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史怀哲的敬畏生命伦理学

合集下载

敬畏生命伦理的内涵及其对生命教育的意义

敬畏生命伦理的内涵及其对生命教育的意义

敬畏生命伦理的内涵及其对生命教育的意义李锦【摘要】Life-awed ethics expanded the area of ethics from mankind to all of the lives in nature,and it is significant for mankind to reduce the bad influence of "Human-center Doctrine".Using life-awed ethics as guidance,we can change students' resistance against traditional values,help them to establish view of life consisting of caring for others,devotion and cooperation,to cultivate the awareness of being responsible for all the lives,and to form and develop students' internal spiritual life.%敬畏生命伦理首次将伦理学范畴从人类扩展到自然界所有生命,对减少"人类中心主义"负面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以敬畏生命伦理为指导,可以在生命教育实践中更有效改变学生对传统价值观的抵触,树立关爱他人、奉献、合作的人生观,培养学生对一切生命负责任的意识,同时还有利于学生内在精神生命的形成和发展。

【期刊名称】《大连教育学院学报》【年(卷),期】2011(027)003【总页数】3页(P29-31)【关键词】敬畏生命伦理;内涵与本质;中小学生命教育【作者】李锦【作者单位】大连教育学院学历教育中心,辽宁大连1160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77敬畏生命伦理学是20世纪西方伦理学家阿尔贝特·史怀泽(Albert Schweitzer,又译施韦泽)创立的,他首次将伦理学的范畴由人扩展到自然界所有生命,这一学说对反思“人类中心主义”遗留的问题,促使人类以另一种思维方式善待和敬畏包括人、动物、植物在内的一切生命具有积极意义。

读《敬畏生命》有感

读《敬畏生命》有感

读《敬畏生命》有感读《敬畏生命》有感读《敬畏生命》有感1法国思想家史怀泽曾在《敬畏生命》一书中写道:他在非洲志愿行医时,有一天黄昏,看到几只河马在河中与他们所乘的船并排而游,突然感悟到了生命的可爱和神圣。

于是,“敬畏生命”的思想在他的心中蓦然产生,并且成了他此后努力倡导和不懈追求的事业。

其实,也只有我们拥有对于生命的敬畏之心时,世界才会在我们面前呈现出它的无限生机。

我们才会时时处处感受到生命的高贵与美丽。

地上搬家的小蚂蚁,春天枝头鸣唱的鸟儿,高原雪山脚下奔跑的羚羊,大海中戏水的鲸鱼等等,无不丰富了生命世界的底蕴。

我们也才会时时处处在体验中获得“鸢飞鱼跃,道无不在”的生命的顿悟与喜悦。

因此,每当读到那些关于生命的故事,我的心中总会深切地感受到生命无法承受之重,如撒哈拉沙漠重,母骆驼为了使即将渴死的小骆驼喝到够不着的水潭里的水而纵身跳进了潭中;老羚羊们为了使小羚羊们逃生而一个接着一个跳向悬崖,因而能够使小羚羊在它们即将下坠的刹那以它们为跳板跳到对面的山头上去;一条鳝鱼在油锅中被煎时却始终弓起中间的身子是为了保护腹中的鱼卵;一只母狼望着在猎人的陷阱中死去的小狼而在凄冷的月夜下呜咽嗥叫。

其实,不仅仅只有人类才拥有生命神性的光辉。

有时候,我们敬畏生命,也是为了更爱人类自己,丰子恺曾劝告小孩子不要肆意用脚去踩蚂蚁,不要肆意用火或用水去残害蚂蚁,他认为自己那样做不仅仅出于怜悯之心,更是怕小孩子那一点点残忍心以后扩大开来,以致驾着飞机装着炸弹去轰炸无辜的平民。

确实,我们敬畏地球上的一切生命,不仅仅是因为人类有怜悯之心,更因为它们的命运就是人类的命运;当它们被杀害殆尽时,人类就像是最后的一块多米诺骨牌,接着倒下的也便是自己了。

