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安徽省“江南十校”高三联考语文试题

合集下载

安徽省两地2010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pdf

安徽省两地2010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pdf

安徽省两地2010届高三第一次联考检测卷 语 文 试 卷第Ⅰ卷(阅读题 共66分)一、现代文阅读(3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变动时期,随着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的理念也逐渐趋于成熟。

其成熟的重要标志,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和”与“同”两个范畴的对举,二是“和实生物”与“和而不同”这两个重要命题的提出。

“和”与“同”两个概念的对举,是由西周末年郑国的史官史伯提出来的。

据《国语·郑语》,郑桓公问史伯:“周其弊乎?”史伯回答说:“恐怕要必然走向衰败”。

衰败的主要原因,是周的统治者“去和而取同”,即没有处理好“和”与“同”的关系,一味地追求“同”而抛弃“和”。

在史伯看来,“和”与“同”是内涵不同的两个概念。

“和”是“以它平它”,即不同的东西相加所形成的共同体;而“同”则是“以同裨同”,即相同的东西再加上相同的东西,无论加多少,最后还是绝对的单一体。

因此,“和”体现的是由不同因素构成的事物多样性的统一,而“同”则是由相同因素构成的事物单一性的简单同一。

多样性的统一,能够使这个共同体“丰长而物归之”,即丰富、发展并生成新东西。

而单一性的简单同一,则只能是“同则不继”。

《说文》:“继者,续也,从从系。

”因此,“不继”则为“绝”,即不能产生任何新东西,从而使单一的同一体走向衰亡和灭绝。

可见,“和”与“同”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一对范畴,只有在两者对举的情况下,才能更好地理解“和”的内涵,这体现了中国哲学的和谐理念所包含的辩证思维逻辑。

“和”是万物生成发展的根据,也是事物存在发展的内在动力,这也就是史伯提出的“和实生物”这一命题的确切涵义。

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晏婴,发挥了史伯提出的“和实生物”的思想,进一步扩展和深化了“和同之辨”的内容。

据《左昭·二十年》载:晏婴在回答齐景公“和与同异乎”的问题时,明确指出“和与同异”。

他认为,“和”好比做羹汤或弹奏音乐,只有“济其不及,以泄其过”,方能成为美味佳羹或动听的乐曲。

2010高考语文安徽卷(含答案)

2010高考语文安徽卷(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语文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第Ⅰ卷第1页至第5页,第Ⅱ卷第6页至第8页。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并认真核对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中姓名、座位号与本人姓名、座位号是否一致。

务必在答题卡背面规定的地方填写姓名和座位号后两位。

2.答选择题(第Ⅰ卷1~6题,第Ⅱ卷15~17题)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第Ⅰ卷7-14题,第Ⅱ卷18-21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作图题可先用铅笔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绘出,确认后再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描清楚。

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4.考试结束,务必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阅读题,共66分)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一切传统都是过去的东西,但并非一切过去的东西都是传统。

可是,过去确系传统的一个重要特征,我们不能离开过去与现在的关系而谈传统。

传统都有其“原本”,原本是传统的始发言行。

传统的始发言行有其特定的原初行动者、特定的受动者,还有其特定的叫作参照系的现实环境。

在传统的原本中,所有这些都是特定的、不能代替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历史的进展,原本逐步地被认为是具有权威性的、天经地义的、带有信仰性质的东西而为群体所接受,成为凝聚群体的力量,这样,原本也就逐步地形成为传统。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传统逐步形成的过程也是一个逐步远离原本的过程。

这里所说的远离,是指原初行动者、受动者和当时的参照系已消失而成为过去。

这样,传统在形成过程中就取得了相对独立于原本所处的参照系以及原初说话人、原初受话人的自主性。

安徽省“江南十校”2010届高三下学期联考(文综)

安徽省“江南十校”2010届高三下学期联考(文综)

