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学作品阅读:理解词语含义 PPT精品课件
合集下载
高考复习文学作品的阅读之词句理解 PPT课件

意思是:马克思重视科学研究是为了用科学来推动革命实践。 第六段有这样一句话:“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 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这也可以证明我们的理解是正 确的。
★阅读相关文段,完成文后思考题。
2.词句不离句——从分析词句的意义、位置、相互关系突破;
(一)位于文章的开头 1、点明主旨,领起下文。 …… 2、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唯有东坡在,剩有游人处。苏东坡获罪入狱,旋被朝廷发配来黄州,反 3、蓄势张本(铺垫),奠定基调。 而为他营造出了创作“三赤”名篇的主观情绪和客观环境。正是黄州落难这 4、点明思想感情变化的线索。 (二)位于文章的中间 几年,苏东坡写下了不朽名篇《赤壁怀古》、《前赤壁赋》、《后赤壁赋》。 1、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后来朝廷发来诰命,任命他为“汝州团练副使”。其实那只是一个虚职,挂 2、衬托、渲染、烘托。 职领一份钱粮而已。一个失意文人,被安排去挂职当一名“武官”,真是阴 (三)位于文章末尾 差阳错。…… 1、总结上文。 2、呼应上文。 (2)第5自然段:“惟有东坡在,剩有游人处。”它在整篇散文中起什么作 3、卒章显志。 用?
★阅读相关文段,完成文后思考题。
6.词句不离式——从分析词句子的结构突破;
后来这样办了,完全按照托尔斯泰的愿望。他的坟墓成了世间最美的、 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最感人的坟墓。它只是树林中的一个小小长方形土丘, 上面开满鲜花,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连托尔斯泰这个名字 也没有。这个比谁都感到被自己声名所累的伟人,就像偶尔被发现的流浪汉、 不为人知的士兵一般不留名姓地被埋葬了。谁都可以踏进他最后的安息地, 围在四周的稀疏的木栅栏是不关闭的——保护列夫· 托尔斯泰得以安息的没 有任何别的东西,惟有人们的敬意,而通常,人们总是怀着好奇,去破坏伟 人墓地的宁静。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课件理解文中重要的词语的含义讲稿定-PPT精品文档

高考专题辅导
第六模块:现代文阅读 Evaluation only.
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5.2 Copyright 2019-2019 Aspose Pty Ltd.
•
整体感知,揣摩语言
理解
把握文意,筛选信息
概括要点,提取精要 Evaluation only. 分析 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5.2 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Copyright 2019-2019 Aspose Pty Ltd. 研究探讨,深入领会
(1)诊断心血管系统疾病及高山﹑宇航﹑潜水等病理生理研究 (2)该领域里在对波行的应用和解释上,长期受各种“单纯动脉血 流”的影响,产生许多与临床不符的结果. (3) “血流图”这种检测技术
盘龙类在头部背面有一块很大的骨,用以支持颔 骨,在兽孔类中,这块骨头已大大缩小了,而四角龙的这 块骨要较兽孔类大,又较盘龙类稍小。更为重要的是,四 角龙的头角上有个骨架,穿越颞孔的咀嚼肌像兽孔类那样 直接依附其上,而不像盘龙类那样由肌腱相接。 文中“直接依附其上”的“其”字指代的是 A、四角龙的头角 B、头角上的骨架 Evaluation only. C、被穿越的颞孔 D、穿越颞孔的肌肉
5.2
2、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应注意哪些问题? 命题侧重考查一个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指代义或临时 义或隐含义。所以特别要结合整篇文章或上下语句(段)来
阐述词语的含义。
•
如何考? Evaluation only. 高考示例
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5.2 Copyright 2019-2019 Aspose Pty Ltd.
第六模块:现代文阅读 Evaluation only.
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5.2 Copyright 2019-2019 Aspose Pty Ltd.
•
整体感知,揣摩语言
理解
把握文意,筛选信息
概括要点,提取精要 Evaluation only. 分析 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5.2 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Copyright 2019-2019 Aspose Pty Ltd. 研究探讨,深入领会
(1)诊断心血管系统疾病及高山﹑宇航﹑潜水等病理生理研究 (2)该领域里在对波行的应用和解释上,长期受各种“单纯动脉血 流”的影响,产生许多与临床不符的结果. (3) “血流图”这种检测技术
盘龙类在头部背面有一块很大的骨,用以支持颔 骨,在兽孔类中,这块骨头已大大缩小了,而四角龙的这 块骨要较兽孔类大,又较盘龙类稍小。更为重要的是,四 角龙的头角上有个骨架,穿越颞孔的咀嚼肌像兽孔类那样 直接依附其上,而不像盘龙类那样由肌腱相接。 文中“直接依附其上”的“其”字指代的是 A、四角龙的头角 B、头角上的骨架 Evaluation only. C、被穿越的颞孔 D、穿越颞孔的肌肉
5.2
2、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应注意哪些问题? 命题侧重考查一个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指代义或临时 义或隐含义。所以特别要结合整篇文章或上下语句(段)来
阐述词语的含义。
•
如何考? Evaluation only. 高考示例
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5.2 Copyright 2019-2019 Aspose Pty Ltd.
