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滑坡成因及防治措施
简述滑坡的防治措施

简述滑坡的防治措施滑坡是指地表土壤、岩石等松散物质在重力作用下由高处向低处发生运动的现象。
滑坡不仅会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还会破坏生态环境和影响社会经济发展。
因此,采取科学有效的滑坡防治措施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滑坡防治措施。
一、表层排水措施表层排水是指通过改善地表水分状况来减少滑坡的发生。
常见的表层排水措施包括设置排水沟、引水渠和排水管道等。
排水沟可以将地表积水及时排走,减少水分对土壤的渗透和侵蚀;引水渠可以引导雨水远离滑坡区域;排水管道可以将地下水排除,减少滑坡的发生。
二、改良土壤措施改良土壤是指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手段改变土壤的性质,提高土壤的稳定性。
常见的改良土壤措施包括土壤加固、土壤固化和土壤改良等。
土壤加固可以通过填充、加固和压实等方法,提高土壤的抗滑性能;土壤固化可以通过添加胶结材料,提高土壤的黏聚力和抗剪强度;土壤改良可以通过添加有机质、改变土壤颗粒结构等,提高土壤的稳定性。
三、支护结构措施支护结构是指在滑坡体上设置支撑和固定结构,以增加滑坡体的稳定性。
常见的支护结构措施包括挡土墙、锚杆和喷射混凝土等。
挡土墙可以通过设置混凝土墙体或钢板墙体,阻挡土体的运动;锚杆可以通过在土体内部设置锚杆和锚索,增加土体的抗滑能力;喷射混凝土可以通过喷射混凝土在滑坡体表面形成坚硬的保护层,提高滑坡体的稳定性。
四、植被恢复措施植被恢复是指在滑坡区域进行植被的恢复和保护,以增加土壤的抗滑性。
植被根系可以增加土壤的黏聚力和抗剪强度,减少水分对土壤的侵蚀和渗透。
常见的植被恢复措施包括种植草坪、树木和灌木等。
草坪可以通过密植草本植物,增加土壤的稳定性;树木可以通过深根系和茂密的枝叶,增加土壤的保持力;灌木可以通过扎根和蔓延,增加土壤的黏聚力。
滑坡是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造成巨大的威胁。
为了减少滑坡带来的损失,我们应该采取科学有效的滑坡防治措施。
通过表层排水、改良土壤、支护结构和植被恢复等措施的综合运用,可以提高滑坡体的稳定性,减少滑坡的发生。
滑坡的原因是什么怎么防治

滑坡的原因是什么怎么防治滑坡是斜坡岩土体沿着贯通的剪切破坏面所发生的滑移地质现象。
滑坡的发生使人遭受灾难。
下面是小编带来的关于滑坡的原因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滑坡的原因介绍要探讨滑坡的形成条件,就必须考虑影响边坡稳定性的因素,影响边坡稳定性的因素有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两个方面.内在因素有组成边坡岩土体的性质、地质构造、岩体结构、地应力等.它们常常起着主要的控制作用.外在因素有地表水和地下水的作用、地震、风化作用、人工开挖、爆破以及工程荷载等.其中地表水和地下水是影响边坡稳定最重要、最活跃的外在因素,其他大多起触发作用.查明和掌握这些影响因素对了解边坡失稳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制定防治措施是非常必要的.1.滑坡形成的内部条件产生滑坡的内部条件与组成边坡的岩土的性质、结构、构造和产状等有关.不同的岩土,它们的抗剪强度、抗风化和抗水侵蚀的能力都不相同,如坚硬致密的硬质岩石,它们的抗剪强度较大,抗风化的能力也较高,在水的作用下岩性也基本没有变化,因此,由它们所组成的边坡往往不容易发生滑坡.