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精)

合集下载

【实验报告】血液凝固及其影响因素

【实验报告】血液凝固及其影响因素

【实验报告】血液凝固及其影响因素血液凝固的奇妙旅程嘿,朋友们!今天咱们聊聊那个让人既好奇又有点小紧张的话题——血液凝固。

这可是个超级有趣的科学现象哦!想象一下,当一个不小心被划破皮肤的小伤口出现时,会发生什么呢?别急,让我来给你们娓娓道来。

首先得说说“血液凝固”是怎么回事儿。

简单来说,就是当血管受伤的时候,身体会启动一套精密的机制,让血块在伤口处形成,防止更多的血液流失。

这个过程可不简单,得经过好一番“战斗”。

说起“战斗”,咱们得提提血小板。

这些小小的战士可是血液凝固的主力。

它们一看到伤口,就立刻聚集起来,形成一个个“士兵”,准备保卫我们的血管。

而那些“士兵”呢,它们就像超级英雄一样,把破损的血管缝合起来,防止血液继续流失。

接下来是凝血因子大显身手的时候了。

这些因子就像是指挥官,指挥着血小板和纤维蛋白一起行动。

它们把破损的血管口封住,不让血液再流出去。

这个过程可真是不容易,得靠各种“武器”才能完成。

不过,这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你知道吗?在血液凝固的过程中,温度也是个关键因素。

如果环境太冷或者太热,都不利于血液凝固。

所以啊,我们平时要注意保暖,千万别让体温太高或太低影响血液循环。

除了温度,还有别的小东西会影响血液凝固。

比如说,有些药物可能会让血液凝固变慢,比如阿司匹林。

而有些食物,比如大蒜、生姜,吃了之后血液凝固的速度可能会变快一些。

不过别担心,这些都是正常的生理反应,不会影响我们健康。

当然了,血液凝固的过程也不是一帆风顺的。

有时候,它也会闹点小脾气,比如在伤口比较大或者有感染的情况下,血液凝固可能就会出问题。

这时候,医生们就得想办法帮忙了,比如用抗生素来治疗感染,或者用止血药来控制出血。

好了,关于血液凝固这个话题就聊到这里吧。

血液凝固可是个神奇的过程,它让我们的身体能够应对各种紧急情况。

虽然有时候它会出错,但只要我们注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就能减少这种“错误”发生的概率。

下次遇到小伤口时,记得及时处理哦!我想说,血液凝固虽然是个复杂的过程,但它也是我们身体自我保护的重要手段。

实验报告血液凝固及其影响因素-资料类

实验报告血液凝固及其影响因素-资料类

实验报告血液凝固及其影响因素-资料类关键信息项:1、实验目的2、实验材料与设备3、实验方法与步骤4、血液凝固的影响因素5、实验结果与数据分析6、实验结论7、注意事项11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探究血液凝固的过程以及各种因素对血液凝固的影响,从而深入了解血液凝固的生理机制和相关的病理现象。

