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试题
高二语文上册第二次阶段考试试题

语文问卷(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一、(24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间或(jiàn)形骸(āi)残羹冷炙(zhì)b.横蛮(hén)蹙缩(cù)锱铢必较(zī)c.逡巡(jūn)刀俎(zǔ)流觞曲水(shān)d.贻赠(yí)寒暄(xuān)游目骋怀(chěn)2.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 祛除去粗取精缠绵棉里藏针b. 陨落殒身不恤谰言陈词滥调c. 诀窍熟能生巧伦理精美绝纶d. 辐射幅员辽阔精致淋漓尽至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1)那波光泽动的碧色,是近处的老树,遍布的苍苔、藤蔓,远处的菜畦、山脉。
一条着千年时光的河流,与天边连接。
(2)到年底,全市农村98%以上行政村将通等级公路,95%以上的路面将实现硬化,杭州农村交通面貌将发生。
(3)有人认为人一辈子只有7次机会,两次机会之间相隔 7年, 25岁以后开始出现机会,经过50年的时间;75岁以后就难有机会了。
a.倒影巨变大约大概b.倒映剧变大概大约c.倒映巨变大约大概d.倒影剧变大概大约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句是(3分)a.如果从长计议,我们不应该只做一个会赚钱的企业家,还要做一个受人尊敬的企业家。
这样我们的声誉会更好,自己会活得更快乐。
b.八年的抗日战争,无数中华儿女或横刀敌阵,或毁家纾难,或战死沙场,用自己的鲜血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企图征服中华的野心,赢得了最后胜利。
c.学习借鉴他人的经验,往往是成功的捷径,即使画虎不成反类犬,也能别树一帜,自成一派,这是无可厚非的。
d.每次想起父亲生命中最后的那段日子,就无法忘记父亲在得知自己生病后望着我们的那种期期艾艾的眼神。
他分明是在等待我们的发落。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加拿大的一些矿井正在使用一个通过雷达进行勘测的裂纹识别系统,以检查矿井底下是否存在裂缝和危险区域。
广东省湛江市四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第二次大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湛江市四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第二次大考语文本试卷满分150 分。
考试用时150 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 5 小题,1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 题。
材料一:互联网、大数据和AI 等技术的普遍应用,构筑了一个数字化的信息空间,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短视频成为互联网用户日益依赖的内容产品,青少年沉迷短视频的现象也越发普遍。
如何更好激发短视频的正向社会价值,防止短视频沉迷,值得全社会共同探讨和努力。
短视频既有生活的记录和抓取,也有类似原创短剧的展示,还有各种知识的普及,满足了人们的多样化需求。
同时,视频的长度又非常符合注意力法则,往往具有顺畅的用户体验。
此外,短视频平台还能根据算法,按用户偏好推送相应的内容。
对那些缺少时间管理观念和自我约束意识的用户,尤其是青少年来说,短视频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比如,造成大量的时间浪费,专注力受损;观看大量无意义的内容造成生活本身的空洞化;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现实感欠缺,等等。
针对短视频沉迷产生的负面影响,国家版权局积极推动短视频平台以及自媒体、公众号运营企业全面履行主体责任。
当前,一些短视频平台已经推出了青少年模式,对短视频的观看行为进行相对可行的管理。
监管部门还需拿出相应的办法,让防止短视频沉迷有规可依,让平台和创作者、发布者有所遵循。
