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散文阅读重点词句的含义和作用
散文阅读理解句子的含义和作用

白
的
句子,还原出作者原本想表达的意思即可。
如
果
是比喻句,就要找出两者的相似性,是借代
句
就
• 从一九四六平年起常,的我同沈表叔从沈文从文开始通信,
积累到文化大革命前,大约有了一两百封。可 惜在“文革”时,全给弄得没有了。解放后, 人民文学出版社第一次为他出的一本作品选中, 他自己的序言说过这样一句话:“我和我的读 者都行将老去。”那是在五十年代中期,现在 九十年代了。这句伤感的预言并没有应验,他 没有想到,他的作品和他的读者都红光满面长 生不老。
答:①夜来香/昙花夜间开花,其香味与阳光无关, 所以称阴香;(表面意思) ②“没有壮怀”是拟人的说法(修辞),与农夫决 心留乡务农的行动形成对比; (修辞+深意) ③体现了农夫肯定阳刚之美的观点。(观点态度)
小结:
1、原则:不脱离语境——词不离句, 句不离段,段不离篇。 2、基础:抓重点词语,莫忽视修饰、 修辞、限制、强调等。 3、重点:不离开作者写作时的思想 状况、具体背景、主旨情感。
2、结尾的作用
• 【内容上】 • ⑴总结全文,或卒章显志,揭示了文章-----------的主旨(中心); • ⑵强化了作者--------的情感,深化或升华主旨; • 【结构上】 • ⑶呼应开头(或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 •
• ⑷画龙点睛,篇末点题; • ⑸与前文-----------相照应; • 【艺术效果】 • ⑹回味深长,引发读者思考。
如长埋地下的历经漫长岁月的化石一般有价值。
5.从结构层次入手 有些句子结构较复杂,如附加成分较长的
单 句,可通过摘取句子主干,留心附加成分的办
法 来体会;如果是一个复句,如是一个并列关系
的 句子,句意应是两个并列意思的相加;如是一
散文阅读|考点1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散文阅读|考点1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考点1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理解和品味文中的重要语句,考查对象一般有两类:一是文中重要词语、句子;二是人物的语言。
重要语句是指在文中起着重要作用的关键性句子,主要有:1.结构较为复杂的句子;2.意思隐晦、内涵较为丰富的句子;3.使用了特殊表现手法的句子;4.能显示文章脉络层次或主旨的句子等,如总起句、过渡句、总结句。
这些句子大体上可以归结为结构句、含蓄句、修辞句、主旨句等。
理解句子含意要思考以下三层意义:第一,表层意义,即语句的字面意义;第二,句内意义,即语境意义(临时意义);第三,句外之意,即言外之意。
重点一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淌过四方街的何止是玉泉河清澈的泉水,还有被滋润的目光。
丽江古城荣膺“世界文化遗产”后,四方八面的游客接踵而至。
金秋时节,我踏上这片倾慕已久的土地。
没有汽车噪音,没有单车的冲撞,青石板铺设的街巷,在叩击声中,诉说着沧海桑田,世事更迭。
漫步古城,轻松逍遥。
古城风景,最引人入胜的当数潺潺流水。
玉泉河的若干支流,叮叮咚咚,穿街走巷,仿佛一群天真活泼的顽童,一直伴在左右。
根据文意,淌过四方街的滋润的“目光”指的是什么?【答案】那些为古城优美的环境和独特的文化所陶醉、感染的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
2.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那其实是一棵树,曾经是树,现在只有根了。
那园子里的树曾经都是很风流的,连同那些石兽、华表和珊瑚等,身价也很精彩,惹得那些劫夺者动了军舰大炮,举着火把来取它们,能取走的都取走了。
然后出现在富丽堂皇的博物馆里,成为人们惊叹的对象。
这里只有根,它有许多根须,那根须足够粗壮的。
百年风雨陪伴着它们从泥土里冒出来又往泥土里扎进去,翻来覆去缠缠绕绕,它像是死了,又依然活着,有一条根须发出新枝来,很嫩,又很直,翘起一枝很绿的俊俏。
它们死死活活缠在一起,缠成一个结,那是一个解不开的结。
除非用火或者用斧,焚了它,或者劈了它。
散文阅读指导(词句含义、作用类)

