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合集下载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使学生受到思想品德教育”是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目的之一。

这充分说明:小学数学教学,不只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发展智力,还要体现社会主义的教育性质,体现素质教育的月的。

现笔者就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谈几点体会。

一、更新教育观念,增强德育意识我们的教育目标是由应试教育转为素质教育。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不良影响,不少教师仍错误地认为:考分不仅是学生的“命根”。

也是教师的“命根”。

因此。

他们往往不想转变教育观念以更好地培养人才,只让学生死读书,对学生“满堂灌”,搞“题海战术”。

只要提高考试分数,不管教书育人。

所有这些情况都是与素质教育格格不入的。

为此教师要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并以唯物主义观点分析教材,阐述教学内容,才能传授具有科学性的文化知识。

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指导数学教学,既能提高质量,又能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

所以更新教育观念,增强育人意识至关重要。

实践证明:只有具备了强烈的育人意识,才能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在备课时就会认真考虑思想教育的具体环节和内容,不仅能考虑如何传授知识,还会考虑怎样培养能力,以提高学生的素质。

二、深入研究教材,挖掘育人因素数学中的教育因素多是隐含的,教师必须充分利用教科书中的有关德育素材,揭示其内在的政治思想性。

要在整体上把握知识结构的同时,理出德育教育的脉络。

在备课和上课的过程中,做到有计划、有目的地把德育内容落实到具体的教学环节中去。

例如,在教学约数与公约数、三角形与等腰三角形、长方形与正方形等内容时,要有意识地注意共性与个性的矛盾统一,不仅要学生弄清它们之间的包含与被包含关系,而且要初步领悟到任何个性不能离开共性而存在,任何共性都要通过个性表现出来,双方处于一个矛盾的统一体中。

另外教师还要结合有关内容,介绍我国数学家的杰出成就,介绍现代中国人对数学发展的巨大贡献。

例如,我国商代形成的十进制比西方早2000年;南北朝数学家祖冲之在世界上首先提出了3.1415926<π<3.1415927,比欧洲数学家获得同样的结果要早1000年。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德育教育,是一种综合教育和全方位的教育。

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在所教学科中渗透德育教育尤为重要,这会使学生保持最佳的精神状态,精力旺盛地投入学习,并将自己的潜能发挥到极致。

根据多年教育教学经验,我认为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一、营造氛围,积极创设德育环境德育教育既是说理和训练的过程,更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因此我时刻注意自身的形象、仪表、板书、言行,无形中给学生以美的感染,陶冶学生的情操。

另外,在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上,不仅要注意形式的多样,还应挑选新颖的内容,这样既可以感染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使学生愉悦身心。

学好数学的最终目的还是要应用于实践,使学生拥有良好的动手实践能力。

例如在讲统计图时,我先创设情境,通过观看影像资料,让学生们观察我国各个行业部门逐年上升的产值,然后绘制和填写我国各个行业部门的统计数值。

这样,学习中学生既可以感受到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又使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生产和科学实践相结合,学生自然而然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生活中处处离不开数学。

这样,兴趣有了,动手能力增强了,学习成绩也就自然得以提升。

二、深入钻研,努力挖掘德育内容我国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有着灿烂的历史文化,在数学上也有过巨大成就,对人类作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

例如,公元前4000年左右我国半坡文化遗址就有了平行线、三角形和圆等精美的几何图形、图案和花纹;约成书于公元前100年的我国的《周髀算经》便有了关于直角三角形各边关系的记载;1500年前,我国伟大数学家、天文学家祖冲之计算出圆周率应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值精确到七位小数的人;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经历了两个不同的社会,是新中国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使他如虎添翼,放弃了国外优越的条件,以其轰动世界的在“数论”上的诸多成果和“优越法”回报祖国,并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后继人才。