读《敬畏生命》有感2本文讲述“我”在一个下午正在湖边看书,忽然发现树在不断传送纤维,随着风儿大团的纤维在空中飘散。

这是树儿生命的延续啊,“我”当即被这种不计成本投资的生命所打动。

读了这篇文章,我很震撼。

史怀泽《敬畏生命》课件

史怀泽《敬畏生命》课件

【研习与思考】
• 三、简答题
• 1.文章提出“有德性的人”应具备什么样的道德观? • 懂得善恶、摆脱偏见、与周围的生命休戚与共。 • 2.作者从伦理角度提出了“敬畏生命”这一概念,你觉得 应该怎样理解它和生命的休戚与共之间的联系? • “敬畏生命”是和所有生命彼此之间的休戚与共紧密联系的 ,前者是核心理念,后者是对前者的补充和说明,同时也是 具体的行为生物是一种
“恶”德,这与《大自然在反抗》一文中提出的“自然平 衡”的概念是否冲突?如何理解其间区别? • 同—— • 其一,对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依存、相互联结关系的认识 相同; • 其二,有关绿色环保的理念相通: • 卡逊从自然平衡的角度呼吁保护自然生态,促进了世界环 保事业的发展; • 史怀泽将“敬畏生命”的伦理范围扩展到一切动植物,是 现代绿色运动和生态伦理的重要思想来源。
【问题讨论】
• 3.文章说自然界“以毫无意义的方式毁灭”生物是一种
“恶”德,这与《大自然在反抗》一文中提出的“自然平 衡”的概念是否冲突?如何理解其间区别? • 异—— • 其一,《大自然在反抗》中的“自然平衡”概念,是卡逊 以一个科学家的身份从生态学的角度,对自然生态平衡的 现象和规律所作的科学性分析说明,意在说明人类不能滥 用化学药品来杀灭害虫以致自然生态失衡; • 《敬畏生命》中“敬畏生命”的善恶道德观,是史怀泽以 一个神学家、医生的身份从宗教的角度,对人类与生物相 互依存关系所作的阐述,意在强调人类不能像动物那样杀 害生灵。
一、作者与作品
• • • • • • • • 《康德的宗教哲学》(1899) 《巴赫论》(1905法文版,1908德文版) 《耶稣生平研究史》(1906) 《德法两国管风琴的制造与演奏风琴的技巧》 (1906) 《原始森林的边缘》(1921) 《文明的哲学》(1923) 《非洲杂记》(1938) 其生命伦理学方面的代表作是《敬畏生命》。

敬畏生命(史怀泽)

敬畏生命(史怀泽)

敬畏生命(史怀泽)史怀泽(1875-1965),法国学者,伟大的人道主义者,1952年获诺贝尔和平奖。

本文选自其《敬畏生命》,陈泽环译。

善是保存和促进生命,恶是阻碍和毁灭生命。

如果我们摆脱自己的偏见,抛弃我们对其他生命的疏远性,与我们周围的生命休戚与共,那么我们就是道德的。

只有这样,我们才是真正的人;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有一种特殊的、不会失去的、不断发展的和方向明确的德性。

敬畏生命、生命的休戚与共是世界中的大事。

自然不懂得敬畏生命。

它以最有意义的方式产生着无数生命,又以毫无意义的方式毁灭着它们。

包括人类在内的一切生命等级,都对生命有着可怕的无知。

他们只有生命意志,但不能体验发生在其他生命中的一切;他们痛苦,但不能共同痛苦。

自然抚育的生命意志陷于难以理解的自我分裂之中。

生命以其他生命为代价才得以生存下来。

自然让生命去干最可怕的残忍事情。

自然通过本能引导昆虫,让它们用毒刺在其他昆虫身上扎洞,然后产卵于其中;那些由卵发育而成的昆虫靠毛虫过活,这些毛虫则应被折磨至死。

为了杀死可怜的小生命,自然引导蚂蚁成群结队地去攻击它们。

看一看蜘蛛吧!自然教给它的手艺多么残酷。

从外部看,自然是美好和壮丽的,但认识它则是可怕的。

它的残忍毫无意义!最宝贵的生命成为最低级生命的牺牲品。

例如,一个儿童感染了结核病菌。

接着这种最低级生物就在儿童的最高贵机体内繁殖起来,结果导致这个儿童的痛苦和夭亡。

在非洲,每当我检验昏睡病人的血液时,我总是感到吃惊。

为什么这些人的脸痛苦得变了形并不断呻吟:我的头,我的头!为什么他们必须彻夜哭泣并痛苦地死去?这是因为,在显微镜下人们可以看见10‰~40‰毫米的白色细菌;即使它们数量很少,以至于为了找到一个,有时得花上几个小时。

