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节 全球气候变化和气候类型的判断
2024届高三地理考备考一轮复习课件:全球气候变化与气候类型的判读

易降水,如夏季风
近海受暖湿气流影响的地方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 海陆位置
少
因素
表现
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平原利于水汽深入;
盆地、谷地地形封闭,高原地势高,水汽难以进入; 地形
山脉走向与气流方向平行,有利于水汽深入;山脉
走向与气流方向垂直,阻挡水汽深入
南北纬
南美巴西、 赤道低气压 终年高温,
10°~南北 澳大利亚大 带和信风带 干、湿季明
回归线之间 陆北部和南 交替控制 显交替
部
北纬10°~ 北回归线之
亚洲中南半 岛、印度半
海陆热力性 质差异和气 压带、风带
全年气温高, 旱、雨两季 分明,雨季
间大陆东岸 岛
的季节移动 集中
气候类型 分布规律 典型地区 气候成因 气候特点
影响
对农业 生产的
影响
对工业 生产的
影响
具体表现 ①有利:气候变暖预示着__积__温__增加, __生__长__期___延长,提高作物产量。 ②不利:温度升高伴随着__干__旱__的加重,造成 ___供__水_不足,使作物减产 减少_高__纬___地区供暖消耗,增加__低__纬__地区制 冷消耗;排放温室气体的工业受限;节水节能 及耐高温、耐干旱技术将获得市场
图 示
锋面雨
台风雨
对流雨
地形雨
锋面雨
台风雨
迎风坡:暖
湿空气被迫
抬升,气温
成
大气受热膨 胀上升,水
降低,饱和
冷、暖气团 相遇,暖气
暖湿空气围
因 汽在高空冷 空气成云致 团上升,水 绕台风中心
却凝结
雨。背风坡:汽冷凝
旋转上升
第一部分 第二章 第四节 全球气候变化和分析判断气候类型

返回
(二)调动和运用知识解题
第(1)题,根据表格中的气温和降水量信息可以判断, ①②③④四地的气候类型依次为北半球的亚热带季风气 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①地位于北半球,而澳大利亚位于南半球,选项A错误;
亚欧大陆桥西端附近为温带海洋性气候,选项B错误;大
兴安岭西侧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选项C错误; (54°17′N,130°W)为北美洲西部沿海地区,为温带海 洋性气候,故选项D正确。第(2)题,通常温带海洋性气 返回
C.海陆热力差异形成的季风环流显著 D.受暖流影响,大气中水汽含量丰富
返回
(3)下列关于②③两地地理事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两地冬、夏风向都有明显转换 B.两地自然带均属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C.③地较②地更容易发生旱灾 D.②地较③地更适宜多汁牧草生长
)
返回
[答题流程]
(一)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读表格可以获取以下信息: (1)四地的纬度位置。 (2)四地降水量及变化分配。 (3)四地的冬夏季温度及温差大小。
的大陆内 部和西岸
带或信
风带控 制
全年干 旱少雨
部
返回
气候 气候 带 类型
分布规律
典型地区 气候成因
气候特点
亚热 南北纬
带季 25° ~35°
风气 之间的大 亚热 候 带 地中 海气 候 陆东岸 南北纬
我国秦 岭—淮河 以南地区
海陆热力
性质差异
冬季低温少 雨,夏季高 温多雨
副热带高
30° ~40° 地中海沿 气压带和
和降水量,根据某地的气温和降水量资料绘制而成 的。主要根据最低气温和降水量的月分配特点进行 判读。如①图所示为地中海气候。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 2.4 第四节 全球气候变化、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 教学设计

2.4 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 考试大纲】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P46]【 考点解读】【与考试说明接轨】◆地理知识:不同时间尺度的全球气候变化◆知识网络:影响气候的因素、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地理过程:温室效应形成过程【考原理、考过程、考特征、考措施、考评价、考意义、考原因、考判断、考比较】◆地理规律:·反映空间分布:①、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分布【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②、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反映时间变化:③、各气候类型降水季节变化。
