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冰雪凝冻天气形势分析和预报思路2011

合集下载

冬季大雪的天气现象解读

冬季大雪的天气现象解读

冬季大雪的天气现象解读大雪是冬季最为寒冷的天气现象之一,给人们的生活和出行带来了许多困扰。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解读冬季大雪的天气现象,本文将从形成原因、气象特点以及对生活的影响等方面进行说明。

一、形成原因1. 气温和水汽条件大雪往往是冷空气活动频繁、气温低且水汽充足的结果。

当冷空气与暖湿气流交汇时,温度下降,水汽凝结成雪花的概率增加。

2. 大气扰动冬季的天气系统较为活跃,冷暖空气交汇形成的较强锋区、暖湿气流的抬升和上升运动等,都会促使大雪的形成。

二、气象特点1. 雪量大、密度高大雪的降水量较大,雪花较为细小,密度较高。

在一定时间内下的雪量较多,可能会形成积雪,给交通、生产、生活等带来严重的影响。

2. 降水持续时间较长相较于小雪,大雪的降水时间较长,可以持续数小时甚至数天。

降雪时间长可能导致积雪更为严重,降雪期间出行需谨慎。

3. 气温低大雪常伴随低温天气,降雪期间气温下降,给人们的出行增加了难度。

同时,大雪过后的气温也会更低,道路结冰现象严重,甚至可能引发交通事故。

三、对生活的影响1. 交通受阻大雪给道路交通带来了极大的威胁,积雪导致道路湿滑,车辆行驶缓慢,甚至出现交通拥堵。

雪后的结冰更增加了交通事故的风险。

2. 生活困难大雪会对人们的生活造成诸多不便,如积雪堵塞门窗、堆积在屋顶,可能导致建筑物的受损或坍塌;冰冻的雪花降低了热量的保温效果,增加了暖气的使用量。

3. 农业损失对农业而言,大雪也会给作物生长带来影响。

大雪覆盖作物,会给作物的生长、保护和收获带来一定困难,严重时还可能导致灾害性损失。

四、预防应对与安全意识1. 预防措施在大雪前,应及时了解天气预报,准备好必备物资,确保生活和工作的正常进行。

对于可能积雪的建筑物,及时清理雪花和冰冻,防止建筑物的受损。

2. 出行安全在大雪期间,尽量避免外出,减少交通事故的风险。

若需外出,应选择安全的交通工具,并提前了解道路情况,遵守相关的交通规则。

3. 防寒保暖冬季大雪期间,应注意保暖,穿戴足够厚实的衣物,以防寒冷天气对身体的伤害。

冰冻雨雪灾害

冰冻雨雪灾害

冰冻雨雪灾害冰冻雨雪灾害是一种较为严重的自然灾害,其主要是由于气候异常,导致天气异常寒冷和降雨、降雪,进而引发的一系列灾害。

在一些气候异常的地区,这种灾害可能会影响到人们的生活、交通、通信等多个方面,给社会造成巨大的损失。

因此,我们应该更加重视对冰冻雨雪灾害的研究、观测和预防。

首先,冰冻雨雪灾害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雨雪冻结后会形成厚重的冰层,覆盖在道路和居民区的地面上,这会导致人们无法正常出行。

在此情况下,公共交通、物流配送和医疗救援等方面都会受到影响,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不便。

