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县水土流失成因及防治对策

合集下载

水土流失的成因分析与综合治理

水土流失的成因分析与综合治理

水土流失的成因分析与综合治理摘要:大力发展水土保持是国土整治的根本。

目前水土流失是我国面临的首要环境问题,是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特征,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突飞猛进,国民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祖国大好河山,必须调整好人类、环境与发展三者之间的关系。

保持水土,根除自然灾害,应呼吁全社会都来关心,广大水土保持工作者更是责无旁贷,迎难而上,不断开创新时期水土保持工作的新局面。

本文主要分析了水土流失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

关键词:水土流失防治措施1.水土流失成因影响土壤侵蚀的因素错综复杂,既有自然因素,又有人为因素,是自然环境诸因素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结果。

人类不合理的社会经济活动则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是加剧土壤侵蚀的主要因素。

1.1自然因素影响水土流失的主要自然因素是降水、地形、地质、土壤类型和植被等,其中地形、地质、土壤类型和植被等方面是潜在因素,而降水是主要动力因素。

1.2人为因素自然因素是水土流失发生的潜在因素,而不合理的人为活动则是产生水土流失的主导因素。

人为破坏植被、陡坡开荒、开山采矿和基础设施建设等破坏水土资源的行为,都是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因素。

而且呈现出随着人口不断增强的趋势。

长期以来,人为违背自然规律的不合理活动是诱发和加速水土流失的主要因素。

主要表现在人口增长过快及人为破坏,形成了两个难以逆转的恶性循环。

一是“越穷越垦、越垦越穷”的恶性循环。

人口增长快,环境人口容量严重超载,不断破坏植被开垦荒地,过度利用自然资源,导致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耕地(主要是坡耕地)比例过大,农业经营粗放,生产水平很低,天然草场超载放牧,退化严重,不能发挥生态防护效益,造成水土流失加剧,生态环境恶化。

二是“越穷积累越少,积累越少越穷”的恶性循环。

另外,滥挖、滥伐等人为破坏活动和近年来生产建设项目不注意水土资源、自然植被和水土保持设施保护,人为造成新增水土流失。

2.水土流失危害水土资源是人类生存最基本的条件,而严重的水土导致自然生态平衡失调,生态环境逆向演替,土壤肥力衰退,自然灾害频发,农林牧业产量降低。

水土流失的原因及治理方法

水土流失的原因及治理方法

水土流失的原因及治理方法“水土流失”是特指水力侵蚀地表土壤的现象,使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受到破坏和损失,影响到人类和其他动植物的生存。

为什么会水土流失,以下就是店铺给你做的整理,希望对你有用。

水土流失的原因1、自然因素。

主要有地形、降雨、土壤(地面物质组成)、植被四个方面。

①地形。

地面坡度越陡,地表径流的流速越快,对土壤的冲刷侵蚀力就越强。

坡面越长,汇集地表径流量越多,冲刷力也越强。

②降雨。

产生水土流失的降雨,一般是强度较大的暴雨,降雨强度超过土壤入渗强度才会产生地表(超渗)径流,造成对地表的冲刷侵蚀。

③地面物质组成。

④植被。

达到一定郁闭度的林草植被有保护土壤不被侵蚀的作用。

郁闭度越高,保持水土的越强。

2、人为因素。

人类对土地不合理的利用、破坏了地面植被和稳定的地形,以致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

①植被的破坏②不合理的耕作制度③开矿水土流失的危害1、使土地生产力下降甚至丧失:中国水土流失面积已扩大到150万平方公里,约占中国的1/6,每年流失土壤50亿吨。

