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福建省云霄县高三一模语文试卷(有答案)
2020届云霄第一中学高三语文第四次联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0届云霄第一中学高三语文第四次联考试题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李一笛刘强盛李一笛,原名李谟。
幼年学笛于西域异人,开元年间凭一支竹笛闯荡长安教坊,技压西门追烟、柳如影、张野狐等高手,成为教坊首席乐师,声名直追李龟年、马仙期等大师,朋友赠匾“李一笛”。
那年,他十九岁。
李一笛成名后,长安显贵争相重金宴请。
李一笛约法有三:境不佳不吹,客不雅不吹,一次只吹三曲。
一日,李一笛因故宿于越州。
寓居客栈的十位进士闻讯,醵资相请,会于镜湖水云阁,并约定各带一客捧场。
那夜,云疏,月晕,风清,湖面如镜,澄波万顷,静影沉璧。
李一笛身着一袭水纹银袍,立于水云阁中,举目环视:客人倒也俊朗雅致——只是东南角那褐衣老者佝偻席地,似一乞丐。
他皱了皱眉头。
轻云闭月,微风拂浪,波澜陡兴。
李一笛轻启朱唇,吹出一曲《临江仙》,和风飒飒,氤氲齐开,暗香浮动,霓仙飘临。
曲终,众宾客交相赞叹,褐衣老者却哈欠连连,昏昏欲睡。
众宾客面有讥色。
李一笛不语,略沉思,另起一曲,却是《诉衷情》。
笛声呜咽,如泣如诉,潜蛟起舞,嫠妇欲哭。
宾客沉浸其中,曲终良久,轰然叫绝。
老者似被惊醒,微翻眼皮,竟又睡去。
李一笛面有愠色,众宾客面带怒色。
卢进士抱拳道:“孤独丈乃在下邻居,孤苦贫寒,卢某带他来,意在让其一饱耳福,想是老丈久居孤村僻壤,不懂丝竹之雅,望公子海涵,莫要扫了大家兴致。
”众人揶揄不已,孤独丈似又被惊醒。
憨憨一笑。
李一笛又吹一曲《水调歌头》,一时愁云出岫,明月孤悬,烟波浩渺,潮打空城;忽而衰草离离,鹧鸪呜叫,杜鹃啼血,众宾客无不动容伤怀,唏嘘不已。
孤独丈仅仅微笑而已。
李一笛面有怒色,道:“老丈如此怠慢,莫不是轻薄李某,抑或是此道好手,不屑一顾?”孤独丈幽幽说道:“李公子认为老朽不会吹笛?”众宾客笑道:“疯了,疯了!”孤独丈徐徐说道:“请李公子试吹一曲《凉州词》,如何?”李一笛即吹《凉州词》。
2020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0届⾼三第⼀次模拟考试语⽂试题及答案解析成功⽆捷径,想着点⼦去找捷径的朋友,注定不会有收获。
认认真真,勤勤恳恳,⼀步⼀个脚印,懂得坚持的朋友才会是最后的赢家。
下⾯给⼤家带来⼀些关于2020届⾼三第⼀次模拟考试语⽂试题及答案解析,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试卷试题⼀、现代⽂阅读(36分)(⼀)论述类⽂本阅读(本题共3⼩题,9分)阅读下⾯的⽂字,完成下⾯⼩题。
⼈⼯智能机器⼈写的诗、画的画、作的曲并不能被称作艺术品,因为艺术是创作者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其主观情感的呈现,⽽艺术活动更多是⼀种创造的过程,它充满感性⾊彩,⼈类艺术创造最⼤的特征就是情感化。
⽽⼈⼯智能是理性的,它整套艺术⽣产逻辑基于数据,即便⼈⼯智能的⽂艺创作开始加⼊情感激发和随机化模块,但创作的内容仍然是从⼤量作品中提取、分解、组合⽽成,这种重组⽅式不能称为情感化的艺术创作。
⼈⼯智能⽬前没有可能创造与⼈类智⼒相当或者超过⼈类智⼒的作品,因为极具个⼈⾊彩的创造性活动是⽆法复制的。