反之,如页岩、片岩以及一般的土则恰好相反,因此,由它们所组成的边坡就比较容易发生滑坡.从岩土的结构、构造来说,主要的是岩(土)层层面、断层面、裂隙等的倾向对滑坡的发育有很大的关系.同时,这些部位又易于风化,抗剪强度也低.当它们的倾向与边坡坡面的倾向一致时,就容易发生顺层滑坡以及在堆积层内沿着基岩面滑动;否则反之.边坡的断面尺寸对边坡的稳定性也有很大的关系,边坡也陡,其稳定性就越差,越容易发生滑动.如果坡高和边坡的水平长度都相同,但一个是放坡到顶,而另一个却是在边坡中部设置一个平台,由于平台对边坡的反压作用,就增加了边坡的稳定性.此外,滑坡若要向前滑动,其前沿就必须要有一定的空间,否则滑坡就无法向前滑动.山区河流的冲刷、河谷的深切以及不合理的大量切坡都能形成高陡的临空面,而为滑坡的发育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总之,当边坡的岩性、构造和产状等有利于边坡的发育,并在一定的外部条件下引起边坡的岩性、构造和产状等发生变化时,就能发生滑坡.2.滑坡形成的外部条件滑坡发育的外部条件主要有水的作用,不合理的开挖和坡面上的加载、振动、采矿等,以前两者为主.调查表明:90%以上的滑坡与水的作用有关.水的来源不外乎大气降水、地表水、地下水、农田灌溉的渗水、高位水池和排水管道等的漏水等.不管来源怎样,一旦水进入斜坡岩土体内,它将增加岩土的重度并产生软化作用,降低岩土的抗剪强度,产生静水压力和动水力,冲刷或侵蚀坡脚,对不透水层上的上覆岩土层起润滑作用,当地下水在不透水层顶面上汇集成层时,它还对上覆地层产生浮力作用等等.总之,水的作用将会改变组成边坡的岩土的性质、状态、结构和构造等.因此,不少滑坡在旱季原来接近于稳定,而一到雨季就急剧活动,形成“大鱼大滑,小雨小滑,不雨不滑”.这也说明了雨水和滑坡的关系.山区建设中还常由于不合理的开挖坡脚或不适当的在边坡上填放弃土、建造房屋或堆置材料,以致破坏斜坡的平衡条件而发生滑动.此外,振动对滑坡的发生和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如大地震时往往伴有大滑坡发生,爆破有时也会引发滑坡.滑坡的主要条件一是地质条件与地貌条件;二是内外营力(动力)和人为作用的影响。
滑坡的形成机理与防治措施

滑坡的形成机理与防治措施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及人工切破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者软弱带,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活动的自然现象。
俗称“跨山”、“地滑”、“土溜”等。
Key words:landslide;formation mechanism;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1.产生滑坡的基本条件1.1斜坡体前有滑动空间,两侧有切割面。
广泛存在滑坡发生的基本条件,滑坡灾害相当频繁。
从斜坡的物质组成来看,具体松散土层。
碎石土,风化壳和半成岩石土层的抗剪强度低,容易产生变形面下滑;坚硬岩石中由于岩石的抗剪强度较大,能够经受较大的剪切力而不易产生变形滑动。
但是,如果岩体中存在着滑动面,特别是在暴雨之后,由于水在滑动面上的浸泡,使其抗剪强度大幅度下降而易滑动。
1.2降雨对滑坡的影响。
降雨对滑坡的作用主要表现在,雨水的大量下渗,导致斜坡上的土石层饱和,甚至在斜坡下部的隔水层上积水,从而增加了滑坡体的重量,降低土石层的抗剪强度,导致滑坡产生。
不少滑坡具有“大雨大滑,小雨小滑”的特点。
1.3地震对滑坡的影响。
地震的强烈作用使滑坡的土石的内部结构发生破坏和变化,原有的结构面,张裂松弛,加上地下水也有较大的变化,特别是地下水位的突然升高或降低对斜坡稳定很不利。