高考复习散文阅读之理解重要词语(或短语)的含义 PPT精品课件

考查词语指代义的提问方式
1、“它们”在原文中指什么 2、“某某”一词在文中包含哪些方面 3、“某某”一词在文中指代什么内容
课内文章示例《故都的秋》 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 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 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我的 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 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 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 问题:这“秋”指什么样的秋
参考答案:①相对第一家的气
味,咖啡的味道较弱;②生活不 大有定规;③日常化的生活气息 不浓烈;④有虚无浮华的气息, 不如第一家实打实。点词“篡 改”的内涵。(5分)
参考答案 ①机器切断了人与粮食之间 的联系,对粮食的处理简单粗暴、毫 无感情、颠覆了粮食、吃粮的人与吃 本身。②化肥、激素和农药的出现, 改写了季节、雨水、改写了生命的密 码,食物因多而贱,人们对食物不再 怀有敬意。
考点解析
二、考查词语的语境义 词语本身的字面义叫“基本意义”,当 词语进入语境后,它的意义就是动态的、 变化的,往往含有某种特殊的的意义, 即语境义。这些词语乍一看,有些不合 逻辑、不通情理,仔细品味,却别有意 蕴,它是词语在特定的语境中派生出来 的意思,离开了这个语境,这个意义也 就消失了。
1、我要尽量地吞咽今年北平的春天 2、和它不那么实用的性格相符,它并不 是按着一日三餐来,不大有定规,有时一 日来一次,有时一日来两次,有时一日里 一次不来,来时也不在吃饭的点上,而是 想起了,就来,想不起,就不来,显得有 些孱弱似的。 3、无处不在的粮食,恰恰又是最容易被 忽略被蔑视被糟蹋甚至被篡改的东西。
2、文章第②段东山一带的“胜概” 包含哪些方面?请简述(4分)
。
②我从不同的角度,看太湖的部分画面,就感到有不同 的胜概。洞庭东山、西山是太湖里两个主峰。东山周围 五十余里,山势并不陡峭,土壤又滋润,经劳动人民世 世代代辛苦经营,已成了丰产地区。山下坡田,种植各 种水稻,是秋熟的主要农作物。夏熟是三麦和油菜,还 有豆类和蔬菜瓜果。他们更有园艺的丰富经验,梅、杏、 桃、李……多得数说不尽。枇杷、杨梅和洞庭红(橘名) 名闻远近。随着春夏秋冬,它们先后开花结果,春天果 然是“姹紫嫣红开遍”,夏天、秋天、冬天,也是各有 烂漫绚丽的景色。说是“美尽东南”,并不夸张。从观 赏说,四时皆宜;从生产说,那就是取之不尽、用之不 竭的天然资源。江南的许多淡水鱼,这里样样都有。朝 出暮归的千百艘大小渔船,点缀湖光水色中,渔民们勤 劳、勇敢,征服自然,利用自然。
高考复习文学作品阅读专题之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和作用PPT精品课件

所谓“重要词语”,是就这个词语在文中的作用 而言的,如果考生没有能够正确理解这来自词语,就很 难准确地把握文意。
讨论交流:
你认为哪些 词语是文章的重 要词语?
一般地说, 所谓“重要词语”指以下词语:
• ①体现作者意图、立场观点的词语; • ②表现文章主题思想的词语; • ③反映深层次含义的含蓄的词语; • ④作者反复强调的词语; • ⑤对文章结构起照应连接作用的词语; • ⑥有修辞的词语; • ⑦有特殊指代义的词; • ⑧概括性极强的词语; • ⑨多义词语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理解文中重要的句子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分析 综合
具 体 要 求
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
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 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文学作品阅读专题之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和作用
考点解说------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所谓“文中”,有两种含义:一是指对文章全局 的“整体把握”;二是指具体的词语的上下文,即通 常说的“语境”。在理解一个词语时这两种含义在阅 读分析过程中都同时起作用。
49、如梦醒来,暮色已降,豁然开朗 ,欣然 归家。 痴幻也 好,感 悟也罢 ,在这 青春的 飞扬的 年华, 亦是一 份收获 。犹思 “花开 不是为 了花落 ,而是 为了更 加灿烂 。 50、人活着要呼吸。呼者,出一口气 ;吸者 ,争一 口气。 51、如果我不坚强,那就等着别人来 嘲笑。
52、若不给自己设限,则人生中就没 有限制 你发挥 的藩篱 。 53、希望是厄运的忠实的姐妹。 54、辛勤的蜜蜂永没有时间悲哀。 55、领导的速度决定团队的效率。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1、把握指代词和临时在文中有指代作用的词 语的含义;
讨论交流:
你认为哪些 词语是文章的重 要词语?
