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备战2020年高考语文之纠错笔记系列(原卷版)
解析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高考I卷) 语文

机密★启用前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历史地理学的起源至少可以追溯到我国最早的地理学著作《禹贡》。
这篇托名大禹的著作实际产生在战国后期。
《禹贡》虽以记载传说中的大禹治水后的地理状况为主,但也包含了对以往地理现象的追溯,含有历史地理学的成分。
成书于公元1世纪的《汉书·地理志》对见于典籍记载的重要地理要素,包括古国、历史政区、地名、河流、山岭、古迹等都做了记载和简要考证,并不局限于西汉一朝。
作者班固比较充分地利用已有的地理记载和地理研究成果,使得中国历史地理学研究初具雏形。
同样,成书于公元6世纪的《水经注》也从传世的数百种地理著作中搜集整理了大量史料,并做了深入的考证和研究。
今天,我们之所以还能知道先秦的某一个地名在现在的什么地方,能知道秦汉以降的疆域范围,能够大致了解黄河早期的几次改道,都离不开这两种著作。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中,皇朝的更迭、政权的兴衰、疆城的盈缩、政区的分合和地名的更改不断发生;黄河下游及其支流的频繁决溢改道又经常引起有关地区地貌及水系的变迁,给社会生活带来相当大的影响。
中国古代繁荣的文化使这些变化大多得到了及时而详尽的记载,但由于在如此巨大的空间和时间中所发生的变化是如此复杂,已不是一般学者所能随意涉足,因而产生了一门专门学问——沿革地理。
沿革地理研究的内容关系到国计民生,也是治学的基础,例如历史地名的注释和考证、历代疆域和政区的变迁、黄河等水道的变迁,特别是与儒家经典和传统正史的理解有关的地理名称和地理知识,都被看成是治学的基本功。
备战2020年高考语文纠错笔记系列专题05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含解析)

专题05 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易错点1 语言表达准确1.下面文字中画线部分的词语,要么不准确,要么不生动,请将其修改得或准确或生动。
随着“竞争”这个词语越来越多地出现,许多双曾经忠诚①的眸子已被蒙蔽,许多种美好的情感受到冲击,许多颗满含关爱的心灵②被改变③成沙漠。
竞争,本该是推动人类文明与社会进步的步伐④,却被一些盲目无知的思想⑤误解成了尔虞我诈、损人利己。
①改成_____,②改成_____,③改成_____,④改成_____,⑤改成_____。
【错因分析】准确是语言表达的最基本要求。
从语言运用的角度讲,准确是指用词造句要能恰当地表达事物的特征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适当运用修饰限制词可以更清楚明白地表达说话人的意思,但是如果修饰限制词使用不当,就会造成句意不清等问题。
【试题解析】“忠诚”用于下级对上级,此处无此语境,不准确,应改为“真诚”;“心灵”不能被“许多颗”修饰,不准确,应改为“心”;“改变”成“沙漠”不生动,可将“改变”改为“荒芜”;“步伐”与前面的“推动”不搭配,可改为“车轮”;“思想”不能被“一些”修饰,表达不准确,可改为“人”。
【参考答案】①真诚②心③荒芜④车轮⑤人“准确”指在正确理解文意、句意的基础上,把握句段的关键信息、内容要点、中心思想,按照题目的要求,使词语运用、句式选择、语气选择等方面完全符合表达目的。
准确,在语言运用试题的各种题型中均有考查。
包括所用语言符合特定的情境,符合特定的身份地位,正确地运用谦尊称呼,准确表达褒贬感情,准确表达喜怒哀乐的心理状态,正确使用口语、书面语,准确表达范围大小、程度深浅等等。
1.日前,《广州市拾遗物品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拟出新规,拾金不昧者可获得相当于失物价值10%的金钱奖励。
此消息一出,引发舆论热议,下面是四位网友的留言,表意最准确、鲜明、生动的一项是()A.拾金不昧,虽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但从失主的角度看,东西失而复得,对归还者给予一定钱物表示感谢,似乎是人之常情。
2020年高考语文备考欢迎纠错笔记:语文篇4

2020年高考语文备考欢迎纠错笔记:语文篇4易错16 熟语色彩不当易错分析:熟语与一般的词语一样,具有鲜明的感情色彩,所以,我们在解答具体题目时,要仔细分析试题所提供的语境。
在表示赞扬、褒奖的语境中选用褒义词,在表示贬斥、批评的语境中选用贬义词。
否则,熟语的使用就犯了褒贬不当的错误。
