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组合预测模型在铁路隧道变形预测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地铁盾构隧道下穿既有铁路变形控制研究

地铁盾构隧道下穿既有铁路变形控制研究

地铁盾构隧道下穿既有铁路变形控制研究摘要:本研究主要探讨了地铁盾构隧道下穿既有铁路时,针对变形控制的策略和方法。

首先,分析了既有铁路结构变形的主要成因,包括地质条件、地下水、气候变化和人为活动等。

然后,探讨了变形对铁路安全性和效率的影响,如可能导致的列车脱轨、运输效率降低以及修复成本增加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本研究提出了一系列变形控制的监测预警技术、隧道设计与施工策略,以及地质环境改善和地下水控制方法。

这些方法对于保障地铁盾构隧道和既有铁路的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既有铁路;盾构隧道;地质环境;地下水控制;变形控制;监测预警一、既有铁路结构的变形问题(一)铁路结构变形的成因铁路结构变形的成因多种多样,可以根据来源和机制进行归类。

以下是主要的几种原因:1.地质因素:地质因素是导致铁路结构变形的主要原因之一。

包括地壳运动,地质断裂,土壤沉降,地下水变化等。

地壳运动可能导致地面的升高或降低,产生位移,从而影响铁路线的平直性。

地质断裂会产生断裂带,破坏铁路基础结构,导致变形。

土壤沉降和地下水变化也会影响地基的稳定性,进一步导致铁路结构变形。

2.环境因素:长期的风化作用、温度变化和水文变化等也会对铁路结构产生影响。

例如,冻融作用可能导致铁路基础的裂缝和破损,影响其稳定性。

酸雨和盐分侵蚀可能加速铁路结构的风化和腐蚀。

长期的降雨或洪水可能导致地基的冲刷和侵蚀,造成铁路线的变形。

3.施工因素:施工质量是影响铁路结构变形的重要因素。

包括设计不合理,施工工艺不精细,选材不当,监理不严等都可能导致铁路结构变形。

如铁路基础没有做到均匀压实,会在使用过程中产生沉降。

选材不当,比如采用的混凝土强度不足,也可能在长期荷载作用下产生裂缝或变形。

4.使用因素:铁路线的使用情况也会影响其变形。

过度的荷载,包括列车的载重超标、频繁的列车通过、高速列车带来的振动等,都会对铁路线的稳定性造成影响。

此外,铁路的维护保养不到位,例如排水系统堵塞,也可能导致铁路基础的稳定性降低,从而引发变形。

隧道变形监测预测模型的建立与改正

隧道变形监测预测模型的建立与改正

知量而非待求量, 采用递推式平差方法和卡尔曼滤波算法来估计方程系数, 把观测量作为 自 变量 预测 未来 变 化量. 计算 结果表 明 , 该算 法在 预测 精度 和计 算效 率方 面有 明显优 势 .
关 键 词 :隧道 监控 ; 围岩 变形预 测 ; 灰 色理 论 ; 卡 尔曼滤 波算 法 中 图分 类 号 : P 2 5 8 文 献标 志码 : A 文章 编 号 :1 0 0 1— 0 5 0 5 ( 2 0 1 3 ) ¥ 2 - 0 2 7 9 - 0 4
Abs t r a c t :I n o r d e r t o i mp r o v e t h e p r e d i c t i o n a c c u r a c y o f s u r r o u nd i n g r o c k d e f o r ma t i o n i n t u n n e l mo —
( I n s t i t u t e o f Ge o d e s y a n d G e o p h  ̄ r s i c s R e s e a r c h , Ch i n e s e A c a d e my o f S c i e n c e s , Wu h a n 4 3 0 0 7 7, C h i n a ) ( S c h o o l o f E n v i r o n me n t S c i e n c e a n d S p a t i a l l n f o r ma t i c s ,C h i n a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Mi n i n g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X u z h o u 2 2 1 1 1 6 ,C h i n a )