安徽省“江南十校”2010届高三下学期联考文科综合试题文科综合试题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答综合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第I卷(选择题共128分)本部分共32题,每题4分,共128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春节前后,媒体曝光了多起食品质量安全事件,为人们的餐桌安全再次敲响了警钟。

针对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的违法犯罪行为,国家坚决予以打击。

国家打击的目的在于:①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②完善现代市场体系③维护合法经营者的利益④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A.①②B.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2.漫画《反差》(图1)给我们的启示是:①初次分配要注重效率②再分配要更加注重公平③要着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④要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支付保障机制A.①②B.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3.自2009年11月10日零时起全国汽柴油零售价再次上调,涨幅均为480元/吨,这是国内成品油价格的第5次上调;2009年12月份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发出的消息称。

车辆购置税优惠政策2010年还将继续实施。

下列图2中能正确反映汽车需求量(Q)、汽车价格(P)、购置税(T)、居民收入(I)、汽油价格(E)变动关系的是: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④4.针对来势汹汹的甲流疫情,我国政府的相关部门积极组织力量,加强流感的防控工作,并在全国范围内免费为适用人群接种甲流疫苗。

这一做法体现了政府:①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②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③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④坚持党执政为民的理念A.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5.国共两党领导人决定建立的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已成功举办五届。

2010安徽省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考资料

2010安徽省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考资料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寂寥(liáo)雾霾(mái)瞋(chēng)目潜(qián)移默化B.氛(fēn)围吝啬(sâ)熹(xī)微束(shù)之高阁C.发酵(jiào)徘徊(huái)滂(pāng)沱叱咤(chà)风云D.模(mó)板怯(qiâ)懦签(qiān)署断壁颓垣(yuán)2、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比拟手法的一项是(3分)A.东风便试新刀尺,万叶千花一手裁。

B.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

C.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D.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南朝梁萧统的《文选》,代表了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

这些作品多表现夫妇、朋友间的离情别绪,士人的宦游失意之感,有的作品还发出了人生短暂的感叹。

B.哈姆莱特得知他的父亲被谋杀的真相,悲愤难抑,在发出“人类是多么了不得的杰作……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的赞叹后,明确表示不再对人类发生兴趣。

这说明莎士比亚对人文主义彻底绝望。

C.“凹晶馆联诗悲寂寞”一回中,月圆之夜,湘云、黛玉相约联诗。

二人越联越妙,渐入佳境,湘云出句“寒塘渡鹤影”,黛玉对出了“冷月葬花魂”。

这两句诗正是湘云、黛玉各自悲剧人生的写照与象征。

D.《论语?里仁》:“不患无位,患所以立。

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意思是说不愁没有职位,只愁没有任职的本领;不担心没有人知道自己,应该去追求足以使别人知道自己的本领。

这说明了自身能力才是最重要的。

4、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石钟山上那些错落有致的奇石以及记载着天下兴衰的石刻令人叹为观止。

石钟山的名字也叫得奇,围绕这一名字的由来,人们开展了激烈的争论。

卷入这场争论的,有名扬四海的文人墨客,也有戎马倥偬的赳赳武夫,还有名不见经传的山野村人。

安徽省“江南十校”上学期高三语文高考仿真考试试卷(Word版,含答案)

安徽省“江南十校”上学期高三语文高考仿真考试试卷(Word版,含答案)

安徽省“江南十校"高考仿真试卷语文(九)(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选择题用答题卡的考生,答第Ⅰ卷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试题科目用2B 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选择题用答题卡的考生,在答第Ⅰ卷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和答题卷的选择题栏中;不用答题卡的考生,在答第Ⅰ卷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填在答题卷相应的选择题栏上。

3.答第Ⅱ卷时,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姓名、考点、准考证号填在答题卷相应的位置;答题时,请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卷上,不要在试题卷上答题。

4.考试结束,监考人将答题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第I、Ⅱ卷不收回。

第Ⅰ卷(阅读题共66分)一、(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用“疯长”来形容网络文学十年间的发展是毫不为过的。