一般地说, 所谓“重要词语”指以下词语:
• ①体现作者意图、立场观点的词语; • ②表现文章主题思想的词语; • ③反映深层次含义的含蓄的词语; • ④作者反复强调的词语; • ⑤对文章结构起照应连接作用的词语; • ⑥有修辞的词语; • ⑦有特殊指代义的词; • ⑧概括性极强的词语; • ⑨多义词语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理解文中重要的句子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分析 综合
具 体 要 求
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
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 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文学作品阅读专题之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和作用
考点解说------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所谓“文中”,有两种含义:一是指对文章全局 的“整体把握”;二是指具体的词语的上下文,即通 常说的“语境”。在理解一个词语时这两种含义在阅 读分析过程中都同时起作用。
49、如梦醒来,暮色已降,豁然开朗 ,欣然 归家。 痴幻也 好,感 悟也罢 ,在这 青春的 飞扬的 年华, 亦是一 份收获 。犹思 “花开 不是为 了花落 ,而是 为了更 加灿烂 。 50、人活着要呼吸。呼者,出一口气 ;吸者 ,争一 口气。 51、如果我不坚强,那就等着别人来 嘲笑。
52、若不给自己设限,则人生中就没 有限制 你发挥 的藩篱 。 53、希望是厄运的忠实的姐妹。 54、辛勤的蜜蜂永没有时间悲哀。 55、领导的速度决定团队的效率。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1、把握指代词和临时在文中有指代作用的词 语的含义;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课件:理解文中重要的词语的含义讲稿-PPT精品文档

“当时某些只追求乐式的音乐家”
表现生活的横断面,曾经被视为短篇小说区别于中长篇的 一个基本特征。可是,文艺实践早已证明,描写人生的纵切面,同 样可以运用短篇小说的艺术形式。茅盾是比较强调短篇小说表现横 断面的。但是,他正视事实(1),公正地指出:“把主人公在相 当长时期内的一段生活概括地写出来”,也是短篇小说的“一种表 现方法”。就创作实践而言,中外短篇小说大师,如契诃夫、鲁迅 等等,他们的短篇作品,也主要是写生活横切面的。却也都留下了 若干表现人生纵切面的名篇,而茅盾的短篇小说,则基本上是表现 生活横切面的。当今文坛,短篇小说姿态万千。有写横断面,有写 纵切面的;有纵横交错,熔为一炉的。而其中有的以断面为根基, 穿插较多的历史回顾,有的则以纵的贯穿为线索,却着力开掘一二 段面。此情此景(2)之下,严格恪守断面的“法则”,特别长于 剖示生活断面,是否可视为茅盾短篇小说艺术表现的一大特点,视 为一家风格呢? 3、“正视事实”指什么?将有关语句摘抄下来。 答 描绘人生的纵切面,同样可以运用短篇小说的艺术形式 4、“此情此景”指什么?试作简要说明。 答: 当今文坛上,短篇小说姿态万千,在写横断面的,有写纵 切面的,有纵横交错的。
贝多芬所做的,是把音乐完全用作表现心情的手段,完全 不把设计乐式本身作为目的。也正是这一点,使得某些与他同时的 伟人不得不把他当做一个疯人。不错,他一生非常保守地使用旧的 乐式,但是他给他们注入惊人的省略和激情,包括产生于一定的思 想、信念的那种最高的激情,结果不仅打乱了旧乐式的对称,而且 常常使人听不出在感情的风景下竟还有什么乐式存在了。他的《英 雄交响乐》一开始使用了一个乐式(这是从莫扎特幼年的一个前奏 曲里借来的),跟着又使用了另外几个漂亮的乐式;这些乐式被赋 予了巨大的内在力量,所以到了乐章的中段,这些乐式就全被不客 气地打散了。于是,在只追求乐式的音乐家看来,贝多芬是发了疯 了。他这么做,只是因为他觉得非如此不可,而且还要求你也觉得 非如此不可呢。 文段中提到的“某些与他同时的伟人”,所指的一类人是 (不超过20个字)。
高考复习文学作品的阅读之词句理解ppt

理解
文中
重要 词语
一 理解文中重要词句的含意
《考标》解读: 理解文中重要的词语和句子;
一、含义(表层的、深层的) 二、作用(两个层面): 1、内容方面的: ①突出(强调)上下文的内容或者揭示段意; ②揭示本文的中心与作者的态度、感情。 ③运用了某种修辞或者表现手法,有特定的表达效果及作用。 2、形式方面的:总领、总结、过渡、照应……
意思是:表明马克思一生光明磊落,把全部精力都献给了 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
★阅读相关文段,完成文后思考题。
2.词句不离句——从分析词句的意义、 相互关系突破; 例3:《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第七段首句说“因为马克思首先 是一个革命家。……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 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 “因为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 家”这句话的含意是什么? 简析:许多同学都觉得无法回答。其实其前文是评述马克思在 科学上的贡献及其对其他科学家在科研成果上的关注,其后文 是评述马克思的伟大革命实践。再依句“因为”和“首先”可 知,这句话是说明马克思为什么重视科学研究。
意思是:马克思重视科学研究是为了用科学来推动革命实践。 第六段有这样一句话:“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 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这也可以证明我们的理解是正 确的。
★阅读相关文段,完成文后思考题。
2.词句不离句——从分析词句的意义、位置、相互关系突破;
(一)位于文章的开头 1、点明主旨,领起下文。 …… 2、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唯有东坡在,剩有游人处。苏东坡获罪入狱,旋被朝廷发配来黄州,反 3、蓄势张本(铺垫),奠定基调。 而为他营造出了创作“三赤”名篇的主观情绪和客观环境。正是黄州落难这 4、点明思想感情变化的线索。 (二)位于文章的中间 几年,苏东坡写下了不朽名篇《赤壁怀古》、《前赤壁赋》、《后赤壁赋》。 1、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后来朝廷发来诰命,任命他为“汝州团练副使”。其实那只是一个虚职,挂 2、衬托、渲染、烘托。 职领一份钱粮而已。一个失意文人,被安排去挂职当一名“武官”,真是阴 (三)位于文章末尾 差阳错。…… 1、总结上文。 2、呼应上文。 (2)第5自然段:“惟有东坡在,剩有游人处。”它在整篇散文中起什么作 3、卒章显志。 用?