另外,一次强烈地震的发生往往伴随着许多余震,在地震力的反复震动冲击下,斜坡土石体就更容易变形,最后就发展成滑坡。
2.滑坡的防治措施整治滑坡的措施大体上分为两种情况:一是针对病因采取的措施,以制止滑动或控制滑坡发展为主;二是针对危害采取的措施.要避开滑坡危害,两者均须明确滑坡变形产生的基本条主要原因和变形过程,然后才能针对病因采取整治措施。
对大型崩堤性滑坡集中地段,在选线中以绕避为主。
对一般的滑坡,应迅速查清其性质和原因,一次性根治不留后患。
对大型复杂的滑坡群,短期内不易彻底查清其性质的,应分期连续整治,先采取稳定坡体的临时措施。
滑坡的形成条件及防治措施

滑坡的形成条件及防治措施滑坡是指地表或岩石坡体在重力作用下,由于内部结构破坏或外力作用等原因,使得坡体发生断裂、滑移或倾覆的现象。
滑坡的形成条件与防治措施是十分重要的,下面将详细介绍。
一、滑坡形成条件1.地质构造条件:滑坡的形成与地质构造密切相关。
当地质构造出现断层、褶皱等破碎带时,容易引发滑坡。
2.地震活动:地震造成的地面震动会导致坡体内部破坏,进而引发滑坡。
3.地质条件:滑坡的形成与地质条件密切相关。
比如,含水层存在于不透水层上方时,水分无法迅速排出,导致坡体失稳。
4.人为因素:人类活动对坡体的破坏也是滑坡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如采矿、爆破、挖掘等活动,会导致坡体结构失衡,引发滑坡。
二、滑坡防治措施1.地质调查与评价:在建设前进行地质调查与评价,了解地质构造、地下水位等信息,预测滑坡风险。
2.坡体加固:对于滑坡风险较高的区域,可以采取加固措施,如设置护坡墙、加固地基等,提高坡体的稳定性。
3.排水措施:合理排水是防治滑坡的重要手段。
可以通过设置排水管道、排水井等设施,将地下水迅速排泄,减少坡体的饱和度。
4.植被恢复:适当植被可以增加坡体的抗冲击能力和抗滑性。
可以进行植被覆盖或者植树造林,有效减少水土流失,提高坡体稳定性。
5.监测与预警: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如遥感、地形测量、地下水位监测等,对滑坡进行实时监测与预警,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6.合理规划与管理:在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方面,要合理规划和管理坡地资源,避免滑坡风险区域进行建设。
滑坡的形成条件与防治措施是相互关联的。
只有深入了解滑坡形成的条件,才能有效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通过地质调查与评价、坡体加固、排水措施、植被恢复、监测与预警以及合理规划与管理等手段,可以有效减少滑坡的发生,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
简述滑坡的常见防治措施

简述滑坡的常见防治措施
滑坡是指地面由于地形、地质、水文等原因而发生的一种地表运动,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
为了避免和减少滑坡对人类及其环境造成的影响,通常采用以下防治措施:
1. 加固地质体:通过加固土体或石质体来提高地质体的稳定性,如加固土坡或石坡等。
2. 排水除湿:通过排除土体内部的积水和降低土体含水率来增强土体的抗滑稳定性。
3. 增加支撑:加强土体支撑来提高土体的抗滑能力,如加设护坡墙或钢筋网等。
4. 减轻荷载:减少土体上的荷载,从而减小其受力状态,如减少建筑物或车辆的重量。
5. 人工改善地貌:通过挖掘、填筑或植被覆盖等方式,改变地形地貌条件,达到稳定土体的目的。
这些措施可以单独或联合使用,具体应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和实施。