十年间,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网络文学以原生态的迅猛生长力突飞猛进,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今天这个网络无所不及的时代,网络的触角有多长,网络文学的枝蔓就能延伸多长。

那么,疯长过后,网络文学接下来的目标是否还仅仅满足于攻城略地、占领地盘呢?在具备了与传统纸质文学平分天下、分庭抗礼的资格后,网络文学是否已经到了检省自己的时候?首先,“我是谁”:身份的迷失。

什么是网络文学?网络文学是什么?在我们当初很随意地冠之以“网络文学”之名后,网络文学在发展的过程中已经胀破了这一命名本身的内涵所指,导致今天网络文学身份的迷失。

无疑,网络文学最初是为了与传统的纸质文学相区分而提出来的,所以,这一命名标示的是这一文学的传播载体,而非其属性与特质。

但是,发展到今天,网络文学与纸质文学的界限已经越来越模糊,呈现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纠结状态。

不仅网络文学创作主体已经渐次地融入传统的作家队伍和作家组织当中,更为复杂的还在于,网络文学已经不仅仅栖居于网络,很多网络文学作家在名声鹊起后也向纸质媒介进发,在文学刊物上发表作品,在出版社出书;同时,随着网络的普及,许多传统作家也喜欢把作品粘贴到网上,在网上首发。

“江南十校”高三联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江南十校”高三联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20XX年安徽省“江南十校”高三联考语文试卷(考试时间:20XX年3月10日上午)第Ⅰ卷(阅读题共66分)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西方自启蒙运动以来,个性、人权、自由和尊严等一直是深受关注的重要概念。

在自由主义阵营内部,在从女性主义角度对自由主义本身进行反思的学者中,努斯鲍姆是表现比较抢眼的一位。

努斯鲍姆一方面坚持平等、正义、尊严等普遍原则,并且认为一种自由思想理当能够同女性主义思想相互兼容。

她指出,自由政治思想传统的核心是人的一种双重直觉:所有的人,无论他们属于什么样的社会阶层,都拥有平等的尊严和价值。

这种价值的基本来源就是一种在两者间进行道德选择的力量,一种由根据自身对需要的评价来规划生活的能力所构成的力量。

与此相联系的是,人们道德上的平等则使他们能够获得社会和政治上的平等,而前提就是,尊重和提升选择的自由,尊重和提升人作为选择者的价值。

另一方面,在究竟什么是人权的问题上,努斯鲍姆却与自由主义的先驱者看法不一,她从性别的角度对此予以质疑。

努斯鲍姆曾对罗尔斯等当代自由主义理论家的基本人权概念进行了反思和检讨,认为由于性别上的盲点,自由主义先辈理论家所提出的“人权”概念值得怀疑和商榷,因为它.很容易成为男权话语的一部分,并在社会实践层面上融入整个社会结构中的性别压迫机制。

而这恰恰与自由主义所要求的社会正义相矛盾。

于是,努斯鲍姆向自由主义倡导的所谓公共空间和私人空间概念发起了挑战。

她认为,自由主义坚持在私人空间和公共空间之间作严格的区分,却不分缘由地把家庭划归私人空间,主张国家和法律不应干预包括家庭在内的私人空间。

但是,如果夫妻之间的关系和事务不能算是公共空间,那么有关个人权利和正义的概念就会在所谓的私人空间中失去效用,而恰给在这一领域,性别是至关重要的。

自由主义对私人空间和公共空间如此界定,引出了一个明显的问题,即家庭暴力是否违反人权和正义?所以,努斯鲍姆特别指出,哲学和法律必须在考虑性别的基础上重新解释人权,必须重新认识和界定什么是私人空间和什么是公共空间。

安徽省“江南十校”上学期高三高考仿真考试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

安徽省“江南十校”上学期高三高考仿真考试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

安徽省“江南十校”高考仿真试卷语文(七)(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选择题用答题卡的考生,答第Ⅰ卷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试题科目用2B 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选择题用答题卡的考生,在答第Ⅰ卷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和答题卷的选择题栏中;不用答题卡的考生,在答第Ⅰ卷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填在答题卷相应的选择题栏上。