此外还有陈景润与哥德巴赫猜想、陈建功与函数论的研究、苏步青与微分几何的故事。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概念 都是 从客观 现实 中抽 象出来 的。例 如 : 圆柱 和圆锥 的体 积公
从教 已十 几 年 . 我一直 教 的都是 初 中数 学 , 数学 教 师的 主 要 任务 是传 授 数学 知识 , 养逻辑 思 维 能力 和运算 能 力 , 培 同时 也 要
式推 导 、 计 中路线 的问题 等。在教 学 中我 充分 利用数 学 内容和 统 数学 方 法 , 学 生进 行 生动 而具体 的辩证 唯物 主 义教 育 , 学 生 对 使 在学 习中体 验和 领会 事物 的 绝对 与相 对 、 象与本 质 、 现 静止 与 运 动、 具体 与抽 象 、 殊与 一般 、 变与质 变 、 特 量 实践 与认 识 、 立与 统 对
的 辩证 关 系 。 为培 养学 生的 思维 方法 , 高 学生 分析 和解 决 问 提 题 的能 力奠定 了良好的基 础。

结合数 学教学对 学生进行 有效的思想 品德教 育。正如苏霍 姆林斯 基所说 :智 育的 目标 不仅在 于发展 和充 实 智能 , 且也 在于形 成 “ 而 高尚 的道德和优 美 的品质。 ” 通过 查 阅资料 、 我 阅读 文献 , 并在 教 学实践 中探 索数学教学 的德育功 能 , 略有 一些体会 :
如何在数学教学 中进行德育渗透
李 玮● J I ( 遵化 市马 兰峪镇 满族 中学 河北遵化 0 40 ) 62 0
【 要】 摘 新课程的教育 目的是要使 学生具有爱国主义 、 家及 其成 就 , 中 国数学推 向 了一 个又一 个 高峰 。一部 中国 数学 团 把
体主义精神 , 热爱社会主义 , 具有社 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 , 服 发展 史 , 无疑是 进行 爱国主义教 育的好教 材。 从 国家执法和社会公德 ; 具有社 会主义责任 感 , 成为有理想 、 四 、 用 数 学 思 想 和 数 学 方 法 。 学 生 进 行 辩证 唯物 主 义 利 对 有品行 、 文化、 有 有纪律的一代新人。因此, 作为基础 学科的数 教 育 学肯 定也 必须 珍视 德 育 教诲 。 数 学 自身充满 着矛盾 、 运动 、 发展 和 变化 , 现着 唯物论 的辩 体 证法, 是体现 唯物论 和辩证 法更具体 、 更广泛 的学科 。数 学中许 多 【 关键词】 数学; 教学; 德育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

德育教育在整个教育教学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肯定也必须重视德育教育。

那么怎样才能在数学教育教学中更好的渗透德育教育呢?一、巧创情境,在导入新课中渗透德育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说“不要使掌握知识的过程让孩子们感到厌烦,不要把他们引入一种疲劳和对一切漠不关心的状态。

而要使他们的整个身心充满欢乐。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师不能“生拉硬拽”,而应做一个“有心人”。

教师可以通过巧妙地创设情境,让学习在孩子们快乐的参与中变成一种享受,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功效。

例如:在教学《认识时间》时,我先用课件演示举世瞩目的广州奥运会开幕时的画面,让学生说出广州奥运会开幕式时间是几点几分。

联系多年期盼的奥运会在广州召开的大喜事来导入新课,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样既使学生对“时、分”有了初步的认识,又适时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渗透,从而培养学生勤奋学习,立志成才,顽强拼搏的精神和爱国热情。

在教学一年级数学“数一数”时,我先出示的是“可爱的校园”,然后通过让学生观察图中的情景,再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观察自己美丽的校园,进而对学生进行爱学校、爱集体的良好品德教育。

教育学生要珍惜我们今天美好的学习机会,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在美好的校园里努力学习,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将来为我们家乡的建设做自己的贡献。

在教学“6和7的认识”时,在引导学生理解主题图时,适时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教育学生讲究卫生,教育学生积极参加做值日活动,从小要懂得保洁好我们的生活环境,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充分利用教材挖掘德育素材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大部分思想教育内容并不占明显的地位,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

例如在教学多位数的读法的时候,可以列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一些数据让学生进行练习,这样一方面学生掌握了知识,另一发面也从中体会到我们国家取得的辉煌成就。

