籍贯

合集下载

简历中的籍贯要怎么写

简历中的籍贯要怎么写

简历中的籍贯要怎么写
写XX省XX县即可
籍贯,又名祖居地或原籍,籍贯一般从父,个别从母系的,是指祖父及以上父系祖先的长久居住地或出生地。

原籍地是原来的籍贯。

参照公安部公通字[1995]91号文件,公民的籍贯应为本人出生时祖父的居住地(户口所在地);祖父去世的,填写祖父去世时的户口所在地;祖父未落常住户口的,填写祖父应落常住户口的的地方;公民登记籍贯后,祖父又迁移户口的,该公民的籍贯不再随之更改。

填写籍贯时,具体到县(市)即可,不需要更细化省/自治区/直辖市+区/县。

扩展资料:
籍贯,是祖居地或原籍。

详细指的是祖籍地,是一个家族族群的某一时期的某一位祖先的长久居住地,详细指的是曾祖父及以上父系祖先的长久居住地或曾祖父及以上父系祖先的出生地。

一些已经离开了祖先的出生地或已经离开了家乡的人,他们的后代,仍然追溯祖先的出生地或祖先的家乡(即祖籍)来作为自己籍贯。

原籍指的是某人迁徙到某地前的某人原先的籍贯。

户籍地并不一定是这个人的祖籍地或籍贯地,尤其在经济发达的地区和某些在新中国成立后才开始建设的新地方和近代才有很快发展的
地方,大量的人的籍贯地不是户籍地,这些人一般都是改革开放后或在中国的计划经济时代按照当时国家的分配从外地迁移或近代时才
移民到新地方的。

按几千年来的中国的传统的说法,籍贯是祖籍地的一种表述,这是户籍与籍贯不同的地方。

籍贯一般从父系,个别从母系的;从祖籍,祖籍是指祖辈的长久居住地,按地域划分。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籍贯。

个人简历籍贯怎么填写才正确

个人简历籍贯怎么填写才正确

个人简历籍贯怎么填写才正确
第一种,一般填写出生地。

写到县(区)一级就够了,比如:上海市浦东区。

或者:安徽省阜南县。

第二种,省市或者行政直辖市,自治区的简称。

比如;上海(沪)。

或者;浙江(浙)。

第三种,注意;籍贯是指祖辈居住地或个人的出生地。

并不是现在住的地方。

第四种,注意;籍贯也不是户口本的所在地,比如我们之前在湖南出生后来户口迁移到北京去了(那么我们的籍贯依旧是湖南的“湘”)而不是北京的“京”。

第五种,籍贯一般都是从父籍,个别从母系的。

这个要因人因事而异。

一般我们填写表格上的籍贯直接写省市的间写就可以了。

籍贯是祖居地或原籍,指祖辈居住地或个人的出生地。

祖籍地是一个家族族群认定的在哪一时期的哪一位祖先的出生地或曾祖父及以上父系祖先的长久居住地或出生地。

一些已经离开了祖先的出生地或已经离开了家乡的人,他们的后代,仍然追溯祖先的出生地或祖先的家乡(即祖籍)来作为自己籍贯。

原籍指的是哪个人迁徙到哪个地方前的那个人原来的籍贯。

户籍地并不一定是这个人的祖籍地或籍贯地。

籍贯一般从父,个别从母系的;从祖籍,祖籍是指祖辈的长久居住地,按地域划分。

个人简历籍贯怎么填

个人简历籍贯怎么填

个人简历籍贯怎么填籍贯如何填籍贯并不是出生地,详情可以参考如下:祖籍地:是一个家族族群认定的某一时期的某一位祖先的出生地。

一些已经离开了祖先的出生地或已经离开了家乡的人,他们的后代,仍然追溯祖先的出生地或祖先的家乡(即祖籍)来作为自己籍贯。

公民的籍贯:按照公安部公通字[1995]91号文件规定,公民的籍贯应为本人出生时祖父的居住地(户口所在地);祖父去世的,填写祖父去世时的户口所在地;祖父未落常住户口的,填写祖父应落常住户口的的地方;公民登记籍贯后,祖父又迁移户口的,该公民的籍贯不再随之更改。

与籍贯有关的小知识籍贯从父、从祖籍,祖籍是指祖辈的长久居住地,按现在的地域划分填写。

省/自治区/直辖市+区/县没有明确规定几代,但祖辈的长久居住地这个定义,对于绝大多数人应该还是很容易确定的。

祖父的出生地这一说,是1999年全国范围内重新填写新版《干部履历表》时,中共中央组织部和国家档案局联合下发的填写说明里产生的一个歧意,后来的历次文件都把这一说法取消了。