二、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句子、段落的含义
解题思路:
1、原句 文本 (从原句入手回归文本)
1、总分— 分总 理 上句 解 2、本句 2、阐释、说明 (关系) 含 3、比较、呼应 下句 义 4、指代、复指 型 3、主干(关键词)、枝叶(定、状、补)
4、扣住中心主结旨、揣摩作者情感
三、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句子、段落的作用
散文阅读指导
考点透视: 1、分析综合 (1)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2)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 法
2、鉴赏评价 (1)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义,品味精彩语 句的表现力 (2)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 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3)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 作出评价
(6)开头:统摄全篇,领起下文;渲染气氛,奠 定基调;设置悬念,埋下伏笔。 (7)过渡:承上启下,转换自然;连接事件,转 换场景;衔接紧密,上下连贯;结构严谨,浑然一 体。 (8)结尾:呼应前文,卒章显志,深化主旨;耐 人寻味,余音绕梁,让人难忘。 (9)前后照应:贯通文脉,突出中心,渲染气氛 (10)设置悬念(设伏笔):巧设悬念,使文章波 澜起伏,引出下文,主题突出,情节动人,吸引读 者。 (11)抑扬(先抑后扬):使文章避免平铺直叙, 波澜起伏,摇曳生姿。
(1)记叙:顺序、线索、详略、照应等 (2)描写 内容:环境描写(景物和场面,自然和社会);人 物描写(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 手法: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概括描写与细节描写, 总写与分写,点与面,动与静,虚与实,角度变化 (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远近上下高 低关系、时间推移与明暗变化、色彩变化、白描与 工笔、动词形容词拟声词选用。 (3)议论:夹叙夹议,开门见山,卒章显志,以 小见大,画龙点睛 (4)抒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情境交融,以 景结情,托物言志 (5)说明:简明扼要交代
散文阅读之重要句子的含义

词语的含义答题模式
1、指出表层意义 2、解说深层意义:(词语的特殊用法+在句子中的含义 +词句蕴含的情感)
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在本文里的特定含义。 ①连电视对面的沙发上也常常堆满了书,于是吾家有电而无视久矣。 答:表层意思:有电却没有去看。 深层意思:“有电而无视”是将“电视”一词分拆开(特殊用法)来使用的幽默说法,表现了家里虽有电视却常常不能看(解释在语句中的含义)的尴尬(情感)。
首括句(锁定有效阅读区间)
1、文章开头说“那个炊烟袅袅小村子,是一剂良药,须得按时服用”。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根据文意简要概括,并分析其作用。
例2、《城市是乡村的纪念碑》 很久没有回家乡了。那个炊烟袅袅的小村子,是一剂良药,须得按时服用。想必是,在田野里耍大的孩子,即使在城里呆得再久,那份散漫的野性也难以去除吧。这些年,想念村庄,已然成了一项必修的功课,或者是一种间歇性病灶,而且,其频率随年岁的增长而增长。 这种想念,实在不是什么轻松的事。想念一个人,是可以有所凭借的,所谓睹物思人,至少给思念留了个出口;而且,还有现代通讯工具帮忙。可是,在喧嚣的城市里想念村庄,就如笼中之鸟想念山林一般,找不到一草一木一石的依据,所有的想像,都会被金属丝无情地阻隔,只剩下烦躁的心绪。
⑴引起下文, 强化(或“强调”“突出”等)了对苏东坡的热爱、崇敬之情(或“强化了苏东坡在作者心目中的重要地位”)
