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论实验报告
信息论实验

设计并完成以下三个实验,要求有实验目的、原理、步骤、结果、程序和分析讨论(30分,每个实验10分) 实验①信道容量的计算实验②Huffman 编码或者算术编码实验 实验③信道编码方案设计实验一 信道容量的计算一、 实验目的1、 熟悉Matlab 工作环境以及工具箱;2、 掌握一般信道容量迭代算法原理。
3、 学习如何将复杂的公式转化为程序实现。
二、 实验要求1、 已知信源符号个数,信宿符号个数,信道转移概率矩阵P 。
2、 输入任意的一个信道转移概率矩阵,信源符号个数,信宿符号个数和每个具体转移概率,得出结果。
三、 实验原理定理:设信道的前向转移概率矩阵J K k j a b q Q ⨯=))((,0P 是任给的输入字母的一个初始概率分布,其所有分量)(0k a P 均不为零。
按照下式不断对概率分布进行迭代、更新:∑=+=Ki ri i r rk k rk r P a p P a p a p11)()()()()(ββ其中[]⎪⎪⎭⎪⎪⎬⎫⎪⎪⎩⎪⎪⎨⎧===∑∑===J j Ki i j i rk j k j pp k rk a b q a p a b q a b q Y a x I P r11)()()(log)(exp );(exp )(β则由此所得的),(Q p I r 序列收敛于信道容量C 。
在上述定理中,输入字母概率分布的更新方法具有很明显的意义,即不断将具有较大互信息);(Y a x I k =的输入字母的概率加以提高,将具有较小互信息);(Y a x I k =的输入字母的概率加以降低。
四、实验程序及结果。
进行Matlab仿真,仿真程序如下:contmax.m文件function [P_X,C,N]=contmax(P_YX,E)%计算任意信道的信道容量C及最佳输入分布P_X%P_X为输入概率分布%C为信道容量%N为迭代次数%P_YX为DMC信道的转移矩阵%E为预设精度if length(find(P_YX<0)~=0) %转移矩阵中各元素必须大于等于0 error('Not a probable vector, Negative component');endB=abs(sum(P_YX')-1);if max(B)>10e-10 %转移矩阵的行和必须等于1,否则重新输入error('Not a probable vector, Component do not add up to "1" ');end%变量初始化C1=1;C=0;N=0; r=size(P_YX);P_X=ones(1,r(1))/r(1);%调整P_YX的零元素值Pyx=(P_YX==0).*eps;P_YX=P_YX+Pyx;%迭代求解while (abs(C1-C))>EP_Y=P_X*P_YX;I1=sum((P_YX.*log2(P_YX))');I2=log2(P_Y)*(P_YX'); BETA=exp(I1-I2);B=P_X*(BETA');C1=log(B);C=log(max(BETA));P_X=P_X.*BETA/B;N=N+1; %迭代次数end保存为contmax.m文件执行程序为:p=0.4;P_YX=[1,0,0;0,1-p,p;0,p,1-p]; %信道的转移矩阵[P_X,C,n]=contmax(P_YX,0.001) %预设迭代精度e=0.001C0=log2(1+2*(p^p)*((1-p)^(1-p))) %通过算式直接求得信道容量执行结果:P_X =0.4887 0.2557 0.2557C =1.0340n =9C0 =1.0333五、分析讨论迭代精度对计算结果的影响。
信息基础论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信息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2. 掌握信息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功能。
3. 了解信息处理的基本方法和技术。
4. 培养运用信息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内容1. 信息的基本概念和特征2. 信息系统的组成和功能3. 信息处理的基本方法和技术4. 信息安全与伦理三、实验步骤1. 信息的基本概念和特征(1)查阅资料,了解信息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2)通过实例分析,加深对信息概念的理解。
(3)讨论信息在日常生活、工作中的应用。
2. 信息系统的组成和功能(1)学习信息系统组成的基本要素,如硬件、软件、数据等。
(2)了解信息系统的功能,包括信息收集、处理、存储、传输、检索等。
(3)分析信息系统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3. 信息处理的基本方法和技术(1)学习信息处理的基本方法,如编码、解码、压缩、解压缩等。
(2)了解信息处理技术的应用,如数字信号处理、图像处理、语音处理等。
(3)通过实例分析,掌握信息处理技术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4. 信息安全与伦理(1)学习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了解信息安全的技术手段,如加密、认证、防火墙等。