111 具体目标1111 观察血液在不同条件下的凝固时间。

1112 分析温度、钙离子浓度、抗凝剂等因素对血液凝固的作用。

111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方法。

12 实验材料与设备121 实验动物新鲜的家兔,体重 20 25 千克。

122 实验器材采血针、注射器、试管、小烧杯、恒温水浴箱、秒表、离心机、显微镜等。

123 实验试剂38% 柠檬酸钠溶液、0025mol/L 氯化钙溶液、生理盐水、肝素溶液等。

13 实验方法与步骤131 家兔的麻醉与采血用 20% 氨基甲酸乙酯按 5ml/kg 的剂量对家兔进行耳缘静脉注射麻醉。

然后,在颈动脉处进行采血,将血液分别注入事先准备好的含有抗凝剂的试管和不含抗凝剂的试管中。

132 血液凝固时间的测定1321 取三支清洁的试管,分别标记为 A、B、C。

1322 A 管中加入 2ml 血液,置于 37℃恒温水浴箱中,每隔 30 秒轻轻倾斜一次试管,观察血液是否凝固,直至血液凝固,记录凝固时间。

1323 B 管中加入 2ml 血液,置于室温(约 25℃)环境中,同样每隔 30 秒观察一次,记录凝固时间。

1324 C 管中先加入 01ml 肝素溶液,再加入 2ml 血液,混合均匀后置于 37℃恒温水浴箱中,观察血液是否凝固。

133 钙离子对血液凝固的影响1331 取两支试管,分别标记为 D、E。

1332 D 管中加入 2ml 血液和 01ml 38% 柠檬酸钠溶液,充分混匀后离心 5 分钟,取上清液。

1333 在上清液中加入 0025mol/L 氯化钙溶液 01ml,观察是否有凝固现象,并记录凝固时间。

机能实验: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

机能实验: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

机能实验: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此作业得分94分仅供参考)一、实验目的1、学习家兔的基本手术操作。

2、观察血液凝固的现象。

3、了解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

4、观察某些因素对血液凝固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1、血液凝固:血液由流动液体状态变成不流动的胶冻状态,需要多种凝血因子的参与一系列复杂的酶促反应过程。

2、分为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凝血酶原激活生成凝血酶和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等三个阶段。

3、分为内源性凝血途径和外源性凝血途径。

三、实验材料1、实验对象:家兔。

2、实验器材与药品:哺乳动物实验手术器械一套,25ml小烧杯2个,竹签,清洁小试管9支,水浴装置一套,冰块,棉花,石蜡油,肝素,草酸钾,0.025mol/L的CaCl2溶液,肺组织悬液,富血小板血浆,少血小板血浆,生理盐水等。

四、实验方法和观察项目1、动物手术(1)将家兔称重后,按5ml/kg的剂量自耳缘静脉缓慢注射20%乌拉坦。

(2)麻醉完成后将家兔以仰卧位固定于兔手术台上,将颈部被毛用粗剪剪去。

(3)在颈部腹面正中从甲状软骨水平向后至胸骨上缘做5-7cm的纵行切口,一次钝性分离皮下组织、肌肉及气管表面结缔组织直至暴露气管。

分离气管,行气管插管术。

(4)分离一侧的颈总动脉,将颈总动脉游离2-3cm,穿双线备用。

用其中一线结扎劲总动脉远心端,近心端用动脉夹闭。

用眼科剪在颈总动脉靠近远心端结扎线处剪一斜口(约45°),将动脉插管向心脏方向插入动脉内约1cm,用另一线结扎,已备取血。

2、实验准备按结果记录表准备好8个试管,并对人员进行分工。

3、取血打开动脉夹,经颈总动脉插管放血入个试管中,每支试管采血约15ml。

注意及时记录采血完成时间并将各试管尽快置于其实验条件下,所有试管加入血液后都要充分摇匀。

4、理化因素对血液凝固的影响及其结果观察接触面粗糙程度、温度以及试剂对血液凝固的影响观察各试管内血液凝固所所需时间。

在每支试管采血完成后开始计时,每隔30s将试管轻轻倾斜1次,观察试管中的血液是否凝固,发现血液呈凝胶状不再流动时停止计时,以此得到各试管血液凝固所需时间。

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

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

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实验目的]以血液凝固时间作为指标,了解对血液凝固影响的因素,加深对生理止血过程的理解。

[实验原理]血液凝固是一个酶的有限水解激活过程,在此过程中有多种凝血因子参与。

根据凝血过程起动时激活因子来源不同,可将血液凝固分为内源性激活途径和外源性激活途径。

内源性…[实验目的]以血液凝固时间作为指标,了解对血液凝固影响的因素,加深对生理止血过程的理解。

[实验原理]血液凝固是一个酶的有限水解激活过程,在此过程中有多种凝血因子参与。

根据凝血过程起动时激活因子来源不同,可将血液凝固分为内源性激活途径和外源性激活途径。

内源性激活途径是指参与血液凝固的所有凝血因子在血浆中,外源性激活途径是指受损的组织中的组织因子进入血管后,与血管内的凝血因子共同作用而启动的激活过程。

[实验对象]家免。

[实验药品]25%氨基甲酸乙酯溶液,肝素(8 U/ml)、2%草酸钾溶液、生理盐水,液状石蜡、肺组织浸液(取兔肺剪碎,洗净血液,浸泡于3~4倍量的生理盐水中过夜,过滤收集的滤液即成肺组织浸液,存冰箱中备用)。