⼈类对⼈⼯智能⽂艺创作能⼒的抗拒和排斥,⼀⽅⾯基于主观情感上的“⼀时难以接受”,因为在⼈⼯智能时代,⽂学艺术可能会是⼈⼯智能机器⼈留给⼈类的最后⼀⽚施展才华的乐园;另⼀⽅⾯,⼈⼯智能在⽂艺⽅⾯的“造诣”,尚处在“低幼”阶段,离⼈类的⽂艺创作⽔平还差很远,并且在相当长⼀段时间内,仍然难以跟⼈类匹敌。
以微软机器⼈“⼩冰”的绘画作品为例,乍⼀看,颇具“艺术⾊彩”,但仔细观察会发现那些作品仍然难以摆脱元素堆砌的痕迹。
就像“中国的城市化进程”这个主题,⼩冰所画的内容基本上都在“建筑”“⼈”“家具”这⼏个模棱两可的元素上来回重复。
⽽即便是输⼊“城市”这个关键词,⼩冰依旧会把城市跟椅⼦、时钟这类元素联系到⼀起,画作也不算完整,甚⾄过于抽象。
⼈⼯智能对于⼈类⽣存现实基础的改变,迫使⼈们不得不重新思考艺术与现实的关系、作家和艺术家在艺术活动中的地位、艺术存在的意义及其终极⾛向等⼀系列问题。
2020年高三第一次联合模拟考试语文试卷试题附带答案

2020年高三第一次联合模拟考试语文试卷试题附带答案高三了,大考在即,高三励志正当时,为了自己,为了父母,加油。
无忧考网分享一些高三励志的短句子,为你的高三加油,也期待高三励志的你,能闯出一片天地,高考金榜题名,考上自己理想的大学。
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2020年高三第一次联合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19—2020年度高三第一次联合质量测评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家国情怀是一种人类的共通意识,但中国人的家国情怀有它的特殊性。
第一,家与国的统一性。
中国社会以家为本位。
西安半坡所发掘的距今六千年前的仰韶文化遗址有着大量的适合于一夫一妻居住的小屋子,显然,家是这个部落的基本单位。
由家到家族再到胞族,由胞族到胞族联盟,在此基础上,扩大到非血缘关系的社会联盟,由此出现了中国最早的准国家性质的社会。
尽管此后在国家层面上,血缘关系的实际意义有所淡化,但它一直是中国社会结构的精神纽带。
家庭伦理用于治国就成为政治原则。
治家与治国具有内通性,所以《大学》说“治国必先齐其家”,“一家仁,一国兴仁”。
第二,国与族的统一性。
国是政权概念,族是种群概念。
中国这块大地上,存在过许多民族。
这许多民族,不管是共时态存在还是历时态存在,均可以寻到某种内在的关系。
族与族之间的关系有两种:一为血缘性;另为社会性。
民族之间不只是存在着血缘性的关系,也还存在社会性的关系,其中最主要是文化关系。
文化关系当它内化为民族精神,就具有类血缘的意义,这就是说,民族不只是具有自然的血缘性,还具有文化的血缘性。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诸多民族是有共祖的。
共祖不是一位,而是多位,其中最为重要的是炎帝和黄帝。
炎帝和黄帝不独是华族的共祖,也是诸多少数民族的共祖。
《山海经》云:“黄帝生苗龙,苗龙生融吾,融吾生弄明,弄明生白犬,白犬有牝牡,是为犬戎。
”“颛顼(黄帝孙)生驩头,驩头生苗民。
2020年云霄第一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0年云霄第一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百合花(节选)茹志娟我们到包扎所,已是下午两点钟了。
这里离前沿有三里路,包扎所设在一个小学里,大小六个房子组成“品”字形,中间一块空地长了许多野草,显然,小学已有多时不开课了。
我们到时屋里已有几个卫生员在弄着纱布棉花,满地上都是用砖头垫起来的门板,算作病床。
我们刚到不久,来了一个乡干部,他眼睛熬得通红,用一片硬拍纸插在额前的破毡帽下,低低地遮在眼睛前面挡光。