内容、情感作用
结构方面作用
小结 方法3:从分析表达的感情入手
文学作品往往表达作者的某种思想感情,作品总是以情动人,因此准确把握语句的感情因素,就成为理解文学作品中有关语句的关键。 将筛选出的文中的信息,含有的比喻义、语境义、引申义,与文章主旨、作者思想感情相结合,进行整合,才能使答案要点全面。
高考复散文阅读二 理解词句含义和作用

高考复习散文阅读二理解词句含义班级姓名一、理解词语含义方法:①以该词语的本义为基础,推及文中含义。
②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
③以文解文。
一个词语有了临时含义,作者都要在其前或后进行比较具体的阐释,换一种说法来揭示其内涵,以便使读者弄明白其意思。
词语含义必须用其前后的阐释文字来理解、说明。
二、理解语句含意的方法1、结构句的理解:在文章的结构上起重要作用的句子,如总领句、总结句、过渡句、照应句等,通过准确判断句子在文中的位置来确定其含意的。
理解总领句、总结句的含意,需要分别对上文与下文的几段内容进行概括;理解过渡句的含意,需要对上下文内容进行把握;照应句应找准照应句子或段落进行解释。
2、含蓄句的理解:表达上比较含蓄,蕴含某些深层意义,或含有一定的警示作用,有一定的哲理的、需要仔细品读才能弄懂的句子。
理解需要三个层面:第一层“句表意”,第二层“句内意”,第三层“句外意”。
需要把握文章主旨,合理联系。
3、修辞句的理解:运用了比喻、夸张、拟人、反语、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的句子,要针对其所使用的修辞,结合语境探求其本义。
第一步先要确定句子使用的修辞格;第二步再将句子“还原”,也就是将使用修辞手法的句子还原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意思明白的句子。
如比喻,要透过喻体写出本体;象征,要透过象征体写出象征意义等。
4、主旨句的理解:体现文章的中心,帮助读者准确理解作品主题思想和脉络层次的关键句在理解时,既要把握该句的字面意思,联系该句所处的语境,更要在整体把握全文的基础上把握作者蕴含在其中的观点、态度及情感。
5、复杂句子的理解:找出句子里的关键词语,一个关键词,就是一个答题点;抓住了多个关键词语,就有多层理解,全面理解关键词,才能解答出完整的丰富含意三、理解词句含义示例例1:(2014•湖南)《粮食》综观全文,简析文中加点词“篡改”的内涵。
参考答案①机器切断了人与粮食之间的联系,对粮食的处理简单粗暴、毫无情感,颠覆了粮食、吃粮的人与吃本身。
高考复散文阅读二 理解词句含义和作用

高考复习散文阅读二理解词句含义班级姓名一、理解词语含义方法:①以该词语的本义为基础,推及文中含义。
②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
③以文解文。
一个词语有了临时含义,作者都要在其前或后进行比较具体的阐释,换一种说法来揭示其内涵,以便使读者弄明白其意思。
词语含义必须用其前后的阐释文字来理解、说明。
二、理解语句含意的方法1、结构句的理解:在文章的结构上起重要作用的句子,如总领句、总结句、过渡句、照应句等,通过准确判断句子在文中的位置来确定其含意的。
理解总领句、总结句的含意,需要分别对上文与下文的几段内容进行概括;理解过渡句的含意,需要对上下文内容进行把握;照应句应找准照应句子或段落进行解释。
2、含蓄句的理解:表达上比较含蓄,蕴含某些深层意义,或含有一定的警示作用,有一定的哲理的、需要仔细品读才能弄懂的句子。
理解需要三个层面:第一层“句表意”,第二层“句内意”,第三层“句外意”。
需要把握文章主旨,合理联系。
3、修辞句的理解:运用了比喻、夸张、拟人、反语、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的句子,要针对其所使用的修辞,结合语境探求其本义。
第一步先要确定句子使用的修辞格;第二步再将句子“还原”,也就是将使用修辞手法的句子还原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意思明白的句子。
如比喻,要透过喻体写出本体;象征,要透过象征体写出象征意义等。
4、主旨句的理解:体现文章的中心,帮助读者准确理解作品主题思想和脉络层次的关键句在理解时,既要把握该句的字面意思,联系该句所处的语境,更要在整体把握全文的基础上把握作者蕴含在其中的观点、态度及情感。
