率)时的汽相组成y1和泡点温度tB。
系统处于常压(设为1atm绝对压)。
已知:异丙醇和水的蒸汽压方程可分别用下列各式计算:∞∞异丙醇:lnp1S=18.6929 3640.20T 53.54 (P mmHg,T K) 3816.44 S=18.3036 水:lnp2 T 46.13(提示:试差求Λ12和Λ21时,可取初值Λ12=0.1327)3.用常规精馏塔分离下列烃类混合物:组分:Mol%:CH40.52 C2H424.9 C2H68.83 C3H68.7 C3H83.05 nC4H1054.0工艺规定塔顶流出液中C4浓度不大于0.002,塔釜残液中C3H8不大于0.0015,试应用清晰分割法估算塔顶和塔底产品的量和组成。
<i>分离工程</i>4.设工艺规定C3H6为轻关键组分,C4为重关键组分,上题料液在常规精馏塔中分离,要求C3H6在塔顶的收率为0.99,C4在塔底的收率为0.995。
现代分离分析法期末复习题 2.

期末复习题一、最佳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佳答案。
1. 分离化学中的纯度概念是( )A. 分离过程中目标化合物浓度增加B. 溶液中溶剂蒸发掉,溶液中所有组分浓度同程度增加的过程C. 通过分离操作使产物纯度增加的过程。
D. 表示纯化产物主组分含量高低或杂质多少2. 在常量分离中,当溶液中的金属离子还剩下( )时,即可认为沉淀完全。
A. 10-3mol/LB. 10-4 mol/LC. 10-5 mol/LD. 10-6 mol/L3. 用8-羟基喹啉从水溶液中萃取Al3+,组成的萃取体系是( )A. 简单分子萃取体系B. 中性络合萃取体系C. 螯合萃取体系D. 离子缔合萃取体系4. 下列体系中,形成协萃体系的是( )A. 乙酰基丙酮为萃取剂,萃取Al3+B. 用乙醚萃取FeCl3C. 形成高分子胺盐的萃取体系D. HTTA与2,2-联吡啶为萃取剂,萃取La3+5. 下列属于阴离子交换树脂的是( )A. RSO3HB. ROHC. RNH2(CH3)OHD. RCO2H6.可以作为离子交换树脂合成中的交联剂的是( )A. 苯乙烯B. 丙烯酸C. 甲基丙烯酸D. 二乙烯苯7. 吸附层析分离是利用( )A. 利用吸附剂表面对不同组分吸附性能的差异B. 利用不同组分在流动相和固定相之间的分配系数不同C. 利用不同组分对离子交换剂亲和力的不同D. 利用某些凝胶对于不同分子大小的组分阻滞作用的不同8. 层析用硅胶有不同标号,硅胶GF254代表( )A. 硅胶中不含粘合剂B. 由硅胶和煅石膏混合而成C. 硅胶中既含有煅石膏又含荧光指示剂D. 硅胶中只含有荧光指示剂9. 依据样品组分的分配系数和电泳速度的差别而分离的是( )A. 毛细管区带电泳B. 毛细管凝胶电泳C. 毛细管等点聚焦电泳D. 毛细管电色谱10.过滤粒径由小到大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 反渗透<超滤<微滤<一般过滤B. 反渗透<微滤<超滤<一般过滤C. 微滤<超滤<反渗透<一般过滤D. 超滤<反渗透<微滤<一般过滤11. 分离化学中的纯化是( )A. 分离过程中目标化合物浓度增加B. 溶液中溶剂蒸发掉,溶液中所有组分浓度同程度增加的过程C. 通过分离操作使产物纯度增加的过程。
现代生化技术复习题

现代⽣化技术复习题. 第⼀章提取与分离技术⼀、名词解释1、机械破碎法2、物理破碎法3、温度差破碎法4、压⼒差破碎法5、超声波破碎法6、渗透压变化法7、化学破碎法8、酶促(学)破碎法9、⾃溶法10、抽提11、盐溶12、盐析13、沉淀分离法14、分段盐析15、K S分段盐析16、β分段盐析17、等电点沉淀法18、有机溶剂沉淀法19、复合沉淀法20、⾦属盐沉淀法21、选择性变性沉淀法⼆、填空题1、细胞破碎的⽅法有、和。
2、机械破碎法按照使⽤机械的不同可分为、和。
3、常⽤的物理破碎法有、和等。
4、常⽤的压⼒差破碎法有、和等。
5、化学破碎法采⽤的表⾯活性剂有和两种。
其中之⼀按其带电荷性质⼜可分为和两种。