贬义词褒用或褒义词贬用,是高考命题者常设的陷阱。
如“知人知面不知心”、“亦步亦趋”一般都用于贬义的语境中,“胸无城府”则属褒义词。
易错17 熟语适用对象或场合不当易错分析:语文学习需要积累,对熟语的掌握更是如此。
首先,要对课文中出现的熟语做到准确理解,恰当使用。
其次,要注意收集报刊及其他课外读物中遇到的一些关于熟语使用的不准确的典型例句,经常翻看,细加揣摩,提升积累的自觉性,养成积累的好习惯。
最后,要建立专门的错题集,对平时学习和练习中自己用错的熟语实行梳理和归纳,每隔一段时间就分批复习一次,并通过一定量的练习加以巩固。
另外,还要掌握一定的解题方法,使复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易错点18 语序不当易错分析:语序不当包括多项定语次序不当、多项状语次序不当、虚词位置不当、逻辑顺序不当等。
多层定语和多层状语的排序不当是语序不当类语病中被误判较多的。
误判的主要原因是修饰语复杂,我们却仅凭语感加以判别。
其实,只要留意这个类语病的一般规律,记下一个典型的例句,拿考查的句子与之实行对照,就能够比较容易地作出准确的判断。
虚词位置不当主要表现为介词及关联词语位置不当。
介词位置不当往往造成主动和被动的关系颠倒,引出对象错误。
逻辑顺序不当主要表现为不合乎一般的事理,或忽视推理的过程。
避免出现对语序不当类病句的误判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当修饰语较长时,检查各修饰成分的排列顺序以及其与中心语关系的远近,看是否影响语意的表达。
2.当句中含有介词短语时,检查介词与宾语的关系是否恰当。
3.如果句子为含相关联词的复句,看上下句主语是否一致,据此判断关联词语位置是否恰当。
2020年高考语文学霸纠错笔记扩展语句压缩语段含解析20210108142

扩展语句1.根据下面的诗句,描写一个场景。
要求:①至少运用两种修辞;②语言连贯、准确、生动;③不少于100个字。
乡村四月(南宋)翁卷绿遍山野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错因分析】从类型上分析,此题属于诗句内容的扩展,组织答案时一定要注意审清题干,读清楚题干的要求,“①至少运用两种修辞;②语言连贯、准确、生动;③不少于100个字”,如果任意一点做得不够,就会被扣分。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扩展语句的能力,注意描写的运用,写出“乡村四月”的景色,注意“视听结合”,注意题干中“修辞”和字数的要求。
【参考答案】四月的江南,山坡上田野里到处都是绿的树、绿的草,原野顿时成了绿色的海洋。
远处稻田里的水色与天光交相辉映,造就了另一个银白的世界。
天空中飘洒着如烟似雾的蒙蒙细雨,不时有几声布谷鸟的深情呼唤,从远远近近的树上、空中传来。
扩展语句的题目从形式上来说包括三种:词语型扩展、句子型扩展、话题性扩展。
词语型扩展注意联词成句,句子型扩展注意添加相应的修饰成分,话题性扩展注意围绕话题,展开想象。
扩展时注意首先根据所给内容明确表达方式,是叙述、说明、议论还是描写抒情,叙述注意要点交代清楚、说明注意特征、功效、用途等明确,议论注意观点明确,抒情注意情感真挚、描写注意意境的创设。
作答扩展语句题一定要把握准确题目的要求,比如一般扩展语句都有修辞方面的要求,组织答案时就一定不能忽视,否则就容易失分。
1.李商隐的一联诗“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残荷听雨声”,引发人们无限的遐想。
请根据诗意,发挥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写一段文字展现这联诗的意境。
要求:100个字左右,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
【解析】本题考查扩展语句的能力。
题干要求扩写“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残荷听雨声”,100个字左右,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
答题时结合诗句内容适当展开想象,抓住诗句中关键意象“秋霜”“残荷”“雨”。
【答案】示例:连日阴霾,天上结着一层厚厚的云,如一片巨大的铁幕压人心头,又如心中浓浓愁思挥之不去。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江苏卷)(附带答案)

2020年高考语文真题试卷(江苏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
