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电子教案
实验76影响血液凝固因素

实验7.6 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操作】1、如何判断血液凝固(试管法)?答:每隔15″倾斜一次(5分),倾斜角度为45o左右(5分),直到液体不动为止。
2、试管加入棉花的操作时应该注意什么?答:棉花要松散,不能压得很实(5分),要轻轻的放到试管底部,不能悬在试管中间(5分)。
3、试管用石蜡油润洗时应该注意什么?答:石蜡油不能残留过多(5分),最好在加入血液前再次润洗且弃掉多余的石蜡油(5分)。
4、37℃水浴的试管如何观察血液凝固?答:要提前把试管放入水浴锅内(5分),加入血液后静止15秒时也应该使其在水浴锅内(5分)。
5、冰浴的试管如何观察血液凝固?答:要提前把试管放入冰水混合物的烧杯内(5分),加入血液后静止15秒时也应该使其冰水混合物的烧杯内(5分)。
【理论】1、血液凝固定义概念:指血液由流动的液体状态变成不能流动的凝胶状态 10分2、内源性与外源性凝血途径的区别外源性凝血内源性凝血凝血过程的启动因子X激活物的形成凝血因子分布参与凝血的酶量凝血时间血管内皮下组织、因子XII因子8复合物(IX、VIIIp F3、ca2+)全在血浆中多慢,约数分钟因子III因子VII复合物组织和血浆少快,约十几秒钟每项2分3、钙离子在血液凝固反应中的作用 10分Ca2+(F IV)的作用:FII、FVII、FIX、FX这四个因子由于生成需要维生素K的参与,统称为依赖维生素K的凝血因子,它们共有的生化特征是分子上都有Ca2+结合的部位,通过与Ca2+结合发生变构,暴露出与磷脂结合的部位来参与凝血。
因此Ca2+在血凝过程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Ca2+最终参与因子VIII复合物、因子VII复合物以及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
4、血小板在血液凝固反应中的作用(1)激活的血小板为凝血因子提供磷脂表面,参与内外源性凝血途径因子X和凝血酶原(FII)的激活。
3分(2)血小板质膜表面结合有许多凝血因子,如纤维蛋白原、FV、FXI、FXIII,这些因子的相继激活可加速凝血过程。
血液凝固和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自己的)

血液凝固和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实验目的】通过测定某些条件下的血液凝固时间,加深理解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
机体凝血系统包括凝血和抗凝两个方面,两者间的动态平衡是正常机体维持体内血液流动状态和防止血液丢失的关键。
机体的正常止凝血,主要依赖于完整的血管壁结构和功能,有效的血小板质量和数量,正常的血浆凝血因子活性。
凝血过程通常分为内源性凝血途径和外源性凝血途径。
1.实验仪器与材料家兔;石蜡油,冰块,肝素,草酸钾溶液,肺组织浸液,棉花,氨基甲酸乙酯;生理盐水;兔手术台,常规手术器械,注射器,小烧杯,试管架,试管,动脉夹,动脉插管,恒温水浴槽,秒表,竹签。
2.实验方法与步骤 2.1麻醉固定家兔称重后,按5ml/kg 体重剂量耳缘静脉注射200g/L 氨基甲酸乙酯。
待兔麻醉后,将其仰卧,先后固定四肢及兔头。
2.2颈部手术剪去颈前被毛,颈前正中切开皮肤6~7cm ,直至下颌角上1.5cm ,用止血钳钝性分离软组织及颈部肌肉,暴露左、右颈总动脉鞘。
用玻璃分针分离出两侧动脉鞘内颈总动脉,在一侧颈总动脉远心端结扎,近心端用动脉夹夹住,并在动脉下面预先穿一细线备用。
用眼科剪在靠近结扎处动脉壁上剪一“V ”字形切口,将动脉插管向心方向插入颈总动脉内,结扎导管以备取血。
2.3取7支试管,按下表准备不同的实验条件表2-1 促凝和抗凝试验2.4取血开动脉夹,每管加入血液2ml 。
将多余的血盛于小烧杯中约20ml ,并不断用竹签搅动。
2.5记录凝血时间每个试管加血2ml 后,即刻开始计时,每隔壁15s 倾斜一次,观察血液是否凝固,至血液成为凝胶状不再流动为止,记录所经历的时间。
4、5、6号试管加入血液后,用拇指盖住试管口将试管颠倒两次,使血液与药物混合。
2.6实验观察记录各管的凝血时间。
试管编号 实验条件 凝血时间 每管加2ml1 对照管(无添加) 2放棉花少许3 石蜡油涂管内壁4 肝素1ml5 草酸钾0.1ml6 肺组织0.1ml7 冰块小烧杯放血20ml放血时用竹签不断搅动,3~5分钟后用水冲洗竹签后观察3.实验结果*<0.05;**<0.054.实验分析4.11号试管及其他试管内血液凝固,是因为血液与试管壁接触,启动了内源性凝血过程。