5、复杂句子的理解:找出句子里的关键词语,一个关键词,就是一个答题点;抓住了多个关键词语,就有多层理解,全面理解关键词,才能解答出完整的丰富含意三、理解词句含义示例例1:(2014•湖南)《粮食》综观全文,简析文中加点词“篡改”的内涵。
参考答案①机器切断了人与粮食之间的联系,对粮食的处理简单粗暴、毫无情感,颠覆了粮食、吃粮的人与吃本身。
散文阅读理解重要句子的含义

例《带伤的美丽》请从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两个 方面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深刻内涵。(6分) (1)而是黄中带黑,像一条刚翻起的犁沟。 (2)她是在强装笑颜,强支病体迎远客。
【参考答案】 (1)运用比喻手法,生动地刻画了乌梁素海 水质恶化的程度。 (2)运用拟人的手法,形象化地表现了生态 严重恶化的乌梁素海仍被严重透支的现状。 注意: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要转化为概括性 的直白的语言。
四、从相邻的句子入手
在语段中间的句子,要结合这个句子 所在的语段进行分析,重点看与这个句子相 邻的上下句,其中往往隐含着解题的信息。
例《听朗诵》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1)这些情景,这些声音,对当前的文坛来说, 是过去了很久,也很远了。
革命的青年作家群,奔走街头,振臂高呼, 最终为革命文学而牺牲。这些情景,这些声 音,对当前的文坛来说,是过去了很久,也 很远了。
答案: 青年作家为革命献身的时代离现在已经很 久远了
五、从分析句子的结构入手
分析句子结构,如果是单句,先找准主、 谓、宾,如果是复句,先找准其第一层, 就可以把握句子的基本意思。
例:后来这样办了,完全按照托尔斯泰的愿望。他的 坟墓成了世间最美的、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最感人 的坟墓。它只是树林中的一个小小长方形土丘,上 面开满鲜花,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 连托尔斯泰这个名字也没有。这个比谁都感到被自 己声名所累的伟人,就像偶尔被发现的流浪汉、不 为人知的士兵一般不留名姓地被埋葬了。 谁都可 以踏进他最后的安息地,围在四周的稀疏的木栅栏 是不关闭的——保护列夫· 托尔斯泰得以安息的没有 任何别的东西,惟有人们的敬意,而通常,人们总 是怀着好奇,去破坏伟人墓地的宁静。(茨威格 《世间最美的坟墓——记1928年的一次俄国旅行》
散文阅读考点3:理解文中重要词语(概念)含义和重要句子含意)

具体说来,有下面几种类型: 1.体现作者情感态度或主旨的词语。 2.运用修辞和写作方法的关键词语。这样的词语多出现在运 用象征、借物喻人、双关等写作方法的文章中。 3.特殊指代的(远指、近指、不定指等)。 4.在表情达意方面非常出色的动词、形容词、叠词等。 5.有特殊用法的词语,包括贬义褒用、褒义贬用、大词小用、 小词大用、词性活用等。
(二)由表及里,体会含蓄句 (2014·大纲全国)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我有一段让大雨泡着的记忆,那是1966年秋。那年本是 我参加高考升大学的日子,“文化大革命”一声炮响,升学 成了泡影,父母又先后被“革命群众”揪了出来,我被派到 川滇边界山区农村“搞社教”。正是屋漏偏遇连阴雨的时候, 在山区待的几个月,也没有见到几回晴朗的天。心里下着雨, 外面也是雨,风声雨声,让人心怵。山区搞运动,免不了天
但半农的活泼,有时颇近于草率,勇敢也有失之无谋 的地方。但是,要商量袭击敌人的时候,他还是好伙伴, 进行之际,心口并不相应,或者暗暗的给你一刀,他是决 不会的。倘若失了算,那是因为没有算好的缘故。
《新青年》每出一期,就开一次编辑会,商定下一期 的稿件,其时最惹我注意的是陈独秀和胡适之。假如将韬 略比作一间仓库罢,独秀先生的是外面竖一面大旗,大书 道:“内皆武器,来者小心!”但那门却开着的,里面有
的学生,甚而至于并不是同时同院系的学生,其内容泰半是 请求提携的。如果机缘凑巧,再加上铨叙合格,连米贴房贴 算在一起足够两个教授的薪水,他写起信来便干干脆脆地称 兄道弟了!我的朋友言下不胜欷歔,其实是他所见不广。师 生关系,原属雇佣性质,焉能不受阶级升黜的影响?
