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疗法对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后凸畸形的矫形效果分析

合集下载

中医药治疗胸腰椎椎体骨折的临床分析

中医药治疗胸腰椎椎体骨折的临床分析

中医药治疗胸腰椎椎体骨折的临床分析胸腰椎椎体骨折是一种常见的脊柱骨折,常见于意外外伤,如摔跤、交通事故等。

该病症会导致疼痛、活动受限甚至瘫痪。

传统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和药物治疗,而中医药治疗胸腰椎椎体骨折在临床上也有广泛的应用。

下面将结合临床案例,对中医药治疗胸腰椎椎体骨折进行分析。

一、证型辨证治疗1. 骨折疼痛型:这种类型的患者伴有明显的疼痛症状,多见于骨折初发阶段。

中医认为疼痛是气滞血瘀所致,可用活血化瘀、祛风镇痛的中药治疗。

如桂枝汤加味、三七破瘀片等具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的功效。

2. 寒湿痰饮型:表现为疼痛、肿胀、活动受限,伴有湿重体重、食少便溏等症状。

中医认为是寒湿痰饮阻滞经络所致,可用祛寒化湿、化痰行气的中药治疗。

如温经汤、陈杭、苓甘五味丸等具有祛寒散湿、化痰行气的功效。

3. 肝肾不足型:表现为疼痛、活动受限,伴有腰膝酸软、畏寒怕冷、精神疲乏等症状。

中医认为是肝肾不足,导致经络失养所致,可以用补肝肾、固经止痛的中药治疗。

如四物汤、养荣丸等具有温补肝肾、固经止痛的功效。

二、针灸治疗除了中药治疗,针灸也是中医药治疗胸腰椎椎体骨折的重要手段。

根据不同的证型,可以选择不同的针灸治疗方法。

1. 骨折疼痛型:可选用温针、刺络、耳针等方法,以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为主要治疗目的。

三、按摩推拿治疗按摩推拿作为中医药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同样对胸腰椎椎体骨折具有一定的辅助疗效。

1. 骨折疼痛型:可采用拨筋、推拿等手法,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

2. 寒湿痰饮型:可采用拨筋、推拿、捏脊等手法,促进湿气、痰饮的排出,恢复正常气血循环。

3. 肝肾不足型:可采用拨筋、推拿、捏脊等手法,促进肝肾之气的运行,促进疼痛的缓解。

该临床分析仅供参考,具体治疗方法需要在中医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选择。

在进行中医药治疗胸腰椎椎体骨折的过程中,患者还需要合理的饮食和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和不当的休息姿势,以免影响治疗效果。

中医药治疗胸腰椎椎体骨折在临床上有一定的疗效,但也需要结合患者具体的病情、身体状况等因素进行综合治疗。

中医综合疗法在治疗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中的效果评价

中医综合疗法在治疗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中的效果评价

中医综合疗法在治疗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中的效果评价叶华【摘要】目的研究中医综合疗法在治疗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中的效果评价.方法整群选取该院2012年4月—2014年6月收治的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西医非手术综合治疗,实验组则采用中医综合疗法治疗,对两组患者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两组的疼痛情况、Cobb角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实验组疼痛缓解情况和Cobb角度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5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39%(P<0.05).结论在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的治疗中应用中医综合疗法可以明显缓解患者疼痛、改善脊柱后凸Cobb角度、显著提高治疗总有效率.【期刊名称】《中外医疗》【年(卷),期】2016(035)003【总页数】2页(P176-177)【关键词】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中医综合疗法【作者】叶华【作者单位】重庆铜梁区中医院骨科一病区,重庆 40256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3胸腰椎骨折是指由于高处坠落伤、车祸等外力造成胸腰椎骨质连续性的破坏,是脊柱外科最常见的脊柱损伤且多数为不伴有神经损伤,给患者带去极大痛苦[1-3]。

临床上对于这类有着无神经病损且椎体压缩不超过50%等指征的患者多采用保守治疗,这是胸腰椎骨折的一种基本治疗方法[4]。

该研究整群选取该院2012 年4月—2014年6月收治的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88例,采用中医综合疗法应用于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患者的治疗,观察其疗效,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整群选取该院2012年4月—2014年6月收治的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患者中,高处坠落伤15例,交通事故伤25例,爆裂骨折21例,摔伤16例,椎体压缩骨折11例。

