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四制)八年级全册化学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单元巩固训练题-教学文档

合集下载

人教五四学制化学八年级全册同步全解

人教五四学制化学八年级全册同步全解

人教五四学制化学八年级全一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5)单元综合解说 (5)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5)课程标准要求 (5)教材内容全解 (6)典型例题剖析 (6)中考考点对接 (7)知识能力提升 (9)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12)课程标准要求 (12)教材内容全解 (12)典型例题剖析 (13)中考考点对接 (15)知识能力提升 (16)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 (18)课程标准要求 (18)教材内容全解 (18)典型例题剖析 (21)中考考点对接 (23)知识能力提升 (25)单元大归纳 (29)基础知识梳理 (29)中考能力提升 (29)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34)单元综合解说 (34)课题1 空气 (34)课程标准要求 (34)教材内容全解 (34)典型例题剖析 (36)中考考点对接 (36)知识能力提升 (38)课题2 氧气 (39)课程标准要求 (39)教材内容全解 (39)典型例题剖析 (41)中考考点对接 (42)知识能力提升 (43)课题3 制取氧气 (46)课程标准要求 (46)教材内容全解 (46)典型例题剖析 (49)中考考点对接 (50)知识能力提升 (52)单元大归纳 (54)基础知识梳理 (54)中考能力提升 (55)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58)单元综合解说 (58)课题1 分子和原子 (58)课程标准要求 (58)教材内容全解 (58)典型例题剖析 (60)中考考点对接 (61)知识能力提升 (63)课题2 原子的结构 (65)课程标准要求 (65)教材内容全解 (65)典型例题剖析 (67)中考考点对接 (68)知识能力提升 (69)课题3 元素 (71)课程标准要求 (71)教材内容全解 (71)典型例题剖析 (73)中考考点对接 (73)知识能力提升 (75)单元大归纳 (77)基础知识梳理 (77)中考能力提升 (78)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 (80)单元综合解说 (80)课题1 爱护水资源 (80)课程标准要求 (80)教材内容全解 (80)典型例题剖析 (81)中考考点对接 (82)知识能力提升 (83)课题2 水的净化 (85)课程标准要求 (85)教材内容全解 (85)典型例题剖析 (87)中考考点对接 (88)知识能力提升 (91)课题3 水的组成 (93)课程标准要求 (93)教材内容全解 (93)典型例题剖析 (94)知识能力提升 (96)课题4 化学式与化合价 (98)课程标准要求 (98)教材内容全解 (98)典型例题剖析 (99)中考考点对接 (100)知识能力提升 (101)单元大归纳 (104)基础知识梳理 (104)中考能力提升 (105)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 (108)单元综合解说 (108)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108)课程标准要求 (108)教材内容全解 (108)典型例题剖析 (110)中考考点对接 (111)知识能力提升 (112)课题2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114)课程标准要求 (114)教材内容全解 (114)典型例题剖析 (115)中考考点对接 (115)知识能力提升 (116)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117)课程标准要求 (117)教材内容全解 (117)典型例题剖析 (117)中考考点对接 (118)知识能力提升 (119)单元大归纳 (120)基础知识梳理 (120)中考能力提升 (120)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123)单元综合解说 (123)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 (123)课程标准要求 (123)教材内容全解 (123)典型例题剖析 (126)中考考点对接 (127)知识能力提升 (127)课题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130)课程标准要求 (130)典型例题剖析 (132)中考考点对接 (132)知识能力提升 (134)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136)课程标准要求 (136)教材内容全解 (136)典型例题剖析 (139)中考考点对接 (139)知识能力提升 (140)单元大归纳 (142)基础知识梳理 (142)中考能力提升 (143)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146)单元综合解说 (146)课题1 燃烧和灭火 (146)课程标准要求 (146)教材内容全解 (146)典型例题剖析 (149)中考考点对接 (149)知识能力提升 (151)课题2 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 (153)课程标准要求 (153)教材内容全解 (153)典型例题剖析 (154)中考考点对接 (155)知识能力提升 (157)单元大归纳 (159)基础知识梳理 (159)中考能力提升 (159)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单元综合解说本单元要点如下:1.物质的变化2.物质的性质3.科学探究的步骤4.二氧化碳的特性及检验方法5.氧气的特性及检验方法6.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步骤/现象/结论)7.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成分探究(步骤/现象/结论)8.常用仪器的用途和使用规则(详见P150 附录Ⅰ)9.药品的取用10.托盘天平的使用(使用前调零,左物右码)11.物质的加热12.仪器的洗涤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课程标准要求1. 认识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初步学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的方法。

