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步了解议论文
议论文阅读论证思路及解题方法

议论文阅读论证思路及解题方法在阅读议论文时,我们需要理解作者的观点,同时对其论证过程进行分析和评估。
本文将介绍议论文阅读的论证思路,并提供解题方法,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解答议论文。
一、理解作者观点在阅读议论文时,我们首先需要理解作者的观点。
作者的观点通常是通过论点来表达的,它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理解:1. 仔细阅读引言部分:引言部分通常包含了作者对问题的背景和重要性的介绍,通过阅读引言可以初步了解作者的观点。
2. 寻找主题句:在文章的段落中,主题句通常出现在段落的开头或结尾,它可以提供关于作者观点的直接信息。
3. 注意修辞手法和态度词语:作者经常使用修辞手法和态度词语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比如使用情感色彩的词语、强调某个观点的重要性等。
二、分析作者论证过程理解作者观点后,我们需要分析作者的论证过程。
作者的论证过程决定了他们的观点是否令人信服,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步骤来分析:1. 识别论证方式:作者可能使用不同的论证方式来支持自己的观点,比如举例、比较、对比、归纳、引用权威观点等。
我们需要确定作者使用了哪些方式,并理解其意义和效果。
2. 辨别论据和论点:在作者的论证过程中,他们会提出论据来支持自己的论点。
我们需要辨别哪些是论据,哪些是论点,并判断它们之间的关系和逻辑。
3. 评估论证的逻辑和说服力:我们需要评估作者的论证逻辑是否严密,并思考论据是否充分和有效。
同时,考虑论证过程中是否存在偏见或逻辑漏洞。
三、解题方法在解答议论文题目时,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方法来帮助我们组织和表达答案:1. 揭示论点和主旨:首先,确定题目中议论的主要点和作者的观点,然后在答案中明确表达。
可以使用直接引用方式或用自己的话概括。
2. 分析论据和论证方式:在回答问题时,分析并阐述作者使用的论据和论证方式。
可以列举具体的论据或引用文章中的片段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3. 探讨论证的逻辑和有效性:对作者的论证逻辑进行评估,并提供自己的思考和观点。
敬业与乐业教案 《敬业与乐业》教案(9篇)

敬业与乐业教案《敬业与乐业》教案(9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这9篇《敬业与乐业》教案是来自于作者的敬业与乐业教案的范文范本,欢迎参考阅读。
《敬业与乐业》教案篇一一。
教学目标:1. 初步了解议论文的文体特点,理解议论文中的论点、论据及二者的关系。
2. 引导学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品味与领悟“敬业与乐业”的精神。
3. 初步学习“摆事实”( 举例论证)和“讲道理”(道理论证)两种常见的论证方法。
4. 对自身学习态度进行反思,端正学习态度,做到“敬业”与“乐业”。
5. 摘录并积累文中的经典语句,格言,提升思想素养。
二。
教学重点与难点:1. 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有业----敬业----乐业),把握论证方法。
2. 对“敬业”与“乐业”精神的真正领悟。
三。
教学准备:1. 搜集有关梁启超的有关资料,以供课上交流。
2. 教学录音及设备。
3. 小黑板(出示字词与课内思考练习题)。
四。
教学安排:四课时五。
教法与学法:1. 朗读法。
2. 品悟法。
六。
教学过程与内容:【一课时】(一) 导入新课:同学们,上个星期,我们刚刚结束了一次月考。
面对着自己的成绩,面对着自己与那些成绩比自己高的同学,你是否有反思一下自己学习和生活的态度?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你是否做到了专心致志、心无旁骛呢?我们又该怎样才能把学习当成一件乐事呢?七十多年前,我国近代思想家,有名学者梁启超先生在对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生的一次讲演中,提出了“敬业与乐业”的主张。
尽管时隔大半世纪,但他所提的这种主张对我们仍然很有教育意义。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文章《敬业与乐业》(板书课题)(二) 走近作者:先由学生交流各自准备的有关梁启超的资料,然后教师做适当补充。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
广东新会人。