而在极端情况下,也可能会造成人们的伤亡。

因此,在冰冻雨雪灾害发生前,人们应该采取一系列预防措施,以减少这种灾害对人们生活产生的不利影响。

其次,冰冻雨雪灾害还会对交通产生很大的影响。

道路、铁路、航空等交通枢纽都可能因为冰冻雨雪灾害而受到影响,导致交通的不畅通。

例如,雪灾会使道路湿滑,如果司机不注意驾驶,容易发生事故,给司乘人员带来安全隐患。

因此,交通管理部门需要在恶劣天气到来之前采取一些措施,如加强抗灾物资储备、采用通行管制等方式,以保证交通的安全和畅通。

最后,冰冻雨雪灾害还会对通信产生影响。

在冰冻雨雪灾害的天气条件下,很容易导致电线杆、路灯杆和通信设施的雪覆盖,引起线路短路和通信信号中断。

这会给人们的通讯带来许多困难,甚至影响到紧急救援等关键通讯的进行。

因此,在冰冻雨雪灾害发生前,需要对通信设施进行检修和维护,以保证通信的畅通。

面对冰冻雨雪灾害,我们需要采取一些积极的措施,以尽可能减少其对我们生活产生的影响。

首先,我们应该加强灾害的监测和预测工作,及时提醒居民以及有关部门采取应对措施。

其次,政府需要加强抗灾物资的储备,如蓄热装置、熔雪剂、防滑垫等,以便在灾害发生时迅速抢修和处理道路等基础设施。

同时,也需要开展相关的应急演练工作,提高应对灾害的能力。

综上所述,我们应该更加重视对冰冻雨雪灾害的研究和观测,积极采取措施预防灾害的发生。

【气候】冬季气候特点及应对策略,一起来了解!

【气候】冬季气候特点及应对策略,一起来了解!

【气候】冬季气候特点及应对策略,一起来了解!冬季的气候是怎样的?冬季是一年中气温最低的季节,气候条件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不同地区的冬季气候特点会因经纬度、地形和大气环流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然而,总的来说,冬季气候通常以寒冷、干燥和短暂的白天为主要特点。

1. 寒冷的气温冬季是寒冷的季节,大部分地区的气温都会明显下降。

尤其是高纬度地区和高海拔地区,寒冷程度更是较为严重。

在这些地方,气温往往会降至零下,并且可能会出现极端寒冷的天气现象,如严寒、暴风雪等。

2. 干燥的空气冬季的空气通常比较干燥,这是因为冷空气中的水分被冷凝成冰晶或雪花而不容易形成降水。

此外,冬季寒冷的气温使得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较低,导致空气干燥。

3. 短暂的白天冬季的白天时间相对较短。

在高纬度地区,有时甚至会出现极为短暂的白天,而夜晚的时间则相对较长。

这是因为地球在冬季的倾斜角度使得太阳的直射区域向南半球移动,而北半球则接受到较少的日照。

如何应对冬季的气候?虽然冬季的气候条件相对严峻,但我们可以采取一些应对策略来应对寒冷、干燥和短暂的白天。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应对策略。

1. 保暖措施在寒冷的冬季,保持身体的温暖至关重要。

我们可以通过穿着保暖的衣物、使用暖气设备和保温设施来保持室内的温度。

此外,还可以多运动,增加身体活动来提高体温,保持身体的舒适感。

2. 补充水分冬季的干燥空气容易导致身体水分流失,因此我们需要注意及时补充水分。

喝足够的水、多吃水果和蔬菜,可以增加身体的水分摄入,保持身体的水平衡。

3. 防寒保湿干燥的冬季气候容易导致皮肤的干燥和龟裂。

因此,在冬季,我们需要加强皮肤的保湿工作。

使用保湿霜、润肤乳等护肤品可以有效地保持皮肤的湿润。

此外,保持室内空气湿度的合适程度也是预防皮肤干燥的重要措施。

4. 日常清洁冬季因为空气干燥,容易积聚大量的灰尘和细菌。

因此,日常清洁工作尤为重要。

经常清洗家居物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和通风,可以有效地减少空气中的污染物,保持室内环境的清洁和健康。

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防灾减灾常识_概述说明

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防灾减灾常识_概述说明

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防灾减灾常识概述说明1. 引言1.1 概述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是指在寒冷季节,由于极端气候条件导致的雨、雪或冰冻现象,给人类生活、交通、农业以及经济等方面带来的严重影响和危害。

这种灾害常见于高纬度地区或寒冷的气候环境下,如北方地区的东北部分地域和一些高山区域。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极端天气事件的频繁发生,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对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越来越大的威胁。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首先是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进行定义和探讨其特点;其次是详细介绍该灾害对人类生活、交通、农业以及经济等方面所带来的影响和危害;然后,我们将提出预防减灾措施,包括建设天气预警系统、提升基础设施抗灾能力以及加强居民安全意识和应急准备教育培训;最后,我们将总结已有的防灾减灾工作经验,并展望未来发展方向和所面临的挑战。

1.3 目的本文旨在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进行全面的概述和说明,以提高读者对该灾害的认识和理解。