人教版(五四)八年级化学 章节巩固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人教版(五四)八年级化学 章节巩固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人教版(五四)八年级化学章节巩固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一、单选题1. 下列有关化学科学认识正确的是()A. 一定条件下可用石墨制得金刚石B. “绿色食品”就是绿颜色的食品C. 氮气不与任何物质反应D. 纯牛奶中不含任何化学物质2.下列事实和解释不相符的是()A. 汽油洗油污——汽油能溶解油污B. 熟石灰调节酸性土壤——熟石灰显碱性C. 活性炭净水——活性炭能吸附水中的一些杂质D. 石墨可做电极材料——石墨质软3.有关物质性质和用途的说法错误的是()A. 稀有气体性质稳定,可作保护气B. 干冰升华时吸收大量热,可作制冷剂C. 金刚石硬度大,可作钻探机钻头D. 生石灰遇水放出热量,可作食品干燥剂4.对如表事实的解释中,错误的是()A. AB. BC. CD. D5.关于物质的性质和用途说法中,错误的是()A. 碳具有还原性,用于冶炼金属B. 氧气具有可燃性,用于火箭发射C. 氮气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用于食品防腐D. 稀有气体在通电时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用于制成各种灯具6.下列归纳总结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 AB. BC. CD. D7.足球烯的化学式为C60,下列关于C60的说法正确的是()A. C60是由60个碳分子所构成B. C60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20gC. C60是一种新型化合物D. C60是一种单质碳8.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 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的瓶盖,瓶口出现白烟B. 铁与稀盐酸反应,溶液由无色变成浅绿色C.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D. 木炭还原氧化铜,生成红色的铜9.关于物质的用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CO炼铁时表现还原性,发生了还原反应B. 活性炭净水利用了其吸附性C. 氮气作保护气利用了其稳定性D. 洗洁精洗涤油污体现了其乳化作用10.对实验现象和结论描述均正确的是()A. 打开浓盐酸瓶口产生白烟,说明浓盐酸有挥发性B. 稀盐酸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红,说明酸遇指示剂变色C. 滴有品红的水呈红色,通过活性炭后变无色,说明活性炭具有吸附性D.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说明硫具有可燃性二、填空题11.利用活性炭或木炭的________性除去异味或有色物质.12.Ⅰ.雾霾造成的隐患成了社会关注度最高的民生事件之一.我国正在努力推进大气污染和防治工作.(1)煤的不完全燃烧是空气污染的重要来源,针对此现象要求改用天然气或对煤炭进行粉碎后燃烧,煤炭粉碎后燃烧的科学原理是________ .(2)雾霾天气时建议佩戴专用口罩出行,活性炭口罩是专用口罩的一种,其中活性炭具有________性.(3)新能源的使用可以降低空气中PM2.5的浓度.以下做法中不利于降低PM2.5浓度的是________ .A.将农作物秸秆在田间焚烧变为肥料B.燃煤锅炉增加脱硫、脱硝(氮)装置C.加油站增加油气回收装置Ⅱ.塑料是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大大方便了人类的生活,同时也带来了环境问题.(1)生活中的下列塑料制品,不属于热固性塑料的是________ (填序号).①电源插座②炒菜锅的手柄③食品包装袋(2)废弃塑料带来的环境问题是________ .(3)为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可以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 (答一条即可).13.化学帮助我们认识身边的物质,写出相应的物质.①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________;②常用于除去铁锈的溶液是________;③常用于中和酸性土壤的碱是________;④硝酸钠溶液焰色反应呈________色;⑤活性炭除冰箱异味,利用了它的________性;⑥氢氧化钠固体需密封保存的原因是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14. 2015年春节前夕,达州市城区出现了严重的雾霾天气,给人们出行带来了严重影响.雾霾天气主要是由空气中PM2.5增多引起的.(1)PM2.5是指大气中微粒直径不超过2.5微米的颗粒物.其实就是我国计入空气首要污染物的________ (填字母序号).A.氮氧化物B.二氧化硫C.一氧化碳D.可吸入颗粒物(2)PM2.5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和扬尘.以下不属于化石燃料的是________ (填序号).①天然气②石油③酒精④煤(3)防PM2.5专用口罩利用了活性炭的________性.(4)日常生活中你认为能减少PM2.5的措施有________(答一条即可).三、解答题15. 请回答下列问题:(1)在加压的条件下,3000L的氧气可装入容积为20L的钢瓶中,为什么?(2)碳素墨水常用来书写具有保存价值的档案,其原理是什么?(3)如何用最简单的方法检查煤气管道的泄漏位置?简述其操作、现象和结论.(4)当燃气灶的火焰呈现黄色或橙色,锅底出现黑色时,需要调节灶具的进风口.为什么?(5)有关部门查处了用甲醛溶液(福尔马林)浸泡鱿鱼出售的不法商贩.甲醛对人体健康有什么危害?四、综合题16.春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有许多民间习俗.(1)写出对联有时用墨(主要成分:炭黑),也有时用金粉(铜、锌、铝等成分组成的有色合金颜料).用墨写的对联字迹可保留很长时间不褪色,其原因是________;金粉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是________.(2)燃放烟花爆竹.烟花里含有黑火药(硝酸钾、硫磺和木炭组成的混合物),黑火药着火时,发生如下化学反应:2KNO3+3C+S=K2S+X↑+3CO2↑.其中X的化学式是________.17. 我们的星球因水而美丽,水也是宝贵的自然资源.(1)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2)生活用水在净化过程中常用________吸附色素和异味.一般可以通过________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3)Fe在高温条件下可与水蒸气反应生成一种单质和一种黑色的氧化物,该氧化物是磁铁矿的主要成分,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答案解析部分一、单选题1.【答案】A2.【答案】D3.【答案】D4.【答案】A5.【答案】B6.【答案】B7.【答案】D8.【答案】B9.【答案】A10.【答案】C二、填空题11.【答案】吸附12.【答案】增大煤炭与空气(或氧气)的接触面积,使燃烧更充分;吸附;A;③;白色污染;回收利用废旧塑料13.【答案】水;稀盐酸(或稀硫酸);氢氧化钙;黄;吸附;CO2+2NaOH=Na2CO3+H2O14.【答案】D;③;吸附;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等三、解答题15.【答案】(1)解:氧分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隔,在加压时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2)解: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3)解:把肥皂水涂在燃气管道上,若出现肥皂泡,说明该处管道漏气;(4)解:增加进入空气(或氧气)的量,使燃气燃烧更充分;(5)解:甲醛有毒,能破坏人体蛋白质的结构,使蛋白质变质.四、综合题16.【答案】(1)常温下碳化学性质不活泼;易与氧气反应形成致密的氧化物薄膜(2)K2S.17.【答案】(1)2H2O 2H2↑+O2↑(2)活性炭;加热煮沸(3)3Fe+4H2O Fe3O4+4H2。

人教版五四制八年级化学全一册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检测附答案

人教版五四制八年级化学全一册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检测附答案

人教版五四制八年级化学全一册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检测附答案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一、单选题(共20题;共20分)1.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A. 有新物质生成B. 有气体生成C. 有沉淀生成D. 发光放热2.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冰融化成水B. 玻璃破碎C. 铁制品生锈D. 酒精挥发3.用铝箔将加工好的食品采用真空包装后,放入装有两种化学物质的夹层包装袋中(两种物质互相隔离),这样就制成了“即食即热型快餐”。