2.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用0.5mm黑色笔迹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共4题;共12分)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大禹疏理百川,班超投笔从戎,李时珍悬壶济世,林则徐虎门销烟……每当中华民族处于艰难之际,总有一大批志士仁人挺身而出,_______________,解民众于水火,挽狂澜于既倒。
野火沃土,_______________,中华五千年文明史就是一部__________的奋斗史。
A.以身许国多难兴邦不屈不挠B.以身试险多难兴邦不卑不亢C.以身许国一言兴邦不卑不亢D.以身试险一言兴邦不屈不挠2.在下面的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瘦西湖的景妙在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而雨丝风片,烟波画船,人影衣香,赤栏小桥,游览应以舟行最能体会到其中妙处。
①白塔与五亭桥分占圆拱门内②回视小金山③所谓面面有情,于此方得④最巧是从小金山下沿堤至“钓鱼台”⑤又在另一拱门中A.②③④①⑤B.②⑤④①③C.④①②⑤③D.④③②⑤①3.某校高三年级举行线上成人仪式后,同学们纷纷点赞、留言,相互勉励。
下列留言所引古诗文,不得体...的一项是()A.惟日孜孜,无敢逸豫。
(《尚书》)B.为草当作兰,为木当作松。
(李白)C.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
(杜荀鹤)D.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苏轼)4.对下面“中国互联网发展阶段简表”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时间节点1994—20082008—20162016—技术特性PC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智能互联网联结主体电脑互联人与人互联物与物互联代表性应门户(邮件、搜索、新闻)博客、微博、微信云、短视频、VR、AI用普及率0—20%20%—50%50%—中外比较追随阶段部分自主阶段部分引领阶段A.自1994年融入国际互联网大家庭以来,中国网民数量不断增加,互联网普及率现在已经超过50%。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精品解析(四川卷)

2020年高考四川卷语文试题解析(精编版)(解析版)本试题卷分第Ⅰ卷(单项选择题)和第Ⅱ卷(非单项选择题)。
第1卷l至3页,第II卷4至6页,共6页。
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作答时,须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1卷(单项选择题共27分)注意事项:必须使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所选答案对应的标号涂黑。
第1卷共3大题,9小题。
每小题3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暂.时zàn 埋.怨mái 谆.谆告诫zhūn 引吭.高歌hángB.豆豉.chǐ踝.骨huái 踉踉跄.跄cāng 按图索骥.jìC.梗.概gěn 删.改shān 炊烟袅袅.niǎo 明眸.皓齿móuD.搁.浅gē解剖.pōu 鬼鬼祟.崇suì不屑.一顾xiè【答案】D【考点定位】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能力层级为识记A。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涉及多音多义字和形声字,但以形声字的字音考查为主。
试题材料选取的都是常用字,大家都比较熟悉,都又是常被误读的,如“暂时”“豆豉”“解剖”等,没有冷僻或文学味很浓的字词,命题者还是很接地气的。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妨碍功夫片钟灵毓秀管中窥豹,可见一斑B.梳妆吊胃口瞠目结舌文武之道,一张一驰C.辐射入场券循章摘句风声鹤唳,草木皆兵D.蜚然直辖市秘而不宣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答案】A【考点定位】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
能力层级为识记A。
【名师点睛】本题对字形的考查,覆盖面较大,是考查考生文化素养的好题。