通过深入分析影响及危害,提出相关预防减灾措施,并总结已有经验与展望未来发展方向,旨在为相关部门、学者以及公众提供指导和参考,促进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有效应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带来的挑战。

2. 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的定义和特点:2.1 定义: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是指在较低气温下,降水形式由雨转为雪或直接为雪,并且降水过程中,所接触到的物体(地面、道路、建筑物等)表面受到冷却后,形成了一层有厚度的结冰现象。

这种结冰现象会给交通、生活、农业以及经济带来一系列的影响和损失。

2.2 特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具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低温是其发生的前提条件之一。

只有在较低的气温下才可能出现降水形式转变为雪或直接为雪的情况。

相比于其他自然灾害,如洪水和地震等,低温对于该类灾害的发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次,降水形式转变为雨或直接为雪后,所接触到的地面、道路、建筑物等物体表面会因为和环境中较低的气温接触而迅速失热,并在表面结冰形成一层薄膜,这是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的典型特点之一。

荔波县一次持续低温雨雪天气分析

荔波县一次持续低温雨雪天气分析

荔波县一次持续低温雨雪天气分析(贵州省荔波县气象局,贵州荔波 558400)摘要:2011年12月至2012年2月荔波县长时间的低温雨雪天气造成了交通受阻、水电中断、农作物受冻等严重影响,气温、日照持续偏低,尤以1月份降水偏多、日照偏少,异常的大气环流形势维持是形成此次低温阴雨天气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时拉尼娜事件和北极涛动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关键词:低温;阴雨;寡照;大气环流;天气成因;分析中图分类号:p458.121文献标识码:a贵州省属我国气候最潮湿地区之一,也是全国阴雨天最多的地区之一,一年中阴雨天气日数可达200d以上,平均4d里就会出现3d阴天,有“天无三日晴”之说。

受贵州高原地形崎岖不平影响,空气受到抬升、搅动、阻塞和摩擦等,冷暖空气交汇几率偏多,是贵州多阴雨天气的主要原因之一;特别是冬季,来自北方大陆的冷空气经过翻山越岭的长途跋涉后,威力已削弱很多,到达陡峭的贵州高原后,荔波县地处云贵高原向桂东丘陵过渡的斜坡地带,是贵州高原的最后一级阶梯,2011年12月至2012年2月,贵州省出现大范围的低温雨雪灾害天气过程,给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造成很大影响,尤其在1月上旬,荔波县所在的黔南州地区出现小到中雪,雪凝天气加重了灾害影响。

本文针对荔波县此次低温雨雪天气过程,分析了气温、降水和日照变化特点以及大气环流形势和天气成因,提出灾害天气应对措施。

1 低温雨雪过程分析2011年12月至2012年2月荔波县长时间的低温雨雪天气造成了交通受阻、水电中断、农作物受冻等严重影响,整个冬季气温持续偏低,降水除12月、2月偏少外,期间温度偏低、降水偏多时段主要出现在1月月初和中旬中后期,1月份共经历了4次降温降雨天气过程,主要为1月上旬前中期(强度中等偏强)、上旬末期(强度中等偏弱)、中旬中后期(强度中等偏强)和下旬中后期(强度中等)。

1.1 气温变化特点2011年12月平均气温10.0℃,较历年同期(10.4℃)偏低0.4℃;2012年1月平均气温6.5℃,较历年同期(8.4℃)偏低1.9℃,其中1月29日最高气温仅为4.1℃,最低气温降至0.5℃;2012年2月平均气温7.9℃,偏低于历年同期(9.1℃)1.2℃。

2011年春季河套地区一次寒潮霜冻天气过程分析

2011年春季河套地区一次寒潮霜冻天气过程分析

2011年春季河套地区一次寒潮霜冻天气过程分析
在2011年春季,河套地区天气异常寒冷,气温持续低于正常水平。

在3月初,这一地区受到了一个强冷空气团的影响,持续了几天的降温,并且带来了强劲的风力。

这个冷空气团的路径在西伯利亚经过蒙古国北部,最终进入中国的内蒙古和河套地区。

这个冷空气团过后,极地冷空气源源不断地向里流,导致地面温度急剧下降。

在这个寒潮天气过程中,最低温度达到了零下20多度,是河套地区长期以来最低的气温记录。

这样的低温使得土壤迅速冻结,导致植被受到严重冻害。

农作物的叶片和嫩枝遭
受了严重的霜冻破坏,许多作物的农田损失惨重。

除了农作物,畜禽养殖也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由于气温过低,许多家禽和家畜无法耐
受住寒冷,导致大量死亡。