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学者。
议论文阅读技巧

议论文阅读技巧阅读议论文是提高综合能力和理解能力的重要方法,下面是一些阅读议论文的技巧:1. 阅读前:在阅读之前,先浏览文章的题目、作者和摘要,了解文章的主题和大致内容,这有助于你对文章的整体框架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 理清逻辑关系:在阅读过程中,注意分析作者的观点以及观点之间的逻辑关系。
议论文通常会提出观点、论据和结论,要注意理清它们之间的关系,判断它们是否合理和有说服力。
3. 理解作者意图:要试着理解作者的意图和目的,即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
这可以通过仔细阅读论文中的论证和论据来推测。
4. 注意论证方法:作者通常会使用一些论证方法来支持自己的观点,例如举例、比较、对比、引用权威观点等。
要注意这些论证方法,并分析它们对于作者观点的支持程度。
5. 控制阅读节奏:控制好自己的阅读节奏,不要过于匆忙或过于迟缓。
需要花足够的时间来理解作者的观点和论证,但同时也要保持一定的阅读速度,以便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阅读。
6. 理解并评价观点:阅读过程中,要努力理解作者的观点,并根据自己的知识和判断力对其进行评价。
可以问自己一些问题,例如观点是否合理、是否有证据支持、是否有其他观点等。
7. 做笔记:在阅读过程中,可以做一些简单的笔记,记录关键信息和自己的看法。
这不仅有助于加深理解,还有助于后期复习和整理思路。
8. 加强练习:多做一些阅读议论文的练习,通过实践来提高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议论文进行阅读,并尝试回答问题或写下个人观点。
总之,阅读议论文需要结合细致的阅读和分析能力,以及对文本背后意图和论证方法的理解。
通过不断的练习和积累,可以逐渐提高阅读议论文的技巧和能力。
九年级语文上册《谈创造性思维》教案及评课方法技巧

九年级语文上册《谈创造性思维》教案及评课方法技巧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积累词语:读准字音,记清字形,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初步了解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默读。
在快速高效的默读中,筛选信息,初步领会文章的基本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4.了解议论文中常用的道理论证、举例论证的方法;体会本文语言严谨平和的特点。
5.理解体验设问句的作用。
【重点难点】1.区分观点和材料的关系,认识本文的论证方法。
2.体会周密严谨又亲切平和的语言风格。
3.理解文章思路,知道设问句的作用。
4.培养创造性思维。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创造性思维的格言引入。
芝加哥公牛队经纪人杰里·克劳斯说:“如果你有两个思想一致的人,就解雇一个。
你要一个副本做什么?”思考:杰里·克劳斯为什么这样说?“思想一致”在一定意义上意味着一个人是另一个人的“副本”,于创新不利。
而创新是一个球队、一个企业、一个民族得以立足不败的保证。
独辟蹊径才能创造出伟大的业绩,那么怎么才能走一条独创的道路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谈创造性思维》。
【作者简介】罗迦·费·因格,1948年生,当代美国实业家、学者、创造学家。
他是创意思考顾问公司的创立人与总裁,“创意思考顾问公司”位于加州,专门提供激发创意与革新的方法。
【新课讲授】(一)整体感知1.默读课文,心神沉浸在字里行间。
默读是较快获取信息的方式之一,文章娓娓倾谈,字句比较容易进入学生头脑,启发学生心智。
九年级学生已能较好地把握一般默读要求,自然会标好段号,勾画出给自己启发、留下深刻印象、有疑问的语句。
(1)字词积累。
A.读准下面加点字的注音。
渊博(yuā n bó)汲取(jí)根深蒂固(dì)孜孜不倦(zī)锲而不舍(qiè)B.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
议论中文章成语较多,引导学生恰当地使用成语,可以使文章行文简洁,表达凝练,语言典雅有浓郁的文化底蕴。
写简单的议论文(教案)

写简单的议论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议论文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2. 培养学生运用逻辑思维和论证方法进行写作的能力。
3. 提高学生表达观点、反驳他人观点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议论文的基本结构:引言、论点、论据、结论。