他一肩背枪,一肩挂了一杆秤;左手挎了一篮鸡蛋,右手提了一口大锅,呼哧呼哧地走来。
他一边放东西,一边对我们又抱歉又诉苦,一边还喘息地喝着水,同时还从怀里掏出一包饭团来嚼着。
我只见他迅速地做着这一切,他说的什么我就没大听清,好像是说什么被子的事,要我们自己去借。
我问清了卫生员,原来因为部队上的被子还没发下来,但伤员流了血,非常怕冷,所以就得向老百姓去借,哪怕有一二十条棉絮也好。
我这时正愁工作插不上手,便自告奋勇讨了这件差事,怕来不及,就顺便也请了我那位同乡,请他帮我动员几家再走。
他踌躇了一下,便和我一起去了。
我们先到附近一个村子,进村后他向东,我往西,分头去动员。
不一会儿,我已写了三张借条出去,借到两条棉絮,一条被子,手里抱得满满的,心里十分高兴,正准备送回去再来借时,看见通讯员从对面走来,两手还是空空的。
“怎么,没借到?”我觉得这里老百姓觉悟高,又很开通,怎么会没有借到呢?我有点惊奇地问。
“女同志,你去借吧!……老百姓死封建……”“哪一家?你带我去。
”我估计一定是他说话不对,说崩了。
借不到被子事小,得罪了老百姓影响可不好。
我叫他带我去看看。
但他执拗地低着头,像钉在地上似的,不肯挪步,我走近他,低声地把群众影响的话对他说了。
他听了,果然就松松爽爽地带我走了。
我们走进老乡的院子里,只见堂屋里静静的,里面一间房门上,垂着一块蓝布红额的门帘,门框两边还贴着鲜红的对联。
2019-2020学年云霄第一中学高三语文一模试卷及答案解析

2019-2020学年云霄第一中学高三语文一模试卷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19世纪以来,人工智能已成为科幻小说、科幻电影最钟爱的主题,以至于它占据了我们关于未来的主要想象空间。
不幸的是,这些作品所描述的人工智能窄化了我们对于未来生命和生活形式的想象,似乎人类未来活动的主要内容就是与机器人的斗争。
同时,过去一百年充斥在科幻文化中的拟人化手法也把人工智能窄化了。
机器人只是人工智能的一种典型形式和一个发展方向,而人工智能对我们的意义不只是它可以模拟、延伸和拓展人的思维,更重要的是,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对我们理解人的语言、思维和智能本身有巨大的推进作用。
科幻文化对人工智能的窄化还在于,好莱坞电影中总是将机器人和人的根本差别归于感情或者说是“爱”,其实人的社会性存在是人工智能尤其是人工生命研究领域最大的难题。
人工智能必须建立一个可预测的世界模型以及反应、修正机制,这都是建立在一个理性个体的假设之上。
问题在于,世界上不止有一个个体,还有无数他者,如何以算法应对无数社会性个体之间复杂的、充满非理性和偶然性的相互作用?这才是目前人工智能技术的难点所在。
心灵没有方程式,社会性的心灵更加无法用算法解决,这或许正是艺术的机会。
然而,人的社会性在今天这个网络社会受到了新的挑战。
近20年来,在日常生活的层面上,技术在明显加速,我们能够感觉到各种技术对生活的“重置”。
技术的发展在引诱着也在强迫着我们跟随,不断跟它一起更新换代——引诱是因为花样翻新、追求时尚,而强迫是因为整个服务系统在更新,我们只能跟着更新,否则等待你的是脱离网络、去社会化。
这种加速度,这种迅即的自动化、现成性,取消了我们自主的学习与生产。
那么,我们是不是还能保持艺术创造的欲望?在大数据、人工智能最切近的应用场景中,淘宝、京东设置了众多的“推荐”和“方便”,这些“方便”不但是引导消费的诱饵,更是对我们自身的诱导和窄化。
