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散文阅读如何赏析重要词语
散文词语的意义与赏析

散文词语的意义与赏析一、“重要词语”特点“重要词语(含短语)”一般指:1、体现作者立场观点的词语2、表现文章主题思想的词语3、反映深层含义的词语4、对文章结构起照应连接作用的词语(代词)5、包含修辞手法,能增强表达效果的词语6、根据语境随情而作别种义项的词语7、有着丰富内涵或强烈感情色彩的词语。
例如:1.与文章内容、主旨密切相关的词语。
文章中有的词语与文章内容、主旨密切相关。
不能正确理解,就会影响对全文或某个局部的正确理解。
如《落叶是疲倦的蝴蝶》一文中的“落叶”,就是重要词语,如果仅仅把它理解为一种自然现象就无法理解全文的内容。
它在文中“一是指在外漂泊、思念故乡及亲人的‘我’;二是指辛劳一生、衰老死去的母亲”。
理解了它的这两层意思才能正确理解全文的内容。
2.体现作者感情、立场的词语。
文章中有的词语关涉全文的思想感情、立场观点。
对此,要给以足够的关注。
如《蝴蝶》一文中“我看到了母亲那对干瘪的乳房,像两只残缺不整的讨饭的碗”这句话形容母亲的乳房为什么用贬义词“干瘪”“残缺”?细品便会发现,正是这样的词语把母亲耗尽生命为孩子创造幸福的内涵形象生动化了;凸现了母亲一生的辛劳,强调了她为孩子费尽心血,蕴含了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感激。
3.理解上容易发生偏差的词语。
比如《忆刘半农君》最后一段中说:“我爱十年前的半农,而憎恶他的近几年。
这憎恶是朋友的憎恶。
”什么是“朋友的憎恶”?不理解这一点,就可能对整篇文章的感情基调把握不准。
原来,这“憎恶”是鲁迅从朋友立场出发所产生的一种情感,是他对刘半农关切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鲁迅是站在“于中国更为有益”的高度来要求刘半农的,他认为刘半农应该始终做一个战士。
那么这“憎恶”里包含的作者的感情就不言而喻了。
4.有着丰富内涵或强烈感情色彩的词语。
比如闻一多《兽·人·鬼》开头说:“刽子手们这次杰作,我们不忍再描述了,其残酷……只好名之曰兽行,或超兽行。
”句中的“杰作”使用了反讽手法,感情色彩特别强烈。
阅读理解中的词语和句子怎么赏析来来来手把手教你

《课标》提出“要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的要求。
文章中难以辨认的字、词(形似字、多音字等是考点),准确、生动、极富表现力的关键性词句,对理解文章起重要作用的语句,标志着文章线索或主旨的语句,突出人物形象和表现事物特征的语句,突出层次转换的关联词或过渡性的语句等都和理解文意、把握文章内容有着重要的关系,是中招考查的热点。
(一)词语理解与赏析Part1准确理解词义。
文章中的任何词语都不是孤立的,一个词语的含义总是跟上下文及文章的主旨紧密联系,并受其限制和制约。
对词语的理解和分析,一定要结合语境,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
要准确把握词义,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理清思路,揣摩概括义。
有的词语概括力很强,它们往往是某一内容的提领或总结。
(2)联系上下文,体味词语指代义。
阅读中,有些代词所指代的内容必须认真弄清楚。
代词往往指代人、事、物。
它所指代的对象一般出现在上文。
扣住上文,由近及远地去顺藤摸瓜,就能准确理解它的含义。
(3)瞻前顾后,揣摩特殊意义。
某个词语在某种语境中有特定意义,若换一个语境,这个意义就不存在了,变成了另外一种意义。
理解和解释这个意义,要通过比较、分析,结合平时对它的意义的认识,进行综合理解。
Part2把握词语的感情色彩。
词语的感情色彩,是作者态度、观点、情感的体现,把握词语的感情色彩有利于准确理解文章内容。
Part3结合文体特点,理解词语的作用,体会表达效果。
记叙文要求形象生动,主要考查描写人物动作或事物情态的动词、形容词,它往往表现人或物的特点或情感特征。
除此以外,还要联系文章的主题、作者的思想感情、描写手法和修辞手法(特别需要强调的是使用比喻修辞手法的词语,要体会其比喻义及作用)等。
