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四川省成都七中高三4月第四次周练语文试题及答案 精品

合集下载

四川省成都七中2018-2019学年新高三零诊模拟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

四川省成都七中2018-2019学年新高三零诊模拟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

成都七中2018-2019学年新高三零诊模拟测试语文试题注: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满分150分,完卷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在历史学家的研究接近尾声之时,他将会面临这样的挑战:你研究的东西究竟有什么用处?你是否只是从自己的工作中找点乐子?你是否比一个很少读书的街头路人对人类本质的认识更深刻?你是否从历史长河中发现了规律,能够用来预示人类未来的行动或国家的命运?有没有这样的可能:归根结底“历史没有任何意义”,它没有教给我们任何东西,它浩瀚无涯的过去只是错误的一再上演,而这些错误注定要在未来更大的舞台上,以更大的规模发生?我们不时会有这种感觉,而且还有许多疑虑冲击着我们的进取心。

我们真的知道什么是过去,过去真的发生了什么吗?或者,过去只不过是一堆鲜有“定论”的“荒唐事”?我们对于过去发生的认识,总是不完整的,很可能还是错误的,因为历史已经被相互矛盾的证据和存有偏见的历史学家所遮掩蒙蔽,或者也可能被我们的爱国心或宗教偏见所曲解。

“绝大部分历史是猜测,其余的部分则是偏见。

”即使一个历史学家认为自己克服了诸如国籍、种族、信仰或阶级等偏见,他在材料选择和遣词造句上的细微差别,都会暴露出他的私人偏好。

其次,我们通过从过去所得到的结论来推演未来,但是由于变化的加剧,导致这一行为会比过去任何时期都更有风险。

今天一些年轻的物理学博士甚至认为,他们所学习的学科近几十年的改变,超过了此前有历史记载的所有时期。

每一年,甚至每一个月,都有一些新的发明、新的方法或者新的情况迫使人们对行为和观念做全新的调整。

更有甚者,机遇的因素,或者说是自由的因素,似乎会进入到金属和人本身的活动运行中。

我们再也不能确信,原子,更小的有机体,如我们所认为的在过去发生反应那样,将一如既往地会在未来发生相同的反应。

电子,如同库柏的上帝一样,神秘莫测,其奇妙的运行以及一些怪癖的特点或情况,或许就能打乱国家之间的平衡。

四川成都七中高2018届高三上期入学考试语文试题

四川成都七中高2018届高三上期入学考试语文试题

四川成都七中高2018 届高三上期入学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 分)满分150 分,时间150 分钟第I 卷阅读题(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

祖先既可以被尊为神,也可以被称为鬼,神与鬼之间有一点是亘古不变的——祖先与子孙之间具有永恒不变的血缘关系和利害攸关的依存关系。

正是为了表达子孙的感恩与孝思,也向祖先祈求福佑,中元祭祀才一代代地传承下来。

对祖先的祭祀源于古老的祖先崇拜,这个观念的产生和灵魂信仰有关。

原始人认为,人死后其灵魂不灭,灵魂具有自然精灵那样的超自然力量,能够保护本氏族成员,因此在原始氏族公社时期,就出现了祖先崇拜。

在古人的观念里,祖先不仅是与自己具有血缘传承关系的先人,同时祖先的灵魂不灭,常常具有超人的能力,令人依赖或者畏惧。

就这样,在很早的时候,祖先观念便与鬼神观念相结合,发展出“祖先神”和“祖先鬼”的观念。

将祖先作为神明来看待的观念起源很早。

《国语·鲁语》中有一段关于历代“祖先神”的记载:“有虞氏禘黄帝而祖颛顼,郊尧而宗舜;夏后氏禘黄帝而祖颛顼,郊鲧而宗禹;商人禘舜而祖契,郊冥而宗汤;周人禘喾而郊稷,祖文王而宗武王。