高速铁路线下工程沉降变形组合预测探讨

高速铁路线下工程沉降变形组合预测探讨
测理 论研 究 与应用 起到 了积极 推动 作用 。
精 度 的 目的 。本文 就组 合预 测 理论 的基本 情 况进 行介 绍, 同时对 与沉 降变 形 组 合 预 测 有 关 的应 用 案 例 进 行 综 述 , 后 对组 合预 测 在 高 速 铁 路 无 砟 轨道 线 下 工 程 最 沉 降变 形 预测 中 的应用 前景 作展 望 。
实 测沉 降值 , 为 系 数 ) 似 表 达 一 维 条 件 下 以 体 积 近 应 变表示 的 固结 方程 , 可用 图解 法来 求解 最终沉 降值 , 因此 又称 图解法 。它 的优 点在 于利用 较 少量 的观测 数 据 就能 获得 较 为可靠 的最 终 沉 降 量 值 , 能对 是 否 己 还 进 入 次 固结 阶 段 进 行 判 断 , 进 行 次 固 结 沉 降 的 推 并 算 。它 的缺点在 于 : 推 算 过程 中 , 间 间隔 △ 在 时 的 取值 对最终 沉 降量 的计算 结果 有显 著影 响 。实际计 算 时, 宜选择 几个 不 同 的 推 算 相 应 的最 终 沉 降 量 , 然 后 选取 相关 系数 较高 的沉 降值 作为最 终 沉降值 。 系统 分 析法 : 色 系 统模 型 、 工 神 经 网络 模 型 、 灰 人 遗 传算 法等 。这 些模 型具 有 较 强 的 适应 性 , 拟合 出 但
果简单地将预测误差较大的模型舍弃 , 势必会丢失一 些 有用 信息 。 因此 , 进行模 型筛 选 的时候 , 在 需要 考 虑 几 方 面的 因素 : 是不 同模 型 对输 人数 据 的假 设 前 提 一
以及输 出结 果 的类 型 应 基 本 相 同 ; 二是 模 型 之 间 应 具 备 一定 的互 补性 。
C AO e g d Ch n — u

