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十六篇文言文整理

合集下载

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一至五文言文大全

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一至五文言文大全

必修一《沁园春长沙》毛泽东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雨巷》戴望舒撑着油纸伞,独自像梦一般地,彷徨在悠长、悠长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

又寂寥的雨巷,像梦中飘过我希望逢着一枝丁香地,一个丁香一样地我身旁飘过这个女郎;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默默地远了,远了,她是有到了颓圮的篱墙,丁香一样的颜色,走尽这雨巷。

丁香一样的芬芳,在雨的哀曲里,丁香一样的忧愁,消了她的颜色,在雨中哀怨,散了她的芬芳,哀怨又彷徨;消散了,甚至她的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太息般的眼光撑着油纸伞丁香般的惆怅。

像我一样,撑着油纸伞,独自像我一样地彷徨在悠长、悠长默默彳亍着又寂寥的雨巷,冷漠、凄清,又惆怅。

我希望飘过她默默地走近,一个丁香一样地走近,又投出结着愁怨的姑娘。

太息一般的眼光她飘过《再别康桥》徐志摩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烛之武退秦师》(《左传》)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初中新课标文言文16篇(新)

初中新课标文言文16篇(新)

1、《孔子语录》相关识记:1、积累文中出现的成语: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温故而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师、不耻下问、见贤思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任重道远、成人之美。

2、试归纳文中有关谈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例句:学习态度: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默而识之/温故而知新3、理解背诵:①《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②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③孔子借题发挥,教育弟子勤学好问的句子是: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④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来表示。

⑤孔子要求人们对待先进和落后的态度是: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⑥讲做人应该换负远大,意志坚强的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⑦孔子心目中君子的标准是“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⑧孔子认为可以终生奉行的一个字是“恕”,并把这个字阐述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中考链接:1、文学常识。

《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

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共二十篇。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者。

他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

2、注音。

论(lún)语陬(zōu)邑(yì)愠(yùn)殆(dài)3、翻译句子,并注意加点词语的意思。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按一定的时间去复习学过的功课,不也高兴吗?“说”同“悦”,愉快。

(2)吾日三省吾身。

△我每天多次进行自我反省。

三:泛指多次。

三省:多次检查,反省。

(3)温故而知新。

△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

故:旧的知识。

十六篇重点文言文原文和翻译及2007年中考文言文汇总

十六篇重点文言文原文和翻译及2007年中考文言文汇总

十六篇重点文言文原文和翻译及中考文言文汇总一、《醉翁亭记》1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3至於负者歌於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4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译文:1滁州城的四面都是山。

它西南方向的几座山峰、树林和山谷特别的优美。

看上去树木茂盛、幽深秀丽的,就是琅琊山。

沿着山路走了六七里路,渐渐听见潺潺的水声,从两个山峰之间流出来的,就是酿泉。

山势回环,道路弯转,有一个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座落在泉水边的,就是醉翁亭。

造亭子的人是谁?是山上的和尚智仙;给它取名的是谁呢?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来称呼这亭子的。

太守和宾客们在这里饮酒,喝一点点就醉了,而且年纪又最大,因此给自己起了个别号叫“醉翁”。

醉翁的心思不在于酒上,而在于山光水色之间。

游赏山水的乐趣,是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罢了。

2当那太阳出来以后,林间的烟雾逐渐散开,到傍晚云雾凝聚,山谷就昏暗了,这明暗的变化,正是山间早晚的景象。

新课标必考16篇文言文复习资料

新课标必考16篇文言文复习资料

16篇文言文复习资料(一)论语十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述而》)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子贡问曰:“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课文下面注释:1、《论语》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2、子:先生,指孔子。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3、时习:经常地复习。

4、说():“悦”的古字,愉快。

5、愠():生气、发怒。

6、君子:这里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7、吾:人称代词,我。

8、日:每天。

9、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

三,泛指多次。

10、信:真诚,诚实。

11、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12、温故而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可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