食用该快餐之前,只要拉动预留在袋外的拉线,使两种物质接触发生反应,放出的热量即可将食品加热。

适合放入袋中的化学物质是()A. 浓硫酸与水B. 生石灰与水C. 熟石灰与水D. 氯化钠与水4.下列典故中,从物质变化的角度分析,主要体现化学变化的是()A. 凿壁偷光B. 火烧赤壁C. 海市蜃楼D. 木已成舟5.下列的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陈醋酿制B. 笔芯导电C. 光合作用D. 烧制瓷器6.下列对于科学探究的认识错误的是()A. 化学实验室进行化学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B. 实验方案的设计是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C. 科学探究是独立完成的过程,不需要合作D. 科学探究始于问题7.下列物质的用途说法错误的是()A. 氢氧化钠用于治疗胃酸过多B. 氯化钠可用于配制生理盐水C. 在实验室,浓硫酸常用来做干燥剂D. 碳酸氢钠可用于焙制糕点8.某学生量取液体,仰视读数为40mL,将液体倒出一部分后,俯视读数为10mL,则该同学实际倒出的液体体积为()A. 等于30mLB. 小于30mlC. 大于30mLD. 无法确定9.“一带一路”是跨越时空的宏伟构思,赋予古丝绸之路崭新的时代内涵.古丝绸之路将中国的发明和技术传送的到国外.下列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 稻草造纸B. 使用火药C. 蚕丝织布D. 冶炼金属10.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A. B.C. D.11.下列变化,前者为物理变化,后者为化学变化的一组是()A. 水结冰,水蒸发B. 酒精挥发,汽油燃烧C. 铁生锈,电灯通电发光D. 大米发霉,火药爆炸1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 手持试管给试管里的物质加热B. 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气体的气味C. 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液体体积一般不超过试管容积的D. 用药匙取出块状固体13.下列食品、调味品的制作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 鲜奶制酸奶B. 水果榨果汁C. 糯米酿甜酒D. 黄豆酿酱油14.下列实验操作符合规范的是()A. B. C. D.15.下列物质性质的表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 氧气无色无味B. 铝呈银白色C. 蔗糖易溶于水D. 碳酸易分解16.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

人教版(五四制)八年级全册化学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单元巩固训练题

人教版(五四制)八年级全册化学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单元巩固训练题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一、选择题1.下列变化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 酒精挥发B. 浓硫酸吸水C. 火碱变质D. 烧碱潮解2.下列物质的用途是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A. 氧气用于炼钢B. 氧化钙用作干燥剂C. 铜用于制造电线和电缆D. 纯碱用作发酵粉3. 加油站内必须张贴的图标是()A. B. C. D.4.下列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 用食醋除去水壶内的水垢B. 风力发电C. 煤分解得到煤焦油等D. 炸药爆炸开山修路5.进行定量化学实验时离不开数据的测定,下列实验数据合理的是:①用托盘天平称取15.6gNaCl固体;②用100mL量筒量取18mL某溶液;③用普通温度计测得某液体温度为25.62℃;④用10mL量筒量取6.6mL 某溶液。

()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6.如图所示是一把铁制剪刀.它的下列自述中一定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 我的造型既特殊又美观B. 我能剪出各式各样的服饰C. 我经过磨砺会更加锋利D. 我惧怕潮湿的空气,在那里我会变得十分难看7.化学反应的本质特征是()A. 发光放热B. 生成气体C. 生成沉淀D. 生成新物质8.物质的用途和性质密切相关。

下列用途主要是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 活性炭用于防毒面具B. 金刚石作装饰品C. 铜丝作导线D. 氢气作高能燃料9.某学生使用托盘天平称量氯化钠时,错误地指导氯化钠放在右托盘,砝码放在左托盘,称得氯化钠的质量为10.6克(1 克以下只能使用游码),则如果按正确的方法称量,氯化钠的质量应为()A. 10克B. 11.2克C. 9.4克D. 10.6克10.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密切相关,下列说法合理的是()A. 活性炭用于净化水B. 碱石灰用于干燥C02气体C. 熟石灰用于治疗缺钙症D. NaOH溶液能吸收污染空气的有害气体N02、S02和CO11.能够直接加热的玻璃仪器是()A. 试管B. 蒸发皿C. 量筒D. 漏斗12.化学实验中组装仪器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A. 由上而下,从左到右B. 由下而上,从右到左C. 由上而下,从右到左D. 由下而上,从左到右13.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 将实验用剩余的药品放回原试剂瓶B. 给烧杯加热时垫上石棉网C. 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D. 给盛满液体的试管直接加热14.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 食物变质B. 石蜡熔化C. 煤的干馏D. 烧制陶瓷15.某同学用量筒量取液体,初次俯视液面读数为12mL,添加部分液体后,仰视液面,读数是20mL,则实际添加液体的体积是()A. 8mLB. 大于8mLC. 小于8mLD. 无法判断二、填空题16.洗过的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________,也不________流下时,表明仪器已洗干净.17.下列生活中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________A.煤气燃烧B.酒精挥发C.水结成冰D.________18.化学就在我们身边,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化学物质。

人教版五四制八年级化学全一册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检测附答案.pdf

人教版五四制八年级化学全一册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检测附答案.pdf

人教版五四制八年级化学全一册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检测附答案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一、单选题(共20题;共20分)1.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A. 有新物质生成B. 有气体生成C. 有沉淀生成D. 发光放热2.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冰融化成水B. 玻璃破碎C. 铁制品生锈D. 酒精挥发3.用铝箔将加工好的食品采用真空包装后,放入装有两种化学物质的夹层包装袋中(两种物质互相隔离),这样就制成了“即食即热型快餐”。