(3)讨论信息伦理问题,如隐私保护、知识产权等。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信息的基本概念和特征通过查阅资料和实例分析,我们了解到信息是反映客观事物属性和运动状态的知识,具有客观性、普遍性、传递性、共享性、时效性等特征。
信息在日常生活、工作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如天气预报、电子商务、社交网络等。
2. 信息系统的组成和功能通过学习,我们了解到信息系统由硬件、软件、数据、人员等要素组成。
信息系统的功能包括信息收集、处理、存储、传输、检索等。
在各个领域,如政府、企业、教育等,信息系统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3. 信息处理的基本方法和技术通过学习,我们掌握了信息处理的基本方法,如编码、解码、压缩、解压缩等。
同时,我们了解到信息处理技术在数字信号处理、图像处理、语音处理等领域的应用,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有力支持。
信息论与编码实验2-实验报告

信息论与编码实验2-实验报告信息论与编码实验 2 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信息论与编码实验 2 的主要目的是深入理解和应用信息论与编码的相关知识,通过实际操作和数据分析,进一步掌握信源编码和信道编码的原理及方法,提高对信息传输效率和可靠性的认识。
二、实验原理(一)信源编码信源编码的目的是减少信源输出符号序列中的冗余度,提高符号的平均信息量。
常见的信源编码方法有香农编码、哈夫曼编码等。
香农编码的基本思想是根据符号出现的概率来分配码字长度,概率越大,码字越短。
哈夫曼编码则通过构建一棵最优二叉树,为出现概率较高的符号分配较短的编码,从而实现平均码长的最小化。
(二)信道编码信道编码用于增加信息传输的可靠性,通过在发送的信息中添加冗余信息,使得在接收端能够检测和纠正传输过程中产生的错误。
常见的信道编码有线性分组码,如汉明码等。
三、实验内容与步骤(一)信源编码实验1、选取一组具有不同概率分布的信源符号,例如:A(02)、B (03)、C(01)、D(04)。
2、分别使用香农编码和哈夫曼编码对信源符号进行编码。
3、计算两种编码方法的平均码长,并与信源熵进行比较。
(二)信道编码实验1、选择一种线性分组码,如(7,4)汉明码。
2、生成一组随机的信息位。
3、对信息位进行编码,得到编码后的码字。
4、在码字中引入随机错误。
5、进行错误检测和纠正,并计算错误纠正的成功率。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一)信源编码结果1、香农编码的码字为:A(010)、B(001)、C(100)、D (000)。
平均码长为 22 比特,信源熵约为 184 比特,平均码长略大于信源熵。
2、哈夫曼编码的码字为:A(10)、B(01)、C(111)、D (00)。
平均码长为 19 比特,更接近信源熵,编码效率更高。
(二)信道编码结果在引入一定数量的错误后,(7,4)汉明码能够成功检测并纠正大部分错误,错误纠正成功率较高,表明其在提高信息传输可靠性方面具有较好的性能。
信息论课程实验报告—哈夫曼编码

*p2 = j;
}
}
void CreateHuffmanTree(HuffmanTree T)
{
int i,p1,p2;
InitHuffmanTree(T);
InputWeight(T);
for(i = n;i < m;i++)
4)依次继续下去,直至信源最后只剩下两个信源符号为止,将这最后两个信源符号分别用二元码符号“0”和“1”表示;
5)然后从最后—级缩减信源开始,进行回溯,就得到各信源符号所对应的码符号序列,即相应的码字。
四、实验目的:
(1)进一步熟悉Huffman编码过程;(2)掌握C语言递归程序的设计和调试技术。以巩固课堂所学编码理论的知识。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include <float.h>
#include <math.h>
#define n 8
#define m 2*n-1
typedef struct
{
float weight;
int lchild,rchild,parent;
}
}
void InputWeight(HuffmanTree T)
{
float temp[n] = {0.20,0.18,0.17,0.15,0.15,0.05,0.05,0.05};
for(int i = 0;i < n;i++)
T[i].weight = temp[i];
}
中北大学信息论实验报告(离散信道容量计算)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实验报告
(软件仿真性实验)
课程名称:信息论基础
实验题目:离散信道容量计算 指导教师:
班级: 学号: 学生姓名:
一、实验目的和任务
1.掌握离散信道的信道容量的计算方法。
2.学会利用MATLAB 计算离散信道的信道容量。
3.学会依据所绘制的信道容量曲线,分析其物理意义。
二、实验内容及原理
1)实验内容:
离散信道容量的计算与分析
2)实验原理:
1.信道容量定义为平均互信息量的最大值:
)},({max )