(节选自梁实秋《信》)
2.画线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 ①朵云遥颁:_隔__个__好__久__(从__老__远__)_来__了__一__封__信__。____ ②阶级升黜:_地__位__待__遇__改__变__。__ 解析 解答这类题,要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来分析。从原 文“你写信给他,永远是石沉大海,假如忽然间朵云遥颁, 而且多半是又挂又快,隔着信封摸上去,沉甸甸的”可以推 测,这里“朵云遥颁”的意思就是突然来了一封信。“师生 关系,原属雇佣性质,焉能不受阶级升黜的影响”,根据上 文可知,谈的是师生之间关系和地位的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语文散文阅读重点词句的含义和作用
散文读起来行散而意不散,中考中散文经常考察的提醒无外乎那么几种,比如赏析句子、词语含义、句子含义题,对于这类题我们都有现成的总结的答题规律和思路。
答题需要按照方法和套路,才能拿到高分。
我们这篇文章先讲中学语文散文阅读重点词句的含义和作用答题的方法。
关于此问题通常有以下两个提问方法:
第一,品味文章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和作用。
1. 看主旨。
理解散文中重要的词语,一定要围绕文章的中心,这些词语的意思,往往和文章要表现的中心息息相关。
所以考虑词语的含义,可以由文章的主旨获得启发。
2. 看语境。
记叙文,特别是散文的阅读,一定要学会借助语境来推断词语的含义。
所谓的语境,就是上下句上下段。
比如说,理解具有特殊指代意义的词语,特殊语境的含义,对文章结构起连接和照应作用的词语,一定离不开具体语境。
3. 联系形象。
写人或叙事的作品中,离不开表现人物性格的心理描写,动作描写。
一些词语的特定含义,必须从这里面来找。
4. 结合情感。
在抒情类的作品,以及抒情的语段当中,考虑词语的含义,必须和作者情感相结合。
有时候情感是变化的,如欲抑先扬,欲扬先抑。
还有些时候,情感是复杂的,如哀不幸怒其不争,不能将其简单化。
5. 结合修辞。
散文的阅读和写作,离不开修辞。
阅读作品当中,要仔细体察修辞方法,或表现手法蕴含的思想感情。
如鲁迅笔下的中年闰土和少年闰土的形象的对比,显著的效果便是来自于比喻的运用。
6. 看搭配。
讲古诗词的时候,经常给大家讲化抽象为具体,主要讲的是各种比喻。
是在散文当中,比喻的效果也是一样的,如“守候美好的梦想”,便是把“梦想”化抽象为具体。
答题的时候,
一定要注意,不能仅仅说一句生动形象了事儿。
第二,赏析重点句子内涵和作用。
1. 通读全文,领会主旨来理解。
文章中一些内涵丰富的句子,其实是和文章的主旨有关的,回答的时候要靠拢主旨。
2. 结合文章内容来理解。
一些写人叙事为主的作品,对具体句子的理解离不开全文,回答此类问题,要从句子读出课文,整体的感情。
3. 从结构的角度理解。
一些句子在文中特定的结构,如开头结尾或文段当中,往往也对应得起,这引起下文过度总结的作用。
4. 看句子本身。
以上虽然强调了要做整体的理解,但有些作品有的句子单独拿出来,却也是充满哲理的。
如果遇到这样的句子,则答题的角度更为灵活。
可以从语言风格,表现手法,表达方式,修辞运用等多个角度组织语言,撰写答案。
总之,此类的词语和句子含义题,一定要引起思考。
学习语文,单单靠背诵的功夫是不可以的,背诵仅仅是基础,而思考和运用,才是更为重要的。
学以致用,灵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