数学学科德育渗透教学总结(通用10篇)

数学学科德育渗透教学总结(通用10篇)

数学学科德育渗透教学总结(通用10篇)数学学科德育渗透教学总结篇1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教书育人是我们每个教师必须遵循的一个重要准则。

这里我结合本学期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1、利用数学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德育的主要任务之一,在我们现行的数学教材中,有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在教学中适时地、自然地利用它们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在指导学生阅读关于圆周率后,告诉学生,我国自古在数学研究应用方面就有辉煌的成就,如祖氏公理的发现早于世界其它国家1100多年,杨辉三角的发现先于其它国家400多年;祖冲之对圆周率π值的计算、负数的使用、方程组的解法都比欧州早1000多年,我国古代的科学成就令世人瞩目。

现代,我国科学的丰硕成果同样也令世界各地的炎黄子孙自豪,如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教授发起、推广的优选法,被广泛地应用于生产和科学试验,创造了很大的经济价值;陈景润成功地证明了数论中“(1+2)”定理,被誉为“陈氏定理”;美籍华裔科学家杨振宁、李政道、吴健雄因在科学上的巨大成就而荣获诺贝尔奖等,这些真实典型的数学史实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情和民族自豪感,而且也激励起学生学习的进取精神。

2、利用数学应用教学,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

数学应用的普遍性是数学学科的基本特征之一。

加强数学的应用和实践已逐渐成为共识。

这不仅是因为数学应用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还可以用来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我给同学们讲了一个事实,早在公元前2000年,我国治水英雄大禹为了解决治水中的地形测量问题,通过了解直角三角形各角之间的关系,巧妙地解决了许多治水工程的问题。

这种方法比西方三角学的研究早了2000多年。

通过这个故事,学生不仅可以看到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还可以深刻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实用价值,增强学习数学应用题的积极性。

3、利用数学美培养学生集体主义观念。

数学并不是一门枯燥乏味的学科,它实际包含着许多美学因素。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
髓 冁 茂_ 0_ l 舔 | - | ' 强 囊 l l _ 菘 l 目 _ 强 薯 E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
王艳全
( 滦平 县 第 七 中学 , 河北 滦平 0 6 8 2 5 0 )

要: 本文 以如何在 数 学教 学中更好 的渗透德 育, 运 用买例分析 了在数 学教 学 中如何有效地运 用, 本文从德 育环境 , 教师
多重作用 的。 五、 寓德 于法——运 用各种方法 、 策略, 在 课堂教学 中进
行德育渗透 教学方 式是为 实现教学 目标所运用 的各 种手段 , 我们教
二、 寓德于研一
充分利用教材挖掘德 育素材
在数学 教材 中 。大部 分思 想教 育 内容并 不 占明显 的地 位, 这就需 要教师认 真钻研教 材 , 充分发 掘教 材 中潜 在 的德

理时介绍名 字 由来 。 增强 学生 的民族 自 豪感 和 自信心 。另一 方 面也可 以学生 培养不 畏艰难 . 艰苦 奋斗 , 刻 苦钻研 的献身 精神 。 可 以说是一举 多得 。 这样 的例子在数学 中还很多 , 只要 教师充分挖掘教材 . 是可 以找 到德育 的素材 的。
三、 寓德于教——在教学 过程中进行德 育渗 透 教师在教 学过程 中 . 可 以采取灵 活多样 的教 学方法潜移
取 了灵活 多样 的教学手段 , 这样 学 生不仅 学得很 愉快 . 而且
在 心里还会产 生一 种对教师 的敬佩 之情 . 并 从老师 身上体会 到一种 责任感 .这样 对 以后 的学 习工作都 有 巨大 的推动作
用。
进行了环保教育。另外要根据学生的爱好开展各种活动, 比 如知识 竞赛 . 讲 一讲 数学家 小故 事等 , 相信 这样 一定会 起到

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方法

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方法

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方法一、对比法抓住事物之间的联系,通过对不同的算式、图形、解题思路进行对比,可使学生从中发现规律,进行比较.一方面使学生有比较,有鉴别,掌握知识;另一方面使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领悟出事物发展变化的原理。