由于生命意志神秘的自我分裂,生命就这样相互争斗,给其他生命带来痛苦或死亡。

这一切尽管无罪,却是有过的。

自然教导的是这种残忍的利已主义。

当然,自然也教导生物,在它需要时给自己的后代以爱和帮助。

第五讲 所有生命都需要平等地尊重和敬畏吗?

第五讲 所有生命都需要平等地尊重和敬畏吗?






保罗· 泰勒等生物中心主义者提出,由于所有生物都 是“生命目的中心”,因而都有其内在善。 基于这个事实,他们认为,所有生物都有其道德地 位(moral standing)。
这就对人提出了一种道德义务,应当使所有生物的 生命都充分实现。这对保护生物是有益的。 这种伦理学立场有什么问题?



“敬畏生命”与生存斗争

那么,人类可根据什么原则去决定让哪个 个体死让哪个个体活呢? 史怀泽语焉不详,不小心又会落入功利主 义的窠臼:为救更值得救的生命,牺牲不 那么值得救的生命;为救多数个体的生命, 可牺牲少数个体的生命。


但这违反个体主义者和平等主义者的初衷。
施韦泽“敬畏生命” 思想的特点:
第五讲 平等地尊重和敬畏所有生命?
一、施韦泽的“敬畏生命”伦理学

阿尔伯特· 施韦泽(Albert Schweitzer,又译史怀 泽):20世纪最伟大的人之一 另一位20世纪最伟大的人爱因斯坦称赞他具有 “质朴的伟大”,说“他在一切领域内都避免了 粗暴和冷酷的行为方式”。 罗素:“世上真正善意、献身的人,非常罕见。 在我们这个时代,是不适于理解和无资格比拟这 种人的。施韦泽博士就是真正善意、献身于世的 人。”
“敬畏生命”与生存斗争

按辛格和里根的道德要求,做一个有道德 的人尚有东西可吃,因为他们认为吃植物、 菌类绝不会有悖于道德。如果杀死任何生 物个体都是道德上的错误,那么人类又该 如何生存呢? 作为一名医生,施韦泽明白,人不可避免 地要杀死其他生命。怎么办呢?

“敬畏生命”与生存斗争

史怀泽的解决办法是:你杀死一个生命 的唯一理由,必须是为了挽救其他生命, 并且要对“被牺牲的生命怀着一种责任感 和怜悯心”。 例如,为了喂牛而割下很多牧草的农民, 在回家的路上,就应该小心翼翼,不要再 踩坏路边的花草,砍掉路边的花枝,否则 他就是在毫无必要的情况下违背敬畏生命 的法则。

“敬畏生命”是一种伦理救赎

“敬畏生命”是一种伦理救赎

“敬畏生命”是一种伦理救赎“没有坚定的信仰则从来不可能敬畏真理”,“而敬畏生命的理论则是不可缺少的基本真理”(施韦泽语)。

可以说敬畏生命就是一种信仰,因为有了这种信仰我们才不会迷失方向、盲目自大,才会对生命产生敬畏之心。

而不懂得敬畏生命,人类将会陷入盲目的利己主义之中,就会让生命生活在黑暗之中。

但是敬畏生命的伦理学则会改变这一切,由于对生命怀持敬畏之心,我们就会不仅与人,而且会与一切都在我们生活视野之中的生物发生联系,关心它们的命运①——因为敬畏让我们对一切生命都肃然起敬!一,因为敬畏生命,我们才会更加珍爱自己的生命对生命的敬畏,让我们明白自己存在的价值已远非个体自身,还紧紧地关涉着他人——我们的亲人、朋友、同事,认识的、不认识的,但却相互关联着的…。

