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分离技术》练习题

合集下载

生化分离技术 考试复习题库(含详细答案)

生化分离技术 考试复习题库(含详细答案)

《生化分离》考试复习题库一、选择题1.下列不是超临界萃取工艺的方法是()。

A 等温法B 等压法C 吸附法D 交换法2.影响絮凝效果的因素有很多,但不包括()。

A 絮凝剂的浓度B 溶液pH值C 溶液含氧量D 搅拌速度和时间3.葡聚糖凝胶色谱属于排阻色谱,在化合物分离中,先被洗脱下来的为()。

A 杂质B 小分子化合物C 大分子化合物D 两者同时下来4.当向蛋白质纯溶液中加入中性盐时,蛋白质溶解度()。

A 增大B 减小C 先增大,后减小D 先减小,后增大5.下列不能提高发酵液过滤效率的措施是()。

A 增大滤过面积B 降低料液温度C 加压或减压D 加入助滤剂6.下列方法中,哪项不属于改善发酵液过滤特性的方法A 调节等电点B 降低温度C 添加表面活性物质D 添加助滤剂7.助滤剂应具有以下性质()A 颗粒均匀、柔软、可压缩B 颗粒均匀、坚硬、不可压缩C 粒度分布广、坚硬、不可压缩D 颗粒均匀、可压缩、易变形8.在发酵液中除去杂蛋白质的方法,不包括()A 沉淀法B 变性法C 吸附法D 萃取法9.下列关于速率区带离心法说法不正确的是()A 样品可被分离成一系列的样品组分区带B 离心前需于离心管内先装入正密度梯度介质C 离心时间越长越好D 一般应用在物质大小相异而密度相同的情况10.助滤剂是一种不可压缩的多孔微粒,它能使滤饼疏松,滤速增大。

以下不属于助滤剂的是()A 氯化钙B 纤维素C 炭粒D 硅藻土11.细胞破碎的方法可分为机械法和非机械法两大类,下列不属于机械法的是()A 加入金属螯合剂B 高压匀浆法C 超声破碎法D 珠磨法12.萃取操作是利用原料液中各组分()的差异实现分离的操作。

A 溶剂中的溶解度B 沸点C 挥发度D 密度13.两相溶剂萃取法的原理为:A 根据物质在两相溶剂中的分配系数不同B 根据物质的熔点不同C 根据物质的沸点不同D 根据物质的类型不同14.下列溶液不是双水相的是()。