土壤中流失的氮、磷、钾肥估计达4000万吨,与中国当前一年的化肥施用量相当,折合经济损失达24亿元。

长江、黄河两大水系每年流失的泥沙量达26亿吨。

其中含有的机肥料相当于50个年产量为50万吨的化肥厂的总量。

难怪有人说黄河流走的不是泥沙,而是中华民族的血液,如此大片肥活的土壤和氮、磷、钾肥料被冲走了,必然造成土地生产力的下降甚至完全丧失。

2、淤积河道、湖泊、水库:浙江省虽然水土流失较轻,可是省内有8条水系的河床普遍增高了0.2—0.1米,内河航行里程当前比60年代减少了1000公里。

比如1958年以前,从嵊县城到曹娥江可通行10吨载重量的木船。

由于河床淤沙太多,如今已被迫停航,地表水资源变成沙子,航建公司改成“黄沙”公司。

湖南省洞庭湖由于风沙太多,每年有1400多公顷沙洲露出水面。

湖水面积由1954年的3915平方公里到1978年已缩减到2740平方公里。

水土流失问题及治理对策

水土流失问题及治理对策

水土流失问题及治理对策在我们生活的这片广袤土地上,水土流失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严峻问题。

它就像一个悄然侵蚀大地健康的“病魔”,给生态环境、农业生产以及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诸多困扰。

那么,究竟什么是水土流失呢?简单来说,就是在水力、风力、重力及冻融等自然营力和人类活动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和损失,包括土地表层侵蚀及水的损失。

这一过程不仅导致土地的肥力下降,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还会破坏生态平衡,引发一系列的环境问题。

造成水土流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是一个重要因素。

比如,过度开垦荒地用于农业种植,或者在陡坡上进行耕种,这些行为使得土地失去了原本的植被保护,容易受到雨水和风力的侵蚀。

其次,过度放牧也是导致水土流失的“元凶”之一。

大量的牲畜在有限的草地上啃食植被,导致土地裸露,土壤结构遭到破坏。

再者,乱砍滥伐现象严重,森林面积不断减少。

森林作为大自然的“守护者”,能够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一旦森林遭到破坏,水土流失的风险就会大大增加。

此外,一些大规模的工程建设活动,如修路、开矿等,如果在施工过程中没有采取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也会造成大量的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带来的危害是极其严重的。

从农业方面来看,土地肥力下降意味着农作物的生长条件变差,产量减少,质量降低,这直接影响到农民的收入和粮食安全。

对于生态环境来说,水土流失会导致河流、湖泊的泥沙淤积,降低水利设施的蓄水和防洪能力,增加洪涝灾害的发生频率。

同时,它还会破坏生物多样性,许多动植物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家园。

在经济发展方面,水土流失地区往往生态环境脆弱,投资吸引力不足,制约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我们必须采取有效的治理对策。

首先,要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严格限制不合理的土地开发和利用行为,对破坏水土资源的行为予以严厉打击。

其次,推广生态农业模式,比如采用梯田种植、间作套种等方式,既能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又能减少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防治:水土流失成因、预防措施及生态修复技术分享PPT

水土流失防治:水土流失成因、预防措施及生态修复技术分享PPT
• 对破坏的森林进行恢复性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
草地保护与恢复
• 保护草地资源,禁止过度放牧
• 对退化的草地进行恢复性治理,提高草地生态功能
土壤改良与提高土壤稳定性
土壤改良剂施用
• 施用有机肥料、微生物菌剂等土壤改良剂,提高土壤肥力
• 土壤改良剂有助于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稳定性
土壤固结措施
• 采用生物固结、化学固结等方法,提高土壤稳定性
• 土壤固结措施有助于减缓土壤侵蚀,降低水土流失风险
农田水利设施
• 建立完善的农田水利设施,提高农田水分保持能力
• 农田水利设施有助于减缓地表径流,降低水土流失风险
合理开发与利用土地资源
土地保护政策
• 制定和实施土地保护政策,限制过度开发
• 土地保护政策有助于保护土地资源,降低水土流失风险
土地利用规划
优化,提高技术水平
际水土流失防治工程中
• 修复技术评估有助于指导生态修复
• 修复技术优化有助于提高水土流失
• 修复技术推广有助于提高水土流失
技术的研究与发展,提高水土流失防
防治效果,实现水土流失防治的可持
防治效果,保护生态环境
治效果
续发展
04
案例分析:成功的水土流失防治实践
国内外水土流失防治案例分析
推广应用与政策建议
推广应用
政策建议
• 将成功的水土流失防治经验和技术推广到实际工程中
• 制定和实施相关政策,支持水土流失防治工作
• 推广应用有助于提高水土流失防治效果,保护生态环境
• 政策建议有助于保障水土流失防治工作的顺利进行,提
高水土流失防治效果
CREATE TOGETHER
谢谢观看
THANK YOU FOR WATCHING