所以,爱护自己也是践履对他人的承诺,对自身生命的珍重也是对他人的尊重。

因为,正是每个个体的存在,才有家庭、集体和社会的构建;正是每个个体的不同,才有生命的多姿多彩。

每一个生命都有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我们没有理由放弃璀璨如花的生命!汶川大地震让我们见识了生命的脆弱,也让我们明白了生命的崇高!温总理那句“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就会尽最大的努力”,正是对敬重生命的最好诠释。

相比较而言,当今一部分人的自怨自艾或怨天尤人又显得多么狭隘!更有甚者,因为一点点挫败,就轻言自杀或肆意践踏他人生存的权利!都是对个体生命不尊重的妄举!施韦泽告诉我们,善是保存和促进生命,恶是阻碍和毁灭生命。

选择轻生的行为可以说本身就是一种罪恶的行径,而且宗教向来也鼓励“不杀生”,尤其是不伤人的生命,更何况是随意剥夺他人的生命权呢!所以,对生命的敬畏本身就是一种最高的善!而正是缺少这种对生命的敬畏,才让我们不懂得爱护自身来之不易的生命;正是不懂得爱护自己的生命,才会敢于无视他人的生命存在。

层出不穷的自杀事件与前不久出现的藏区僧人自焚事件,不仅是无视生命价值的事实,更是不懂得敬畏生命的结果。

用生命滋养生命:敬畏生命

用生命滋养生命:敬畏生命
我 不 是 出于 对 别人 的善 意 而 温
良、 平和 、 忍耐 和友好 , 而是 由于 我在
这 些行 动中实现 了我的最深刻的 自我
保存 。敬畏 生命 , 敬畏 自己的存 在 ; 敬 畏生命 , 和 自我奉献地敬 畏别 的存在 ,
这 两方面密切相关 。
敬 畏生命 的伦理不承认相对 的伦理。对 它来说 , 只有保存和促进生命是善。对生命 的任何毁
在 非洲不仅 医治 了那些黑人 的肉体 , 也 塑造 了他们的精神 ; 不仅挽救 了他 们
的生命 , 也挽救 了他们的灵魂 。几十年来 , 史怀哲与折磨他们的疾病争战 , 与 们的迷信争战 , 与伴 随他们的贫 穷和 匮乏争战 , 与 自己的个性脾气、 内

肉体疲惫争战 , 与非洲的酷热和世界 的冷漠争战 , 是 一位真正 以行 动
非洲病人 , 给 予仁 慈关爱的动人场景。
敬畏 生命
口 华 姿
1 9 2 3 年春天 , 史怀哲博士终于写完了《 文明的哲学 》 的前两 卷。 第一卷题 为《 文明的衰败与重建》 , 第二卷为《 文明与伦理》 。
在《 文明与伦理》 的最后一章里 , 博士深入浅出地阐释了“ 敬畏生命 ” 的伦 理学 。他写道 : 只有 当人 必然帮助 他能帮助 的所有生命 、 避 免对生命做 出任何伤害 时, 他才是 真正伦理 的。
新高 语 文
大 视 野
用生命滋养生俞 i
史怀哲 , 被誉 为时代 的先知 、 2 0 世 纪最伟 大的人道 主义者 , 他和特 蕾莎
修女 一样 , 是 最没有争议 的诺 贝尔和平 奖得主 。 作 家华姿撰写的《 史怀哲传 : 唯 独这样 的人》 真诚地讲述 了史怀哲这位伟 大医生的传奇故事 , 几十年来 , 他