食用该快餐之前,只要拉动预留在袋外的拉线,使两种物质接触发生反应,放出的热量即可将食品加热。

适合放入袋中的化学物质是()A. 浓硫酸与水B. 生石灰与水C. 熟石灰与水D. 氯化钠与水4.下列典故中,从物质变化的角度分析,主要体现化学变化的是()A. 凿壁偷光B. 火烧赤壁C. 海市蜃楼D. 木已成舟5.下列的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陈醋酿制B. 笔芯导电C. 光合作用D. 烧制瓷器6.下列对于科学探究的认识错误的是()A. 化学实验室进行化学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B. 实验方案的设计是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C. 科学探究是独立完成的过程,不需要合作D. 科学探究始于问题7.下列物质的用途说法错误的是()A. 氢氧化钠用于治疗胃酸过多B. 氯化钠可用于配制生理盐水C. 在实验室,浓硫酸常用来做干燥剂D. 碳酸氢钠可用于焙制糕点8.某学生量取液体,仰视读数为40mL,将液体倒出一部分后,俯视读数为10mL,则该同学实际倒出的液体体积为()A. 等于30mLB. 小于30mlC. 大于30mLD. 无法确定9.“一带一路”是跨越时空的宏伟构思,赋予古丝绸之路崭新的时代内涵.古丝绸之路将中国的发明和技术传送的到国外.下列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 稻草造纸B. 使用火药C. 蚕丝织布D. 冶炼金属10.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A. B.C. D.11.下列变化,前者为物理变化,后者为化学变化的一组是()A. 水结冰,水蒸发B. 酒精挥发,汽油燃烧C. 铁生锈,电灯通电发光D. 大米发霉,火药爆炸1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气体的气味A. 手持试管给试管里的物质加热B.C. 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液体体积一般不超过试管容积的D. 用药匙取出块状固体13.下列食品、调味品的制作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 鲜奶制酸奶B. 水果榨果汁C. 糯米酿甜酒D. 黄豆酿酱油14.下列实验操作符合规范的是()A. B. C. D.15.下列物质性质的表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 氧气无色无味B. 铝呈银白色C. 蔗糖易溶于水D. 碳酸易分解16.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

2019-2020年化学八年级全一册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人教版复习巩固

2019-2020年化学八年级全一册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人教版复习巩固

2019-2020年化学八年级全一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人教版复习巩固➢第1题【单选题】正确的实验操作是( )A、B、C、D、【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下列安全图标中,表示“禁止燃放鞭炮”的是( )A、B、C、D、【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空气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B、空气污染指数越高,空气质量越好C、人体呼吸时吸入的是空气,呼出的全部是CO2D、按质量计算,空气中约含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等其他成分1%【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水结成冰B、石蜡熔化C、甘薯酿酒D、气球爆炸【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点燃酒精灯B、称量5.05g固体C、加热液体D、100mL量筒量取8.5mL水【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下列描述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B、氮气在通常情况下没有颜色C、氧气可以支持燃烧D、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河水蒸发B、石蜡熔化C、钢铁生锈D、辣椒剁碎【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下列变化中不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A、将大豆磨成豆浆B、将煤隔绝空气加强热C、以石墨为原料合成金刚石D、二氧化碳作为气体肥料参与光合作用【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下列各组变化中,全部都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酒精挥发、纸张燃烧B、镁条燃烧、铁锅生锈C、活性炭吸附水中气味、粮食酿酒D、动物的呼吸作用、水分蒸发【答案】:【解析】:➢第10题【单选题】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变化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A、制汽水B、制“干冰”C、被石灰水吸收D、参与植物的光合作用【答案】:【解析】:➢第11题【单选题】镁的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导电性B、导热性C、可燃性D、延展性【答案】:➢第12题【单选题】下列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电解水B、风力发电C、蜡烛燃烧D、雕像受到酸雨腐蚀【答案】:➢第13题【单选题】下列有关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氧气用于炼钢B、铜用于制导线C、氮气用作灯泡填充气D、红磷用于制烟幕弹【答案】:【解析】:➢第14题【单选题】如图是水的沸腾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沸腾属于化学变化B、水沸腾时水分子体积变大C、从玻璃片上冷凝得到的水属于软水D、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的原理是降低了酒精的着火点【答案】:【解析】:➢第15题【单选题】下列变化中,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的是( )A、牛奶变酸、蜡烛燃烧B、矿石冶炼、水分蒸发C、瓷器破碎、银器变黑D、铁生锈、灯泡通电发光【答案】:【解析】:➢第16题【单选题】下列实验操作规范的是( )A、量取液体B、倾倒液体C、点燃酒精灯D、检查气密性【答案】:【解析】:➢第17题【单选题】下列变化中,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食物腐烂B、酒精燃烧C、葡萄酿成酒D、金属拉丝【答案】:【解析】:➢第18题【单选题】某同学加热2﹣3ml蒸馏水,操作有:①点燃酒精灯;②加热;③用试管夹夹好试管;④往试管里加2﹣3ml蒸馏水;⑤将试剂瓶盖好,放回原处,标签朝外.以上操作的正确顾序应该是( )A、①④③②⑤B、④⑤③①②C、①③④②⑤D、④③⑤①②。

度第一学期人教版五四制_八年级化学上_第1章_走进化学世界_单元测试题(有答案)

度第一学期人教版五四制_八年级化学上_第1章_走进化学世界_单元测试题(有答案)

