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坡形成原因及防治措施

合集下载

发生滑坡的原因与应对措施

发生滑坡的原因与应对措施

发生滑坡的原因与应对措施滑坡是一种重大的自然灾害,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不可估计的影响,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发生滑坡的原因和应对措施,希望大家喜欢!滑坡的原因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雨水浸泡、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者软弱带,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

诱发滑坡活动的外界因素越强,滑坡的活动强度则越大。

如强烈地震、特大暴雨所诱发的滑坡多为大的高速滑坡。

人为因素违反自然规律、破坏斜坡稳定条件的人类活动都会诱发滑坡。

例如:1.开挖坡脚:修建铁路、公路、依山建房、建厂等工程,常常因使坡体下部失去支撑而发生下滑。

例如我国西南、西北的一些铁路、公路、因修建时大力爆破、强行开挖,事后陆陆续续地在边坡上发生了滑坡,给道路施工、运营带来危害。

2.蓄水、排水:水渠和水池的漫溢和渗漏,工业生产用水和废水的排放、农业灌溉等,均易使水流渗入坡体,加大孔隙水压力,软化岩、土体,增大坡体容重,从而促使或诱发滑坡的发生水库的水位上下急剧变动,加大了坡体的动水压力,也可使斜坡和岸坡诱发滑坡发生。

支撑不了过大的重量,失去平衡而沿软弱面下滑。

尤其是厂矿废渣的不合理堆弃,常常触发滑坡的发生。

滑坡此外,劈山开矿的爆破作用,可使斜坡的岩、土体受振动而破碎产生滑坡;在山坡上乱砍滥伐,使坡体失去保护,便有利于雨水等水体的入渗从而诱发滑坡等等。

如果上述的人类作用与不利的自然作用互相结合,则就更容易促进滑坡的发生。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类越来越多的工程活动破坏了自然坡体,因而滑坡的发生越来越频繁,并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应加以重视。

滑坡的防治措施消除和减轻水的危害滑坡的发生常和水的作用有密切的关系,水的作用,往往是引起滑坡的主要因素,因此,消除和减轻水对边坡的危害尤其重要,其目的是:降低孔隙水压力和动水压力,防止岩土体的软化及溶蚀分解,消除或减小水的冲刷和浪击作用。

具体做法有:防止外围地表水进入滑坡区,可在滑坡边界修截水沟;在滑坡区内,可在坡面修筑排水沟。

滑坡的原因是什么怎么防治

滑坡的原因是什么怎么防治

滑坡的原因是什么怎么防治滑坡是斜坡岩土体沿着贯通的剪切破坏面所发生的滑移地质现象。

滑坡的发生使人遭受灾难。

下面是小编带来的关于滑坡的原因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滑坡的原因介绍要探讨滑坡的形成条件,就必须考虑影响边坡稳定性的因素,影响边坡稳定性的因素有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两个方面.内在因素有组成边坡岩土体的性质、地质构造、岩体结构、地应力等.它们常常起着主要的控制作用.外在因素有地表水和地下水的作用、地震、风化作用、人工开挖、爆破以及工程荷载等.其中地表水和地下水是影响边坡稳定最重要、最活跃的外在因素,其他大多起触发作用.查明和掌握这些影响因素对了解边坡失稳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制定防治措施是非常必要的.1.滑坡形成的内部条件产生滑坡的内部条件与组成边坡的岩土的性质、结构、构造和产状等有关.不同的岩土,它们的抗剪强度、抗风化和抗水侵蚀的能力都不相同,如坚硬致密的硬质岩石,它们的抗剪强度较大,抗风化的能力也较高,在水的作用下岩性也基本没有变化,因此,由它们所组成的边坡往往不容易发生滑坡.反之,如页岩、片岩以及一般的土则恰好相反,因此,由它们所组成的边坡就比较容易发生滑坡.从岩土的结构、构造来说,主要的是岩(土)层层面、断层面、裂隙等的倾向对滑坡的发育有很大的关系.同时,这些部位又易于风化,抗剪强度也低.当它们的倾向与边坡坡面的倾向一致时,就容易发生顺层滑坡以及在堆积层内沿着基岩面滑动;否则反之.边坡的断面尺寸对边坡的稳定性也有很大的关系,边坡也陡,其稳定性就越差,越容易发生滑动.如果坡高和边坡的水平长度都相同,但一个是放坡到顶,而另一个却是在边坡中部设置一个平台,由于平台对边坡的反压作用,就增加了边坡的稳定性.此外,滑坡若要向前滑动,其前沿就必须要有一定的空间,否则滑坡就无法向前滑动.山区河流的冲刷、河谷的深切以及不合理的大量切坡都能形成高陡的临空面,而为滑坡的发育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总之,当边坡的岩性、构造和产状等有利于边坡的发育,并在一定的外部条件下引起边坡的岩性、构造和产状等发生变化时,就能发生滑坡.2.滑坡形成的外部条件滑坡发育的外部条件主要有水的作用,不合理的开挖和坡面上的加载、振动、采矿等,以前两者为主.调查表明:90%以上的滑坡与水的作用有关.水的来源不外乎大气降水、地表水、地下水、农田灌溉的渗水、高位水池和排水管道等的漏水等.不管来源怎样,一旦水进入斜坡岩土体内,它将增加岩土的重度并产生软化作用,降低岩土的抗剪强度,产生静水压力和动水力,冲刷或侵蚀坡脚,对不透水层上的上覆岩土层起润滑作用,当地下水在不透水层顶面上汇集成层时,它还对上覆地层产生浮力作用等等.总之,水的作用将会改变组成边坡的岩土的性质、状态、结构和构造等.因此,不少滑坡在旱季原来接近于稳定,而一到雨季就急剧活动,形成“大鱼大滑,小雨小滑,不雨不滑”.这也说明了雨水和滑坡的关系.山区建设中还常由于不合理的开挖坡脚或不适当的在边坡上填放弃土、建造房屋或堆置材料,以致破坏斜坡的平衡条件而发生滑动.此外,振动对滑坡的发生和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如大地震时往往伴有大滑坡发生,爆破有时也会引发滑坡.滑坡的主要条件一是地质条件与地貌条件;二是内外营力(动力)和人为作用的影响。