养殖户们为了保护家禽和家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加强保温,提供足够的饲料等,但仍然无法避免损失。

寒潮天气还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由于道路结冰,交通非常困难,许
多车辆无法正常行驶。

出行变得十分危险,很多人不得不选择在家里待着,影响了人们的
正常生活。

这次寒潮天气过程的影响持续了几天,直到冷空气团移出该地区后,天气才逐渐回暖。

虽然寒潮天气给河套地区带来了严重的灾害和不便,但人们也从中得到了一些启示。

加强
农作物保护措施,选择能够适应寒冷环境的作物品种等。

也提醒人们在类似天气到来时,
要提前做好防寒保暖措施,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和危险。

冰雪凝冻天气换季学习

冰雪凝冻天气换季学习

低层水汽条件分析
中东部地区的降雪主要水汽通道为低层的 西南急流或偏东风急流的输送,水汽的源 地一是孟加拉湾,其次是西太平洋(南 海)。降雪期间在对流层中下层有低涡, 切变线等低值系统的配合。
大到暴雪的物理量形势特征
冷暖温度平流特征:大到暴雪前期都有一次明 显的冷空气南下。反映在低层850hPa的温度 平流上, 就是在山东半岛到长江下游一带地方 有大范围的冷平流。与此相对应的700hPa上, 却在江南存在着明显的暖平流。
500hPa环流形式分析
H
500hpa高空锋区分析
持续降雪往往伴随着寒潮降温天气,预报 降雪时间应同时注意寒潮降温的天气预报, 对应这类降雪天气过程,在300hPa及以下 各等压面均有明显的锋区和冷槽,中短期 预报时,重点分析500hPa冷涡中心强度, 高空锋区的强度和位置,冷区范围和冷平 流的强度,高空引导气流等,由此判断降 雪时寒潮降温的影响,地面图上主要分析 冷锋的强度、冷锋后降温程度,冷锋后变 压中心强度以及锋面附近的天气现象。
降雪后的工作
一旦中到大甚至暴雪发生时,除了在业务 上按规定启动应急流程外,还需关注什么?
(1)降雪的持续时间和强度变化,以及对 能见度和低云的影响。
(2)降雪后气温的变化以及是否会有跑道 结冰。
(3)其他降雪后气象要素的重大变化引起 的影响飞行天气。
二、凝冻天气
1、概念:指近地面层或地表较低的温度使 得“冰包水”物质、过冷却水滴降落到地 面或雪融化后迅速凝冻成冰,或使冰冻维 持下去的天气。
2、凝冻天气的危害
凝冻天气会对电力、通讯、建筑、交通等 造成非常大的危害,尤其是2008年1月-2月 我国南方的大范围凝冻天气,造成了极大 的损失,影响很深。
其对飞行活动的影响很大:(1)造成跑道 结冰;(2)造成机场设备、设施损坏; (3)造成停场飞机严重结冰;(4)在飞 行中将会频繁遭遇中度以上积冰,对飞行 及安全造成较大影响。

关于应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工作的情况报告

关于应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工作的情况报告

关于应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工作的情况报告尊敬的领导:根据您的要求,我对应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工作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和总结,现将情况报告如下:一、灾害情况概述:近期,我市遭受了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气温骤降,降雪量较大,导致道路结冰、交通堵塞、农作物受灾等问题。

根据初步统计,全市共有XX个区县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受灾人口达到XX万人。

二、应对措施:1. 组织力量: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迅速成立了应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指挥部,负责统筹协调各项工作。

各区县也相应成立了应急指挥部,加强组织领导。

2. 交通保障:交通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撒盐除冰、清理道路积雪、疏导交通等,确保道路畅通。