”这些列入国祀的“祖先神”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没有直接血缘关系,但是作为传说中重要的氏族英雄,成为超越氏族的远世共祖而被祭祀;另一类是有一定血缘关系的传说中的氏族英雄。

另外,普通人的祖先要想从祖先升格成为“祖先神”,必须对国家、民族、社会以及家族做出过巨大贡献,就像《礼记·祭法》载“夫圣王之制祭祀也,法施于民则祀之,以死勤事则祀之,以劳定国则祀之,能御大灾则祀之,能捍大患则祀之”的标准,只有生前具备了以上的品质,死后才能升格为“祖先神”。

普通人之所以把自己的祖先当作神明来崇拜,这与他们的神明崇拜观念密切相关。

事实上,祖先与“祖先神”不同。

祖先在生前是凡人,而“祖先神”则是超人。

四川省成都七中2018届高三一诊模拟语文试卷(含答案)

四川省成都七中2018届高三一诊模拟语文试卷(含答案)

成都七中高 2018 届高三一诊模拟题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5 分)第 I 卷 阅读题(一)论述类文本阅 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在明代中后期,手工业和商业有了较大发展。

随着市场的发展壮大,从农村流入城镇的 人口日益增多。

城镇生活不同于农村,农民习惯于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男耕女织,各管各的。

城镇居民相对地减少了对土地的依附,人际关系更紧密,人的 自主意识也变强。

这一时 期,文化领域出现了以王学左派为代表的“异端”思想,许多剧作家受此影响,更多地思考 戏曲应如何针砭现实,促进社会进步。

随着市场发展,城镇居民生活有余暇,他们需要丰富多彩的休闲娱乐方式。

人民群众对 戏曲的热情,使许多具有高度文化修养的诗人积极参与戏曲创作,甚至自操檀板,粉墨登场。

这一切为明清戏曲经典作品的涌现创造了良好条件。

由明入清,以王夫之、黄宗羲为代表的知识分子,经历国破家亡,转而更多地思考社会现实问题,力图借鉴兴亡教训。

在这个大变动的时代,讲求情与理合一的思潮让进步剧作家 们更多地面对社会现实,同情人民大众,反思历史得失。

时代的呼唤,社会的变革,正是推动明清戏曲创作走向繁荣的前提。

明清一些戏曲作品能成为经典,是因为其创作者不片面追求“票房价值”。

他们长期观 察社会,深入体验人生,认真检索文献,总之,苦心孤诣才进行写作。

《长生殿》“盖经十 余年,三易稿而成”。

孔尚任说《桃花扇 》写“朝政得失,文人聚散 ,皆确考时地,全无假借”;又说,经过十余年的酝酿,“凡三易稿而书成”。

明清一些戏曲作品能成为经典,还在于作者掌握了戏曲创作的规律。

汤显祖曾“凡 文以意、趣、神、色为主。

”他认为作品所立之“意”,要有超越常人和前人的新意。

他通 过写杜丽娘这一典型人物与典型环境之间的冲突一经问世,便“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

“趣”是指戏曲作品故事情节生动,结构完整,能准确表现内容。

《牡丹亭》写杜丽娘 因情成梦,因梦而死,死而复生,曲折微妙地凸显封建时代青年对理想的追求。

2018届高三模拟语文试卷含答案

2018届高三模拟语文试卷含答案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18届新高三零诊模拟语文试卷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9分)在历史学家的研究接近尾声之时,他将会面临这样的挑战:你研究的东西究竟有什么用处?你是否只是从自己的工作中找点乐子?你是否比一个很少读书的街头路人对人类本质的认识更深刻?你是否从历史长河中发现了规律,能够用来预示人类未来的行动或国家的命运?有没有这样的可能:归根结底“历史没有任何意义”,它没有教给我们任何东西,它浩瀚无涯的过去只是错误的一再上演,而这些错误注定要在未来更大的舞台上,以更大的规模发生?我们不时会有这种感觉,而且还有许多疑虑冲击着我们的进取心。