高考复习文学作品阅读专题之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和作用PPT课件(上课用)

79.有两种东西,我们对它们的思考 愈是深 沉和持 久,它 们所唤 起的那 种愈来 愈大的 惊奇和 敬畏就 会充溢 我们的 心灵, 这就是 繁星密 布的苍 穹和我 心中的 道德律 。 ――[康德]
80.我们的生活似乎在代替我们过日 子,生 活本身 具有的 奇异冲 力,把 我们带 得晕头 转向; 到最后 ,我们 会感觉 对生命 一点选 择也没 有,丝 毫无法 作主。 ――[索 甲仁波 切] 81.如果你是个作家,这是比当百万 富豪更 好的事 ,因为 这一份 神圣的 工作。[哈兰·爱里森]
②在语境(上文)中,理解寻找。
③代入原文,检验合适与否。
④根据题目要求进行整合。
例题:但我们当下有些报刊,连那时的文化品格也不如 了。其一是过于看中时尚,娱乐要摩登,明星要刺激, 迎合大众的猎奇心来寻找话题。二呢,炒作公众人物, 将平凡的公众形象神秘化和庸俗化。细看近几年一些媒 体(包括文学批评界)的热门话题,有许多走时尚的路 子,惟独与民众的生活远了。我在《媒体炒作下的文艺 批评》一文中,谈到了这一点。有时想想,作为报人, 我们多少有些责任的。
• 答案: 1、植物成长的声音一般是听不到的, 用“想”比“听”更合适; 2、这样写有一种品味大自然的意思, 更富有表现力。
课堂测试
上海题
1. 横在山之陬,水之滨,卧在江南烟雨里,北国 迷茫风雪中,无论石拱的,木架的,无论藤编的,舟 浮的,简素、玲珑、野朴,永远是小桥的品格。比之 现代的长堤大坝,小桥没有宏丽的桥头堡,没有高大 的石墩跨梁,甚至连雕龙绘凤的栏杆也常常略去。就 那么简简单单、潇洒出尘的“一”撇。
97.有三个人是我的朋友爱我的人.恨 我的人 .以及 对我冷 漠的人 。 爱我的人教我温柔;恨我的人教我谨 慎;对 我冷漠 的人教 我自立 。――[J·E·丁 格] 98.过去的事已经一去不复返。聪明 的人是 考虑现 在和未 来,根 本无暇 去想过 去的事 。――[英国哲 学家培 根] 99.真正的发现之旅不只是为了寻找 全新的 景色, 也为了 拥有全 新的眼 光。― ―[马塞 尔·普 劳斯特] 100.这个世界总是充满美好的事物 ,然而 能看到 这些美 好事物 的人, 事实上 是少之 又少。 ――[罗 丹] 101.称赞不但对人的感情,而且对 人的理 智也发 生巨大 的作用 ,在这 种令人 愉快的 影响之 下,我 觉得更 加聪明 了,各 种想法 ,以异 常的速 度接连 涌入我 的脑际 。――[托尔斯 泰] 102.人生过程的景观一直在变化, 向前跨 进,就 看到与 初始不 同的景 观,再 上前去 ,又是 另一番 新的气 候―― 。[叔本 华] 103.为何我们如此汲汲于名利,如 果一个 人和他 的同伴 保持不 一样的 速度, 或许他 耳中听 到的是 不同的 旋律, 让他随 他所听 到的旋 律走, 无论快 慢或远 近。― ―[梭罗] 104.我们最容易不吝惜的是时间, 而我们 应该最 担心的 也是时 间;因 为没有 时间的 话,我 们在世 界上什 么也不 能做。 ――[威 廉·彭] 105.人类的悲剧,就是想延长自己 的寿命 。我们 往往只 憧憬地 平线那 端的神 奇【违 禁词, 被屏蔽 】,而 忘了去 欣赏今 天窗外 正在盛 开的玫 瑰花。 ――[戴 尔·卡内 基] 106.休息并非无所事事,夏日炎炎 时躺在 树底下 的草地 ,听着 潺潺的 水声, 看着飘 过的白 云,亦 非浪费 时间。 ――[约 翰·罗伯 克] 107.没有人会只因年龄而衰老,我 们是因 放弃我 们的理 想而衰 老。年 龄会使 皮肤老 化,而 放弃热 情却会 使灵魂 老化。 ――[撒 母耳·厄 尔曼] 108.快乐和智能的区别在于:自认 最快乐 的人实 际上就 是最快 乐的, 但自认 为最明 智的人 一般而 言却是 最愚蠢 的。― ―[卡雷 贝·C·科 尔顿] 109.每个人皆有连自己都不清楚的 潜在能 力。无 论是谁 ,在千 钧一发 之际, 往往能 轻易解 决从前 认为极 不可能 解决的 事。― ―[戴尔·卡内基 ] 110.每天安静地坐十五分钟·倾听你 的气息 ,感觉 它,感 觉你自 己,并 且试着 什么都 不想。 ――[艾 瑞克·佛洛姆] 111.你知道何谓沮丧---就是你用一 辈子工 夫,在 公司或 任何领 域里往 上攀爬 ,却在 抵达最 高处的 同时, 发现自 己爬错 了墙头 。--[坎伯] 112.「伟大」这个名词未必非出现 在规模 很大的 事情不 可;生 活中微 小之处 ,照样 可以伟 大。― ―[布鲁 克斯] 113.人生的目的有二:先是获得你 想要的 ;然后 是享受 你所获 得的。 只有最 明智的 人类做 到第二 点。― ―[罗根·皮沙尔 ·史密 斯] 114.要经常听.时常想.时时学习,才 是真正 的生活 方式。 对任何 事既不 抱希望 ,也不 肯学习 的人, 没有生 存的资 格。