此外,短视频的内容制作者也需要强化社会责任意识,努力避免出现低俗无价值的内容。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承担起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学校、家庭和社会需要相互配合,帮助青少年树立健康积极的生活观,养成更强的自主、自觉意识,形成正常多样的爱好和积极合理的社交,培养对学习和工作的专注力,从而更加自信地拥抱正向、有更高文化含量的数字化时代。
(摘编自张颐武《激发短视频的正向社会价值》)材料二: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普遍应用,构筑了一个数字化的信息空间,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这一变化在赋能数字产业、释放科技创新红利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不容忽视的挑战。
2021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联考

2021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联考一、古诗文阅读(31分)(一)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 (10分)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每小题1分)(1)心非木石岂无感?。
(鲍照《拟行路难(其四)》)(2) ,隔叶黄鹂空好音。
(3) ,两朝开济老臣心。
(4) 出师未捷身先死,。
(杜甫《蜀相》)(5) ,铁马秋风大散关。
(6)出师一表真名世,!(陆游《书愤》)(7)白日沦西河,。
(陶渊明《杂诗十二首(其二)》)(8) 宫女如花满春殿,。
(李白《越中览古》)(9) 花自飘零水自流,,。
(10),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李清照《一剪梅》)(二)文言文阅读(15分)阅读下面课内文言文,完成2-5题。
(2-4每题3分)乐恢字伯奇,京兆长陵人也。
其父,为县吏,得罪于令,收将杀之。
恢年十一,常俯伏寺门,昼夜号泣。
令闻而矜之,即解出亲。
恢长好经学,事博士焦永。
永为河东太守,恢随之官,闭庐精诵,不交人物。
后永以事被考,诸弟子皆以通关被系,恢皦不污于法,遂笃志为名儒。
后仕本郡吏,太守坐法诛,故人莫敢往,恢独奔丧行服。
归,复为功曹,选举不阿,请托无所容。
同郡杨政数众毁恢,后举政子为孝廉,由是乡里归之。
辟司空牟融府,会蜀郡太守第五伦代融为司空,恢以与伦同郡,不肯留,荐颍川杜安而退。
诸公多其行,连辟之,遂皆不应。
后征拜议郎。
会车骑将军窦宪出征匈奴,恢数上书谏争,朝廷称其忠。
入为尚书仆射。
是时河南尹王调、洛阳令李阜与窦宪厚善,纵舍自由。
恢劾奏调、阜,并及司隶校尉。
诸所刺举,无所回避,贵戚恶之。
宪弟夏阳侯瑰欲往候恢,恢谢不与通。
宪兄弟放纵,而忿其不附己。
妻每谏恢曰:“昔人有容身避害,何必以言取怨?”恢叹曰:“吾何忍素餐立人之朝乎?”遂上疏谏曰:“臣闻百王之失,皆由权移于下。
诸舅不宜干正王室,以示天下之私。
政失不救,其极不测。
方今之宜,上以义自割,下以谦自引。
”书奏不省。
时窦太后临朝,和帝未亲万机,恢以意不得行,乃称疾乞骸骨。
窦宪因是风厉州郡迫胁。
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试题含解析试题 2

名校2021—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一)阐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小题。
中西美学比拟彭吉象人类都在追求真善美,但是,中国的美学和中国的艺术更多地追求美和蔼的统一,更加强调艺术的伦理价值;而西方的美学和西方的艺术更多地追求美和真的统一,更加强调艺术的认识价值。
正因为如此,两种艺术表现形式具有很大的不同。
以西方话剧和中国戏曲中的悲剧为例,西方的悲剧可以说是彻底的悲剧,一悲到底,如莎士比亚的?哈姆莱特?,到最后差不多台上所有的主要人物都死了。
中国的戏曲不是没有悲剧,但它一定要有一个光明的结局,或者者称为大团聚的结局,一定要让“善〞战胜“恶〞,这就是中国文化强调的美与善的统一。
中国传统美学强调的是表现、抒情、言志,而西方美学强调的是再现、模拟、写实。
这是一个很大的不同。
中国的艺术注重表现艺术家的情感。
如中国绘画更多地强调表现,不注重焦点透视,而是注重散点透视;西方绘画却强调再现、模拟和写实,非常注重焦点透视。
为什么会这样?区别的原因在哪里呢?我觉得除了两种文化不同以外,还有一个就是两种文学的源头不一样。
中国文学史是从?诗经??楚辞?开场的。
?诗经?大局部在黄河流域,而?楚辞?是在长江流域。
它们分别代表了中国的黄河文明和长江文明,但是它们有一个一共同的特点,就是它们都是抒情诗歌。