对照组43例:女18例,男25例,年龄19~60岁,平均年龄(40.9± 6.2)岁;实验组45例,女19例,男26例,年龄20~61岁,平均年龄(40.7±6.5)岁。

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的临床观察

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的临床观察

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的临床观察目的探讨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

方法124例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2例。

治疗组采用中医综合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中成药、西药及功能锻炼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与治疗前比较,疼痛明显缓解(P<0.05),治疗组缓解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Cobb角度较治疗前改善(P<0.05),治疗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24个月时,治疗组Cobb角度小于对照组(P<0.05)。

结论中医综合疗法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可作为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的首选治疗。

标签:中医综合疗法;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胸腰椎骨折是脊柱外科常见的骨折性损伤,约67.0%的脊柱骨折发生在胸腰段,其中约74.0%的胸腰段椎体骨折不伴有神经损伤[1],对于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治疗方式的选择,脊柱外科学者仍存在不同的观点[2]。

目前,对于骨折仅累及前中柱且椎管占位较小、无神经压迫症状的患者多采用保守治疗。

2010年1月~2012年6月,本科采用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62例,取得满意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入选对象共124例,均为本院脊柱外科的住院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62例。

治疗组:男性46例,女性16例,年龄19~64岁,平均(39.8±6.4)岁,交通事故伤37例,高处坠落伤18例,摔伤7例;椎体压缩骨折35例,爆裂骨折27例,骨折位于T11、T12、L1、L2分别为6例、22例、25例、9例;对照组:男性43例,女性29例,年龄18~68岁,平均(40.2±7.6)岁,交通事故伤34例,高处坠落伤20例,摔伤8例;压缩骨折和爆裂骨折分别为33例和29例,骨折位于T11、T12、L1、L2分别为10例、18例、24例、10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胸腰椎骨折中中医康复常规

胸腰椎骨折中中医康复常规

胸腰椎骨折中中医康复常规胸腰椎骨折概述胸腰椎骨折是一种常见的脊柱损伤,由于脊椎骨折引起胸腰椎间盘损伤、韧带拉伤、神经根压迫等,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

中医康复在胸腰椎骨折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中医技术手段的应用,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促进骨折愈合及功能康复。

中医康复常规1.中医按摩中医按摩是利用手法、力度等技术手段作用于患者的相关穴位、经络和肌肉,通过推拿、揉捏、拍打等手法,改善患者的血液循环,促进骨折部位的新陈代谢,达到舒缓疼痛、消肿止痛的效果。

按摩还能增强筋骨的张力,有效帮助骨折愈合。

2.中药熏蒸中药熏蒸是指将中草药通过熏蒸的方式作用于患者,使药物的有效成分通过呼吸道进入体内,起到祛风散寒、舒筋活络的作用。

常用的中草药有川芎、羌活、香附等,这些中草药能够活血化瘀、祛风除湿,促进患者的康复进程。

3.中医针灸中医针灸是将细针刺入患者的特定穴位,通过调节经络气血的流动,达到治疗疾病、促进康复的目的。

针灸能够通过调节患者的气血平衡,改善疼痛症状,增强骨骼的活力,有利于胸腰椎骨折的恢复。

此外,针灸还能够调节患者的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改善患者的整体康复状况。

注意事项在进行中医康复常规治疗时,有一些注意事项需要遵守:1.由专业中医医师指导和操作,不可自行进行。

2.患者应保持充足的休息,避免剧烈活动,以免加重骨折等损伤。

3.中医康复治疗需要长期坚持,患者应按照医师的建议进行治疗和康复锻炼。

结论胸腰椎骨折是一种常见的脊柱损伤,中医康复常规在胸腰椎骨折中起到重要作用。

中医按摩、中药熏蒸和中医针灸等技术手段通过舒缓疼痛、促进骨折愈合、增强机体康复能力,帮助患者尽早康复。

在进行中医康复治疗时,患者需要遵守医师的指导和注意事项,持续进行治疗和康复锻炼。

中医药治疗胸腰椎椎体骨折的临床分析

中医药治疗胸腰椎椎体骨折的临床分析

中医药治疗胸腰椎椎体骨折的临床分析
胸腰椎椎体骨折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脊柱损伤,发生率较高,主要表现为脊柱疼痛、活
动受限等症状。