体味词语的作用可用同义词或近义词替换某个词语,将形成的新句子与原句进行比照,通过比较,体会恰当与否,分析原因,从而理解词语的作用;也可以删除这个词语,将删除后的句子与原句加以比较,看效果上的变化,作出判断。
理解散文中重要词语、句子的含义-文学类阅读-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全考点精讲课堂(全国通用)

(3)抓住关键词语。句子中一般有凸显其含意的关键 词,弄清这些词语的含义,可以推知整个句子的含意。句子 中的关键词往往是一些动词、形容词、数词、副词等,它 们常常是揭示事物的性质或状态的重要信息。理解句子 可以通过抓关键词、运用替换词语的方法来揣摩句子在 文中的含意。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解题要领:
(1)从语法分析入手。对复杂的单句要分清其句子的主干, 明确陈述的对象和修饰限制成分。对复句要明确分句间 的关系。此外,还要善于借助句群关系来理解句子所表达 的中心或重点。
(2)从修辞分析入手。对含有修辞方法的语句的理解应从 修辞本身的特点出发,分析其表达效果。
(3)从句子在文中的位置分析入手。这是理解文章语 句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首先要准确判断句子在文中 或语段中的位置,理清其是否为起始句、收束句、过渡句、 中心句、关键句等。
(4)从语句的情感和文章主旨入手。联系作者的思想 感情、文章主旨等分析句子的作用,如强调什么、突出什 么或表达什么等。
(5)常用答题模式:句子表层义+情感义+在情感、 主旨、修辞等方面的作用。
(4)判断句子位置。如果是总领句,就从下文的内容入 手理解句意;如果是过渡句,要联系前后文来理解句意; 如果是总结句,要根据上文的内容归纳意义;如果是照应 句,则要分析其照应了什么、突出了什么和对文章结构起 到了什么作用。
(2)修辞句:指的是那些表达比较生动、形象的或是 运用了比喻、比拟等修辞格的既精彩又难理解的句子。
(3)含蓄句:指的是那些在表达上比较含蓄,蕴含某些 深层意义,解答时又有利于发挥的句子。
中考语文散文阅读语言赏析

基本题型2:品评修辞手法。
课文回望:
请从语言特点和表达效果两方面赏析下面句子。 (3分)
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白帆, 帆下带着尖底的仓,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一个忍 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紫藤萝瀑 布》)
参考答案:运用比喻手法(1分),形象生动地描 写紫藤萝花开时的状态,(1分)表现了它的生机 勃勃和美好可爱,抒发了作者喜悦的心情。(1分)
“战法”小结
1、赏析语言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①修辞——比喻、拟人、排比、反问等。 ②句式——骈散结合、长短相间,特殊句式等。 ③表达方式——描写、议论、抒情。 ④词语——色彩词、动作词、形容词、叠音词等。 2、以“改、删、换”的形式来提问时,答题时 不要忽视“前加”和“后缀”。(判断的结论)
答题模式:运用……的修辞手法,写出了 ……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真题再现:从语言运用的角度,谈谈文中画
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6分)
她耐得住风霜交加,经得起秋之摧残,战西风而不 怯,披严霜而愈丽,显露出无畏无惧的神采。
——09年安徽中考题《枫叶礼赞》
答题思路:从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方面考虑。
解题方法:
形式 + 内容 + 作用(效果)
形式包括词语的特色、句子的修辞、句式运用、
写作手法和表达方式等几个方面;
内容就是指句子本身的意思和它隐藏的含义; 作用是指这个句子(这段话)对文章的中心、
文章的结构、作者的写作意图等方面的作用。
基本题型1:揣摩具体词语妙用。
课文回望:
请说说句中划线词语在表达上的好处。(2分)