2020年云霄第一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0年云霄第一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黄花绣刘庆邦庆婶子打着一把黑伞到格明家来了,推开院门就问格明在家不在。
院里的积雪很厚,把庆婶于包了塑料袋的两只脚都抱住了。
三大娘快不中了。
叫格明去,是让格明给三大娘送终的鞋上绣花儿。
格明的娘说:“格明这妮子手笨得像猪脚一样,哪里会绣什么花儿呀!你别看格明长了个傻大个子,她连虚岁还不到十四呢!”庆婶子说:“绣花儿的事儿找的就是童女儿,超过十六岁就不用了,咱这儿的规矩你又不是不懂。
”按当地的规矩,给将要远行的老奶奶鞋上绣花儿要用童女儿,而且指到谁就是谁,不许有半点推辞。
让格明深感为难的是,长这么大,她从来没捏过绣花儿针,不知绣花针多轻多重,是横拿还是坚拿。
娘呢从来没教地绣过花儿。
冷不丁地让她去绣花儿,这不是要她出丑嘛!庆婶子说:“不会绣不要紧,一教就会了。
人不管做啥事,都是先有第一回。
”格明要绣的花儿并不复杂,一根花梗,四片花叶,一朵花儿。
花梗绣揭色,花叶绣绿色,花朵绣黄色。
格明认出来,她所绣的花儿应该是菊花。
庆婶子把一根绣花针和缠了各色丝线的线轴给了格明,格明把黄丝线往针鼻子里纫时,手指哆嗦得怎么也纫不进去。
从听说要她给三奶奶绣花儿,她的哆嗦一直都没止住,这会儿又加重了,她越用力,越着急,就哆嗦得越厉害。
她在心里骂自己没用,眼泪几乎要落下来。
庆婶子说,谁第一次绣花儿都这样,绣得多了,自然就熟练了。
格明背过身子,把心稳了稳,果然把针纫上了。
①透过玻璃。
她看见桃花雪仍在下。
有一朵盛开的雪花从窗口上方下来。
眼看要飘进窗内。
格明在记忆里寻找她所见过的菊花。
在自家院子的东南角,一个用矮花墙圆起来的小园子里,每年秋天。
菊花都会不失时机地迎霜开放。
菊丛高过了矮墙,数不清的黄色线菊的花朵簇拥在墙头上,让人欣赏不尽,恰惜不尽,感叹不尽。
心中的莉花开了,格明手上的菊花就可以绣了。
三奶奶不是格明的亲奶奶,是远门子奶奶,娘说三奶奶对格明不赖,是有一年,三奶奶见格明穿的裤子太短了,短得揪巴到膝盖那里,就送给格明一条长一些的裤子。
福建省2020年高考仿真模拟语文试题及答案

福建省2020年高考仿真模拟语文试题及答案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公共危机主要是指对社会公众生命、健康与财产安全造成严重损失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与社会安全事件。
人类正在从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迈进,公共危机表现出不同以往的新特点,对工业社会建立起来的以控制为导向型的危机管理模式提出严峻挑战。
作为维护国家安全与公共安全的一种重要手段,公共危机管理必须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下,直面我国从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转型的现实,积极探索适应时代需要的模式变革。
公共危机管理也被称为突发事件应急管理。
按照传统观念,公共危机管理与公共安全相对应,而与国家安全鲜有关联。
这是因为国家安全与公共安全分别主要指称国家的外部安全与内部安全,二者没有交集。
如今,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框架下,国家安全理念将内外部安全整合在一起。
今天的公共危机管理具有双重使命:一是有效预防、应对公共危机,最大限度地限制、控制其影响,确保公众的生命、健康与财产安全;二是防止公共危机传导、放大、演化为国家安全危机。