抒情诗歌就是要表现、抒情和言志。
所以中国文学艺术的源头是抒情文学,文化的传承形成了中国艺术强调抒情的特点。
西方文学公认的源头是?荷马史诗?和古希腊戏剧。
?荷马史诗?是史诗,是在讲故事,而且故事非常精彩。
还有古希腊的戏剧也很有名。
我们可以发现,?荷马史诗?和古希腊戏剧都是叙事文学,叙事文学一定要再现、模拟、写实,和我们抒情文学的表现形式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两种文学艺术的源头不同,造就了中西方美学与艺术各自的特色。
不过,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民族文化的不同。
中国文化的特色是什么?答案众说不一,假如只用一句话来概括中国文化的话,我国著名学者张岱年先生、季羡林先生和汤一介先生都曾经说过,就是“天人合一〞。
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高河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2023年秋高河中学高二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l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古诗是古人心声的真实记录,是展现先民人生态度的可靠文本,正如清人叶燮所说:“诗是心声,不可违心而出,亦不能违心而出……故每诗以人见,人又以诗见。
”读诗就是读人,阅读那些长篇短什,古人音容笑貌如在眼前,这是我们了解古人心态的最佳途径。
清人沈德潜说:“有第一等襟抱,第一等学识,斯有第一等真诗。
”中国古人评价文学家时有一个优良传统,就是人品与文品并重。
经过历代读者的集体选择,凡是公认的大诗人,往往都是具备“第一等襟抱”的人物,其作品必然也是“第一等真诗”,从中可以感受真实心跳和脉搏,从而深入领会传统文化精神。
从《诗经》《楚辞》到明清诗词,很多作品都具有很高的阅读价值,如果兼顾作品的经典意义、阅读难度等因素,唐诗宋词应是我们的首选阅读对象。
唐诗宋词对于现代读者到底有什么价值?我们先来看唐诗宋词到底写的是什么内容。
中国古典诗歌有一个最古老的纲领,就是“诗言志”。
到了西晋,陆机在《文赋》中又提出“诗缘情”。
有人认为二者是对立关系,但是初唐孔颖达在《春秋左传正义》中说得很清楚:“情志一也。
”情志就是指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包括对生活的感受和思考,也包括对万事万物的价值判断。
唐诗宋词的内容跟现代人没有距离,因为其中表达的那些内容都是普通人的基本情感、基本人生观和基本价值观。
比如喜怒哀乐,比如对真善美的追求,比如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对保家卫国英雄行为的赞美,唐宋人如此,现代人也如此。
所以唐诗宋词中典范作品所表达的内心情感、思考和价值判断可以传递到今天,启发我们更细致地品味人生意义和美感。
当然,对于现代人来说,唐诗宋词的最大意义是其中的典范作品可以提升我们的情操、气质和人格境界,有深远的教育作用。
且以李、杜、苏、辛为例。
李白热情讴歌现实世界中一切美好的事物,其诗中蕴含强大的精神力量。
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

河南省平顶山市许昌市汝州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高二语文第二次联考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当今世界广泛流传的种茶、制茶和饮茶习俗,都是由我国向外传播出去的、据推测,中国茶叶传播到国外,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约于公元5世纪南北朝时,我国的茶叶就开始陆续输出至东南亚邻国及亚洲其他地区。
目前,中国茶叶已行销世界五大洲上百个国家和地区,世界上有50多个国家引种了中国的茶籽、茶树,茶园面积247万多公顷,有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人民有饮茶习俗,饮茶人口20多亿。
中国人至少在唐或唐往常,就在世界上首先将茶饮作为一种修身养性之道,唐朝《封氏闻见记》中就有如此的记载:“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这是现存文献中对茶道的最早记载。
当时社会上茶宴是一种特别流行的社交活动。
在唐来年间,人们对饮茶的环境、礼节、操作方式等饮茶仪程都特别讲究,有了一些约定俗成的规矩和仪式,茶宴已有宫庭茶宴、寺院茶宴、文人茶宴之分。
