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沂市2017届高三2月份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山东省临沂市高三2月份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扫描含答案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1.C(神魂巅倒一神魂颠倒)2.B(“连接”有两个意思,一是“(事物)相互衔接”,二是“使连接”;“链接”是网络中常用的词语,指利用技术手段将网址、文字、图片等与相应的网页联系起来,一点击网址、文字、图片等就出现网页页面。
“传诵”:一般都是说,就是扩大说的范围;“传颂”:是称赞的意思,多指传播名人名事。
“瞭望”:向高处望;“张望”:向四周、远处看。
)3.A4.B(A行云流水:像天上的流云,江河中的流水。
形容文章自然不受约束,就像漂浮着的云和流动着的水一样。
B良莠不齐:指好人坏人都有,混杂在一起。
该成语的适用对象只能是人,侧重于人的品质,不能用来形容教学质量,可改为“参差不齐”。
C小试牛刀:比喻某人有很大的本领,先在小事情上施展一下。
D 鞭辟入里:形容做学问切实,也形容分析透彻,切中要害。
)5.C(A项成分残缺,“具备”缺少宾语;B项“围绕以分数为中心”句式杂糅,删除“围绕”;D项搭配不当,把“改善”改为“促进”。
) 6.A(“否定艺术创作本身的目的”错。
根据文意,艺术创作的目的是使艺术作品供人欣赏、阅读;原文中“艺术创作本身不是目的”的意思是艺术创作的目的不是为创作而创作,这句话不是否定艺术创作本身的目的。
)7.D(“会令接受者感到紧张,为消除这种紧张情绪”曲解文意。
文中说的是两种视域间存在紧张关系,而非说接受产生紧张情绪。
)8.B(“结果一定产生新的接受”错,原文为“给新的接受提供了可能性”)9.D(“师”:乐师,“旷”是名)1O.A(A项两个“而”,都是连词表顺承关。
B项①句中的“之”,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②句中的“之”,结构助词,放在定语与中心词之间,可译为“的”。
C项①句中的“者”,代词,放在词组后,指人;②句中的“者”,语气词,用在主语后,引出原因、解释等。
D项①句中的“以”,介词,把;②句中的“以”,连词,表原因。
)11.C12.B(吕太公比周公更有远见不对,文中没有表达这方面的意思)13.(1)后代如果有精通音律的人,将会知道此钟的声音是不调和的,我私下里为您感到羞耻。
山东省临沂市2017届高三2月份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山东省临沂市2017届高三2月份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纯WORD版本试卷分第1卷和第II卷两部分,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1卷(共36分)一、(每小题3分,共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题。
我必须再一次提到绵延在车窗外的广袤..的农田。
除了鄂西山地的那些农田让我有着切肤之痛....般的体验,让我再过多少年也能闻出其芬芳尝出其苦涩外,我在其他任何一个省份所望见的农田,几乎都出现在如闪电般倏忽而逝....的车窗里。
那都是一些短暂的走马观花的记忆,可它们(连接/链接)在一起,。
它们的苍凉、悲壮,它们的繁茂、葱茏,它们的肥沃、贫瘠..,深深刺痛着我的目光,如刀刻刺锥一般深刻。
不管它们是中原大地的沃野,还是云贵高原上的梯田,还是长江以南的水田……我知道它们都不是一两天开花结果了,它们是世代经营的结果。
它们像一件银器,被一个家族世代打磨。
家谱在其上续写,史诗在其上(传颂/传诵)。
不知多少时光就那样在大地的枯荣变...幻.中消弭..,可那些农田依然如开垦之初,对生养庄稼这件事保持着浓烈的兴趣和旺盛的欲望。
这或许是它们最美的一面。
田园之美,是自然之美的延伸,是对大地之美的张扬。
几与田园同时诞生的,便是村庄。
在我的视野里,那些由一栋栋瓦房子组成的村庄,穿插于田园之中,像从泥土里冒出来的一个个大蘑菇,和农田里生长的庄稼一样,与天地一色。
,,,,石头砌成..的院墙,泥巴院子泥巴路,生长在群山之侧,大都分布于青山与田园之间。
它们仿佛就是大地本身孕育的事物,天人合一的思想顺着屋脊向天空(嘹望/张望)。
如蘑菇一般的村庄,在大地上像一个谜,却最令人安心,也最令人神魂巅倒....。
1.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A.砌(qì)成倏忽而逝 B.消弭(mǐ)切肤之痛C.广袤(mào)神魂巅倒 D.贫瘠(jí) 枯荣变幻1.C(神魂巅倒一神魂颠倒)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链接传颂嘹望 B.连接传诵嘹望C.连接传诵张望 D.链接传颂张望2.B(“连接”有两个意思,一是“(事物)相互衔接”,二是“使连接”;“链接”是网络中常用的词语,指利用技术手段将网址、文字、图片等与相应的网页联系起来,一点击网址、文字、图片等就出现网页页面。