6、根据抽提时所采⽤的溶剂或溶液的不同。
抽提的⽅法主要有、、和等7、常⽤的沉淀分析法有、、、、和等。
8、常⽤的⾦属盐沉淀法有和。
9、蛋⽩质盐析时,带⼊⼤量盐离⼦杂质,可采⽤、和⽅法脱盐。
10、要分离和提纯核酸过程中,常⽤来沉淀DNA和RNA。
11、常⽤的使蛋⽩质沉淀的⽅法有、、、和等。
12、三、是⾮题(对的打√、错的打×)1、渗透压变化法可⽤于⾰兰⽒阳性菌的破碎。
()2、有机溶剂破碎细胞主要是使细胞膜磷脂结构破坏,从⽽使细胞膜的透过性增强。
()3、⽤化学法破碎细胞提取酶时,经常⽤离⼦型表⾯活性剂。
()4、⽤化学法破碎细胞提取酶时,⽤⾮离⼦型表⾯活性剂最好。
()5、对于具有细胞壁结构的细胞采⽤酶法破碎时,应根据细胞壁结构选择不同的酶。
()6、酸性物质易溶于酸性溶剂中,碱性物质易溶于碱性溶液中。
()7、在等电点时两性电解质溶解度最⼩。
()8、抽提两性电解质时应避开其等电点。
()四、选择题1、利⽤突然降压法破碎⾰兰⽒阴性⼤肠杆菌应选择期的细胞破碎效果最佳。
A 调整期B 对数⽣长期C 平衡期D衰退期2、提取膜结合酶采⽤法破碎细胞最佳。
A ⾼压冲击法B 突然降压法C 渗透压变化法3、超声波破碎法最适合于破碎。
分离工程习题完整答案

第一部分 填空题非常全的一份复习题, 各个方面都到了。
1. 分离作用是由于加入(分离剂)而引起的,因为分离过程是(混合过程)的逆过程。
2. 衡量分离的程度用(分离因子)表示,处于相平衡状态的分离程度是(固有分离因子)。
3. 分离过程是(混合过程)的逆过程,因此需加入(分离剂)来达到分离目的。
4. 工业上常用(分离因子)表示特定物系的分离程度,汽液相物系的最大分离程度又称为(理想分离因子)。
5. 固有分离因子是根据(气液相平衡)来计算的。
它与实际分离因子的差别用(板效率来表示。
6. 汽液相平衡是处理(汽液传质分离)过程的基础。
相平衡的条件是(所有相中温度压力相等,每一组分的化学位相等)。
7. 当混合物在一定的温度、压力下,满足(1,1 ∑∑iK i z i z i K )条件即处于两相区,可通过(物料平衡和相平衡)计算求出其平衡汽液相组成。
8. 萃取精馏塔在萃取剂加入口以上需设(萃取剂回收段)。
9. 最低恒沸物,压力降低是恒沸组成中汽化潜热(小)的组分增加。
10. 吸收因子为( A=L/KV ),其值可反应吸收过程的(难易程度)。
11. 对一个具有四块板的吸收塔,总吸收量的80%是在(塔顶釜两块板 )合成的。
12. 吸收剂的再生常采用的是(用蒸汽或惰性气体的蒸出塔),(用再沸器的蒸出塔),(用蒸馏塔)。
13. 精馏塔计算中每块板由于(组成)改变而引起的温度变化,可用(泡露点方程)确定。
14. 用于吸收过程的相平衡关系可表示为( L = A V )。
15. 多组分精馏根据指定设计变量不同可分为(设计)型计算和(操作)型计算。
16. 在塔顶和塔釜同时出现的组分为(分配组分)。
17. 吸收过程在塔釜的(i N x i K iN y ,,1≥+ ),它决定了吸收液的(该组分的最大浓度)。
18. 吸收过程在塔顶的限度为(ix i K i y ,0,1≤ ),它决定了吸收剂中(自身挟带)。
19. ?限度为(吸收的相平衡表达式为(L = A V ),在(温度降低、压力升高)操作下有利于吸收,吸收操作的限度是(i N x i K iN y ,,1≥+,ix i K i y ,0,1≤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9+9.5+9.7
1 2 3 2
=32.68(J /cm ) δh1 =
E h ,i V g ,i
=
1
0+0+20001 .30 15.9+9.5+9.7
7% 58.45
=1.29 × 10−7 cm3 /(cm2 .g.s) Jv =Lp σπ Lp σ= 溶质通量
1.29×10 −7 0.07433
× 2=0.0848Mpa
水回收率为 50%时, 被理想反渗透浓缩后的海水中 NaCl × 2=5.93 Mpa
=1.736 × 10−6 ①
