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伤科单纯性胸腰椎骨折中医诊疗方案

合集下载

中医药治疗胸腰椎椎体骨折的临床分析

中医药治疗胸腰椎椎体骨折的临床分析

中医药治疗胸腰椎椎体骨折的临床分析胸腰椎椎体骨折是一种常见的脊柱骨折,常见于意外外伤,如摔跤、交通事故等。

该病症会导致疼痛、活动受限甚至瘫痪。

传统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和药物治疗,而中医药治疗胸腰椎椎体骨折在临床上也有广泛的应用。

下面将结合临床案例,对中医药治疗胸腰椎椎体骨折进行分析。

一、证型辨证治疗1. 骨折疼痛型:这种类型的患者伴有明显的疼痛症状,多见于骨折初发阶段。

中医认为疼痛是气滞血瘀所致,可用活血化瘀、祛风镇痛的中药治疗。

如桂枝汤加味、三七破瘀片等具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的功效。

2. 寒湿痰饮型:表现为疼痛、肿胀、活动受限,伴有湿重体重、食少便溏等症状。

中医认为是寒湿痰饮阻滞经络所致,可用祛寒化湿、化痰行气的中药治疗。

如温经汤、陈杭、苓甘五味丸等具有祛寒散湿、化痰行气的功效。

3. 肝肾不足型:表现为疼痛、活动受限,伴有腰膝酸软、畏寒怕冷、精神疲乏等症状。

中医认为是肝肾不足,导致经络失养所致,可以用补肝肾、固经止痛的中药治疗。

如四物汤、养荣丸等具有温补肝肾、固经止痛的功效。

二、针灸治疗除了中药治疗,针灸也是中医药治疗胸腰椎椎体骨折的重要手段。

根据不同的证型,可以选择不同的针灸治疗方法。

1. 骨折疼痛型:可选用温针、刺络、耳针等方法,以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为主要治疗目的。

三、按摩推拿治疗按摩推拿作为中医药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同样对胸腰椎椎体骨折具有一定的辅助疗效。

1. 骨折疼痛型:可采用拨筋、推拿等手法,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

2. 寒湿痰饮型:可采用拨筋、推拿、捏脊等手法,促进湿气、痰饮的排出,恢复正常气血循环。

3. 肝肾不足型:可采用拨筋、推拿、捏脊等手法,促进肝肾之气的运行,促进疼痛的缓解。

该临床分析仅供参考,具体治疗方法需要在中医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选择。

在进行中医药治疗胸腰椎椎体骨折的过程中,患者还需要合理的饮食和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和不当的休息姿势,以免影响治疗效果。

中医药治疗胸腰椎椎体骨折在临床上有一定的疗效,但也需要结合患者具体的病情、身体状况等因素进行综合治疗。

单纯性胸腰椎骨折诊疗方案

单纯性胸腰椎骨折诊疗方案

骨科单纯性胸腰椎骨折(骨折)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1)有明显外伤史。

(2)腰背部疼痛、肿胀、活动受限,压痛、后凸畸形。

(3)X线片显示椎体呈楔形改变。

(4)双下肢无神经症状,无括约肌功能障碍。

2.西医诊断标准:(1)有明显外伤史。

(2)局部疼痛、肿胀,站立及翻身困难,可出现腹痛、腹胀甚至出现肠麻痹症状。

(3)X线片显示:椎体呈楔形改变。

(4)双下肢无神经症状,无括约肌功能障碍。

(二)病期诊断1.早期:伤后2周内。

2.中期:伤后2周~4周。

3.后期:伤后4周以上。

(三)症候诊断血瘀气滞证:损伤早期,淤血停积、血瘀气滞、肿痛并见,多见局部肿胀、疼痛剧烈,胃纳不佳,大便秘结,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