敬畏生命

敬畏生命

史怀泽的著作众多,横跨四大领域而且均具有极高的专 业性。计有《康德的宗教哲学》(1899)、《巴赫论》 (1905法文版,1908德文版)、《耶稣生平研究史》 (1906)、《德法两国管风琴的制造与演奏风琴的技巧》 (1906)、《原始森林的边缘》(1921)、《文明的 哲学》(1923)、《非洲杂记》(1938)等,其生命 伦理学方面的代表作则是《敬畏生命》。爱因斯坦曾经 称赞:“像史怀泽这样理想地集善和对美的渴望于一身 的人,我几乎还没有发现过”。(《质朴的伟大》)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谢谢大家!
冰心说:“假如生命是乏味的,我怕有来 冰心 生;假如生命是有趣的,我今生已是满足 了。”这是冰心的对人生的感喟。而刘伟 的人生感喟和冰心老人何其相似!难能可 贵的是刘伟是用自己的顽强不屈的生命, 体味出这能够感动许多人的话语。经历过 生与死磨练、淬火的哲理是不朽的,我们 没理由不用心、不用我们的耳朵去倾听这 铮铮作响的人生哲理 。
边界阿尔萨斯省 的小城凯泽尔贝格。特殊的地理环境使他精通德、 法两种语言,他先后获得哲学、神学和医学三个 博士学位,还是著名的管风琴演奏家和巴赫音乐 研究专家。1904年,在哲学、神学和音乐方面已 经拥有巨大声望的他听到刚果缺少医生的呼吁, 决定到非洲行医。历经9年的学习,他在38岁的 时候获得了行医证和医学博士学位。史怀泽于 1913年来到非洲,在加蓬的兰巴雷内建立了丛林 诊所,服务非洲直至逝世。他获得了1952年的诺 贝尔和平奖,被称为“非洲之子”。1957年,他 的传奇经历曾被拍成电影。
敬畏生命
史怀泽
418成员
遥遥 睿仔 小兵 阿艳 栋哥 汉祺
史怀泽 人物简介:
阿尔贝特·史怀泽(Albert Schweitzer,1875~1965,又 译施韦泽)是当代具有广泛影响的思想家,他创立的以 “敬畏生命”为核心的生命伦理学是当今世界和平运动、 环保运动的重要思想资源。1992年,他的代表作《敬畏 生命》中译本问世,其生平与思想开始为中国读者所知。 他的诺贝尔和平奖演讲《我的呼吁》被收入高一语文课 本。与此同时,海外出版了他的多种传记及著作汉译。 2003年12月,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将《敬畏生命—— —五十年来的基本论述》(陈泽环译)重新出版,2004 年1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了台湾作家钟肇政编 译的《史怀泽传》,这使我们再一次沉浸于史怀泽的博 大胸怀和神奇经历之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 的文化 的意志 和能力 , 这种 文化将 使我们 以一 种 比过 去 更 高 的方 式生存 和活 动 于世 。 由于敬 晨生 命的伦 理学 , 我们 成 了另 一种人 。( 8页 ) ”第 而史怀 哲从 小时 候起便 有成 为这“ 另一 种人 ” 的倾 向 , 的哲学 是 自己一 生 经历 的反 照 和结 他 果 。出生 于牧师 家庭 的史怀 哲天 性敏感善 良 , 常因怜 悯 受 虐动 物 而陷 入 沉思 。还 在 少 年 的 时 经
他说 :我还 债去 了 ! “ ”
置 身非 洲丛 林与河水 间勃发 的生命世 界 , 追念 第一次 世界 大战蔑 视生命 的 悲剧 , 怀哲 创立 史
了“ 畏生 命” 敬 的伦理 学 。
【 敬 畏生命 伦理 学 的逻辑 起 点 一) 史 怀哲 认为 , 一切 生命 都有生命 意 志 , 他们 都 能感觉 到生命 的存 在井 要求 保存 和发 展 自己的 生命 然 而 , 自然并不 懂得敬 畏生 命 ,它 以最 有 意义 的方 式产生 着无 数生命 , 以毫无 意义 的方 “ 又 式毁灭 着它 们 。( 9 ) ”第 页 包括 人在 内的一切 生命 等级 , 只有 其对 自身 的生 命意 志 , 对其 他 的生 却
20 0 2年 4月
Ap . 2 0 r ,0 2
(O LL S IN E DTO ) S C  ̄ CE C E IIN
评 史 怀哲 的敬 畏 生命 伦 理学
赵 小华 ,郑 维铭
( 华南 师范大学政法学 院 , 广东广州 5 03 ) 16 1