“血液凝固课件-凝血机制及测定方法”

常用的凝血指标
凝血酶时间(TT)
测量形成凝血物的时间,可用 于评估凝血系统整体功能。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 间(APTT)
评估内源凝血通路的功能,对 检测凝血因子缺陷具有重要意 义。
凝血酶原时间(PT)
检测外源凝血通路功能,对评 估凝血因子Ⅶ、Ⅹ和Ⅴ缺乏症 具有高度敏感性。
血小板计数的意义和测定方法
血小板计数是评估血液凝固功能和出血病理的重要指标,通常通过血液分析 仪进行测定。
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的检 测方法
PTA是评估凝血机制异常的常用方法,通过测定凝血酶原的浓度和活性来进行 定量分析。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血液凝固课件——凝血机制及 测定方法
本课件将介绍血液凝固的概念和意义,凝血过程中的关键要素,以及测定血 液凝固的常用方法,帮助您深入了解血液凝固的机理。
血液凝固概念和意义
血液凝固是机体维持血液稳定状态的重要机制,它能够停止出血并形成血栓,但也可能导致异常凝结和血栓相 关疾病。
血液凝固基本过程
1
血小板串联和收缩
纤维素系统
纤维蛋白原系统包括纤维蛋 白原、纤维蛋白以及纤维蛋 白稳定因子等,它们在形成 血栓中起重要作用。
组织因子反应途径
组织因子反应途径由组织因 子和因子Ⅶ组成,是启动凝 血过程的外源途径。
血小板功能与凝血关系
血小板对血液凝固的贡献是通过聚集和释放凝血因子来实现的,同时它们也参与支持血栓结构和血栓减少的过 程。
2
损伤处的血小板释放血小板活化因子,
使血小板聚集形成血小板凝块,并通过
收缩作用增强血液凝固。
3
凝血触发
血液凝固通常由损伤的血管内皮所启动, 将血小板聚集在损伤处形成血小板血块。
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

分离颈部神经和血管
在气管两侧辨别并分离颈总动脉、迷走神经、交感神经、 在气管两侧辨别并分离颈总动脉、迷走神经、交感神经、减压 神经, 侧迷走神经下方穿线备用。 神经,在右侧迷走神经下方穿线备用。分离时特别注意不要过 渡牵拉,并随时用生理盐水润湿。 渡牵拉,并随时用生理盐水润湿。左侧颈总动脉下方穿两条线 备用。 备用。
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
◆ 实验目的及意义
血液凝固就是血液由流体状态转变为凝胶状态的过程,是 血液凝固就是血液由流体状态转变为凝胶状态的过程, 一系列复杂的生物化学反应过程。 一系列复杂的生物化学反应过程。凝血过程主要包括三个 阶段: 阶段:
凝血酶原激活物前体 凝血酶 纤维蛋白
凝血酶原激活物 凝血酶原
纤维蛋白原
◆ 实验步骤
动物麻醉及颈部手术: 动物麻醉及颈部手术:
取一只动物,称重。按1g/kg体重的剂量将乌拉坦(氨 体重的剂量将乌拉坦( 取一只动物,称重。 1g/kg体重的剂量将乌拉坦 基甲酸乙酯)由耳缘静脉缓慢注入,观察动物肌张力、 基甲酸乙酯)由耳缘静脉缓慢注入,观察动物肌张力、呼 吸与角膜反射的变化。动物麻醉后背位固定于兔手术台上。 吸与角膜反射的变化。动物麻醉后背位固定于兔手术台上。 剪去颈部手术野的毛,沿颈正中线在喉头上一指至锁骨 剪去颈部手术野的毛, 上一指的地方作一5 7cm的皮肤切口 的皮肤切口。 上一指的地方作一5~7cm的皮肤切口。分离皮下组织及 肌肉。
◆ 实验步骤 药品准备: 药品准备:
取9支试管,标记后置于试管架上,按下表将各种物质 支试管,标记后置于试管架上, 或药品加入相应的试管内备用。 或药品加入相应的试管内备用。
试管号 1 2 3 4 5 6 7 8 9 实验条件 加入0.1%肝素溶液0.1mL( 加入0.1%肝素溶液0.1mL(6滴) 加入2 草酸钾溶液0.1mL 加入2%草酸钾溶液0.1mL (6滴) 室温(6滴生理盐水) 室温( 滴生理盐水) 室温(6滴生理盐水) 室温( 滴生理盐水) 细玻璃粉少许(6滴生理盐水) 细玻璃粉少许( 滴生理盐水) 脑组织浸出液(6滴) 脑组织浸出液( 置于40℃水浴( 滴生理盐水) 置于40℃水浴(6滴生理盐水) 置于10℃水浴( 滴生理盐水) 置于10℃水浴(6滴生理盐水) 竹签搅拌(6滴生理盐水) 竹签搅拌( 滴生理盐水) 凝血时间
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

效率血液凝固的果素之阳早格格创做 一、真验手段 1.认识家兔耳动,耳缘静脉,颈总静脉,心净采血要领; 2.瞅察纤维蛋黑本正在血液凝固历程中的效率; 3.瞅察并比较内源性凝血战中源性凝血历程; 4.瞅察分歧果素对付血液凝固的效率,瞅察火蛭素战阿司匹林对付血液凝固的效率.