水回收率为 50%时,被理想反渗透浓缩后的苦咸水中 NaCl 浓度增为 0.1%/0.5=0.2% π =RTΣ C=8.314× 298×
C B −C f CB
1.5037 × 0.03 − 1.5090 × 0.03(1 − 0.00125) 0.86 × π × 2.59 × 0.49 × 3600 × 1000
脱盐率:R o =
=
10000 −400 10000
=96%
=6.5134 × 10−12 mol/(cm2 .g.s) Js=c s (1 − σ、 ) Jv +ω∆π 0.03 1 − σ、 × 6.08 × 10−8 + ω × 0.07433 1000
c s1 cw 1
Nw = K w (∆p −
/
c s2 cw 2
式中,cs1 、cs2 、cw1 、cw2 分
别为膜两侧盐和水的摩尔浓度,且假定盐的渗
δh =
=
44503 .62+32499.49 2×65.5+49.8+24.9
1 2 3 2
透 率 很 低 , cs1 >> cs2 , 则 膜 下 游 侧 可 简 化 为
ρ
w
≈ cw1
K w (∆p −∆π ) K w (∆p −∆π ) cw 1Ks
所以α =
=
Ks ρ
w
解: δd1 =
F d ,i 552.68+163.29+431.26 V g ,i
4、 计算 25℃下, 下列水溶液的渗透压: 3% (质
=
量分数)NaCl ;3% (质量分数)白蛋白和 固体含量为 30g/L 的悬浮液(其颗粒质量 为 1ng,即10−9g) 解: 假设为理想渗析, 渗透压可用 Vant Hoff 定律计算对不同溶液可得到以下结果 NaCl: π = 白蛋白π = 悬浮液π =
1.29×10 −7 0.07433
=
Qp A(∆P −∆π )
=
0.01 1000 ×10(60 −8.35)
= 1.94 ×
=6.08 × 10−8 溶质通量 Js = = V1 c1 − V2 c2 S
③
10−8 L/(cm2 .s.atm) 溶质渗透系数: Js Qf QF 0.01 × 400 ω = = = ∆Cs A∆Cs 1000 × 10 10000 − 400 = 4.16 × 10−8 L/(cm2 .s.atm)
1
3
=
1 3
=7.59(J 2 /cm2 ) 15.9×2+23.9+9.5×3+10.0×2
因此δd,m =x1 δd1 + x2 δd2 = 0.2×32.68+0.8×28.64=29.45(J 2 /cm2 ) δh,m =x1 δh1 + x2 δh2 = 0.2×23.87+0.8×7.59=10.85(J 2 /cm2 )
3 2
cs 1Nw cw 1Ns
=
c s 1 K w (∆p −∆π ) c w 1 K s (c s 1 −c s 2 )
因为 cs1 >> cs2
=32.870 (J /cm )
2、 知聚乙烯醇和聚乙烯醇缩丁醛的重复单元, 计算 20% 聚乙烯 80%聚乙烯醇缩丁醛混合溶解度参数δ d 和δ h 。
3.4 将直径为 0.86cm 的管式超滤膜浸入盛有水的烧杯 中,浸入水的膜管长 2.59cm,膜管内注入 0.03mol/L 的葡萄糖溶液,恒温 25℃,在实验中首先将管内外的 溶液和水调整到相等高度,并在大气压下保持 1.62h, 这时管内溶质浓度降低了 0.4% ,溶液总体积增加了
=6.5134 × 10−12
10000 58.5×1000
=5.4132mol/(cm2 .g.s) Js=c s (1 − σ) Jv +ω∆π 0.03 1 − σ × 1.29 × 10−7 + ω × 0.07433 1000 =5.4132 × 10−13 ② 实验二:∆P=0.101-0.096=0.005Mpa 溶液通量Jv =
0.86 2 × ×2.59×0.05% 0.86× π ×2.59×0.49×3600
π 4
水力渗透系数Lp 、溶质透过系数ω 以及脱盐率。 解: 苦咸水的渗透压π = Ф i cRT=2× 298=8.35atm 水利渗透系数: Lp =
Jv ∆P −∆π
× 0.082×