宋代开创了“斗茶”,“斗茶”的茶室一般为二层建筑,当时称作“茶亭"。
“斗茶”采纳“四种十服”方法,参赛者每人饮十服四种茶,然后说出茶的“本非”和“水品”,按得分多少决定胜负,胜者获得茶亭主人设下的华贵奖品、茶的“本非”意即本地茶叶和非本地茶叶;“水品"是指冲茶所用水的水质,亦即水的出处、南宋绍熙二年(1191年)日本僧人荣西首次将茶种从中国带回日本,从此日本才开始遍种茶叶,并著作了《饮茶养生记》,极力宣扬饮茶益寿延年、在南宋末期日本南浦昭明禅师来到我国浙江省余杭县的经山寺求学取经,学习了该寺院的茶宴仪程,首次将中国的茶道引进日本,成为中国茶道在日本的最早传播者。
日本室町中期(十五世纪中叶),“斗茶"的方法及茶亭几乎完全模仿中国。
然而,室町中期以后,中式茶亭遭废除,改用举行歌道和连歌道的会所。
因此出现了贵族趣味的茶仪和大众化的品茶方法。
珠光制定了第一部品茶法,因此被后世称为“品茶的开山祖”,珠光使品茶从宋人游艺变成了真正的本土茶道。
重庆市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联考试卷(II)卷(考试)

重庆市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联考试卷(I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1. (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杯具”,一般指生活中的盛水器具——杯子,但我们发现不仅如此:①刚刚过完今年光棍节的李超心情还不错,他觉得自己十分有希望结束多年的“杯具”恋爱史,因为他发现,身边的“校园红娘”越来越多了!②医学免疫博士却缺乏受挫免疫能力,敢跳楼却不敢面对现实,确实是“杯具”。
(1)“杯具”是“悲剧”在电脑输入过程中的词语变异形式,本身属于别字,是对语言规范形式的偏离。
但“杯具”一词在网络、报刊等媒体上广泛流行。
请你体味上面两个示例,从积极的角度简述“杯具”一词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并分别解读“杯具”一词在两个示例中蕴含的情感或态度。
(2)按要求完成微写作。
现代生活异彩纷呈,网络变异词语层出不穷,如“木有”“大虾”“童鞋”“斑竹”“打铁”“果酱”。
请以其中一两个为实例,并联系汉语词汇演变的历史谈谈你对这一语言现象的认识。
要求:中心明确,结构相对完整,层次分明,语言简洁、生动、形象;③不超过150字。
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2. (6分) (2017高一上·金东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阅读微信谨防病态过去总说我们的阅读量低,其实,那要看阅读什么,读书的数量确实不高,可读微信的时间和数量,恐怕在世界上都数一数二。
不妨看看四周,无时无刻不在那里看微信,可以说是任何地方的风景。
开会、上课、听讲,凡是低着头的,十有八九是在读微信;上班时间看微信,已经成了常态行为,更何况微信与工作有关的也不在少数;坐公交、乘火车,等在候车室、候机室、候诊室里,盯着微信的恐怕占大多数,幸亏飞机上不许开手机,否则,读微信的比例大概接近百分之百。
从前纸质媒体独占天下时,蹲厕所看报是一景,今天,上厕所不看微信的还剩下多少?微信的诞生,当然是好事,让阅读大大提速,看什么都变得无比便捷,可这种如潮水一般涌来的微信量也很容易令人沉迷。
【2020】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

中国人至少在唐或唐以前,就在世界上首先将茶饮作为一种修身养性之道,唐朝《封氏闻见记》中就有这样的记载:“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这是现存文献中对茶道的最早记载。当时社会上茶宴是一种很流行的社交活动。在唐来年间,人们对饮茶的环境、礼节、操作方式等饮茶仪程都很讲究,有了一些约定俗成的规矩和仪式,茶宴已有宫庭茶宴、寺院茶宴、文人茶宴之分。宋代开创了“斗茶”,“斗茶”的茶室一般为二层建筑,当时称作“茶亭”。“斗茶”采用“四种十服”方法,参赛者每人饮十服四种茶,然后说出茶的“本非”和“水品”,按得分多少决定胜负,胜者获得茶亭主人设下的华贵奖品。茶的“本非”意即本地茶叶和非本地茶叶;“水品”是指冲茶所用水的水质,亦即水的出处。
王芳嘀咕:“不就是打个工吗?以后还能找不到?”
王魁一下子蹦到王芳面前,手指着她的鼻尖,说:“我在这个厂干了十三年,从小工到主管,我容易吗?小工拼死拼活干一个月,才三千元,主管一个月一万多,你知道吗?你去给我找个主管的活儿试试!”
王芳吓哭了,躲到了王凤身后。
王琴气恼地说:“爹五年没见你,能不想你吗?”
王芳凄厉地喊“大姐,二姐!”