不确定性是我们今天所处时代的一个重要特征。
我们难以根据既往的经验或对未来精准的预测来全面把握公共危机的缘起、演进,它们往往会超越人的常规思维。
公共危机越发不受地理边界或职能边界的限制,具有较强的传播与扩散能力。
在全球化时代,关键基础设施在世界范围高度互联,其崩溃将造成全球供应链中断,引发公共危机的全球跨境传播。
2011年泰国发生洪突,淹没了众多生产金业,由于泰国生产全球28%的硬盘驱动器,洪灾发生后,世界各地的笔记本电脑等产品生产受到影响。
进入21世纪后,以控制为导向的工业社会危机管理模式的有效性受到空前的挑战与质疑。
工业社会对一切事物进行严格、精确的控制,以产生所追求的秩序,公共危机管理者可以按照控制的逻辑,构建应急组织并采取按部就班的响应行动。
福建省云霄县高三上学期语文第一次大联考试卷

福建省云霄县高三上学期语文第一次大联考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1. (6分) (2019高三上·浙江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人们指指点点他、说他的脸是在那种地方见过的最平静的脸。
[甲]当西德尼·卡登迈着最后的步伐向死亡走去时,他的脑海中想到了什么呢?也许他看到了未来……“我看到巴萨德、德法热、法官们都在这个可怕的机器下面死去。
我看见一个美丽的城市正在这片可怕的土地上建立起来。
我看到新一代的人民将在真正的自由中生活。
我看到我为之付出生命的人们,他们幸福安宁的生活在我再也见不到的英国。
我看见路西年老的时候,每一年的这一天都会为我哭泣,我知道她和她的丈夫会一直到死都记着我。
[乙]我看见他们的儿子,有着和我一样的名字,现在长成了一个男人、一位著名的律师,并通过他的工作而使我扬名四方。
我听见他给他的儿子讲起我的故事。
[丙]我做的是一件很好的事。
它远远好过我所做的所有的事。
它将是一个很好的长眠,远比我所知道的要好。
”(1)文段中的加下划线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 指指点点B . 平静C . 付出D . 长眠(2)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A . 甲B . 乙C . 丙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2. (6分) (2017高三上·襄阳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中国神话不是一个独立的文化形态,而是一种依附于历史文化思潮而存在的叙事形态和思维形态,是以神秘性思维方式为内核、叙事性表述为手段的表现艺术。
就中国神话史而言,它曾有过三次创作高潮,而三次高潮又分别体现着神话内涵的三次变迁。
首先是五帝三王时代历史的神话化。
中国神话的第一个高潮,使出现在历史上神秘性思维最为高扬、神权思想最为膨胀的“五帝”、“三王”时代。
上古史非但不是神话的历史化,恰恰相反,上古神话更多却是历史的神话化,在历史记叙不发达的时代,它承载着传承历史的功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霄县高三第一学期第一次模拟试卷语文(完卷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哀吾生之须臾,。
(苏轼《赤壁赋》)(2)制芰荷以为衣兮,。
(屈原《离骚》)(3)少无适俗韵,。
(陶渊明《归园田居》)(4)逮奉圣朝,。