④、气候中长期变化◆技能与方法:气候类型的判断、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考措施】◆价值观:保护环境、控制全球变暖【控制气候变化】一、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之中【 知识】1、①、气候变化是长时期大气状态变化的一种反映。
②、气候变化主要表现为不同时间尺度的冷暖或干湿变化。
③、气候变化按时间尺度不同,可以划分为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近代气候变化三种类型。
④、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时间跨度最大,变化周期最长的气候变化;距今1万年以来的气候变化,称为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最近一二百年有气象观测记录时期的气候变化,叫做近代气候变化。
【关键词】A、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冰川时期、间冰期在温暖的间冰期:南极无冰,海平面上升60米;第四纪冰川:200-300万年前,海平面下降130米[看图p46] 冰川期是短暂的、温暖期是漫长的;水热的相关性现在?B、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四次温暖期、四次寒冷期思考题1:→朝代的更迭或许与气候变化有些联系→李世民遇到了好年代?利息[克林顿、布什]从北宋到南宋一直都有外族的南侵?C、近现代气候变化:从1900年开始有仪器记录以来的气候变化思考题2:今天的气候分别处于气候变化中的哪个阶段?→三个尺度:冰川期[第四纪冰川]后的间冰期、寒冷期的末期、近现代气温上升阶段⑤、大尺度的气候变化是小尺度气候变化的背景和分析依据,而小尺度气候变化则反映了大尺度气候变化中的细节。
第一部分 第二章 第4讲 全球气候变化和气候类型的判断

第4讲全球气候变化和气候类型的判断(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近年来,乞力马扎罗山山顶积雪融化、冰川消失现象非常严重,在过去的80年内冰川已经萎缩了80%以上。
有环境专家指出,乞力马扎罗山雪顶可能将在10年内彻底融化消失,届时乞力马扎罗山独有的“赤道雪山”奇观将与人类告别。
读下图,回答1~2题。
1.乞力马扎罗山山顶“雪冠”渐趋缩小,反映了全球环境的某种变化。
与这种变化有关的地理现象有()。
A.舟山渔场出现渤海湾鱼种B.日本本州岛樱花推迟开放C.我国沿海地区海水侵蚀作用将减弱D.山地针叶林带分布海拔高度升高2.乞力马扎罗山()。
A.所在区域河流主要为山地冰川融雪补给B.该山地是在地垒构造的基础上形成的C.南坡雪线位置低,主要是位于背风坡D.冰川范围的变化与二氧化碳排放有关解析第1题,乞力马扎罗山山顶“雪冠”渐趋缩小,是全球气候变暖的结果。
全球气候变暖,气温升高,蒸发量增加,山地针叶林带分布海拔高度升高。
第2题,二氧化碳属于温室气体,排放增多,会导致气温升高,冰川融化。
乞力马扎罗山所在区域河流主要为雨水补给;乞力马扎罗山主要是火山喷发形成的;乞力马扎罗山南坡雪线位置低,主要原因是迎风坡,降水多。
答案 1.D 2.D读下图,回答3~4题。
3.全球“温室效应”的形成与图中的哪些过程有关()。
A.ab B.ac C.bd D.bc4.近年来,“温室效应”加剧所带来的环境问题是()。
①全球海平面上升②将导致两极地区及陆地上高山冰雪消融③城市形成光化学烟雾④短期内,全球河流径流量减少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解析第3题,“温室效应”是大气逆辐射加剧的结果,二氧化碳和水汽可以大量吸收地球辐射的热量增温,并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传递给地球;图中c 表示大气向宇宙辐射、a表示地面辐射。
第4题,光化学烟雾主要是交通工具向大气排放的废弃物在强烈光照作用下发生光化学反应形成的;短期内,“温室效应”加剧将导致大量冰川融化,以冰雪补给为主的河流径流量增加。
全球气候类型及气候变化

采取应对措施,如建立防洪 设施、提高基础设施的抗灾 能力以及实施海岸带保护等 ,是减轻海平面上升影响的 关键。
生物多样性丧失
01