2. 常用的论证方法:事实论证、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议论文的基本结构、论证方法的运用。
2. 教学难点:如何提出有深度、有见地的观点,以及运用恰当的论证方法。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议论文范文供学生参考。
2. 准备写作素材和参考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了解议论文的特点和作用,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
2. 讲解:讲解议论文的基本结构和常用的论证方法,通过示例进行说明。
3. 练习: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话题,练习写出简单的议论文。
4. 反馈: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引导学生进行修改。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布置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1. 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写一篇简单的议论文。
2. 收集相关的论证方法和论据,为自己的观点进行辩护。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议论文的基本结构和论证方法,让学生初步掌握了写简单议论文的技巧。
在练习环节,学生积极参与,分组讨论,写出了自己的观点。
但在反馈环节,发现部分学生对论证方法的运用还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和指导。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议论文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2. 培养学生运用逻辑思维和论证方法进行写作的能力。
3. 提高学生表达观点、反驳他人观点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议论文的基本结构:引言、论点、论据、结论。
2. 常用的论证方法:事实论证、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议论文的基本结构、论证方法的运用。
2. 教学难点:如何提出有深度、有见地的观点,以及运用恰当的论证方法。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议论文范文供学生参考。
《谈骨气》学案

15?谈骨气?????????????????吴晗【学习目标】1.初步了解议论文,明确议论文三要素,学习举例论证的方法。
2.概括文章中三个事例的主要内容,并加以比较,体会其典型性,培养概括、比较的思维能力。
3.对学生进行骨气教育,让学生理解骨气的内涵,立志做一个有骨气的中学生。
4.积累有关骨气的古诗文名句。
【重点】初步学会分析议论文的观点和材料,理解运用典型事例论证观点的方法。
【难点】事例材料的典型性的分析。
【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预习】熟读课文,查字典、看注释,扫除文字障碍。
查找作者吴晗的资料,搜集有关骨气的诗词、名言警句,增加自己的知识积累。
学习有关吴晗的文学常识,熟读课文把握中心论点,体会作者的情感,学习典型议论文的写法。
【教学过程】诗词引读2.学生搜集到的诗词可能有:A.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B.于谦《石灰吟》:“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C.李清照:“四十万人齐解甲,宁无一个是男儿”“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D.文天祥《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预习检测3.hán yín jiēqiúkǎi yāo lù4.淫:惑乱、迷惑;禄:俸禄;拘囚:囚禁;案:长条形桌子。
5.吴晗,《吴晗文集》6.看投影,阅读后加以整理作者简介:(1909--1969)浙江义乌人,历史学家。
他本身就是一个极有骨气的人。
他坚持真理,反对邪恶。
十年动乱中,由于不肯向反动势力低下高贵的头颅,连同妻子、女儿一起被迫害致死。
著有《吴晗文集》。
背景:吴晗先生这篇短论写于六十年代初期。
当时,正是由于我们工作上的失误和苏联社会帝国主义背信弃义的叛卖行径,经济处于暂时的严重困难时期。