同时,加强对交通运输工具的检查和维护,确保安全运行。

3. 电力供应:电力部门加强了对电力设备的巡检和维护,及时排除故障,确保电力供应稳定。

对于受灾严重的地区,采取了临时供电措施,保障居民基本生活需求。

4. 农田保护:农业部门组织农民进行农田排水、除雪等工作,减轻农作物受灾程度。

同时,加强对农田的监测和评估,及时采取补救措施,确保农作物正常生长。

5. 社会救助:民政部门组织了救灾物资的储备和调配工作,向受灾群众发放了棉被、食品等救助物资。

同时,加强对受灾群众的安置和救助工作,确保他们的基本生活需求。

三、成效评估:经过各级部门的共同努力,目前灾情得到了有效控制和缓解。

道路通行能力明显提升,交通拥堵情况得到缓解;电力供应稳定,居民生活正常;农田排水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农作物受灾程度有所减轻;受灾群众得到了及时救助和安置。

四、存在问题和建议:1. 部分偏远地区救援力量不足,需要进一步加强救援队伍的组织和培训。

2. 部分农田排水设施老化,需要加大维修和更新力度。

3. 部分受灾群众的住房条件较差,需要加大重建和修复力度。

针对以上问题,我建议:1. 继续加强救援队伍的组织和培训,提高应对灾害的能力。

2. 加大对农田排水设施的维修和更新力度,提高农田排水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低空水 汽场: 700hp a的水 汽主要 源于孟 加拉湾 地区
历史冬季连阴雨雪形势分析
– 中低空 水汽场 :边界 层 925hpa 水汽则 源于南 海和东 海地区.
历史冬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连阴雨雪形势分析
冬季连阴雨雪过程的中期预报着眼点(一) 一、冬季连阴雨雪过程,预报关键在于有一种使冷暖空气长 时间在长江流域交绥的环流条件。 对中期预报来讲,当预测中高纬出现阻塞形势时,应 主要着眼于上游欧洲地区的中低纬度环流形势,特别是里 海、咸海地区长波槽和切断低压的建立并维持。 一般来讲,上海地区冬季5 天以上的连阴雨雪过程往 往和里海、咸海地区的长波槽联系在一起。当预报里海、 咸海地区有长波槽建立,并有稳定维持趋势,槽内不断有 短波槽分裂并东移,此时若中纬度环流平直,则从长波槽 建立的5~6 天上海地区就会有连阴雨雪过程出现。
冬季降水类型的诊断分析
雪—雨、雪界限的探空与冻雨或冰粒 或霰的探空有很大的差别,主要是 融化层在近地面而冷层在其上部。 将雪融化为雨,近地面融化层的厚 度为750-1500ft(228.6-457.2米) ,同时与雪量和温度直减率有关。 当温度直减率小,融化层弱,雪完 全融化需要更厚的融化层。当温度 直减率大,融化层即使较薄,雪仍 然可以完全融化为雨。如果融化层 的高度小于900ft(274.32 米), 有超过50%的机率雪可以到达地面 、如果融化层的高度小于200ft( 60.96 米),90%的机率可以降雪 。如果融化层的高度大于1000ft( 304.8米),降雪的机率将快速下 降到50%以下。
冬季降水类型的诊断分析
冰粒或霰—冰粒或霰的探空与冻雨的条 件也是相似的,即有上部的融化层和 其下的冷层存在。主要的差别是这两 层的厚度、温度及冰晶或雪花的大小 ,在通过融化层后是否全部融化或部 分融化。由于仍然有冰晶存在,部分 融化的雪花比全部融化更容易重新冻 结,从而形成冰粒或霰甚至雪。随着 融化层厚度和温度的减小,冷层厚度 的增加,出现冰粒或霰或混合了米雪 的降水的可能性将增加。当冷层的平 均最低温度小于0℃时,没有混合了 冻雨的冰粒或霰最有可能发生。当冷 层的最低温度为-2.5℃时,可能发生 冻雨、冰粒或霰的混合型降水。
历史冬季连阴雨雪形势分析
历史上冬季连阴雨雪的500hpa 环流形势 – 普查了1971~2008 年共38 年间1~2 月旬雨日≥7 天的连阴雨雪过程后发现,有14 年冬季出现了连 阴雨雪过程,占37%。其中1 月共出现9 次,2 月 6 次,各占23%和16%。 – 普查了历史上各连阴雨雪过程的500hpa 环流场后 发现,上海地区出现冬季连阴雨雪的500hpa上常 对应着中高纬阻塞形势,常见的有以下3 种:
>0.5℃