营血不调证:损伤中期,筋骨虽续而未坚,肿痛虽未消而未尽,局部疼痛程度已有减轻,但活动仍受限,舌暗红,苔薄白,脉弦缓。

气血两虚证:损伤后期,气血不足,筋骨不坚,可见腰部酸软、四肢无力、活动后腰部仍隐隐作痛,舌淡苔白,脉虚细。

二、治疗方案(一)分期治疗1.早期(1)腰背部垫枕,腰背部行腰背肌功能锻炼.进行腰背肌功能锻炼。

(五点式功能锻炼,患者用头部、双肘及双足作为承重点,用力腰背部呈弓形挺起。

一般在伤后一周内达到此练功要求)。

(2)辩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治法:理气化瘀、消肿止痛。

推荐方药:复原活血汤加减,柴胡、天花粉、当归尾、红花、穿山甲、酒浸大黄、酒浸桃仁等加味。

(3)对于椎管内梗阻明显的指征明确的,亦可考虑切开复位、椎管减压、椎弓根螺丝钉内固定及其植骨融合等手术治疗方法。

2.中期(1)骨盆牵引、腰背肌功能锻炼。

在床上可持续平卧位,持续骨盆牵引,并且进行腰背肌功能锻炼。

(四点式功能锻炼,患者用双手及双足承重,全身弓形挺起如拱桥。

此练功方法难度较大,青壮年患者经过努力,在伤后5~6周内达到此练功要求。

)(2)辩辩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治法:和营生新、接骨续筋推荐方药:接骨紫金丹,续断、烫骨碎补、土鳖虫、煅自然铜等。

单纯胸腰椎骨折中医临床路径

单纯胸腰椎骨折中医临床路径

单纯胸膜椎背折中医临床路悝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3)后期:伤后4周以上。

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单纯胸腰椎骨折诊疗方o单纯性胸腰椎骨折临床常见证候:早期:血瘀气滞证淡红苔薄白,脉弦紧。

中期:营血不调证局部肿胀、疼痛剧烈,胃纳不佳,大便秘结,舌肿痛虽消而未尽,程度已有减轻,但活动仍受限,舌喑红,苔薄白,脉弦缓。

后期:气血两虚证淡苔白,脉虚细。

腰酸腿软,四肢无力,活动后局部隐隐作痛,舌(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治疗方案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单纯胸腰椎骨折诊疗方案拟订。

1、符合单纯胸腰椎骨折的诊断标准2、新鲜骨折;3^征得患者和家属的同意。

(四)标准住院日为W35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单纯性胸腰椎骨折诊断标准(TCD编码为:BGGOOO 骨折病;ICD10编码为:S32・001腰椎骨折;S22・001胸椎骨折);2、X线片检查,椎体压缩小于30%;3、【类、II类骨折,III类骨折骨块后移位不超过椎管1/34、除外骨质疏松导致的病理性骨折;5、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6、患者同意接受治疗。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 入院1-2天,必须的检查项目。

1、 血常规;2、 尿常规;3、 肝肾功能;4、 凝血四项;5、 心电图;6、 胸部透视或X 线片;7、 脊柱X 线片;8、 骨折椎体为中心的CT 扫描;9、 其他根据病情需要而定。

如:血型、胸腰椎MRI 等。

(八) 治疗方法1. 早期(1) 外治卧硬板床,持续骨盆牵引,腰背部垫气囊托板,进行腰背 肌功能锻炼。

(2) 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治法:理气化瘀、消肿止痛 方药:复元活血汤加减。

胸腰椎骨折中中医康复指南

胸腰椎骨折中中医康复指南

胸腰椎骨折中中医康复指南1.引言胸腰椎骨折是一种常见的脊柱损伤,常见于交通事故、跌倒以及运动伤害等原因。

中医作为传统医学,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可以在胸腰椎骨折康复中发挥重要作用。

本文将介绍关于胸腰椎骨折的中医康复指南。

2.中医诊断和分型中医诊断胸腰椎骨折时,除了依据骨折的客观影像学检查结果,还会结合患者的症状及体征进行综合分析。

一般可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将胸腰椎骨折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个层次。