同时,在预防和防治滑坡过程中,还需要重视监测和预警工作,及时发现滑坡的迹象和危险,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和减轻灾害的发生。
简述滑坡的防治方法

简述滑坡的防治方法一、什么是滑坡滑坡是指在山体或者岩石上的一段地面,在重力作用下,沿着某个面向下滑动的现象。
由于自然因素或人为因素,导致土壤松散、水土流失、地下水位变化等原因,都可能引起滑坡。
二、滑坡的危害滑坡对人类和自然环境都会造成巨大的危害。
对于人类而言,滑坡会摧毁房屋、道路和桥梁等建筑设施,导致人员伤亡;对于自然环境而言,滑坡会破坏生态环境,影响山林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三、如何防治滑坡1. 土方加固法土方加固法是指通过加固土体来防止滑坡。
具体方法包括:(1)加固土壤:通过混凝土桩、钢筋网等方式来增强土壤的稳定性;(2)加固岩石:通过钢筋锚杆、喷射混凝土等方式来增强岩石的稳定性。
2. 水工加固法水工加固法是指通过加固水体来防止滑坡。
具体方法包括:(1)引导水流:通过建造引水渠、拦河坝等方式来引导水流,减少水土流失;(2)控制水位:通过建造排水系统、调节地下水位等方式来控制水位,减少滑坡的发生。
3. 植被加固法植被加固法是指通过种植植物来防止滑坡。
具体方法包括:(1)种植草本植物:草本植物的根系能够增强土壤的稳定性;(2)种植乔木:乔木的根系能够增强土壤的抗冲刷能力。
4. 地质工程法地质工程法是指通过改变地形和地貌来防止滑坡。
具体方法包括:(1)平整山脚:将山脚平整,使得山体受到的力分散到更大的面积上;(2)挖掘陡峭山坡:将陡峭山坡挖掉一部分,使得山体受到的力减小。
四、总结以上就是关于滑坡防治方法的详细介绍。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不同的防治方法,以达到最好的效果。
同时,也需要加强对滑坡的监测和预警,及时采取措施,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浅析滑坡的成因及防治措施

浅析滑坡的成因及防治措施摘要:本文就目前城市发展和铁路、高等级公路建设及挖填方等带来的滑坡,较详细地分析了滑坡产生的原因,进而对滑坡工程的整治提出了几点看法。
关键词:滑坡、滑坡要素、成因分析、整治措施滑坡,作为一种主要地质灾害之一,由于其产生的条件、作用因素、运动机理的多样性、多变性和复杂性,致使预测困难,治理费用也较昂贵,且一直是世界各国研究的重要地质工程问题之一。
本文就山体滑坡形成的原因作一下简要分析,并着重探讨预防山体滑坡的对策。
1.滑坡形成的原因1.1滑坡形成的内部条件滑坡的形成与地形条件直接相关,地形切割强烈的山区和丘陵区为该类地质灾害的发生提供了必要的势能条件。
地层岩性斜坡的地层岩性是发生滑坡的物质基础。
山区中各类松散沉积物在一定诱发因素影响下,易沿下覆基岩接触面形成滑动;软弱岩层遇水软化,是岩体中的薄弱环节,易形成层面滑动。
1.2滑坡形成的外部条件1.2.1自然因素降水、融雪的渗透水作用,渗透水进入土体孔隙或岩石裂隙,使土石的抗剪强度降低,易形成斜坡的滑动,但其具有一定的滞后性。
一般讲,滑坡体越松散、裂隙越发育、降水量越大,则滞后时间越短。
地下水水位的增高,使得岩土体重量增大,浸湿范围扩大,在地下水的不断冲刷下,会使岩石洞穴或裂隙不断扩大,甚至会局部被掏空,同时会减弱岩块间的结合力和摩擦力,加上重力的影响,易促使崩塌与滑坡的发生。
另外昼夜的温差,季节温度的变化,促使岩石风化,降低其抗剪强度;地表水水流冲刷、潜蚀、淘蚀坡脚,削弱斜坡的支撑部分;河水涨落引起地下水水位的升降,也均能诱发斜坡产生滑坡。
1.2.2人为因素(1)开挖坡脚:修建铁路、公路、依山建房、建厂、挖方等工程,常常因使坡体下部失去支撑,形成人工陡边坡而发生下滑。