我们真的知道什么是过去,过去真的发生了什么吗?或者,过去只不过是一堆鲜有“定论”的“荒唐事”?我们对于过去发生的认识,总是不完整的,很可能还是错误的,因为历史已经被相互矛盾的证据和存有偏见的历史学家所遮掩蒙蔽,或者也可能被我们的爱国心或宗教偏见所曲解。

“绝大部分历史是猜测,其余的部分则是偏见。

”即使一个历史学家认为自己克服了诸如国籍、种族、信仰或阶级等偏见,他在材料选择和遣词造句上的细微差别,都会暴露出他的私人偏好。

其次,我们通过从过去所得到的结论来推演未来,但是由于变化的加剧,导致这一行为会比过去任何时期都更有风险。

今天一些年轻的物理学博士甚至认为,他们所学习的学科近几十年的改变,超过了此前有历史记载的所有时期。

每一年,甚至每一个月,都有一些新的发明、新的方法或者新的情况迫使人们对行为和观念做全新的调整。

更有甚者,机遇的因素,或者说是自由的因素,似乎会进入到金属和人本身的活动运行中。

我们再也不能确信,原子,更小的有机体,如我们所认为的在过去发生反应那样,将一如既往地会在未来发生相同的反应。

电子,如同库柏的上帝一样,神秘莫测,其奇妙的运行以及一些怪癖的特点或情况,或许就能打乱国家之间的平衡。

正如亚历山大,当他酗酒致死,导致了他的新帝国分崩离析;或者如腓特烈大帝,由于俄国继任沙皇醉心于普鲁士道路,从而避免了一场大的灾难。

【语文】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语文】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成都七中高2018届高三上期期末测试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 分总分:150 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

当宋代诗人登上诗坛时,他们仰望唐诗,犹如翘首远眺一座巨大的山峰,可从中发现无穷的宝藏作为学习的典范。

但它同时也给宋人造成沉重的心理压力,他们必须另辟蹊径,才能走出唐诗的阴影。

宋人的可贵之处,在于他们对唐诗并未亦步亦趋,而是有因有革,从而创造出与唐诗双峰并峙的宋诗。

,宋诗的创新具有很大的难度。

以题材为例,唐诗表现社谚云“极盛之后,难以为继”会生活几乎达到了巨细无遗的程度,宋人很难发现未经开发的新领域,于是他们在唐人开采过的矿井里继续向深处挖掘。

宋诗在题材方面仍有成功的开拓,主要是向日常生活倾斜。

琐事细物,都成了宋人笔下的诗料。

比如苏轼曾咏水车、秧马等农具,黄庭坚多咏茶之诗。

有些生活内容唐人也已写过,但宋诗的选材角度趋向平民化,比如宋人的送别诗多写私人交情和自身感受,宋人的山水诗则多咏游人熙攘的金山、西湖。

所以宋诗所展示的抒情主人公形象,更多的是普通人,而不再是盖世英雄或绝俗高士,这种特征使宋诗具有平易近人的优点。

在艺术上,宋诗的任何创新都以唐诗为参照对象。

宋人惨淡经营的目的,便是在唐诗美学境界之外另辟新境。

宋代许多诗人的风格特征,相对于唐诗而言,都是新生的。

比如梅尧臣的平淡,王安石的精致,苏轼的畅达,黄庭坚的瘦硬,陈师道的朴拙,杨万里的活泼,都可视为对唐诗风格陌生化的结果。

宋代诗坛还有一个整体性的风格追求,那就是平淡为美。

苏轼和黄庭坚一向被看作宋诗特征的典型代表。

苏轼论诗最重陶渊明,黄庭坚则更推崇杜甫晚期诗的平淡境界,苏、黄的诗学理想是殊途同归的。

苏轼崇陶,着眼于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黄庭坚尊杜,着眼于晚期杜诗的“平,实指一种超越了雕润绚烂的老成风格,一种炉火纯青。