二、真验本理 血液凝固是由凝血果子按一定程序相继激活而死成的凝血酶最后使纤维蛋黑本形成纤维蛋黑的历程.果此,凝血 历程可分为凝血酶本酶复合物的产死、凝血酶的激活战纤维蛋黑的死成三个基础步调.正在此历程中有多种凝血果子介进,根据凝血历程中的第X果子所依好的凝血果子根源分歧,可将血液凝固分为内源性凝血道路战中源性凝血道路.
内源性凝血道路是指介进血液凝固的所有凝血果子正在血浆中,中源性凝血道路是指受益的构造中的构造果子加进血管后,与血管内的凝血果子共共效率而开用的凝血历程.第X凝血果子一朝激活,最后使纤维蛋黑本转形成纤维蛋黑,产死血凝块.
本次真验通过多次支配,商量分歧果素,分歧物量对付于凝血历程的效率.
三、真验截止 正在1,2号烧杯中加进颈总动脉血,用竹签搅拌2号烧杯约30s,用死理盐火洗去竹签上的血液,正在竹签上可瞅到红色纤维蛋黑细丝.搁置60min,可瞅察到1号烧杯血液凝固呈深红色,两号烧杯血液已凝固,呈陈红色.
与2ml耳中央动脉血;4000rmp/min,离心10min造备贫血小板血浆,吸与上浑液备用;1000rmp/min,离心10min造备富血小板血浆,此时仅黑细胞黑细胞下重,血小板仍旧悬浮,吸与上浑液备用
贫血小板血浆中加进兔脑悬液是为了减少构造果子,贫血小板是经离心后去除大部分血小板可阻断内源性凝血历程,加进的脑悬液内含有洪量构造果子.不妨准确反映纤维蛋黑本落解为纤维蛋黑的时间
如下表加进试剂于1,2,3号试管,瞅察三个试管的血浆凝固时间,真验截止如下
3. 加速战减缓血液凝固的瞅察 真验条件战凝血时间如下:
四、截止分解 竹签搅拌后血液不会凝固的本果是果为缺少纤维蛋黑,即纤维蛋黑本激活产死纤维蛋黑单体散合产死纤维蛋黑细丝,被吸附正在了竹签上,2号烧杯的血液中缺少纤维蛋黑,所以不会凝固
血液凝固与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

有无
血液
无
外凝 血因
有
子参
与
外源性凝血
启动 因子为 组织因子
三.实验材料
• 家兔、兔手术台、哺乳动物手术器械一 套、动脉夹、细塑料管、20ml注射器、 试管11支、小烧杯2个、冰块、棉花、 石蜡油、肝素、生理盐水、20%乌拉坦、 肺组织研磨液、血浆、血清、3%CaCl2、 柠檬酸钠。
四.实验步骤
反之,血Ca2+ 增加,促进凝
血
血液不凝固
凝血过程受阻
血Ca2+减少
柠檬酸钠
Ca2+
仅体内抗 凝
柠檬酸根-Ca2+络和物
肺组织 研磨液 内含组 织因子
血浆中 含纤维 蛋白原
血清中 无纤维 蛋白原
启动外 源性凝 血途径
可凝固
不凝固
血液 凝固 增快
八.实验小结
• 1.凝血过程包括内源性和外源性凝血两 种途径。
• 1.手术操作
称重
耳缘静脉麻醉(20%乌拉坦5ml/kg)
固定(仰卧位) 剪毛(颈部) 作颈部正中切口(3~5厘米) 颈总动脉插管
放血
钝性分离结缔组织肌肉, 在气管两侧找到颈动脉 鞘,用玻璃分针分离一 侧颈总动脉,远心端用 线结扎以阻断血流,近 心端上动脉夹,在结扎 线与动脉夹之间剪一斜 形小切口,向心脏方向 插入细塑料管,结扎固
放棉花少许加血——促进凝血
用石蜡油润滑试管内表面加血——延缓凝血
加血后将试管放在冰块间——延缓凝血
加血后将试管置于37℃水中——促进凝血
加肝素8单位(加血后摇匀)——不凝血
加柠檬酸钠3mg(加血后摇匀)——不凝血
表2 不同因素对血液凝固的影响
1
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及其红细胞渗透脆性---文本资料

预习要求
下次实验: 家兔呼吸运动的调节 预习要点: 1. 掌握呼吸运动的实验方法,各种理化因素 对呼吸运动的影响及其原理。
2. 熟悉Medlab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的实验
记录和实验结果处理方法。
内源性凝血 接酶 原 激 活 物 形 成 凝 血 酶 形 成 纤 维 蛋 白 形 成
红细胞渗透溶血实验
实验步骤
家兔动脉血2ml,按表5-4滴入红细胞悬