[仪器器械]免手术台,常规手术器械,动脉夹,动脉插管(或细塑料导管),注射器,试管8支,小烧杯2个,试管架,竹签1束(或细试管刷),秒表。

[实验方法与步骤]1.静脉注射氨基甲酸乙酯溶液,按5 ml/kg的量,将兔麻醉,仰卧固定于兔手台上。

正中切开颈部,分离一侧颈总动脉,远心端用线结扎阻断血流,近心端夹上动脉夹。

在动脉当中斜向剪一小切口,插入动脉插管(或细塑料导管),结扎导管以备取血。

2.试管准备好。

试管1 不加任何处理(对照管)试管2 用液状石蜡润滑整个试管内表面试管3 放少许棉花试管4 置于有冰块的小烧杯中试管5 加肝素8U试管6 加草酸钾1~2 ml试管7 加肺组织浸液0.1 ml3.放开动脉夹,每管加入血液2 ml。

将多余的血盛于小烧杯中,并不断用竹签搅动直至纤维蛋白形成。

4.记录凝血时间每个试管加血2 ml后,即刻开始计时,每隔壁15 s 倾斜一次,观察血液是否凝固,至血液成为凝胶状不再流动为止,记录所经历的时间。

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

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
【实验目的】
观察某些因素对血液凝固的影响
【实验原理】
血液凝固过程中必须较多因子的参与, 因此血液凝固受许多因素的影响,除凝血 因子可直接影响血凝过程外,血凝还受接 触面、温度等影响。
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
血液凝固(blood coagulation)
概念:血液从流动 的溶胶状态转变成不 能流动的凝胶状态的 过程
影响血液维蛋白(原)在纤维蛋白溶解 酶的作用下降解为纤维蛋白降解物(FDP)而 分解液化的过程。
纤溶生理意义: ①保持血流通畅,血液处于流动状态 ②维持血管正常通透性 ③维持血液凝固与纤溶的动态平衡
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
纤溶的两个基本阶段:纤溶酶原的激活; 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原)的降解
纤溶酶原激活物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
纤溶酶原
纤溶酶
纤溶酶抑制剂
纤维蛋白(原)
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
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
纤溶酶原的激活:
纤溶酶原 激活物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 血管内皮合成,发挥局部溶栓 作用,保持血流通畅。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肾小管、集合管产生,在组织 修复、伤口愈合过程中,血管 外促进纤溶。
6.实验观察
每隔30s将各试管轻轻倾斜一次,观察 其中的血液是否已凝固,发现其中的血液 已呈凝胶状而不再流动时记录其时间,最 后计算出各试管血液凝固所需的时间(在本 实验条件下,如超过30分钟血液仍未凝则 视为“不凝”)。
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
观察内源性凝血、外源性凝血过程以及血小板对血液 凝固的影响,取干洁小试管3支,按表1-1 加入各种成分, 摇匀,最后再加入0.025mol/CaCl2溶液并同时开始计时, 静置,第一管、第二管每15s倾斜一次, 第三管每隔5s倾 斜一次,观察器中的血浆已不能流动即已完全凝固,并分 别记录三个试管的血浆凝固时间。

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实验报告

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实验报告

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实验报告血液凝固是人体内一项非常重要的生理功能,它能够有效地阻止出血并维持血液循环的稳定。

然而,血液凝固的过程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生理因素和外部因素。

本实验旨在探究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以期更深入地了解这一生理过程。

首先,我们进行了一项实验,观察了不同温度对血液凝固的影响。

实验结果显示,当血液暴露在低温环境下时,凝血时间明显延长,而在高温环境下,凝血时间则显著缩短。

这表明温度对血液凝固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低温会减缓凝血过程,而高温则会加速凝血过程。

其次,我们对不同pH值的溶液对血液凝固的影响进行了实验。

结果显示,当血液暴露在酸性溶液中时,凝血时间明显延长;而在碱性溶液中,凝血时间则显著缩短。

这表明溶液的pH值对血液凝固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酸性环境会减缓凝血过程,而碱性环境则会加速凝血过程。