练习中经常会有一些把我国以前和现在警醒比较的题,通过对比法让学生有所感触,二、联系法小学数学实践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课。

如:在为灾区献爱心活动中,统计算出全体师生捐款的数目总额;另外,再计算出同学们日常买零食浪费钱财总和。

让学生通过比较认识到应该把勤俭节约的钱用到最需要的地方、最有意义的地方。

这是教师利用日常生活实践把数学知识传授给学生,并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思想品德教育,从而达到学习数学的目的。

三、激发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兴趣指的是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

对面前展现的真理感到惊奇甚至震惊;学生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到自己智慧和意志的伟大感到骄傲。

由此可以看出,只有真正让学生感到学习数学是一种乐趣、一种需要,他才能真正克服困难去思考、去探索,也才能使学生获得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如:学完了圆的面积计算后,教师随口说:“谁能计算出旗杆横截面的面积呢?”对于这个问题,学生思维开始活跃起来了,他们积极地进行讨论:挖出旗杆底座,用工具测量出底面直径或半径就可以计算出横截面的面积;爬上旗杆顶端,测量出圆的直径和半径也可以进行计算;直接用工具测量旗杆外面周长,再计算出圆的半径就可以了。

通过上述的讨论总结,可以看出哪一种更符合生活实际要求,更易于让学生接受。

通过这一问题的解决,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体验解决问题的快乐,又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受到思想品德的熏陶,达到教学的最大化。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德育是五育之首,是新课程改革中实施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环节。

数学是中学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在传授文化知识的同时要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为了搞好学校的德育工作,圆满完成德育任务,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广大中学数学教师要以教材内容为载体,根据学科特点,将德育渗透在课堂教学中,努力把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的新一代中学生。

一、发挥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教师的人格品行作为一个重要的教育因素,在教育的过程中对学生人格的形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因此,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仅应具有良好的品德素质,而且应了解当今学生的思维,接触新观念,能运用自己的价值观、人生观去影响学生的思想,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思辨和审美能力,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孔子曰:“其身正。

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如果教师没有高尚的品德,就难以教育出具有良好品德的学生。

教师用教学行动感染学生,也不失为一种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的一种途径。

教师要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在教学中充满激情,让学生在情感的熏陶中参与教学,达成思想的共鸣。

教师要鼓舞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从心底对老师产生敬佩之情,并体会到责任感,这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工作都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比如教师端正的仪表、良好的修养能给学生以美的感受,陶冶学生的情操。

教师对教学严谨的态度,勇于钻研业务,精益求精的品质,能让学生养成严谨求实的学习意识和面对困难不退缩的坚强毅力。

相反,如果教师不热爱本职工作,而把它作为一种谋生的职业,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被动的教学是不会打动学生的,也无法使学生受到良好的教育。

二、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数学自身充满了矛盾、运动、发展和变化,体现了唯物论的辩证法。

恩格斯指出“数学是辨证的指导工具和表现形式,连初等数学也充满着矛盾。

”因此,教师采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传授知识,有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作者:孙艳雨
来源:《神州·下旬刊》2017年第05期
摘要:数学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独特的风格承担着德育的任务。

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渗透德育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

新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指导我们,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关键词:数学;教学;德育渗透
数学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独特的风格承担着德育的任务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渗透德育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

新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指导我们,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1 利用数学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德育的主要任务之一,在我们现行的九年义务教育版数学教材中,有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在教学中适时地、自然地利用它们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举个实例在指导学生阅读《有关几何的一些知识》、《中国最早使用负数》、《勾股定理》、《关于圆周率》、《我国古代有关三角的一些研究》、《我国古代的一元二次方程》等阅读教材后,告诉学生,我国自古在数学研究应用方面就有辉煌的成就,如祖氏公理的发现早于世界其它国家一千多年,杨辉三角的发现先于其它国家四百多年;祖冲之对圆周率1T值的计算、负数的使用、方程组的解法都比欧州早一千多年,我国古代的科学成就令世人瞩目。