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及防治措施

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及防治措施

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及防治措施一、产生原因(一)客观条件1、在地貌上,流域形状便于流水汇集。

2、在水源上,有暴雨、长时间的连续降雨。

3、在松散物质来源上,上游应有丰富的碎屑物。

常见于岩石结构松散,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

(二)人为因素由于工农业的发展,人们对自然资源的欲求逐渐增大。

如今,因为人类对自然的不合理开发造成的滑坡和泥石流的数量也在日益增多,一方面,在修建公路、铁路时的不合理开挖破坏了山坡表面。

另一方面,滥伐乱垦使植被消失,山坡失去保护、大大加重水土流失,进而山坡的稳定性被破坏,崩塌、滑坡等不良地质现象发育,结果就很容易产生泥石流。

二、危害影响1、对居民点的危害:淹没人畜、毁坏土地,甚至造成村毁人亡的灾难。

2、对公路和铁路的危害:泥石流可直接埋没铁路、公路,致使交通中断,还可引起正在运行的火车、汽车颠覆,造成重大的人身伤亡事故。

三、预防措施1、修建铁路、公路、工厂、城镇等,应合理地进行。

工厂、城镇尽可能选在开阔的盆地和平原上,决不能造在滑坡体上;铁路、公路、桥梁、车站应尽量避开滑坡和泥石流的活动范围。

2、保护植被是防止水土流失的一种有效方法,它不仅可以防止滑坡和泥石流的发生,还可以改善生态环境。

根据土质条件和气候特点选择适当造林方法,科学种植。

3、进行滑坡、泥石流的调查勘测,圈定危险区域,制定防治规划,对—些重要的危险区采取必要的工程保护措施。

研究结论治理滑坡和泥石流是一项分艰巨、耗资巨大、而且至今尚未完全解决的难题。

因此,在泥石流活动区修建居民点、工矿企业、交通干线等,都以躲避为上策。

在无法躲避,必须在泥石流区内建筑的工程,在对泥石流的治理上也要汪意结合当地具体环境,因地制宜地进行总体设计。

研究心得尽管滑坡和泥石流是自然灾害,但人类活动却是可以加速其发生或阻止其形成的。

所以,人类应该学会如何进行防范措施,同时要注重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土坝滑坡产生的原因和防治措施