试题材料,每个选项中既有两字词、三字词,又四字的成语,也有八个字的成语。
试题中一般考查的都是别字,没有错字,出现别字无非是形近、音同、形近而又音同等方面的因素,再加上又不去或不能理解所在词的意思。
2020年高考语文之纠错笔记专题12 实用类文本阅读附解析

专题12 实用类文本阅读易错点1 理解相关文本内容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进入十月,喜高校的校园招聘陆续升温。
与此同时却出现了一种被媒体称为“慢就业”的现象,即部分毕业生不急于求职和求学,而是让自己暂时处于待定状态。
事实上,“慢就业”是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带来的客观趋势。
面对日益激烈的求职竞争,部分大学生“错峰就业”,让自己有更多的时间用来积蓄力量,或者四处走走、多看看就业市场,这应当是一种多元选择的权利。
有些主动“慢就业”的毕业生,在就业理念方面可能比想象中更成熟。
比如,他们会更加着重专业是否对口、薪酬是否合理,如果一时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宁愿再等等看,毕竟“入错行”的代价可能会很大。
还有一些毕业生选择继续考研、考公务员,或者准备各种资格考试,提升自己的就业台金量,等等。
这些选择,都很正当,也大都值得支持。
和“拣到篮子里都是菜”的就业心态相比,这其实是成熟、理性的表现。
如果说“慢就业”已经成为就业现实的一部分,那么从教育主管部门到高校、家长和用人单位,应该给毕业生更多的选择。
在保证大部分人顺利就业的同时,也应该允许部分毕业生更加从客、自主地设计自己的职业规划和人生道路,给高校和学生都“松绑”。
(摘编自《人民日报》《大学生就业,观念须“松绑”》)材料二:(摘自《中国大学生就业压力调查报告》)材料三:面对复杂而困难的现实,不去努力想办法解决问题,却千方百计地生造一些看似浪漫新奇实则容易麻痹大众的新词。
这种掩耳盗铃的做法,无助于解决现实问题,甚至会激化一些矛盾。
新近流行的新词“慢就业”和“待定族”,就是典型例子。
这两个词其实是在经济就业遭遇双重压力的现实背景下,一些媒体重新包装出来的伪概念。
大学生毕业后出去旅游、支教、当志愿者或在家陪伴父母,只要是自主选择,皆无可厚非。
人们常说中国大学生社会交往能力、动手能力不足,用一段时同学习、充实、调整,作为个体选择也未尝不可。
但是,如果相关职能部门以此作为说服或者麻痹社会的依据,那就有些令人担忧了。
备战2020年高考英语 纠错笔记系列 专题11 阅读理解(含解析)

专题11 阅读理解易错点1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误把细节当主题(2018·新课标III卷)Cities usually have a good reason for being where they are, like a nearby port or river. People settle in these places because they are easy to get to and naturally suited to communications and trade. New York City, for example, is near a large harbour at the mouth of the Hudson River. Over 300 years its population grew gradually from 800 people to 8 million. But not all cities develop slowly over a long period of time. Boom towns grow from nothing almost overnight. In 1896, Dawson, Canada, was unmapped wilderness(荒野). But gold was discovered there in 1897, and two years later, it was one of the largest cities in the West, with a population of 30,000.Dawson did not have any of the natural conveniences of cities like London or Paris. People went there for gold. They travelled over snow-covered mountains and sailed hundreds of miles up icy rivers. The path to Dawson was covered with thirty