现代,我国科学的丰硕成果同样也令世界各地的炎黄子孙自豪,一些真实典型的数学史实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情和民族自豪感,而且也激励起学生学习的进取精神。

2 利用生活中的数学渗透德育教育
数学应用的广泛性是数学学科的基本特征之一,加强数学与实际的应用联系,强化应用已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这不仅在于数学应用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而且还可以利用它们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我在讲授“全等三角形”时,结合课本中的“读一读”中的“巧测河宽”,向学生介绍早在1805年,拿破仑率领大军与反法联军在莱茵河两岸激战,拿破仑想使炮弹准确的落到对方的阵地,就必须知道河有多宽,但直接测量是不可能的,拿破仑急中生智,巧妙地利用了“三角形全等”,解决了这个难题,通过这个故事,不仅使学生看到了古
代人民的聪明智慧,而且使学生深切感受到了数学知识的实用价值,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3 运用合作学习方法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
合作学习是课程改革倡导的学习方法,也是我县课堂教学所推崇的学习“模式”,它是学生自主学习的继续和延伸,也是探究性学习的前奏。

在进行合作学习时,学生都有自己和群体的学习目标,然后试着去达到这些目标,就会考虑到合作活动中方法和观点的多重性,人际关系的复杂性,有些知识问题会引起学生争论,在争论中逐步同化,达到认知的统一,因而学生在观点上会有—个较大的协调过程,这种协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

4 我注重教师示范导行,进行良好学习习惯的教育
数学课上,教师和学生的示范作用以及老师对学生的严格要求,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主要方法。

我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来感染学生,以自己严谨的教学风格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来影响学生。

例如:上课时,讲普通话,语言清楚、明白、有逻辑性。

板书整齐,书写规范,辅导“后进生”有耐心,让学生在教师的表率作用下,潜移默化地受到有益的熏陶和教育。

另外我还注意发现有突出表现的学生,用实例来激励其他同学。

例如:对上课认真听讲,学习认真刻苦,作业正确、整洁,思考问题机智灵活等方面好的同学,我及时表扬,为其他同学树立学习的榜样。

总之,不论是师、生的示范还是教师的要求,教师都要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认真、严格、刻苦的学习态度;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5 发挥教师在教学中体现的人格魅力
德育过程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

教学中教师自身的形象、精神面貌体现出来的积极向上的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相当大的。

课堂上教师的仪表举止、语言神态、思维方式,处理问题的魄力、能力、方式,甚至字体的漂亮,数学图形的精美,无形中都给学生以美的感染。

而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树立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更是有着很大的影响和作用。

6 对学生进行良好个性品质的培养
良好的个性品质是指正确的学习目的,浓厚的学习兴趣,顽强的学习毅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数学是一门系统严谨、论证严格的学科,要求运筹有章、计算有法、应用有方、分析有规、论证有据、构造有序等,始终要求人们不可违背数学的科学规范。

在数学教学中,应着意引导学生分析、推理、概括、判断遵循一定的逻辑规律,做到步步有据可依、有理可推。

通过对数学解题规范性的训练,严格要求书写整洁,认真练习,有错必改,使学生形成严谨认真的作风,明白数学来不得半点虚假,需要的是诚实、正直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数学中一些概
念的界定、法则的运用、结果的验证都有相当严格的要求和规定,稍有疏忽往往会使解题过程前功尽弃。

因此,教师在用科学的教学方法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的同时,也应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树立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拼搏精神,磨练吃苦耐劳的品质,培育坚忍不拔的意志。

在解题的实践中养成实事求是、一丝不苟、不懈探索的科学态度。

通过这方面严格的训练,学生会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使学生形成诚实正直、严谨认真、刻苦钻研、不怕困难、坚忍不拔、顽强拼搏的优秀品格。

总之,德育教育应贯穿于整个数学教育当中,这不仅符合新课标的要求,也是数学教学实践的需要。

我相信只要教师认真钻研、挖掘教材,使德育教育溶于教学过程中,既可提高教学效果,也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