高速铁路隧道围岩纵向变形曲线研究

高速铁路隧道围岩纵向变形曲线研究

高速铁路隧道围岩纵向变形曲线研究陈虎;粟威【摘要】隧道开挖过程中开挖面具有空间约束效应,纵向变形曲线(LDP)是这一空间效应的直观反映.目前,采用数值拟合方法进行LDP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拟合形式、影响因素等方面,且大多是基于圆形隧道展开,并未考虑断面形式造成的影响.为此,本文总结具有代表性的纵向变形曲线公式,对其适用范围及特点进行比较,研究V&D 公式在高速铁路隧道下的适用性.结果表明:利用高铁隧道断面进行数值计算时,隧道半径建议采用等效半径;最大塑性区半径建议统一采用拱顶位置塑性区半径;采用与圆形隧道下相同形式的公式可以取得良好的拟合效果,具体表现为隧道前方LDP公式一致,掌子面处变形释放系数公式和隧道后方LDP公式拟合参数不同但差别不大.【期刊名称】《北京交通大学学报》【年(卷),期】2016(040)002【总页数】5页(P102-106)【关键词】隧道工程;高速铁路;纵向变形曲线;数值模拟【作者】陈虎;粟威【作者单位】南京地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南京210024;北京交通大学隧道及地下工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北京10004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45目前,针对隧道设计和稳定性分析已采用多种方法,其中,收敛约束法由于其强调围岩与支护相互作用、使用相对简便等优点,在由新奥法施工的岩石隧道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收敛约束法将弹塑性理论和岩石力学应用到地下工程中,以现场监测数据为依据、工程经验为参考,是一种在逐渐发展的隧道设计方法[1],其内容主要包含围岩纵向变形曲线(Longitudinal Displacement Profile,LDP)、围岩特征曲线(Ground Reaction Curve,GRC)和支护特性曲线(Support Characteristic Curve,SCC)3个方面[2].其中,LDP反映了隧道开挖面空间效应,即开挖面附近由隧道开挖引起的围岩变形,GRC则描述了平面状态下圆形隧道支护力与围岩横断面变形的关系,基于两者的耦合分析可为确定支护结构架设时机、支护类型、尺寸、稳定变形和受力分析等提供理论依据[3].当前,从国内外大量学者对LDP的研究来看,LDP公式多是通过三维弹性、三维弹塑性数值拟合、或者对工程实测数据拟合来建立的[4],逐渐考虑了岩体特性参数、隧道埋深及隧道形状等因素影响,值得注意的是,多数关于LDP的研究仅限于弹性或理想弹塑性分析.Panet[5-6]最早提出了基于三维轴对称有限元弹性模型的LDP拟合公式.Unlu和Gercek[7]基于弹性三维模型建立了考虑围岩泊松比影响的LDP拟合公式.Basarir等[8]将岩体分级数(Rock Mass Rating,RMR)引入建立了深埋理想弹塑性围岩的LDP,但其公式在开挖面处不连续,且需要6个无明确物理意义的拟合参数,实际使用不便.Carranza-Torres等[2]在考虑围岩塑性变形情况下,根据实测数据得出了关于LDP曲线的经验公式,上述两者关于LDP的研究均是基于单个工程实测数据进行的,适用范围有限,并且计算过程较复杂,故限制了此类方法的使用.相比来说,Vlachopoulos等[9]以围岩最大塑性区半径为基础建立的V&D公式具有明显的优点.因为考虑了围岩最大塑性区半径的影响,对弹性和弹塑性围岩均适用,并且Rodriguez-Dono等[10-11]利用对上式的围岩材料模型进行了拓展分析,验证了对弹塑性模型和应变软化模型的适用性;同时能反映隧道埋深、岩体强度和施工方法等影响,且易与围岩特征曲线解析解相结合,具有较强的适用性[4].从以上研究来看,采用数值拟合方法进行LDP研究时,大多数学者对LDP的拟合形式、弹性或弹塑性适用条件、影响因素等方面展开了深入地研究,但以上研究大多是基于圆形隧道开展的,并未考虑断面形式差异造成的影响,故V&D公式在高速铁路多心圆隧道断面形式下的适用性不得而知,限制了V&D公式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鉴于此,本文通过数值拟合的方法系统地比较高铁隧道和圆形隧道下数值模拟、公式拟合过程的差异,探讨V&D公式在高铁隧道断面下的适用性.隧道开挖引起的围岩变形是一个三维的空间变形问题,开挖过程中开挖面具有空间效应,这主要表现为开挖面对附近围岩变形及应力释放的约束作用,其大小与围岩性质、原岩应力、地质构造及施工方法等多种因素有关,其最直观的表现便是隧道纵向变形曲线如图1所示.一般地,在隧道开挖过程中,将隧道围岩洞壁处的径向变形u(x)与其平面应变无支护下的最大变形umax之比称为变形释放系数u*x(),x为隧道纵向断面与开挖面的距离,u0代表掌子面处的围岩变形,R为隧道半径,x=0代表开挖面,x>0代表开挖面后方,x<0代表开挖面前方.下面为几种具有代表性的LDP公式[12].1)Panet和Guenot公式Panet和Guenot等[5]研究了弹性条件下,静水压力圆形隧道围岩的公式为Panet对上式进行了改进[6]2)Corbetta等[13]基于有限元法,对弹性条件下隧道掌子面后方提出下式3)Unlu和Gercek[9]针对深埋弹性围岩,建立了考虑围岩泊松比影响的分段公式,其表达式为式中:为x=0开挖面处的位移释放系数,即=u0/umax;0.05≤ν≤0.45(ν表示泊松比);Aa、Ba、Ab、Bb为关于ν的函数.4)Lee[14]利用归一化的方法分析了隧道变形量测数据,得到5)Hoek利用Chern[15]等的Mingtam地下水电站现场实测数据拟合得到6)Vlachopoulos和Diederichs[9]建立了以围岩塑性区最大半径Rmax为基础的公式(V&D公式)式中:R*=Rmax/R,Rmax为无支护隧道围岩的塑性区最大半径.