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K12】2018年高中化学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1.1.3卤族元素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2
2018秋高中化学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1.1.1 元素周期表(二)讲义 新人教版必修2

序数为X,则B的原子序数不可能是( B )
A. X+2 B. X+4 C. X+8 D. X+18
思考·交流
3、若元素A为第17号元素,则下列元素 不可能处在它下一个周期的是( D)
A、20号元素
B、26号元素
C、31号元素
D、37号元素
2.族
• 族的概念: 周期表中具有相同的最外层电子排布的元
含元素最多的周期是哪一个?
4、课堂小结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七主七副七周期, Ⅷ族0族镧锕系。
元素原子结构与其在周期表中位置的关系:
电子层数 决定 周期序数
决定
最外层电子数
主族序数
原子序数
重点 掌握
核外电子排布
周期表中位置
当堂检测
1、同周期元素,其原子结构相同之处是: C 同主族元素,其原子结构相同之处是: A
节元素周期表 (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及周期、族等概念。
【重点难点】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元素周期表
思考·交流
画出元素周期表的前18号元素的原子 结构示意图,找出现代元素周期表的具体 编排原则?
一. 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 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4
5 18
长周期
37Rb~53I、54Xe
5
6 32
55Cs~85At、86Rn
6
7
现26 应32
87Fr~112号(118)
7
周期的特点
• 周期序数 = 电子层数
• 记住每一周期包含的元素种类和每 一周期起止元素的原子序数,可以 很方便的判断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 置
【配套K12】[学习]2018-2019学年高中化学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第一节 元素周期
![【配套K12】[学习]2018-2019学年高中化学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第一节 元素周期](https://img.taocdn.com/s3/m/975bb8551711cc7931b7167c.png)
第3课时核素基础巩固1决定核素种类的是( )A.质子数B.中子数C.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D.质子数和中子数2已知R2+核外有a个电子,b个中子,表示R原子符号正确的是( )A RB RC RD RR2+的核外电子数可知R原子的电子数为(a+2);原子的电子数等于质子数。
再由“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可得质量数为(a+b+2)。
3人类探月的重要目的之一是勘察、获取地球上蕴藏量很小而月球上却极为丰富的核聚变燃料3He。
关于3He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含有3个质子,没有中子B.与4He是同一种核素C.化学性质比4He活泼D.是4He的同位素He与4He互为同位素,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3He中有1个中子,2个质子。
4在宾馆、办公楼等公共场所,常使用一种电离式烟雾报警器,其主体是一个放有镅241Am)放射源的电离室Am原子核内中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之差是( )A.241B.146C.95D.51Am的质子数为95,质量数为241,中子数=241-95=146,核外电子数=核内质子数=95,中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之差为146-95=51。
5医学研究证明,用放射性I治疗肿瘤可收到一定疗效,下列有关I叙述正确的是( )A I是碘的一种同素异形体B I是一种新发现的元素C I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四周期第ⅦA族D I核内的中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之差为29I是质子数为53,质量数为135的碘原子,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五周期第ⅦA族。
同素异形体研究的对象是单质I核内中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之差为(135-53)-53=29,D项正确。
6U是重要的核工业原料。
下列有关U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U原子核中含有92个中子B U原子核外有143个电子C U与U互为同位素D U与U互为同素异形体=235-92=143,原子核外电子数=质子数=92U与U互为同位素而不是互为同素异形体。
7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原子中的下列粒子数可能发生改变的是( )A.质子数B.中子数C.质量数D.电子数,原子核不会改变。