水土流失问题与保护措施

水土流失问题与保护措施

水土流失问题与保护措施水土流失是指土地表面的土壤因为水流或风力的侵蚀而流失的现象。

这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对环境和人类社会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水土流失的原因,以及一些保护措施。

水土流失的原因有很多。

首先,人类的不合理开发和利用土地是主要原因之一。

大规模的农业、林业和城市化进程导致了土地的过度开垦和破坏,使土壤暴露在风雨中。

其次,气候变化也是水土流失的重要因素。

气候变暖导致降雨量和降雨强度的增加,加剧了水土流失的程度。

此外,不合理的土地管理和缺乏保护意识也是造成水土流失的原因之一。

为了解决水土流失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保护措施。

首先,加强土地管理和保护意识是关键。

政府部门应该加强土地规划和管理,制定相关法律和政策,加强对土地的监管和保护。

同时,教育公众,提高人们对土地保护的认识,培养人们的环保意识,促进可持续发展。

其次,推广可持续农业和林业是减少水土流失的重要途径。

可持续农业包括合理的耕作方式、轮作制度和有机农业等,可以减少土壤的侵蚀和流失。

可持续林业包括合理的林木种植、森林保护和经济林木的合理利用等,可以保护土壤并提高土地的生产力。

此外,加强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也是减少水土流失的重要措施。

合理利用水资源,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可以减少水土流失的程度。

建设水库、水渠和水土保持设施等,可以有效地减少水土流失。

最后,加强国际合作也是解决水土流失问题的重要途径。

水土流失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需要各国共同努力来解决。

国际组织和国际合作机制可以促进各国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共同研究解决水土流失问题的方法和措施。

总之,水土流失是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对人类社会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为了解决水土流失问题,我们需要加强土地管理和保护意识,推广可持续农业和林业,加强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以及加强国际合作。

只有通过共同努力,我们才能保护好我们的土地,保护好我们的未来。

水土流失的缘故及防治计谋

水土流失的缘故及防治计谋

水土流失的缘故及防治计谋1 水土流失概述水土流失是指土壤在水的浸润和冲击作用下,其结构发生破碎和松散,随水坡度集中、多暴雨、地表土质疏松植被稀少等,是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毁林拓荒、陡坡顺坡开垦、超载过牧、盲目扩大耕地、砍滥伐、破坏天然植被、开发建设不注意采取水土保持方法等行为不妥的经济活动,是造成土流失的主导因素。