3.中医康复治疗方法3.1 中药治疗:中医常常采用中药来促进骨折的修复和骨密度的增加。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可以选择中药内服或外用。

内服中药可以调节气血,促进骨折愈合;外用中药可以通过敷贴、熏洗等方式,直接作用于患处,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疼痛和肿胀。

3.2 针灸疗法:针灸是中医常用的非药物治疗方法之一,可以通过刺激穴位,调节人体气血运行,促进胸腰椎骨折的康复。

常用的穴位有足三里、大椎、膻中等,针灸疗法可以同时缓解疼痛和恢复患处的功能。

3.3 推拿按摩:推拿按摩可以促进肌肉和软组织的血液循环,减轻疼痛,恢复患处的功能。

对于胸腰椎骨折患者,推拿按摩可通过按摩患处及其周围的肌肉,舒缓紧张的肌肉,减少疼痛,并有助于康复。

3.4 中医膏方疗法:中医经常使用膏方来治疗骨折。

膏方具有温通、活血、散瘀等作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消散淤血、增强组织代谢,有益于骨折的愈合。

常见的膏方包括逍遥散、川乌散等。

4.中医养生保健除了治疗,中医还强调胸腰椎骨折患者的养生保健。

患者应遵循中医的养生原则,选择合适的生活方式,注意饮食调理,坚持适量运动。

合理的饮食结构、均衡的营养摄入和适当的体育锻炼,都对胸腰椎骨折的康复有积极的影响。

5.注意事项在使用中医康复治疗方法时,患者应注意以下事项:紧密配合专业医生进行治疗,不可自行调整治疗方案;按时服药,遵医嘱,不可过量或突然停药;针灸和推拿按摩应由专业人士进行操作;注意饮食调理,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避免剧烈的运动和劳累,注意休息,保持良好的心态。

单纯性胸腰椎骨折中医诊疗方案

单纯性胸腰椎骨折中医诊疗方案

单纯性胸腰椎骨折中医诊疗方案中医诊疗方案如下:一、中药内服治疗:1.活血化瘀方:如桃红四物汤、血府逐瘀汤、祛瘀活血汤等,可通过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作用来减轻疼痛和肿胀。

2.骨结合方:如足三里汤、复方川芎枣胶囊等,可促进骨折的愈合和修复,加快康复进程。

二、中药外用治疗:1.中药外敷:可使用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促进骨折愈合的中药进行外敷治疗。

例如,可以将活血化瘀的药物研磨成粉末,加入适量的水或醋制成糊状,然后涂抹在患处,用纱布包扎固定,每天更换一次。

2.中药熏蒸:可以使用活血化瘀的中药进行熏蒸治疗。

如使用逍遥丸,将其研磨成粉末,加热后熏蒸患处,每天1-2次,每次15-20分钟。

三、针灸疗法:1.针刺穴位:可选择一些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作用的穴位进行针刺治疗。

如足三里、梁丘、阳陵泉、委中等穴位。

2.刮痧拔罐:可以用拔罐疗法对胸腰椎骨折患者进行治疗。

具体操作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一般可在患处和相关的经络上进行刮痧或拔罐。

四、推拿按摩疗法:1.推拿按摩:对于胸腰椎骨折患者,可以选择一些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功能的推拿手法进行治疗。

如揉、捏、推、拉等手法。

2.腰部热敷:使用热毛巾或热水袋在胸腰椎骨折处进行热敷,可促进血液循环、消除疼痛,缓解肌肉紧张。

五、康复锻炼:1.牵引治疗:可以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腰部牵引,通过适度牵拉脊柱,减轻脊柱的压力,促进骨折的愈合。

