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课导学案[方案].doc

合集下载

一年级下册语文第23课导学案.doc

一年级下册语文第23课导学案.doc

《王二小》导学案年级:一学科:语文执笔学校学习目标:1、认识14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理解课文内容。

3、在读中领悟小英雄的行为。

学习重点:体会小英雄的精神。

学习难点: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法指导自主探索、媒体辅助、合作交流学前准备生字卡片、课文插图学习时间二课时学习过程:课前学案自学(自学提示)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注意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标出生字并多读几遍,不懂得地方标上“?”,标出自然段。

课中利用多媒体出示课文插图。

★小组合作1、看图思考:每幅图画了什么内容?找出与四幅图相对应的段落读一读。

2、合作交流学习生字。

3、议一议:为什么王二小是英雄呢?★班级展示各组选代表进行展示学习成果,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评价。

★质疑探究学生提出有疑问的地方,教师引导学生集体交流。

★自悟自得我这节课的感悟和收获:★达标测试1、认读卡片,巩固字音。

2、指名朗读课文。

课后课后反思:第二课时学习过程:课前学案自学(自学提示)通读全文,了解课文大意。

课中出示课文插图,让学生逐句细读课文,读正确每句话。

★小组合作(1)王二小是怎么放哨的?。

(2)句式训练:一边一边......(3)为什么敌人要王二小带路呢?(4)面对痛恨的敌人,二小会怎么做呢?(5)“顺从”是什么意思?王二小真的顺从吗?从哪里看出来的?(6)王二小如果不这样做会怎样?(7)“四面八方响起了枪声”是什么意思?(8)王二小是为什么牺牲的?他是个怎样的孩子?★班级展示各组选代表进行展示学习成果,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评价。

★质疑探究学生提出有疑问的地方,教师引导学生集体交流。

★自悟自得我这节课的感悟和收获:★达标测试照样子写句子:王二小把敌人带进了埋伏圈。

敌人被王二小带进了埋伏圈。

课后课后反思:。

第23课.《出师表》导学案-九年级语文下册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学生版)docx

第23课.《出师表》导学案-九年级语文下册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学生版)docx

第23课《出师表》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有关“表”的文学常识,疏通文意,积累重点词语与句式。

2.感受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体会诸葛亮的耿耿忠心。

3.结合本单元其他篇目的学习和对补充材料的理解,品析古人高超的劝谏艺术,分析他们不同的劝谏风格,掌握劝谏技巧。

【重点难点】1.感受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体会诸葛亮的耿耿忠心。

2.结合本单元其他篇目的学习和对补充材料的理解,品析古人高超的劝谏艺术,分析他们不同的劝谏风格,掌握劝谏技巧。

【学习过程】预习案背景介绍223年,刘备病死于白帝城,将刘禅托付给诸葛亮。

此时蜀汉伐吴惨败,元气大伤。

诸葛亮施行了一系列比较正确的经济措施,使蜀汉境内呈现兴旺景象,同时与孙吴通好,平息南方叛乱,稳定了蜀汉的政治局势。

适逢曹魏兵败祁山、孙吴兵挫石亭,于是227年,诸葛亮决定抓住时机北上伐魏,临行之前感到后主刘禅暗弱,不懂得治理政事,深怀内顾之忧,所以上此表文,给后主以告诫和劝勉,希望后主认识到必须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才能修明政治,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

学习案第一课时任务一:知作者,明背景1.作者介绍2.文体知识:表任务二:积累字词,诵读课文1.字词学习崩殂.cú疲弊.bì不懈.xiè恢弘.hónɡ妄自菲.fěi薄塞sè陟.zhì罚臧否..zānɡ pǐ郭攸.yōu之费祎.yī遗.wèi陛下行.hánɡ阵和睦桓.huán、灵长.zhǎnɡ史猥.wěi自枉屈二十有.yòu一年矣夙.sù夜忧叹五月渡泸.lú庶.shù竭驽.nú钝斟酌..zhēnzhuó2.划分节奏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jiù。

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ji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yí诏。

第23课《九色鹿》导学案

第23课《九色鹿》导学案

23.《九色鹿》师生共用导学案【目标导航】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识“湖、救”等16个生字,会写“义、求”等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感悟意境、积累语言。