feet of wet snow that could fall without warming. An avalanche(雪崩) once closed the path, killing 63 people. For many who made it to Dawson, however, the rewards were worth the difficult trip. Of the first 20,000 people who dug for gold, 4,000 got rich. About 100 of these stayed rich men for the rest of their lives.But no matter how rich they were, Dawson was never comfortable. Necessities like food and wood were very expensive. But soon, the gold that Dawson depended on had all been found. The city was crowded with disappointed people with no interest in settling down, and when they heard there were new gold discoveries in Alaska, they left Dawson City as quickly as they had come. Today, people still come and go —to see where the Canadian gold rush happened. Tourism is now the chief industry of Dawson City — its present population is 762.27. What is the text mainly about?A. The rise and fall of a city.B. The gold rush in Canada.C. Journeys into the wilderness.D. Tourism in Dawson.【错因分析】一篇文章都是围绕着一个中心思想或一个话题展开的,因此,有的文章中最明显的特点之一是有一个反复出现的中心词,即高频词,也叫做主题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05 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易错点1 语言表达准确1.下面文字中画线部分的词语,要么不准确,要么不生动,请将其修改得或准确或生动。
随着“竞争”这个词语越来越多地出现,许多双曾经忠诚①的眸子已被蒙蔽,许多种美好的情感受到冲击,许多颗满含关爱的心灵②被改变③成沙漠。
竞争,本该是推动人类文明与社会进步的步伐④,却被一些盲目无知的思想⑤误解成了尔虞我诈、损人利己。
①改成_____,②改成_____,③改成_____,④改成_____,⑤改成_____。
【错因分析】准确是语言表达的最基本要求。
从语言运用的角度讲,准确是指用词造句要能恰当地表达事物的特征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适当运用修饰限制词可以更清楚明白地表达说话人的意思,但是如果修饰限制词使用不当,就会造成句意不清等问题。
【试题解析】“忠诚”用于下级对上级,此处无此语境,不准确,应改为“真诚”;“心灵”不能被“许多颗”修饰,不准确,应改为“心”;“改变”成“沙漠”不生动,可将“改变”改为“荒芜”;“步伐”与前面的“推动”不搭配,可改为“车轮”;“思想”不能被“一些”修饰,表达不准确,可改为“人”。
【参考答案】①真诚②心③荒芜④车轮⑤人“准确”指在正确理解文意、句意的基础上,把握句段的关键信息、内容要点、中心思想,按照题目的要求,使词语运用、句式选择、语气选择等方面完全符合表达目的。
准确,在语言运用试题的各种题型中均有考查。
包括所用语言符合特定的情境,符合特定的身份地位,正确地运用谦尊称呼,准确表达褒贬感情,准确表达喜怒哀乐的心理状态,正确使用口语、书面语,准确表达范围大小、程度深浅等等。
1.日前,《广州市拾遗物品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拟出新规,拾金不昧者可获得相当于失物价值10%的金钱奖励。
此消息一出,引发舆论热议,下面是四位网友的留言,表意最准确、鲜明、生动的一项是()A.拾金不昧,虽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但从失主的角度看,东西失而复得,对归还者给予一定钱物表示感谢,似乎是人之常情。