A PEG/葡聚糖B PEG/磷酸盐C PEG/硫酸铵D 磷酸盐/硫酸铵15.在萃取操作中,分离系数越小,组分()分离。

现代分离科学与技术复习题

现代分离科学与技术复习题

1、名词解释1)分配系数;指一定温度下;处于平衡状态时;组分在流动相中的浓度和在固定相中的浓度之比;以K表示..分配系数与组分、流动相和固定相的热力学性质有关;也与温度、压力有关..在不同的色谱分离机制中;K有不同的概念:吸附色谱法为吸附系数;为选择性系数或称交换系数;凝胶色谱法为渗透参数2)絮凝;使水或液体中悬浮微粒集聚变大;或形成絮团;从而加快的;达到固-液分离的目的;这一现象或操作称作3)层析分离;是利用各组分、、分子的形状与大小、分子的电荷性与的不同;将多组分混合物进行分离的方法..主要是利用不同物质在固定和流动相上的亲和性差异;利用移动速度的不同进行分离..4)吸附分离;吸附是利用吸附剂对液体或气体中某一组分具有选择性吸附的能力;使其富集在吸附剂表面;再用适当的洗脱剂将其解吸达到分离纯化的过程5)分子印迹技术分子印迹技术是指为获得在空间结构和结合位点上与某一分子印迹分子完全匹配的聚合物的实验制备技术..6)反渗析;利用反渗透膜选择性的只能通过溶剂通常是水的性质;对溶液施加压力;克服溶液的渗透压;使溶剂通过反渗透膜而从溶液中分离出来的过程..7)共沉淀分离;共分离法是富集痕量组分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利用溶液中主沉淀物称为析出时将共存的某些微量组分载带下来而得到分离的方法8)离子交换分离;通过分子中的活性离子将溶液中带相反电荷的物质吸附在离子交换剂上;然后用适当的洗脱溶剂将吸附物质再从离子交换剂上洗脱下来;达到分离的目的..9)沉降分离;在外力场作用下;利用分散相和连续相之间密度差;使之发生相对运动而实现非均相混合物分离..10)液膜分离;液膜萃取;也称液膜分离;是将第三种液体展成膜状以隔开两个液相;使料液中的某些组分透过液膜进入接收液;从而实现料液组分的分离..11)临界胶团浓度;分子在溶剂中缔合形成的最低浓度12)液膜分离;13)反相色谱;根据流动相和相对不同;液相色谱分为和反相色谱..流动相大于固定相极性的情况;称为反相色谱..合相色谱可作反相色谱.. 14);是用一定的介质在离心管内形成一连续或不连续的密度梯度;分离是借助于混合样品穿过密度梯度层的沉降或上浮来达到的15)泡沫吸附分离;以泡沫作分离介质;并利用各种类型对象物质离子;分子;胶体颗粒;固体颗粒;悬浮颗粒等与泡沫表面的吸附相互作用;实现表面活性物质或能与表面活性剂结合的物质从溶液主体母液中分离泡沫分离过程是利用待分离物质本身具有表面活性如表面活性剂或能与表面活性剂通过化学的如配位反应、物理的力如静电引力结合在一起如金属离子、有机化合物、蛋白质和酶等;在鼓泡塔内被吸附于气泡表面;得以表面富集..然后借气泡上升带出溶液主体并进行收集;再用化学、热或机械的方法破坏泡沫;将溶质提取出来以达到净化主体溶液、浓缩待分离物质的目的..2、问答1)溶剂萃取过程的机理是什么什么是萃取选择萃取剂的原则是什么常规液-液萃取是利用液液混合物各组分在另一溶剂中溶解度的差异而实现分离..利用在两个互不相溶的液相中各种组分包括目的产物溶解度或分配系数的不同;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萃取;又称溶剂萃取或液液萃取;亦称抽提;是利用系统中组分在溶剂中有不同的溶解度来分离混合物的单元操作..即是利用化合物在两种互不相溶或微溶的溶剂中溶解度或分配系数的不同;使化合物从一种溶剂内转移到另外一种溶剂中的方法..1.和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2.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萃取剂与溶质相似;相似相溶3.萃取剂溶解极少量或完全不溶杂质4.容易与待萃取物质分离5.萃取剂不能与原溶液发生任何反应6.萃取剂最好是无毒原则:1萃取剂的选择性和选择性系数;萃取剂选择性越高;对溶质溶解能力越大;对于一定分离任务;可减少萃取剂用量;降低回收溶剂操作的能量消耗;并获得高纯度的产品;2萃取剂与稀释剂的互溶度;互溶度越小;越有利于萃取分离;3萃取剂的回收难以与经济性;萃取剂回收越容易;成本越低;4其他物性;萃取剂与被分离混合物有较大的密度差;界面张力要适中;较低的黏度和凝固点;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对设备腐蚀小;来源充分;价格低廉等..2)在液相色谱、溶剂萃取分离和蒸馏分离过程中;分别涉及的最主要的分子间相互作用是什么液相色谱设计的分子间作用力主要有;范德华力;静电相互作用等..溶剂萃取主要利用的各组分在溶剂中溶解度的差异;蒸馏分离主要是范德华力3)试述溶剂萃取的原理及影响因素;简述当前萃取方法的新技术常规液-液萃取是利用液液混合物各组分在另一溶剂中溶解度的差异而实现分离..萃取剂的选择性;温度等..超临界流体萃取;双水相萃取技术;凝胶萃取;膜萃取;反向胶团萃取;液膜萃取等等4)简述吸附色谱和凝胶色谱分离技术的原理吸附色谱法是靠溶质与吸附剂之间的分子吸附力的差异而分离的方法;凝胶色谱是基于分子大小不同而进行分离的一种分离技术;又称之凝胶过滤、凝胶渗透过滤、分子筛过滤、阻滞扩散层析或排阻层析..5)何谓超临界流体萃取;并简述其分离原理超临界流体萃取;也叫气体萃取、流体萃取、稠密气体萃取、蒸馏萃取;或称之为压力流体萃取..是以超临界条件下的流体为萃取剂;从液体或固体中萃取出特定成分;以达到某种分离目的的一种化工新技术超临界流体萃取是利用超临界流体具有的类似气体的扩散系数;以及类似液体的密度溶解能力强的特点;利用超临界流体为萃取剂进行的萃取单元操作..其特点是安全、快速、无毒、能耗低、产品分离简单;但设备投资较大..6)何谓双水相萃取;影响双水相萃取有哪些常见的双水相构成体系有哪些利用物质在互不相容的两水相间分配系数的差异来进行萃取的方法..影响因素:成相高聚物的相对分子量..一般来说;蛋白等高分子量物质易集中于低分子量相;成相高聚物浓度——界面张力;分配物质的分子量;盐种类;浓度;电荷;pH值;温度;其它因素..离子型高聚物-非离子型高聚物分子间斥力..PEG聚乙二醇-DEXTRAN葡萄糖高聚物-相对低分子量化合物盐析作用..PEG 聚乙二醇-硫酸铵7)简述结晶过程中晶体形成的条件;影响结晶的因素主要有哪些要使固体溶质从溶液中结晶析出;溶液必须呈过饱和状态;也就是必须有过饱和度作为推动力;过饱和溶液是不稳定的;容易析出其中过量的溶质而产生晶核;然后晶核长大;成为宏观的晶体..