3.教育学生从小养成讲信用、守信用的好品质。

【前置性学习】收集九色鹿的相关资料;借助工具书识记会认字和会写字。

【学习过程】第一课时(预习课)一、诱思导学1、你们见过九色鹿吗?听过关于它的故事吗?2、提示课题:九色鹿教师直接板书课题。

二、感知研学(一)出示预习要求。

1、正确流利朗读课文;2、借助工具书,小组合作学习会认字和会写字,初步理解重点词语意思;3、自由读课文,概括文章思路:这篇课文讲了()。

感知内容,相互交流,九色鹿把那人救上了岸;后来那个人是怎样对待九色鹿的?(二)基础检测。

一、看拼音写词语。

núpúfācāi línɡhún chìzéqūshǐfāshì( ) ( ) ( ) ( ) ( ) ( ) 二、我会用组词的方法来区分它们。

魂()财()渐()榜()愧()材()惭()傍()三、把词语补充完整。

知恩图()千恩万()()杀无辜()将仇报背()弃义见()忘义(三)师生小结第二课时(展示课)三、读悟品学1、小组合作展示提示。

(1)朗读课文,理清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2)你认为九色鹿把那人救上了岸;后来那个人是怎样对待九色鹿的?(3)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一至第四自然段,分别用“——”和“~~~~”分别标出九色鹿的话和那个人的话。

仔细读读,看看你想对九色鹿说些什么? 读读第五至七自然段看看你又体会到一些什么?并找出相关的句子,并读好这些句子。

2、交流展示。

A、小组学习汇报与个人展示汇报相结合。

B、结合学生汇报重点点拨:(1)四人小组互相读他们的对话,并说说自己想对九色鹿说的话。

通过各抒己见,学生们把自己的理解,感受说出来,大家对九色鹿的好心肠,产生共鸣。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23.童年的发现》导学案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23.童年的发现》导学案
五年级下册第23课导学案(1课时)
班级
时间
主备人
审核人
学习
内容
23.童年的发现
课型
新授课
上课人
学习
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胚、祸”等10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能正确读写“胚胎、祸患、滑翔、随心所遇、运转自如、绞尽脑汁”等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作者发现胚胎发育的过程,感受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培养学生发现、创新的意识和积极关注生活的态度。
3.小组推荐一名同学汇报交流的结果,其他同学做补充。
4.教师总结。

四、总结梳理
1.从课文中,你觉得文中作者是个怎样的孩子?(费奥多罗夫是个天真无邪、求知若渴、善于探究和想象,并有着执著精神的孩子。)
2.通过学习课文,受到了什么启发?(在生活中要养善于观察的习惯,遇到问题要敢于动脑思考,最为重要的是有坚持不懈的勤奋钻研的精神。)
3.联系实际说说童年生活中有哪些有趣的发现。(学生自由发言)




反思人:
月日
(2)遇到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
2.自学课文生字词,可以用笔在文中圈出来,然后用合适的方法来解决生字词。
3.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
三、拓展延伸。
1.学生再读课文,想想: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童年的发现的?是按照什么顺序将材料串接起来的?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读后的收获,教师巡视指导。
3.能结合具体事例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的重大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危险”等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课文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
学习
重点
默读课文,了解作者发现胚胎发育的过程,感受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培养学生发现、创新的意识和积极关注生活的态度

23课导学案第一课时

23课导学案第一课时
【导学难点】
【导课】
【课内自学】
【组内合学】
【组际研学】
【巩固拓学】
【导学重点】生字的认读与书写
【知识链接】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如黄香温席的故事,影响了我们世世代代,值得大家学习。
【学法指导】自主学习为主
【自主学习】1、自由读课文,找出生字
2、标出自然段序号
【合作探究】
检查:开小火车分小节朗读课文。
助拼音读准生字,读通课文。并且告诉我你在课文里认识了哪些人?
随机正音。
你在课文中认识了哪些人?
(三个妈妈,三个儿子,一个老爷爷)
书写生字,分析结构,给生字组词
【整理学案】
【达标测评】
第一关:抄写“我会写”的生字。
第二关:看拼音写词语。
第三关:
二年级语文导学案(个案)
执笔:周旭慧审核:审批:学案编号:
课题:23、三个儿子课时:第1课时授课人:授课时间:
【导学目标】1、会认6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3、通过质疑、讨论等方法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领会故事中的道理和人物的感情。
【以学定法导学并进】

第23课时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导学案

第23课时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导学案

第23课时《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导学案【学习目标】【重点】】创新的现实作用【难点】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知识梳理】(P78——80)1、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技创新):①②2、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①②3、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文化创新):①②③【合作探究】马化腾从深圳大学毕业后开了腾讯公司。