3.答第Ⅱ卷时,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姓名、考点、准考证号填在答题卷相应的位置;答题时,请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卷上,不要在试题卷上答题。

4.考试结束,监考人将答题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第Ⅰ、Ⅱ卷不收回。

第Ⅰ卷(阅读题共66分)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谈“日”说“节”——写在世界旅游日张广瑞9月27日,是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在1979年确定的世界旅游日,2010年,世界旅游日的主题是“旅游与生物多样性”,这与联合国确定的2010年为“国际生物多样性年”相关。

2010年世界旅游日活动的东道主是中国,主会场在广东。

这是中国第一次作为东道主国家举办世界旅游日,无论对中国旅游界来说,还是对广东省来说,均是值得庆贺的一件盛事。

在中国,一般的传统是,说“日”更突出“个人的”,例如“生日”、“忌日”,而讲“节”更彰显“公共性”,如“国庆节”、“儿童节”。

这些年来,人们更加青睐“节”,不大说“日”。

但无论是“日”,还是“节”,总是要有所表示,庆祝的方法则注重热闹一番,大吃一顿,有的时候可能会把要庆祝的事情给冲淡了。

诚然,无论是“日”还是“节”,必要的活动还是要搞的,没有形式,引不起人们的注意,就难以承载内容,起不到预期的效果。

但只有形式,缺乏内容,只是热闹,更达不到确定“日”或“节”的目的。

从全球的意义上讲,旅游发展到今天,人们对其作用的认识在不断深入,从最初的一个经济活动逐渐成为被认可的潜力巨大的产业,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明显的作用。

1、【6分】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三句话,要求

1、【6分】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三句话,要求

1、【6分】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示例相同。

示例:一副眼镜,自己的才是清晰的;一双鞋子,合脚的才是舒适的;一个想法,切合实际的才是能够实现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与解析:【答案示例】一句问候,发自心底的才是真诚的;一间屋子,自己的才是温馨的;一笔财富,自己创造的才是真实的。

(语句较通畅,合乎逻辑,有一定思想性即可)【解析】本题考查仿写句子的能力。

仿写时要注意,仿写的句子的句式应与例句一致,即符“一……,……才是……的”的形式,语句通顺,合乎逻辑,有一定思想性即可。

知识点:选用、仿用、变换句式,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题型:其它新课标语文综合库-2011年-2011年陕西省宝鸡市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一)2、【6分】揣摩例句,写一个句式相近、修辞手法相同、阐述的道理相似的句子(不能再使用例句中划横线的词)。

例句:人情味就像调味的盐,放多了,公平和正义的菜反而苦涩难咽。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与解析:【答案示例】人情味就像陪衬蓝天的云,太浓了,公平和正义的天空反而会被遮蔽。

灵活性就像轨距和轮距的差值,太大了,原则的列车就无法运行。

【解析】本题考查仿写及运用修辞手法的能力。

解答仿写类题目,关键在于仿出内涵,即神似。

解答本题时应注意题目要求,仿写的句子应与供仿句句式一致,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且应阐述相似的道理。

知识点:选用、仿用、变换句式,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题型:其它新课标语文综合库-2011年-广东省惠州市2011届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3、【4分】请仿照给出的例句,以“见证了……也见证了……”的句式,另选话题,再写一句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安徽省“江南十校”高三联考语文试题第I卷(阅读题共66分)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一3题。

徽派建筑的宗法意识韩文杰在封建宗法制度阴影的笼罩下,徽派建筑的最大特点是规范化、系统化,具体表现为:一、聚族而居,杂姓不得混居。

即使同一村落,各族宗祠、民居亦界域分明。

二、无论宗族人丁多寡,象征宗法势力的祠堂,展现宗族荣耀的水口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