80.我们的生活似乎在代替我们过日 子,生 活本身 具有的 奇异冲 力,把 我们带 得晕头 转向; 到最后 ,我们 会感觉 对生命 一点选 择也没 有,丝 毫无法 作主。 ――[索 甲仁波 切] 81.如果你是个作家,这是比当百万 富豪更 好的事 ,因为 这一份 神圣的 工作。[哈兰·爱里森]
②在语境(上文)中,理解寻找。
③代入原文,检验合适与否。
④根据题目要求进行整合。
例题:但我们当下有些报刊,连那时的文化品格也不如 了。其一是过于看中时尚,娱乐要摩登,明星要刺激, 迎合大众的猎奇心来寻找话题。二呢,炒作公众人物, 将平凡的公众形象神秘化和庸俗化。细看近几年一些媒 体(包括文学批评界)的热门话题,有许多走时尚的路 子,惟独与民众的生活远了。我在《媒体炒作下的文艺 批评》一文中,谈到了这一点。有时想想,作为报人, 我们多少有些责任的。
• 答案: 1、植物成长的声音一般是听不到的, 用“想”比“听”更合适; 2、这样写有一种品味大自然的意思, 更富有表现力。
课堂测试
上海题
1. 横在山之陬,水之滨,卧在江南烟雨里,北国 迷茫风雪中,无论石拱的,木架的,无论藤编的,舟 浮的,简素、玲珑、野朴,永远是小桥的品格。比之 现代的长堤大坝,小桥没有宏丽的桥头堡,没有高大 的石墩跨梁,甚至连雕龙绘凤的栏杆也常常略去。就 那么简简单单、潇洒出尘的“一”撇。
97.有三个人是我的朋友爱我的人.恨 我的人 .以及 对我冷 漠的人 。 爱我的人教我温柔;恨我的人教我谨 慎;对 我冷漠 的人教 我自立 。――[J·E·丁 格] 98.过去的事已经一去不复返。聪明 的人是 考虑现 在和未 来,根 本无暇 去想过 去的事 。――[英国哲 学家培 根] 99.真正的发现之旅不只是为了寻找 全新的 景色, 也为了 拥有全 新的眼 光。― ―[马塞 尔·普 劳斯特] 100.这个世界总是充满美好的事物 ,然而 能看到 这些美 好事物 的人, 事实上 是少之 又少。 ――[罗 丹] 101.称赞不但对人的感情,而且对 人的理 智也发 生巨大 的作用 ,在这 种令人 愉快的 影响之 下,我 觉得更 加聪明 了,各 种想法 ,以异 常的速 度接连 涌入我 的脑际 。――[托尔斯 泰] 102.人生过程的景观一直在变化, 向前跨 进,就 看到与 初始不 同的景 观,再 上前去 ,又是 另一番 新的气 候―― 。[叔本 华] 103.为何我们如此汲汲于名利,如 果一个 人和他 的同伴 保持不 一样的 速度, 或许他 耳中听 到的是 不同的 旋律, 让他随 他所听 到的旋 律走, 无论快 慢或远 近。― ―[梭罗] 104.我们最容易不吝惜的是时间, 而我们 应该最 担心的 也是时 间;因 为没有 时间的 话,我 们在世 界上什 么也不 能做。 ――[威 廉·彭] 105.人类的悲剧,就是想延长自己 的寿命 。我们 往往只 憧憬地 平线那 端的神 奇【违 禁词, 被屏蔽 】,而 忘了去 欣赏今 天窗外 正在盛 开的玫 瑰花。 ――[戴 尔·卡内 基] 106.休息并非无所事事,夏日炎炎 时躺在 树底下 的草地 ,听着 潺潺的 水声, 看着飘 过的白 云,亦 非浪费 时间。 ――[约 翰·罗伯 克] 107.没有人会只因年龄而衰老,我 们是因 放弃我 们的理 想而衰 老。年 龄会使 皮肤老 化,而 放弃热 情却会 使灵魂 老化。 ――[撒 母耳·厄 尔曼] 108.快乐和智能的区别在于:自认 最快乐 的人实 际上就 是最快 乐的, 但自认 为最明 智的人 一般而 言却是 最愚蠢 的。― ―[卡雷 贝·C·科 尔顿] 109.每个人皆有连自己都不清楚的 潜在能 力。无 论是谁 ,在千 钧一发 之际, 往往能 轻易解 决从前 认为极 不可能 解决的 事。― ―[戴尔·卡内基 ] 110.每天安静地坐十五分钟·倾听你 的气息 ,感觉 它,感 觉你自 己,并 且试着 什么都 不想。 ――[艾 瑞克·佛洛姆] 111.你知道何谓沮丧---就是你用一 辈子工 夫,在 公司或 任何领 域里往 上攀爬 ,却在 抵达最 高处的 同时, 发现自 己爬错 了墙头 。--[坎伯] 112.「伟大」这个名词未必非出现 在规模 很大的 事情不 可;生 活中微 小之处 ,照样 可以伟 大。― ―[布鲁 克斯] 113.人生的目的有二:先是获得你 想要的 ;然后 是享受 你所获 得的。 只有最 明智的 人类做 到第二 点。― ―[罗根·皮沙尔 ·史密 斯] 114.要经常听.时常想.时时学习,才 是真正 的生活 方式。 对任何 事既不 抱希望 ,也不 肯学习 的人, 没有生 存的资 格。
高三语文《文学作品阅读(词语句子的含义)》(课件)

(09广东)⒗文中画线部分①中的“它们” 指什么?