全球气候变化对生物多样性产生了负面影响,导致物种灭绝和 生态系统失衡。
02
气候变化影响物种的生存环境,使它们难以适应新的气候条件,
从而面临生存威胁。
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平衡的措施包括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亚热带湿润气候
总结词
四季分明,降水适中。
详细描述
亚热带湿润气候主要分布在北半球的亚热带地区,特点是四季分明,降水适中,年降水 量一般在800-1500毫米之间。
温带海洋性气候
总结词
四季分明,降水均匀。
VS
详细描述
温带海洋性气候主要分布在温带地区的西 海岸,特点是四季分明,降水均匀,年降 水量一般在700-1000毫米之间。
通过分析长期的气候数据,科学家们可以发现气候变 化的趋势和规律,从而预测未来的气候变化。
数据模拟实验
通过模拟不同情景下的气候变化,科学家们可以评估 不同因素对气候变化的影响,为未来的预测提供参考 。
基于经验的预测
要点一
专家评估
气候变化领域的专家根据他们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可以对 未来气候变化进行评估和预测。
全球气候类型及气候变化
目录
• 全球气候类型 • 全球气候变化 • 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措施 • 未来全球气候变化的预测
01 全球气候类型
热带雨林气候
总结词
全年高温多雨,降水充沛。
详细描述
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两侧,全年高温,降水充沛,年降水量一般在2000毫米以上,降水主要集中在雨季, 无明显干季。
2015届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二章 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和气候类型的判断精讲课件

(2)根据气候特征判读气候类型。
根据气候的两大要素资料来判读,判读时可遵循以下三个步 骤:以形定位、以温定带、以水定型。具体见下表: 步骤
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极地气候 热带季风、亚热带季风、温带季 风、温带大陆性、热带草原气候
温带季风 气候
夏季高温 多雨、冬 季寒冷干 燥
温带大陆 性气候
远离海洋 终年受大 冬寒夏热, 陆气团控 干旱少雨 制
温带海洋 性气候
南北纬 40°~ 60°大陆 西岸
西欧、北 美和南美 大陆西海 岸的狭长 地带
在西风带 控制下终 年受西风 影响
终年温和 多雨
(4)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和寒带气候。
气候类 型 分布规律 北纬50° 至北极圈 之间的大 陆 典型地区 气候成因 纬度高, 主要受极 地气团控 制 气候特点
C.降低了大气相对湿度
B.降低了地面反射能力
D.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
解析: 解题的关键词在于 “ 冰雪覆盖 ” ,而不是 “ 高纬度地 带 ” 。冰面可以使地表反射太阳光线能力增强,从而减少地
面吸收的太阳短波辐射能,地面辐射减弱,则近地面大气吸
收的地面长波辐射亦减少,达到降温的目的,故选B项;植树 造林能增加 CO2 的吸收,从这个角度看,温室效应会因此减
判定 半球 (以形 定位)
依据
因素变化
6-8月气温高 (气温曲线呈波峰状) 12-2月气温高 (气温曲线呈波谷状)
结论
北半球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二章 第4讲 全球气候变化和世界气候类型教案(含解析)

第4讲全球气候变化和世界气候类型一、全球气候变化1.主要表现:不同时间尺度的冷暖和干湿变化。
2.近现代全球气候变化(1)变化特点:气候有波动,总趋势在变暖。
(2)主要原因: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浓度的增加。
(3)升温原理:二氧化碳能够吸收地面长波辐射,使气温升高。
3.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4.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1)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多使用清洁能源;防止森林火灾;避免浪费,减少废弃物排放,尽可能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2)增加温室气体的吸收:植树种草。