户口簿上一般照抄父亲的,对于一般老百姓管得不是很严,乱填的不少,出于各种原因通过各种渠道改掉的也不少。

对于一定层次的干部,有必要的话,通过查个人档案、政审之类,是可以追查清楚的。

对籍贯使用的争议有人认为,在现代国家,一个人的祖居地或出生地对于他的入学、就业、甚至住旅馆,不应该有任何影响。

而且籍贯本身就是一个世世代代永居一处的农耕经济的概念,在现代含义含糊不清。

在各种登记表格中,籍贯一栏应该被去除。

在台湾,户籍登记曾有籍贯栏,但近年已经停用。

目前籍贯的通常使用方式现在,籍贯的使用频率仍然很高,但人们并不是很重视,特别是年轻人。

他们普遍认为籍贯就是户口所在地或出生地。

但按传统的说法,籍贯是祖籍的一种表述。

而祖籍要追述到哪一代,一般是祖父辈。

举个例子,张三此前户口在四川,出生地是湖北,祖籍(祖父辈)是湖南,现在户口迁到了北京。

他的籍贯准确说是湖南。

由于籍贯的定义存在很大争议,祖孙两人的籍贯不同经常出现。

籍贯是什么意思怎么填

籍贯是什么意思怎么填

籍贯是什么意思怎么填籍贯是指祖父及以上父系祖先的长久居住地或祖父及以上父系祖先的出生地。

又名祖居地或原籍,籍贯原则上一般从父,个别特殊情况从母系的,原籍地是原来的籍贯。

1、籍贯是指祖辈居住地或个人的出生地,并不是本人现在的居住地。

2、籍贯也不一定是本人户口本的所在地,比如户口已经从湖南迁至北京,籍贯依然是湖南。

3、籍贯,是祖居地或原籍。

详细指的是祖籍地,是一个家族族群的某一时期的某一位祖先的长久居住地,详细指的是曾祖父及以上父系祖先的长久居住地或曾祖父及以上父系祖先的出生地。

一些已经离开了祖先的出生地或已经离开了家乡的人,他们的后代,仍然追溯祖先的出生地或祖先的家乡(即祖籍)来作为自己籍贯。

籍贯的使用频率仍然很高,但特别是年轻人不很重视,他们普遍错误认为籍贯就是户口所在地或出生地,按几千年来的中国的传统的说法,籍贯是祖籍的一种表述。

由于近代以来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出现了数量巨大的流动人口和人口迁徙,大量的人不知道自己的籍贯地或忘记了自己的祖籍地,就勉强以父亲或母亲的户籍地作为自己的籍贯地,这是很错误的一种说法。

户籍地,就是指拥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公民18周岁以前的户籍所在地,即个人的出生的地方(按照最新的地域划分)或居住地,不是父亲或母亲的户籍地,也不定是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的户籍地。