传统中医药治疗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胸腰椎骨折的康复和治疗。

本文针对中
医药治疗胸腰椎椎体骨折的临床分析,以期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一、针灸治疗
针灸是一种中医药的传统治疗方法,具有独特的疗效。

对于胸腰椎椎体骨折,可以通
过针灸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增加关节灵活性,缓解疼痛等多种方式综合治疗。

同时,针灸也可以刺激局部神经,影响大脑神经系统,从而起到调节身体功能的调节作
用。

二、中药治疗
中药治疗是中医药的另一种传统治疗方式。

对于胸腰椎椎体骨折,中药能够通过温补、通络、行气、止痛等多种方式治疗。

其中,部分中药具有明显的镇痛效果,能够缓解患者
疼痛。

而另一些中药则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对于骨折恢复和康复十分有益。

三、推拿治疗
推拿治疗是中医药的传统手法之一,通过手法力量,对人体脊椎进行按摩、按压、推
拉等操作,达到治疗目的。

对于胸腰椎椎体骨折,推拿治疗能够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
局部组织代谢,促进骨折愈合。

同时,推拿还可以调节身体经络,缓解身体疲劳和压力。

综上所述,中医药在治疗胸腰椎椎体骨折的过程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不过需要注
意的是,中医治疗需要依托严格的治疗方法和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士,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
程中也要积极配合,遵守治疗要求,才能取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胸腰椎骨折中中医治疗常规

胸腰椎骨折中中医治疗常规

胸腰椎骨折中中医治疗常规背景介绍胸腰椎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常见于交通事故、高处坠落等外力造成的损伤。

传统的中医治疗方法在胸腰椎骨折中也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可以起到辅助治疗和促进康复的作用。

中医治疗常规1. 中药疗法中药疗法是中医治疗胸腰椎骨折的常用方法之一。

中药可以通过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等作用来缓解患处的疼痛和不适感。

常用的中药包括川芎、红花、桑寄生等,可以通过药物调剂和熬煮等方式使用。

2. 针灸疗法针灸疗法是中医治疗胸腰椎骨折的另一种常见方法。

通过在特定的穴位上刺激,可以调节身体的气血运行和功能。

对于胸腰椎骨折可选择的穴位包括足三里、腧穴等。

针灸疗法可以帮助减轻疼痛、促进骨折处的修复。

3. 推拿按摩疗法推拿按摩疗法是一种通过手法按摩来促进身体康复的方法。

对于胸腰椎骨折的治疗,可以通过适当的推拿按摩来缓解肌肉僵硬、促进气血循环。

常用的推拿按摩手法包括推、拿、揉、按等,可以通过专业的推拿按摩师按摩治疗。

4. 中医康复运动疗法中医康复运动疗法是胸腰椎骨折康复的重要方面。

通过中医的理论和方法,结合相应的运动疗法,可以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的脊柱运动功能。

常见的中医康复运动包括太极拳、五禽戏等,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和指导。

注意事项- 在进行中医治疗时,需要选择正规的中医医院和医生。

- 需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 中医治疗要与西医治疗相结合,互相辅助。

- 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休息、合理饮食及遵医嘱。

结论胸腰椎骨折的中医治疗常规包括中药疗法、针灸疗法、推拿按摩疗法和中医康复运动疗法。

这些方法可以辅助治疗和促进康复,但需要在正规的中医医疗机构下进行,并与西医治疗相结合,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中医药治疗胸腰椎椎体骨折的临床分析

中医药治疗胸腰椎椎体骨折的临床分析

中医药治疗胸腰椎椎体骨折的临床分析胸腰椎椎体骨折是指胸腰椎椎体发生断裂或压缩性骨折的一种常见脊柱损伤。

传统中医药治疗胸腰椎椎体骨折的方法多样,包括草药治疗、针灸治疗、推拿按摩以及中药外敷等。

这些方法在临床应用中具有一定的疗效,本文将对中医药治疗胸腰椎椎体骨折的临床分析进行探讨。

胸腰椎椎体骨折的中医药治疗主要以活血化瘀、祛风除湿、舒筋活络为基本原则。

草药治疗是传统中医药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

常用的草药包括川芎、红花、当归、白芍、桃仁等。

这些草药具有活血化瘀、舒筋活络的作用,可以促进骨折的愈合和痛症的缓解。

针灸治疗是另一种常用的中医药治疗方法,通过刺激穴位,调节气血运行,舒筋活络,以达到疏通经络、解除疼痛的目的。

在针灸治疗中,常用的穴位有足三里、膝关节等。

推拿按摩是通过按摩、揉捏、拔罐等手法刺激经络,使之舒筋活络,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促进骨折的愈合。