要: 以生帝 意志及其 舟裂作 为逻辑起点 , 以生命 的普遍联 系作为理论基 础, 敬畏生命伦理 学强
对一切 生命都 必须 保持敬 畏 的态 度 。爱 并且 尊 敬一 切 生 命 , 保持 生命 , 进 生命 , 生命 达 促 使 到其 最高度 的发展—— 这就是 史怀哲 敬畏生命 伦 理思 想 的核 心 内容 。“ 由于敬 晨生 命 的伦理 学 ,
我们 与宇宙建 立 了一种 精神关 系 。我们 由此 而体 验 到的 内心生 括 , 予我们创 造一 种 精神 的 、 给 伦
阿尔 贝特 ・ 史怀 哲 ( l Sh ezr 又作 阿尔 贝 特 ・ 韦泽 ,85—16 ) 现 代西 方 具 有广 Ab cwie ,  ̄ t t 施 17 95 是 泛影 响 的思想家 。他创 立 的以“ 敬畏 生命 ” 为核 心 的生 命伦 理 学 是 当今 世界 和 平 运动 、 保 运 动 环 的重 要思 想资源 。 16 95年史 怀哲 逝世 后 , 的敬 畏 生 命 的 伦理 思 想 被 贝尔 ( as lrBee) 他 Hn t ahr Wae 收集在《 敬畏 生命 》 以下 只注页码 的 引文均 出 自此 书 ) 书中 。本 文拟从 “ ( ①一 敬畏 生命 ” 的逻辑 起
命有 着 可怕的无 知 。“ 自然 抚育 的生 命 意志陷 于难 以理解 的 自我 分裂 之 中。 ( 1 ”第 9页) 人 的生 而
作者简介 : 小华 (9 6 , , 赵 17 一)女 四川 宜宾人 . 南师范大学政法 学院硕士研究生 ;郑维钻 (97一) 男 , 华 14 . 广东潮
阳^ , 华南 师 范 大 学政 法 学 院 教授 。
21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维普资讯
担任讲 师 . 是 一所神 学 院的 院长 , 且 同时 是 巴哈管 风琴 演奏最 佳人 选之一 。他 的胸 中时 常升起 一 股 深刻 的幸 福感 , 为 自己没有权 利把 幸运 的青年 时代 、 认 健康 和才 能 当作 理所 当然 的东 西接受 下 来, 而应 当为 缓解他 人 的痛 苦 服务 , 是他 决 定 :3 于 “o岁 以前 献 身 于传 教 、 术 和音 乐 活 动。然 学 后 如果 我在 学术 和艺术 方 面实 现 了 预定 的 目标 , 要作 为 一 个 人走 直 接 服 务 的道 路 。 在 3 就 ” O 岁左右 , 他看 到 一幅 反映非洲 饥饿 的 图片 , 便毅 然 抛下 自己所 拥 有 的, 人 医学 院从 头学 起 , 9 进 用 年光 阴获 得第 三 个 博 士 学 位—— 医 学 博 士 。之 后 ,8岁 的 他 , 3 向着 未 知之 地—— 非洲 出发 了
点、 重要 特征 、 论基 础 等方面分 析这 一理念 , 力 图对 其作一 客 观 、 实的评价 。 理 并 现
在茫茫 的宇宙 和无 尽的时 间长河 中 , 生命 的极 其 有 限性 和 不可 重 复性 有 理 由使 我们 将之 看 成是 最重要 和最宝 贵 的东西 。不 独是 我们—— 人 类 的生命 。
调对生帝敬 畏的绝对性 , 把伦 理的范围扩展到一坷动物车 植物 , 口 井对 生命 的价值序列 的区分加 以否定。 关键词 : 艘畏生帝 ;生命意志 ; 伦理 ;普遍联 系;价值序列
中圄分类号 : 55 5 1 6 . 1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 号 :00 45 20 )2— 0 1 0 10 —55 (0 20 02 — 4
维普资讯
华 南 师范 大 学学 报 ( 喜 科 学版) 社
20 O2年 第 2 期
No 2 2 0 . .0 2
J R L 0 S T C I NOR AL UNaER 1 OU NA F OU H H NA M I" STY ,
候, 他每天 晚上都 会 用 自己编 的祷词 为所 有 的 生 物祈 祷 : 亲 爱的 上 帝 , 保护 和赐福 于 所有 生 “ 请
灵, 使它们 免遭灾 祸并 安 宁地休 息 。( l )0余 岁 时 , 已拥有 神学 及哲 学博 士学 位 , 大学 ”第 页 2 他 在
收 稿 日期 :O l O 2 2O —l 一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