冬季降水类型的诊断分析 四、―Top-Down‖方法 – ―Top-Down‖方法是跟踪水汽凝结体从它的初生到降落到地面的 过程并判断其降水类型的方法。这种方法应用气象探空对大气 环境的探测,从顶部开始向下直到地面。在一次降水事件中, 多种降水类型有可能发生,通常需要检查3 个关键层。 层次 冰晶层 暖层 近地面冷层 气团 冷的、中层气团 被抬升的、暖的热带 气团 地面极地或变性气团 对水汽凝结体的影响 冰晶核/增长 加热/融化 重新冻结/接触冻结
冬季降水类型的诊断分析
二、0℃湿球温度的高度判别降雪的概率 (HWF 1975)用0℃湿球温度的高度 预报降雪的概率,附加考虑了潜热冷却效应的影响。 0℃湿球温度的高度 降水类型:
≥3000 英尺(914.4 米) 2000~3000 英尺(609.6~914.4 米) 1000~2000 英尺(304.8~609.6 米) <1000 英尺(304.8 米)
Top-Down‖方法
– (a) 冰晶层 – 云中冰晶的数量是云温度的函数,云温度越低,云中存在冰晶的可能 性越大。在一层相当潮湿的水汽层中,-10℃是一个很好的分界点, 表示冰核被激活在云中产生冰。
温度(℃) 0 -4 -10 -12 -15 -20 冰晶初生的几率 无 无 60% 70% 90% 100%
三、北方低涡型
– 此类连阴雨雪过程 的中高纬没有明显 的阻塞形势,最显 著的特征是极涡位 于贝加尔湖至俄罗 斯远东地区,位臵 偏南;中低纬 60°E 附近长波 槽稳定,槽内不断 有短波槽分裂东移 ,绕过高原南部后 ,和北方南下的冷 空气交汇在长江中 下游地区,此类过 程的雨雪强度一般 也不大。
历史冬季连阴雨雪形势分析
冬季冰雪凝冻天气学习
陈志豪
提纲
一、历史冬季连阴雨雪形势分析 二、冬季连阴雨中期预报着眼点 三、冬季降水类型的诊断分析 四、雪量和积雪的诊断方法 五、2008年1月19日典型冰雪过程及2008年2月份 三次大雪过程实例分析
历史冬季连阴雨雪形势分析
– 造成华东地区冬季低温连阴雨雪的天气系统主要 有: – 冷锋、地面冷高压; – 阻塞高压; – 极涡、极地高压、东北冷涡; – 南支槽; – 切变线等。
冬季连阴雨雪过程的中期预报着眼点(二) 二、冬季的低温连阴雨雪过程前本市往往有明显回暖过程( 850hpa 可回暖至10℃或以上),大气呈现高温、高湿特 性(间或有连续性大雾出现),之后有强冷空气影响本市 ,但锋面一般南压到华南一带即止,形成静止锋, 700hpa 和850hpa 上形成近东西向切变线。此后受东传的 短波槽影响,静止锋和切变线北抬,上海出现降水,之后 随着高空槽的东移入海,静止锋和切变线南压,上海出现 短暂的降水间歇期。在平直的环流形势下,不断有短波槽 东移,上海就会反复出现降水—间歇—降水的连阴雨雪天 气。
冬季降水类型的诊断分析
各种降水物形成的基本成因:
冻雨—上层的冰晶或雪下降通过融化(暖
)层,当融化(暖)层充分深和暖,冰 晶或雪将全部融化变成雨滴,雨滴进入 冷层形成过冷水滴,当地表物体低于 0℃时,过冷水滴就在地表冻结。如果 地面气温低于0℃,但地表温度高于 0℃时,热传导将使得过冷水滴不会直 接冻结在地表物体上,但过冷水滴会直 接冻结在位于上层的物体表面。如果地 面气温高于0℃,但地表温度低于0℃ 时,热传导也将使水滴直接冻结在位于 地表的物体表面。当融化层的厚度大于 1200ft(365.76 米)通常将导致完全 融化。当融化层的最大温度为0-1℃时 ,要使得大的雪花完全融化需要更厚的 融化层。
1~3
>3
雪/冰粒(1℃)~ 冰粒(3℃) 冻雨/冻毛毛雨
冻雨/冻毛毛雨