土坝滑坡产生的原因和防治措施

土坝滑坡产生的原因和防治措施C O N T E N T S目录02土坝滑坡防治的措施04应对突发土坝滑坡的措施06加强科研和学术研究01土坝滑坡产生的原因03预防和减轻土坝滑坡的策略05加强公众教育和提高意识土坝滑坡产生的原因土质:土质松软、易受侵蚀地下水:地下水位高、渗流作用强地质构造:断层、褶皱等地质构造发育,易产生滑坡地形:坡度大、坡面陡A B C D降雨:持续降雨导致土体饱和,降低土体抗剪强度气温:气温变化导致土体冻融,破坏土体结构风:强风导致土体表面风化,降低土体稳定性蒸发:蒸发导致土体水分流失,降低土体抗剪强度人类活动因素过度开发: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和开发,导致土坝稳定性下降01工程建设:工程建设过程中,对土坝的破坏和扰动02环境污染:工业废水、废气排放,导致土坝环境恶化03自然灾害: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导致土坝结构受损04土坝滑坡防治的措施建立预警系统A B C D监测土坝的变形和位移实时收集和分析数据预测滑坡的可能性和规模及时发出预警信息,提醒相关人员采取措施加强土坝监测建立监测系统:设置监测点,实时监测土坝的变形、渗流、应力等参数定期检查:定期对土坝进行现场检查,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加强预警:建立预警机制,根据监测数据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制定应急预案:制定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处置流程和措施,确保应急响应迅速有效制定应急预案01建立应急组织机构,明确职责分工02制定应急响应流程,包括报告、响应、处置、善后等环节03制定应急处置方案,包括人员疏散、抢险救援、物资保障等措施04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05加强监测预警,及时发现并处置险情06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实施加固措施采用锚固技术:在坝体与地基之间采用锚固技术,提高连接强度采用排水设施:设置排水设施,降低地下水位,减轻坝体压力监测预警系统:建立监测预警系统,及时发现并处理滑坡隐患增加坝体强度:采用高强度材料,如混凝土、钢筋等改善坝体结构:优化坝体形状、坡度等,提高稳定性采用抗滑桩:在坝体两侧打入抗滑桩,提高抗滑能力预防和减轻土坝滑坡的策略合理设计土坝结构坝体结构:选择合适的坝体材料和结构形式,提高坝体的稳定性和抗滑能力坝坡设计:合理设计坝坡的坡度和坡向,减轻坝体受力,降低滑坡风险0102排水设施:设置完善的排水设施,降低坝体含水量,防止滑坡03监测和预警:建立监测和预警系统,及时发现和应对滑坡风险04选择合适的建筑材料01020304选用抗滑性能好的材料,如混凝土、钢筋混凝土等选用耐久性好的材料,如石材、木材等选用抗渗性能好的材料,如沥青、防水卷材等选用环保材料,如再生材料、绿色建材等加强土坝的施工质量控制严格遵循施工规范,确保土坝施工质量01加强土坝的压实度控制,确保土坝的稳定性02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和设备,提高土坝的施工效率和质量03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检查和验收,确保土坝的施工质量达到设计要求04定期进行土坝维护和检查01定期检查土坝的稳定性和渗漏情况05定期对土坝周围的地质情况进行监测和评估03定期检查土坝的排水设施和防渗设施02定期清理土坝周围的植被和垃圾04定期对土坝进行加固和修复定期对土坝的维护和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06应对突发土坝滑坡的措施快速响应和应急处理01020304建立预警机制:监测土坝的变形、渗流、水位等参数,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制定应急预案:根据土坝的规模、地形、地质等条件,制定针对性的应急预案加强应急演练: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快速响应:一旦发生突发土坝滑坡,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人员撤离、抢险救援、监测预警等工作转移受影响区域的人员和财产监测预警:建立监测系统,及时预警滑坡风险01疏散撤离:在滑坡发生前,及时疏散受影响区域的人员和财产03财产保护:采取措施保护受影响区域的财产,减少损失05制定应急预案: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明确各部门职责02临时安置:为撤离人员提供临时安置点,保障基本生活需求04进行灾后修复和加固工作01评估土坝滑坡的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02制定修复和加固方案,包括施工方法、材料选择等03实施修复和加固工程,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04监测修复和加固效果,确保土坝安全稳定加强公众教育和提高意识加强公众对土坝滑坡的认知教育A B C D宣传土坝滑坡的危害性,提高公众对土坝滑坡的认识普及土坝滑坡的预防措施,提高公众的防范意识加强土坝滑坡的监测和预警,提高公众的应对能力开展土坝滑坡的应急演练,提高公众的应急处置能力提高公众对土坝滑坡预警的响应能力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各种媒体和渠道,宣传土坝滑坡的危害和预警知识,提高公众的防范意识。

滑坡的形成机理与防治措施

滑坡的形成机理与防治措施

滑坡的形成机理与防治措施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及人工切破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者软弱带,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活动的自然现象。

俗称“跨山”、“地滑”、“土溜”等。

Key words:landslide;formation mechanism;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1.产生滑坡的基本条件1.1斜坡体前有滑动空间,两侧有切割面。