度第一学期人教版五四制_八年级化学上_第1章_走进化学世界_单元测试题(有答案)第1章走退化学世界单元测试题考试总分: 8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共 10 小题,每题 1 分,共 10 分〕1.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A.有发光现象B.有颜色变化C.有新物质生成D.有发热现象2.以下实验操作正确的选项是〔〕A. B.C. D.3.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化学变化一定随同发光、发热B.物理变化一定没发光放热现象C.植物的光协作用属于物理变化D.鸡蛋变臭属化学变化4.以下操作或说法正确的选项是〔〕①用100mL量筒量取10mL水②不慎将酒精洒在桌面上并熄灭,立刻用湿抹布扑灭③加热固体或液体时试管夹应从试管口套入并固定在距管口约1处3④某同窗用托盘天平称得一支试管的质量为31.35g⑤用试管加热物质时,试管内外壁均不得有水⑥为防止液体滴在试管外,应将滴管伸入试管内滴加液体.A.②B.②③⑤C.①②③⑤⑥D.②③④⑤5.以下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雪糕消融B.汽油挥发C.高粱酿酒D.矿石粉碎6.小明同窗在实验操作考核中,要完成的是〝加热150mL蒸馏水〞,你以为他应选择的哪一组器材完成这个实验〔〕①②③④⑤⑥7.以下物质的用途,主要应用了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A.生铁用于铸造铁锅B.稀有气体用于制造霓虹灯C.氧气用于急救病人D.铜用于制造导线8.以下实验操作不契合规范要求的是〔〕A.加热烧杯中液体B.放置洗净的试管C.锌粒放入试管D.嗅闻气体气息9.以下探求没有意义的是〔〕A.探求高温下碳与氧化铜反响的产物中能否含有一氧化碳B.探求钠与水的反响发生的气体能够是氢气C.探求镁条外表灰黑色的物质能够只是氧化镁D.探求铜丝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时出现的黑色物质能够是炭黑10.以下变化中,一定发作了化学变化的是〔〕A.爆炸B.廓清的石灰水变混浊C.酒精挥发D.农家肥的腐熟二、多项选择题〔共 5 小题,每题 2 分,共 10 分〕11.迷信的假定与猜想是探求的先导和价值所在.以下假定引导下的探求一定没有意义的是〔〕A.探求二氧化碳和水反响能够有硫酸生成B.探求钠与水的反响发生的气体能够是氢气C.探求镁条外表灰黑色的物质能够只是氧化镁D.探求铜丝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时出现的黑色物质能够是炭黑12.以下选项中不属于模型的是〔〕B.A.I=URC. D.13.小明在厨房中发现一种白色固体,他以为〝能够是食盐〞.小花说〝可以尝一尝〞.关于〝能够是食盐〞应属于迷信探求中的〔 〕,关于〝可以尝一尝〞这一进程应属于迷信探求中的〔 〕 A.提出假定 B.搜集证据 C.实验 D.得出结论 14.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选项是〔 〕A.在过氧化氢溶液的分解反响中,二氧化锰起催化作用B.化学变化的实质特征是有新的物质生成C.氧化反响就是物质跟氧气发作的化学反响D.工业上从空气中分别出氧气所发作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15.以下实验操作会使称量或测量失掉的数值偏小的是〔 〕 A.用砝码已生锈的托盘天平称量固体 B.用湿润的pH 试纸测量稀盐酸的pHC.称量时砝码已等于药质量量、游码未归零D.用量筒量取10mL 液体时,仰望时辰度10mL ,实践量取的液体的体积 三、填空题〔共 5 小题 ,每题 2 分 ,共 10 分 〕16.小明要用100g 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来制造〝叶脉书签〞.如图是他配制氢氧化钠溶液的实验操作表示图.(1)量取所需求的水应选择________〔选填〝10 mL 〞、〝50 mL 〞或〝100 mL 〞〕量筒. (2)指出图中的二处操作错误:________、________.(3)用上述图示的序号表示配制溶液的操作顺序:________.(4)假设配制的氢氧化钠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小于10%,那么能够形成误差的缘由有________ ①用量筒量取水时仰望读数; ②往烧杯中加水时有水溅出;③称量含不溶性杂质的氯化钠来配制溶液;④将配制好的溶液往试剂瓶中转移时有大批溅出.17.以下实验操作中的先后顺序正确的选项是________〔选填合理选项的字母序号,答案并非独一〕.A 、加热碱式碳酸铜检验气体产物,完毕时先将导管从石灰水中移出,再熄灭酒精灯B 、反省气密性时.先旋紧连导管的单孔橡皮塞,将导管拔出水中,再用手握住试管C 、用启普发作器制氢气时.先向容器内添加锌粒,再向球形漏斗内注入过量稀硫酸D 、制取氧气时,先将导管伸入倒置于水槽中的集气瓶口.再加热盛高锰酸钾的试管. 18.甲、乙两位同窗区分设计下述两个实验方案,并都以为假设观察到的现象和自己设计的方案分歧,即可证明溶液中含有SO 42−甲同窗的方案:溶液→BaCl 2溶液白色沉淀→加足量稀盐酸沉淀不溶解乙同窗的方案:溶液→加足量稀盐酸无沉淀→BaCl 2溶液白色沉淀你以为合理的方案是________,缘由是________.19.掌握化学实验中常用仪器的特征和用途,有利于展开化学学习和研讨.请从如下图的罕见仪器中,选择恰当的字母填空:(1)可以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的玻璃仪器是________.(2)镁条熄灭时,用来夹持镁条的仪器是________.(3)用酒精灯加热时需求垫上石棉网的仪器是________.(3)称量NaCl质量终了放回砝码时,发现有一个砝码缺损了一个小角,那么形成的结果是________.20.看图回答以下效果:(1)以上实验操作图中,正确的选项是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2)指出图中两个不正确的实验操作及能够形成的结果.①________②________.四、解答题〔共 2 小题,每题 5 分,共 10 分〕21.如下图装置是一种可以洗气、检验、贮气的多功用装置.(1)用它除去氧气中的大批二氧化碳:①含二氧化碳的氧气应从哪个导管通入?②瓶中应装什么物质才干除去二氧化碳?写出反响的化学方程式.(2)假定用排水法贮备CO气体时,瓶内先装满水,气体从________管通入.(3)假定要用水将瓶中贮备的CO排出运用,水应从________管通入.(4)用排空气法搜集CO2和H2,那么进气管区分是________,________.22.做化学实验要留意浪费药品,假设没有说明用量,普通因依照最大批取用,液体最大批是多少?固体最大批是多少?五、实验探求题〔共 4 小题,每题 10 分,共 40 分〕23.我县各学区都停止了局部先生化学实验操作竞赛,某学区竞赛标题之一是〝配制70g20%的氯化钠溶液〞.该实验的局部操作如以下图所示.(1)需求称取氯化钠的质量是________g,称量时A出现了右盘低的现象,接上去的操作应该是________.①左边的平衡螺丝向左调②左边的平衡螺丝向右调③右盘中增加砝码④左盘中添加食盐(2)B中仪器a的称号是________.量取水时,假设依照图B的方法读数,会使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3)配制溶液时主要操作步骤是计算、________、溶解,溶解时用玻璃棒搅拌的作用是________.(4)D中所贴标签有不妥之处,请划掉不妥的中央,并在方框中写出你以为适宜的内容.24.停止迷信探求活动,通常需对效果或现象作出假定,然后设计实验或搜集证据加以验证.请参照事例(1)完成下表(2)(3)内容的填写:(2)写出物质A的两点物理性质:________、________.(3)由上述实验结论,你能体会到物质A为什么保管在煤油中吗?(4)对物质A的保管方式,小乐同窗提出质疑:物质A为什么不保管在水里?①小芳猜想:能够A的密度比水小;②小刚猜想:能够A能与水发作反响;③你的猜想是:________.请设计实验证明其中一种猜想:________.26.化学实验中经常要依据实验内容选择对应的仪器.将操作还需求配合运用的另一种仪器〔如下图〕用短线衔接起来.答案1.C2.B3.D4.A5.C6.A7.C8.C9.C10.D11.AC12.AC13.AC14.CD15.AD16.100mL图①中氢氧化钠与砝码的位置颠倒图③中仰望读数④①③⑤②①③17.A、B、C18.乙甲不能有效地扫除银离子的搅扰,而乙可以扫除银离子和碳酸根离子的搅扰19.IAD溶质质量分数变小.20.BC(A)图示标签没有腐蚀标签、试管没有倾斜、瓶塞正放在桌面上,会招致液体倒在试管外边,药品腐蚀标签,污染试剂(D)图示胶头滴管伸入试管内,招致污染试剂21.A;②氧气和睦氢氧化钠溶液反响而二氧化碳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响,所以瓶中装氢氧化钠溶液,反响的化学方程式2NaOH+CO2=Na2CO3+H2O;故填:氢氧化钠溶液;2NaOH+ CO2=Na2CO3+H2O;BAAB22.1∼2mL;盖满试管底部.23.14④量筒偏小称量搅拌,加快氯化钠的溶解速率(4)固体硬度小(3)物质A保管在煤油中的缘由是:物质A能与氧气反响;故答案为:物质A能与氧气反响;小芳和小刚的猜想都正确切一块金属钠放入水中,钠与水猛烈反响,有气泡冒出26.。