液1-2滴,轻轻摇匀
教师示教
1
10
高)
10支不同浓度NaCl溶液试管(低
静置30分钟
结果观察
• 完全溶血 • 部分溶血 管内液体完全红色透明 上层红色透明 下层红色不透明(混浊)
• 不溶血
上层浅黄色或无色透明 下层红色不透明
记录刚开始出现部分溶血及完全溶血时NaCl溶液浓度
实验三
一、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 二、红细胞渗透性溶血实验
生理学教研室
实验目的
观察某些因素对血液凝固的影响
异物(棉花、纱布、石蜡油)
温度(水浴、冰浴)
抗凝物(肝素、草酸钾) 熟悉红细胞溶血现象
实验原理:生理止血功能
血管损伤
血管内皮下组织暴露 血小板激活 粘附、聚集、释 放 血小板止血栓形成 (初步止血) 血凝块形成 (有效止血)
气管插管,一侧颈总动脉插管(动脉插管内 先充满0.2%肝素生理盐水)。 3.将动脉插管内血液及生理盐水放净,向试管 内各注入2mL左右新鲜兔血(试管上标号编
号和刻度),开始计时,并用拇指堵住管口
倒转2次,使血液与试管内容物相混。
实验步骤
4.自血液注入试管后每隔60s将各试管轻轻倾斜
一次(倾斜45度角),观察其中的血液是否 已凝固,发现其中的血液已呈凝胶状而不再 流动时记录其时间。如超过30分钟血液仍未 凝则视为“不凝”。 5.以第一管的凝血时间为对照,比较其余各管 的凝血时间有何变化。 6.最后向第7管内加入10%氯化钙溶液1滴,观 察管内血液是否凝固。
2021临床医学 16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

床献血抗凝)。
血液
Than You
Hale Waihona Puke 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血液
延缓凝血
1降低血液温度。
2保证血液接触面光滑。
3应用抗凝剂:
如肝素,抗凝血酶等。
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
血液
延缓凝血
4除钙剂:
①柠檬酸钠→与Ca2形成不易电离的可溶性络
合物→血Ca2↓(可用于临床献血抗凝);
②草酸铵或草酸钾→与Ca2结合成不易溶解的
草酸钙→血Ca2↓(只用于实验室,不能用作临
血液
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
血液
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 促进凝血 •1局部适宜加温: 加速凝血酶促反应,加速凝血。 2增加血液接触粗糙面 : 利用粗糙面激活因子Ⅻ和促进血小板释放血小 板因子,加速凝血。
血液
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 促进凝血 • 3应用促凝剂 : 维生素K、止血芳酸等。VitK能促使肝脏合成 凝血因子Ⅱ、Ⅶ、Ⅸ、Ⅹ,以加速凝血。 4加钙: Ca2在凝血过程中,不仅具有催化作用,而且参与 形成催化激活凝血的复合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
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家兔耳动,耳缘静脉,颈总静脉,心脏采血方法;
2.观察纤维蛋白原在血液凝固过程中的作用;
3.观察并比较内源性凝血和外源性凝血过程;
4.观察不同因素对血液凝固的影响,观察水蛭素和阿司匹林对血液凝固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
血液凝固是由凝血因子按一定顺序相继激活而生成的凝血酶最终使纤维蛋白原变为纤维蛋白的过程。
因此,凝血过程可分为凝血酶原酶复合物的形成、凝血酶的激活和纤维蛋白的生成三个基本步骤。