(Y X I C x p = 2.对称DMC 信道,其信道容量计算公式为:
ij m
j ij i p p m a Y H m C log log )(log 1∑=+=-=丨
3.准对称DMC 信道,其信道容量计算公式为:
k k k M N n C log log k
1∑=-=
成绩
三、实验步骤或程序流程
以matlab软件为基础,通过编程:计算对称信道的信道容量。
四、实验数据及程序代码
1.离散信道的信道容量的计算
假设信道转移概率矩阵为
则该信道容量为:
2.绘制信道容量曲线
程序代码:
五、实验数据分析及处理
该函数曲线的物理意义为:
由信道容量曲线可知,当概率为0或1时,信道容量达到最大即由干扰造成的信息损失为0.
六、实验结论与感悟(或讨论)
通过本次试验,掌握了离散信道容量的计算与分析,学会了依据所绘制的信道容量曲线,分析其物理意义。
信息导论实验报告总结(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已成为现代社会的重要资源。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信息的基本概念、信息处理技术以及信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我们开展了信息导论实验。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掌握信息处理的基本方法,提高信息素养,为后续相关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实验目的1. 理解信息的基本概念,掌握信息处理的基本方法。
2. 掌握信息检索技巧,提高信息获取能力。
3. 了解信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增强信息意识。
4.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实验内容1. 信息检索实验:通过搜索引擎、数据库等工具,查找特定主题的相关信息,并评价信息的可靠性。
2. 信息处理实验:运用文字处理软件、表格处理软件等工具,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加工和展示。
3. 信息安全实验:学习信息加密、数字签名等安全技术在信息传输和存储中的应用。
4. 信息可视化实验:运用图表、图形等手段,将抽象的信息转化为直观的可视化形式。
四、实验过程1. 实验准备:学生分组,明确实验任务,查阅相关资料,准备实验所需的软件和工具。
2. 实验实施:按照实验指导书的要求,完成各项实验任务。
3. 实验总结:对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实验经验,撰写实验报告。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信息检索实验:学生通过搜索引擎、数据库等工具,成功检索到所需信息,并学会评价信息的可靠性。
2. 信息处理实验:学生运用文字处理软件、表格处理软件等工具,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加工和展示,提高了信息处理能力。
3. 信息安全实验:学生掌握了信息加密、数字签名等安全技术在信息传输和存储中的应用,增强了信息安全意识。
4. 信息可视化实验:学生通过图表、图形等手段,将抽象的信息转化为直观的可视化形式,提高了信息传达效果。
六、实验心得与体会1. 信息检索实验让我认识到,信息检索是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掌握信息检索技巧对于提高信息素养至关重要。
2. 信息处理实验让我体会到,信息处理能力是信息时代必备的基本技能,通过实际操作,我学会了如何高效地处理信息。
信息论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实习单位:某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实习时间:2023年2月18日至2023年3月18日实习岗位:信息论实习生一、实习背景及目的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论作为一门研究信息传输和处理的理论基础,在各领域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了加深我对信息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实际操作能力,我选择了某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实习。
实习目的在于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拓宽知识面,培养实践操作技能。
二、实习内容及收获1. 实习内容(1)参与公司项目研发,负责信息传输过程中的信号处理和编码工作。
(2)协助工程师进行实验室测试,收集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
(3)学习公司内部技术文档,了解公司的信息论技术应用和发展方向。
(4)参加公司组织的培训课程,提升自己在信息论方面的专业知识。