水土流失造成土壤肥力降低,引发环境质量下降和生态平稳失调,致使河、湖淤积,阻碍水利工程的使用。

在自然状态下,纯粹由自然因素引发的地表侵蚀进程超级缓慢,常与土壤形成进程处于相对平稳状态。

2 水土流失的类型依照产生水土流失的“动力”,散布最普遍的水土流失可分为水利侵蚀,重力侵蚀,风力侵蚀三种类型。

水力侵蚀水力侵蚀散布最普遍,在山区、丘陵区和一切有的地面,暴雨时都会产生水力侵蚀。

它的特点是以地面的水为动力冲走土壤。

例如:。

在降水、地表径流、地下径流作用下,土壤、土体或其他地面组成物质被破坏、搬运和沉积的进程,称为水力侵蚀,水力侵蚀是以水为载体的。

土壤随水流失,不仅破坏土地资源淤积水库,举高河床,也减少了水资源的可利用量。

依照水力作用于地表物质形成不同的侵蚀形态,进一步分为溅蚀、面蚀、细沟侵蚀、浅沟侵蚀和切沟侵蚀等。

水力侵蚀散布最普遍,在山区、丘陵区和一切有坡度的地面,暴雨时会产生水力侵蚀。

它的特点是以地面的水为动力冲走土壤。

二、重力侵蚀要紧散布在山区、丘陵区的沟壑和陡坡上,在陡坡和沟的两岸沟壁,其中一部份下部被水流淘空,由于土壤及其成土母质自身的重力作用,不能继续保留在原先的位置,分散地或成片地塌落。

3、风力侵蚀要紧散布在中国西北、和东北的、和丘陵盖沙地域,第二是东南沿海沙地,再次是、安徽、几省的“”(历史上由于黄河决口改道带出形成)。

它的特点是由于风力扬起沙粒,离开原先的位置,随风飘浮到另外的地址降落。

例如:、5 水土流失的缘故水土流失不仅破坏本地的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造成群众生活贫困,而且为下游江河带来严峻的洪水泥沙危害。

水土流失的原因及治理

水土流失的原因及治理
水土流失
一、水土流失的成因分析 1、水土流失(地表侵蚀)的自然条件
主要包括气候、地形、植被、土壤等方面,是形成水土 流失的基本条件。它们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如下表所示:
自然因素
对水土流失产生的影响
气候
地形 植被 土壤
与降水的多少和强度有关。降水越多越集中,强度越大 且多暴雨,侵蚀作用就越强,水土流失也越严重
(1)说出我国红壤分布区夏季最易发生的生态问题,并分析其 产生的原因。(10分)
解析 由材料知,我国红壤地区跨越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地形以山地和丘陵为主,坡度大;该 地区是我国人口密集地区,人类活动集中,植被破坏严重,易 造成水土流失。
答案 水土流失。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势起伏大 (或一定的坡度);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集 中(或多暴雨);人类活动集中,植被破坏严重;流水侵 蚀严重,导致水土流失发生。
(3)第6次降水产生的洪水含沙量极高,其泥沙主
要源于( D )
A.河床
B.沟谷
C.裸露坡面 D.植被覆盖坡面
降水序号
1 2 3 4 5 6
降水历时(天)
2 4 5 2 2 2
降水量/mm
53.0 80.3 100.1 73.2 90.7 54.4
汾川河洪峰情况
无明显洪峰 无明显洪峰 无明显洪峰 无明显洪峰 洪峰流量346 m3/s 洪峰流量1 750 m3/s
(2)结合试验数据,任选一个坡度范围的红壤分布区域,说出其 合理利用的方式。(8分)
解析 图中显示,坡度在18°以下地区,流水冲刷不严重,水土 流失较弱,可以修建梯田;而坡度在18°~24°的地区,流水冲 刷严重,要注意植树造林;坡度大于24°地区,流水侵蚀作用虽 然减弱,但坡度过大易形成崩塌和滑坡,因此应禁止人类活动。

自然资源管理中的水土流失防治

自然资源管理中的水土流失防治

自然资源管理中的水土流失防治水土流失是指由于大尺度的水力作用、风力作用或人为活动导致地表土壤沉积物和水资源流失的现象。

它是土地退化和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此,在自然资源管理中,水土流失的防治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水土流失的原因、影响和应对措施。

一、水土流失的原因水土流失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可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 不合理的土地利用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是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之一。