而“祖籍”要追溯到哪一代,一般是曾祖父辈。

举个例子,张三此前户口在四川,出生地是湖北,祖籍(曾祖父辈及以上)是湖南,如今户口从四川迁到了北京。

他的籍贯准确说是湖南。

经常使用的XXX人,其中的XXX指的就是某人的籍贯,而不是户籍地,比如“湖南人”,指的就是某人的籍贯地是湖南,是湖南的人,而不是说某人的户籍地是湖南。

什么叫籍贯

什么叫籍贯

什么叫籍贯
籍贯,拼音为 jí guàn。

籍贯为名词,指祖居、自身出生或家庭久居的地方。

根据公安部的解释:籍贯是本人出生的时候,祖父的户籍所在地的省市。

籍贯出自《魏书·食货志》:“自昔以来,诸州户口,籍贯不实,包藏隐漏,废公罔私,富强者并兼有余,贫弱者糊口不足。


籍贯最初含义需要把这两个字拆开来看。

“籍”是指老百姓对朝廷负担的各种徭役和税费,也可以指老百姓从事的职业。

如“盐户”(专门为朝廷煮盐以服役的)、“军户”等。

而“贯”则是指一个人出生地,如“乡贯”、“里贯”。

籍贯合在一起,指一个人的出生地(贯)和家庭徭役种类(籍)的登记文件。

由于古代人迁移的情况比较少,户籍和籍贯的差别不大,古人登记户籍的时候往往也会把户籍地址登记成为籍贯。

在一定程度上户籍地址和籍贯可以划等号。

南宋初年,南渡北人在登记户籍的时候,特别强调自己的北方故乡,也就是自己的籍贯,要求官府把自己的户籍地址和籍贯分开填写。

所有南渡北人都会有户籍地址和籍贯两栏,有时候也会加上出生地。

籍贯和户籍地址正式分离。

籍 贯

籍 贯

籍贯
人们在填写个人履历表时,一般都要填写籍贯。

籍贯,是人的基本情况之一。

籍贯是什么?《现代汉语词典》“籍贯”条目解释为:“祖居或个人出生的地方。

”《辞源》“籍贯”条目解释为:“祖居或出生地。

籍,祖先户籍;贯,乡贯。


在古代,人的籍贯,是非常重要的个人资料,必须如实填报。

如发现籍贯造假,可能会影响仕途。

明代首辅大臣张居正曾向皇帝上《进职官书屏疏》:“谨属吏部尚书张澣、兵部尚书谭纶,备查两京在外文武职官,府部以下知府以上各姓名籍贯,出身资格,造为御屏一座,以便朝夕省览。

”籍贯,分为籍和贯。

籍,指祖先户籍,并含祖先的职业特点;贯,主要是指居住的地点。

《大清会典》载:“凡民之著于籍,其别有四,一曰民籍,二曰军籍,三曰商籍,四曰灶籍。

”在明代,除《大清会典》所列四种籍外,还有官籍、儒籍、卫籍、匠籍、医籍、盐籍(大体与灶籍同),还有军匠籍、富户籍等较为特殊的籍。

而贯,主要是指住居某省某县某乡。

现在,人们填写籍贯,多只填写祖居地某省某县即可。

(华容县历史文化研究会江良发)。

籍贯填什么

籍贯填什么

籍贯填什么引言在填写个人资料时,我们常常会看到一个选项是填写“籍贯”。

籍贯是一个常见的个人背景信息,它指的是一个人来自的地方或出生地。

然而,在填写这个选项时,很多人常常会感到困惑,不知道应该填写什么内容。

本文将探讨这个问题,并给出一些建议。

什么是籍贯?先来看一下“籍贯”一词的定义。

籍贯通常指的是一个人的祖籍、祖先的出生地或他自己的出生地。

它是一个人与特定地理位置的联系,反映了一个人的地域背景和文化背景。

如何填写籍贯?在填写“籍贯”这个选项时,我们可以根据以下几点进行考虑:1. 填写出生地或家乡通常情况下,我们可以填写自己的出生地或者家乡作为籍贯。

如果你在某个城镇或城市出生并长大,那么你可以填写这个城镇或城市的名称作为你的籍贯。

例如,如果你出生在上海,那么你可以填写“上海”作为你的籍贯。

2. 考虑祖籍或家族背景除了填写出生地或家乡外,有些人也会考虑填写自己的祖籍或家族背景作为籍贯。

这可以反映你的家族渊源和文化传统。

例如,如果你的父母祖籍是广东,但你自己出生在北京,你可以选择填写“广东”作为你的籍贯,以示尊重你家族的背景。

3. 思考个人关联度在填写籍贯时,也可以根据你个人与这个地方的关系来考虑。

如果你的父母是外地人,但你在某个城市长大、接受教育,并与这个城市有深厚的情感纽带,那么你可以选择填写这个城市作为你的籍贯。

4. 考虑实际需求有些时候,我们填写籍贯是为了满足某些实际需求,比如入学、就业或者办理身份证件等。

在这种情况下,你可以根据具体需求来填写籍贯,选择与之相符的地方。

如何决定填写什么籍贯?在决定填写什么籍贯时,可以考虑以下因素:1. 个人的身份认同你对自己的身份和背景有怎样的认同感?你更愿意把自己与哪个地方联系起来?填写籍贯也是一种自我认同的表达方式,你可以根据自己的情感和经历来决定。

2. 文化传统和家族背景你是否更关心自己的家族背景和文化传统?如果是的话,你可以选择填写与之相关的地方作为你的籍贯,以强调你的家族渊源和文化背景。

籍贯标准格式

籍贯标准格式

籍贯标准格式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在中国,籍贯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身份属性,通常用来表示一个人的出生地或祖籍。