冻雨/冻毛毛雨
Top-Down‖方法
Top-Down‖方法 暖层中需要考虑的一些关键点: – 暖层的温度小于等于1℃,将不能融化从上部进入的雪/冰 ,这样水汽凝结体的相态没有改变,冰晶在通过暖层后仍 然存在。 – 暖层的温度在1~3℃,雪/冰将不会全部融化,在其下的 冷层中将重新冻结。当温度接近3℃,降水很可能是冰粒 ;当温度1~2℃,降水将以雪和冰粒的混和为主。 – 暖层的温度在大于3℃,导致雪/冰将全部融化。当地面温 度大于0℃,产生降雨;当地面温度小于等于0℃,产生冻 雨。 – 如果云中没有冰晶存在,暖雨过程将占主导地位。在这种 情况下,当地面温度小于等于0℃,将产生冻毛毛雨或可 能冻雨;当地面温度打于0℃,将产生降雨或毛毛雨。
Top-Down‖方法 (c) 近地面冷层 – 近地面冷层主要关注的重点是冷层的厚度、最低温度和地 面温度。对于业务预报而言,这层温度是最难预报的。在 近地面冷层中有几个因数将会影响到最终降落到地面的水 汽凝结体。如果地面温度远高于0 ℃ , 将产生降雨。例 如,当湿球温度(Tw)大于1 ℃ 且厚度大于300 m,进入的 冰将很可能融化产生降雨。当近地面冷层低于0℃,水汽 凝结体将很可能以冰冻的形式降落的地面,当雨从暖层进 入到近地面冷层,同时近地面冷层足够冷,厚度足够深, 液态水滴将重新冻结为冰粒。一个冰粒形成的经验指标是 近地面冷层的厚度要大于750m 同时温度是-6℃或更冷。
冬季降水类型的诊断分析
降雪概率的判断方法:
一、Boyden’s technique(Boyden 1964) 用1000-850hPa 厚度阈值和站点海拔高度判别降雪概率。1000850hPa 厚度阈值要根据1000hPa 高度(H1000)或本站气压和地表 海拔高度(HGR)进行调整,调整值(m)的计算公式为(H1000HGR)/30 或用图(a)查看,然后用图(b)查降雪概率值。
Top-Down‖方法
Top-Down‖方法 (d) 未饱和层和湿球温度 – 对于一个给定的气块,湿球温度(Tw)代表了此气块达 到饱和时的温度。湿球温度在界定液态和冻结降水中能提 供有用的信息。 – 在湿球温度高于0℃时,雨很可能发生。如果湿球温度大 于1℃且从地面向上的厚度至少300 m,冰将全部融化, 雨最有可能发生。最近的研究表明发生降雪时,最大的可 能地面湿球温度大约为1.5℃。
Top-Down‖方法
– (b) 暖层 – 因暖锋结构形成的被抬升的暖层主要关注的重点是暖层的厚度和最大温度。 Rauberet al. (2001) 通过研究发现暖层的厚度和暖层的最大温度有超过80% 的正相关,并且呈线性关系。用暖层最大温度值判别降水类型取决于云中是 否有冰晶进入。
暖层最大温度(℃) 降水类型(有冰晶) 降水类型(无冰晶) <1 雪 冻雨/冻毛毛雨
一、阻高偏西型
– 此类连阴雨雪过 程的阻高在 60°E 以西,常 有巴尔克什湖~ 贝加尔湖的横槽 相伴。这种形势 下,东亚环流平 直,冷暖空气势 力均较弱,虽然 雨日长,但雨雪 量一般不大。
二、阻高偏东型
– 此类连阴雨雪过程的 阻高在80°E 以东, 欧亚中高纬呈稳定的 两槽一脊形势,极涡 偏东、偏南;孟加拉 湾南支槽强,里海、 咸海地区维持稳定长 波槽,副热带高压较 强,高原南北长波槽 脊呈反位相。此类过 程的冷暖空气势力均 强,中低空辐合要强 于上一类,造成的连 阴雨雪的强度也强于 上一类,如1964 年2 月、2008 年1 月的连 阴雨雪均属于这类。
冬季降水类型的诊断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