(李密《陈情表》)(5),随风直到夜郎西。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6),绝胜烟柳满皇都。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知识点】名句默写【试题解析】名句默写要突破生僻难写字,书写尽量工整,不能出现错别字,错一字则该空不得分,还要注意所选名句的出处,解答该题时应注意“羡”“裳”“沐浴”“寄”等字,一定要书写准确。
【答案】(1)羡长江之无穷(2)集芙蓉以为裳(3)性本爱丘山(4)沐浴清化(5)我寄愁心与明月(6)最是一年春好处(二)文言文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
朱碧潭诗序【明】王慎中诗人朱碧潭君汶,以名家子,少从父薄游,往来荆湖豫章,泛洞庭、彭蠡、九江之间,冲簸波涛,以为壮也。
登匡庐①山,游赤壁,览古名贤栖遁啸咏之迹,有发其志,遂学为诗,耽酒自放。
当其酣嬉颠倒,笑呼欢适,以诗为娱,顾谓人莫知我。
人亦皆易之,无以为意者。
其诗不行于时。
屋壁户牖,题墨皆满,涂污淋漓,以诧家人妇子而已。
贫不自谋,家人诮之曰:“何物可憎,徒涴②墙户,曾不可食,其为画饼耶!”取笔砚投掷之,欲以怒君,冀他有所为。
君不为怒,亦不变也。
一日,郡守出教③,访所谓朱诗人碧潭者。
吏人持教喧问市中,莫识谓谁,久乃知其为君也。
吏人至门,强君入谒。
君衣褐衣,窄袖而长裾,阔步趋府。
守下与为礼,君无所不敢当,长揖上座。
君所居西郊,僻处田坳林麓之交,终日无人迹。
守独出访之。
老亭数椽欹倾,植竹撑拄,坐守其下。
突烟昼湿,旋拾储叶,煨火烧笋,煮茗以饮守。
皂隶忍饥诟骂门外,君若不闻。
于是朱诗人之名,哗于郡中,其诗稍稍传于人口。
然坐以匹夫交邦君,指目者众,讪疾蜂起。
而守所以礼君如彼其降,又不为能诗故。
守父故与君之父有道路之雅,以讲好而报旧德耳。
君诗虽由此闻于人,人犹不知重其诗,复用为谤。
呜呼,可谓穷矣!凡世之有好于物者,必有深中其欲,而大惬于心。
其求之而得,得之而乐,虽生死不能易,而岂有所计于外。
诗之不足贾于时,以售资而取宠,君诚知之矣。
若为闭关吟讽,冻饿衰沮而不厌,其好在此也。
人之不知重其诗,焉足以挠其气,而变其所业哉!君尝谒予,怀诗数十首为贽,色卑而词款,大指自喜所长,不病人之不知,而惟欲得予一言以为信也。
岂其刻肠镂肺,酷于所嗜,虽无所计于外,而犹不能忘志于区区之名耶?嗟乎!此固君之所以为好也。
君既死,予故特序其诗而行之,庶以不孤④其意,岂以予文为足重君之诗于身后哉!【注】①匡庐:即山西庐山;②涴:污,弄脏;③教:教令,文中指告示;④孤:古同“辜”,辜负。
2、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呜呼,可谓穷矣穷:穷困B、必有深中其欲中:合乎C、而变其所业哉业:从事D、不病人之不知病:担心,忧虑3、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体现朱碧潭为人所讥原因的一项是(3分)( )①有发其志,遂学为诗②贫不自谋③徒涴墙户,曾不可食④君不为怒,亦不变也⑤然坐以匹夫交邦君⑥犹不能忘志于区区之名A、①②⑤B、②③⑤C、③④⑥D、①③⑤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朱碧潭虽放浪形骸,不理会他人讥骂,但还是不能忘怀“区区之名”。
B、因为太守的礼遇,朱碧潭的诗开始被关注,但人们仍旧不看重他的诗。
C、作者对朱碧潭不为世所重深表同情,同时对其痴迷于做诗表示理解。
D、太守之所以不计较朱碧潭的狂放,屈尊礼待他,是因为爱惜他的诗才。
5、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1)于是朱诗人之名,哗于郡中,其诗稍稍传于人口。