此外,我们还进行了一项实验,观察了不同浓度的抗凝剂对血液凝固的影响。

实验结果显示,随着抗凝剂浓度的增加,血液的凝血时间逐渐延长。

这表明抗凝剂的浓度对血液凝固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高浓度的抗凝剂会显著延长凝血时间,从而影响血液凝固的过程。

综上所述,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主要包括温度、溶液的pH值和抗凝剂的浓度。

这些因素对血液凝固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它们能够影响血液的凝血时间,从而影响血液凝固的过程。

通过深入研究这些因素,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血液凝固的生理机制,为相关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总之,本实验结果对于深入了解血液凝固的影响因素具有重要意义,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希望本实验结果能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有益的帮助,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贡献。

【实验报告】血液凝固及其影响因素

【实验报告】血液凝固及其影响因素

【实验报告】血液凝固及其影响因素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探究血液凝固的过程以及了解影响血液凝固的各种因素,从而加深对血液生理特性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血液凝固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它是由凝血因子按一定顺序相继激活而生成的凝血酶最终使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的过程。

血液凝固可分为内源性凝血途径和外源性凝血途径。

内源性凝血途径是指参与凝血的因子全部来自血液,外源性凝血途径是指始动凝血的组织因子来自组织。

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众多,包括血液接触面的光滑程度、温度、钙离子浓度等。

光滑的接触面不利于凝血因子的激活和血小板的黏附聚集,从而延缓血液凝固;温度降低时,酶的活性下降,凝血过程减慢;钙离子在凝血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缺乏钙离子会导致凝血障碍。

三、实验材料与方法(一)实验材料家兔、注射器、酒精棉球、草酸钾溶液、生理盐水、肺组织浸液、石蜡油、冰块、氯化钙溶液等。

(二)实验方法1、用注射器在家兔耳缘静脉抽取一定量的血液,分别注入两支清洁的小试管中。

2、一支试管静置,作为对照管;另一支试管用竹签搅拌,观察血液是否凝固以及凝固所需的时间。

3、在两支新的小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的草酸钾溶液和生理盐水,再用注射器抽取家兔血液注入两管,摇匀后静置,观察两管血液的凝固情况。

4、取三支小试管,分别加入等量的血液,一支置于 37℃水浴中,一支置于室温下,一支置于冰水中,观察血液凝固的时间。

5、在两支小试管中分别滴入一滴肺组织浸液和石蜡油,然后加入等量的血液,观察血液凝固的时间。

6、在一支加入血液的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氯化钙溶液,观察血液凝固的情况。

四、实验结果(一)搅拌对血液凝固的影响对照管中的血液很快凝固,而搅拌管中的血液不凝固或凝固时间明显延长。

(二)草酸钾溶液对血液凝固的影响加入草酸钾溶液的试管血液不凝固,而加入生理盐水的试管血液正常凝固。

(三)温度对血液凝固的影响37℃水浴中的血液凝固时间最短,室温下的血液凝固时间次之,冰水中的血液凝固时间最长。

影响血液凝固因素-V1

影响血液凝固因素-V1

影响血液凝固因素-V1
影响血液凝固因素的因素有很多,这些因素可以由人体内外环境、药
物和一些疾病等因素引起。

以下是一些影响血液凝固因素的重要因素:
1. 血小板聚集
人体内的血小板可以在血管受损时迅速聚集,并在伤口处形成凝块,
以防止过多的出血。

但是,如果血小板聚集过度,就会增加血液凝固
的风险,引起不良后果。

2. 凝血因子
凝血因子是指一系列蛋白质,在血液凝固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任何
影响凝血因子合成或活性的因素都可能影响血液凝固过程。

3. 活性氧化物
活性氧化物是指一类对机体有害的高度活性分子,它们可以导致血管
损伤和血液凝固过程的加速。

过多的活性氧化物会导致血液流通不畅,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4. 药物
许多药物都可以影响血液凝固功能,比如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血药物、阿司匹林等药物。

这些药物可以减少血小板聚集或延长凝血时间,从
而达到预防血栓形成或减少出血的效果。

5. 疾病状态
一些疾病状态也会影响血液凝固功能,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和肝脏疾病等。