B.拾金不昧有偿,是否与传统美德相悖?是否就标志着道德的沦丧?是否会被不法分子利用,成为一种获利手段?这些问题值得思考。
C.拾金不昧有奖与拾金不昧,二者之间不是你死我活的敌对关系,而是更加务实开放的伙伴关系。
拾金不昧有奖更接地气,贴人心,我支持!D.对于拾金不昧,有奖才是王道,神马都是浮云。
子曾经曰过:“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因此,对这一举措,我举双手赞成。
语言表达准确,具体地说,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注意:1.注意辨析同义词,吃准词语的内涵和外延,准确把握词语的分寸,做到用词妥帖,大小合适,轻重合宜;2.按照词义范围的大小和程度的轻重合理安排次序,不得颠倒词序;3.适当添加修饰性或限制性词语,准确地表达出作者的本意。
怎样才能使语言表达更准确准确是语言表达的基础能力,下面我们具体、系统地分析下,以便考生对此有一个充分的理解:1.准确要求符合特定的情境。
例如: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
其中“扶”“失”字用得相当准确。
“扶”字把“轻风”人格化了,形象地描绘出了轻风徐来、柳枝拂然的柔态,给人以柔美之感。
恬静的月亮已经辉满大地,梅花自然没有白天那么显眼,在月光照映下,也就黯然失色了。
用一个“失”字,就勾画了月色和梅花相互交融的情景。
2.准确要求符合事理及对象。
即符合特定的身份地位,正确地运用谦尊称呼。
3.准确要求正确使用口语、书面语。
书面语庄重典雅,口语则通俗易懂。
它们并无优劣之分,只是使用的场合不同而已。
口语、书面语的转化,复述或转述的重点的转化,还要注意转述时间、地点、对象等具体情况。
4.准确表达范围、程度及心理。
例如:有一个贝壳迷花了近十年的心血,收集到几千种远东出产的贝壳。
“收集”用得不准。
句中有“花了几十年的心血”,找寻的程度应该很高,所以,用“搜集”才准确。
又如: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更”字用得准确,写出了诗人越走近家乡,越是担心家里的变故超乎想象的惶恐心理。
能准确表达褒贬感情,准确表达喜怒哀乐的心理状态。
此外,还要注意用词的规范、语序的顺畅、句子的完整等语法规范。
易错点2 语言表达鲜明2.某著名中学为纪念建校一百周年,出版了一本名为《继往开来》的专刊,请你用生动鲜明的语言为这本专刊写一段简短的刊首语。
必须从比喻、对偶、排比、反复、借代中选用两种表现手法,不超过80字。
【错因分析】鲜明是语言运用的高层次要求之一,注意题干的要求,“两种表现手法”“不超过80字”,否则就容易失分。
【试题解析】这是一道扩展语句的题目,属于命题式扩展,要求为《继往开来》的专刊写一段简短的刊首语,写作注意内容围绕“继往开来”这一主题,同时注意比喻、对偶、排比、反复、借代中选用两种表现手法。
【参考答案】百年名校,虽历经风雨而能与时俱进,桃丰李盛,栋直梁坚,荣誉满载,可喜可贺!忆往昔峥嵘,令人缅怀和欣慰;望前程灿烂,促人励志和扬鞭。
“鲜明”是指表达的观点要明确而不含糊,色彩(感情色彩、事物的形象色彩)要分明。
本考点一般出现在概括语句,修改病句,拟写广告词、邀请信、致辞、演讲稿、点评等需要标明观点态度的题型中,有时也出现在描绘场景,仿写、扩写、改写语句的试题中。
对此,考生要有明确的认识。
2.某校拟开展以世界微笑日为主题的墙报比赛,全校以班级为单位参与。
请拟写本班墙报的主题标语。
要求:紧扣主题,语言准确、鲜明、生动,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25个字。
怎样才能使语言鲜明1.精确选用词语。
在选用词语方面,尤其要注意对动词、形容词、副词的选用,不要使用诸如“可能”、“大概”、“也许”、“左右”等不确定的词来表明态度与观点,多使用“坚决反对”、“完全错误”、“决不能这样”等词语来表明自己所持的鲜明态度。
还要注意感情色彩词语的选用。
在表达时,自己不同的态度与感情,可以通过选择词义的褒贬来实现。
感情色彩鲜明的褒贬义词语可以增强语言表达的效果,那些感情色彩不鲜明的中性词,只要结合好语境,同样也可以具有强烈的效果,增加语言表达的鲜明特点。
表达时如果能做到色彩鲜明,则可以突出所要表达的事物特征。
因为颜色可以给人以最快的刺激,也是最富有感情的外在形象。
2.恰当选用句式。
在语言表达中,要注意句式的变换,一定的句式表露一定的感情,句式变了,句意也会产生新的变化。
如用肯定的语气来表明观点,还可以选用双重否定、反问句式来加强语气,使自己观点的表明更加鲜明而强烈。
还要注意整句与散句的使用。
整句形式整齐,声音和谐,气势贯通,意义鲜明,适合于表达丰富的感情,能给人以深刻而鲜明的印象。
另外,如能恰当地使用反问、排比、对偶,也能增强语言的鲜明感。