(3分)译:(2)此固君之所以为好也。
(3分)译:【知识点】公文类【试题解析】1.文言文中重点实词意思的判断方法有:(1)语境分析法(2)联想迁移法(3)结构分析法(5)字形分析法(4)语法分析法(6)成语词语印证法(8)通假代入法(7)邻词推断法等。
A项“穷”应是“穷困”的意思。
2.本题可以采用排除法,①是说他有志于学诗;④是朱君对家人非议的态度;⑥是作者的慨叹。
将这几项排除,即可得出答案为B。
3.D项“是因为爱惜他的诗才”错误,根据原文内容可知,主要原因是知府的父亲与朱君的父亲是故旧之交。
4.文言文句翻译一般是按点给分,可以找出句中重点字词并做准确的翻译,一般的实词中的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和句式中的特殊句式为考查的重点。
(1)句状语后置句,“稍稍”;(2)句“固”“所以”。
【参考译文】诗人朱碧潭君,名汶,出身名门,少年时随同父亲出游,往来湖南、湖北、江西等地,泛舟洞庭湖、鄱阳湖、九江之间,颠簸在波涛之上,认为是壮举。
又登临庐山,游赏赤壁,观览古圣贤隐居遁世吟啸咏唱的遗迹,志气有所触发,于是学习做诗,嗜酒放浪。
每当酒醉高兴,呼叫欢笑,便做以自娱自乐,还说他人不了解自己。
人们也都轻视他,不把他的诗当回事。
他的诗不能在当时流传,只有在自己家里的墙壁窗户上,写得满满的,涂得到处皆是,以此来唬弄家人孩子。
自己贫穷得无法谋生,家里人讥笑他说:“你涂些什么东西,真讨人嫌,只会弄脏墙壁窗户,又不能吃,难道画饼充饥!”拿起笔砚往他身上掷去,想以此激怒他,让他别再做诗,有所作为。
他也不生气,照旧做诗。
有一天,知府出了一张告示,要寻找叫朱碧潭的诗人。
差人拿着告示在集市中喊问,没有人认识是谁,最后才知道是朱君。
差人到门,强迫朱君去见知府。
朱君穿了粗布衣服,窄袖子长下摆,大摇大摆地去了知府衙门。
知府走下座位施礼迎接,朱君无所谓的样子,作一个揖就坐上了上宾之座。
朱君住在府城西郊,地点荒僻,处于田头林尾地方,终日没有人迹。
知府只身去拜访他。
他住的几椽老亭倾斜要倒,用竹竿撑住,让知府坐在下面。
家里揭不开锅,捡一点储备的树叶,生起火来,煮几颗笋,烧水煮茶,给知府喝。
那些差役忍饥挨饿,在门外骂骂咧咧,朱君就像没有听见。
从此朱诗人的名字,在州府里引起轰动,他的诗作也渐渐地在人们口里传诵着。
但是凭借一个布衣的身份同知府相交,大家的眼睛都盯上了,毁谤妒忌全来了。
何况知府所以如此降低身份给他礼遇,并不是因为他的诗写得好,而是因为知府的父亲与朱君的父亲是故旧之交,所以与朱君表示修好,报答旧日的交情罢了。
朱君的诗虽然由此为人们知晓,但是人们并不懂得看重他的诗,反而以此诽谤他。
唉,真可说是不得志了!大凡世人对于某件事物特别喜爱,必定是这件事物非常合乎他的心愿,并且让他的心情很愉快。
他追求并得到这件事物,这得到的快乐,是用生命也不能交换的,哪里还去理会生死之外的事情呢?做诗不能像货物那样出卖,得到钱财,取悦于人,这道理朱君是很清楚的。
但他情愿关门做诗,虽挨冻受饿,衰病失意,也不厌倦,就是因为这是他的爱好。
人们不懂得看重他的诗,怎么能阻挠他的志气,改变他所从事的事业呢!朱君曾经来拜会我,怀揣着几十首诗作为见面礼。
他的态度很谦虚,谈话很诚恳,大概的意思是对做诗是很自信的,不怕人们不知道他,只求我讲一句话作为证明。
我想他这岂不是如此刻苦专心,爱好作诗,虽然不计较生死之外的事情,但还是不能忘怀于区区的小名吗?唉唉,这确实就是朱君爱好作诗的原因了。
朱君已经死了,所以我特地为他的诗写一篇序言,使他的诗行之于世,希望不辜负他的好意,虽然我的文章说不上能够让他的诗被后世看重。