随着隧道的开挖,径向变形的发展直接与塑性区的发展有关.研究表明,如果塑性区半径不超过2倍隧道半径,Panet、Unlu和Gercek提出的纵向变形分布函数对于塑性分析是合理的.塑性屈服的前沿在三维方向上是子弹形的,如图4所示,随着塑性区域的发展(即塑性半径的增长),塑性区的形状仍保持一致(子弹形),为了描述逐渐增长的塑性屈服对归一化纵向变形曲线形状的影响,最合乎逻辑的指标是归一化的塑性区半径.Vlachopoulos和Diederichs基于圆形隧道得到了关于塑性区的纵向变形曲线拟合公式(式(7)),下文将探究高铁断面下V&D公式的适用性.2.1 数值模型采用FLAC3D软件进行数值计算得到不同工况下的LDP曲线,在平面应变状态下分析隧道的横断面来确定每种条件下塑性区的范围和最大径向变形,以便对LDP进行归一化处理.断面采用高速铁路时速350 km通用设计参考图,模型尺寸为200 m ×100 m×140 m(长×宽×高),埋深330 m,整个模型包括132 800个单元和142 398个节点,模拟各向同性的初始应力场,即侧压力系数等于1.数值模型如图2所示.值得注意的是,采用三维模型来确定纵向变形曲线关系时,开挖速率是十分重要的影响因素.使用不同开挖步尺寸的模型将产生不同的纵向变形曲线,开挖步尺寸过大,则曲线呈现波浪形,为不合理的曲线.所以经过试算,综合确定开挖步尺寸为2.5 m时,既可以得到合理的LDP形式,又可以节约计算时间.为了便于拟合LDP,选取5条曲线进行处理,其对应的计算参数如表1所示.2.2 计算结果通过每次开挖2.5 m的轴对称模型来确定每种工况下归一化后的纵向变形曲线,如图3所示.图3所示曲线为与表1中的参数对应的纵向变形曲线及典型的塑性区分布图.图3中可以发现,纵向变形曲线与黏聚力、内摩擦角,即c、Φ值没有直接相关性.然而,对数据的分析表明纵向变形曲线与归一化塑性区半径有直接的关系.考虑到高铁隧道断面不是圆形断面,故隧道半径采用等效半径,最大塑性区半径统一采用拱顶位置塑性区半径,得出了不同工况下在掌子面处变形释放系数u*0和塑性半径R*的值,如表2所示.根据表2的结果绘制的关系见图4,最佳匹配公式式中:R*=RP/RT,RP为拱顶位置塑性区半径;RT为等效半径,即RT=S/Z,S、Z分别为隧道面积和周长.在分析总结Panet、Unlu和Gercek等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Vlachopoulos提出了一套全新的、能够考虑较大塑性区发展对隧道纵向变形曲线影响的关系,本文使用同样形式的拟合公式能够很好的匹配高铁断面下的数值模拟结果,如图5所示.式(9)和式(10)是关于归一化塑性区半径的函数,分别为x<0和x>0时匹配效果最佳的纵向变形分布.式中:x*=x/RT,RT为隧道等效半径.对比式(7)式(8)、式(7)式(10),可以看出,掌子面处变形释放系数公式和隧道后方LDP公式拟合参数不同,但差别较小,最终拟合效果良好,证明高铁隧道断面下仍然可以得出V&D公式,但参数有变化.本文作者总结了典型的纵向变形曲线公式并分析了各曲线的适用范围和局限性,并通过一系列数值分析,系统比较了在高铁断面和圆形隧道断面下数值模拟和公式拟合等方面的差别,证明了关于归一化塑性半径的V&D公式可以基于高铁隧道断面数值计算得出.得出如下结论:1)利用高铁断面进行数值计算时,隧道半径建议采用等效半径,最大塑性区半径建议采用拱顶位置塑性区半径.2)基于圆形隧道得到的V&D公式形式同样适用于高速铁路隧道,通过调整公式拟合参数获得了良好的拟合效果.具体表现为掌子面处变形释放系数公式和隧道后方的LDP公式拟合参数存在较小的差别,而隧道前方的LDP公式无需调整.【相关文献】[1]吴顺川,耿晓杰,高永涛,等.基于广义Hoek-Brown准则的隧道纵向变形曲线研究[J].岩土力学,2015,36(4):946-952. WU Shunchuan,GENG Xiaojie,GAO Yongtao,et al. A study of the longitudinal deformation of tunnels based on the generalized Hoek-Brown failure criterion[J]. Rock and Soil Mechanics,2015,36(4):946-952.(in Chinese)[2]CARRANZA-TORRES C,FAIRHURST C.Application of the convergence-confinement method of tunnel design to rock-masses that satisfy the Hoek-Brown failure criterion [J].Tunneling and Underground Space Technology,2000,15(2):187-213.[3]崔岚,郑俊杰,苗晨曦,等.隧道纵向变形曲线与围岩特征曲线耦合分析[J].岩土工程学报,2014,36(4):707 -715. CUI Lan,ZHENG Junjie,MIAO Chenxi,et al.The coupling analysis of longitudinal deformation profile and ground reaction curve[J].Chinese Journal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2014,36(4):707-715.(in Chinese)[4]张常光,赵均海,张庆贺.基于统一强度理论的深埋圆形岩石隧道收敛限制分析[J].