马化腾一开始就非常注重科技创新。

公司安排员工出国学习先进科技,回国后自主研发。

开发出一款基于INTERNET的即时通信工具,就是QQ,它集寻呼、聊天、电子邮件和文件传输多种功能于一身。

备受欢迎。

公司市场占用率越来越大。

探究一:科技创新对腾讯公司的发展有何影响?过了一段时间,马化腾发现公司很多员工跳槽,有部分员工缺乏进取心、偷懒,另外有些员工觉得收入分配不公。

他别出心裁地宣讲他提出的“人学论”:人是每一个关键节点、每一种战略打法的最终执行者。

对员工规范管理、高薪激励的结合可以对效率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

于是公司立即着手进行管理制度改革,建立了股票期权激励制度和严格的惩罚制度。

从而理顺了生产经营关系,公司进一步发展壮大。

公司成为第四大国际互联网巨头。

探究二:马化腾的“人学论”与公司制度变革有何联系?在长期的公司的生产、经营、管理变革实践活动中,马化腾的管理哲学由过去的严厉训斥、苛刻要求、无情开除转变为尊重人,培养人,善待人,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情感留人。

员工的主人翁意识、竞争意识、协作意识、效率意识不断增强。

公司文化也由过去的残酷竞争文化发展成和谐竞争文化。

公司通过不断的变革,实现了可持续发展。

探究三:实践创新对公司员工思维方式和企业文化有何影响?【思考判断】(1)创新就是否定一切。

(2) 凡是新出现的事物,都是人们创新的结果。

(3) 只要创新就能促进事物的发展。

(4) 没有辩证否定就没有发展,因此,只要否定,就能发展。

【思维拓展】1、树立创新意识的哲学依据唯物论依据:创新意识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表现,体现了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统一,坚持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的统一。

23.《三顾茅庐》导学案

23.《三顾茅庐》导学案

6.
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

(拨云见日)
我得到诸葛亮,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如鱼得水)
正因为刘备求贤若渴,所以《三国演义》中写刘备二顾茅庐而不遇孔明时,他亲自写了一封言
象,替刘备写一封简短的信留给诸葛亮。

1. 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拜谒傲慢顿开茅塞B疏懒失礼思贤如渴
C愧赧鄙贱经世其才D 荒芜诸侯如雷贯耳
答案:C 解析:经世其才——经世奇才
2. 划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时辰.(chén chéng)晌.午(shǎng xiǎng)策.略(cè chè)
没有见着.(zhe zháo zhuó)山冈.(gāng gǎng)茅塞.顿开(sài sāi sè)
答案:
3. 读下面句子想想可用什么成语来概括。

答案:
4.依据课文内容,运用对偶知识,写出下面一副对联的下句。

上联:司马徽再荐名士
下联:
答案:刘玄德三顾茅庐。

部编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十三课导学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十三课导学案

《23.带刺的朋友》导学案自主学习课前独立完成,课上个人分享,集体。

(5分钟)1.带刺的朋友是指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给带点字选择准确读音。

聪.明(cōnɡ chōnɡ)红枣.(zhǎo zǎo)3.摘抄文中优美的语句。

4.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抄写下面的词语。

惊讶恍然大悟聪明急火火钦佩高明合作探究组长组织小组合作完成(15分钟)1.学生熟读课文,画出文中的生字新词。

2.小组之间利用识字卡片互相交流识字方法,自学生字新词。

3.学生图文结合体会红枣的诱人,并有感情地朗读。

4.学生默读第2~11自然段,用横线画出夸奖刺猬的句子。

5.再读课文,用曲线画出体现刺猬偷枣高明的句子,并圈出描写刺猬偷枣的动词。

6.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展示分享小组展示(10分钟)1.学生读文后,小组内讲述。

2.课文描写刺猬偷枣,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3刺猬身上的刺能用来背枣,还能用来干什么?4.指名上台讲述刺猬偷枣的过程。

当堂反馈基础练习,学生自主完成,个人展示。

(10分钟)1..秋天,枣树上挂满了一颗颗红枣,风儿一吹,轻轻摆动,如同无数颗飘香的玛瑙晃来晃去,看着就让人眼馋。

(1)这是一个_________句,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

(2)请仿写一个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读拼音,写词语。

shuǐɡōu shēn chū()()cōnɡminɡ yuán hū hū(()采蜜栏(纠错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城第一小学
语文导学案
年级四年级下册课题23.古诗
词三首
备课
教师
四年级
语文组