广泛存在滑坡发生的基本条件,滑坡灾害相当频繁。

从斜坡的物质组成来看,具体松散土层。

碎石土,风化壳和半成岩石土层的抗剪强度低,容易产生变形面下滑;坚硬岩石中由于岩石的抗剪强度较大,能够经受较大的剪切力而不易产生变形滑动。

但是,如果岩体中存在着滑动面,特别是在暴雨之后,由于水在滑动面上的浸泡,使其抗剪强度大幅度下降而易滑动。

1.2降雨对滑坡的影响。

降雨对滑坡的作用主要表现在,雨水的大量下渗,导致斜坡上的土石层饱和,甚至在斜坡下部的隔水层上积水,从而增加了滑坡体的重量,降低土石层的抗剪强度,导致滑坡产生。

不少滑坡具有“大雨大滑,小雨小滑”的特点。

1.3地震对滑坡的影响。

地震的强烈作用使滑坡的土石的内部结构发生破坏和变化,原有的结构面,张裂松弛,加上地下水也有较大的变化,特别是地下水位的突然升高或降低对斜坡稳定很不利。

另外,一次强烈地震的发生往往伴随着许多余震,在地震力的反复震动冲击下,斜坡土石体就更容易变形,最后就发展成滑坡。

2.滑坡的防治措施整治滑坡的措施大体上分为两种情况:一是针对病因采取的措施,以制止滑动或控制滑坡发展为主;二是针对危害采取的措施.要避开滑坡危害,两者均须明确滑坡变形产生的基本条主要原因和变形过程,然后才能针对病因采取整治措施。

对大型崩堤性滑坡集中地段,在选线中以绕避为主。

对一般的滑坡,应迅速查清其性质和原因,一次性根治不留后患。

对大型复杂的滑坡群,短期内不易彻底查清其性质的,应分期连续整治,先采取稳定坡体的临时措施。

滑坡的形成条件及防治措施

滑坡的形成条件及防治措施

滑坡的形成条件及防治措施滑坡是指地表或岩石坡体在重力作用下,由于内部结构破坏或外力作用等原因,使得坡体发生断裂、滑移或倾覆的现象。

滑坡的形成条件与防治措施是十分重要的,下面将详细介绍。

一、滑坡形成条件1.地质构造条件:滑坡的形成与地质构造密切相关。

当地质构造出现断层、褶皱等破碎带时,容易引发滑坡。

2.地震活动:地震造成的地面震动会导致坡体内部破坏,进而引发滑坡。

3.地质条件:滑坡的形成与地质条件密切相关。

比如,含水层存在于不透水层上方时,水分无法迅速排出,导致坡体失稳。

4.人为因素:人类活动对坡体的破坏也是滑坡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如采矿、爆破、挖掘等活动,会导致坡体结构失衡,引发滑坡。

二、滑坡防治措施1.地质调查与评价:在建设前进行地质调查与评价,了解地质构造、地下水位等信息,预测滑坡风险。

2.坡体加固:对于滑坡风险较高的区域,可以采取加固措施,如设置护坡墙、加固地基等,提高坡体的稳定性。

3.排水措施:合理排水是防治滑坡的重要手段。

可以通过设置排水管道、排水井等设施,将地下水迅速排泄,减少坡体的饱和度。

4.植被恢复:适当植被可以增加坡体的抗冲击能力和抗滑性。

可以进行植被覆盖或者植树造林,有效减少水土流失,提高坡体稳定性。

5.监测与预警: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如遥感、地形测量、地下水位监测等,对滑坡进行实时监测与预警,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6.合理规划与管理:在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方面,要合理规划和管理坡地资源,避免滑坡风险区域进行建设。

滑坡的形成条件与防治措施是相互关联的。

只有深入了解滑坡形成的条件,才能有效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通过地质调查与评价、坡体加固、排水措施、植被恢复、监测与预警以及合理规划与管理等手段,可以有效减少滑坡的发生,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

简述滑坡的防治方法

简述滑坡的防治方法

简述滑坡的防治方法一、什么是滑坡滑坡是指在山体或者岩石上的一段地面,在重力作用下,沿着某个面向下滑动的现象。

由于自然因素或人为因素,导致土壤松散、水土流失、地下水位变化等原因,都可能引起滑坡。

二、滑坡的危害滑坡对人类和自然环境都会造成巨大的危害。

对于人类而言,滑坡会摧毁房屋、道路和桥梁等建筑设施,导致人员伤亡;对于自然环境而言,滑坡会破坏生态环境,影响山林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三、如何防治滑坡1. 土方加固法土方加固法是指通过加固土体来防止滑坡。