(3)科学预测,采取政策手段,积极地适应未来气候变化。
二、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1.太阳辐射(纬度位置):纬度位置影响着地面获取太阳辐射的多少和气温的高低,是影响气候的基本因素。
2.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和季风环流的分布及其季节移动,主要影响降水的多少及其季节分配。
3.下垫面(1)海陆位置:同纬度内陆比沿海夏季气温高,冬季气温低;一般近海降水多,内陆降水少。
(2)地形:高山地区水热状况随海拔升高形成垂直变化;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形成雨影区。
(3)洋流:暖流经过地区气温较高,降水较多;寒流经过地区气温较低,降水较少。
4.人类活动:通过改变大气成分(如CO2等温室气体)和改变下垫面性质(如植树造林、修建水库)影响气候。
三、世界主要的气候类型1.热带气候类型2.亚热带气候类型3.温带气候类型4.亚寒带和寒带气候类型考点一全球气候变化(2018·全国Ⅰ卷,44)在斯匹次卑尔根岛(位置如图)一座山体的120米深处,建有世界种子库(通过约100米长的隧道进入),存有近100万包人类栽培的主要植物的种子样本,以预防自然灾害、战争、气候变化等因素导致的物种消失风险。
该种子库在自然状态下可以保持种子样本安全达百年以上。
说明世界种子库选址的有利条件,以及在全球变暖趋势下可能遭遇的环境风险。
思路点拨:本题以斯匹次卑尔根岛为区域背景,以世界种子库建设为主题,重点考查北极地区的自然环境和全球变暖产生的影响。
气候类型的判断方法

气候类型的判断方法
气候类型是指某一地区长期气象要素的组合特征。
气候类型的判断方法可以通
过观测和统计某地区的气象要素来确定,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气候类型判断方法。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观测气温和降水量来判断气候类型。
气温和降水量是最基
本的气候要素,它们直接影响着气候类型的划分。
一般来说,气温和降水量的多少会直接影响到气候类型的划分,比如热带雨林气候通常气温高,降水量充沛,而沙漠气候则是气温高,降水量稀少。
其次,气候类型的判断还可以通过观测气候要素的分布特点来进行。
比如,气
候要素的分布特点包括纬度、海拔、地形等因素。
纬度越低的地区,一般气温越高,降水量越大,适宜植被茂盛,这些地区通常属于热带气候类型。
而纬度越高的地区,气温越低,降水量逐渐减少,植被逐渐稀疏,这些地区通常属于温带和寒带气候类型。
另外,气候类型的判断还可以通过观测季风和海洋性气候的特征来进行。
季风
气候的特点是夏季多雨,冬季少雨,而海洋性气候则是一年四季温差小,降水均匀。
通过观测这些特征,可以判断出某一地区的气候类型。
除了以上方法,我们还可以通过观测气候要素的变化趋势来判断气候类型。
比如,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一些原本属于寒带气候的地区开始出现了气候变暖的迹象,气温逐渐升高,降水量逐渐增加,这些地区的气候类型可能会发生变化。
总的来说,气候类型的判断方法是多方面的,需要综合考虑气候要素的观测数据、分布特点、季风和海洋性气候的特征以及气候变化趋势等因素。
只有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才能准确判断某一地区的气候类型。
希望以上介绍对大家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栏 目 链 接
温带海洋 性气候
南北纬40°~ 60°大陆西岸
终年温和多雨
考点研析
4.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和寒带气候。
气候类型 亚寒带针 叶林气候 苔原气候 分布规律 北纬50°~ 70°之间的大 陆 北半球极地附 近的沿海 南北半球极地 附近内陆 气候成因 纬度高,主要 受极地气团控 制 纬度高,太阳 辐射弱,受极 地气团控制 气候特点 冬季漫长严寒, 夏季短促凉爽 全年严寒,降 水少 全年酷寒,降 水少
最大 , 时间跨度________ 变化周期最长
全球气温变化呈 波动上升 趋势 ___________ 全球平均气温呈 上升 趋势 ________
栏 目 链 接
学案导学
基础2 全球变暖的可能影响
影响 海平面 上升 农业生 产 具体表现
海岸线,海拔较低的________ 沿海 地区面临被淹没的 改变________ 危险
栏 目 链 接
考点研析