一部分人在困难面前犹豫彷徨起来,甚至对前途失去了信心;极少数人则企图从某些国家那里乞求恩赐,想讨根什么魔杖来创造奇迹。
什么是议论文作文

什么是议论文作文
议论文是一种以论点为中心,通过论证、辩证等手段,对某一问题进行分析、评论和评价的文章形式。
议论文的目的是要表达作者对某一问题的观点、看法和态度,通过合理的论证和丰富的事实依据,使读者接受并认同作者的观点。
议论文通常具有逻辑性强、论证充分、观点鲜明等特点,是一种重要的文体。
议论文作文是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常见的一种作文形式。
通过写议论文,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议论文作文在学生写作训练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议论文作文通常包括引言、论点阐述、论据论证、对立观点驳斥和结论等部分。
在写作过程中,首先要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通过论据论证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同时要对可能存在的对立观点进行驳斥,最后得出结论。
在写作过程中,还要注意逻辑严谨、语言生动、观点鲜明等方面。
议论文作文的题材广泛,可以涉及社会、文化、教育、科技、环境等各个领域。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所学知识选择合适的
议论文作文题目,展开思考和写作。
在写作过程中,要善于总结归纳,善于发现问题,善于分析问题,善于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和思维能力。
综上所述,议论文作文是一种重要的写作形式,对学生的综合能力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希望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多多练习议论文作文,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和思维能力。
正确分辨信息议论文的方法

正确分辨信息议论文的方法
正确分辨信息议论文的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阅读题目和摘要:开始阅读之前,先读一下文章的题目和摘要,了解文章的主题和大致内容。
这样可以为后续的阅读提供一个基本的背景。
2. 浏览整篇文章:快速浏览一下整篇文章,查看文章的结构,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部分。
这样可以对文章的框架有一个初步了解,有助于后续的详细阅读和理解。
3. 关注段落开头和结尾:在仔细阅读每个段落时,可以先关注一下段落的开头和结尾。
通常,段落的开头会提出一个观点或主题,段落的结尾会进行总结或得出结论。
这些部分对于理解段落的主旨很重要。
4. 注意重点词汇和连接词:注意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和连接词。
重点词汇通常是与文章主题密切相关的关键词,连接词则用来表达文章中的逻辑关系。
理解这些词汇和连接词有助于理解文章的论证结构和思路。
5. 区分事实和观点:在阅读文章时,要区分事实和作者的观点。
事实通常是可以通过数据、实验或研究结果等加以证明的,而观点则是作者对于事实的解释或看法。
理解作者的观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意图和论证。
6. 总结和归纳文章的主旨:在阅读完全文后,可以对文章的主旨进行总结和归纳。
思考文章的目的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是什么,以及作者如何通过论证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分辨信息议论文。
总的来说,分辨信息议论文的方法包括了解文章的整体结构和框架,理解段落的主旨和论证思路,区分事实和观点,并总结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观点。
通过这些步骤,可以更准确地理解、分辨和分析信息议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直截了当地摆出观点 我认为„„
学写议论文
什么是议论文?
• 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
摆事实,讲道理,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 和主张的常用文体。 • 议论文有三要素,即论点、论据和论证。
议论文的三要素