2.压力调节:在康复期间,患者应避免长时间站立或坐着,减轻对椎间盘的压力。

3.温和的体育锻炼:在疼痛减轻后,可以进行一些温和的体育锻炼,如散步、瑜伽等,有助于恢复患者的运动能力和肌肉力量。

总之,中医治疗胸腰椎骨折主要通过中药内服、中药外用、针灸疗法、推拿按摩和康复锻炼等手段进行综合治疗,以促进骨折的愈合,缓解疼痛和恢复患者的功能。

在治疗过程中应遵循医生的指导,并根据个体情况进行调整。

胸腰椎骨折中中医治疗常规

胸腰椎骨折中中医治疗常规

胸腰椎骨折中中医治疗常规背景介绍胸腰椎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常见于交通事故、高处坠落等外力造成的损伤。

传统的中医治疗方法在胸腰椎骨折中也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可以起到辅助治疗和促进康复的作用。

中医治疗常规1. 中药疗法中药疗法是中医治疗胸腰椎骨折的常用方法之一。

中药可以通过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等作用来缓解患处的疼痛和不适感。

常用的中药包括川芎、红花、桑寄生等,可以通过药物调剂和熬煮等方式使用。

2. 针灸疗法针灸疗法是中医治疗胸腰椎骨折的另一种常见方法。

通过在特定的穴位上刺激,可以调节身体的气血运行和功能。

对于胸腰椎骨折可选择的穴位包括足三里、腧穴等。

针灸疗法可以帮助减轻疼痛、促进骨折处的修复。

3. 推拿按摩疗法推拿按摩疗法是一种通过手法按摩来促进身体康复的方法。

对于胸腰椎骨折的治疗,可以通过适当的推拿按摩来缓解肌肉僵硬、促进气血循环。

常用的推拿按摩手法包括推、拿、揉、按等,可以通过专业的推拿按摩师按摩治疗。

4. 中医康复运动疗法中医康复运动疗法是胸腰椎骨折康复的重要方面。

通过中医的理论和方法,结合相应的运动疗法,可以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的脊柱运动功能。

常见的中医康复运动包括太极拳、五禽戏等,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和指导。

注意事项- 在进行中医治疗时,需要选择正规的中医医院和医生。

- 需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 中医治疗要与西医治疗相结合,互相辅助。

- 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休息、合理饮食及遵医嘱。

结论胸腰椎骨折的中医治疗常规包括中药疗法、针灸疗法、推拿按摩疗法和中医康复运动疗法。

这些方法可以辅助治疗和促进康复,但需要在正规的中医医疗机构下进行,并与西医治疗相结合,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中医药治疗胸腰椎椎体骨折的临床分析

中医药治疗胸腰椎椎体骨折的临床分析

中医药治疗胸腰椎椎体骨折的临床分析胸腰椎椎体骨折是指胸腰椎椎体发生断裂或压缩性骨折的一种常见脊柱损伤。

传统中医药治疗胸腰椎椎体骨折的方法多样,包括草药治疗、针灸治疗、推拿按摩以及中药外敷等。

这些方法在临床应用中具有一定的疗效,本文将对中医药治疗胸腰椎椎体骨折的临床分析进行探讨。

胸腰椎椎体骨折的中医药治疗主要以活血化瘀、祛风除湿、舒筋活络为基本原则。

草药治疗是传统中医药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

常用的草药包括川芎、红花、当归、白芍、桃仁等。

这些草药具有活血化瘀、舒筋活络的作用,可以促进骨折的愈合和痛症的缓解。

针灸治疗是另一种常用的中医药治疗方法,通过刺激穴位,调节气血运行,舒筋活络,以达到疏通经络、解除疼痛的目的。

在针灸治疗中,常用的穴位有足三里、膝关节等。

推拿按摩是通过按摩、揉捏、拔罐等手法刺激经络,使之舒筋活络,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促进骨折的愈合。

中药外敷是将中草药研磨成粉末,与适量的水混合后敷于患处,通过渗透作用,直接作用于病灶,达到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效果。

在临床应用中,中医药治疗可以有效缓解和改善胸腰椎椎体骨折的症状。

研究表明,中医药治疗胸腰椎椎体骨折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疼痛和功能障碍,促进骨折的愈合。

一项研究显示,中医药治疗能够显著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医药治疗还可以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和机体免疫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中医药治疗在胸腰椎椎体骨折的康复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中医药治疗胸腰椎椎体骨折仍面临一些挑战。