在此过程中有多种凝血因子参与,根据凝血过程中的第X因子所依赖的凝血因子来源不同,可将血液凝固分为内源性凝血途径和外源性凝血途径。
内源性凝血途径是指参与血液凝固的所有凝血因子在血浆中,外源性凝血途径是指受损的组织中的组织因子进入血管后,与血管内的凝血因子共同作用而启动的凝血过程。
第X凝血因子一旦激活,最终使纤维蛋白原转变成纤维蛋白,形成血凝块。
本次实验通过多次操作,探究不同因素,不同物质对于凝血过程的作用。
三、实验结果
1.实验观察纤维蛋白原在凝血过程中的作用
在1,2号烧杯中加入颈总动脉血,用竹签搅拌2号烧杯约30s,用生理盐水洗去竹签上的血液,在竹签上可看到白色纤维蛋白细丝。
放置60min,可观察到1号烧杯血液凝固呈深红色,二号烧杯血液未凝固,呈鲜红色。
2.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
取2ml耳中央动脉血;4000rmp/min,离心10min制备贫血小板血浆,吸取上清液备用;
1000rmp/min,离心10min制备富血小板血浆,此时仅红细胞白细胞下沉,血小板仍然悬浮,吸取上清液备用
贫血小板血浆中加入兔脑悬液是为了增加组织因子,贫血小板是经离心后去除大部分血小板可阻断内源性凝血过程,加入的脑悬液内含有大量组织因子。
可以准确反映纤维蛋白原降解为纤维蛋白的时间
如下表加入试剂于1,2,3号试管,观察三个试管的血浆凝固时间,实验结果如下
3.加速和减慢血液凝固的观察
实验条件和凝血时间如下:
四、结果分析
1.实验观察纤维蛋白原在凝血过程中的作用
竹签搅拌后血液不会凝固的原因是因为缺少纤维蛋白,即纤维蛋白原激活形成纤维蛋白单体聚合形成纤维蛋白细丝,被吸附在了竹签上,2号烧杯的血液中缺少纤维蛋白,所以不会凝固
2.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
1.从试管2可以看出,在缺乏内源性凝血途径和外源性凝血途径的情况下,无法发生凝
血
2.从试管1,2可以看出,丰富的血小板促进了血液的凝固,即血小板的数量越多,凝血
的速度越快
3.从试管1,2,3可以看出,当3中加入兔脑悬液后,启动了外源性凝血途径,从而使
血液发生了凝固,但因为血浆中的血小板浓度低,所以速度不如1号试管来的快
3.加速和减慢血液凝固的观察
棉花:棉花给血液凝固提供粗糙表面,使血小板容易附着,凝集,然后解体释放凝血因子,此外棉花带有的负电荷也能激活凝血因子,启动内源性凝血途径润滑油:与棉花相反,润滑油光滑,无法提供附着部位,从而不易让血小板发挥作用,且润滑油作为绝缘体,阻断了血液与带负电试管的接触,也抑制了凝血过程37℃水浴,冰水浴(温度):只有当温度适宜时,酶的活性才能最高,在冰水浴时,低温导致凝血因子活性降低,凝血速度减慢
草酸钾:草酸钾可以与钙离子发生反应,而钙离子在凝血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没有钙离子时血液就不会发生凝固
阿司匹林:阿司匹林使血液中的环氧化酶(COX)失活,无法生成血小板的致聚剂血栓烷素(TXA2),抑制血小板的聚集,抑制凝血过程。
水蛭素:水蛭素会抑制凝血酶对纤维蛋白原的作用,无法形成纤维蛋白网状结构,所以无法发生凝血。
肝素:肝素可以增加抗凝血酶的活性,抑制凝血过程。
五、结论
1.血液凝固可分为三个阶段
2.内源性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纤维蛋白,取出后血液不再凝固
3.血小板可以促进血液凝固
4.血液凝固的速度还受到多种理化性质的影响,其中棉花,适宜温度可促进凝血过程,管壁上
的润滑油,添加草酸钾,阿司匹林,水蛭素,肝素,低温等则会抑制凝血过程。
六、思考题
1.血液凝固主要有包括哪几个阶段?
血液凝固包括三个阶段,按顺序分别是: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凝血酶原激活成凝血酶、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