要使晶核能够产生而且能够长大;需要有一个推动力;这个推动力是一种浓度差;也就是溶液的过饱和度..产生晶核的过程称为成核或晶核形成晶核长大的过程称为晶体..结晶成长..由于过饱和度的大小直接影响着晶核形成过程和晶体生长过程的快慢;而这两个过程的快慢又影响着结晶产品中晶体的粒度及粒度分布;因此过饱和度是考虑结晶问题时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影响因素1、浆料的过饱和度;这个主要由温度来控制;温度越低过饱和度越低..过饱和度越大;则;产生晶核越多;结晶体粒径越小..2、停留时间;时间越长;则产生的结晶体粒径越大..停留时间与液位有关;液位越高;停留时间越强..3、容器的搅拌强度;搅拌越强;容易破碎晶体;结晶体粒径越小4、杂质成分;杂质成分较多;则比较容易形成晶核;结晶体粒径越小..8)简述气相色谱工作原理及载气流速对色谱分析的影响;利用试样中各组份在气相和固定液液相间的分配系数不同;当汽化后的试样被载气带入色谱柱中运行时;组份就在其中的两相间进行反复多次分配;由于固定相对各组份的吸附或溶解能力不同;因此各组份在色谱柱中的运行速度就不同;经过一定的柱长后;便彼此分离;按顺序离开色谱柱进入检测器;产生的离子流讯号经放大后;在记录器上描绘出各组份的色谱峰..载气流速是气相色谱分析的另一重要操作条件;正确地选择载气流速;可以提高色谱柱的分离效能;缩短分析时间;载气流速快;出峰快;过快会造成各组分峰不能完全分开..一般在气相色谱仪中利用转子流量计皂膜流速计等来测量载气的流速流动相是气相;流动相中样品混合物经过固定相时;就会与固定相发生作用;由于各组分在性质和结构上的差异;与固定相相互作用的类型、强弱也有差异;因此在同一推动力的作用下;不同组分在固定相滞留时间长短不同;从而按先后不同的次序从固定相中流出..9)简述生物分离过程的特点产品丰富:产品的多样性导致分离方法的多样性;绝大多数生物分离方法来源于化学分离;生物分离一般比化工分离难度大:成分复杂;悬液中的目标产物浓度低;生物活性条件相对温和;生物产品要求高质量;获得高纯度的干燥产品;卫生..10)膜分离技术的类型和定义举例说明其应用..膜分离是以天然或合成薄膜为质量分离剂;以压力差、化学位差等为推动力;根据液体或气体混合物的不同组分通过膜的渗透率的差异来实现分离、分级、提纯或富集的过程..微孔过滤MF、透析D、电渗析ED、反渗透RO、超滤UF、气体分离GP和纳滤NF..应用:海水淡化;中药提纯;果汁浓缩;血液透析;气体分离等..11)简述各种膜分离物质的原理、过程及应用渗透是水通过半透膜;从低溶质浓度一侧到高溶质浓度一侧;直到两侧的水的化学位达到平衡..而反渗透是在推动力作用下;溶剂水从高溶质浓度一侧到低溶质浓度一侧;克服的是渗透压..反渗透是以压力差为推动力的分离操作;其功能是截留离子物质而仅透过溶剂..过程模型主要有微孔模型、孔隙开闭理论和溶解-扩散理论..海水淡化..微滤:当压力推动流体透过膜或其他过滤介质;从流体中分离微米大小的粒子时;这个过程为微滤..筛分机理;液相澄清;蛋白质液澄清..固相回收;酵母浓缩..超滤膜是按分子大小而去除的压力推动膜过程..一般孔径为2 - 50nm;能够截留分子量300 – 500000 Da的物质..一般物质的大小相差10倍时;分离效果最佳..所能除去的物质包括糖、生物分子、高分子聚合物、胶体物质..超滤的一般操作压力为 2–5 bar..筛分机理;果汁澄清;水处理;反渗透预处理..纳滤NF是介于反渗透和超滤之间的一种压力驱动型膜分离技术..过程模型主要有微孔模型、孔隙开闭理论和溶解-扩散理论制造饮用水..12)简述各种超滤和反渗透膜分离物质的原理及过程..见上题13)盐析的原理及影响因素破坏蛋白质分子水化层;电荷中和;使之聚集成更大的分子团..在高浓度中性盐存在下;蛋白质等生物分子物质在水溶液中溶解度降低;产生沉淀的过程..影响因素:溶质种类的影响;溶质浓度的影响;蛋白质浓度大;盐的用量小;共沉淀作用明显;分辨率低;蛋白质浓度小;盐用量大;分辨率高;PH值;影响蛋白质表面静电荷的数量;盐析温度..14)简述气相色谱工作原理及载气流速对色谱分析的影响..15)试述溶剂萃取的原理及影响因素;简述当前萃取方法的新技术..16)微孔膜过滤技术的应用食品果汁浓缩;除菌;医药除菌;中药提纯;;饮用水;检测微生物限度检查;水质检测;臭氧剂的鉴定17)影响电泳分离的主要因素电泳分离蛋白质的原理是什么影响电泳的主要因素:带电粒子迁移率、电解质溶液的组成、外加电位梯度、电泳时间等.. 在电解质溶液中;位于电场中的带电离子在电场力的作用下;以不同的速度向其所带电荷相反的电极方向迁移的现象..分离的依据:不同带电粒子迁移率的差别蛋白质是两性电解质;当PH > pI时带负电荷;在电场作用下向正极移动:PH > PI时带正电荷;在电场作用下向负极移动:PH=PI时净电荷为零;在电场作用下既不向正极移动也不向负极移动;此时的PH值即是该蛋白的PI值..各种蛋白质中由不同种类的氨基酸一不同的比例组成;因而有不同的等电点;这是其固有的理化常数..蛋白质在电场中汰动一段时间后;便会集中到确定的位置上呈一条致密区带..若样品为混合的蛋白质溶液时;由于不同蛋白质的等电点和分子量是不同的;因此经电泳后;就形成了泳动度不同的区带..利用此性质;便可把混合液中不同的蛋白质或其它物质分离开;也可用其对样品的纯度进行鉴定..18)简述在色谱分离及电泳分离过程中;影响分子迁移与扩散的因素①和功能基极性有关..极性增加的顺序:烷烃、不饱和烃、醚、酯、酮、醛、醇、酚和羧酸;同一类化合物极性基团越多;极性越..②小分子的化合物比大分子的化合物极性大..③和某些细微结构有关;如氢键、异构体等..1. 待分离生物大分子的性质:待分离生物大分子所带的电荷、分子大小和性质都会对电泳有明显影响..一般来说;子带的电荷量越大、直径越小、形状越接近球形;则其电泳迁移速度越快..2. 缓冲液的性质:缓冲液的pH值会影响待分离生物大分子的解离程度;从而对其带电性质产生影响;溶液pH值距离其等电点愈远;其所带净电荷量就越大;电泳的速度也就越大;尤其对于蛋白质等两性分子;缓冲液pH还会影响到其电泳方向;当缓冲液pH大于蛋白质分子的等电点;蛋白质分子带负电荷;其电泳的方向是指向正极..为了保持电泳过程中待分离生物大分子的电荷以及缓冲液pH值的稳定性;缓冲液通常要保持一定的离子强度;一般在0.02-0.2;离子强度过低;则缓冲能力差;但如果离子强度过高;会在待分离分子周围形成较强的带相反电荷的离子扩散层即离子氛;由于离子氛与待分离分子的移动方向相反;它们之间产生了静电引力;因而引起电泳速度降低..另外缓冲液的粘度也会对电泳速度产生影响..3. 