山东省临沂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考试语文2016.11 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8页。
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县区和科类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共36分)一、(每小题3分,共15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
完成1~3题。
中国北方最明显的地理标志就是长城。
①从山海关到嘉峪关,逶迤连绵....穿行在崇山竣岭之上,将秦汉到明清的文化符号一一镌.刻在苍茫的大地上。
如果是夕阳西下的时候,一抹红霞涂染了曲曲折折的石墙,又为烽火台、戍.楼(描绘/勾勒)出金色的轮廓。
这时,你遥望天边的归雁,听北风掠过衰草黄沙,心头不由会泛起一种历史的沧.凉.。
可是谁也没有注意到万里长城由东向西进入陕北府谷犁辕山境内后,轻轻地拐了一个弯。
这气势浩大....,如大河奔流般的长城,怎么说拐就拐了呢?②现在能给出的解释,只是为了一座寺和一棵树:③一棵红柳树。
这棵红柳(挺立/耸立)在一座古寺旁,深红的树干,遒.劲的老枝,浑身鼓着拳头大的筋结,像是铁水或者岩浆冷却后的(凝结/凝聚)。
而在这些筋结旁又生出一簇簇柔嫩的新枝,开满紫色的小花,劲如钢丝,④灿若朝霞。
它高大的身躯摇曳.着,扫着湛蓝的天空,覆盖着这座乡间的古寺,一幅古典的风景画。
1.文中加点的字的注音和加点词语的文字,都正确的一项是A.镌(juān) 逶迤B.戍(shù) 崇山竣岭C.劲(jìng) 沧凉D.曳(yì) 气势浩大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描绘挺立凝结B.勾勒挺立凝聚C.描绘耸立凝聚D.勾勒耸立凝结3.文中画线处的标点,使用错误的一项是A.①B.②C.③D.④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A.从首次发射载人飞船,到执行“多人飞天”任务,如今神舟十一号与天宫二号已成功对接,而天舟一号货运飞船的发射也倚马可待....。
2017年课标2卷语文试题及答案

绝密★启用前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本试卷共22题,共150分,共10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
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
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青花瓷发展的黄金时代是明朝永乐、宣德时期,与郑和下西洋在时间上重合,这不能不使我们思考:航海与瓷器同时达到鼎盛,仅仅是历史的偶然吗?从历史事实来看,郑和下西洋为青花瓷的迅速崛起提供了历史契机.近三十年的航海历程推动了作为商品的青花瓷大量生产与外销,不仅促进技术创新,使青花瓷达到瓷器新工艺的顶峰,而且改变了中国瓷器发展的走向,带来了人们审美观念的更新.这也就意味着,如果没有郑和远航带来活跃的对外贸易,青花瓷也许会像在元代一样,只是中国瓷器的诸多品种之一,而不会成为主流,更不会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由此可见,青花瓷崛起是郑和航海时代技术创新与文化交融的硕果,中外交往的繁盛在推动文明大交融的同时,也推动了生产技术与文化艺术的创新发展.作为中外文明交融的结晶,青花瓷真正成为中国瓷器的主流,则是因为成化年间原料本土化带来了民窑青花瓷的崛起。
民窑遍地开花,进入商业化模式之后,几乎形成了青花瓷一统天下的局面。
一种海外流行的时尚由此成为中国本土的时尚,中国传统的人物、花鸟、山水,与外来的伊斯兰风格融为一体,青花瓷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进而走向世界,最终万里同风,成为世界时尚。
一般来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化,而时尚兴盛则是社会快速变化的标志。
2017年课标2卷语文试题及答案

绝密★启用前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本试卷共22题,共150分,共10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
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