可见他们追求的“平淡”淡而山高水深”的美学境界。

唐诗的美学风范,是以丰华情韵为特征,而宋诗以平淡为美学追求,既是对唐诗的深刻变革,也是求新求变的终极目标。

成都七中2018届高三模拟试题--语文

成都七中2018届高三模拟试题--语文

成都七中2018届高三模拟试题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字是文明发展的载体,记录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发展进程与经验教训。

如果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字消亡了,其文明发展的根基也就动摇了。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应将汉字教育作为凝神聚力、铸魂固本的战略工程。

清末民初以来,受日本“脱亚入欧”的影响,中国一些知识分子对中华文化的根基—汉字产生了怀疑。

“汉字落后”论者认为“汉字不灭,中国必亡”,声称汉字的出路在于“拉丁化”;“汉字难学”论者主张汉字“拼音化”与“简化”;“儿重识字有害”论者主张放弃汉字教育。

这些论调在近几十年仍有一定市场,比如20世纪80年代,有人就认为“计算机是汉字的掘墓人”。

当前,汉字教育遇到两个挑战。

一是外语教育的挑战。

现在,英语是学生的必修课,学习英语在一些人看来可以改变命运。

受这种价值观影响,在汉语与英语之间,一些人更重视学习英语,这直接冲击与削弱了汉字教育。

二是信息化的挑战。

随着信息化的迅猛发展,人们通过敲击键盘输入汉字越来越便捷,在古人眼中形神兼备的汉字,现在变成了电脑键盘、手机屏幕上字母组合的产物。

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书写汉字的机会在变少,提笔忘字的时候在增多。

从这些角度来说,汉字面临危机绝不是危言耸听。

汉字是一种象形文字,具有“形、音、义”三要素。

汉字不单单表达概念、内涵、外延等,还给人带来图形、联想、感觉等。

学习与理解汉字,应遵循汉字自身的规律和特点。

拼音文字是由字母组成的文字,其教学是用拼音的方法。

我国汉字教学引进了这种方法,并将其作为汉字教学的主要方法。

这种用拼音文字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汉字教育的理念与实践有哪些优点和缺点,值得我们深思。

近年来,随着国人文化自信的提升,为适应汉字在海外传播的需要,不少学者开始重新审视汉字教学的方法,合理借鉴我国传统汉字教学的经验。

有的教学实验根据“形、音、义”三要素和儿重擅长“形象记忆”的特点,探索“从字形讲字义,从生活讲汉字”和“因形分类、因类施教”等汉字教学的新理念与新途径,让学生对汉字生爱恋、会思考,甚至实现以字养德。

四川省成都市七中2018届高三上学期入学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附详细解析

四川省成都市七中2018届高三上学期入学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附详细解析

成都七中高 2018 届高三上期入学考试语文试题满分 150 分,时间 150 分钟第 I 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祖先既可以被尊为神,也可以被称为鬼,神与鬼之间有一点是亘古不变的——祖先与子孙之间具有永恒不变的血缘关系和利害攸关的依存关系。

正是为了表达子孙的感恩与孝思,也向祖先祈求福佑,中元祭祀才一代代地传承下来。

对祖先的祭祀源于古老的祖先崇拜,这个观念的产生和灵魂信仰有关。

原始人认为,人死后其灵魂不灭,灵魂具有自然精灵那样的超自然力量,能够保护本氏族成员,因此在原始氏族公社时期,就出现了祖先崇拜。

在古人的观念里,祖先不仅是与自己具有血缘传承关系的先人,同时祖先的灵魂不灭,常常具有超人的能力,令人依赖或者畏惧。

就这样,在很早的时候,祖先观念便与鬼神观念相结合,发展出“祖先神”和“祖先鬼”的观念。

将祖先作为神明来看待的观念起源很早。

《国语·鲁语》中有一段关于历代“祖先神”的记载:“有虞氏禘黄帝而祖颛顼,郊尧而宗舜;夏后氏禘黄帝而祖颛顼,郊鲧而宗禹;商人禘舜而祖契,郊冥而宗汤;周人禘喾而郊稷,祖文王而宗武王。