人教版(五四制)八年级化学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单元测试

人教版(五四制)八年级化学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单元测试

人教版(五四制)八年级化学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测试一、单选题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冰融化成水B. 瓷碗破碎C. 钢丝弯曲D. 酒精燃烧2.我们生活在物质的世界里,而物质在不断地变化.下列变化不包含化学变化的是()A.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B.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C.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D. 宫阙万间都作了土!3.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 木材的燃烧B. 铁生锈C. 煤气中毒D. 石蜡的融化4.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酒精挥发B. 蜡烛燃烧C. 干冰升华D. 冰雪融化5.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 B. C. D.6.蜡烛(足量)在如图1密闭的集气瓶内燃烧至熄灭,用仪器测出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2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蜡烛燃烧前瓶内只有氧气B. 氧气浓度小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C. 过程中瓶内物质总质量不断减少D. 蜡烛熄灭后瓶内只剩二氧化碳气体7.化学的发展对改善人们的生存环境和促进社会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

下列各项措施与其要达到的目标不相符的是()A. 研制、合成药物-------抑制细菌和病B. 生产化肥和农药------增加粮食产量C. 开发新材料、新能源-------改善生存条件,提高生活质量D. 合成食品添加剂-------增进人体健康8.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A. 磨砂面朝下B. 从滴瓶里取出液体C. 往试管里进入粉末D. 滴加液体9.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 硫的燃烧B. 铁的锈蚀C. 碘的升华D. 煤的分解10.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

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由其化学性质决定的是()A. 用干冰作制冷剂保存食品B. 压缩空气给轮胎充气C. 用石墨做铅笔芯D. 用氧气抢救病人11.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A. B. C. D.12.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和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A. 若电脑着火,立即用水浇B. 室内起火立即打开所有的门窗C. 炒菜时油锅不慎着火,迅速盖上锅盖D. 夜晚发现液化气泄漏,立即开灯检查13.学校是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在学校图书馆内不需要张贴的标志是()A. B. C. D.二、填空题14.推拉注射器活塞的方法检查右图中装置的气密性.当缓慢拉活塞时,如果装置气密性良好,可观察到________.15.智能手机耗电量大,移动充电宝应运而生,如图是一款应充电宝的示意图.(1)所标物质中属于金属单质的是________ ,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________ .(2)充电宝的铁制插头在日常潮湿的空气中会生锈,铁生锈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中的一步化学反应如下,请完成下面的化学方程式Fe+O2+________ ═2Fe(OH)2.(3)写出只有一步反应表示铁比铜活泼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4)结合电池从早期的干电池发展到现在的锂电池的变迁过程,请你谈一谈化学与生活的关系.________ .16.量取水的体积时,仰视量筒读数为10mL,实际量取水的体积比10mL________某同学把物品放在右盘,砝码放在左盘,读数为20.8g(1g以下用游码),实际称量物品的质量为________.17.某同学为了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随时读数,设计如图所示的装置,第一次观测时俯视读数为10mL,第二次观察时仰视读数为25mL,在两次观测期间内收集的气体体积________15mL(填“>”、“<”或“=”).三、解答题18.点燃一支蜡烛,观察蜡烛在燃烧的过程中,哪些现象说明发生了物理变化?哪些现象说明发生了化学变化?四、实验探究题19.如图有多种功能,如收集气体、贮存气体等.回答下列问题:(1)气体从b端进入集气,该气体必须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2)装置中预先盛满水,将水排出贮气,气体从________ 端进入.20.某小组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探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一、选择题1.下列变化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 酒精挥发B. 浓硫酸吸水C. 火碱变质D. 烧碱潮解2.下列物质的用途是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A. 氧气用于炼钢B. 氧化钙用作干燥剂C. 铜用于制造电线和电缆D. 纯碱用作发酵粉3. 加油站内必须张贴的图标是()A. B. C. D.4.下列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 用食醋除去水壶内的水垢B. 风力发电C. 煤分解得到煤焦油等D. 炸药爆炸开山修路5.进行定量化学实验时离不开数据的测定,下列实验数据合理的是:①用托盘天平称取15.6gNaCl固体;②用100mL量筒量取18mL某溶液;③用普通温度计测得某液体温度为25.62℃;④用10mL量筒量取6.6mL 某溶液。