湖南长郡卫星远程学校 制作 03 2010年上学期
3、有指代意义的词语
在诗人的最重要的几部文学著作之间的长长 间隔里,我们都不难发现他怎样匍匐到土地上, 与庄园里的农民,特别是孩子和农妇们打成一片, 割草、缝鞋子、编识字课本、收割、种植……他 做他们所做的一切,身心与土地紧密结合。这对 于他,并非完全是刻意如此,而是一个自然而然 的过程,他只能如此。他就是这样的一个生命。 他在它们中间。①他可以融化在它们之中,融化 在泥土之中。
3、概括归纳要点
4、整体把握文章主旨
5、鉴赏文章的表达技巧
6、小说的阅读与鉴赏
湖南长郡卫星远程学校 制作 03 2010年上学期
重要词语含义的理解
——现代文阅读训练
湖南长郡卫星远程学校
制作 03
2010年上学期
词语含义的考 点
①相同的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 不同含义; ②一个词语在具体的语境中的 意义或隐含意义; ③指示代词在确定的语境中的 指代内容。
1、有深层含义的词语 云南是因云而得名的,可是外省人到了云 南一年半载后,一定会和本地人差不多,对于 云南的云,除了只能从它变化上得到一点晴雨 知识,就再也不会单纯的来欣赏它的美丽 了。 看过卢锡麟先生的摄影后,必有许多人 方俨然重新觉醒,明白自己是生在云南,或住 在云南。…… (09年湖南卷)16、句中“俨然”的含义 是 ; 就文章结构而言,该句在 全文中的作用是 。
湖南长郡卫星远程学校
制作 03
2010年上学期
4、答:这篇文章通过叙述一头特立独行的猪 的荒谬故事,批判了各种限制人们自由的丑恶 现象,表达了对自由的渴望与追求的思想。
湖南长郡卫星远程学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文学作品阅读 理解词语含义
理解重要词语
阅读《染绿的声音》:
文中“染绿的声音”是指怎样的声音?
当然有许多声音是有颜色的。如皑皑白雪,潺潺流泉,响 动的就是一大片白;如春花秋菊的凋谢,细心的人也会听出它 的艳红和鹅黄的色调。在大森林里,此时我被激动的不是这种 颜色的声音,而是满山攒动着的森林——那浓绿浓绿的声音了。 满山密密的松林、枫树、珍珠黄杨、翠竹……树丛间刮过的风 也是绿的,绿将大森林融为碧翠的一体,分不清颜色的浓淡深 浅。那声音自然也不用侧耳倾听,触目皆是大片森林的宁静固 然会使人坠入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孤独和虚空当中,而这染了 绿的声音,却让人感到一种生命的快意和心灵的悸动。黎明的 时候,“山路原无雨,空翠湿人衣”,森林里露珠“扑扑”滴 落的声音,在我听出的是一种轻柔而凝重的绿色;森林静静肃 立,错叶交柯,在我听出的是一种茁壮生长的蓬勃的绿色;狂 风呼啸,排山倒海咆哮着的松涛,在我听出的是一种悲壮和磅 礴的绿色;阳光拂动滔滔无边的绿海,阳光掠去又显出一江春 水,在我听出的是一种恬淡而平和的绿色。……山居无事的时 候,只要静静地穿行在这无边的大森林之中,我满心的尘垢, 便一下子就被荡涤得无影无踪,只觉得身心惬意和愉悦,心中 陡然就有层斑驳的绿爬上心壁,盈注着生命那清凉的绿意来。
例6.《夜里戴草帽的人们》
6.结合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第3段“主人的心被这个东西牢牢 揪住”这句话中的“东西”是指什么?请 概括作答。 (2)文中第4段说“这些被烈日暴晒了 一天的事情,愈发变得沉重,尖锐和滚 烫”,请说说“暴晒”一词的妙处。
考什么?
新考纲 新考点
考什么?
1.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情境中的意义 和作用。 2.筛选并整合文中的重要信息。 3.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4.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5.对文章的内容和表达提出自己的疑问并尝 试探讨。 6.赏析和评价文学作品中的形象、语言和思 想感情。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
同学的答案
A同学:是指森林中的种种声音。 B同学:是指使人感到一种生命的快意和心灵的 悸动的声音。 C同学:是指森林里露珠滴落的声音,狂风排山 倒海咆哮的声音,松涛铺天盖地响起的声音。
参考答案
“染绿的声音”是指晨露滴落的轻柔而凝重 的声音,森林树木茁壮成长的蓬勃的声音, 松涛咆哮的悲壮和磅礴的声音,阳光下变化 万千的森林恬淡而平和的声音。
(2)同样写东至,前用“落”,后用“种”, 为什么? 写出初冬至隆冬的渐变过程。
例5.《秋天的况味》
1。“老气横秋”是个贬义词,但作者在文中赋予 了它新的意义,请结合具体语句加以解释。
(1)作者认为“老气横秋”表现了秋林古 色的滋味,古气磅礴。
(2)招牌“老气横秋”表现出一种古老和 纯熟。
小结2:内涵丰富的词语的解题思路
1、文中哪些词语属于重要词语? 2、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应注意哪些问题?