岩土工程学报,2012,34(1):110-114. ZHANG Changguang,ZHAO Junhai,ZHANG Qinghe. Convergence-confinement analysis of deep circular rock tunnels based on unified strength theory[J].Chinese Journal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2012,34(1):110 -114.(in Chinese)[5]PANET M,GUENOT A.Analysis of convergence behind the face of a tunnel[C]//Proceedings of the third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Tunnelling,Brighton,UK,1982:197-204.[6]PANET M.The calculation of tunnels by the method convergenceconfinement [M].Paris:Press of the National School of Bridges and Roads,1995:75-100.[7]UNLU T,GERCEK H.Effect of poisson's ratio on the normalized radial displacements occurring around the face of a circular tunnel[J].Tunnelling and Underground Space Technology,2003,18(5):547-553.[8]BASARIR H,GENIS M,OZARSLAN A.The analysis of radial displacements occurring near the face of a circular opening in weak rock mas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Mining Sciences,2010,47(5): 771-783.[9]VLACHOPOULOS N,DIEDERICHS M S.Improved longitudinal displacement profiles for convergence confinement analysis of deep tunnels[J].Rock Mechanics and Rock Engineering,2009,42(2):131-146.[10]ALEJANO L R,ALFONSO R D,MARIA V.Plastic radii and longitudinal deformation profiles of tunnels excavated in strain-softening rock masses[J].Tunneling and Underground Space Technology,2012,30: 169-182.[11]RODRIGUEZ-DONO A,ALEJANO L R,VEIGA M. Analysis of longitudinal deformation profiles using FLAC3D[C]//ISRM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2010 and 6th Asian Rock Mechanics Symposium-Advancesin Rock Mechanics.New Delhi,India,2010:175-182.[12]张常光,曾开华.等值地应力下岩质圆形隧道变形释放系数比较及应用[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5,34(3):498-510. ZH ANG Changguang,ZENGparisons and applications of displacement release coefficients for a circular rock tunnel subjected to isotropic geostresses[J].Chinese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Engineering,2015,34(3):498-510.(in Chinese)[13]CORBETTA F,BEMAUD D,NGUYEN-MINH D. Contribution to the convergence-confinement method by the principle of similarity[J].Journal of French Geotechnical,1991,54(4):5-12.[14]LEE Y L.Consideration of non-linearity behavior of soils and rocks in the digging of a tunnel modeling[D].Paris:Department of Civil Engineering,National School of Bridges and Roads,1994.[15]CHERN J C,SHIAO F Y,YU C W.An empirical safety criterion for tunnel construction[C]//Proceedings of the Regional Symposium on Sedimentary Rock Engineering,1998:222-227.。