这些疾病影响身体内部的物质代谢和生理机能,从而影响血液凝固过程。

总之,影响血液凝固因素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我们需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疲劳、调整饮食习惯、及时治疗疾病等,从而减少不必要的风险。

同时,如果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避免严重后果的发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棉花 肝素 石蜡 冰水 草 脑组织 草+Ca++ 肝素+Ca++ 对照
分组
实验组 对照组
8-15
0.6~ 0.55
0.4~ 0.35
5 讨论 5.1 家兔Hb测定结果与对照比较,其值偏高,原因: 5.2 家兔RBC脆性测定结果与对照比较,其值,原因: 5.3 家兔血凝时间测定结果表明,时间长短,原因: 参考文献 [1] 陈杰,家畜生理学[M],第四版,北京:中国家业出版社,23-34.
123
0.60~0.55
0.40~0.35
6 注意事项 6.1 试管要干净;
6.2 配液要准确;
6.3 加血量要一致; 6.4 轻轻混匀,减少溶血机会; 6.5 静置时间不少于30min。
血红蛋白的测定
1 实验目的 掌握比色法测定动物血红蛋白含量的方法。 2 实验原理 血红蛋白的颜色与氧结合量有关,当用一定的氧 化剂将其氧化时,可使其转变为稳定、棕色的高铁血 红蛋白,而且颜色与血红蛋白的浓度成正比。因此, 可与标准色板进行对比,求出血红蛋白的浓度,即每 升血液中含血红蛋白的克数(g.L-1)。
3 实验对象:动物种类不限 4 方法与步骤 4.1 溶液配置 表2 不同浓度NaCl溶液配制
管 号 1 9.0 2 6.5 3 6.0 4 5.5 5 5.0 6 4.5 7 4.0 8 3.5 9 3.0 10 2.5
1%NaCl (mL) 蒸馏水 (mL)
1.0
3.5
4.0
4.5
5.0
5.5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6.0
[1] 杨秀平. 动物生理学实验[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85-99. [2] 邹永新,郭予强. 我国鸭病毒性疾病的发生和流行概况[J].中国兽医杂 志,2002(6):38-40.
实验报告的撰写
1 实验原理 2 材料与方法 2.1 主要器材 2.2 主要药品 2.3 实验动物 2.4 实验方法 2.4.1 Hb测定:按动物生理学实验85页方法进行[1]。 2.4.2 RBC脆性测定:按动物生理学实验90页方法进 行[1]。 2.4.3 影响血液凝固因素:按动物生理学实验97页方 法进行[1]。
Hb测定 含量(g/L)
实验组
对照组
123
0.60~0.55
0.40~0.35
3.2 不同因素对血液凝固时间的影响
表2
试管号
血液凝固及其影响因素
实验处理 凝血时间(秒)
1
2 3 4 5 6 7
空白
液体石蜡4滴 棉花少许 冰水环境 肝素4滴 草酸钾4滴 脑组织浸液4滴 5号管加CaCl24滴
6号管加CaCl24滴
家兔Hb、RBC脆性测定及影响血凝的因素观察 1 实验相关信息及目的 2 材料 2.1 动物 2.2 主要药品: 2.3 主要仪器: 3 实验方法:简述或按《动物生理学实验》方法进行[1]。 4 结果 4.1 家兔Hb、RBC脆性测定:见表1。 4.2 家兔血凝时间的测定:见表2。 表1 家兔Hb含量及RBC脆性测定 Hb RBC脆性(NaCL%) (g/1000mL) 最小抵抗 最大抵抗 表2 不同因素对家兔血凝时间的影响 实验 血凝时间 处理因素 管号 (S)
4 分析与探讨
4.1 本次实验家兔Hb测定结果比对照高(或低、或基本一 致),从操作过程方面说明原因:……。
4.2 本次实验家兔RBC脆性测定结果,最小抵抗比对照组高(或