【关键点二】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影响气候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是通过影响气温和降水、改
变水热的组合状况而起作用,具体总结如下。
主要影响因素 纬度——太阳辐射 洋流 对气候的影响
气温
暖流增温增湿 寒流降温减湿 受海洋影响明显则温差小,受陆地影响 明显则温差大 阳坡气温高,阴坡气温低
2.雨热同期的气候类型。 (1)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2)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考点研析
3.雨热不同期的独特气候。
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4.几个特殊地区的气候类型。
(1) 远离赤道的热带雨林气候 ——“ 来自海洋的信风+地形迎
风坡+沿岸暖流 ” ,如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东部、澳大利亚东北部、 巴西高原东南部和中美洲东北部。 (2) 赤道地区的热带草原气候 ——“ 地势高 ” ,如东非高原地 势较高,水热条件不足,形成热带草原气候。 (3) 西风带内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 西风带内但地处山脉的 背风坡 ” ,如南美巴塔哥尼亚高原位于安第斯山脉东侧,受山地 阻挡而西风气流难以到达,降水稀少,因此形成了干燥少雨的温 带大陆性气候。
地中海 海洋性 栏 目 链 接
大陆性
季风 苔原 冰原
学案导学
【想一想】
阅读以下某气象站(1°N,35°E,海拔1 875米)气候资
料,据此完成(1)~(2)题。
项目 月份 气温/ ℃ 降水量/mm 日平均日照时数 /小时 1月 27.0 20.4 4月 25.8 190.3 7月 23.3 123.3 10月 25.1 91.5
考点研析
栏 目 链 接
考点研析
考点1 全球气候变暖
►关键知识点突破
【关键点一】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 气温升高是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化的显著特点,导致气 温升高的主要原因是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具体分析如下。 栏 目 链 接
考点研析
【关键点二】全球变暖的影响。
1.海平面上升。 栏 目 链 接
考点研析
学案导学
(1)四个地区的气温变化与CO2浓度变化呈( B )
A.正比关系 B.正相关关系
C.反比关系 D.负相关关系 栏 目 链 接
(2)各地年平均气温的年际波动不一致说明( A )
A.CO2浓度不是影响各地年平均气温波动的唯一因素 B.纬度位置是影响各地年平均气温波动的唯一因素 C.海陆位置是影响各地年平均气温波动的唯一因素 D.海拔高度是影响各地年平均气温波动的唯一因素
学案导学
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各地气温曲线均呈波动上升 的趋势,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呈持续上升的趋势,两者符合正 相关,而由于有波动,所以并不符合正比关系,故选 B 项。 第(2)题,CO2浓度并不是影响各地年平均气温波动的唯一因 栏 目 链 接
素,其纬度位臵、海陆位臵、海拔高度等也会影响一个地区
考点研析
第二步:综合信息,分析解题。 欧洲西北部沿岸不存在上升流;冬季极地东风带南移, 不是北移;降水增加会导致气温年较差减小;全球气温变暖导 致两极冰川融化,引起向南流动的冷水增多,导致欧洲西北部 栏 目 链 接
北冰洋沿岸北大西洋暖流减弱而气温偏低。
第三步:写出你的答案。
考点研析
考点2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
考点研析
A.冰川融水增加导致沿岸暖流减弱
B.海平面上升导致沿岸上升流减弱
C.极地东风带北移导致偏北风加强 D.中纬度降水增加导致气温年较差增大 【解题思路】 第一步:审题,获取关键信息。 栏 目 链 接
“冬季温度偏低可能与全球气候变暖有关”这和我们平常
一贯思维相反,遇到这种问题,往往要对各选项逐一分析后得 出答案。
降水
纬度因素是影响气候的基本因素,不同纬度接
下 垫 面
海陆差异 地形
海洋性气候湿润,大陆性气 候干燥 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 少 通过改变下垫面状况影响降 水状况
大气环流
人类活动
决定不同地区的降水状况
释放废热影响大气温度,改变大气成分 产生温室效应,影响大气热状况