(2)排水:水渠和水池的漫溢和渗漏,工业生产用水和废水的排放、农业灌溉等,均易使水流渗入坡体,加大孔隙水压力,软化岩、土体,增大坡体容重,从而促使或诱发滑坡的发生。
滑坡成因与治理措施

滑坡成因与治理措施1 滑坡成因1.1 地质作用自然地质作用是引起滑坡的主要原因之一。
大滑坡由折皱和断层引起,小滑坡由节理、小断层和局部剪切区所引起。
自然地质作用产生自然滑坡,如开挖山体引起工程滑坡。
滑坡常出现丘形地面、凹地、凸地、裂缝等。
新近的和活动的滑坡外观有陡峭的和裸露的崖坡,外貌清晰,断壁新鲜,张开裂缝。
老滑坡体上残留部分环谷、断壁擦痕。
1.2 水水是诱发滑坡或在滑坡出现之后滑坡加剧的主要原因:1)土壤水饱和或超饱和引起土体液化,抗剪强度降低,剪应变变小,产生位移,易造成同类土滑坡;2)地下水渗透至滑动面,滑动面阻止了地下水流过,界面土体液化,易产生顺层滑坡;3)大量的水从裂缝和深裂隙渗入滑坡破坏区,形成滑裂面,从而引起滑坡、坍塌和崩塌。
判别滑坡最直接的方法是具有透水性或可溶性的土层覆盖在相对不透水层上或与相对不透水层互层的情况。
滑坡改变地面水的排水情况及地下水的状况,滑坡开始迹象坡趾附近泉眼流量中断或减小,滑坡停止泉眼流量增加或移位。
1.3 气候和植被滑坡区的气候,包括降雨、温度、蒸发、风、降雪、相对湿度和大气压等,是影响滑坡的基本动力因素。
1)降雨、降雪当超过临界值时,伴随滑坡发生,引发山洪灾害;2)因气候影响,岩体风化加强(特别是软质岩石0MPa~30 MPa),岩体结构疏松,形成临空面,产生滑坡;3)人类活动负面效应引起滑坡区自然生态系统脆弱,植被不能使土体表层干燥和通过根系固结、稳定土体,引发滑坡。
滑坡迹象有弯曲和变形的树木以及植被的变化。
2 滑坡治理措施2.1 非工程措施1)搬迁避让:由于地质作用产生大滑坡,对生命财产威胁较大,难于治理,采取安全、经济的搬迁避让措施;2)检测预警:滑坡虽有不稳定趋势,但尚未出现明显的不稳定迹象,且对生命财产安全威胁相对较小,可通过检测预警发出危险信号,快速撤离危险区;3)生态措施:加强生态保护,巩固退耕还林还草成果,改水田为旱地,禁止私挖乱采等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滑坡成因及防治措施
一、概述
斜坡上的部分岩体和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的影响下沿某个滑动面发生剪切破坏向下运动的现象称为滑坡。
滑动面可以是受剪应力最大的贯通性剪切破坏面或带,也可以是岩体中已有的软弱结构面。
规模大的滑坡一般是缓慢的、长期的往下滑动,有些滑坡滑动速度也很快,其过程分为蠕动变形和滑动破坏阶段,但也有一些滑坡表现为急剧的滑动,下滑速度从每秒几米到几十米不等。
滑坡多发生在山地的山坡、丘陵地区的斜坡、岸边、路堤或基坑等地带。
滑坡对工程建设的危害很大,轻则影响施工,重则破坏建筑;由于滑坡,常使交通中断,影响公路的正常运输;大规模的滑坡,可以堵塞河道,摧毁公路,破坏厂矿,掩埋村庄,对山区建设和交通设施危害很大。
因此,研究滑坡的成因及行为特点,有助于我们采取有效的工程措施来避免滑坡的发生或者是减少滑坡发生后的损失。
下面从滑坡的形态特征及分类、滑坡的成因及滑坡的防治措施几个方面分别作简单介绍。
二、滑坡的形态特征及分类
1.滑坡的形态特征
滑坡在平面上的边界和形态特征与滑坡的规模、类型及所处的发育阶段有关。
一个发育完全的滑坡,一般包括:1,滑坡体,指滑坡发生后与母体脱离开的滑动部分;2,滑动带,滑动时形成的碾压破碎带;3,滑动面,滑坡体沿着下滑的表面;4,滑坡床,滑体以下固定不动的岩土体,它基本上未变形,保持了原有的岩体结构;5,滑坡壁,滑体后部和母体脱离开的分界面,暴露在外面的部分,平面上多呈圈椅状;6,滑坡台阶,由于各段滑体运动速度的差异而在滑体上部形成的滑坡错台;7,滑坡舌,又称滑坡前缘或滑坡头,在滑坡前部,形如舌状伸入沟谷或河流,甚至越过河对岸;8,滑坡周界,指滑坡体与其周围不动体在平面上的分界线,它决定了滑坡的范围;9,封闭洼地,滑体与滑坡壁之间拉开成沟槽,相邻滑体形成反坡地形,形成四周高中间低的封闭洼地;10,主滑线,又称滑坡轴,滑坡在滑动时运动速度最快的纵向线,它代表滑体的运动方向;11,滑坡裂隙,分为四类:1,分布在滑坡体上部的拉张裂隙;2,分布在滑体中部两侧的剪切裂隙;3,分布在滑坡体中下部的扇状裂隙;4,分布在滑坡体下部的鼓张裂隙。