具体方法包括:(1)加固土壤:通过混凝土桩、钢筋网等方式来增强土壤的稳定性;(2)加固岩石:通过钢筋锚杆、喷射混凝土等方式来增强岩石的稳定性。

2. 水工加固法水工加固法是指通过加固水体来防止滑坡。

具体方法包括:(1)引导水流:通过建造引水渠、拦河坝等方式来引导水流,减少水土流失;(2)控制水位:通过建造排水系统、调节地下水位等方式来控制水位,减少滑坡的发生。

3. 植被加固法植被加固法是指通过种植植物来防止滑坡。

具体方法包括:(1)种植草本植物:草本植物的根系能够增强土壤的稳定性;(2)种植乔木:乔木的根系能够增强土壤的抗冲刷能力。

4. 地质工程法地质工程法是指通过改变地形和地貌来防止滑坡。

具体方法包括:(1)平整山脚:将山脚平整,使得山体受到的力分散到更大的面积上;(2)挖掘陡峭山坡:将陡峭山坡挖掉一部分,使得山体受到的力减小。

四、总结以上就是关于滑坡防治方法的详细介绍。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不同的防治方法,以达到最好的效果。

同时,也需要加强对滑坡的监测和预警,及时采取措施,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地质滑坡的成因及防治措施

地质滑坡的成因及防治措施
2.3地质环境边坡
将滑坡与工程地质环境直接有关的边坡称为地质环境边坡 。
2.3.1地震诱发的滑坡
地震是诱发滑坡的重要因素。受1976年7月28日唐山地震波及,北京密云水库白河大坝上游坝坡发生滑坡就是由于地震引起砂土液化所造成的。2008年汶川地震引发的次生地质灾害涉及到三省八十四县,面积达四十八万平方公里,总的次生灾害至少上万处,其中仅四川境内就有七千多处,这些次生地质灾害主要包括滑坡。
关于滑坡研究,由来已久。国内外学者从不同学科出发作过不少研究,特别是地质学家和土力学家提出过不少假说和见解。一般地说,大都按静力学观点和理论,以滑坡的形成条件、营力因素、滑体结构、滑面尺寸为依据,对滑坡进行勘测和防治,实践证明是成功的,达到了保护和提高地质环境及工程地质环境质量的目的。
二. 地质滑坡的成因
入剧变和滑动阶
段。滑坡体积5000m3,摧毁村庄4个。
在高山峻岭中通过的河道通常为滑坡提供了理想的临空面。因此在天然边坡的滑坡中,河道滑坡占了相当大的比例。1943年2月7日在甘肃共和县的查纳滑坡是发生于西北黄土半成岩地区的一次规模巨大的灾害。滑体总量达1.27亿m3,滑速达40m3/s,100余人遇难,黄河曾短期断流。查纳滑坡发生在早、中更新世内陆湖相沉积的半成岩土中。此类超固结土的材料强度试验呈明显的应变软化特征,“似岩非岩,似土非土”,构成了一个典型的渐进型破坏告诉滑动的条件。
(3)工程措施应因地制宜、对症下药、简单易行,力求安全可靠;
(4)充分利用当地劳动力、材料、施工技术方面的资源优势,在做到技术上可行的原则下,尽量节省工程投资;
(5)按先后顺序考虑绕避、排水、减载压脚,支挡防护措施,同时体现综合治理的原则 。
3.2滑坡防治工程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滑坡形成原因及防治措施
摘要]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公路建设技术水平得到了飞速提升。

但是由于公路建设环境的复杂性以及自然灾害的频频发生,也使得公路建设过程中遇到很多挑战与问题,其中最常见的就是公路滑坡现象。

滑坡现象严重威胁着公路建设,治理成本巨大且过程繁杂,基于此,将本文命名为《滑坡形成原因及防治措施》。

首先滑坡形成的内外原因;其次分析公路滑坡有效防治措施;最后对全文进行了总结。

旨在与同行进行学术探讨,不断对预防公路滑坡现象的防治力度加强,节省防治成本。

[关键字]滑坡原因防治措施滑坡体
随着经济的发展,交通业越来越发达,我国已经建成了多条伸向山区的公路,以带动山区的经济发展。

但是由于山区的地理环境的复杂性,给高速公路的建设造成了许多问题与困难,制约着线路设计以及工程造价,其中滑坡现象影响最为严重。

1形成滑坡的原因
滑坡是指在重力与其他外力的作用下构成斜坡的岩土体沿坡体的内部软弱面出现整体性失稳现象。

1.1发生滑坡现象的内在因素
滑坡的内在因素是滑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指有利于产生滑坡的斜坡体自身的地理因素。

这里说的地理因素主要包括地形地貌因素、地质构造因素、岩土土质。

(1)地形地貌因素。

滑坡发生的必须条件是该地貌部位有一定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