变化题型1:
基本题型2之最新变化
——品析可否增删词句和改换表达。
课文回望: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品析重要词语 答题模板

记叙文阅读(含小说、散文)考点四品析重要词语(此考点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通用。
)模板揭秘1.指出文中指示代词指代的对象。
①需要联系上下文加以概括。
②在原文中找出所指代的内容。
指示代词,要从上下文中找,先往前找,再往后找,而且由近及远地去找,即“取近不取远”。
非指示代词的指代则从理解词义入手,来把握指代的内容。
找出所指内容后,可用“代入法”检验,即把指代的具体对象和内容直接代入原句中,看与原文的思路、意思是否一致,以确定答案的正确性。
③明确指代内容的容量。
指代词的指代内容可多可少,可指代一个词、一个短语、句子、句群甚至段落。
④辨认指代内容的位置。
“这”“这个”“这些”是近指;“那”“那个”“那些”是远指;“某”“某类”是不定指。
⑤归纳指代内容的含义。
找关键词或关键句,二者都没有的情况下,统览相关指代内容,理清关系。
再将内容代入原文,看是否合理通顺。
2.理解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及作用。
含义:①双层含义法。
先理解词语字面意思,即词语的词典义;再理解词语的深层含义,即词语的修辞义或象征义。
②词语指代法。
③语境推敲法。
结合语境,认真推敲,揣摩确切意义。
④巧用修辞法。
即紧扣目标段,联系上下文进行合理推断,结合作者运用的比喻、反语、双关、夸张等手法,理解其深层含义。
如《背影》中,“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一句中的“聪明”就用了“反语”修辞,在文中是“愚蠢”的意思。
如果是比喻、借代、拟人需结合语境,寻找本体;如果是双关则要注意两层意思。
作用:“××”一词原指……,这里指……,形象地写出了……,起到了……的作用,表达了……的思想感情(人物……的心理)。
即明确词语原义→揣摩词语语境义→准确把握引申义(比喻义或象征义)→紧密联系文章主要内容(文中主要人物性格、品格,故事情节、细节等)→联系文章主旨。
3.品析词语的表达效果。
①修辞角度。
比喻——生动形象;拟人——生动形象;夸张——突出强调;排比——增强语势,加深情感等。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散文词语赏析及表达效果

专题04 散文词语赏析及表达效果(解析版)考点穿透【题型问法】1.请赏析句子中的加点词。
2.段中写“××”词语的用意是什么?3.加点词语能否换成“××”?为什么?4.画线语句中加点的词富有表现力,请结合语境简要分析。
5.把句子中的“××”改成“××”好不好?为什么?【题型分析】加点词的赏析分为“有明显手法(用词用语特征)”和“完全没有手法”两种形式。
“有手法”的加点词赏析,手法往往集中在修辞手法、描写手法、表达技巧三个方面,答题时注意判别各个手法之间的区别,避免丢分。
“没有手法”的赏析考查学生语言的敏感度。
需要学生结合上下文语境,“带入”文章,体味作者所处场景的感受或表达的意蕴。
在用语言提炼关键词、概括化答题上,这个考点的能力等级要求有所提升。
【题型答法】①点出词的修辞手法、词语特征等;②写了什么;③手法效果;④情感态度。
词语的表达效果要结合语境或主题思想来回答,要回答此词语对表达作者思想感情或主题思想的作用,有时也可以考虑词语对景物描写意境的作用或人物性格等方面的作用。
理解词语在文中的表达作用应注意“四联系”,即联系本词(对本词语的含义进行解说)、联系本句或者上下文(突出了本句或者上下文的什么内容)、联系文章的中心(论点)与作者的态度感情、联系特殊的表达效果(即运用了某种修辞手法的词语)。
同时要注意词语的特殊性:即运用了该词语的比喻义(要搞清其比喻的对象,即本体)、引申义、双关义(谐音双关还是语意双关)、象征义(象征的对象是什么)、反语义、色彩义(褒贬互换)。
找出之后,一定要代入原文中进行检验。
知识点睛散文阅读专题复习——赏析语言品味词句答题技巧:1、审清题意,看清分值2、选准赏析角度3、牢记语境意识、整体意识,牢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