”这些列入国祀的“祖先神”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没有直接血缘关系,但是作为传说中重要的氏族英雄,成为超越氏族的远世共祖而被祭祀;另一类是有一定血缘关系的传说中的氏族英雄。

另外,普通人的祖先要想从祖先升格成为“祖先神”,必须对国家、民族、社会以及家族做出过巨大贡献,就像《礼记·祭法》载“夫圣王之制祭祀也,法施于民则祀之,以死勤事则祀之,以劳定国则祀之,能御大灾则祀之,能捍大患则祀之”的标准,只有生前具备了以上的品质,死后才能升格为“祖先神”。

普通人之所以把自己的祖先当作神明来崇拜,这与他们的神明崇拜观念密切相关。

事实上,祖先与“祖先神”不同。

祖先在生前是凡人,而“祖先神”则是超人。

人们对祖先的祭祀,目的是要他荫庇子孙,使宗族兴旺,事业发达。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18届高三语文热身考试试题(含解析)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18届高三语文热身考试试题(含解析)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18届高三语文热身考试试题(含解析)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

近年来,在文化商业化浪潮的助推下,“娱乐至上”的文化泛娱乐化现象开始出现。

警惕文化泛娱乐化、守护中华民族精神家园,是当前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

文化泛娱乐化,简单地说就是娱乐价值被推至文化的一切领域,是否有娱乐性、能否取乐成为衡量文化产品价值的法则。

在“娱乐至上”的价值追逐中,历史可以被戏说,经典可以被篡改,崇高可以被解构,英雄可以被调侃。

近年来层出不穷的“杜甫很忙”“李白很酷”等名人恶搞事件,各类选秀、真人秀的强力圈粉,都是文化泛娱乐化的表现。

追求上座率、获得收视率、博取点击率是文化泛娱乐化背后的动力,受众心理上图消遣、求轻松、避思考的倾向是文化泛娱乐化赢得市场的重要原因。

文化泛娱乐化以消费、技术、快感、世俗等因素的融合消解文化的深度与厚度,当众多严肃的新闻、正统的历史、经典的叙事以“娱乐”包装的形式呈现时,其负面作用不可小觑。

文化泛娱乐化带来的最大问题,就是社会价值观念和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受到侵蚀。

首先,文化泛娱乐化在戏说、调侃、恶搞中解构宏大叙事,使民族文化碎片化,动摇了对“我们是谁”的认知。

其次,民族历史记忆具有唤醒民族情感、强化国家认同的重要功能,它让我们知道“我们从哪里来”。

文化泛娱乐化将娱乐价值置于历史价值之上,为了娱乐可以随意篡改、编造历史,为历史虚无主义的传播推波助澜,模糊了对“我们从哪里来”的追寻。

最后,文化泛娱乐化背后充斥的物质欲望、个人主义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背道而驰,弱化对“我们到哪里去”的引领。

面对文化泛娱乐化,我们必须增强文化自觉,共同守护我们的精神家园。

文化自觉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历史圈子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并对其发展历程和未来有充分的认识。

增强文化自觉,共同守护我们的精神家园,既要求文化生产者主动担当,又要求文化消费者能动省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2018届高三下期语文综合练习(五)第Ⅰ卷(单选题,共27分)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酒馔.(zhuàn)裙裾.(jū)沏.(qì)茶良莠.(yǒu)不齐B.载.(zài)重裨.(pí)益打烊.(yàng)解.(jiě)甲归田C.列.(liè)举菜畦.(qí)谷穗.(suì)虚与委.(wēi)蛇D.靓.(jìng)妆桑葚.(shèn)包扎.(zhā)螳臂当.(dāng)车答案:C。