由此可见,一个滑坡完整的应该包括以上11个部分组成。
当然,在实际的滑坡现象中,有时候我们很难分清楚各个部分明显的边界。
2.滑坡的分类
滑坡分类的目的在于对发生滑坡作用的地质环境和形态特征以及形成滑坡的各种因素进行概括,以便反映出各类滑坡的工程地质特征及其发生发展的规律,从而有效地预测和预防滑坡的发生,或在滑坡发生之后有效的进行治理。
根据不同的原则和指标,各国学者和工程部门对滑坡提出了各种分类方案。
我国铁道部门则按滑坡体的岩性、滑面与岩土体层面的关系、滑体厚度等进行了分类,在国内应用较为广泛。
从研究山坡发展形成历史出发,则可以分为古滑坡、老滑坡、新滑坡、现代活滑坡等类型;日本渡正亮则按滑坡的发展阶段,将滑坡分为幼年期、青年期、壮年期和老年期;按滑坡的滑动力学特征,则可分为推动式、平移式和牵引式滑坡。
对于一个滑坡,从不同的角度可以有不同的分类,但实践中,我们应该抓住问题的主要矛盾,根据突出因素对滑坡进行分类,分类的原则就是看对我们认识、防治和处理此滑坡是否有帮助。
三、滑坡的形成条件
要探讨滑坡的形成条件,就必须考虑影响边坡稳定性的因素,影响边坡稳定性的因素有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两个方面。
内在因素有组成边坡岩土体的性质、地质构造、岩体结构、地应力等。
它们常常起着主要的控制作用。
外在因素有地表水和地下水的作用、地震、风化作用、人工开挖、爆破以及工程荷载等。
其中地表水和地下水是影响边坡稳定最重要、最活跃的外在因素,其他大多起触发作用。
查明和掌握这些影响因素对了解边坡失稳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制定防治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1.滑坡形成的内部条件
产生滑坡的内部条件与组成边坡的岩土的性质、结构、构造和产状等有关。
不同的岩土,它们的抗剪强度、抗风化和抗水侵蚀的能力都不相同,如坚硬致密的硬质岩石,它们的抗剪强度较大,抗风化的能力也较高,在水的作用下岩性也基本没有变化,因此,由它们所组成的边坡往往不容易发生滑坡。
反之,如页岩、片岩以及一般的土则恰好相反,因此,由它们所组成的边坡就比较容易发生滑坡。
从岩土的结构、构造来说,主要的是岩(土)层层面、断层面、裂隙等的倾向对滑坡的发育有很大的关系。
同时,这些部位又易于风化,抗剪强度也低。
当它们的倾向与边坡坡面的倾向一致时,就容易发生顺层滑坡以及在堆积层内沿着基岩面滑动;否则反之。
边坡的断面尺寸对边坡的稳定性也有很大的关系,边坡也陡,其稳定性就越差,越容易发生滑动。
如果坡高和边坡的水平长度都相同,但一个是放坡到顶,而另一个却是在边坡中部设置一个平台,由于平台对边坡的反压作用,就增加了边坡的稳定性。
此外,滑坡若要向前滑动,其前沿就必须要有一定的空间,否则滑坡就无法向前滑动。
山区河流的冲刷、河谷的深切以及不合理的大量切坡都能形成高陡的临空面,而为滑坡的发育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总之,当边坡的岩性、构造和产状等有利于边坡的发育,并在一定的外部条件下引起边坡的岩性、构造和产状等发生变化时,就能发生滑坡。
2.滑坡形成的外部条件
滑坡发育的外部条件主要有水的作用,不合理的开挖和坡面上的加载、振动、采矿等,以前两者为主。