课期
备日2013
4. 26
学习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前两首诗。

3、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主动积累的习惯。

4 了解诗词内容,感受古诗词中描绘的乡村风光,体会诗人在诗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重点理解诗词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难点理解诗词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要导学过程
学节教环
时间
分配
活动内容导学策略与方法备注
谈话,导入
新课
3分
同学们,本单元我们随作者领略
了中外的田园风光,体会到了自然、
质朴、和谐、静谧的乡情,今天,我们
再来走进古代诗人为我们描绘的田园
美景,你也-一定会陶醉其中的。

2、
板书课题,激发读书兴趣。

谈话引入,激发
学习兴趣。

二、自学反

15

1、阅读诗文:
(1)自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句
子。

(2)结合注解,理解诗意。

(3)想象画面,有感情的朗读古苛
2、汇报交流:指名读诗文,纠正字
音O
完成学习单
练习(一)
四、赏读课
文,感受人
性美
20

4、读诗文,想画面,说感受:
5自学《四时田园杂兴》
1.按照学习《乡村四月》的方
法自学,画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2.小组内交流,教师指导点
拨。

3.全班交流自学成果。

以小组为单位,
讨论交流,完成

习单
练习(二)
五.布置作业2分我会背其他描写田园的古诗词。

平时积累
2 3 古诗词三首
板书乡村四月翁卷(宋)设计绿白鸟雨闲人少
才了....又
东城第一小学语文导学案
年级四年级下册课题23.古诗
词三首课师
四年级
语文组


备课
日期
2013
4.26
学习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前两首诗。

3、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主动积累的习惯。

4 了解诗词内容,感受古诗词中描绘的乡村风光,体会诗人在诗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重点理解诗词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难点理解诗词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要导学过程
学节教环
时间
分配
活动内容导学策略与方法备注—、激趣谈
话,导入新

3分
教师用语言渲染,用图片辅助,帮
助学生对单元本题温故知新。

谈话引入,激发
学习兴趣。

二、自学反馈20

1、请学生借助已有的经验,回顾理
解词意的方法。

2、学生自主学习,理解整首词的意
思,并在小组内交流自主学习中的见
解。

3、反馈汇报对词意的理解。

完成学习单
练习(三)
四、赏读课
文,感受人
性美
15
分1、读诗文,想画面,说感受:
(播放音乐带,有感情的朗读)
2、①请学生了解词中描写的景物。

%1教师配乐范读,让学生想象词
中的画面。

%1学生交流想象的内容,教师紧
扣画中的色彩及“飞”字进行点
拨,并引导学生用其他词语来形
容春景。

让学生通过多元品读,
继而诵读,感悟画面的和谐与动
态之美。

以小组为单位,
讨论交流,完成

习单
练习(四)
五.布置作业2分我会背其他描写田园的古诗词。

平时积累
书计板设
2 3 古诗词三首
白鹭飞斜风细雨
渔歌了桃花流水热爱大日然叙鱼肥不须归
教学
思《古诗三首》学习活动单(四年级语文)
班级姓名:组名:时间:
学习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前两首诗。

3、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主动积累的习惯。

4了解诗词内容,感受古诗词中描绘的乡村风光,体会诗人在诗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理解诗词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学习难点:理解诗词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学法指导:细读课文,并自读自悟,争取用学过的方法读懂课文。

合作交流。

知识链接:作者简介,翁卷字续古,一字灵舒,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南宋诗人,一生没有做官,他的诗大多讲求技巧,诗风清苦。

学习准备:查找资料
学习过程:
一、预习字词
加拼音:蚕()桑()
二、自主学习
把诗句补完整:
绿遍山原(), 童孙未解()O
子规声里(),也傍桑阴(
)0
二、合作探究
'请你说说“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的景象,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四、感悟主题
学了这首诗的体会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作业设置・
我会背其血描写田园的古诗词。

六、拓展延伸
《乡村四月》是宋代诗人翁卷所作。

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景象。

前两句着
重写景,山坡田野间草木茂盛,平展的稻田里波光粼粼,天空中烟雨蒙蒙,杜鹃声声,大地一
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后两句写人,四月到了,农活多了,乡里的农民们在田间地头忙开了,又是蚕桑又是插秧,突出了“乡村四月”劳动的紧张,繁忙,给人一种“—•年之际在于春,,的启示,整首诗就像一幅钳彩明亮的图画,不仅表现了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欣赏,也表现出对劳动生活、劳动人民的赞美。

专业好文档精心整理欢迎下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