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青花瓷发展的黄金时代是明朝永乐、宣德时期,与郑和下西洋在时间上重合,这不能不使我们思考:航海与瓷器同时达到鼎盛,仅仅是历史的偶然吗?从历史事实来看,郑和下西洋为青花瓷的迅速崛起提供了历史契机。
近三十年的航海历程推动了作为商品的青花瓷大量生产与外销,不仅促进技术创新,使青花瓷达到瓷器新工艺的顶峰,而且改变了中国瓷器发展的走向,带来了人们审美观念的更新。
这也就意味着,如果没有郑和远航带来活跃的对外贸易,青花瓷也许会像在元代一样,只是中国瓷器的诸多品种之一,而不会成为主流,更不会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由此可见,青花瓷崛起是郑和航海时代技术创新与文化交融的硕果,中外交往的繁盛在推动文明大交融的同时,也推动了生产技术与文化艺术的创新发展.作为中外文明交融的结晶,青花瓷真正成为中国瓷器的主流,则是因为成化年间原料本土化带来了民窑青花瓷的崛起。
民窑遍地开花,进入商业化模式之后,几乎形成了青花瓷一统天下的局面。
一种海外流行的时尚由此成为中国本土的时尚,中国传统的人物、花鸟、山水,与外来的伊斯兰风格融为一体,青花瓷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进而走向世界,最终万里同风,成为世界时尚。
一般来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化,而时尚兴盛则是社会快速变化的标志.因此,瓷器的演变之所以引人注目,还在于它与中国传统社会从单一向多元社会的转型同步。
2017年课标2卷语文试题及答案

绝密★启用前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本试卷共22题,共150分,共10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
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青花瓷发展的黄金时代是明朝永乐、宣德时期,与郑和下西洋在时间上重合,这不能不使我们思考:航海与瓷器同时达到鼎盛,仅仅是历史的偶然吗?从历史事实来看,郑和下西洋为青花瓷的迅速崛起提供了历史契机。
近三十年的航海历程推动了作为商品的青花瓷大量生产与外销,不仅促进技术创新,使青花瓷达到瓷器新工艺的顶峰,而且改变了中国瓷器发展的走向,带来了人们审美观念的更新.这也就意味着,如果没有郑和远航带来活跃的对外贸易,青花瓷也许会像在元代一样,只是中国瓷器的诸多品种之一,而不会成为主流,更不会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由此可见,青花瓷崛起是郑和航海时代技术创新与文化交融的硕果,中外交往的繁盛在推动文明大交融的同时,也推动了生产技术与文化艺术的创新发展。
作为中外文明交融的结晶,青花瓷真正成为中国瓷器的主流,则是因为成化年间原料本土化带来了民窑青花瓷的崛起。
民窑遍地开花,进入商业化模式之后,几乎形成了青花瓷一统天下的局面。
一种海外流行的时尚由此成为中国本土的时尚,中国传统的人物、花鸟、山水,与外来的伊斯兰风格融为一体,青花瓷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进而走向世界,最终万里同风,成为世界时尚。
一般来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化,而时尚兴盛则是社会快速变化的标志。
2017年课标2卷语文试题及答案

绝密★启用前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本试卷共22题,共150分,共10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
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
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青花瓷发展的黄金时代是明朝永乐、宣德时期,与郑和下西洋在时间上重合,这不能不使我们思考:航海与瓷器同时达到鼎盛,仅仅是历史的偶然吗?从历史事实来看,郑和下西洋为青花瓷的迅速崛起提供了历史契机.近三十年的航海历程推动了作为商品的青花瓷大量生产与外销,不仅促进技术创新,使青花瓷达到瓷器新工艺的顶峰,而且改变了中国瓷器发展的走向,带来了人们审美观念的更新。
这也就意味着,如果没有郑和远航带来活跃的对外贸易,青花瓷也许会像在元代一样,只是中国瓷器的诸多品种之一,而不会成为主流,更不会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
由此可见,青花瓷崛起是郑和航海时代技术创新与文化交融的硕果,中外交往的繁盛在推动文明大交融的同时,也推动了生产技术与文化艺术的创新发展。
作为中外文明交融的结晶,青花瓷真正成为中国瓷器的主流,则是因为成化年间原料本土化带来了民窑青花瓷的崛起。