()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6.如图所示是一把铁制剪刀.它的下列自述中一定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 我的造型既特殊又美观B. 我能剪出各式各样的服饰C. 我经过磨砺会更加锋利D. 我惧怕潮湿的空气,在那里我会变得十分难看7.化学反应的本质特征是()A. 发光放热B. 生成气体C. 生成沉淀D. 生成新物质8.物质的用途和性质密切相关。

下列用途主要是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 活性炭用于防毒面具B. 金刚石作装饰品C. 铜丝作导线D. 氢气作高能燃料9.某学生使用托盘天平称量氯化钠时,错误地指导氯化钠放在右托盘,砝码放在左托盘,称得氯化钠的质量为10.6克(1 克以下只能使用游码),则如果按正确的方法称量,氯化钠的质量应为()A. 10克B. 11.2克C. 9.4克D. 10.6克10.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密切相关,下列说法合理的是()A. 活性炭用于净化水B. 碱石灰用于干燥C02气体C. 熟石灰用于治疗缺钙症D. NaOH溶液能吸收污染空气的有害气体N02、S02和CO11.能够直接加热的玻璃仪器是()A. 试管B. 蒸发皿C. 量筒D. 漏斗12.化学实验中组装仪器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A. 由上而下,从左到右B. 由下而上,从右到左C. 由上而下,从右到左D. 由下而上,从左到右13.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 将实验用剩余的药品放回原试剂瓶B. 给烧杯加热时垫上石棉网C. 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D. 给盛满液体的试管直接加热14.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 食物变质B. 石蜡熔化C. 煤的干馏D. 烧制陶瓷15.某同学用量筒量取液体,初次俯视液面读数为12mL,添加部分液体后,仰视液面,读数是20mL,则实际添加液体的体积是()A. 8mLB. 大于8mLC. 小于8mLD. 无法判断二、填空题16.洗过的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________,也不________流下时,表明仪器已洗干净.17.下列生活中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________A.煤气燃烧B.酒精挥发C.水结成冰D.________18.化学就在我们身边,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化学物质。

现有以下六种物质:①干冰;②消石灰;③烧碱;④硫酸钾;⑤液氧;⑥硝酸钾;请选择适当的物质的序号填空:(1)可用于配制农药波尔多液的是________;(2)可用作火箭助燃剂的是________;(3)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是________;(4)农业上可用做复合肥料的是________。

19.选用①物理变化②化学变化③物理性质④化学性质,填写下列空白(用序号)a.煤气燃烧________;b.水沸腾变成水蒸气________;c.酒精易挥发________;d.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________.20.下列仪器中可直接加热的是________.A.蒸发皿B.量筒C.烧杯D.________.21.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________,在这个过程中常常产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现象.22.某同学在检查装置气密性时,发现导管口始终没有气泡产生,松开双手一会儿看见导管内形成一段稳定水柱,请你分析:该装置气密性________(填“良好”或“不好”),导管口没有气泡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23.下列属于物理变化的是________ ,属于化学变化的是________ .①光合作用、②呼吸作用、③食物的消化、④石墨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金刚石、⑤用活性炭净化水、⑥用煮沸法给自来水消毒.24.下列标志:与防火有关的是________ ,与节约用水有关的是________ ,塑料缩写代号为________三、实验探究题25.学好如何观察实验是学习化学中非常重要的一步,请根据以下项目观察蜡烛,并填空.(1)点燃蜡烛时,可以看到蜡烛被点燃并融化,其中发生物理变化的是________,发生化学变化的是________.(2)蜡烛燃烧时,若用冷而干燥的烧杯倒扣在火焰上,可观察到________;若用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倒扣在火焰上,可观察到________;说明蜡烛在燃烧的过程中生成了________(3)烛焰从内往外可分为焰心、内焰和________三部分,三部分火焰的颜色是不同的,把一根火柴梗放在烛芯附近的火焰中,1~2秒钟后取出,发现在________的部分最先碳化,说明该层火焰的温度最________(填高或低).(4)熄灭蜡烛时,立即在灯芯不远处点燃白烟,可以观察到________现象.26.蜡烛熄灭后有一缕白烟从烛芯飘出,这缕白烟的成分是什么呢?大家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小亮猜测白烟是蜡烛燃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小光猜测白烟是蜡烛燃烧时产生的水蒸气;小明猜测白烟是石蜡蒸气冷凝成的石蜡固体颗粒.(1)吹灭蜡烛,立即用一个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小亮由此得出结论:白烟是________ .(2)吹灭蜡烛,立即用一块干而冷的玻璃片放在白烟上,玻璃片上没有水雾,而是出现了一些白色固体物质.小光由此得出结论:白烟不是________.(3)吹灭蜡烛,立即用燃着的木条靠近白烟,发现蜡烛重新被点燃,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又排除了________同学的猜测.(4)由以上探究结果可知________同学的猜测是正确的.小亮在实验时确实看到了石灰水变浑浊,但他获得的结论不正确,原因是________.几位同学又向焰心斜向插入一支细短玻璃管,发现玻璃管中无明显现象(如图),在玻璃管的上口点燃,上口产生火焰,于是提出焰心气体中含有石蜡蒸气,并进行了如下实验:四、综合题27.现有下列仪器:(1)取块状固体时用________,洗涤试管应使用________.(填仪器名称,下同)(2)家庭小实验通常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做一些实验仪器的替代品,你认为医用注射器可以代替上述仪器中的________、________.(3)取用一定量液体试剂,需使用的仪器是________、________.28.选择仪器下方的字母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1)用来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仪器是________.(2)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________;(3)用作量取一定量液体体积的仪器是________(4)实验室常用的加热仪器是________.(5)常用于收集或储存气体的仪器是________.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答案】C【解析】:A、酒精挥发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浓硫酸吸水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火碱变质过程中有新物质碳酸钠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烧碱潮解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C.【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2.【答案】C【解析】A、氧气用于炼钢,利用了氧气能助燃的化学性质,A不符合题意;B、氧化钙用作干燥剂,利用了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化学性质,B不符合题意;C、铜用于制造电线和电缆,利用了铜有良好的延展性和导电性的物理性质,C符合题意;D、纯碱用作发酵粉,利用了碳酸钠能与酸类物质反应的化学性质,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的性质叫物理性质,必须经化学变化才能表现的性质叫化学性质。