中医药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需要进一步验证和研究。

尽管有许多研究表明中医药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症状,但是由于缺乏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中医药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仍存在一定的争议。

中医药治疗的选药和用药量需要进一步优化。

由于胸腰椎椎体骨折的病因和病情各异,中医药治疗的选药和用药量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中医药治疗需要与传统的西医治疗相结合。

中医骨伤科临床诊疗指南——单纯性胸腰椎骨折

中医骨伤科临床诊疗指南——单纯性胸腰椎骨折

中医骨伤科临床诊疗指南·单纯性胸腰椎骨折1范围本指南提出单纯性胸腰椎骨折的诊断、辨证、治疗和功能康复。

本指南适用于成人外伤性胸腰椎骨折的诊断和治疗。

本指南适合骨伤科、中西医结合骨科、中医科、康复科等相关临床医师使用。

2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单纯性胸腰椎骨折 Simple thoracolumbar fractures凡因外伤引起的胸腰椎骨折并且无神经症状者均称为单纯性胸腰椎骨折,多见于T10~L2。

3诊断[1-3]中医病名:单纯性胸腰椎骨折。

西医病名:单纯性胸腰椎骨折。

3.1病史有外伤病史(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可无明显外伤史)。

3.2临床表现3.2.1症状 腰背部疼痛、活动受限,可伴有肿胀。

3.2.2体征 局部可有压痛、叩击痛、活动受限,有时可见肿胀、后凸畸形等。

3.3影像检查X线片可确定骨折类型及移位情况;CT检查可见有无椎板骨折下陷,关节突骨折,爆裂骨折骨块突入椎管及其程度;MRI检查可显示压迫脊髓的因素和部位、椎管狭窄程度、脊髓损伤改变等。

老年患者可行骨密度相关检查。

3.4分类3.4.1Denis分型A类:压缩性骨折;B类:爆裂性骨折;C类:安全带骨折;D类:骨折脱位。

3.4.2AO分型[4]3.4.2.1A类:椎体压缩类:①A1:挤压性骨折;②A2:劈裂骨折;③A3:爆裂骨折。

3.4.2.2B类:牵张性双柱骨折:①B1:韧带为主的后柱损伤;②B2:骨性为主的后柱损伤;③B3:由前经椎间盘的损伤。

3.4.2.3C类:旋转性双柱损伤:①C1:A类骨折伴旋转;②C2:B类骨折伴旋转;③C3:旋转剪切损伤。

3.4.3根据损伤后脊柱的稳定性分类[5]3.4.3.1稳定性骨折:轻度和中度的压缩骨折,脊柱的后柱完整。

单纯横突、棘突和椎板的骨折也属于稳定性骨折。

3.4.3.2不稳定性骨折:①三柱中有两柱骨折;②爆裂骨折:中柱骨折后,椎体后部骨折块突入椎管,有神经损伤的可能性;③累计前、中、后三柱的骨折-脱位,常伴有神经损伤症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纯性胸腰椎骨折中医诊疗方案
(2017年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中胸腰椎骨折诊断标准。

(1)有明显外伤史。

(2)腰背部疼痛、肿胀、活动受限,压痛、后凸畸形。

(3)X线片显示:椎体呈楔形改变。

(4)双下肢无神经症状,无括约肌功能障碍。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外科学》第8版(陈孝平,汪建平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

(1)有明显外伤史。

(2)局部疼痛、肿胀,站立及翻身困难,可出现腹痛、腹胀甚至出现肠麻痹症状。

(3)X线片显示:椎体呈楔形改变(CT、MR检查可排除陈旧骨折)。

(4)双下肢无神经症状,无括约肌功能障碍。

(二)分期及证候诊断
参照全国中医药高等院校教材《中医正骨学》(黄桂成,王庆普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