2. 实习收获(1)理论知识应用:通过实际参与项目研发,我将所学的信息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提高了理论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
(2)实践操作技能:在实验室测试过程中,我学会了使用各种测试设备,掌握了实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方法。
(3)团队协作:与公司同事共同完成项目任务,我学会了如何进行有效沟通,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
(4)行业认识:通过实习,我更加了解了信息论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以及对相关行业的发展趋势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三、实习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在实习过程中,我遇到了一些问题,主要包括:(1)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的衔接:在实际工作中,我发现所学理论知识并不能直接应用于实际问题,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摸索。
(2)技术难题:在项目研发过程中,遇到了一些技术难题,需要向工程师请教和寻求帮助。
解决办法:(1)加强学习:通过阅读相关资料和参加公司培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
(2)积极请教:遇到问题时,主动向工程师请教,争取他们的指导和帮助。
四、实习总结通过本次实习,我对信息论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同时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信息论实验报告实验1

信息论实验报告一实验一1、实验内容(1)英文信源由26个英文字母和1个空格组成,假定字符从中等概选取,那么一条100个字符的信息提供的信息量为多少?(2)若将27个字符分为三类,9个出现概率占2/7,13个出现概率占4/7,5个出现占1/7,而每类中符号出现等概,求该字符信源的信息熵。
2、设计思路及步骤I=log2P iH(X)=∑−P i log2Pii26个字母和一个空格,因等概选取可以先求得其中一个字符的信息量,通过扩展实现计算100个字符的信息量。
对于第二问,可以将字符分为三组,又因每组字符的概率相等,因此可以求出每组每一个字符的概率。
通过信息熵的定义可以求出结果。
3、程序代码及调试过程1.H1=log2(27)*100 %求其中一个字符的信息量2.H2=-9*(1/9*2/7)*log2(1/9*2/7)-13*(1/13*4/7)*log2(1/13*4/7)-5*(1/5*1/7)*log2(1/5*1/7) %根据定义求出信息熵3.H3=-2/7*log2(2/7)-4/7*log2(4/7)-1/7*log2(1/7) %通过将三组看作整体计算4、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1)没有看清题目要求,漏掉空格(2)是否可以将三组字符看作整体5、结果及说明通过实验结果可以看出100个字符的信息量,以及字符信源熵。
比较H2与H3可以看出,并不可以简单的将三组数据看作整体。
6、实验总结本实验通过计算多字符的信息量与分组信息熵,让我们加深了信息论中有关信息量与信息熵的概念与定义,同时也让我们熟悉了matlab的基本操作。
实验二1、实验内容绘制二进制信源熵函数曲线。
2、设计思路及步骤根据信源熵的定义以及公式计算出熵,通过matlab的矩阵运算计算出熵数组,然后通过plot函数画出图像。
3、程序代码及调试过程1.clear all%清除数据2.w=0:0.00001:1;%步进,取0到1之间的数组3.H=-w.*log2(w)-(1-w).*log2(1-w);%计算熵4.plot(w,H)%画出图像5.xlabel('w')%给坐标轴设置标签6.ylabel('H')4、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矩阵乘法出错,,需要使用matlab中的点乘5、结果及说明信源熵的图像为凸形曲线,熵在信源等概分布时取最大值,先增大再减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论实验报告班级:姓名:学号:实验一:信道容量的迭代算法1.实验目的(1)进一步熟悉信道容量的迭代算法;(2)学习如何将复杂的公式转化为程序;(3)掌握C 语言数值计算程序的设计和调试技术。
2、实验要求(1)已知:信源符号个数r 、信宿符号个数s 、信道转移概率矩阵P 。
(2)输入:任意的一个信道转移概率矩阵。
信源符号个数、信宿符号个数和每个具体的转移概率在运行时从键盘输入。
(3)输出:最佳信源分布P*,信道容量C 。