• 论点 作者所持的观点和看法 • 论据 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
包括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 论证 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方法
举例论证 对比论证
6.用比喻提出论点
心是门,为你打开一道前往求知世界的入口;心 是路,为你指引一条通往成功的道路;心更是风筝, 带你翱翔无垠的天际。如果心是门,那么,钥匙在你 手中,明天的世界由你选择;如果心是路,那么道路 在你脚下,通往何方任你掌握;如果心是风筝,那么 线握住你手中,飞翔的天空由你随心所欲。那么,做 好你心灵的守望者,不要让世俗与卑劣将你污染,给 心灵一个真实的选择吧!
• 论点实例1:细节决定成败 • 张瑞敏说过:“把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 是不简单,把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不平 凡。”因而,我们不要忽视细节,细节 也能决定成败。
• 论点实例2:一失足成千古恨 • 古人云:“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可见,关键的 一步决定着我们人生的成败,民族的兴 衰。
对照
②没有涵养,面对批评面红耳赤,恼羞成怒,一意孤行。
“正反对比论述结构”也叫对照式, 就是在中心论点提出之后,从正反两 个方面对中心论点进行论证。运用对 照式,目的是通过两个方面的对照, 突出说明其中一个方面的正确性,另 一个方面只起烘托、陪衬的作用。
2015-3-23 28
使用这种结构应注意: 1.对比必须鲜明、强烈,通过是与非、功 与过、荣与辱的对照,鲜明突出事物的特 征。
2.自问自答,引出观点 什么是正确的心灵选择呢?我认为我们的心 灵应该选择博大、诚信与宁静。
3.引用名言提出论点
例一:古人云:“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士之才,亦 有坚忍不拔之志 ”,可见有志向并坚忍不拔地为之 努力是成功的前提。 例二:古语云:“索物于暗室者,莫良于火;索道于 当世者,莫良于诚。”曾子杀猪为一“信”字,孔明 接受“托孤”为一“诚字,诚信是做人的根本。
成果,多造就人才。
敢于表现,就是成功
①人生的精彩并不在于自己有多么的聪明,多么的精确,
而贵在敢于表现自己,即使自己的观点不是那么正确,只 要敢于表现自己,超越自己,就会获得另一种成功。 (第一段:提出问题,表明观点。) ②我们每一个人生来都是平凡的,但是有这么一个人 却不甘于平凡,不屈于命运,十岁那样,他患上了严重的 口吃,说一句话要费好半天的劲儿,同学们都嘲笑他,经 常学他说话时的模样,可他却视而不见,还经常在老师挑 同学读课文时,主动站起来,用自己那并不利索的嘴,吃 力地读着,并用鹅卵石含在嘴里练习发音。终于功夫不负 有心人,在经历了六年的艰苦的努力之后,他拥有了远远 超出常人的口才。如今,中央电视台的春节晚会他的节目 总会让人耳目一新,那一句“朋友们啊,我想死你们了” 是他永远不变的口头禅,他就是相声大师冯巩。我相信他 的敢于表现、他的执著会给我们很多人以启迪。
四层式结构
• 引—议—联—结
• 引,即引述材料或故事或现象大意。
• 议,即提出中心论点。
• 联,即围绕中心论点展开论述。 • 结,即结尾再次强调论点,或提出解决问题的 办法。
勇于尝试
①在烈日下,一群饥渴的鳄鱼陷身于水源快要断绝的 池塘中。面对这种情形,只有一只小鳄鱼起身离开了池塘, 它尝试着去寻找新的生存的绿洲。塘中之水愈来愈少,最 强壮的鳄鱼开始不断地吞噬身边的同类,苟且幸存的鳄鱼 看来是难逃被吞食的命运,然而却不见有鳄鱼离开。池塘 似乎完全干涸了,惟一的大鳄鱼也耐不住饥渴而死去了。 然而,那只勇敢的小鳄鱼呢,它经过多天的跋涉,幸运的 它竟然没死在半途中,而是在干旱的大地上,找到了一处 水草丰美的绿洲。(由一篇短文的内容引出要议论的话题) ②这是我读的一篇短文的大致内容。读后,我获得了 不小的启示。试想,如若不是小鳄鱼勇于尝试,寻求另一 条生路,那它也难逃丧生池塘的厄运;而其它的鳄鱼,如 果它们不安于现状,勇于尝试,那么它们又怎会落得身死 干塘的可悲结局!由此可见,勇于尝试的精神多么重要! (对短文内容发表看法,提出论点。)
⑤现在,我们作为一名中学生,在课堂上 也有许多展示自己的机会,老师的每一次提问 都是对自己的鼓励,每一次的发言都可以锻炼 自己的胆量,我们真应该大胆站起来说出自己 的想法,即使回答失误,但敢于尝试,勇于表 现就是很大的成功。 (第2-5段: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来分析问 题,证明论点。) ⑥所以,我们要相信自己,敢于正视自己, 敢于亮出自己,敢于改变自己,只要你从今天 起开始起步,那么你就已经成功。 (第6段:解决问题,指出做法。)
• 论点的要求
(1)论点要鲜明。 • (2)论点正确般要求