1.早期(血瘀气滞证):伤后1~2周,损伤早期,瘀血停积、血瘀气滞、肿痛并见,症见局部肿胀、疼痛剧烈,胃纳不佳,大便秘结,舌淡红或暗红,苔薄白,脉弦紧。

2.中期(营血不调证):伤后3~4周,损伤中期,筋骨虽续而未坚,肿痛虽消而未尽,症见局部疼痛程度已有减轻,但活动仍受限,舌暗红,苔薄白,脉弦缓。

3.后期(肝肾不足证):伤后4周以上,损伤日久,正气必虚,筋骨不坚,症见腰部酸软、四肢无力、活动后腰部仍隐隐作痛,舌淡苔白,脉虚细。

(三)分型
胸腰椎骨折AO分型:
1.A类(椎体压缩类):①A1:挤压性骨折;②A2:劈裂骨折;③A3:爆裂骨折。

2.B类(牵张性双柱骨折):①B1:韧带为主的后柱损伤;②B2:骨性为主的
后柱损伤;③B3:由前经椎间盘的损伤。

3.C类(旋转性双柱损伤):①C1:A类骨折伴旋转;②C2:B类骨折伴旋转;
③C3:旋转-剪切伤。

二、治疗方法
(一)骨折早期
1.复位方法
(1)骨盆牵引:适用于骨折早、中期
给予间断骨盆牵引,牵引重量为10~15千克,每次牵引30~60分钟,两次牵引间隔1小时,每天牵引6~8次,一般在24~48小时内腰背痛可逐渐缓解。

(2)腰背部垫枕:适用于骨折早、中期
病人入院后卧硬板床。

腰背部垫枕,并随腰背部疼痛减轻后逐渐增加腰椎垫子高度,增加腰椎前突的程度,来促进骨折复位。

2.运动疗法:适用于骨折早、中、后期
伤后48~72小时疼痛减轻后行腰背肌功能锻炼。

3.辨证论治(血瘀气滞证)
治法:行气活血、消肿止痛
推荐方药:复原活血汤加减,药用柴胡、天花粉、当归尾、红花、穿山甲、酒浸大黄、酒浸桃仁等。

或具有同等功效的中成药。

(二)骨折中期
1.复位方法及运动疗法同骨折早期
2.辨证论治(营血不调证)
治法:活血和营、接骨续筋
推荐方药:方用接骨紫金丹,主要成分为:续断、烫骨碎补、土鳖虫、煅自然铜等。

或具有同等功效的中成药。

(三)骨折后期
1.固定疗法
佩戴脊柱外固定支具逐渐下地活动,支具的佩戴时间为伤后90天。

2.腰背肌功能锻炼。

3.辨证论治
肝肾不足证
治法:补益肝肾、接骨续筋、舒筋活络
推荐方药:方选独活寄生汤加减。

药用独活、细辛、秦艽、肉桂心、防风、桑寄生、杜仲、牛膝、当归、川芎、熟地黄、白芍、党参、茯苓、甘草等。

或具有同等功效的中成药。

(四)护理调摄要点
1.体位护理:患者平卧硬板床,在骨折部垫枕,使脊柱背伸。

根据患者腰痛情况调整高度。

2.并发症的护理:双下肢功能锻炼,防止血栓形成,防止褥疮。

三、疗效评价
(一)评价标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中胸腰椎骨折疗效标准分为优、良、差。

优:椎体高度恢复3/4以上,后凸畸形完全纠正或Cobb氏角<5°,疼痛消失,活动功能正常。

良:2/3<椎体高度恢复≤3/4,后凸畸形部分纠正或Cobb氏角<15°,偶有疼痛,劳动诱发轻度疼痛,日常生活、劳动能力部分影响。

差:椎体高度恢复≤2/3,后凸畸形无纠正或Cobb氏角≥15°,静息疼痛,活动加剧,日常生活、劳动能力明显影响。

(二)评价方法
1.测量矢状面Cobb角。

2.按照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制定的临床疼痛的测定视觉模拟标尺法(VAS)评分。

(山东省文登整骨医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