民窑遍地开花,进入商业化模式之后,几乎形成了青花瓷一统天下的局面.一种海外流行的时尚由此成为中国本土的时尚,中国传统的人物、花鸟、山水,与外来的伊斯兰风格融为一体,青花瓷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进而走向世界,最终万里同风,成为世界时尚.一般来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化,而时尚兴盛则是社会快速变化的标志。
山东省临沂市2017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考试语文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共8页。
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县区和科类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
3.第II卷必须用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共36分)一、(每小题3分,共15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题。
这里的山,巍巍的如一道屏嶂..,长长的又如伸开的两臂,将这处秀丽的古迹拥在怀中。
春日黄花满山,径幽香远....;秋来草木郁郁,天高水清,无论何时拾级..登山,探古洞,访亭阁,都情悦神爽。
古祠设在这(绵绵/茫茫)的苍山中,恰如淑女半遮琵琶,骄羞迷人....。
在祠内信步,那里一泓深潭,这里一条小渠。
桥下有河,亭中有井,路边有溪,石间有细流脉脉..,如线如缕;______________,如锦如缎。
这么多的水,又不知是从哪里冒出的,丁丁咚咚....,只闻佩环齐鸣,却找不到一处泉眼。
更可爱的是水清得让人叫绝。
无论多深的渠、潭、井,(只有/只要)光线好,游鱼、碎石,丝纹可见。
而水势又不大,清清的波,将长长的草蔓..拉成一缕缕的丝,(沉/铺)在河底,挂在岸边,合着那些金鱼、青苔、玉栏倒影,_____________________,穿亭绕榭,冉冉..不绝.当年李白至此,曾赞叹道:“晋祠流水如碧玉,百尺清潭写翠娥。
”1.文中加点词的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A.屏嶂径幽香远B.拾级骄羞迷人C.脉脉冉冉不绝D.草蔓丁丁咚咚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绵绵只有沉B.绵绵只要铺C.茫茫只有铺D.茫茫只要沉3.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林中有碧波闪闪织成了一条条的大飘带B.林中有波光粼粼织成了一条条的大飘带C.林中有碧波闪闪一条条大飘带就此织成D.林中有波光粼粼一条条大飘带就此织成4.下列文段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组是在故事的开端,我还没上小学,初夏时在村子里闲逛,逮一种叫“苞米虫”的昆虫,用秸秆插进它肩胛骨的位置,就得到了一只生物电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省临沂市2017届高三2月份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本试卷分第1卷和第II卷两部分,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1卷(共36分)一、(每小题3分,共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题。
我必须再一次提到绵延在车窗外的广袤..的农田。
除了鄂西山地的那些农田让我有着切肤之痛....般的体验,让我再过多少年也能闻出其芬芳尝出其苦涩外,我在其他任何一个省份所望见的农田,几乎都出现在如闪电般倏忽而逝....的车窗里。
那都是一些短暂的走马观花的记忆,可它们(连接/链接)在一起,。
它们的苍凉、悲壮,它们的繁茂、葱茏,它们的肥沃、贫瘠..,深深刺痛着我的目光,如刀刻刺锥一般深刻。
不管它们是中原大地的沃野,还是云贵高原上的梯田,还是长江以南的水田……我知道它们都不是一两天开花结果了,它们是世代经营的结果。
它们像一件银器,被一个家族世代打磨。
家谱在其上续写,史诗在其上(传颂/传诵)。
不知多少时光就那样在大地的枯荣变...幻.中消弭..,可那些农田依然如开垦之初,对生养庄稼这件事保持着浓烈的兴趣和旺盛的欲望。
这或许是它们最美的一面。
田园之美,是自然之美的延伸,是对大地之美的张扬。
几与田园同时诞生的,便是村庄。
在我的视野里,那些由一栋栋瓦房子组成的村庄,穿插于田园之中,像从泥土里冒出来的一个个大蘑菇,和农田里生长的庄稼一样,与天地一色。
,,,,石头砌成..的院墙,泥巴院子泥巴路,生长在群山之侧,大都分布于青山与田园之间。