13、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14、殆:有害。

15、女:通“汝”,人称代词,你。

16、是知也:这是聪明的。

是,此、这。

知,通“智”。

17、见贤思齐焉:见到贤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看齐。

18、弘毅:刚强,勇毅。

19、凋:凋谢。

20、其恕乎:大概就是“恕”了。

其,大概、也许。

恕,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

文后练习:把下列各句译成现代汉语,并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

新课标推荐必背文言文知识点集锦(16篇)

新课标推荐必背文言文知识点集锦(16篇)

新课标推荐必背文言文知识点集锦(16篇) 桃花源记 基础知识 文学常识本文选自《陶渊明集》。

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

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人,东晋著名田园诗人。

不满当时现实,弃官归隐。

《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都是传世名篇。

我们还学过他的《归园田居》。

 文言词语【一般词语】[缘]沿着,顺着。

[夹岸]两岸。

夹,在两旁。

[数]几。

[芳]香花。

[落英]落花。

一说,初开的花。

英,花。

[缤纷]繁多样子。

[复]再。

[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

[才]仅。

[平旷]平坦开阔。

[俨然]整齐的样子。

[属]类。

[阡陌]田间小路。

[悉、咸]全,都。

[黄发]指老人。

[垂髫]指小孩。

[怡然]形容喜悦。

[乃]竟然。

[具]详细。

[问讯]打听消息。

[云]说。

[叹惋]感叹惊讶。

惋,惊讶,惊奇。

[延]邀请。

[语(yù)]告诉。

[扶]沿,顺着。

[向]从前,旧的。

[及]到。

[诣]到。

[遣]派。

[欣然]高兴的样子。

[规]计划。

[果]实现。

【一词多义】[中]①年间。

(晋太元中)②中间。

(中无杂树)[志]①标记。

(寻向所志)②做标记。

(处处志之)[为]①(wéi)作为(武陵人捕鱼为业)②(wèi)对,向。

(不足为外人道也)[寻]①寻找。

(寻向所志)②随即,不久。

(寻病终)[闻]①听说。

(村中闻有此人)②听到的事情。

(具言所闻)[舍]①(shě)舍弃,放下。

(便舍船)②(shè)房舍。

(屋舍俨然)[作]①劳作。

(其中往来种作)②做。

(设酒杀鸡作食)【古今异义】[鲜美]古:鲜艳美丽。

今:食物味道好。

[开朗]古:地方开阔,光线充足。

今:乐观,畅快,不阴郁低沉。

[交通]古:交错相通。

今:各种运输邮电事业的总称。

[妻子]古:妻子儿女。

今:男子的配偶。

[绝境]古:与世隔绝的地方。

今:没有出路的境地。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会16篇文言文原文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会16篇文言文原文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会16篇文言文原文1、烛之武退秦师《左传》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

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余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

公曰:“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亦去之。

2、荆轲刺秦王《战国策》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

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

新 课标16篇文言文中考常考名句

新 课标16篇文言文中考常考名句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附录一课标16篇文言文常考名句1.孔子语录《论语》(1)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2)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4)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6)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鱼我所欲也《孟子》(1)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3)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2)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3)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4.曹刿论战《左传》(1)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3)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5.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1)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3)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6.出师表诸葛亮(1)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2)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3)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7.桃花源记陶渊明(1)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3)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4)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8.三峡郦道元(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2)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4)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9.马说韩愈(1)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2)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3)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初中生必背文言文十六篇资料