电场强度:电场强度V/cm是每厘米的电位降;也称电位梯度..电场强度越大;电泳速度越快..但增大电场强度会引起通过介质的电流强度增大;而造成电泳过程产生的热量增大..4. 支持介质的筛孔:支持介质的筛孔大小对待分离生物大分子的电泳迁移速度有明显的影响..在筛孔大的介质中泳动速度快;反之;则泳动速度慢..19)什么是电渗带电质点泳动速度与电渗的关系如何电渗是支持物本身所带的电荷吸附溶液中性质相反的离子;在电场中移动的结果..其带电愈高;电渗力愈大..当颗粒的泳动方向与电渗方向一致时;加快颗粒的泳动速度;当颗粒的泳动方向与电渗方向相反时;则降低颗粒的泳动速度..20)试讨论影响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离度的各种因素;如何提高分离度1 色谱填充性能液相色谱柱分离性能的优劣;是由固定相粒度、柱长、由柱内径和填充状况决定的柱压降这三个参数度决定的..这三个参数度也决定了样品组分的保留时间;保留时间不仅与色谱过程的热力学因素k有关;还直接与决定柱效与分离度的柱性能参数及流动相的黏度有关;这些参数都是影响色谱分离过程动力学的重要因素..但在高效液相色谱中;分离柱的制备是一项技术要求非常高的工作;一般都是购买商品柱;很少自行制备..2 流动相及流动相的极性液相色谱中;改变淋洗液组成、极性是改善分离的最直接因素..液相色谱不可能通过增加柱温来改善传质..因此大多是恒温分析..流动相选择在液相色谱中显得特别重要;流动相可显着改变组分分离状况..3 流速流速大于0.5 cm/s时; H~u曲线是一段斜率不大的直线..降低流速;柱效提高不是很大..但在实际操作中;流量仍是一个调整分离度和出峰时间的重要可选择参数..21)试述柱层析的基本操作过程..1 装柱..柱子下面的活塞一定不要涂润滑剂;会被淋洗剂带到产品中的;可以采用四氟节门的..干法和湿法装柱觉得没什么区别;只要能把柱子装实就行..装完的柱子应该要适度的紧密太密了淋洗剂走的太慢;一定要均匀不然样品就会从一侧斜着下来..书中写的都是不能见到气泡;我觉得在大多数情况下有些小气泡没太大的影响;一加压气泡就全下来了..当然假如你装的柱子总是有气泡就说明需要多练习了..但是柱子更忌讳的是开裂;甭管竖的还是横的;都会影响分离效果;甚至作废2 加样..用少量的溶剂溶解样品加样 ;加完后将底端的活塞打开 ;待溶剂层下降至石英砂面时 ;再加少量的低极性溶剂 ;然后再打开活塞 ;如此两三次 ;一般石英砂就基本是白色的了..加入淋洗剂 ;一开始不要加压 ;等溶解样品的溶剂和样品层有一段距离 2~4 cm ;再加压 ;这样避免了溶剂如二氯甲烷等夹带样品快速下行..很多样品在上柱前粘性较大 ;上样后在柱上又会析出 ;这一般都是比较大量的样品才会出现 ;是因为填料对样品的吸附饱和所致..有些样品溶解性差;能溶解的溶剂比如 DMF;DMSO等又不能上柱 ;这样就必须用干法上柱了..3 淋洗剂的选择..感觉上要使所需点在rf0.2~0.3左右的比较好..不要认为在板上爬高了分的比较开;过柱子就用那种极性;假如rf在0.6;即使相差0.2也不轻易在柱子上分开;因为柱子是一个多次爬板的状态;可以通过公式的比较:0.6/0.8一次的分离度;肯定不如0.2/0.3的三次方或四次方大..4 样品的收集用硅胶作固定相过柱子的原理是一个吸附与解吸的平衡..所以假如样品与硅胶的吸附比较强的话;就不轻易流出..这样就会发生;后面的点先出;而前面的点后出..这时可以采用氧化铝作固定相..另外;收集的试管大小要以样品量而定;非凡是小量样品;假如用大试管;可能一根就收到了三个样品;wuwu..假如都用小试管那工作量又太大..5 最后的处理..柱分后的产品;由于使用了大量的溶剂;其中的杂质也会累积到产品中;所以假如想送分析;最好用少量的溶剂洗涤一下;因为大部分的杂质是溶在溶剂里的;一洗基本就没了;必要时进行重结晶..另外;再过柱的时候;有时会出现气泡;一是和使用的溶剂有关;假如是易挥发的溶剂;如乙醚、二氯甲烷等;在室温稍高的情况下;很轻易出现这种现象;因此;在室温高的时候;可以选择沸点较高;挥发相对小的溶剂..还有;使用混合溶剂时;使用的两种溶剂的沸点应该相差不大;如:乙酸乙酯和石油醚60~90;而乙醚却要选择30-60的石油醚..二是:不论是用带砂板的还是塞棉花的;在装柱之前;都要将空气用加压的方法将空气排干;这样就可避免柱中有空气过柱子需要耐心;不要着急22)离子交换过程离子交换的机理是什么影响交换速度的因素离子交换法是一种借助于离子交换剂ion exchange resin上的离子和废水中的离子进行交换反应而除去废水中有害离子的方法..机理:离子交换剂上的可交换离子与溶液中的其他同性离子的交换反应;是一种特殊的吸附过程;通常是可逆化学吸附..影响交换速度的因素1 薄膜扩散:离子浓度溶液离子浓度低;树脂交换容量大时;薄膜扩散受阻..溶液离子浓度过高;树脂易发生收缩现象;内扩散受阻..水流速度水流速度增加;水膜变薄;薄膜扩散加快..树脂颗粒的大小树脂颗粒小;比表面积增加;利于薄膜扩散..2 内扩散:离子电荷离子电荷越大;扩散系数越小;不利于内扩散..树脂交联度交联度越低;树脂网孔越大;有利于离子的内扩散..离子的水化度离子水化程度大;水合离子半径越大;不利于离子的内扩散..23)根据溶解度不同;蛋白质有几种分离纯化方法..盐析法、有机溶剂沉淀法、重金属盐沉淀法、生物碱或酸类沉淀法、加热变性沉淀法..中性盐对蛋白质的溶解度有显着影响;一般在低盐浓度下随着盐浓度升高;蛋白质的溶解度增加;此称盐溶;当盐浓度继续升高时;蛋白质的溶解度不同程度下降并先后析出;这种现象称盐析;将大量盐加到蛋白质溶液中;高浓度的盐离子如硫酸铵的SO4和NH4有很强的水化力;可夺取蛋白质分子的水化层;使之“失水”;于是蛋白质胶粒凝结并沉淀析出..24)简述中药有效成分常用的提取、分离方法..1.经典的提取分离方法传统中草药提取方法有:溶剂提取法、水蒸汽蒸馏法两种..溶剂提取法有浸渍法、渗源法、煎煮法、回流提取法、连续提取等..分离纯化方法有;系统溶剂分离法、两相溶剂举取法、沉淀法、盐析法、透析法、结晶法、分馏法等..2.现代提取分离技术的应用近年应用于中药提取分离中的高新技术有:超临界流体萃取法、膜分离技术、超微粉碎技术、中药絮凝分离技术、半仿生提取法、超声提取法、旋流提取法、加压逆流提取法、酶法、大孔树脂吸附法、超滤法、分子蒸馏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法SFE:该技术是80年代引入中国的一项新型分离技术..其原理是以一种超临界流体在高于临界温度和压力下;从目标物中萃取有效成分;当恢复到常压常温时;溶解在流体中成分立即以溶于吸收液的液。