当人们不科学地开垦土地,过度放牧,乱砍滥伐,或者违规建设水利设施时,都会加剧土壤的侵蚀状况,导致水土流失的发生。

2. 自然因素自然因素也是水土流失的原因之一。

自然灾害如洪水、暴雨等不可抗力的因素,会造成水土流失现象的发生。

此外,气候变化、地质条件等也会对水土流失产生影响。

3. 水资源开发利用不当水资源开发利用不当也是导致水土流失的原因之一。

比如,过度开采地下水资源会导致地下水位下降,使得土壤缺水,进而加重水土流失的程度。

二、水土流失的影响水土流失对农业生产、生态环境等方面都会产生重要影响。

1.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水土流失会造成土地抛荒,丧失肥沃的耕地,限制农作物的种植和农业生产的发展。

同时,由于水土流失带走了土壤中的养分和有机质,土壤质量下降,导致农作物产量减少。

2. 对水资源的影响水土流失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形成水体沉积,使得水质变差。

此外,水土流失还会导致水库淤积、河道狭窄等问题,影响水资源的蓄积和流动。

3. 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水土流失会导致植被减少,生物多样性下降,破坏生态平衡。

同时,流失的泥沙会被带入水域,造成水域生态环境的恶化。

三、水土流失的防治措施为了防止和减轻水土流失现象的发生,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合理规划土地利用合理规划土地利用是水土流失防治的基础。

科学评估土地的可持续利用能力,根据土地特点和功能要求,确定适宜的土地利用方式,防止不合理开垦土地、过度放牧等行为。

2. 加强水土保持工程建设水土保持工程的建设对于减缓水土流失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小流域 的回访调 查 、 土保持效 益监测 , 水 组织 对水土保 持重 点工程进行评估 , 全面总结工程建设成效 、 经验和存在的 问题 ,
为 加强 工 程 建 设 管 理 提 供科 学 依 据 。
决农村人畜饮水 、 发展高效节水灌溉 、 设施农业等结合起来 , 综
合 治 理 项 目要 注 意 与 特 色 产 业 种 植 、 草 养 畜 、 资 源 高 效 利 种 水
全县土壤侵蚀面积 30 1 m , 5 .1k 占土地总面积 的 1 . 1 , 中 5 5% 其
轻度侵蚀 29 2 m 、 0 . 1k 中度 16 0 m 、 0 . 7k 强烈 2 . 5k 极强 7 5 m 、
烈 5 2 m 、 烈 20 m , 壤 侵 蚀 模 数 在 1 0 .7k 剧 .1k 土 0~1 0 9 50 0t /
( Ⅱ a 之 间 。除 面 蚀 外 , 岗也 是 该县 水 土 流失 的 重 要 表 现 kl ) 2・ 崩
形式 , 尤其是在水 土流失严重的六王镇 , 面积 0 1h 以上 的崩 . m 岗就有 13处 , 9 占全县崩 岗总数的 3 %。受 2 1 6月连续强 2 0 0年
积 极争 取 治 理 项 目, 大 治 理力 度 , 快 治 理 速 度 , 时加 强 对 加 加 同
育林 , 实施 自然修 复, 建设 治理 工程 。经过 人工 治理和 自然修 复, 当地面蚀严重的情况得 到了较 好控制 , 崩岗侵蚀活跃 , 但 尤 其是开发建设项 目增加导致人为水 土流失严重。
2 水 土 流 失 影 响 因素 影 响水 土 流 失 的 因 素很 多 , 大 致 分 为 自然 因 素 和 人 为 因 可 素两大类。 问 题 的 决 策 程 序 , 进 决 策 的科 学 化 、 推 民主 化 和规 范 化 , 立 和 建
济损 失 严 重 。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和人们 水保 意识 的增强 , 2 自 0世 纪 8 代 起 容 县 积极 采 取 措 施 , 小 流 域 治 理 为示 范 , 面 封 山 0年 以 全
1 水 土 流 失 现 状
容 县位 于 广 西 壮 族 自治 区 东 南 部 , 水 土 流 失 重 点 治 理 属