初中生必背文言文十六篇资料

陋室铭 (唐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 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 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 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温习它, 不也很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 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桃东晋太元年间,有个武陵人靠捕鱼为生。(一次渔人) 沿着小溪划船,往前行,忘记了路程多远。忽然遇到一片 桃花林,溪水两岸几百步以内,中间没有别的树木,花和 草鲜嫩美丽,地上的落花繁多。渔人对此感到非常惊异。 (渔人)又向前划去,想走到那片林子的尽头。 桃花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没有了,(在那里)便看到 一座山,山边有个小洞,隐隐约约好像有光亮。渔人就舍 弃船上岸,从小洞口进入。起初洞口很狭窄,仅能容一个 人通过。渔人又向前走了几十步,一下子变得开阔敞亮了。 只见土地平坦宽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土地,美好 的池塘,桑树竹林之类。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 能互相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村里面,来来往往的行人, 耕种劳作的人,男男女女的衣着装束完全像桃花源外的世 人,老人和小孩都高高兴兴,自得其乐。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 林,夹(jiā)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 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shě) 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huò)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shè )俨(yǎn)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qiān mò)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 如外人。黄发垂髫(tiáo),并怡(yí )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yāo)还家, 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率妻子邑(yì )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suì )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 (wèi)具言所闻, 皆叹惋(wǎn)。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yù)云:“不足为(wèi)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jùn)下,诣 (yì )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qiǎn)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 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jì ),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标十六篇文言文复习论语十则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同“悦”,愉快2、人不知而不愠.:恼怒、怨恨3、吾日三省..吾身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 4、学而不思则罔.罔: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5思而不学则殆.。

殆:有害 6、见贤思齐.焉齐:相同7、由,诲女.知之乎!女:通“汝”,你。

8、是.知也。

是,这。

知,通“智”,聪明。

9、温故.而知新故,旧的知识 10、士不可以不弘毅..弘毅:刚强,勇毅1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欲,想做的事情。

施,施加。

二、翻译。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孔子说:学习知识,进而按时温习它,不也是高兴的事吗?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光读书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不解而无所得。

光思考而不去读书学习,就会有陷入邪说的危险。

3、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孔子说:看见贤人就要想着向他学习,看见不贤的人,就要自我反省,看有没有同他相似的毛病。

4、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说:三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可以当我老师的人;选择他们的优点供自己学习,发现自己也存在着他们有的缺点时,就应该注意改正。

5、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这样,可以做老师了。

6、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孔子说:碰上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

7、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说:那大概就是“恕”了!自己讨厌的事,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8、子曰: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孔子说:仲由,教导你的话明白了吗?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这就是真正的知。

9、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刚强、勇毅,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

路程又很遥远。

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直到死为止,不也很遥远吗?三、相关识记:1、积累文中几个成语: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温故而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师、不耻下问2、试归纳文中有关谈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例句学习态度: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默而识之/ 温故而知新/四、理解背诵①《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②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也是与“取长补短”意思相近的句子)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③孔子借题发挥,教育弟子勤学好问的句子是:敏而好学,不耻下问;④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来表示;⑤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⑥阐述读书求学问的态度是以求学为快乐的句子是(三重境界):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⑦孔子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的句子是: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⑧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⑨会议在重庆召开,山城百姓喜迎各国嘉宾,《论语》中有一句话可以表达这种喜悦;“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桃花源记一、词语解释缘.溪行:沿着落英..开朗:开阔的样子..缤纷:落花甚异.之:诧异豁然俨然:整齐的样子阡陌交通..:交错相通黄发垂髫:老人小孩怡然:喜悦的样子具.答之:详尽咸.来问讯:都率妻子..邑人:妻子儿女绝境:与世隔绝的地方不复.出焉:再无论..魏晋:更不必说延.至其家:邀请处处志.之:作标记欣然..前往:高兴的样子无问津.者:渡口二、翻译1、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芳香的野草鲜艳美丽,落花到处都是。

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

3、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老人小孩都充满喜悦之情。

4、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带领妻子儿女及乡邻来到这与人世隔绝的地方5、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这个人详细的介绍了自已所听到的事。

6、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了。

”这里的人告诉他说:“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啊。

”7、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寻找以前做的标记,竟迷失了方向,再也没找不到路。

8、后遂无问津者。

此后就再也没有探访的人了。

9、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见鸡狗叫的声音。

10、男女衣着,悉如外人男女穿戴,完全与桃花源外的人一样。

1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问起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