中药外敷是将中草药研磨成粉末,与适量的水混合后敷于患处,通过渗透作用,直接作用于病灶,达到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效果。

在临床应用中,中医药治疗可以有效缓解和改善胸腰椎椎体骨折的症状。

研究表明,中医药治疗胸腰椎椎体骨折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疼痛和功能障碍,促进骨折的愈合。

一项研究显示,中医药治疗能够显著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医药治疗还可以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和机体免疫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中医药治疗在胸腰椎椎体骨折的康复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中医药治疗胸腰椎椎体骨折仍面临一些挑战。

中医药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需要进一步验证和研究。

尽管有许多研究表明中医药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症状,但是由于缺乏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中医药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仍存在一定的争议。

中医药治疗的选药和用药量需要进一步优化。

由于胸腰椎椎体骨折的病因和病情各异,中医药治疗的选药和用药量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中医药治疗需要与传统的西医治疗相结合。

中医药疗法矫正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后凸畸形的效果评价

中医药疗法矫正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后凸畸形的效果评价

中医药疗法矫正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后凸畸形的效果评价目的:探讨中医药疗法矫正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后凸畸形的效果。

方法:将我院收治的98例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后凸畸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9例。

其中观察组采取中医药综合疗法治疗,对照组采取西医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P&lt;0.01);观察组治疗后1周、3个月V AS评分分别为(2.68±0.15)分、(0.97±0.53)分,均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P&lt;0.01);观察组治疗后1周、3个月脊柱后凸Cobb角分别为(6.5±0.2)分、(15.0±1.2)分,均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P&lt;0.01)。

结论:中医药疗法矫正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后凸畸形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标签:中医药疗法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后凸畸形胸腰椎骨折为脊柱外科常见骨折类型,脊柱骨折中约67%发生于胸腰段,约74%的胸腰椎骨折无神经损伤。

目前对于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患者的治疗,临床主要包括手术治疗与保守治疗两类[1]。

本研究对我院收治的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后凸畸形患者分别给予中医药综合疗法以及保守西医疗法,旨在探讨中医药疗法对于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后凸畸形的矫正效果,现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将2011年5月~2014年4月来我院就诊的98例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后凸畸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9例。

其中观察组男31例,女18例,年龄19~59岁,平均(44.8±3.7)岁;Cobb’s后凸角6.5。

~33。

,平均(20.2±1.4)。

;骨折类型:爆裂性骨折18例,楔形压缩性骨折31例;骨折节段:T11椎体3例,T12椎体14例,L1椎体21例,L2椎体11例。

对照组男33例,女16例,年龄20~60岁,平均(44.5±3.5)岁;Cobb’s后凸角6.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评价3种常用中医药疗法对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后凸畸形的矫形效果。

[方法]对93例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并发后凸畸形的患者,随机分为中药内服外用组(以下称中药组)、腰部垫枕配合中药内服外用组(以下称垫枕组)、功能锻炼配合中药内服外用组(以下称功能锻炼组),观察不同中医药疗法对后凸畸形的矫形效果。

[结果]随访14~39个月,功能锻炼组与垫枕组及中药组纠正率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lt;0.01),而垫枕组与中药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均有患者出现迟发性临床症状,垫枕组与中药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功能锻炼组与垫枕组及中药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lt;0.05)。

[结论]功能锻炼有助于胸腰椎骨折后凸畸形的矫正,并对骨折的初始稳定性有良好的重建作用,增强腰背肌肉的力量,从而改善其功能,减少迟发性临床症状的发生。

【关键词】胸腰椎骨折后凸畸形非手术/中医药疗法矫正
2000年12月~2005年11月,笔者收治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并发后凸畸形93例,随机分为3组,分别采用中药内服外用、腰背部垫枕配合中药内服外用、功能锻炼配合中药内服外用等中医药疗法治疗,对胸腰椎骨折后凸畸形有一定影响,现报告如下。

l 临床资料
1.1 一般情况
本组93例,男61例,女32例,年龄20~60岁,平均36.1岁;车祸致伤37例,坠落伤35例,重物压伤21例; t11椎体骨折13例,t12椎体骨折9例,l1骨折32例,l2骨折39例;合并肋骨骨折9例、四肢骨折11例、一过性下肢麻木5例、颅脑外伤6例;伤后至入院时间最长24 h,最短1 h。

cobb’s后凸角平均19.5°(6.2°~34°),前柱压缩平均35%(30%~50%),椎管占位均&lt;35%;按denis分类:压缩性骨折65例,爆裂性骨折28例。