2018版高中化学第1章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1.3.1认识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课件鲁科版必修2

5.下列不能说明氯的得电子能力比硫强的事实是
①HCl 比 H2S 稳定
②HClO 氧化性比 H2SO4 强
③HClO4 酸性比 H2SO4 强
④Cl2能与H2S反应生成S
⑤Cl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S原子最外层有6个 D.①③⑤
电子 ⑥Cl2与Fe反应生成FeCl3,S与Fe反应生成FeS
√
A.②⑤
解析
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减弱,由于离子半径:Na+>Mg2+>Al3+,故 氧化性:Na+<Mg2+<Al3+。
规律总结
解析
答案
二、同周期元素原子得电子能力的判断
根据下表中的内容,回答问题。 元素 最高价氧化物的化学式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 物的化学式及酸性 Si P S SO3 _____ H2SO4 强酸 Cl Cl2O7 _______ HClO4 酸性 比H2SO4强
达标检测 —— 当堂检测
点点落实
巩固反馈
新知导学
一、同周期元素原子失电子能力的判断
1.按表中实验操作要求完成实验,填写下表: 实验操作
加热前 加热至沸 腾后
实验现象
不反应 _______
实验结论
镁与冷水不反应 ,与热水 反应 ,
Mg+ 反应缓慢,溶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 Mg(OH) ↓+H ↑ 2H2O ===== 液变为浅红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2
HClO (2) 硅、磷、硫、氯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4>H2SO4>H3PO4>H2SiO3
。
(3)硅、磷、硫、氯元素原子得电子能力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Cl>S>P>Si 。
推荐学习K12(通用版)2018-2019版高中化学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第一节 元素周期

第3课时 核 素一、原子的构成、质量数 1.原子的构成原子⎩⎨⎧原子核⎩⎪⎨⎪⎧质子(相对质量近似为1,带1个单位正电荷)中子(相对质量近似为1,不带电)核外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2.质量数(1)概念:将原子核内所有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取近似整数值相加,所得的数值叫做质量数,常用A 表示。
(2)质量数为A ,质子数为Z 的X 元素原子可表示为AZ X 。
(3)两个关系:①质量关系:质量数(A )=质子数(Z )+中子数(N )。
②数量关系: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4)146C 的质量数为14,质子数为6,中子数为8。
2311Na +的质量数为23,质子数为11,核外电子数为10。
(1)一个信息丰富的符号解读A Z Xa ±b⎩⎪⎨⎪⎧A ——质量数Z ——核电荷数或质子数a ——离子所带的电荷数b ——化学式中原子的个数(2)粒子中的电性关系①电中性微粒(分子或原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②阳离子X m +:质子数=核外电子数+m 。
③阴离子X m -:质子数=核外电子数-m 。
例1 (2018·邢台市一中3月月考)下列关于19 9F -微粒叙述正确的是( ) A .质量数为19,电子数为9 B .质子数为9,中子数为10 C .质子数为9,电子数为9 D .中子数为10,电子数为8 考点 原子的构成、质量数 题点 离子中构成微粒间的数量关系 答案 B 解析19 9F -微粒的质量数为19,电子数为10,质子数为9,中子数为10。
特别提示(1)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该关系适用于原子和离子。
(2)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只适用于原子和分子。
(3)对离子进行电子数与质子数换算时应该注意阳离子和阴离子的区别。
(4)并非所有的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电子构成,如11H 不含中子。
例2 已知R 原子有b 个中子,R 2+核外有a 个电子。
表示R 原子符号正确的是( ) A.b a R B.a +b -2 a -2 R C.a +b +2 a +2 R D.a +ba -2R 考点 原子的构成、质量数 题点 原子构成的表示方法 答案 C解析 R 2+核外有a 个电子,则R 原子的质子数为a +2,质量数为a +b +2,则R 原子为a +b +2a +2 R 。
【配套K12】[学习]2018-2019学年高中化学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1.1.2 元素
![【配套K12】[学习]2018-2019学年高中化学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1.1.2 元素](https://img.taocdn.com/s3/m/d8af05ae71fe910ef12df8f1.png)