低、或基本一致),最大抵抗……,从操作过程方面说明 原因:……。 4.3 家兔凝血时间测定结果表明,××处理能加快(抑制或不 凝)血液凝固,为什么?××管加CaCl2后凝固,为什么? (从凝血机制分析) 5 参考文献
渗透张力对维持细胞正常形态与功能的重要性。 2 实验原理 正常红细胞悬浮于等渗的血浆中,著置于高渗溶 液内,则红细胞会因失水而皱缩;反之,置于低渗溶
液内,则水进入红细胞,使红细胞膨胀。如环境渗透
压继续下降,红细胞会因继续膨胀而破裂,释放血红 蛋白,称之为溶血。红细胞膜对低渗溶液有一定的抵 抗力,这一特征称为红细胞的渗透脆性。
6.5
7.0
7.5
NaCl浓度 (% )
0.90 0.65 0.60 0.55 0.50 0.45 0.40 0.35 0.30 0.25
4.2 制备抗凝血:柠檬酸钠作抗凝剂。
4.3 加抗凝血:每只试管加1滴。
4.4 观察结果
①未溶血试管:液体下层有大量红细胞下沉,上层为
无色透明,表明无红细胞破裂。
6号管加CaCl24滴
6 注意事项 6.1 采血过程要尽量快,以减少计时误差,对 比实验的采血时间要紧接着进行。 6.2 每支试管口径大小及采血量要相对一致,
不可相差太大。
6.3 判断凝血的标准要一致,一般以倾斜试管 达45°时试管内血液不见流动为准。
红细胞脆性的测定
1 实验目的
学习测定红细胞渗透脆性的方法,理解细胞外液
【注意事项】 (1)血红蛋白吸管和比色管要清洁; (2)吸取血液要准确,避免起泡; (3)滴加蒸馏水要准确;
(4)酸化时间不能少于10min;
(5)在自然光下比色。
3 实验结果 3.1 家兔Hb含量及RBC脆性测定:见表1。 表1
分组
家兔Hb含量及RBC脆性测定
RBC脆性测定(NaCl%) 最小抵抗 最大抵抗
3 实验对象:家兔 4 方法与步骤 4.1 家兔的麻醉、保定与手术 33%乙醇溶液,6mL/kg,耳缘静脉注射。
4.2 颈动脉采血
4.3 试管准备
4.4 记录凝血时间
5 实验结果
表1
试管号
血液凝固及其影响因素
实验处理 凝血时间(秒)
1
2 3 4 5 6 7
空白
液体石蜡4滴 棉花少许 冰水环境 肝素4滴 草酸钾4滴 脑组织浸液4滴 5号管加CaCl24滴
(2)测定方法 ①血红蛋白吸管清洁:自来水→蒸馏水→无水乙醇。
②将0.1N盐酸加入测定管中至刻度“2”处。
③用血红蛋白吸管吸取20μ L血液,将血液吹入盐酸 中,并利用上层盐酸将吸管反复洗涤多次(避免起 泡)。 ④酸化10min后,逐滴加入蒸馏水,边加边混匀并与 标准比色板比较,至二者颜色相同为止。 ⑤读数即为每100mL血液中血红蛋白的克数。
3 实验对象:动物种类不限 4 方法与步骤:使用沙里氏血红蛋白计测定。 比色法是用HCl使血红蛋白酸化形成粽色的高铁 血红蛋白,然后和标准比色板进行比色。 (1)血红蛋白计由标准比色箱和测定管组成。测定管 两侧有刻度,一侧为血红蛋白量的绝对值,以每100 mL血液中所含血红蛋白的克数表示;另一侧为相对 值,以%(即相当于正常平均值的百分数)来表示。
②不完全溶血试管:液体下层有红细胞下沉,上层出
现透明淡红色,表明部分红细胞已经破裂,称为不 完全溶血。 ②完全溶血试管:液体完全变成透明红色,管底无红 细胞下沉。
5 实验结果 表2 家兔Hb含量及RBC脆性测定
Hb测定 (g/L) RBC脆性测定(NaCl%) 最小抵抗力 最大抵抗力
分组
实验组
对照组
实验三 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 红细胞脆性的测定 血红蛋白的测定
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
1 实验目的
以凝血时间为指标,了解影响凝血的因素,加深
对生理止血过程的理解。
2 实验原理
血液凝固是一个酶解激活过程,有多种凝血因子 参与。根据凝血过程起动时凝血因子来源不同,可将 凝血分为内源性激活途径和外源性激活途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