(A项,沏茶qī。

B项,裨益bì。

D项,包扎zā。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聒噪蕴藉蝇营狗苟屈意逢迎B.跟帖撮合珊珊来迟两全其美C.订票笑靥得陇望蜀磨肩接踵D.装帧绿洲崭露头角缘木求鱼答案:D。

(A项,曲意逢迎。

B项,姗姗来迟。

C项,摩肩接踵。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随着未来的科学进步,我相信宗教以及..教条,必将让位于科学;可是人的对于超越人世的渴望,必将由未来的哲学来满足。

B.为了“让文化勾通..两国人民的心灵”,正在日本访问的中国文化部部长孙家正来到记者中心,出席由日中文化交流协会举办的演讲会。

C.春初时节,走进大洲广场,顿觉沐浴在浓浓的文化气息之中,书画摄影、诗词楹联、剪纸刺绣等令人目不暇接....。

D.“北京当代十大建筑”评选结果揭晓,“鸟巢”、“水立方”、国家体育馆、首都博物馆、北京电视中心等新式建筑脱颖而出....。

答案:C。

(A项,“宗教”和“教条”是包含关系,改为“及其”B项,“沟通”是使两方能通连指意,如“沟通思想”“沟通两国文化”;“勾通”是暗中串通、勾结,贬义词。

根据语境,应用“沟通”。

C项,“目不暇接”指东西太多,眼睛看不过来。

符合语境。

D项,脱颖而出:比喻人的才能全部显示出来,不能用于形容其他事物。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盛大文学”与“唐家三少”的合作,代表着“盛大文学”的作家服务及支持体系更加完备,也标志着“盛大文学”一直标榜的全版权运营模式。

B.在中央的高度重视和公安部直接指挥下,通过专案组历时近一年的艰苦努力,作恶20余年的刘汉黑社会性质犯罪组织被成功打掉。

C.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9月2日正式上线并接受举报后,受到广泛关注,截至9月底,网络举报量日均达到300件左右。

D.环境工作组研究发现,购物收据含有毒化学物质双酚A,即使人们只是接触收据,双酚A也能经由皮肤进入人体,甚至可能致癌,严重扰乱人体激素分泌。

答案:B。

(A项,成分残缺,可在“全版权运营模式”的后面加“的全面升级”。

C项,“日均”表平均数,不能和“左右”连用,“达到300件左右”不合逻辑,“日均”“达到”后都应跟一个确定的数,不能用约数。

D项,语顺序不当,可把“甚至可能致癌”移到“严重扰乱人体激素分泌”后面。

)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宣纸宣纸是我国传统的书画用纸,被誉为“纸寿千年,墨韵万变”,其传统制作技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关机构批准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纸寿千年”是对宣纸耐久性的赞誉。

检测纸的耐久性可用人工加速老化的“达比”法:把纸样置于105摄氏度的热恒温箱中,烘72小时即相当于纸样在自然条件下老化25年。

7种纸样经过126天的老化试验,其中3种宣纸完好,其青檀皮纤维变化不明显,而另外4种纸样全部损坏。

试验表明:宣纸“寿命”的下限可达1050年。

“墨韵万变”是指宣纸润墨性良好,墨色在宣纸上能产生丰富的变化。

宣纸落墨时,纸面会产生“发洇”的效果。

普通纸“发洇”会使字或线条模糊不清,而宣纸的“发洇”会使墨色随水分逐渐向周围扩散,呈近似圆形的波浪式的变化。

如果水墨掌握得当,就能获得层次分明、墨色变化丰富的效果。

为什么宣纸具有如此良好的耐久性和润墨性呢?研究发现,宣纸主要原料青檀皮纤维细胞壁的结构,与木材、稻麦草纤维的细胞壁结构不大一样,青檀皮纤维的规整度好,相同长度的纤维约占总体的88%,纤维柔软适度。