2020年《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总目次

2020年《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总目次

第12期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I -2020年《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总目次特邀专栏金属丝网对甲烷/空气预混火焰管道内传播的影响..........程方明,常助川,史 合,白 磊,罗振敏,张安邦,杨 勇(1/135 )人群疏散出口障碍物对疏散效率的影响规律研究................................... 吕 惠,刘向元,王英龙,周 睿(1/141)基于Pathfinder 的特殊地铁站点人群紧急疏散模拟.......................... 赵金龙,孙博阳,王善生,袁 杰,黄 弘(1/146 )“ T ”型地铁换乘站多点火灾工况下综合火灾危险性研究............王季鹏,王 妍,周 汝,吴 凡,吴培红,崔银楷(1/151)基于BP 神经网络的受限空间火灾联合探测方法.....................................邓 力,刘全义,胡 林,贺元骅(1/158 )淋雨及不同温度条件对消防员防护服各部位热阻的影响 …… 郭 贤,邵国辉,丁振华,张 超,李亚运,刘小勇,付 明(1/163 )油气田瓦斯隧道开挖掌子面围岩安全厚度研究姚海波,杜 宇,张文选,高 峰(1/168 )基于机器学习的恐怖袭击事件后果预测方法研究邱凌峰,韩昕格,胡啸峰(1/175 )地 人 度 研究 ……… …………… …………… …………… ………陈长坤,谢明峰,雷 鹏,赵冬月(1/182)基于OpenFOAM 的综合管廊舱内燃气泄漏扩散数值模拟吴建松,原帅琪,蔡继涛,刘哲(2/168 )基于 传 法的多目 急 … …………… …………… …………… ………王飞跃,裴重伟,郭换换,杨宸宇(2/174)基于 次 模 综合 的 网 急张驰,陈涛,倪顺江(2/180)煤制油基地安全激励因素识别及安全动机模型的实证研究..........姚敏,方叶祥,汤卫林,潘旭海,孙磊,张晓文(2/187 )度条 下火 研究李满厚,罗秋蜓,王昌建,潘阳(12/5 )基于 特 模拟的多险 管贺治超,毕先志,翁文国(12/11)面 的 研究 …………… …………… …………… ………周鹏飞,黄丽达,陈涛,王晓萌(12/17 )化工企业D>R 风险分析模型的构建及应用一一基于公共安全三角形模型钟鸣宇,马秋菊(12/23 )地区性城市群公共安全多灾种综合风险评估研究赵冬月,陈长坤,易亮(12/30)学术论著基于改进模体方法的国家应急组织合作网络基元比较....... 多元可燃性气体爆炸压力与中间产物发射光谱特性的耦合研究走向工作面贯通上山与支架快速回撤技术 .................. 交通荷载作用下埋地含缺陷PE 管道力学行为研究.........基于疲劳累积破坏机制的储罐结构动力可靠度分析......... 拱顶储罐气相层惰化过程数值模拟及工艺参数研究......... 滑坡涌浪灾害物理模型试验研究综述 ....................... 灾害救援中基于民众心理感知的应急物资多阶段分配问题研究地铁多线换乘车站火灾模型实验研究一(1)模型装置设计…… 高压水射流卸压防治复合动力灾害机理及应用.............. 基于不同指标无量纲化方法的岩爆预测模型优选............ 真三轴加卸载煤样声发射长程相关性特征 .................. 危 罐车 安全 设计 …………… ……… 基于 挖 的 安全 管 研究 ………… …………… … 考虑受灾点需求时间窗的应急物资配送车辆路径规划研究…… 近海埋地管道泄漏气体扩散安全评估研究................... 高 管 缺陷 测模拟研究 ………… …………… 花岗岩蠕变特性及分数阶黏弹塑性模型研究................. 考虑人因可靠性的安全仪表功能SIL 验证方法研究 ......... 基于CREAM 和贝叶斯网络的空管人误概率预测方法 ........车出 安全 影响谱 研究……… …………… 基于社会力模型的三维阶梯教室行人疏散仿真研究..........基于 的 及 急 研究…… 核电站FDA 安全管理信息流系统模型的构建研究............ 基于RPN-BN 的平台-隔水管系统遇内波风险分析 .......基于时序InSAR 的覆砂石尾矿坝形变演化研究 .............. 考虑岩石抗拉强度受围压影响的地层破裂压模型............构建中国特色非煤矿山安全生产标准体系..................刘 李 牟............................刘亮,黄琴,韩传峰(1/5 ) 罗振敏,高帅帅,李逵,王涛,苏彬,刘利涛(1/11) ............... 王志强,王树帅,苏泽华,黄 鑫(1/18 )..........张鹏,姚正学(1/25 ) 明,郑亚明,多依丽,赵 超(1/32)琴,李欣夏,常维纯,何磊(1/37 ) 萍,王平义,韩林峰,孟彩侠(1/43 )...........朱建明,王瑞(2/5 ) ...............刘畅,钟茂华,田向亮,梅棋,肖衍(2/11) ....................... 曹文涛,杨增强,张连昆,李常浩(2/18 ) ................................ 王 超,李岳峰,张成良(2/24) ........................................