它们仿佛就是大地本身孕育的事物,天人合一的思想顺着屋脊向天空(嘹望/张望)。
如蘑菇一般的村庄,在大地上像一个谜,却最令人安心,也最令人神魂巅倒....。
1.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A.砌(qì)成倏忽而逝 B.消弭(mǐ)切肤之痛C.广袤(mào)神魂巅倒 D.贫瘠(jí) 枯荣变幻1.C(神魂巅倒一神魂颠倒)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链接传颂嘹望 B.连接传诵嘹望C.连接传诵张望 D.链接传颂张望2.B(“连接”有两个意思,一是“(事物)相互衔接”,二是“使连接”;“链接”是网络中常用的词语,指利用技术手段将网址、文字、图片等与相应的网页联系起来,一点击网址、文字、图片等就出现网页页面。
“传诵”:一般都是说,就是扩大说的范围;“传颂”:是称赞的意思,多指传播名人名事。
“瞭望”:向高处望;“张望”:向四周、远处看。
)3.在文中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就把我淹没到一条没有尽头的河流里乌黑的屋顶,石灰粉刷的白墙,木头做的门窗,木柴烧出的烟雾B.我被淹没到一条没有尽头的河流里屋顶的乌黑,白墙是石灰粉刷的,门窗是木头做的,烟雾是木柴烧出的C.我被淹没到一条没有尽头的河流里乌黑的屋顶,石灰粉刷的白墙,木头做的门窗,木柴烧出的烟雾D.就把我淹没到一条没有尽头的河流里屋顶的乌黑,白墙是石灰粉刷,门窗是木头做的,烟雾是木柴烧出的3.A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整场演出如行云流水....,灯光、音乐和表演相得益彰,引导观众回到历史长河之中,激起观众对国家、对民族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B.目前,家庭收入与教育支出挂钩,极大影响了教育机会的均衡分配,继而造成教育质量良莠不齐....等问题,引发了社会的关注和思考。
C.怀揣着冠军的梦想,和异于常人的努力与坚持,他们的机器人在西南赛区小试牛刀....,获得冠军;在全国总决赛上,夺得最佳技术奖。
D.在本次公益阅读推广活动中,与会专家们对儿童图画书、童话诗、幻想文学等不同类型的儿童文学进行了鞭辟入里....的学理分析。
4.B(A行云流水:像天上的流云,江河中的流水。
形容文章自然不受约束,就像漂浮着的云和流动着的水一样。
B良莠不齐:指好人坏人都有,混杂在一起。
该成语的适用对象只能是人,侧重于人的品质,不能用来形容教学质量,可改为“参差不齐”。
C小试牛刀:比喻某人有很大的本领,先在小事情上施展一下。
D 鞭辟入里:形容做学问切实,也形容分析透彻,切中要害。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中国文化理解的审美观念中,一幅高品质的山水画应该具备画山不是山、画水不是水、笔墨不是笔墨,才是意境的最高境界。
B.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学习成绩成为家长和社会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一切围绕以分数为中心的教育理念饱受有识之士的诟病。
C.长征是中国现代史上的重大事件,也是世界军事史上的一个壮举,其影响早已穿透时空,跨越国界,成为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
D.除了体育本身的价值功能外,足球运动还对改善经济文化建设、增进国际交往和提升国家软实力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5.C(A项成分残缺,“具备”缺少宾语;B项“围绕以分数为中心”句式杂糅,删除“围绕”;D项搭配不当,把“改善”改为“促进”。
)二、(每小题3分,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艺术活动与自然科学、物质生产活动是不同的,艺术活动不是指向作为客体的物的世界的“对象性活动”,而是激发人的思维和想象,沟通人们的心灵的人际交流活动。
自然科学与物质生产活动的对象是完全被动的物质世界,而艺术的对象则是有思想、有情感的人以及被人的情感所注的自然景象。
因此,艺术活动的作用不是方面的,被作用的一方也不是完全被动的。
艺术活动的过程是作家与作品,作品与接收者、接收者与作者的相互邀请、相互“对话”的过程,艺术创作本不是目的,创造艺术作品是为了供人欣赏、阅读。
艺术作品不经审美接受活动,只是一些没有生命的物质材料,仅仅是一种可能的存在,只有在接受活动中才能产生精神作用和审美效果,成为现实的存在。
艺术作品虽然是艺术家思想感情的结晶,但只有审美接受活动才能将它从物质性存在中解放出来,使其获得艺术生命力,艺术活动缺少接受者的能动参与是不可想象的。
因此,审美接受是艺术活动的最后完成。
审美接受是以接受者为中心的创造性活动。