经自然干燥以后,青檀皮纤维细胞壁会发生收缩,出现许多与纤维平行排列的“皱纹”,这些“皱纹”中有不少造纸过程中产生的碳酸钙微粒,这样即使在不良的外界条件下,也不会诱发出变色基团或者受空气中酸性分子的破坏。

因为这些碱性碳酸钙微粒,既能提高吸附水墨的能力,又能起到中和作用,防止纤维素发生酸性降解。

宣纸可分为生宣和熟宣两类,其润墨效果和功能用途各不相同。

生宣指直接从纸槽中抄造出来而未经过再加工的宣纸。

生宣能够产生丰富的墨韵变化,适宜于山水、人物、花鸟、虫禽等写意国画和书法。

但是,生宣的水墨渗透性强,尤其是刚出厂的生宣,浆性未脱,着墨于纸或浓或淡,较难掌握,加上水墨渗透迅速,要求画家落笔即定,所以工笔画一般不用生宣。

熟宣指在生宣的基础上,经过染色、洒金、砑光、填粉、施胶、涂蜡、印花、粘接等工序加工制作的宣纸。

将生宣加工制成熟宣的主要目的,在于阻塞纸张表面纤维间的多余毛细孔,以便书画家运笔时不致因走墨而洇染,从而获得理想的艺术效果。

熟宣不易渗透水分,尤其适宜于工笔画。

宣纸不仅用于书画创作,而且还可以用于书籍印刷。

据中国国家图书馆的统计,我国现存的纸质古籍约有3000万册,其中保存得最好的多为宣纸线装书。

5.下列关于“宣纸”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纸寿千年”是对宣纸的生产历史悠久而且保存时间很长的赞誉。

B.宣纸作为传统书画用纸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C.人工加速老化试验证明有4种纸样不能达到宣纸“寿命”的下限。

D.宣纸落墨要避免“发洇”才能产生层次分明、墨色变化丰富的效果。

答案C(A项“纸寿千年”是对宣纸耐久性的赞誉,不是对生产历史悠久的赞誉;B项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不是宣纸,而是宣纸制作技艺;D项“避免”错误,使用宣纸只要落墨得当,“发洇”就能产生层次分明、墨色变化丰富的效果。

)6.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宣纸主要原料中含有的碱性碳酸钙微粒会对宣纸特性产生影响。

B.生产过程中的自然干燥工序有利于提高宣纸的润墨性和耐久性。

C.生宣是直接从纸槽中抄造而没有经过自然干燥的渗透性强的宣纸。

D.用宣纸印刷使得我国纸质古籍中的宣纸线装书大多数保存得很好。

答案B(A项宣纸中含有的碱性碳酸钙微粒是造纸过程中产生的,而非原料中含有的;C项生宣指直接从纸槽中抄造出来而未经过再加工的宣纸,这里的“再加工”指“染色、洒金、砑光、填粉、施胶、涂蜡、印花、粘接等工序”而不指“自然干燥”;D项因果不当,不能得出这个结论,只能说使用宣纸印刷比普通纸更有利于保存。

)7.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宣纸润墨性的优劣与青檀皮纤维细胞壁中碳酸钙微粒的数量有关。