1.1.2 元素性质课后作业限时:45分钟总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下列关于卤族元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B.随着原子序数的减小,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增强C.通常呈黄绿色的也是氧化性最强的D.易升华的也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大的2.甲、乙、丙三种溶液各含一种X-(X-为Cl-、Br-、I-),向甲中加淀粉溶液和新制的氯水变为橙色,将此溶液倒入丙中,颜色无明显变化。
则甲、乙、丙中依次含有( ) A.Br-、Cl-、I-B.Br-、I-、Cl-C.I-、Br-、Cl-D.Cl-、I-、Br-3.下列关于碱金属的原子结构和性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碱金属原子最外层都只有1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最外层这个电子B.都是强还原剂C.都能在O2中燃烧生成过氧化物D.都能与水反应生成强碱4.卤素是最活泼的一族非金属,下列关于卤族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卤素单质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7B.从上到下,卤素原子的电子层数依次增多,半径依次减小C.从F到I,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吸引能力依次减弱,原子得电子能力依次减弱D.卤素单质与H2化合的容易程度为F2<Cl2<Br2<I25.下列关于锂原子结构和性质的判断中,错误的是( )①与水反应比钠剧烈②它的原子半径比钠原子小③它的氧化物暴露在空气中易吸收CO2④它的阳离子最外层电子数和钠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⑤它是强还原剂⑥锂应保存在煤油中以隔绝空气⑦Li在空气中燃烧生成Li2O2A.①④⑥⑦ B.①②③C.③⑤⑥ D.①④⑦6.借助碱金属和卤族元素的递变性分析下面的推断,其中正确的是( )A.已知Ca是第4周期、ⅡA族的元素,故Ca(OH)2的碱性比Mg(OH)2的碱性弱B.已知As是第4周期、ⅤA族的元素,故AsH3的稳定性比NH3的稳定性强C.已知Cs的原子半径比Na的原子半径大,故Cs与水反应不如Na与水反应剧烈D.已知Cl的核电荷数比F的核电荷数大,故Cl的原子半径比F的原子半径大7.已知钡的活动性介于钠和钾之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钡与水反应不如钠与水反应剧烈B.钡可以从KCl溶液中置换出钾C.氧化性:K+>Ba2+>Na+D.碱性:KOH>Ba(OH)2>NaOH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F、Cl、Br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7,次外层电子数都是8B.从HF、HCl、HBr、HI酸性递增的事实,推出F、Cl、Br、I的非金属性递增规律C.卤素按F、Cl、Br、I的顺序其非金属性逐渐减弱的原因是随着核电荷数增加电子层数增大起主要作用D.砹是原子序数最大的卤族元素,根据卤素性质的递变规律,砹易溶于水,难溶于CCl4 9.下列关于碱金属元素和卤素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随核电荷数的增加,碱金属元素和卤素的原子半径都逐渐增大B.碱金属元素中,锂原子失去最外层电子的能力最弱;卤素中,氟原子得电子的能力最强C.钠与水的反应不如钾与水的反应剧烈D.溴单质与水的反应比氯单质与水的反应更剧烈10.在a、b、c、d四个集气瓶中分别盛有H2、Cl2、HCl、HBr中的任一种气体,若将a 和d两瓶气体混合后见光爆炸;若将a和b两瓶气体混合后,瓶壁上出现暗红色液滴,则a、b、c、d四个集气瓶中分别盛放的气体是( )A.Cl2、H2、HCl、HBr B.Cl2、HCl、HBr、H2C.Cl2、HBr、H2、HCl D.Cl2、HBr、HCl、H211.以下关于锂、钠、钾、铷、铯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①氢氧化物中碱性最强的是CsOH②单质熔点最高的是铯③它们都是热和电的良导体④它们的密度依次增大,且都比水轻⑤它们的还原性依次增强⑥对应阳离子的氧化性也依次增强A .①③B .②⑤C .②④⑥D .①③⑤答案1.B 卤族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
[K12学习]2018秋高中化学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1.2.2 元素周期律学案 新人教版
![[K12学习]2018秋高中化学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1.2.2 元素周期律学案 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41e0c73ae87101f69e3195e6.png)
第2课时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学习目标1.掌握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2.掌握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学习过程【复习回顾】1.以第三周期为例,说明原子结构的变化规律?2.通过原子结构核外电子排布的变化规律,预测第三周期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的变化规律。