3.算法分析1:procedure CHANNEL CAPACITY(r,s,(ji p )) 2:initialize:信源分布i p =1/r ,相对误差门限σ,C=—∞3:repeat4:5:6: C 2211log [exp(log )]r s ji ij r j p φ==∑∑7:until C Cσ∆≤8:output P*= ()i r p ,C9:end procedure4.程序调试21211exp(log )exp(log )sji ij j r s ji ij r j p p φφ===∑∑∑i p 1i ji r i ji i p p p p =∑ijφ1、头文件引入出错f:\visualc++\channel\cpp1.cpp(4) : fatal error C1083: Cannot open include file: 'unistd.h':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include<unistd.h>纠错://#include<unistd.h>f:\visualc++\channel\cpp1.cpp(5) : fatal error C1083: Cannot open include file: 'values.h':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include<values.h>纠错://#include<values.h>2、变量赋值错误f:\visualc++\channel\cpp1.cpp(17) : error C2065: 'ij' : undeclared identifierf:\visualc++\channel\cpp1.cpp(17) : error C2440: 'initializing' : cannot convert from 'int' to 'float ** ' Conversion from integral type to pointer type requires reinterpret_cast, C-style cast or function-style cast————float **phi_ij=ij=NULL;纠错:float **phi_ij=NULL;3、常量定义错误f:\visualc++\channel\cpp1.cpp(40) : error C2143: syntax error : missing ';' before 'for' ————for(i=0;i<r;i++)phi_ij[i]=(float *)calloc(s,sizeof(float));f:\visualc++\channel\cpp1.cpp(52) : error C2021: expected exponent value, not ' '————if(fabs(validate -1.0)>DELTA)f:\visualc++\channel\Cpp1.cpp(84) : error C2021: expected exponent value, not ' '————if(fabs(p_j)>=DELTA)f:\visualc++\channel\Cpp1.cpp(100) : error C2021: expected exponent value, not ' '————if(fabs(phi_ij[i][j])>=DELTA)f:\visualc++\channel\Cpp1.cpp(116) : error C2021: expected exponent value, not ' ' ————while(fabs(C-C_pre)/C>DELTA);纠错:#define DELTA 0.000001;F:\visualc++\channel\Cpp1.cpp(68) : error C2065: 'MAXFLOAT' : undeclared identifierF:\visualc++\channel\Cpp1.cpp(68) : warning C4244: '=' : conversion from 'int' to 'float', possible loss of data————C=-MAXFLOAT;纠错:#define MAXFLOAT 1000000;3、引用中文逗号f:\visualc++\channel\cpp1.cpp(60) : error C2018: unknown character '0xa1'f:\visualc++\channel\cpp1.cpp(60) : error C2018: unknown character '0xb1'f:\visualc++\channel\cpp1.cpp(60) : error C2065: 'Starting' : undeclared identifierf:\visualc++\channel\cpp1.cpp(60) : error C2059: syntax error : '.'f:\visualc++\channel\cpp1.cpp(60) : error C2017: illegal escape sequencef:\visualc++\channel\cpp1.cpp(60) : error C2018: unknown character '0xa1'f:\visualc++\channel\cpp1.cpp(60) : error C2018: unknown character '0xb1'————fprintf(stdout,”Starting..\n”);纠错:fprintf(stdout,"Starting..