• 1、论点要醒目,写在开头。 • 如《谈骨气》(吴晗)在开头就提出论点 “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 2、论点的表述(句式特点): • 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的无产阶级, 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劝学》) •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六国论》)
例:说“思”: 要养成多想的习惯(总论点)
多思才能把知识学活(并列分论点一) 多思才能有所发明创造(并列分论点二) 多思脑子才越用越灵(并列分论点三)
二、对照式结构模式:
引论(提出论点)
基 本 模 式:
论点正 论据(事实、论据) 小结 本论 论点反 论据(事实、论据) 小结 结论(评析照应)
人要有涵养: ①有涵养,面对批评和颜悦色,洗耳恭听,虚心接受。
7.运用排比提出论点 选择善良是一块路标,在你迷失方向之 时,给你指明前进的方向;选择善良是一口 清泉,在你士渴之时,给你生命的滋润;选 择善良是一又有力的手,在你无助之时,给 你巨大的帮助。因此心灵的选择,一定要选 择善良。
8.通过对比来阐明事理 ,提出论点 一位孔繁森,光芒四射,人们提起他的名字,总 是与正直、奉献、进步联系在一起。一位王宝森,臭 名昭著,人们提起他的名字,总是与堕落、贪婪、黑 暗联系在一起。两个人都走完了人生,但一个永存, 一个早已被人唾弃。人生的价值,在两人的鲜明对比 中,就已经显现出来了。
例三:“我用咖啡匙子量走了我的生命。”这是美国 诗人艾略特早期诗作中的名言。用它描摹某些习惯的 恶毒,这是很恰当的。有些习惯实际就是积久的惰性, 它不啻于民众的鸦片。
4.先破后立提出中心论点
人们常用“得寸进尺“比喻欲望没有止境,贪婪 之心没有满足,明显是贬义。然而我却不这样理解。 诚然,不知满足地追求单纯的物质享受是不对的,其 结果多半不妙。但“得寸进尺”并不单指物质上的贪 婪,它的主要含义应该是一种可贵的向上精神,一种 不满足现状,不满足已往而不断进取、不断创新的精 神,这往往是人类取得进步的原动力。
③纵观古今,凡有成者,他们无不具有勇于尝试的精神。 灯泡的发明者爱迪生为了找到一种合适的材料作灯丝,竟不屈 不饶地进行了8000多次尝试。试验初期,他找了1600种耐热材 料,反复试验了近2000次,结果发现只有白金较为合适,但白 金比黄金还贵重些,这就是说实验失败了。面对这样的失败, 一般的人肯定会选择放弃,然而他没有,而是继续尝试着从植 物中发掘理想的灯丝材料,先后又尝试了6000多种植物。通过 不断的尝试,爱迪生最终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给人类带来了 “光明”。这“光明”之光,与其说是电之光,还不如说是勇 于尝试的精神之光。其实,我们只要细细想想就会惊奇地发现, 他所取得的一千多项成果中,竟没有哪一项不是不断尝试的结 晶。 “一次尝试,就有一次收获”,他的这句话正道出了他 的成功的秘诀。还有研制出雷管的诺贝尔、发现了雷电规律的 罗蒙诺索夫、第一次架飞机飞上了天空的莱特兄弟„„他们所 取得的一个个惊人的成就,又有哪一个不是尝试之花结出的硕 果呢?写到这里,我在想:在崇拜伟大人物的同时,我们是不 是更应该崇拜造就伟大人物的勇于尝试的精神呢?
5.讲故事引出中心论点
我曾听到一个笑话,说一个小学语文教师课堂 提问学生:李白为什么“停杯投箸不能食”?学生 答:“因为害怕是‘毒米’”;老师又问:“为什 么他说‘举杯消愁愁更愁’”?学生回答:“因为 喝的是‘假酒’,当然会愁上加愁。”这个笑话在 博得我们一阵发笑之后不得不引发我们思考—— 当今食品造假已威胁食品安全,而造假的根源在于 诚信的缺失,我们的社会需要诚信。
2.在字里行间要渗透作者的褒贬、爱憎之 情。
3、递进式结构
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
(是什么)
(为什么) (怎么办)
引论 本论 结论
解决问题
三、递进式结构模式:
要钻牛角尖: 是什么——对任何事情,哪怕是极细小的 事情,都采取认真钻研的态度。
为什么——搞学问“钻牛角尖”才会有所
成就,搞科技“钻牛角尖”才有发明创造。 怎么办——要有认真的态度,要有锲而不 舍的精神,要掌握科学的方法。 会怎样——发扬“钻牛角尖”精神会多出
2、人生社会角度构思
• 当我们和父母发生争执,抱怨父母和我 们之间的代沟越来越深时,你是否觉得 我们和父母的距离远了?可是,我们每 天上学出门前父母那一声叮咛,夜晚挑 灯苦读时桌上的那一杯牛奶又是否被我 们忽略? • 原来那最远的距离,最深的代沟里蕴 含着的却是最近的关怀和最深的爱。
历史现实角度构思
一、并列式①:
引论(提出论点) 分论点① +论据论证
模式1:
本论(证明论点 )
分论点② +论据论证
分论点③ +论据论证
并列
结论(照应全文)
论据并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