一、同周期元素性质的变化规律【实验探究】根据所给药品:面积相同的镁条和铝条,金属钠,酚酞溶液,MgCl2溶液,盐酸(1 mol·L-1),NaOH溶液,AlCl3溶液,蒸馏水,自己设计实验证明钠、镁、铝金属性的强弱。
(先向老师展示自己的实验方案后再做实验。
)实验一:金属和水反应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实验二:金属和酸反应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实验三:碱性强弱比较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结论:【思考交流】阅读课本P16第3个表格,探究硅、磷、硫、氯非金属性强弱。
结论:小结: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金属性逐渐,非金属性逐渐。
元素的原子结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而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又了元素的原子结构,元素的原子结构了元素的化学性质,而元素的化学性质又了元素的原子结构,同样,知道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也可以确定元素的化学性质,元素的化学性质也可以反映出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二、元素周期表的应用1.在自然科学方面:元素周期表为发展物质结构理论提供了客观依据。
原子的电子层结构与元素周期表有密切关系,元素周期表为发展过渡元素结构、镧系和锕系结构理论,甚至为指导新元素的合成,预测新元素的结构和性质都提供了线索。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在自然科学的许多部门,都是重要工具。
2.在生产中的某些应用。
(1)农药多数是含等元素的化合物。
(2)半导体材料都是周期表里的元素,如Ge、Si、Ga、Se等。
(3)催化剂的选择: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已发现对许多化学反应有良好的催化性能。
目前人们已能用铁、镍熔剂作催化剂,使石墨在高温和高压下转化为金刚石;石油化工方面,如石油的催化裂化、重整等反应,广泛采用作催化剂。
【配套K12】2018秋高中化学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1.1.3元素周期表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

第3课时核素学习目标1.了解原子的构成。
2.知道元素、核素、同位素的概念。
3.掌握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之间的相互关系。
学习过程一、原子的组成1.由下表可以得出哪些结论?2.质量数:3.质量数(A)=+[思考]1.碳14中的14指什么?2.原子的质量数是否就是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3.氧原子的质量数为16,质子数为8,那么它的中子数是多少?4.硫的二价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数是18,中子数为17,那么它的质量数是多少?二、原子组成的表示方法1X的含义:。
2U三种原子的中子数各为多少?三、三个概念1.元素:。
2.核素:。
3.同位素:。
4.三者的关系:[练习]1.下列各组粒子属于同位素的是( )A.35Cl和37ClB.40K和40CaC.O2和O3D.H2O和D2O2.1H、2H、3H、H+、H2可以表示 ( )A.氢的五种同位素B.五种氢元素C.化学性质不同的氢原子D.氢元素的五种不同粒子四、相对原子质量[思考]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和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一回事吗?1.原子(核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2.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3.原子(核素)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
4.元素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
[练习]已知氯元素有两种天然同位素,并测得35Cl的原子个数百分比为75.77%,相对原子质量为34.969,37Cl的原子个数百分比为24.23%,相对原子质量为36.966,则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和近似相对原子质量分别为多少?随堂检测1.据报道,某些花岗岩中含有具有放射性的氡Rn),从而对人体造成伤害,该核素核内中子数与质子数之差为( )A.86B.136C.50D.2222.在Li N Na Mg Li C中:(1)和互为同位素。
(2)和质量数相等,但不能互称同位素。
(3)和的中子数相等,但质子数不相等,所以不是同一种元素。
3.某元素一种同位素原子的质子数为m,中子数为n,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不能由此确定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B.这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m+nC.若碳原子的质量为W g,则此原子的质量为(m+n)W gD.核内中子的总质量小于质子的总质量4.用字母填写下列空格。