栏 目 链 接
8.3
6.5
6.2
7.2
学案导学
(1)该气象站所在地的气候类型是( B ) A.热带雨林气候 B.热带草原气候 C.热带季风气候 D.热带沙漠气候 (2)该气象站1月日平均日照时数高于7月,主要是因为该地 1月( D ) A.正午太阳高度大 B.白昼时间长 C.太阳辐射强 D.晴朗天气多 栏 目 链 接
学案导学
基础3 气候变化的适应对策
1 .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 减少 CO2 的排放、多使用清洁
能源利用效率 等。 能源、提高_____________ 植树造林 。 2.增加对二氧化碳的吸收:__________ 3 . 科学预测、积极地适应未来气候变化: 建设海岸防护 堤坝、培养新农作物品种、发展节水农业等。 栏 目 链 接
学案导学
♨特别提醒 正确认识气候变化,克服思维定势 1.气候变化并不一定是人类活动引起的。研究发现,在人 类 栏 目 2 .气候变化不等于气候变暖,全球气候变暖指的是近现代即 链 接 最近一二百年内的气温升高。 未出现之前的地质历史时期,全球气候就一直处于波动变化之中。 3 .温室气体不仅是二氧化碳,还有甲烷、氧化亚氮、氢氟碳 化物等。 4 .气候变暖也不是百害而无一利,气候变暖导致高纬地区气 温上升,农作物生长的热量条件得到改善,其产量将增加。
有利影响:生长期延长,作物产量提高,主要分布在 _______________ 高纬度地区 国家
不利影响:使某些地区干旱加重,造成供水不足 ________,农作 物减产,主要分布在低纬度地区 ______________国家
栏 目 链 接
影响水 循环
蒸发 加大,改变区域降水量和降水分布格局,导 使________ 洪涝、干旱 灾害的频次和强度增加以及地表 致_________________ 径流变化,加剧水资源的不稳定性和供需矛盾
►读懂重要图表
北半球气候类型分布规律 栏 目 链 接
考点研析
►关键知识点突破 【关键点一】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成因及其特点。 1.热带气候类型。
气候类型 热带雨林 气候 热带草原 气候 热带季风 气候 热带沙漠 气候 分布规律 南北纬10°之间 南北纬10°至南北 回归线之间 北纬10°至北回归 线大陆东岸 南北回归线附近的 大陆内部和西部 气候成因 终年受到赤道低气 压带控制 气候特点 终年高温多雨
学案导学
解析:第(1)题,从气候资料看,最冷月气温大于 15 ℃ ,
降水季节变化大,判断为热带草原气候或热带季风气候,结
合气象站(1°N,35°E,海拔1 875米),可知该站位于东非 高原,故可确定为热带草原气候。第(2)题,资料显示,该气 象站1月降水量明显小于7月,说明1月日平均日照时数高于 7 月,是因为该地1月晴朗天气多。 栏 目 链 接
学案导学
【想一想】
(2013· 江苏卷)2013年5月2日《中国科学报》消息:据美国夏
威夷冒纳罗亚天文台测定的数据,大气二氧化碳 (CO2) 浓度日均 值将于今年5月初超过400 ppm。下图是CO2浓度曲线①与全国温 度曲线②、黄河流域温度曲线③、江苏省温度曲线④、喜马拉雅 山南麓尼泊尔温度曲线⑤比较图。读图,完成(1)~(2)题。 栏 目 链 接
考点研析
►方法技巧 气候差异主要影响因素的判断方法
1.造成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的判断方法。
(1) 如果是相距较远的南北两地,则年均温大小差异的主要 因素一般考虑纬度因素。 栏 目 链 接
(2)如果是相距较远的东西两地,则年(日)温差大小的主要因
素一般考虑海陆位置 (距海远近)因素;如果某地冬温明显偏高, 则可能有地形对冬季风起阻挡作用,常考虑地形因素;如果夏温
明显偏低,则可能位于海拔较高的山地或高原。
(3)如果是位于大陆同纬度东西两岸的两地,则气温大小差 异一般要考虑洋流因素。
考点研析
(4) 如果是陆地上距离较近的两地,气温大小有明显差异, 则一般考虑地形因素。 2.造成两地降水差异的主要因素的判断方法。
(1) 首先是根据经纬度、海陆位置等判断两地所处的气压带、 栏 目 风带位置,即大气环流的不同。 链 (2) 如果是相距较近的两地,降水有明显差异,一般考虑地 接
海陆热力性质 夏季高温多雨, 差异 冬季低温少雨 副热带高气压 夏季炎热干燥, 带和西风带交 冬季温和多雨 替控制
栏 目 链 接
考点研析
3.温带气候类型。
气候类型 温带季 风气候 温带大陆 性气候 分布规律 北纬35°~ 55°之间的大 陆东岸 南北纬40°~ 60°大陆内部 气候成因 海陆热力性质 差异 终年受大陆气 团控制 在西风带控制 下终年受西风 影响 气候特点 夏季高温多雨、 冬季寒冷干燥 冬冷夏热,终 年少雨
2.对农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