4、反复品读,圈划关键点5、思考周全,表述准确规范表述:赏析角度+ 作用+ 内容+ 蕴含情感、哲理等赏析的角度: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描写方法、用词、句式等方面内容:对象的特点、事情的表现力、人物的性格、品质等鉴赏角度:1、常用修辞及表达效果(1) 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xx事物的xx特点(2) 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xx事物的xx特点;也可使行文亲切可感。
中考散文阅读如何赏析重要词语

一、常见题型1、根据语境,写出某某词的含义。
2、某某词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3、某某词具体指(代指)什么?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收到了很好的表达效果,请作简要分析。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用得好,好在哪里?6、把“某某词”换成“某某词”表达效果会有什么不同?7、请品味某某词的妙处。
二、方法指导1、词语的语境义在《气候灾难,世界正在承受》阅读中有一道题:结合文意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美国发生的灾难只是去年热浪肆虐全球的缩影。
(2)全球变暖还是引发飓风的“添加剂”。
【解析】这是一道根据文意解释词语的题目。
一般的方法是,要先解释出这个词语本来的含义,然后在根据文意推测其在文中的意思即可。
第(1)题中的“缩影,比喻能代表同一类型特征的具体而微的人或事物。
例如,这个小山村就是中国农村的缩影。
那么,“缩影”这一词语在文中是指什么,我们说明确就可以了。
第(2)题“添加剂”,作为一种附加成分添加到产品主要原料当中,从而改善产品性能,主要在印染、食品、饲料等行业应用。
这里的“添加剂”用的是比喻意,我们把比喻意说出,并指出其作用即可。
2、代词的指代作用方法:采用代入法代词有:这,这些,那,那些,之,此,它,如此及具体一些内容的指代.代词一般代人,事,物寻找方法:通常到前文去找,偶尔也在后文,有近及远。
代词指代内容原文都有,一般可以抄原句,但有时要筛选概括。
提示:得出结果后采用替换法(代入法)看是否符合文意.3、分析词语可否省略,调换,不矛盾分析步骤: 1.判断:一般情况都是不能省略,调换,不矛盾2.分析词语含义3.分析用原词时句子的意思,省略或换词时句子会变成什么意思,不符合实际。
4.结论:因此,原词搭配恰当,不能省略,调换,不矛盾。
例:黄龙洞绿得幽,屏风山绿得野,九溪十八涧绿得闲。
问:句中“幽”,“野”,“闲”三个字能否调换,为什么?答:不能调换。
因为幽是幽深的意思,与洞相搭配;野是不受拘束的意思,与山相搭配;闲是悠闲的意思,,与溪水相搭配。
怎样赏析关键词句的答题技巧

怎样赏析关键词句的答题技巧怎样赏析关键词句的答题技巧一、赏析关键词语。
对关键词语含义的赏析,第一,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分析词语的含义。
例如:2006年仙桃市的中考试题记叙文《父亲的自行车》阅读中,有这样的一道题:联系语境,品味下边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那些山路,全是悬崖绝壁,想起来也有些后怕。
许多年后,父亲这样淡淡地提了一句”。
联系前文,可以感知父亲是一个不善表达的人,父亲这“淡淡”的一句,其实蕴涵着对儿子深沉的爱,让人从“淡淡的语气”中感受到“浓浓的爱意”。
第二,要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判断倾注作者感情的词语,是表示赞美、肯定的褒义词,还是带有贬斥、否定的贬义词?而这些充满感情色彩的词语在运用时又常常出现感情色彩变化的情况,或贬义褒用,或褒义贬用。
例如:《我的老师》中,“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