教育最新K122018秋高中化学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复习课学习目标1.理解原子的组成及同位素的概念。
掌握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的概念,以及质量数与质子数、中子数之间的相互关系。
2.以第一、二、三周期的元素为例,掌握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3.理解离子键、共价键的含义。
了解键的极性。
4.掌握元素周期律的实质及元素周期表(长式)的结构(周期、族)。
5.以第三周期为例,掌握同一周期内元素性质(如:原子半径、化合价、单质及化合物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以ⅠA和ⅡA族为例,掌握同一主族内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自主学习一、原子组成与结构[习题1]有关Cl-粒子,回答下列问题:(1)所含质子数;中子数,电子数;质量数。
(2)该粒子的结构示意图;电子式。
(3)它与Cl的半径大小的关系是。
[习题2]R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m,中子数为n,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这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m+nB.不能由此确定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C.其原子质量与C原子质量之比约为(m+n)∶12D.原子核内中子数为n的原子可能是R原子的同位素二、化学键[习题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离子化合物中可以含有共价键,但共价化合物中一定不含离子键B.含有共价键的物质一定是共价化合物C.HCl溶于水只需克服分子间作用力D.干冰升华时,分子内共价键会发生断裂[习题4]下列电子式书写正确的是( )A.∶N∶∶∶N∶B.H∶∶HC.H+[∶∶]2-H+D.Na+[∶∶]-三、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习题5]对于核电荷数为37的元素,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某单质在常温下跟水反应不如钠剧烈B.其碳酸盐易溶于水C.其原子半径比钾原子半径小D.其氢氧化物不能使Al(OH)3溶解[习题6]下列各粒子半径依次增加的是( )A.Cs+、K+、Mg2+、Al3+B.F、F-、Cl-、Br-C.Ca2+、K+、Cl-、S2-D.Al、Al3+、Mg、K[习题7]下列关于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从氯到碘,生成的氢化物熔、沸点逐渐升高,稳定性逐渐增强B.因为钠原子比铝原子容易失去电子,所以钠比铝的还原性强C.从钠到氯,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逐渐减弱,酸性逐渐增强D.氧与硫为同主族元素,氧比硫的原子半径小,氧比硫的氧化性强[习题8]已知X+、Y2+、Z-、W2-四种离子均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3 卤族元素
一、选择题
1.关于卤素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卤素是典型的非金属元素,因此不能与其他非金属元素化合
B.卤素单质越活泼,其熔、沸点就越高
C.卤素单质都能和水剧烈反应
D.卤素单质都能和H2反应,且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随单质氧化性的增强而增强
【解析】卤素能与其他非金属化合,如H、C、O等。
卤素单质越活泼,其熔、沸点越低。
卤素单质中只有氟能与水剧烈化合。
【答案】 D
2.下列有关同主族元素性质的比较,不正确的是( )
A.金属性:K>Na>Li
B.非金属性:O>S>Se
C.还原性:F->Cl->I-
D.碱性:KOH>NaOH>LiOH
【解析】同主族,自上至下,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A正确;同主族,自上至下,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离子的还原性逐渐增强,B正确,C错;同主族,自上至下,元素金属性逐渐增强,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增强:KOH>NaOH>LiOH,D正确。
【答案】 C
3.下列对溴性质的描述,其中错误的是( )
A.溴单质溶于水时,部分与H2O反应生成HBrO和HBr
B.溴单质只具有氧化性
C.溴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1个电子,表现氧化性
D.溴蒸气与氢气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HBr
【解析】 A中,因为Cl2+H2O HCl+HClO,故Br2+H2O HBr+HBrO;B中,Br2中Br化合价为0价,既可以升高(+1,+3,+5,+7),又可以降低(-1),故溴单质既具有还原性,又具有氧化性;C项,Br最外层有7个电子,易得到1个电子而表现氧化性;D项,溴蒸气与H2在加热时生成HBr。
【答案】 B
4.①溴水②氯水③碘酒④氯化钾⑤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其中能使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蓝的是( )
A.①②③ B.①⑤
C.①②③⑤ D.③④⑤