三、讲究群体布局,即以封建“风水”术为理论依据,在封建族权的制约下强调宗族建筑整体轮廓必须像模像样。

如不符合要求,则需设法修改或弥补。

站远了看,徽派建筑总体布局与封建城池模式如出一辙:以祠堂为中心放射状散开的民居群类似于拱卫内城的外廓;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的水口类似于护城河,具有抵御外族入侵的防卫功能;被民居众星拱月般团团簇拥着的祠堂则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表明了宗法势力的至高无上,不容侵犯,也便于在此召集宗族成员议事、祠祭,公布村规民约,行使族权。

祠堂在徽派建筑中的地位'也体现在其建筑规模上。

词堂的外观形象、内部设施直接反映了一个宗族的社会地位、文化素质、经济实力,是宗族间相互攀比争雄的首要内容。

各族各姓对祠堂建设毫不含糊,尽力而为,从族产收入,挨家摊派到主动捐赠,族人有钱出钱,没钱交粮卖力,修得高大雄伟,壮观亮堂。

囿于族权的约束,徽派民居的地势、规模均不得超过祠堂,且不能遮挡与其遥相辉映的山峰河流,影响风水,妨碍宗族的繁荣昌盛。

民居外廓大,住房多,却井然有序,有回廊彼此连通,按男女长幼,房系嫡庶有序排列,主人住正(厢)房,佃仆散居四周,缜密繁杂,等级森严,堪称封建王室寝宫位序结构的翻版。

水口是走官道进村的必经之地。

学子赶考,高官归省,巨贾还乡,族人在此迎来送往,举行欢庆仪式。

显示族威荣耀,宗族凝聚力的同时,觋身说法,教育族中晚辈笃学敬业,勤勉执著,将来光宗耀祖。

宗族的荣誉和荫护使族人沾沾自喜,忘乎所以,对水口建设热情洋溢,不遗余力;功成名就的高官巨贾更是慷慨解囊,._掷千金,支持家乡的水口建设:育林、砌桥、修亭、刻碑、撰联……大力弘扬水口文化,以协调宗族内部关系,淡化阶级矛盾。

值得一提的是,水口砌有专供祭祀孤寡的坟台(不葬灵枢),厚实的石碑上书:孤坟总祭。

清明节家家户户尽相祭拜,一时纸钱纷飞,香火袅袅,给剥削与被剥削、压迫与被压迫的阶级关系蒙上了温情脉脉的面纱。

散布在徽州大地各交通要道上(旁)的牌坊岿然挺立,引人注目,也是封建统治者强化封建功名意识,宣扬封建道义礼教的产物。

在宗族攀比竞争意识的诱使下,各族对树牌坊投以巨大热情。

他们以封建国法礼教为准绳,制定了谨严繁缛的族规家训,鼓励敦促族人前赴后继建功立业,循规蹈矩为人处世,持之以恒尽孝守节。

在这种封建思潮的教导下,一座座因功勋、科甲、忠孝、贞节而建的牌坊冲天而起。

徽州大地牌坊数量之多,分布之密集,举世无双,可见程朱理学宗法制度对徽州人思想奴役范围之广、程度之深。

徽派建筑的宗法意识,在一定程度上使封建社会垂直结构的阶级对立转变为横向结构的宗族之间的内部矛盾,是统治者淡化、消解被统治者反抗意识,巩固政权、族权的外在表现。

(选自徽学论文《文化桃源》)l、从原文看,下列关于“徽派建筑”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徽派建筑系统化、规范化,表现为徽州百姓聚族而居,杂姓不混居,同一村落,皆为同一宗族,供奉同一祠堂。

B、徽派建筑中,象征着至高无上的宗法势力的祠堂位于村落的正中央,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是宗族成员议事、祠祭,公布村规民约,行使族权的重要场所。

c、按男女长幼、房系嫡庶标准有序排列的徽派民居虽然外廓大,住房多,但因独门独院,互不相连,仍显得井然有序。

D、水口是走官道进村的必经之地。

水口建设有育林、砌桥、修亭、刻碑、撰联等内容,族人对此是不遗余力,功成名就的高官巨贾更是一掷千金。

2、下列各项与原文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3分)A、徽派建筑在封建族权的制约下强调整体轮廓必须像模像样,以封建“风水”术为理论依据,讲究群体布局,如不符合要求,则需设法修改或弥补。