\n");4、没有进行强制转换F:\visualc++\channel\Cpp1.cpp(65) : warning C4244: '=' : conversion from 'double' to 'float', possible loss of data————p_i[i]=1.0/(float)r;纠错:p_i[i]=(float)(1.0/(float)r);F:\visualc++\channel\Cpp1.cpp(101) : warning C4244: '+=' : conversion from 'double' to 'float', possible loss of data————sum[i]+=p_ji[i][j]*log( phi_ij[i][j])/ log(2.0);纠错:sum[i]+=(float)(p_ji[i][j]*log( phi_ij[i][j])/ log(2.0));F:\visualc++\channel\Cpp1.cpp(103) : warning C4244: '=' : conversion from 'double' to 'float', possible loss of data————sum[i]=pow(2.0,sum[i]);纠错:sum[i]=(float)(pow(2.0,sum[i]));F:\visualc++\channel\Cpp1.cpp(114) : warning C4244: '=' : conversion from 'double' to 'float', possible loss of data————C= log(p_j)/ log(2.0);纠错:C= (float)(log(p_j)/ log(2.0));4、表达式错误F:\visualc++\channel\Cpp1.cpp(86) : error C2065: 'phi_ji' : undeclared identifierF:\visualc++\channel\Cpp1.cpp(86) : error C2109: subscript requires array or pointer typeF:\visualc++\channel\Cpp1.cpp(86) : error C2109: subscript requires array or pointer type ————phi_ij[i][j]=p_i[i]* phi_ji[i][j]/p_j;纠错:phi_ij[i][j]=p_i[i]* p_ji[i][j]/p_j;F:\visualc++\channel\Cpp1.cpp(122) : error C2065: 'fprint' : undeclared identifierF:\visualc++\channel\Cpp1.cpp(122) : error C2018: unknown character '0xa1'F:\visualc++\channel\Cpp1.cpp(122) : error C2018: unknown character '0xb1'F:\visualc++\channel\Cpp1.cpp(122) : error C2065: 'The' : undeclared identifierF:\visualc++\channel\Cpp1.cpp(122) : error C2146: syntax error : missing ')' before identifier 'iteration'F:\visualc++\channel\Cpp1.cpp(122) : error C2017: illegal escape sequenceF:\visualc++\channel\Cpp1.cpp(122) : error C2017: illegal escape sequenceF:\visualc++\channel\Cpp1.cpp(122) : error C2018: unknown character '0xa1'F:\visualc++\channel\Cpp1.cpp(122) : error C2018: unknown character '0xb1'————fprint(stdout,”The iteration number is %d.\n\n”,k);纠错:fprintf(stdout,"The iteration number is %d.\n\n",k);F:\visualc++\channel\Cpp1.cpp(145) : error C2143: syntax error : missing ')' before ';' ————free((p_i);纠错:free(p_i);5、没有返回值F:\visualc++\channel\Cpp1.cpp(149) : warning C4508: 'main' : function should return a value; 'void' return type assumed、纠错:return 0;5.