【解析】单质碘可使淀粉变蓝,故加入物质中如含有单质碘或能与KI反应生成单质碘的,均可使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蓝。
溴水和氯水中分别存在Br2、Cl2,可与KI反应置换出碘单质;碘酒是碘的酒精溶液,碘以I2分子形式溶解在酒精中;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具有强氧化性,可将I-氧化生成碘单质;氯化
钾不与KI反应,没有碘单质生成。
【答案】 C
5.(2017·天水高一检测)下列与有关非金属元素叙述以及推理结果不正确的是( )
①非金属性F>Cl,故将F2通入NaCl溶液中,发生反应为F2+2Cl-Cl2+2F-
②非金属性F>Br,故酸性:HF>HBr
③非金属性S>As,故前者的气态氢化物稳定性更强
④非金属性O>N,故O2与H2化合比N2更容易
A.②③B.③④
C.①④ D.①②
【解析】 F2通入NaCl溶液中应该是F2先与水反应;不能根据氢化物水化物的酸性判断非金属性;非金属性越强,气态氢化物稳定性越强,与氢气化合越容易。
【答案】 D
6.已知KClO3和HCl(浓)在常温下即可反应产生氯气。
下图装置中的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各部位的颜色分别是(其中②、③分别为浸有NaBr溶液、NaI溶液的白色棉球)( )
A.①黄绿色、②橙色、③紫色
B.①无色、②黄绿色、③蓝色
C.①黄绿色、②白色、③无色
D.①黄绿色、②橙色、③白色
【解析】①中有Cl2生成,颜色是黄绿色;②处发生的反应是:2NaBr+Cl2 2NaCl+Br2,有
Br2生成,颜色是橙色;③处发生的反应是:2NaI+Cl2 2NaCl+I2,有I2生成颜色是紫色,因此答案为A。
【答案】 A
7.下列关于碱金属元素和卤素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随核电荷数的增加,碱金属元素和卤素的原子半径都逐渐增大
B.碱金属元素中,锂原子失去最外层电子的能力最弱;卤素中,氟原子得电子的能力最强
C.钾与水的反应比钠与水的反应更剧烈
D.溴单质与水的反应比氯单质与水的反应更剧烈
【解析】非金属单质与水反应的剧烈程度取决于元素非金属性的强弱,氯的非金属性强于溴,所以氯的单质与水反应比溴单质更剧烈。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
8.(2017·嘉兴高一检测)下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1)表中元素________的非金属性最强;元素________的金属性最强;元素________的单质室温下呈液态(填写元素符号);
(2)表中元素⑦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________;
(3)表中元素⑥⑩氢化物的稳定性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填写化学式,下同);
(4)表中元素⑨和⑩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________>________。
9.现有部分短周期元素的性质或原子结构如下表:
(1)写出Z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与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元素X与元素Y相比,非金属性较强的是___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下列表述中证明这一事实的是________。
a.常温下X的单质和Y的单质状态不同
b.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X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
c.X的氢化物不如Y的氢化物稳定
【解析】根据X元素位置特点可知是碳元素;Y的氢化物水溶液显碱性且单质是双原子分子,则Y必是氮元素;两性氢氧化物是Al(OH)3,则Z必为Al,其他内容可据题目要求逐一解决。
【答案】 (1)Al(OH)3+OH-AlO-2+2H2O
(2)N b、c
10.实验探究是体验知识的产生或形成过程的基本途径。
下面是某同学探究实验报告的一部分,请填空:
实验名称:氯、溴、碘的氧化性强弱比较
实验药品:NaCl溶液、KBr溶液、KI溶液、氯水、溴水、四氯化碳
(1)完成该实验需用到的仪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Cl4在实验中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实验②中四氯化碳层颜色变化过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同学的实验缺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进的办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Cl2氧化Br-、I-分别生成Br2、I2,CCl4分别萃取Br2、I2使有机层显示橙红色和紫色,由实
验②推知氧化性Cl2>Br2,由实验③推知氧化性Cl2>I2,但无法证明Br2、I2的氧化性的相对强弱,可再做一组实验④,步骤为:KI溶液+溴水+1 mL CCl4,振荡,静置,观察CCl4层颜色。
【答案】 (1)试管、量筒、胶头滴管
(2)萃取剂,使生成的Br2、I2溶于其中,便于观察现象
(3)由无色逐渐变为橙红色
(4)不能证明溴的氧化性强于碘再做一组实验④,步骤为:KI溶液+溴水+1 mL CCl4,振荡,静置,观察CCl4层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