”赏析句中“狡猾”一词的表达效果,首先必须明确“狡猾”本是贬义词,“诡计多端”的意思,为什么要用在一个孩子的身上呢?联系上下文的语境,则知这是贬义词褒用,用以形容儿童天真顽皮的神态,从侧面表现了蔡老师对孩子的爱。
再如:《藤野先生》中,在描写清国留学生的丑态时,有这样一段话:“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
实在标致极了。
”如何理解文段中“标致”一词的含义?首先必须知道该语境表达的是对清国留学生的厌恶之情,然后才能对“标致”作出准确理解:是反语,表示讽刺。
第三,要明确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
词语在文中的含义,可能是它的本义,也可能是引申义、比喻义或其他修辞义,甚至可能是临时产生的某个具体义。
推断词语在文中的含义,一是掌握词语的基本意义,二是善于根据它所在的语境揣摩。
例如《故乡》中“我只觉得我四周有看不见的高墙,将我隔成孤身,使我非常苦闷。
”句中的“高墙”是比喻的说法,这里既包含着作者对故乡的失望,也包含着和故乡人们的隔膜,而造成这种隔膜的原因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等级观念,而这正是作者苦闷所在,也是*所要揭示的主题所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常见题型1、根据语境,写出某某词的含义。
2、某某词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3、某某词具体指(代指)什么?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收到了很好的表达效果,请作简要分析。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用得好,好在哪里?6、把“某某词”换成“某某词”表达效果会有什么不同?7、请品味某某词的妙处。
二、方法指导1、词语的语境义在《气候灾难,世界正在承受》阅读中有一道题:结合文意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美国发生的灾难只是去年热浪肆虐全球的缩影。
(2)全球变暖还是引发飓风的“添加剂”。
【解析】这是一道根据文意解释词语的题目。
一般的方法是,要先解释出这个词语本来的含义,然后在根据文意推测其在文中的意思即可。
第(1)题中的“缩影,比喻能代表同一类型特征的具体而微的人或事物。
例如,这个小山村就是中国农村的缩影。
那么,“缩影”这一词语在文中是指什么,我们说明确就可以了。
第(2)题“添加剂”,作为一种附加成分添加到产品主要原料当中,从而改善产品性能,主要在印染、食品、饲料等行业应用。
这里的“添加剂”用的是比喻意,我们把比喻意说出,并指出其作用即可。
2、代词的指代作用方法:采用代入法代词有:这,这些,那,那些,之,此,它,如此及具体一些内容的指代.代词一般代人,事,物寻找方法:通常到前文去找,偶尔也在后文,有近及远。
代词指代内容原文都有,一般可以抄原句,但有时要筛选概括。
提示:得出结果后采用替换法(代入法)看是否符合文意.3、分析词语可否省略,调换,不矛盾分析步骤: 1.判断:一般情况都是不能省略,调换,不矛盾2.分析词语含义3.分析用原词时句子的意思,省略或换词时句子会变成什么意思,不符合实际。
4.结论:因此,原词搭配恰当,不能省略,调换,不矛盾。
例:黄龙洞绿得幽,屏风山绿得野,九溪十八涧绿得闲。
问:句中“幽”,“野”,“闲”三个字能否调换,为什么?答:不能调换。
因为幽是幽深的意思,与洞相搭配;野是不受拘束的意思,与山相搭配;闲是悠闲的意思,,与溪水相搭配。
因此原词搭配恰当,不能调换。
4、分析动词,形容词的作用分析步骤::1.分析动词、形容词本身的作用:生动,形象,准确地描写了……2.分析句子的表层意思3.分析句子的深层含义(联系语段,联系全文).语言上可用如下句式表示:生动、形象、准确地描写了+句子表义+句子深意(表现了……, 突出了……).例:联系上下文,说出下面句子中划线词语的含义.1.声音攀上楼来,钻进窗内,搅得我睡意全消。
形象生动写出了楼下摩托车声的难以阻挡及对“我”的影响,突出了“我”心里的难受、烦躁。