B.木材、稻麦草纤维中相同长度的纤维占其全部纤维的比例低于88%。

C.使用存放多年的生宣作画容易把握宣纸的墨韵变化而取得良好效果。

D.在生宣上创作山水一类写意国画比在熟宣上创作工笔画的报废率低。

答案D(D项无中生有,生宣更适合创作山水写意画,但不意味着创作报废率低。

)三、(6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9题。

简肃薛公墓志铭欧阳修公讳奎,字宿艺,姓薛氏,绛州正平人也。

三世皆不显.,而以公贵。

初,太宗皇帝伐并州,太师①以策干行在,不见用。

公生十余岁,已能属文辞,太师顾曰:“是必大吾门,吾复何为?”乃不复事生业,务.施贷以赒②乡闾。

后五十年,公始佐今天子参政事,为世名臣,如其言。

初举进士,为州第一,让其里人王严而居其次,于是乡里皆称之。

淳化三年,再举乃中,授隰州军事推官。

丁太夫人忧,服除,用荐者拜大理寺丞、知兴化军莆田县,悉除故时王氏无名租,莆田人至今以为德。

及居蜀,尤有善政。

民有得伪蜀时中书印者,夜以锦囊挂之西门,门者以白,蜀人随之者万计,且.观公所为。

公顾主吏藏之,略不取视,民乃止。

蜀人喜乱而易摇,公既镇以无事,又能顺其风俗,从容宴乐,及其临事,破.奸发伏,逆见随决,如逢蒙之射而方朔之占,无一不中。

遂拜参知政事。

上曰:“先帝尝言卿可用,吾今用卿矣。

”公益感激自励。

而素刚毅,守节不苟合,既与政,尤挺立无所牵随。

然遂欲绳天下,无细大,一入于规矩。

往往不可其意,则归卧于家,叹息忧愧,辄不食。

家人笑其何必若此,公曰:“吾惭不及古人,而.惧后世讥我也。

”明道二年,明肃太后欲以天子衮冕③见太庙,臣下依违不决。

公独争之,曰:“太后必若王服见祖宗,若何而拜乎?”太后不能夺.,为改他服。

太后崩,上见群臣,泣曰:“太后疾不能言,而犹数引其衣,若有所属,何也?”公遽曰:“其在衮冕也。

然服之岂可见先帝乎?”上大悟,卒以后服葬。

以疾告归其政。

天子曰:“吾不可以数烦公。

”乃诏优公不朝,而使视事如故,居岁中,数以告,乃.得还第。

景祐元年八月庚申,公薨于家,年六十有八,赠兵部尚书。

太常议曰:“谥法:一德不懈曰简,执心决断曰肃。

今其状应法。

”乃谥曰“简肃”。

(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有删改)注:①太师,薛奎父亲的赠号。

②赒:(zhōu)周济。

③衮冕:即衮衣和冕,是古代皇帝及上公的礼服和礼冠,是皇帝等五公贵族在祭天地、宗庙等重大庆典活动时穿戴用的正式服装。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三世皆不显.,而以公贵显:显达B.破.奸发伏,逆见随决破:攻破C.务.施贷以赒乡务:致力于D. 太后不能夺.,为改他服夺:改变8.B(破:揭穿)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蜀人随之者万计,且.观公所为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B.数以告,乃.得还第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于廷C.其.在衮冕也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D.吾惭不及古人,而.惧后世讥我也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得9.C(A项,前一个是副词,将要;后一个是连词,表递进,而且。

B项,前一个是副词,才;后一个是副词,于是,就。

C项,两个都是副词,表揣测语气,大概。

D项,前一个是连词,表并列,又;后一个是连词,表转折,却。

)附文言文翻译:简肃薛公明奎,字宿艺。

姓薛,是绛州正平人。

自其曾祖父三代都没有显达,却因为薛公显贵了。

当初,太宗皇帝攻打并州,薛公父亲带着计谋前往太宗行营求见,未能被任用。

薛公十多岁的时候,就能写文章了,薛公父亲四下说道:“这个孩子一定会光大我家门楣,我还要干什么呢?”于是不再从事科举仕进之业,而致力于在乡里发放借货,说:“我有了个好儿子,以后还担心什么呢?”此后五十年,薛公开始辅佐当今天子参与政事,成为当时名臣,就像他说的一样。

当初考进士时,薛公是州里第一名,但他把第一让给同乡人王严而名列第二,因此乡里都称赞他。

淳化三年,第二次考试才中了第一,被授为隰州军事推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