生化分离技术 考试复习题库(含详细答案)

生化分离技术 考试复习题库(含详细答案)

《生化分离》考试复习题库一、选择题1.下列不是超临界萃取工艺的方法是()。

A 等温法B 等压法C 吸附法D 交换法2.影响絮凝效果的因素有很多,但不包括()。

A 絮凝剂的浓度B 溶液pH值C 溶液含氧量D 搅拌速度和时间3.葡聚糖凝胶色谱属于排阻色谱,在化合物分离中,先被洗脱下来的为()。

A 杂质B 小分子化合物C 大分子化合物D 两者同时下来4.当向蛋白质纯溶液中加入中性盐时,蛋白质溶解度()。

A 增大B 减小C 先增大,后减小D 先减小,后增大5.下列不能提高发酵液过滤效率的措施是()。

A 增大滤过面积B 降低料液温度C 加压或减压D 加入助滤剂6.下列方法中,哪项不属于改善发酵液过滤特性的方法A 调节等电点B 降低温度C 添加表面活性物质D 添加助滤剂7.助滤剂应具有以下性质()A 颗粒均匀、柔软、可压缩B 颗粒均匀、坚硬、不可压缩C 粒度分布广、坚硬、不可压缩D 颗粒均匀、可压缩、易变形8.在发酵液中除去杂蛋白质的方法,不包括()A 沉淀法B 变性法C 吸附法D 萃取法9.下列关于速率区带离心法说法不正确的是()A 样品可被分离成一系列的样品组分区带B 离心前需于离心管内先装入正密度梯度介质C 离心时间越长越好D 一般应用在物质大小相异而密度相同的情况10.助滤剂是一种不可压缩的多孔微粒,它能使滤饼疏松,滤速增大。

以下不属于助滤剂的是()A 氯化钙B 纤维素C 炭粒D 硅藻土11.细胞破碎的方法可分为机械法和非机械法两大类,下列不属于机械法的是()A 加入金属螯合剂B 高压匀浆法C 超声破碎法D 珠磨法12.萃取操作是利用原料液中各组分()的差异实现分离的操作。

A 溶剂中的溶解度B 沸点C 挥发度D 密度13.两相溶剂萃取法的原理为:A 根据物质在两相溶剂中的分配系数不同B 根据物质的熔点不同C 根据物质的沸点不同D 根据物质的类型不同14.下列溶液不是双水相的是()。

A PEG/葡聚糖B PEG/磷酸盐C PEG/硫酸铵D 磷酸盐/硫酸铵15.在萃取操作中,分离系数越小,组分()分离。

制药分离工程练习题库+参考答案

制药分离工程练习题库+参考答案

制药分离工程练习题库+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70题,每题1分,共70分)1、当向蛋白质纯溶液中加入中性盐时,蛋白质溶解度: ( )A、减小B、先减小,后增大C、增大D、先增大,后减小正确答案:D2、发酵液中铁离子的去除通常用: ( )A、吸附法B、变性法C、加入黄血盐生成普鲁士蓝沉淀D、酶解法正确答案:C3、对超临界流体说法正确的是: ( )A、超临界流体温度小于临界温度,压力大于临界压力B、超临界流体温度小于临界温度,压力小于临界压力C、超临界流体温度大于临界温度,压力小于临界压力D、超临界流体温度大于临界温度,压力大于临界压力正确答案:D4、造成浓差极化的原因( )A、其它B、浓度差C、压强差D、重力正确答案:B5、吸附色谱分离的依据是: ( )A、固定相对各物质的吸附力不同B、各物质与专一分子的亲和力不同C、各物质分子大小不同D、各物质在流动相和固定相的分配系数不同正确答案:A6、截留率越( ),截留分子量的范围越( ),其膜的性能越好。

A、小;窄B、窄;高C、高;高D、高;宽正确答案:C7、以下关于超临界萃取叙述不正确的是()A、超临界流体的密度接近液体,粘度接近气体B、常用的超临界流体是二氧化碳C、超临界萃取具有低能耗、无污染和适合处理易受热分解的高沸点物质D、超临界萃取后,工业上常用升高温度来分离萃取物正确答案:D8、能用于蛋白质分离过程中的脱盐和更换缓冲液的色谱是: ( )A、离子交换色B、凝胶过滤色谱C、亲和色谱D、反相色谱正确答案:B9、板框式压滤机真正起过滤作用的是()A、滤布B、框C、板D、滤饼正确答案:D10、下列预处理方法中,能使菌体聚集而易于过滤的方法是 ( )。