易错点3 语言表达生动3.请以“汉字”为话题,写一段文字。
要求: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80字左右。
【错因分析】注意题干的要求,“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80字左右”,否则就容易失分。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
题干要求以“汉字”为话题写一段文字,这就要求考生在拟写时要先思考“汉字”的相关特点,如汉字是表意文字,音形义三位一体,汉字有七体(一说八体)、六书等;然后从其中一个角度切入进行拟写即可。
拟写时注意要对题干中运用修辞和字数等要求进行落实。
【参考答案】示例甲骨上的汉字,用细直的笔法刻录先民的思考;宝鼎上的汉字,用肥粗的笔道凝固祖先的祈祷;竹木上的汉字,用沉稳的笔势记录先人的思想……汉字,五千年的流传,鲜活蓬勃。
“生动”就是表达能充分调动人们的形象思维,使表达具体形象可感。
生动的考查在简明得体、选用仿用变换句式、压缩与扩展和修改病句等题目中均有体现。
对此,考生要有准确的认识。
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87岁的山东莱阳老人李世富用25年时间,只身一人在山上种了10万余棵树。
人们因此尊称他为“山魂”,李世富摆手说自己充其量叫“小山”,是大山的儿子。
某电视台得知此事,要对老人进行采访,请为记者写一段采访前的开场白。
要求: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80个字左右。
怎样才能使语言生动1.恰当选用词语。
(1)使用表现力强的词语。
使用的词语具有生动传神的表现力,把词语用活。
宋祈的《玉楼春》词句“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中运用了通感手法,一个“闹”字使视觉和听觉得到沟通,生动逼真地写出了枝头繁花竞放,蜂蝶纷飞,春意盎然,活灵活现的景象。
(2)使用色彩浓重的词语。
这里主要指词语的感情色彩和词语的语体色彩。
例如:郭沫若的历史剧《屈原》中,屈原的女侍婵娟有一段痛斥宋玉投靠南后,背叛老师的话。
台词本来是:“宋玉,我特别恨你,你辜负了先生的教训,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演出后有人建议郭老将“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改成“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郭老拍手叫好。
好在哪里呢?原稿是不带感情的判断句,“是”改成了“这”与“你”“没骨气的文人”组句后便带上婵娟强烈的感情色彩,骂得痛快淋漓,感情的抒发却较原来强烈得多了。
2.恰当选用句式。
语言表达中,相同的意思,用不同的句式来表达,就有不同的表达效果。
在句式的选择中,应注意特殊句式、常用句式、长句短句、排句偶句、陈述句与疑问句的穿插交错,注意语句的整散、错综变化、语气、倒装等。
例如:中央电视台在一期“感动中国人物”中给中国女排的颁奖词:是她们,让最后的希望攀缘着意志的臂膀上升,直到最后一记重扣敲响欢庆的锣鼓。
金牌唤回曾经的光荣,胜利开启崭新的梦想!这是一个倒装句,通过倒装,既强调了女排姑娘们,又使句式生动而不呆板。
3.恰当使用修辞手法。
语言表达生动就应该选择那些具体的、形象的、新鲜的、内涵丰富的和能够调动人的感官体验的词语。
恰当地使用修辞手法,可以使语言更生动、准确、鲜明,增强语势。
如比喻是为更形象生动;比拟是把事物人格化,使描绘对象色彩鲜明、生动形象,表意丰富;排比可加强语势,充实内容,加重感情;反问为了强调;夸张是为了强调和突出,以加强语气,烘托气氛,增强联想,增强表达效果;对偶是为了增强诗词的音乐美,表意凝练,抒情酣畅;借代是用事物相关的东西来代替该事物。
例如:一张枯叶飘落在苏比的膝头,这是杰克·弗洛斯特的名片。
杰克对麦迪生广场的老住户很客气,每年光临之前,总要先打个招呼。
(欧·亨利《警察与赞美诗》)语段中把“枯叶”比作“名片”,生动新颖,把冬天拟人化,使它具有人情味,富有幽默感,正好体现出苏比早就想好了自己的冬季寓所而并不畏惧冬天的心情。
三年真题1.【2019年高考天津卷】下面这首诗曾获某杂志主办的征文大赛一等奖,请品读该诗,说明获奖理由。
要求:不少于3点理由,100字左右。
你还在我身旁戴畅瀑布的水逆流成上蒲公英的种子成远处飘回,聚成伞的模样!太阳从西方升起,落向东方!子弹退回枪膛运动员回到起跑线上我交回录取通知书,忘了十年寒窗!厨房里飘来饭菜的香!你把我的卷子签好名字,关掉电视,帮我把书包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