王凤和王琴应声而入,接过烟盒一看,都慌了神儿。王凤哽咽着说:“快,快,给王魁打电话,让他快回来。”
4. 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开头交代了王魁回家的背景:王魁五年没有回家;父亲老了,虽然有王魁的几个姐姐照顾,但身体不适,想让儿子回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西省南昌市六校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试题(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第Ⅰ卷阅读题一、基础知识(15分, 每小题3分)“诗词”二字连在一起,成为一个语词,在现代人的文学常识中,它表示两种文学形式:一种是“诗”,它是从商周时代以来早已有了的韵文形式;一种是“词”,它是起源于唐、五代而全盛于宋代的韵文形式。
但是在宋以前人的观念中,诗词二字很少连用。
偶然有连用的,也只能讲作“诗的文词”。
因为在当时,词还没有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形式的名称。
“词”字是一个古字的简体,原来是“辤”字,后来写作“辭(辞)”。
所以,“诗词” 本来就是“诗辞”。
到了宋代,词成为一种新兴文学形式的名称,于是“诗词”不等于“诗辞”了。
诗是一种抒情言志的韵文形式,被谱入乐曲,可以配合音乐,用来歌唱,它就成为曲辞,或说歌辞,其实和现在的歌词是没有区别的。
在当时,诗就是辞。
不过从文学的观点定名,称之为诗;从音乐性的观点定名,就称之为曲辞或歌辞,简称为辞,例如楚地流行的歌辞——楚辞就是如此。
到了汉代,五言诗产生以后,诗逐渐与音乐分离成为不能唱的文学形式,于是诗与歌辞分了家。
从此以后,凡是能作曲歌唱的诗,题目下往往带一个“辞” 字。
这个“辞”字,晋宋以后,都简化用作“词”字,一直到唐代,凡一切凉州词、竹枝词、横江词,这一切“词” 字,都只有歌词的意义而且是一个普通名词,并不表示它们是一种特有的文学形式。
在晚唐五代,新兴了一种长短句的歌词,它们的句法和音节更能便于作曲,而与诗的形式渐渐地远了,当时把这一类的歌词称为曲子词。
每一首曲子词都以曲调名为标题,例如《菩萨蛮》等。
从晚唐五代到北宋,这个“词”字还没有成为一种文学形式的固有名词。
晚唐牛峤《女冠子》云“浅笑含双靥,低声唱小词”,类似的词字,也都是歌词的意思。
北宋词家的集名,都不用词字。
苏东坡的词集名为《东坡乐府》,周邦彦的词集名为《清真集》,没有一部词集称为“某某词”的。
南宋初期,出现诗余这个名词,它指的是苏东坡、秦观、欧阳修的这些曲子词。
无论乐府、长短句或近体乐府,这些名词都反映作者仍然把词作为诗的延伸和附属于诗的一种边缘文体。
诗余这个名词,就明确地说明了当时把曲子词作为诗的剩余产物,试图把词从诗的领域中离析出来。
不久后,当时的出版商编刊了六十家的诗余专集,绝大多数都改集名为“词”,例如《东坡乐府》改名为《东坡词》,《淮海居士长短句》改名为《淮海词》,《清真集》先改名为《清真诗余》,后又改名为《清真词》。
从此以后,“词” 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学形式的固有名称被确定下来。
1.下列关于“诗词”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现代人的文学常识中,“诗词”作为一个语词代表着两种不同的文学形式,这一观念至迟在宋代就已经产生了。
B.诗是商周时代就已产生的文学样式,词是起源于唐、五代而全盛于宋代的文学样式,我们常把它们合称为“诗词”。
C.虽然诗和词都采用了韵文的形式,但起初“诗词”这两个字很少连用,即使连用,也是用来指“诗的文词”。
D.从字形演变的角度看,“诗词”本来等同于“诗辞”;由于宋代出现了新的文学样式,这两个词语就不再等同了。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诗是抒情言志的韵文,可以谱入乐曲,配合音乐歌唱,这时的诗就是曲辞或者说是歌辞,和现在的歌词是没有区别的。