B、各族各姓对祠堂建设方式各不相同:有的宗族使用族产收入;有的宗族采用挨家摊派的方式;有的宗族采取主动捐赠的方式,族人有钱出钱,没钱出力。

C、民居群以祠堂为中心放射状散开,像封建城池中拱卫内城的外廓。

水口类似于护城河,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具有防卫功能。

D、直接反映了一个宗族的社会地位、文化素质、经济实力的祠堂的外观形象、内部设施,是宗族间相互攀比争雄的主要内容。

3、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A、徽派民居不能遮挡与祠堂遥相辉映的山峰河流,其地势或者规模不得超过祠堂,妨碍宗族的繁荣昌盛,从根本上来说,是受封建“风水”术制约。

B、清明节家家户户在水口尽相祭拜祖宗神灵,一时纸钱纷飞,香火袅袅,给剥削与被剥削、压迫与被压迫的阶级关系蒙上了温情脉脉的面纱。

C、徽州各族对树牌坊投以巨大热情,一座座因功勋、科甲、忠孝、贞节而建的牌坊冲天而起。

因为徽州人深受程朱理学宗法制度的影响。

D、徽派建筑的宗法意识,是统治者巩固政权、族权的外在表现、在一定程度上使横向结构的宗族之间的内部矛盾转变为封建社会垂直结构的阶级对立。

二、(32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唐河店妪传【宋】王禹傅唐河店,南距常山郡七里,因河为名。

平时虏至店饮食游息,不以为怪;兵兴以来,始防捍之,然亦未甚惧。

端拱中,有妪独止店上。

会一虏至,系马于门,持弓矢,坐定,呵妪汲水。

妪持绠缶趋井,悬而复止。

因胡语呼虏为王;且告虏日:“绠短不能及也,妪老力惫,王可自取之。

”虏乃系绠弓杪,俯而汲焉。

‘妪自后推虏堕井,跨马诣郡。

马之介甲具焉,鞍之后复悬一彘首。

常山民吏观而壮之。

噫!国之备塞,多用边兵,盖有以也:以其习战斗而不畏懦矣。

一妪尚尔,其人可知也。

近世边郡骑兵之勇者,在上谷日‘‘静塞”,在雄州日“骁捷”,在常山日“厅子”①。

是皆习干戈战斗而不畏懦者也。

闻虏之至,或父母辔马,妻子取弓矢,至有不俟甲胄而进者。

顷年胡马南下,不过上谷者久之,以“静塞”骑兵之勇也。

会边将取“静塞”马分隶帐下以自卫,故上谷不守。

今“骁捷”、“厅子”之号尚存,而兵不甚众,虽加召募,边人不应,何也?盖选归上都,离失乡土故也;又月给微薄,或不能充;所赐介胄鞍马,皆脆弱赢瘠不足御胡;其坚利壮健者,悉为上军所取;及其赴敌,则此辈身先,宜其不乐为也。

诚能定其军,使有乡土之恋;厚其给,使得衣食之足;复赐以坚甲健马,则何敌不破!如是得边兵一万,可敌客军五万矣。

谋人之国者,不于此而留心,吾未见其忠也。

故因一妪之勇,总录边事,贻于有位者云。

【注】①静塞、骁捷、厅子:皆为当时地方武装的微号。

4、下面句子中加点实词意义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兵兴以来,始防捍之兵:军队B、常山民吏观而壮之壮:认为…很壮观C、至有不俟甲胄而进者俟:等到D、贻于有位者云贻:赠与5、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妪持绠缶趋井,悬而复止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B、近世边郡骑兵之勇者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c、虽加召募,边人不应,何也? 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D、及其赴敌,则此辈身先于其身也,则耻师焉6、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文作者娴熟地运用典型概括的方法,塑造了一个机智勇敢、巧妙杀敌的老妪形象,又以一个人的典型特征来概括整个边民的精神状态,不于大处着笔,而从细微处见精神。