A、稀释B、加热C、调节pHD、絮凝正确答案:D11、强酸型树脂与H+结合力弱,因此再生成氢型比较困难,故耗酸量较大,一般为该树脂交换容量的( )倍。

A、3~6B、3~5C、4~6D、4~7正确答案:B12、欲对某溶液进行除菌操作,应选择过滤器的孔径为()A、≥ 0.2μmB、≤ 0.2μmC、≥2μmD、≤ 2μm正确答案:B13、浓差极化现象,渗透压( )渗透量降低,截留率降低A、先升高后降低B、降低C、不变D、升高正确答案:D14、当生产规模大至一定水平时,采用( )操作更为合理。

《现代分离技术》练习题

《现代分离技术》练习题

齐鲁工业大学17 / 18 学年第二学期研究生期末考试试卷(A卷)课程名称:现代分离技术得分:年级:2017级姓名:学号:问答题:(每题20分,共100分。

请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理解程度自行独立答题,字数不限,不必长篇大论,脉络清晰就行。

若有雷同,将视情节从严扣分。

答题完成后,暂不要求打印。

)1、透析、渗析、(正)渗透、反渗透、超滤、微滤、纳滤与普通过滤,辨析之。

2、欲对苦咸水进行淡化,根据你所掌握的知识,可以选用哪种(些)分离方法?3、你在此前的科研工作中,接触过哪些分离方法?请尝试对其中的一种方法予以简介。

4、试谈谈分离科学的重要性及你对学习这门课程的体会。

5、计算题:某溶液含Fe3+ 100mg,用某有机溶剂萃取之,分配比D=99。

问用等体积溶剂萃取1次和2次,溶液中剩余的Fe3+量各是多少毫克?若是萃取2次后,将分出的有机层合并,再用等体积的水洗涤1次,有机相中会损失Fe3+多少毫克?答:1、①透析:通过小分子经过半透膜扩散到水(或缓冲液)的原理,将小分子与生物大分子分开的一种分离纯化技术。

②渗析:又称透析。

一种以浓度差为推动力的膜分离操作,利用膜对溶质的选择透过性实现不同性质溶质的分离。

即利用半透膜能透过小分子和离子但不能透过胶体粒子的性质从溶胶中除掉作为杂质的小分子或离子的过程。

③渗透是水分子经半透膜扩散的现象。

它由高水分子区域(即低浓度溶液)渗入低水分子区域(即高浓度溶液),直到半透膜内外浓度平衡为止。

④反渗透又称逆渗透,在膜的两边造成一个压力差,并使其大于渗透压,就会发生溶剂倒流,使浓度较高的溶液进一步浓缩。

是一种以压力差为推动力,从溶液中分离出溶剂的膜分离操作,孔径范围在0.0001~0.001 μm之间;(由于分离的溶剂分子往往很小,不能忽略渗透压的作用,故而成为反渗透)⑤超滤是一种加压膜分离技术,即在一定的压力下,使小分子溶质和溶剂穿过一定孔径的特制的薄膜,而使大分子溶质不能透过,留在膜的一边,从而使大分子物质得到了部分的纯化。

生物分离工程期末试题及答案

生物分离工程期末试题及答案

生物分离工程期末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生物分离工程中常用的色谱技术有哪些?A. 凝胶渗透色谱B. 离子交换色谱C. 亲和色谱D. 所有选项2. 以下哪种不是生物分离过程中常用的离心方法?A. 差速离心B. 等密度离心C. 沉降离心D. 过滤离心3. 膜分离技术中,哪种膜的孔径最小?A. 微滤膜B. 超滤膜C. 纳滤膜D. 反渗透膜4. 在亲和色谱中,常用的配体有哪些?A. 蛋白质B. 多肽C. 核酸D. 所有选项5. 以下哪种方法不是用于蛋白质的纯化?A. 电泳C. 透析D. 离心6. 凝胶渗透色谱中,分子大小与洗脱速度的关系是什么?A. 分子越大,洗脱速度越快B. 分子越小,洗脱速度越快C. 分子大小与洗脱速度无关D. 以上都不正确7. 离子交换色谱中,离子强度对分离效果有何影响?A. 离子强度越高,分离效果越好B. 离子强度越低,分离效果越好C. 离子强度对分离效果无影响D. 离子强度适中时,分离效果最佳8. 亲和色谱中,配体与目标分子的结合力是什么?A. 静电作用B. 范德华力C. 特异性结合D. 疏水作用9. 以下哪种不是膜分离技术的优点?A. 操作简便B. 选择性高C. 能耗低D. 需要大量溶剂10. 以下哪种方法可以用于蛋白质的定量分析?A. 紫外-可见光谱法B. 凝胶渗透色谱D. 透析答案:1-5 D,D,D,D,A;6-10 A,D,C,D,A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生物分离工程的基本过程。

2. 描述膜分离技术在生物制药中的应用。

3. 解释亲和色谱的原理及其在蛋白质纯化中的应用。

三、计算题(每题25分,共50分)1. 假设某蛋白质样品通过凝胶渗透色谱进行纯化,已知样品的分子量为50kDa,色谱柱的孔径为100nm。

请计算该蛋白质在色谱柱中的洗脱体积,并解释其洗脱速度。

2. 某生物制药厂使用超滤膜进行蛋白质浓缩,已知膜的截留分子量为100kDa,蛋白质溶液的初始浓度为1mg/mL,体积为1L。

现代分离方法与技术复习题

现代分离方法与技术复习题

1、名词解释1)分配系数,2)絮凝,3)层析分离,4)吸附分离,5)分子印迹技术分子印迹技术(MIT)是指为获得在空间结构和结合位点上与某一分子(印迹分子)完全匹配的聚合物的实验制备技术。