B.汉代时,五言诗成为一种无法演唱的歌辞,从此,凡能作曲歌唱的诗的题目下常常带有“辞”字,后来简用做“词”字。
C.唐代时,所有的凉州词、竹枝词、横江词都是可以作曲歌唱的诗,这里的“词”是指具有歌词意义的一个普通名词。
D.曲子词是一种长短句的歌词,句法和音节便于作曲,以曲调名作为标题。
如《菩萨蛮》就是依“菩萨蛮”曲调填的歌词。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为楚地民众中流行的歌辞,“楚辞”是从音乐性的观点来定名的。
如果从文学的观点来定名的话,楚辞是可以称为“楚诗”的。
B.北宋词家的集名,都不用“词”字,如苏东坡的词集名为《东坡乐府》,可见在当时的作者观念中,词只是诗的延伸和附属。
C.南宋初期,开始用“诗余”指称苏东坡、秦观、欧阳修等人的曲子词。
“诗余”这一名词的出现,使词从诗的领域中脱离出来。
D.南宋时的出版商在编刊诗余专集时,将绝大多数专集都改名为“词”,应该是意识到了“词”可以作为这种新兴文学形式的名称。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宇文庆,字神庆,河南洛阳人也。
庆沉深有器局,少以聪敏见知。
周初,受业东观,颇涉经史。
既而谓人曰:“书足记姓名而已,安能久事笔砚,为腐儒之业!”庆善射,有胆气,好格猛兽,宇文直甚壮之。
后从武帝攻河阴,先登攀堞,与贼短兵接战,良久,中石乃坠,绝而后苏。
帝劳之曰:“卿之余勇,可以贾人也。
”复从武帝拔晋州。
其后齐师大至,庆与宇文宪轻骑而觇,卒与贼相遇,为贼所窘。
宪挺身而遁,庆退据汾桥,众贼争进,庆引弓射之,所中人马必倒,贼乃稍却。
及破高纬,拔高壁,克并州,下信都,禽高湝,功并居最。
周武帝诏日:“庆勋庸早著,英望华远,出内之绩,简在朕心。
戎车自西,俱总行阵,东夏荡定,实有茂功。
高位缛礼,宜崇荣册。
”于是进位大将军,封汝南郡公,邑千六百户。
初,上潜龙时,尝从容与庆言及天下事,上谓庆曰:“天元实无积德,视其相貌,寿亦不长。
加以法令繁苛,耽恣声色,以吾观之,殆将不久。
又复诸侯微弱,各令就国,曾无深根固本之计。
羽翮既剪,何能及远哉?尉迥贵戚,早著声望,国家有衅,必为乱阶。
然智量庸浅,子弟轻佻,贪而少惠,终致亡灭。
司马消难反覆之虏亦非池内之物变成俄顷但轻薄无谋未能为害不过自窜江南耳庸、蜀险隘,易生艰阻,王谦愚蠢,素无筹略,但恐为人所误,不足为虞。
”未几,上言皆验。
及此,庆恐上遗忘,不复收用,欲见旧蒙恩顾,具录前言为表而奏。
上省表大悦,下诏回:“朕之与公,本来亲密,怀抱委曲,无所不尽。
话言岁久,尚能记忆,今览表奏,方悟昔谈。
何谓此言,遂成实录。
古人之先知祸福,明可信也,朕言之验,自是偶然。
公乃不忘,弥表诚节,深感至意,嘉尚无已。
”自是上每加优礼。
卒于家。
(节选自《隋书·宇文庆传》,有改动)4.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司马消难反覆之虏/亦非池内之物/变成俄顷/但轻薄无谋/未能为害/不过自窜江南耳B.司马消难反覆之虏/亦非池内之物变成/俄顷但轻薄无谋/未能/为害不过自窜江南耳C.司马消难反覆之虏/亦非池内之物/变成俄顷/但轻薄无谋/未能/为害不过自窜江南耳D.司马消难反覆之虏/亦非池内之物变成/俄顷/但轻薄无谋/未能为害/不过自窜江南耳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东观”是东汉的藏书室与史学馆,后因此指称国史修撰之所。
B.“邑”有城市的意思,也指古代帝王诸侯分给臣子的封地。
C.“潜龙”一语为典故名,常常用来比喻圣人在下位,隐而未显。
D.“表奏”属于古代文体范畴的概念,泛指臣下进呈宰相的文书。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宇文庆在年少时因聪明敏捷而出名,同时这个人为人低调,有器量,有远见。
B.因宇文庆多次的军功,周武帝非常赏识他,任命他为大将军,封号汝南郡公。