改进程序/*引入头文件*/#include<stdio.h>#include<math.h>#include<stdlib.h>/*定义常量*/#define DELTA 0.0000001//DELTA为相对误差门限#define MAXFLOAT 1000000;//MAXFLOAT为初始化信道容量值int main( void){/*定义全局变量*//*register允许直接从寄存器中读取变量,提高速率*/register int i,j;//i、j为整型变量register int k;//信道容量迭代计算次数int r,s;//r为信源符号个数,s为新宿符号个数float *p_i=NULL;//r个信源符号发生的概率float **p_ji=NULL;//信源到新宿的信道转移概率矩阵Pfloat **phi_ij=NULL;float C,C_pre,validate;//C为信道容量,C_pre为信道最大容量,validate为判定输入转移概率矩阵是否合法float * sum=NULL;//信源符号所带的全部信息量float p_j;//条件概率/*输入信源符号和新宿符号个数*/printf("请输入信源符号个数r、信宿符号个数s...\n");printf("+++++注意!!!r必须大于等于s!!+++++\n");fscanf(stdin,"%d",&r);fscanf(stdin,"%d",&s);/*为 p_i,p_ji 和 phi_ij 分配内存空间*/p_i=(float *)calloc(r,sizeof(float));p_ji=(float **)calloc(r,sizeof(float));/*为每个p_ji分配大小为s的内存空间*/for(i=0;i<r;i++)p_ji[i]=(float *)calloc(s,sizeof(float));phi_ij=(float **)calloc(r,sizeof(float*));/*输入转移概率矩阵*/for(i=0;i<r;i++)/*为每个phi_ij分配大小为s的内存空间*/phi_ij[i]=(float *)calloc(s,sizeof(float));printf("信道转移概率矩阵P...\n");for(i=0;i<r;i++)for(j=0;j<s;j++)fscanf(stdin,"%f",&p_ji[i][j]);/*判定输入的转移概率矩阵是否正确*/for(i=0;i<r;i++){validate=0.0;for(j=0;j<s;j++){validate +=p_ji[i][j];}if((validate-1.0)>=0)//如果转移概率矩阵的概率和大于1,输入数据不合法{fprintf(stdout,"invalid input data.\n");exit(-1);}}/*显示开始计算..*/fprintf(stdout,"Starting..\n");/*初始化 p_i 和 phi_ij*/for(i=0;i<r;i++){/* p_i为等概率,即概率为1/r*/p_i[i]=(float)(1.0/(float)r);}/*初始化信道容量c,迭代次数k和临时变量variable*/C=-MAXFLOAT;k=0;/* 为sum分配大小为r的内存空间*/sum=(float *)calloc(r,sizeof(float));/*开始迭代计算*/do{k++;//每进行一次迭代,迭代次数k加1/* 计算phi_ij(k)*/for(j=0;j<s;j++){p_j=0.0;for(i=0;i<r;i++)p_j+=p_i[i]*p_ji[i][j];if(fabs(p_j)>=DELTA)for(i=0;i<r;i++)phi_ij[i][j]=p_i[i]* p_ji[i][j]/p_j;elsefor(i=0;i<r;i++)phi_ij[i][j]=0.0;}/*计算p_i(k+1)*/p_j=0.0;for(i=0;i<r;i++){sum[i]=0.0;for(j=0;j<s;j++){/*相对误差门限为0*/if(fabs(phi_ij[i][j])>=DELTA)sum[i]+=(float)(p_ji[i][j]*log( phi_ij[i][j])/ log(2.0)); }sum[i]=(float)(pow(2.0,sum[i]));p_j+=sum[i];}for(i=0;i<r;i++){p_i[i]=sum[i]/p_j;}C_pre=C;C= (float)(log(2.0)/log(p_j) );}while(fabs(C-C_pre)/C>DELTA);free(sum);sum=NULL;/*显示结果*/fprintf(stdout,"The iteration number is %d.\n\n",k);//迭代次数fprintf(stdout,"The capacity of the channel is %.6f bit/symbol:\n\n",C);//信道容量fprintf(stdout,"The best input probability distribution is :\n");//最佳信源分布 for(i=0;i<r;i++)fprintf(stdout,"%.6f\n",p_i[i]);fprintf(stdout,"\n");/* 释放指针空间*/for(i=s-1;i>=0;i--){free(phi_ij[i]);phi_ij[i]=NULL;}free(phi_ij);phi_ij=NULL;for(i=r-1;i>=0;i--){free(p_ji[i]);p_ji[i]=NULL;}free(p_ji);p_ji=NULL;free(p_i);p_i=NULL;exit(0);return 0;}6.实验结果6.实验二:唯一可译码判决准则1.实验目的(1)进一步熟悉唯一可译码判决准则;(2)掌握C语言字符串处理程序的设计和调试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