艺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不是作品单方面给定的客观存在,而是作品与接受者相互作用、共同实现的产物。
正如商品的价值不是物的自然属性,而是商品在交换过程中产生的社会联系的反映一样,艺术作品的价值和意义也不是作品本身所具有的性质,而是艺术作品与审美接受意识共同作用的结果。
接受者在接受艺术作品的过程中,他的意识不是一块白板,不是听凭作者的吩咐。
接受美学家姚斯将接受者的视域称为“期待视野’’,它指接受者从自己现有的经验出发对艺术作品所能达到的理解范围。
每个艺术品同样有自己的视域,这是由创作者特定的历史存在所构成的。
在接受过程中,接受者感受到由此二种视域的差异造成的紧张关系。
为了消除这种紧张关系,接受者必须筹划一个不同于自身视域的文本视域,实际上他是把自身的视域融入了所筹划的文本视域之中。
在这一过程中,接受者的视域也必然为文本视域所改变。
因此,接受活动是两种视域的融合过程。
而且这种融合是一个永无停息的循环过程。
每一次融合都产生了一个新的接受视域,文本视域也随之呈现出不同的面貌,于是又导致了一个新的融合过程。
视域的每一次融合,都是一次超越,新的视域包括文本和接受者的视域,又超越了这两个视域,而给新的接受提供了可能性。
视域融合的过程就是接受的过程,也是接受者对艺术作品的意义再创造的过程。
接受的过程是使作品的生命力不断延续,使作品的意义和审美特性不断增值的过程,其结果无疑会使作品超出原初存在状况,比以前更加充实、丰富。
如果说没有作家就没有可以接受的作品,那么,没有接受者,就没有艺术品意义的实现。
(选自邢建昌《文艺美学研究》,有删改)6.下列关于文章第一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艺术活动的过程是作家、作品、接收者、作者的相互邀请、对话的过程,从而否定艺术创作本身的目的,达到供人们欣赏、阅读的目的。
B.艺术作品经过审美接受活动,才能产生精神作用和审美效果,才能获得艺术生命力,否则,就只能作为没有生命的物质材料而存在。
C.自然科学、物质生产活动以作为客体的物的世界为对象,而艺术活动以有思想、有情感的人和被人的情感所灌注的自然景象为对象。
D.艺术作品是艺术家思想感情的结晶,只有接受者能动地参与艺术活动,才能使艺术作品成为现实的存在,才能使艺术活动最后完成。
6.A(“否定艺术创作本身的目的”错。
根据文意,艺术创作的目的是使艺术作品供人欣赏、阅读;原文中“艺术创作本身不是目的”的意思是艺术创作的目的不是为创作而创作,这句话不是否定艺术创作本身的目的。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艺术活动能激发人的思维和想象,沟通人们的心灵,在艺术活动中,艺术活动的作用不是单方面的,被作用的一方也不是完全被动的。
B.艺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不是作品本身具有的,而是作品与接受者相互作用、共同实现的产物,审美接受活动是以接受者为中心。
C.接受者在接受艺术作品的过程中,不是听凭作者的吩咐,他有自己的“期待视野”,从自己现有的经验出发对作品进行理解。
D.接受者的视域和文本的视域存在差异,这会令接受者感到紧张,为消除这种紧张情绪,接受者要策划一个不同于自身视域的文本视域。
7.D(“会令接受者感到紧张,为消除这种紧张情绪”曲解文意。
文中说的是两种视域间存在紧张关系,而非说接受产生紧张情绪。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艺术作品的接受过程中,接受者把自己的视域融入筹划的文本视域,使这两种视域融合,而在融合的过程中,接受者的视域被改变。
B.艺术接受活动是接受者自己的视域与文本视域的融合过程,而且这种融合是一个永无停息的循环过程,结果一定产生新的接受。
C.每次视域融合,接受者都对艺术作品的意义进行再创造,这使得作品的意义和审美特性不断增值,使作品比以前更加充实、丰富。
D.艺术作品的视域由创作者特定的历史存在构成,在接受艺术作品的过程中,接受者使自身的视域与文本视域融合,延续了作品的生命力。
8.B(“结果一定产生新的接受”错,原文为“给新的接受提供了可能性”)三、(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长见《吕氏春秋》智所以相过,以其长见与短见也。
今之于古也,犹古之于后世也。
今之于后世,亦犹今之于古也。
故审知今则可知古,知古则可知后,古今前后一也。
故圣人上知千岁,下知千岁也。
荆文王曰:“苋譆数犯我以义,违我以礼,与处则不安,旷之则不谷得焉,不以吾身爵之,后世有圣人,将以非不谷。
”于是爵之五大夫。
“申侯伯善持养吾意,吾所欲则先我为之,与处则安,旷之而不谷丧焉,不以吾身远之,后世有圣人,将以非不谷。
”于是送而行之。
申侯伯如郑,阿郑君之心,先为其所欲,三年而知郑国之政也,五月而郑人杀之。
是后世之圣人,使文王为善于上世也。
晋平公铸为大钟,使工听之,皆以为调矣。
师旷曰:“不调,请更铸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