6 6・
中 国水 土 保 持 S C 2 1 第 1 WC 0 0年 2期
容县 水 土 流 失 成 因 及 防治 对 策
杨 经 昌
( 玉林 市水 利局 , 西 玉林 5 7 0 ) 广 300
[ 关键词 】水土流失; 岗; 崩 影响 因素; 防治对策; 容县 [ 摘 要 ]容县位 于广西壮族 自治 区东南部 , 属水土流失重点治理 区, 土壤侵蚀 面积 30 1 m , 5 . 1k 滑坡 、 岗等地质灾害 崩 突 出。根据水土流失现状和影响因素, 分析 了容县水土流失的成 因, 包括 自然 因素和人 为因素, 并有针 对性地提 出了防
观 和 宏 观 两 个层 面反 映 山 区 水 土 流 失 动 态 变 化 及 水 土 保 持 生 态 建 设成 效 。三 是 开 展 水 土 保 持 工 程 评 估 工 作 。 通 过 对 已 治
作。其次 , 要搞 好各 类示 范工 程建设 , 推广 先进 实用 的技 术 。
在 重点 水 土 保 持 生 态 项 目建 设 中 , 积 极探 索新 路 子 、 措 施 , 要 新 突 出特 色 , 造 亮 点 , 力 推 广 库 坝 池 窖 联 合 高 效 利 用 水 资 源 、 打 大 坡 面集 水 利 用 、 旱 造 林 技 术 和 山 杏 、 桃 高 接 换 头 等新 技 术 抗 山 与 新 品 种 , 使 之 不 断有 所 创 新 。淤 地 坝 工 程 建 设要 注 意 与 解 并
治理成果的管护 , 使治理成果尽快发挥效益 , 造福 当地群 众。 3 5 充分发挥科技 支撑的作 用, 高水土保持 生 态建设的质 . 提
量 和 效 益 完善重点源自 目专家咨询制度。 36 完善 监 测预 报 评 价 体 系 , . 更好 地 服 务 于 政 府 决 策

是 依托 重 点 工 程 建 设 , 组 织 、 重 点 地 开 展 水 土 流 失 有 有
动态监测与水土保持工程效益监测 , 全面落实水土流失公告制 度, 定期发布水 土保 持监测公 报 , 监测 成果更好 地服务 于政 使 府决策 。二是与水文 、 水资源 部 门密切 合作 , 充分利用 现有监 测资 源 , 善水 土保持 监测 站点 布设 , 强技 术实力 , 证经 完 增 保 费, 配备先进仪器设备 , 有效地开展水土保持监测 , 更好地从微
首先 , 要加强和完善水 土保 持科技 支撑体 系 , 强项 目合 加 作与学术交 流。要构建 由科研 院所 、 市县 ( 水保站 、 区) 水保 试
验 站 、 测 点 及 农 林 牧 推 广 管 理 站 组 成 的水 土 保 持 科 技 协 作 监 网 , 强 水 土 保 持 科 学研 究 、 技 推 广 、 测 评 价 和信 息 服 务工 加 科 监
治对 策 , 别 是 对 防 治 水 土流 失 的理 念进 行 了探 讨 。 特
[ 中图分类号]S5 . 17 1
[ 文献标识码]c
[ 文章编号]10 0 4 (0 0 1 O6 0 00— 9 1 2 1 )2一 O 6— 3 降雨的影响 , 六王镇 的陈村 、 龙头 、 古里等村发 生 了严重 的水 土 流失 , 山体滑坡 和泥石流 造成 2 0余人 死亡 、 进村 道路 中断、 经
区, 土地总面积 227 3 m , 中耕地 面积 2 3万 h 20 5 . 9k 其 . m ,09
年 总人 口 7 .3万人 , 广 西 人 口密度 较 大 的 山 区 县之 一 , 是 69 是 也 人均 耕 地 面 积 较 少 的 县份 之 一 。据 20 0 5年 水 土 流失 普 查 资 料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