6)反渗析,7)共沉淀分离,8)离子交换分离,9)沉降分离,10)液膜分离,11)临界胶团浓度,12)等电点,13)液膜分离,14)反相色谱,15)密度梯度离心分离,16)泡沫吸附分离,2、问答1)溶剂萃取过程的机理是什么?2)在液相色谱、溶剂萃取分离和蒸馏分离过程中,分别涉及的最主要的分子间相互作用是什么?3)液一液萃取时溶剂的选择要注意哪些问题?4)简述吸附色谱分离技术的原理?5)何谓超临界流体萃取,并简述其分离原理?6)何谓双水相萃取,影响双水相萃取有哪些?7)简述结晶过程中晶体形成的条件,影响结晶的因素主要有哪些?8)简述气相色谱工作原理及载气流速对色谱分析的影响,9)简述生物分离过程的特点?10)膜分离技术的类型和定义?举例说明其应用。

11)简述各种超滤和反渗透膜分离物质的原理及过程。

12)盐析的原理及影响因素?13)简述气相色谱工作原理及载气流速对色谱分析的影响。

14)试述溶剂萃取的原理及影响因素,简述当前萃取方法的新技术。

15)微孔膜过滤技术的应用?16)影响电泳分离的主要因素?17)简述在色谱分离及电泳分离过程中,影响分子迁移与扩散的因素?18)试讨论影响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离度的各种因素,如何提高分离度?19)试述柱层析的基本操作过程。

20)离子交换过程?离子交换的机理是什么?影响交换速度的因素?21)根据溶解度不同,蛋白质有几种分离纯化方法。

22)请结合你所从事的专业举例说明分离过程(可以从分离原理、分离条件、影响因素、分离效果评价等方面分析)。

现代分离分析法期末复习题

现代分离分析法期末复习题

期末复习题一、最佳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佳答案。

1.分离化学中的纯度概念是( )A. 分离过程中目标化合物浓度增加B. 溶液中溶剂蒸发掉,溶液中所有组分浓度同程度增加的过程C. 通过分离操作使产物纯度增加的过程。

D. 表示纯化产物主组分含量高低或杂质多少2. 在常量分离中,当溶液中的金属离子还剩下( )时,即可认为沉淀完全。

A. 10-3mol/LB. 10-4 mol/LC. 10-5 mol/LD. 10-6 mol/L3. 用8-羟基喹啉从水溶液中萃取Al3+,组成的萃取体系是( )A. 简单分子萃取体系B. 中性络合萃取体系C. 螯合萃取体系D. 离子缔合萃取体系4. 下列体系中,形成协萃体系的是( )A. 乙酰基丙酮为萃取剂,萃取Al3+B. 用乙醚萃取FeCl3C. 形成高分子胺盐的萃取体系D. HTTA与2,2-联吡啶为萃取剂,萃取La3+5. 下列属于阴离子交换树脂的是 ( )A. RSO3HB. ROHC.RNH2(CH3)OHD. RCO2H6.可以作为离子交换树脂合成中的交联剂的是( )A.苯乙烯B.丙烯酸C.甲基丙烯酸D.二乙烯苯7. 吸附层析分离是利用( )A.利用吸附剂表面对不同组分吸附性能的差异B. 利用不同组分在流动相和固定相之间的分配系数不同C. 利用不同组分对离子交换剂亲和力的不同D. 利用某些凝胶对于不同分子大小的组分阻滞作用的不同8. 层析用硅胶有不同标号,硅胶GF254代表( )A. 硅胶中不含粘合剂B. 由硅胶和煅石膏混合而成C. 硅胶中既含有煅石膏又含荧光指示剂D. 硅胶中只含有荧光指示剂9. 依据样品组分的分配系数和电泳速度的差别而分离的是( )A. 毛细管区带电泳B. 毛细管凝胶电泳C. 毛细管等点聚焦电泳D. 毛细管电色谱10.过滤粒径由小到大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 反渗透<超滤<微滤<一般过滤B. 反渗透<微滤<超滤<一般过滤C. 微滤<超滤<反渗透<一般过滤D. 超滤<反渗透<微滤<一般过滤11. 分离化学中的纯化是( )A. 分离过程中目标化合物浓度增加B. 溶液中溶剂蒸发掉,溶液中所有组分浓度同程度增加的过程C. 通过分离操作使产物纯度增加的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齐鲁工业大学
17 / 18 学年第二学期研究生期末考试试卷(A卷)
课程名称:现代分离技术得分:
年级:2017级姓名:学号:
问答题:
(每题20分,共100分。

请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理解程度自行独立答题,字数不限,不必长篇大论,脉络清晰就行。

若有雷同,将视情节从严扣分。

答题完成后,暂不要求打印。


1、透析、渗析、(正)渗透、反渗透、超滤、微滤、纳滤与普通过滤,辨析之。

2、欲对苦咸水进行淡化,根据你所掌握的知识,可以选用哪种(些)分离方法?
3、你在此前的科研工作中,接触过哪些分离方法?请尝试对其中的一种方法予以简介。

4、试谈谈分离科学的重要性及你对学习这门课程的体会。

5、计算题:某溶液含Fe3+ 100mg,用某有机溶剂萃取之,分配比D=99。

问用等体积溶剂萃取1次和2次,溶液中剩余的Fe3+量各是多少毫克?若是萃取2次后,将分出的有机层合并,再用等体积的水洗涤1次,有机相中会损失Fe3+多少毫克?
答:
1、①透析:通过小分子经过半透膜扩散到水(或缓冲液)的原理,将小分子与生物大分子分开的一种分离纯化技术。