随机分为3组,组间性别、年龄、病程、骨折类型及合并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论断标准[1,2]
(1)有外伤史;(2)骨折部位疼痛、压痛、叩击痛;(3)功能障碍,腰部活动受限;(4)x线(cr)片示:椎体楔形改变伴后凸畸形、骨皮质连线中断;(5)ct和(或)mri可见相应节段椎管内占位。

1.3 病例纳入标准
(1)临床诊断为胸腰椎骨折的患者;(2)骨折部位:t11、t12、ll或l2; (3)无神经损伤;
(4)属于单节段骨折;(5)骨折未累及小关节突;(6)脊柱后凸畸形&lt;35°;(7)椎管占位&lt;30%;(8)临床相关资料完整。

1.4 病例排除标准
(1)年龄&lt;20岁或&60岁者;(2)脊柱骨折部位非t11、t12、l1或l2者;(3)妊娠或哺乳期妇女;(4)合并神经损伤;(5)椎管占位≥35%;(6)按denis分类为屈曲分离损伤及骨折脱位患者;(7)脊柱后凸畸形≥35°;(8)关节突骨折或后柱其他部位粉碎性骨折;(9)休克等严重并发症影响配合治疗者;(10)合并血液病、糖尿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等;(11)合并严重肝肾疾病、心脑血管、呼吸系统或精神病患者;(12)过敏体质或对中药过敏者;(13)未按规定治疗,无法判断效果或资料不全等。

2 治疗方法
2.1 中药疗法[2]
入院后煎服中药膈下逐瘀汤、身痛逐瘀汤或大将逐瘀汤(大黄后下30 g,槟榔20 g,生姜10 g,桃仁9 g,红花9 g),每日1付,连续3 d,之后按骨折分期辩证论治;同时予院内制剂烫疗药痛区烫疗,1次20 min,1 d 2次。

2.2 腰部垫枕配合中药疗法
腰背部伤椎处垫1个20 cm×15 cm×10 cm的软薄垫,坚持2~3周,中药疗法同上。

2.3 腰背肌后伸功能锻炼配合中药疗法
入院第3~4 d开始在床上进行5点式腰背肌功能锻炼,每日4~5回,每回20~50次,2周后改用三点式腰背肌功能锻炼并视情况逐渐过渡到拱桥支撑法、飞燕点水法,锻炼过程循序渐进,其强度和次数以患者能忍受为原则,具体锻炼方法如下: (1)五(三)点支撑法:患者以头部、双足及(双肘)等五(三)点为支点,使肩、背、腰、臀部呈弓形撑起。

先屈肘伸肩,再屈膝伸髋,同时伸腰挺胸,使躯干离床而起,一起一落;(2)拱桥支撑法:患者双侧腕关节背伸,两臂后伸过顶,双手双足支撑体重,使身体完全撑起如拱桥样; (3)飞燕点水法:患者取俯卧位,双上肢后伸抬头挺胸,双下肢后伸(膝关节呈伸直位)离开床面,身体呈反弓形。

中药疗法同上。

所有患者均严格卧硬板床5~8周,配合静脉注射红花注射液、七叶皂苷钠等活血通络、改善微循环药物2~3周,下地时带腰围保护腰部,6个月内禁忌弯腰和负重活动。

3 统计分析
采用spss统计软件包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组间均数比较用方差分析,组间发生迟发性症状比较用x2检验。

4 治疗结果
4.1 临床结果观测
治疗后观测其临床结果,按一定标准评定疗效(另文讨论)。

并在最后随访时观测其迟发性症状的发生情况,结果见表1。

表1 三种疗法迟发性症状表现情况比较注: (1)与(2)比较,p&0.05,(1)与(3)比较,p&lt;0.05,(2)与(3)比较,p&lt;0.05。

4.2 安全性观测
治疗期间观测:(1)血压;(2)心电图;(3)电解质;(4)大便次数;(5)腹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