B、本文是一篇策论。

作品采用归纳推理的方法,以一老妪之勇推及边民之勇,接着从正反两个方面论述“嘉其勇”和“削其勇”的不同后果,最后表明作者的态度:参与治理国家的人,要想表明自己的忠心,就要在边民之勇上留心。

C、本文在内容上既强调了边民之勇在迎击敌寇中的重要性,又理性的指出加强对边民控制管理的严峻性。

作者以史实为依据,说明统治者若不重视地方武装,不仅战斗力削弱,甚至还会发生内乱,则国家安全堪忧。

D、作者王禹俜为人耿介正直,敢于直言.这在本文中就有所体现:在批评当时“有位者”削弱边民力量的错误做法时,毫不隐讳;在向“有位者”献治军之策时,又十分坦诚,体现了一种忠毅的人格力量。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平时虏至店饮食游息,不以为怪。

(3分)(2)国之备塞,多用边兵,盖有以也:以其习战斗而不畏懦矣。

(3分)(3)所赐介胄鞍马,皆脆弱赢瘠不足御胡;其坚利壮健者,悉为上军所取(4分)(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夜半闻横管【宋】程俱①秋风夜搅浮云起,幽梦归来度寒水。

一声横玉静穿云,响振疏林叶空委。

曲终时引断肠声,中有千秋万古情。

金样生无限思,楼边斜月为谁明。

【注】①程俱,在南宋小朝廷为官,正直敢言,颇著气节。

(验谷,即金谷园。

位于中原洛阳。

8、此诗对笛声的描写出色,请你指出笛声描写的主要艺术手法并概括笛声的特点。

(4分)答:9、诗人夜半闻笛感慨万千,请你简要分析七、八两句中诗人寄托的思想感情。

(4分)答: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任意选做5小题)(5分)(1)子日:学而不思则罔,。

(《论语》六则)(2)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柳永《雨霖铃》)(3) ,此时无声胜有声 (白居易《琵琶行》)(4) ,大礼不辞小让。

(司马迁《鸿门宴》)(5)舞榭歌台,。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6)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苟子《劝学》(7)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王羲之《兰亭集序》)(8)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苏轼《赤壁赋》)三、(2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 l—14题。

飞行员的抉择【美国】亨特·米勒(1)冒险在大海上降落是对的吗?在两百尺高的地方,救援机从暴风雨中颠簸地逃出,然后在汹涌的海面上平稳下来。

布莱第瞥了一眼他同伴忧虑的脸,然后想:他又要拿其他机员的命冒险了,就像以往一样。

救援小组还要过一百里以上才能到达出事地点。

两个小时前,一架往檀香山的班机坠机了。

只要风向一转变,只要救援过程出了问题,回到他们在阿第拉的基地的风险就愈高。

前鱼,.鱼鱼鲍逵盘丕堡垫麴涌。

前面.白色的浪头不停地翻涌.一里外.另一阵暴风雨正在云端伺机而动。

五分钟后.水淹上挡风板,雨也打在机翼和机身上。

飞机冲出暴风圈,冲向距海面不到三百尺的地方。

布莱第听到通讯员大叫:“收发器坏了,我们没办法联络基地。

”(2)“最好把它修好,我们会用到。

”(3)在他们后方,布菜第知道暴风雨正移向基地阿第拉。

海浪开始冲击那环形小岛边缘的暗礁了。

布莱第转向他的伙伴泰勒。

(4)“你想,我们走了多远了?”布莱第问。

(5)“大约在北边五十里。

我想。

”(6)位置只是个猜测。

现在猜错五十里,到他们到达出事地点,可能已经差了一百里。

而且他还要考虑机上其他人员的生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