三、理解背诵;(1)本文中描绘桃花林中草美花繁(桃花林奇异景象)的语句是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本文中是什么吸引渔人"欲穷其林"的?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3)本文中描写了桃花源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4)本文中描写了桃花源社会环境的安宁的句子: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髻。

并怡然自乐。

(5)本文中描写了桃花源人民安居乐业、和平幸福的境况(或:描写老人和小孩神情)的句子黄发垂髻。

并怡然自乐。

(6)本文最能体现桃花源人热情好客、民风淳朴的句子有:a.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B.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7)本文"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桃花源人为何叹惋不已?问今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8)交代桃源人来历的句子: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陋室铭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名:出名灵:成为灵异的水2、斯.是陋室:斯:这3、惟吾德馨..:德馨:美好的品德4、无丝竹之乱.耳:丝竹: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乱:使……乱。

5、无案牍之劳.形:劳形:使身体劳累。

6、何.陋之有?:何:什么。

二、译句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身心。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这(虽)是间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4、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谈笑的是渊博的学者,往来没有知识浅薄的人。

5、孔子云:“何陋之有?”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三、理解性背诵。

①《陋室铭》一文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②文章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③文中描写"陋室"环境恬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的语句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④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⑤用比喻赞美"陋室"的句子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⑥《陋室铭》一文中为突出主旨而引用孔子的一句话是:孔子云:何陋之有?⑦作者在文中结尾把自己与古代贤士相比,表现出了他的高尚情趣的一句话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⑧《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爱莲说一、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 3 分)1、益:副词,更。

2、植:立。

3 、鲜:少。

4、亵:亲近而不庄重。

5、宜:应当6、独:只,仅7、可爱者甚蕃.:多。

8、濯.清涟而不妖.:濯:洗涤。

妖:美丽而不端庄。

9、不蔓.不枝.:蔓:长枝蔓。

枝:长枝节。

10、陶后鲜.有闻鲜:少二、翻译: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我只爱莲花,(因为它)出于污泥却不受污染,在清水里洗涤过却不显得妖媚。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芬芳远播。

(就)更显清香,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

3、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却不能轻易地玩弄它。

4、噫 !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唉!爱菊花(的人),(从)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过。

5、莲,花之君子者也。

莲是花中的君子。

6、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对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

7、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对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8、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喜爱牡丹的人该是很多了。

三、理解背诵:①周敦颐《爱莲说》:咏莲名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②公园花展,观赏牡丹的人总比观赏其它花的人多,用《爱莲说》中的话来说,就是: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③表现主人不受世俗羁绊,对世俗生活厌弃的句子是:莲之爱,同予者何人?④描写莲美好形象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⑤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对比,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现在人们常用来比喻某些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身自好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⑥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香远益清。

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句子是(主旨句):莲,花之君子者也。

⑦写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三峡一、解释1、重岩叠嶂: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2、夏水襄.陵:上3、乘奔.御风:这里指快跑的马4、素湍.绿潭:急流5、不见曦.月:日光,这里指太阳6、霜旦.:下霜的早晨7、飞漱:冲刷 8、属引...凄异:接连不断9、或.王命急宣:有时 10、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即使11、良.多趣味:良:真,实在。

12、沿溯..阻绝沿:顺流而下。

溯:逆流而上。

二、重点句翻译: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②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即使骑上快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③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到了夏天江水上涨漫上小山包的时候,上行和下行的船只都被阻绝了,不能通航。

④素湍绿潭,回清倒影: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⑤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悬泉瀑布在山峰间飞流冲荡⑥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水清,树荣,(茂盛),山高,草盛,实在有很多趣味。

⑦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在秋天,每到初晴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

⑧常高猿长啸,属引凄异常有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连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

⑨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空旷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很久才消失。

三、理解性背诵:1)写山连绵不断(长)的句子: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2)写山高峻的句子: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从侧面烘托山峰陡峭幽邃的一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