3.【答案】B【解析】:可燃性的气体或粉尘与氧气或空气混合后点燃易发生爆炸,加油站内的空气中混有可燃的汽油蒸气,要防止引燃混合气体发生爆炸.A.是节水标志,故错误;B.是严禁烟火标志,故正确;C.是塑料制品循环利用标志,故错误;D.是腐蚀品标志,故错误.故选B.【分析】根据图标所表示的含义来考虑,并结合加油站应注意的事项进行分析判断.4.【答案】B【解析】:A、用食醋除去水壶内的水垢,是利用食醋与碳酸钙反应,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B、风力发电是靠轮子的转动发电,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正确;C、煤分解得到煤焦油、焦炉气等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C错;D、炸药爆炸开山修路,是火药与氧气发生剧烈的氧化反应,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故选B.【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5.【答案】D【解析】【解答】①用托盘天平可以称取15.6gNaCl固体;②量取18mL某溶液应选择50ml的量筒;③普通温度计量取温度精确到0.1℃;④用10mL量筒可量取6.6mL某溶液。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仪器的量程以及精确度来分析。

6.【答案】D【解析】【解答】解:A、铁制剪刀造型既特殊又美观,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B、铁制剪刀剪出各式各样的服饰的过程中只是布的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C、磨砺铁制剪刀的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D、铁制剪刀生锈的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故选D.【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7.【答案】D【解析】【解答】解:判断化学反应的本质特征需抓住产生新物质,发光放热、生成气体、生成沉淀,都不能说明产生了新物质;生成新物质是发生化学反应的本质特征.故选D.【分析】在化学变化中还伴随发生一些现象,如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等,这些变化常常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有没有化学变化发生,但要注意有这些现象时并不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在于是有新物质生成,8.【答案】D【解析】【分析】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主要有:可燃性、毒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等.【解答】界:A、活性炭用于防毒面具利用了活性炭的物理性质吸附性.B、金刚石作装饰品利用了金刚石的物理性质硬度大.C、铜丝作导线利用了铜的物理性质导电性良好.D、氢气作高能燃料利用了氢气的化学性质可燃性.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物质的性质方面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9.【答案】C【解析】【解答】解:由左盘的质量=右盘的质量+游码的质量可知:砝码质量=物体质量+游码的质量,所以物体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即:物体质量=10.0 g﹣0.6 g=9.4 g.故选C.【分析】根据天平的使用方法是左物右码,可知左盘的质量等于右盘的质量加游码的质量,即物体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如果放错了,还要根据左盘的质量═右盘的质量+游码的质量,只不过砝码与物体位置交换了,列等式进行计算10.【答案】A【解析】【分析】A、活性炭具有吸附性;B、碱石灰能够吸收水和二氧化碳;C、熟石灰具有腐蚀性;D、氢氧化钠不能和一氧化碳反应.【解答】A、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够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正确;B、碱石灰能够吸收二氧化碳,不能用于干燥C02气体.错误;C、熟石灰具有腐蚀性,不能用于治疗缺钙症.错误;D、NaOH溶液能吸收污染空气的有害气体N02、S02,不能吸收一氧化碳.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和用途,解答时要充分理解各种物质的性质,然后再根据物质的性质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从而确定物质的用途.11.【答案】A【解析】【解答】A、试管可直接加热,是玻璃仪器,故A符合题意;B、蒸发皿可直接加热,但不是玻璃仪器,故B不符合题意;C、量筒不能用于加热,故C不符合题意;D、漏斗不能用于加热,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分析】根据常用仪器的使用的注意事项分析回答.能加热的仪器又分为直接加热和间接加热两种,能直接加热的有:试管、蒸发皿和、坩埚、燃烧匙;需要垫石棉网加热的仪器有:烧杯、烧瓶、锥形瓶等.不能加热的仪器有:漏斗、量筒、集气瓶等.本题考查的是实验基本操作中有关仪器的用途,此类考点经常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本题解答时要注意符合要求的仪器必须具备能直接加热且是玻璃仪器两个条件.12.【答案】D【解析】【解答】解:进行装置组装时要从下到上,从左到右,实验完毕撤装置时正好相反,应从右到左,从上到下.故选D.【分析】根据装置的组装顺序从下到上,从左到右解答.13.【答案】B【解析】【解答】A、将实验用剩余的药品放回原试剂瓶,这样容易将整瓶试剂都污染,不符合题意,B、烧杯不能直接加热,故给烧杯加热时垫上石棉网,符合题意,C、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防止酒精洒出引起火灾),不符合题意,D、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盛液量一般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防止液体受热溢出),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根据实验用剩余的药品要统一处理分析;根据烧杯加热要垫石棉网分析;根据酒精灯的使用方法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