“重要词语(含短语)”一般指:
1、体现作者立场观点的词语 2、表现文章主题思想的词语 3、反映深层次含义的词语 4、对文章结构起照应连接作用的词语(代词) 5、比喻、借代、反语等特殊的词语 6、根据语境随情而作别种义项的词语
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应注意哪些问题?
怎样考?
例1
【高考回放】
“好久以来,‘故乡’就在吸引着我”,句中 “故乡”一词的含义是________。(方令 孺《在山阴道上》,2006年高考湖南卷)
【语段信息】
答案:①鲁迅的故乡。②作者向往 的精神家园。
好久以来“故乡”就在吸引着我:百草园和三味 书屋,这些美妙的名称,像童话一样,时时在我思想 上盘桓。我想看看咸亨酒店,土谷祠,还想看看祥林 嫂放过菜篮子的小河边……在那浓雾弥漫的黑暗时代, 鲁迅先生在那里开始磨砺他的剑锋,终生把持它,划 破黑暗,露出曙光。今天我决定要去瞻仰磨剑的圣地。
怎么办?
例2《海南杂忆》
7.怎样理解“道旁石”“补天手”在文中的含义? “道旁石”本指遗弃在路边、没有用的石头。 在在文中指被弃置不用的人才。
“补天手”在 文中指参与新中国建设的归 国华侨这样的人才,也喻指本应补天却被放逐 的古代名臣。
例3《西溪的晴雨》
1.文中第三自然段说“这一些鬼胎,方才 洗涤了个空空脱脱”.“鬼胎”在文中的 含义是什么?
“鬼胎”指下意识里的那种恐怖、 不安和畏缩的心理。
小结1. 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指代意义应注意的几点: 1、明确词语是代词还是非代词。如果是代 词,其指代内容一定在前文出现过;如果是 非代词,其指代义一般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 概括。
2、弄清指代的范围,注意上下语境的限制 或提示。 3、分析词语原来的意义,在此基础上根据 语境分析在文中的意义。
. 对使用了比喻、象征等手法的词语和含蓄、抽 象的词语的理解,需要弄清手法上的特点和借助 前后文来界定该词语的含义。解答这类题目时, “在文中”是关键所在,词不离句是理解词语的 基本原则。 一般来说,一个涵义丰富的词语的出现,就在 它的前面或后面作者都要做具体的阐释,换一种 说法揭示他的内涵。命题者既然出了这个题,那 答案就一定在原文中。答题时要找准原文中相关 的句子,一般在词语出现的附近或者前后找答案 即可。
怎样考?
[解析]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要特别注意词语的表层意 思和深层意思。根据语境,作者说“好久以来”“百草园 和三味书屋”,“时时在我思想上盘桓”,并决定要去瞻 仰鲁迅先生“磨剑的圣地”,由此可知,“故乡”应不是 作者故乡,而是鲁迅故乡,亦是作者向往的精神家园。 考题形式:主观题 内容侧重:解释重要词语的语境义,分析重要词语 在文中的表达作用和蕴含在词语中的作者的情 感.阅读下面句子,按要求回答问题。 冬令,随着秋风中的最后一片落叶,落到了 大地。 一个冬季毫无反抗地被种到了大地。 (1)请分析加点词的妙处。 (2)同样写东至,前用“落”,后用 “种”,为什么?
(1)请分析加点词的妙处。
冬天本无形,却随叶而“落”,被赋予了轻灵的质感, 形神俱备。 “种”在此为“扎根”之意,把冬比作一株植物,落 地生根,写出冬意的深浓,极富表现力。
理解重要词语
阅读《染绿的声音》:
文中“染绿的声音”是指怎样的声音?
当然有许多声音是有颜色的。如皑皑白雪,潺潺流泉,响 动的就是一大片白;如春花秋菊的凋谢,细心的人也会听出它 的艳红和鹅黄的色调。在大森林里,此时我被激动的不是这种 颜色的声音,而是满山攒动着的森林——那浓绿浓绿的声音了。 满山密密的松林、枫树、珍珠黄杨、翠竹……树丛间刮过的风 也是绿的,绿将大森林融为碧翠的一体,分不清颜色的浓淡深 浅。那声音自然也不用侧耳倾听,触目皆是大片森林的宁静固 然会使人坠入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孤独和虚空当中,而这染了 绿的声音,却让人感到一种生命的快意和心灵的悸动。黎明的 时候,“山路原无雨,空翠湿人衣”,森林里露珠“扑扑”滴 落的声音,在我听出的是一种轻柔而凝重的绿色;森林静静肃 立,错叶交柯,在我听出的是一种茁壮生长的蓬勃的绿色;狂 风呼啸,排山倒海咆哮着的松涛,在我听出的是一种悲壮和磅 礴的绿色;阳光拂动滔滔无边的绿海,阳光掠去又显出一江春 水,在我听出的是一种恬淡而平和的绿色。……山居无事的时 候,只要静静地穿行在这无边的大森林之中,我满心的尘垢, 便一下子就被荡涤得无影无踪,只觉得身心惬意和愉悦,心中 陡然就有层斑驳的绿爬上心壁,盈注着生命那清凉的绿意来。
例6.《夜里戴草帽的人们》
6.结合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第3段“主人的心被这个东西牢牢 揪住”这句话中的“东西”是指什么?请 概括作答。 (2)文中第4段说“这些被烈日暴晒了 一天的事情,愈发变得沉重,尖锐和滚 烫”,请说说“暴晒”一词的妙处。
考什么?