C.皇帝曾就国家命运、人才选用以及农业生产等问题与宇文庆进行过深入交流。
D.因多年以后,宇文庆还清晰地记得皇帝当年与他的谈话内容,皇帝深为感动。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1)书足记姓名而已,安能久事笔砚,为腐儒之业!(4分)译文:(2)其后齐师大至,庆与宇文宪轻骑而觇,卒与贼相遇,为贼所窘。
(4分)译文:(二)古代诗文阅读(8分)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8-9题。
野蚕[唐]于濆野蚕食青桑,吐丝亦成茧。
无功及生人,何异偷饱暖。
我愿均尔丝,化为寒者衣。
春蚕[明]刘基可笑春蚕独苦辛,为谁成茧却焚身。
不如无用蜘蛛网,网尽蜚虫不畏人。
[注]焚身:指缫丝时先把蚕茧投入沸水中烧煮。
蜚,通“飞”。
8、这两首诗中的蚕分别是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4分)9、刘基在诗中是用什么方法表达感情的?请简要分析。
(4分)10、名篇名句默写(8分)⑴,彩彻区明。
,秋水共长天一色。
⑵,。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⑶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
⑷《蜀相》中中将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和叹惋之情跟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熔铸成的千古名句是,。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3题。
阿芳林语堂我家里有个童仆,我们姑且叫他阿芳,因为阿芳,不是他的名字。
由某兑换铺雇来时,阿芳年仅十五,最多十六岁。
现在大约十八岁了,喉管已经增长,说话听来已略如小雄鸡喔喔啼的声调了。
但是骨子里还是一身小孩脾气,加上他的绝顶聪明,骂既不听,逐又不忍,闹得我们一家的规矩都没有,主人的身份也不易支撑了。
阿芳能为人所不能,有许多事的确非他不可,但是做起事来,又像诗人赋诗,全凭雅兴。
大约一星期间,阿芳打破的杯盘,总够其余佣人打破半年的全额。
然而他心地又是万分光明,你责备他,他只低头思过。
而且在厨房里,他也是可以称雄称帝,不觉中几位长辈的佣人,也都屈服他的天才。
也许是因为大家感觉他天分之高,远在一班佣人之上。
你只消听他半夜在电话上骂误打电话的口气,便知道他生成是一副少爷的身份。
在阿芳未来的时候,修理电铃,接保险丝,悬挂镜箧,补抽水马桶的浮球,这些杂差,都是轮到我身上的。
现在一切有阿芳可以代拆代行了,我可以安然读柏拉图的《共和国》,不会奉旨释卷去修理自来水马桶,或是文章做得高兴不至于有人从厨房里喊着:“喂!水管漏了。
”单单这一层的使我放心,已经足以抵补我受阿芳的损失而有余了。
他有特赋的天才,多能鄙事,什么家具坏了,会自出心裁,一补一塞,一拉一敲,登时可以使用起来;闲时也会在花园中同小孩讲其火烧红莲寺的故事,到底不知道是讲的小孩有趣,还是听的小孩有趣。
尤其是有一件事,使我佩服。
自从到我家之后,他早已看准了我的英文打字机。
每晨我在床上,他总在书房里打扫两个钟头,其实正在玩弄那一部打字机。
有一天,打字机凭空坏了。
我花了两小时修理不好。
我骂他不该玩弄这个机器。
那天下午,我出去散步回来,阿芳对我说:“先生,机器修理好了。
”还有许多方面,确乎非有阿芳莫办。
他能在电话上用英语、国语、上海语、安徽语、厦门语骂人。
而且他哪里学来一口漂亮的英语,这只有赋予天才的上帝知道吧。
只消教他一次便会。
他说Waiterminit,而不像普通大学生说Wait-a-meenyoot。
我劝他晚上去念英文夜校,并愿替他出三分之二的学费,但是他不肯去。
叫阿芳做事,又是另一回事了。
比方叫他去买一盒洋火,一去就是两个钟头,回来带了一只新布鞋及一只送给小孩的蝗虫,但是没有洋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