5、分析词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所谓思想感情,是指文章中所表现出来的好恶,褒贬之情.具体而言有喜、怒、哀、乐、爱、恨、情、仇,它包括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通常的思想感情有:喜悦、欢快、高兴、兴奋、激动、自豪、热爱、爱戴、崇敬、思念、依恋、怜惜、关爱、体贴、赞美、怀念、感激、意外、忧虑、痛苦、失望、愤恨、仇恨、讽刺等等。
例:1.有一天,我伏案写作时,它(小珍珠鸟)居然落在我肩上.……呆一会儿,扭头看,这小家伙竟趴在我的肩上睡着了.文中划线的“居然”,“竟”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我”对小珍珠鸟的亲近,信赖感到喜出望外.三、课堂练习(一)放暑假了,母亲一直盼望我回乡下住几天。
她知道我打小就喜欢吃些瓜呀果的,所以每年都少不了要在地里种一些。
待我放暑假的时候,那些瓜呀果的正当时,一个个在地里静静地躺着,十分诱人,专等我回家来吃。
天气炎热,我懒在空调间里怕出来,回家的行程一拖再拖。
眼看着假期已过一半了,我还没有回家的意思。
母亲沉不住气了,打来电话说:“你再不回来,那些瓜果都要熟得烂掉了。
”再没有懒下去的理由了。
于是带着儿子,顶着烈日,坐了几个小时的车,回到了生我养我的小村庄。
村里的人是看着我长大的,看见我,亲切得如同自家的孩子,远远地就递过话来:“梅,又回来看妈了?”我笑着答应。
就听到他们在背后说:“这孩子真孝顺,一点不忘本.”我心里涌满羞愧。
我其实什么也没做啊,只是偶尔把自己送回来给想念我的母亲看看,就被村里人夸成孝顺了。
母亲知道我回来,早早地把瓜摘下来,放在井里面冰着——那可是我最喜欢吃的梨瓜和香瓜。
母亲又把家里唯一的一台大电扇搬到我儿子身边,给他吹风。
我很贪婪地捧着瓜果啃,母亲在一旁心满意足地看。
母亲兴奋地说:“地里面结得多着呢,你多呆些日子,保证你天天有瓜吃。
”我笑笑,有些口是心非地说:“好。
”儿子却在一旁大叫起来:“不行不行。
外婆,你家太热了!”母亲诧异地问:“有大电扇吹着还热?”儿子不屑了,说:“大电扇算什么?我家有空调。
你看你家连卫生间还没有呢。
”我立即用严厉的眼神制止了儿子,对母亲笑笑:“妈,别听他的,有电扇吹着,不热的。
”母亲没再说什么,走进厨房,去给我们忙好吃的了。
晚饭后,母亲把邢台大电扇搬到我屋里,有些内疚地说:“让你们热着了,明天你就带孩子回去吧,别让孩子在这里热坏了。
”我笑笑,执意要坐在外面纳凉。
母亲先是一愣,继而脸上写满笑意。
她忙不迭地搬了躺椅到外面。
我仰面躺下,望着天空,手上拿一把母亲递过来的蒲扇,慢慢摇着。
虫鸣在四周此起彼伏地响起,南瓜花在夜里静静地开放。
月亮升起来了,皎洁的月光洒满寂静的小院。
恍惚间,月下有个小女孩儿,手拿小扇儿,追扑流萤。
依稀的,都是儿时的光景啊。
母亲在一旁开心地说着话,唠唠叨叨的,都是些让她怀恋的旧时光。
母亲在那些旧时光里沉醉。
月色如水,我放松的心似水中的一根柔柔的水草,迷迷糊糊地就睡过去了。
母亲的话突然喃喃地在耳边响起:“冬英你还记得不?就是那个跟男人打赌,一顿能吃二十个包子的冬英。
”“记得,长得粗眉大眼的,干起活儿来,大男人也赶不上她。
”“她死了。
”母亲语调忧伤地说,“早上还好好的,还吃两大碗粥呢。
准备去地里锄草的,还没走到地里呢,突然倒下,就没气了。
”“人啊!”母亲叹一声。
“人啊!”我也叹一声。
心里面突然警醒:这样小扇轻摇,与母亲相守的时光,一生中能有几回呢?暗地里打算好了:明天,是决计不回去的了,我要在这儿多住几天,好好把握这小扇轻摇的时光。
19.说说选文标题“小扇轻摇的时光”具体指什么时光? (4分)答:20.你对选文中加波浪线句子的含义是怎样理解的? (2分)答:21.选文中加横线部分是什么描写?其表达作用是什么? (3分)答:22.请简要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着重号词语的表达效果。
(3分) 。
我很贪婪..地捧着瓜果啃.,母亲在一旁心满意足....地看。
答:23.选文中叙写冬英这一人物的内容能否删去?为什么? (4分j答:(二)一码稻草⑴那一码稻草被人们遗忘了,堆在田埂上,像一只浇了水后丢在堤上的桶。