调查表明:90%以上的滑坡与水的作用有关。
水的来源不外乎大气降水、地表水、地下水、农田灌溉的渗水、高位水池和排水管道等的漏水等。
不管来源怎样,一旦水进入斜坡岩土体内,它将增加岩土的重度并产生软化作用,降低岩土的抗剪强度,产生静水压力和动水力,冲刷或侵蚀坡脚,对不透水层上的上覆岩土层起润滑作用,当地下水在不透水层顶面上汇集成层时,它还对上覆地层产生浮力作用等等。
总之,水的作用将会改变组成边坡的岩土的性质、状态、结构和构造等。
因此,不少滑坡在旱季原来接近于稳定,而一到雨季就急剧活动,形成“大鱼大滑,小雨小滑,不雨不滑”。
这也说明了雨水和滑坡的关系。
山区建设中还常由于不合理的开挖坡脚或不适当的在边坡上填放弃土、建造房屋或堆置材料,以致破坏斜坡的平衡条件而发生滑动。
此外,振动对滑坡的发生和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如大地震时往往伴有大滑坡发生,爆破有时也会引发滑坡。
四、滑坡防治措施
通过以上对滑坡的形态特征及滑坡形成条件的介绍,我们不难得出治理滑坡的相关工程措施。
然而,一个滑坡的发生往往是多个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因为,我们只有做详细的调查和分析计算后,才能制定出切合实际的防治措施。
总的来说,治理滑坡应该坚持以防为主、综合治理、及时处理的原则。
结合边坡失稳的因素和滑坡形成的内外部条件,治理滑坡可以从以下两个大的方面着手:
1.消除和减轻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危害
滑坡的发生常和水的作用有密切的关系,水的作用,往往是引起滑坡的主要因素,因此,消除和减轻水对边坡的危害尤其重要,其目的是:降低孔隙水压力和动水压力,防止岩土体的软化及溶蚀分解,消除或减小水的冲刷和浪击作用。
具体做法有:防止外围地表水进入滑坡区,可在滑坡边界修截水沟;在滑坡区内,可在坡面修筑排水沟。
在覆盖层上可用浆砌片石或人造植被铺盖,防止地表水下渗。
对于岩质边坡还可用喷混凝土护面或挂钢筋网喷混凝土。
排除地下水的措施很多,应根据边坡的地质结构特征和水文地质条件加以选择。
常用的方法有:1,水平钻孔疏干;2,垂直孔排水;3,竖井抽水;4,隧洞疏干;5,支撑盲沟。
2.改善边坡岩土体的力学强度
通过一定的工程技术措施,改善边坡岩土体的力学强度,提高其抗滑力,减小滑动力。
常用的措施有:1,削坡减载;用降低坡高或放缓坡角来改善边坡的稳定性。
削坡设计应尽量削减不稳定岩土体的高度,而阻滑部分岩土体不应削减。
此法并不总是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要在施工前作经济技术比较。
2,边坡人工加固;常用的方法有:1,修筑挡土墙、护墙等支挡不稳定岩体;2,钢筋混凝土抗滑桩或钢筋桩作为阻滑支撑工程;3,预应力锚杆或锚索,适用于加固有裂隙或软弱结构面的岩质边坡;4,固结灌浆或电化学加固法加强边坡岩体或土体的强度;5,SNS边坡柔性防护技术等。
五、结语
本文对滑坡的形态特征、影响边坡稳定性因素及滑坡形成条件、滑坡的防治措施做了简单的介绍。
天然的或人工开挖形成的边坡到处可见,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边坡失稳,引起各种规模的滑坡时有发生,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了巨大的灾难。
因此,作为土木工程技术人员,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去研究和治理滑坡,从而减少滑坡的发生和降低因滑坡造成的损失。
相信通过我们研究的不断深入,滑坡现象将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