=6.08 × 10−8 cm3 /(cm2 .g.s) Jv =Lp (σ、 π − ∆P) Lp (σ、 × 0.07433 − 0.005)=
0.86 2 × ×2.59×0.35% 0.86× π ×2.59×1.62×3600
π 4
+
C2 M
) =8.314× 298×
0.1% 58.45
3.5% 58.45
× 2=2.97Mpa
含 0.1%NaCl 的苦咸水在 298K 的理想渗透压为 π =RTΣ C=8.314× 298× 浓度增为 3.5%/0.5=7% π =RTΣ C=8.314× 298×
0.2% 58.45
Js = =
V1 c1 − V2 c2 S
× 2=0.169 Mpa
1.5037 × 0.03 − 1.5090 × 0.03(1 − 0.004) 0.86 × π × 2.59 × 1.62 × 3600 × 1000
由此可得因海水中 NaCl 的浓度远比苦咸水中高,其所 需的操作压力也远比苦咸水高,其次水的回收率达到 50%,则反渗透压力将增高一倍。 3.2 含盐量为 10000mgNaCl/L 的苦咸水在压力 6.0Mpa 下进行反渗透试验。实验装置内装有一张有效面积 10cm2 的醋酸纤维素膜。在水温 为 0.01cm3 /s,其溶质浓度为 25℃时,制成水流量 40010000mg/L,试计算
1 3 1 3
0+0+3002 .08
3.1 试分别求出含 NaCl3.5%的海水和含 NaCl0.1%的苦 咸水 25℃时的理想渗透压。若用反渗透法处理这两种 水,并要求水的回收率为 50%,渗透压各为多少?哪种 水需要的操作压力高? 解: 理想渗透压可用 Vant Hoff 定律计算: 海水中 NaCl 可以认为完全解离为Na+、Cl− 即形成渗透压的离子, 浓度为 NaCl 的两倍,故含 3.5%NaCl 在 298K 的理想渗 透压为: π =RTΣ C=RT (
④
联立①②③④即可求出结果。
w2
=
Nw Ns
=18.920(J 2 /cm2 )
E coh ,i Vi
1 2
ρ w ≈ cw1 Ns = K s (cs1 − cs2 ) Nw = K w (∆p − ∆π ) 所 以 α = c s1 / c s2 =
w1 w2
c
c
cs 1cw 2 c w 1 cs.81+46894 .4+33496 2×52.52+19+9.5
cw 2 c s2
=
Nw Ns
,ρ
w
≈ cw1 ,试求出反渗透过程的分
=19.348(J /cm ) δd =
F d ,i 2×1270 .69+900.33+450.164 V g ,i
离因子。
=
2×65.5+49.8+24.9
1 3
解 : α = c s1 / c s2
w1
c
c
cw 2 cs 2
3
= 2.54Mpa
=23.87(J 2 /cm2 ) δd2 =
F d ,i V g ,i
= 0.001Mpa = 0.12Mpa
= =28.64
2×552.68+3×163.29+2×265.16+858.39 2×15.9+23.9+10.0×2+9.5×3
(J 2 /cm2 ) δh2 =
E h ,i V g ,i
C1 M
0.35%,在再次实验中,仍将管内外的溶液和水 调整到相等高度,使溶液保持大气压下,水保 持在 0.096Mpa 的负压下,放置 0.49h,溶质浓 度降低了 0.125%, 溶液的体积亦降低了 0.05%, 求通过该超滤膜的传递系数Lp 、σ、ω、σ、 解:渗透压π=RTc=8.314× 298× 0.03× 103 =0.07433Mpa 实验一:溶液通量Jv =
1、 已知聚酰胺酰肼的重复单元,其所含三个结构基 团对高分子摩尔体积及溶解度参数的贡献如下。 求聚酰胺酰肼的氢键溶解度参数δ h 、色散溶解度 参数δ d 和总溶解度参数δ 解:
E h ,i V g ,i
sp
3、已知盐和水的反渗透通量及分离因子分别表 示 为 Ns = K s (cs1 − cs2 ) ∆π )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