⑵收完了谷,那堆在田里的一捆捆稻草就被人们拖回家去,垫栏或者喂牛,灶里的湿柴燃不着时,也会抽把塞进灶去,然后哄的一声蹿出火苗。
但是这一码稻草却被人们遗忘在田地里了。
⑶或者是一板车拖不下,那板车的稻草已装得像一座山,预备着过几日再来挑回去。
但是那板田已耕好了,油菜也栽上了,人们该忙的已经忙完,那一码稻草却被人们忘记了。
⑷在清寒的晨气中,秋天的阳光抹在田野,也抹在这一码稻草上,于是那枯黄的稻草透出一层明黄,像已经熟透了的季节。
来放牧在耕牛从田堤上一路啃食而来,这一码稻草就会兴奋地在微风中颤动她的枯草,似蜻蜓抖动金色的翅膀。
然而那耕牛的嘴一路啃来,对着那战栗..的稻草望也不望,因为堤旁地上的黄草比她有汁浆。
⑸终于,盼来了人们到田里为油菜除草——说不定人们会发现这一堆遗忘的稻草。
人们歇息时,会从稻草堆上抽一把稻草垫在堤上,坐下来抽一根烟。
或者吃着送到田里的午饭,这时才突然记起来似地说:“噢,还有一堆稻草!”这时稻草便会为人们记起她而高兴,垫在堤上的稻草会咔咔作响,让人们垫得更舒适一些。
然而人们留下了一些烟灰,撒下几粒米饭,散着一团稻草,走了就不再见踪影。
⑹那一码稻草再次为人所遗忘。
只有一只铁黑色的鸟常常落在上面,望着这深秋的大地一动不动。
这一码稻草成了时光的看台。
风吹,雨淋,金黄的稻草缄默着,渐渐变得灰白;突然而至的霜降,那堆稻草缄默着,仿佛一夜间白了须眉。
⑺无遮无拦的稻草,就在田埂上腐烂。
高高地如盼望着什么的稻草堆也消磨下去,成了坍颓的一团乱草。
一场大雪,欲将大地履如平地。
然而那一堆尚没被消磨尽的稻草,却能倔强地将压了厚厚一层雪的田埂撑起一条曲线,如阡陌中一颗不屈的心,欲破雪而出。
⑻冰雪消融,堤上长出了如针的新草。
春天到了,田野还是一片淡青色,但在那堆稻草的地方,腐草也伸出了一朵油菜花,像一只金色的嗽叭,高高地昂向天空,报晓这春天的到来。
回答:第四段中加点词语“战栗”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三)最后一美元①这是一位著名流行音乐节目主持人讲的故事。
②20年前那个雨雪霏霏、北风凛冽的季节,刚刚中学毕业的我,带着对音乐的狂热,只身来到纳什维尔,希望成为流行音乐节目主持人。
③然而,我却四处碰壁。
一个月下来,口袋里差不多已空空如也。
幸亏一位在超级市场工作的朋友用那里准备扔掉的过期食品偷偷接济我,我才勉强度日。
最后,我只剩下一美元,却怎么也不舍得把它花掉,因为上面满是我喜爱的歌星的亲笔签名。
④一个早晨,我在停车场留意到一名男子坐在一辆破旧不堪汽车里。
一连两天,汽车都在原地。
而那名男子每次看到我都温和地向我挥挥手。
我心里纳闷,这么大的风雪,他待在那儿干吗?⑤第三天早晨,当我走近那辆汽车时,那名男子把车窗玻璃摇下来。
我停住脚步,和他攀谈起来。
交谈中,我了解到,他是到这里来应聘的,但因早到了三天,所以无法立即工作。
口袋里又没钱,只好待在车里不吃不喝。
⑥他忸怩片刻,然后红着脸问我是否可以借给他一美元买点吃的,日后再还我。
然而,我也是自身难保。
我向他解释了我的困境,不忍看到他失望的表情而转身离去。
⑦刹那间,我想起口袋里的那一美元。
犹豫了片刻,我终于下定了决心。
我走到车前,把钱递给了他。
他的两眼顿时亮了起来。
“有人在上面写满了字。
”他说。
他没有留意那全是亲笔签名。
⑧那一天,我尽量不去想这珍贵的一美元。
然而时来运转,就在当天早晨,一家电台通知我去录节目,薪金500美元。
从那以后,我一炮打响,成为正式节目主持人,再不用为吃穿用而发愁。
⑨我再没有见过那辆汽车和那名男子。
有时候,我在想他到底是乞丐,还是上天派来的使者。
但有一点是清楚的,这是我人生碰到的一次至关重要的考试——我通过了。
回答:第⑥段中加点的“困境”具体指:⑴;⑵;⑶;(四)人生没有退路,因为呼啸的岁月挟裹着我们一路向前。
从诞生的那一刻起,我们就像一支离弦的箭,嗖嗖地直向生命的终点射去。
但无论我们怎样地气喘吁吁,疾步如飞,也赶不上岁月那轻捷的步履,她无声无息,波澜不惊地带走纷沓的人群,卷走一个又一个朝代,不在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停留,也不在心灵的重重羁绊前稍一驻足,无论经历了多少沧海桑田的变迁,她.永远年轻,纯洁,轻盈,清澈如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