②渗析:又称透析。

一种以浓度差为推动力的膜分离操作,利用膜对溶质的选择透过性实现不同性质溶质的分离。

即利用半透膜能透过小分子和离子但不能透过胶体粒子的性质从溶胶中除掉作为杂质的小分子或离子的过程。

③渗透是水分子经半透膜扩散的现象。

它由高水分子区域(即低浓度溶液)渗入低水分子区域(即高浓度溶液),直到半透膜内外浓度平衡为止。

④反渗透又称逆渗透,在膜的两边造成一个压力差,并使其大于渗透压,就会发生溶剂倒流,使浓度较高的溶液进一步浓缩。

是一种以压力差为推动力,从溶液中分离出溶剂的膜分离操作,孔径范围在0.0001~0.001 μm之间;(由于分离的溶剂分子往往很小,不能忽略渗透压的作用,故而成为反渗透)
⑤超滤是一种加压膜分离技术,即在一定的压力下,使小分子溶质和溶剂穿过一定孔径的特制的薄
膜,而使大分子溶质不能透过,留在膜的一边,从而使大分子物质得到了部分的纯化。

分离介质同上,但孔径更小,为0.001~0.02 μm,分离推动力为压力差,膜只阻挡大分子,大分子的渗透压不明显。

适合于分离酶、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物质。

⑥微滤是以多孔膜(微孔滤膜)为过滤介质,在0.1~0.3MPa的压力推动下,截留溶液中的颗粒和藻类以及一些细菌等,而大量溶剂、小分子及少量大分子溶质都能透过膜的分离过程。

以多孔细小薄膜为过滤介质,压力差为推动力,使不溶性物质得以分离的操作,孔径分布范围在0.025~14μm 之间。

⑦纳滤是以压力差为推动力,介于反渗透和超滤之间的截留水中粒径为纳米级颗粒物的一种膜分离技术。

以压力差为推动力,从溶液中分离300~1000小分子量的膜分离过程,孔径分布在平均2nm。

⑧普通过滤是通过特殊装置将流体提纯净化的过程,一般是在推动力或者其他外力作用下悬浮液(或含固体颗粒发热气体)中的液体(或气体)透过介质,固体颗粒及其他物质被过滤介质截留,从而使固体及其他物质与液体(或气体)分离的操作。

2、①蒸馏法。

把苦咸水加热使之沸腾蒸发,再把蒸汽冷凝成淡水的过程。

蒸馏法是最早采用的淡化法,其主要优点是结构较简单、操作容易、所得淡水水质好。

蒸馏法有许多种,如多效蒸发、多级闪蒸、压汽蒸馏、膜蒸馏等。

②电渗析法。

利用离子交换膜在电场作用下,分离盐水中的阴、阳离子,从而使淡水室中盐分浓度降低而得到淡水的一种膜分离技术。

电渗析装置是利用离子在电场的作用下定向迁移,通过选择透过性的离子交换膜达到除盐目的。

该技术已比较成熟,具有工艺简单、除盐率高、制水成本低、操作方便、不污染环境等主要优点,但存在对水质要求较严格、需对原水进行预处理等缺点。

③反渗透法。

在浓溶液一边加上比自然渗透更高的压力,扭转自然渗透方向,把溶液中的离子压到半透膜的另一边。

反渗透方法可以从水中除去90 %以上的溶解性盐类和99 %以上的胶体微生物及有机物等。

具有无相态变化、常温操作、设备简单、效益高、占地少、操作方便、能量消耗少、适应范围广、自动化程度高和出水质量好等优点。

3、萃取、过滤、蒸馏(常压蒸馏和减压蒸馏)、重结晶、色谱分离(气相色谱)、离心。

萃取分离简介:
定义:利用系统中组分在溶剂中有不同的溶解度来分离混合物的单元操作。

原理:利用物质在两种互不相溶(或微溶)的溶剂中溶解度或分配系数的不同,使溶质物质从一种溶剂内转移到另外一种溶剂中的方法。

方法:向待分离溶液(料液)中加入与之不相互溶解(至多是部分互溶)的萃取剂,形成共存的两个液相。

利用原溶剂与萃取剂对各组分的溶解度(包括经化学反应后的溶解)的差别,使它们不等
同地分配在两液相中,然后通过两液相的分离,实现组分间的分离。

优点:常温操作,节省能源,不涉及固体、气体,操作方便。

缺点:分离的样品具有一点的局限性
4.认识:分离科学是研究分离、富集和纯化物质的一门学科。

从本质上讲,它是研究被分离组分在空间移动和再分布的宏观和微观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

分离过程中伴随着分离与混合(或定向移动与扩散)、浓集与稀释及某些情况下分子构象的变化与其自然形态以及可逆或不可逆的过程。

其重要性可以变现如下几个方面:
①认识物质世界的必经之路:获得纯物质、鉴定结构、了解物理、化学性质
②各种分析技术的前提:去除干扰、提高检测限(浓缩、富集)
③其他学科发展的基础:天然产物提取与分离、环境科学、有机化学、食品科学等
④获取有用物质的手段:纯净水、精盐、天然色素
体会:分离科学这门课的开始不让我们了解到分离技术的发展历史,而且让我学到了很多的新型的分离手段,拓宽了我们的视野。

这些分离方法我么可以把它应用到实验当中去,提高我们的科研素养和成果。

总之,分离科学这门课的开设对我们的科研工作是有极大的帮助的。

5.解:依据m n=m0(V水/(DV有+V水))n
等体积萃取时,即V
有=V

,m n=m0(1/D+1)n
等体积萃取1次,剩余的Fe3+的量为:m1=m0(1/D+1)=100*(1/(99+1))=1mg
等体积萃取2次,剩余的Fe3+的量为:m1=m0(1/D+1)2=100*(1/(99+1))=0.01mg 等体积萃取2次后,进去有机相的Fe3+的量为:m Fe=100-0.01=99.99mg
将有机相用等体积的洗涤液洗涤一次,水相中Fe3+的量为损失的Fe3+的量:
M损= m Fe(1/D+1) =99.99*(1/(99+1))=0.9999m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