【答案】1.A2.B3.D4.(1)从此朱诗人的名字,在州府里引起轰动,他的诗作也渐渐地在人们口里传诵着。
(2)这确实就是朱君爱好作诗的原因了。
6、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6分)金陵冬夜【清】林古度老来贫困实堪磋,寒气偏归我一家。
无被夜眠牵破絮,浑如孤鹤入芦花。
【注】林古度由明入清,家财散尽,孤苦伶仃,就连被子蚊帐也没有,这首诗,就为此窘状而写。
(1)“无被夜眠牵破絮,浑如孤鹤入芦花”写得颇为精妙,请简要赏析。
(3分)答:(2)这首诗蕴含作者怎样的情感?请概括回答。
(3分)答:【知识点】诗【试题解析】(1)本题侧重考查诗歌的语言,分析时首先要理解该诗句,这两句是说自己家贫,在寒冷的夜晚,只有一床破棉絮,觉得自己是飞入芦花中的一只孤鹤;然后可以考虑该诗句运用的手法及作用,“浑如”二字告诉我们应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这样写出了诗人落魄的晚景;最后可以分析作者的情感,“孤”字展现了他的孤苦无依。
意思对即可。
也可从炼字角度赏析“牵”,从意象的角度赏析“孤鹤”等,言之成理亦可。
(2)解答此题就是要理清诗歌的情感思路,所以也要抓住诗歌描写到的内容来分析,“老来贫困实堪磋”展现的是作者老来贫困的悲苦;“寒气偏归我一家”“无被”“破絮”等展现的是作者晚景凄凉的忧愁;“孤鹤”等展现的是孤苦无依的哀伤。
一点1分。
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说法,言之成理亦可。
【答案】(1)诗人采用了比喻的手法,把“牵破絮”比作“入芦花”,借以比喻自己贫困落魄的凄凉晚景,表达了作者孤苦无依的悲伤。
(2)①老来贫困的悲苦;②晚景凄凉的忧愁;③孤苦无依的哀伤。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2分)(一)文学名著阅读(6分)7、下列各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正确的两项是(6分)()()A、在高老太爷的生日宴会上,冯乐山把自己的侄孙女许配给觉民,高家接受了这门亲事。
觉民知道此事后,坚决不同意,甚至不惜顶撞高老太爷而离家出走。
最后,临终前的高老太爷答应取消婚约,觉民逃婚胜利。
(《家》)B、齐卢战争时,几个积年老“乡绅”都躲到上海租界里了,孙传芳的军队过境,几乎没有“人”招待,是吴荪甫挺身而出,伺候得异常周到,于是他就挤上了家乡的“政治舞台”。
他的盘剥农民的“高利贷网”于是更快地发展。
(《子夜》)C、张飞一路平定蜀中郡县,巴郡太守严颜依靠城池的坚固进行抵抗,张飞强攻却是打不下。
最后,孔明用计活捉了严颜。
张飞对他以礼相待,严颜感其恩义,于是投降。
随后,严颜一马当先,打下了他所管辖的地方。
(《三国演义》)D、金钏儿因王夫人认为她与宝玉调笑,被赶出贾府,含羞赌气投井自尽。
她死后,王夫人心里不安,给了银子让她家处理后事;宝钗安慰王夫人,说金钏儿是自己失足落井而死。
(《红楼梦》)E、查理给葛朗台带来了自己父亲给伯父葛朗台的一封遗书,信的内容是:查理的父亲因病过世。
临死前打发查理来投奔伯父,让葛朗台照顾查理的前程。
((《欧也妮·葛朗台》)【知识点】名著导读【试题解析】B项“吴荪甫挺身而出”错误,挺身而出招待孙传芳的军队的人是冯云卿;C项不是“孔明”,应是“张飞”;“严颜一马当先,打下了他所管辖的地方”应是“严颜所管辖的地方都望风归顺”。
E项“查理的父亲因病过世”错误,查理的父亲因无钱偿还债务,破产了,准备自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