新考纲 新考点
考什么?
1.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情境中的意义 和作用。 2.筛选并整合文中的重要信息。 3.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4.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5.对文章的内容和表达提出自己的疑问并尝 试探讨。 6.赏析和评价文学作品中的形象、语言和思 想感情。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
同学的答案
A同学:是指森林中的种种声音。 B同学:是指使人感到一种生命的快意和心灵的 悸动的声音。 C同学:是指森林里露珠滴落的声音,狂风排山 倒海咆哮的声音,松涛铺天盖地响起的声音。
参考答案
“染绿的声音”是指晨露滴落的轻柔而凝重 的声音,森林树木茁壮成长的蓬勃的声音, 松涛咆哮的悲壮和磅礴的声音,阳光下变化 万千的森林恬淡而平和的声音。
(2)同样写东至,前用“落”,后用“种”, 为什么? 写出初冬至隆冬的渐变过程。
例5.《秋天的况味》
1。“老气横秋”是个贬义词,但作者在文中赋予 了它新的意义,请结合具体语句加以解释。
(1)作者认为“老气横秋”表现了秋林古 色的滋味,古气磅礴。
(2)招牌“老气横秋”表现出一种古老和 纯熟。
小结2:内涵丰富的词语的解题思路
1、文中哪些词语属于重要词语? 2、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应注意哪些问题?
“重要词语(含短语)”一般指:
1、体现作者立场观点的词语 2、表现文章主题思想的词语 3、反映深层次含义的词语 4、对文章结构起照应连接作用的词语(代词) 5、比喻、借代、反语等特殊的词语 6、根据语境随情而作别种义项的词语
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应注意哪些问题?
怎样考?
例1
【高考回放】
“好久以来,‘故乡’就在吸引着我”,句中 “故乡”一词的含义是________。(方令 孺《在山阴道上》,2006年高考湖南卷)
【语段信息】
答案:①鲁迅的故乡。②作者向往 的精神家园。
好久以来“故乡”就在吸引着我:百草园和三味 书屋,这些美妙的名称,像童话一样,时时在我思想 上盘桓。我想看看咸亨酒店,土谷祠,还想看看祥林 嫂放过菜篮子的小河边……在那浓雾弥漫的黑暗时代, 鲁迅先生在那里开始磨砺他的剑锋,终生把持它,划 破黑暗,露出曙光。今天我决定要去瞻仰磨剑的圣地。
怎么办?
例2《海南杂忆》
7.怎样理解“道旁石”“补天手”在文中的含义? “道旁石”本指遗弃在路边、没有用的石头。 在在文中指被弃置不用的人才。
“补天手”在 文中指参与新中国建设的归 国华侨这样的人才,也喻指本应补天却被放逐 的古代名臣。
例3《西溪的晴雨》
1.文中第三自然段说“这一些鬼胎,方才 洗涤了个空空脱脱”.“鬼胎”在文中的 含义是什么?
“鬼胎”指下意识里的那种恐怖、 不安和畏缩的心理。
小结1. 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指代意义应注意的几点: 1、明确词语是代词还是非代词。如果是代 词,其指代内容一定在前文出现过;如果是 非代词,其指代义一般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 概括。
2、弄清指代的范围,注意上下语境的限制 或提示。 3、分析词语原来的意义,在此基础上根据 语境分析在文中的意义。
. 对使用了比喻、象征等手法的词语和含蓄、抽 象的词语的理解,需要弄清手法上的特点和借助 前后文来界定该词语的含义。解答这类题目时, “在文中”是关键所在,词不离句是理解词语的 基本原则。 一般来说,一个涵义丰富的词语的出现,就在 它的前面或后面作者都要做具体的阐释,换一种 说法揭示他的内涵。命题者既然出了这个题,那 答案就一定在原文中。答题时要找准原文中相关 的句子,一般在词语出现的附近或者前后找答案 即可。
怎样考?
[解析]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要特别注意词语的表层意 思和深层意思。根据语境,作者说“好久以来”“百草园 和三味书屋”,“时时在我思想上盘桓”,并决定要去瞻 仰鲁迅先生“磨剑的圣地”,由此可知,“故乡”应不是 作者故乡,而是鲁迅故乡,亦是作者向往的精神家园。 考题形式:主观题 内容侧重:解释重要词语的语境义,分析重要词语 在文中的表达作用和蕴含在词语中的作者的情 感.阅读下面句子,按要求回答问题。 冬令,随着秋风中的最后一片落叶,落到了 大地。 一个冬季毫无反抗地被种到了大地。 (1)请分析加点词的妙处。 (2)同样写东至,前用“落”,后用 “种”,为什么?
(1)请分析加点词的妙处。
冬天本无形,却随叶而“落”,被赋予了轻灵的质感, 形神俱备。 “种”在此为“扎根”之意,把冬比作一株植物,落 地生根,写出冬意的深浓,极富表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