籍贯标准格式是指在表格或文件中记录籍贯信息时所需遵循的规范格式。

以下是一份关于籍贯标准格式的详细介绍。

一、籍贯的定义籍贯是指一个人的出生地或祖籍地。

在中国,籍贯通常用来表示一个人的家族或祖先所在的地方。

籍贯可以分为户籍籍贯和实际出生地籍贯两种。

户籍籍贯是指在公民身份证或户口簿中登记的籍贯信息,实际出生地籍贯是指一个人的实际出生地。

二、籍贯标准格式的重要性籍贯标准格式在表格或文件中记录籍贯信息时非常重要。

它可以确保籍贯信息的一致性和准确性,方便政府机构、企业和学校等组织对人员信息进行管理和统计。

遵循籍贯标准格式也可以减少人为错误和混乱,提高办事效率。

1.省/直辖市/自治区:籍贯信息通常以省、直辖市或自治区为单位进行记录。

湖南省、北京市、广西壮族自治区等。

2.城市/地区:在省/直辖市/自治区下级单位不可进一步细化为城市或地区。

湖南省长沙市、北京市朝阳区等。

3.县/区:城市或地区再细化为县或区,以便更明确地确定籍贯信息。

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北京市海淀区等。

四、示例根据以上基本要素,一个完整的籍贯标准格式应该是“省/直辖市/自治区-城市/地区-县/区”。

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北京市朝阳区等。

五、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1.错误的省份:有时候人们会填写错误的省份或地区,这可能是因为马虎或不熟悉地理知识。

为了避免此类错误,可以提供参考资料或提供在线查询工具。

2.籍贯信息不明确:有些人可能并不清楚自己的籍贯信息,特别是在家庭迁移或外出工作的情况下。

此时,可以口头询问本人或查询相关证件资料获取准确信息。

3.格式不规范:有时候人们在填写籍贯信息时会由于个人习惯或疏忽而造成格式不规范。

为了规范格式,可以提供示例或要求统一格式。

六、结语第二篇示例:籍贯是指一个人出生或者成长的地方,通常包括省、市、县等具体的地理位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西省简介
江西省地图
江西省简称赣,位于我国东南部、长江中下游交接处南岸,地处北纬
24°29′-30°04′,东经113°34′-118°28′之间,南北长约620公里,东西宽约490公里。

总面积16.69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1.74%。

有汉、回、苗、畲、瑶等44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占99.7%。

设南昌、景德镇、萍乡、九江、新余、鹰潭、赣州7个省辖市,上饶、宜春、吉安、抚州4个地区,71个县,14个县级市、14个市辖区。

江西省位于东亚大陆板块的东南部,是我国江南丘陵的重要组成部分。

省东、西、南三面环山,中间丘陵起伏,北部为我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及湖区平原,整个地势由东、南、西三面逐渐向鄱阳湖倾斜,构成一个向北开口的巨大盆地。

地貌类型以山地丘陵为主,兼有平原、岗地,山地面积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36%,丘陵占42%,岗地、平原、水面占22%。

江西省地处亚热带暖湿季风气候区,冬夏季风交替显著,四季分明,春秋季短,夏冬季长,其特点为:春多雨、夏炎热、秋干燥、冬阴冷。

江西拥有悠久的文明历史和众多特色鲜明的风景名胜,现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7处,省级旅游景区、景点2406处。

生物种类繁多,其中特有种、孑遗种及经济种不少,高等植物
有5100多种,占全国种类总数的17%,其中60多种属江西特有。

古时江西属移民之地,故方言极多,主要通行赣语,部分地区通行客家话、吴语、徽语和官话。

江西东邻浙江、福建,南嵌广东,西靠湖南,北毗湖北、安徽而共接长江,是中国所有省中毗邻省市最多的省份,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洲经济发达地区的共同腹地,以上海、杭州、宁波、广州、苏州、厦门、南京、武汉、长沙、温州、福州、海口、三亚、香港、澳门、台北等各经济重镇、港口为依托,江西高速公路网络极为发达,2011年9月境内高速公路达到4344公里,在全国排名第4位,主要出省通道全部高速立体化。

江西铁路网络发达,区内昌九、昌赣城际铁路,沪昆、合福客运专线,京九、浙赣线等铁路贯穿江西全境,构成了发达便捷的高铁网络。

航空发展迅速、水运交通便捷。

2011年全省生产总值突破1万亿元,达到11583.8亿元,增长12.5%。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1万亿元,总额达到11020亿元,增长25.6%。

财政总收入1645亿元,增长34.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053.4亿元,增长35.4%。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57.7亿元,增长17.9%。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49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892元,分别增长13%和19.1%。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5‰。

受宏观环境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5.2%,高于4%的调控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