薛世鹏,刘 杰(2/30) 董智桥,代华明,陈先锋,朱志强,刘晅亚,刘博,杨嘉乐(2/37 ) ........................................谭章禄,陈孝慈(2/43 ) ................吕伟,李志红,马亚萍,赵相成,宁晶M( 3/5 ) ............... 耿志远,李新宏,陈国明,秦昊平,王鹏飞(3/12) .......................王彦然,樊建春,杨思齐,李盼盼(3/18 ) ................................ 沙博文,朱其志,闵中泽(3/24) ......岑康,张翌东,黄夏雨,孟 !,王磊,岑强(3/31) ................................杨越,张燕飞,王建忠(3/37 ) ................................刘莲莲,周晨静,荣建(3/44).........................................陈志坚,赵永翔(4/5 ) ................................ 郝 阳,邓云峰,程五一(4/12) 超,史秀志(4/19)康,胡东旭(4/25 ) 瑞,袁利伟(4/31)张 迪,王世杰,章 光,刘明泽,胡少华,高培培(4/38 ) ................................裴文田,张丹(4/44)宋羽婷,张舒,吴 高美,陈国明,刘 陈娅男,李素敏,郭-#-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第16卷社会资本理论在我国应急管理领域应用研究综述..................地铁多线换乘车站火灾模型实验研究一(2)十字换乘车站火灾……中国南海高温高压井钻完井损失工时事件统计分析...............环境温湿度及风速对消防服热舒适属性影响的定量研究............ 基于双层规划的应急物资调配研究................................ 1种基于CCRP火灾情况下的动态疏散算法......................基于VOSviewer的国内智慧消防研究发展与变迁..................高海拔矿井风机气动噪声数值模拟及实验研究..................... 近断层地震作用下考虑温度和碰撞效应的曲线梁桥地震响应分析……基于RFPA2D复合局部挠曲岩体数值模拟.........................长庆油田4731B型非金属集输管道老化特性实验研究............. 1种机器人工作区域协同搜索避障巡检策略.......................重大疫情下冷链应急物流协同配送决策博弈分析.................. 面向重大疫情防控的应急管理规划...............................基于情景构建的公共安全风险沟通策略研究.......................安全信息认知对心理安全感的作用机理研究......................基于模糊推理的FRAM事故定量分析方法研究..................基于城市火灾风险的消防站分级覆盖选址模型一一以济南市区为例低温作用下煤体细观结构变化及相变致裂实验研究................基于风险的液化8罐区建筑物抗爆荷载评估方法..................隧道与横通道交叉角对火灾烟气蔓延影响机制研究...............基于DEMATEL/ISM的深水井喷风险影响因素研究................应急状态下矿井瓦斯爆炸致灾因子传播快速分类器研究...........基于改进CM的尾矿坝体变形4级预警阈值确定方法..............社会资本对山区居民山洪灾害应急避险能力的影响研究...........基于航空器高度保持性能的风险碰撞模型优化..................... 民用运输机场安检系统风险影响因素研究........................基于高分遥感的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安全布局动态管控研究……基于风险修正的城市安全风险评估方法及应用....................考虑道路状况的应急配发站启用以及配送优化问题................基于链路预测的安全隐患管理研究...............................现代系统安全观点分析及分层安全模型研究......................公共建筑人群疏散流线负荷的拓扑解析模型研究.................. 基于复杂网络的燃气管线破裂灾害链风险分析....................在役悬索管道抗风性能研究及结构退化分析.......................基于Soft Fuzzy ARTMAP算法的地铁隧洞光纤光栅传感火灾识别研究大数据环境下企业安全绩效管理的基础性问题....................地铁多线换乘车站火灾模型实验研究-(3)平行换乘车站火灾..... QSPR在混合物典型燃爆特性预测中的研究进展..................大断面高铁隧道掘进爆破振动传播规律研究.......................基于响面法的研究………………………………采空区多孔介质空隙率与渗透特性三维空间动态分布模型......... 基于元胞自动机的火源威胁下人员疏散模型......................黏土地层联络通道冻结壁厚度优化设计及应用研究................基于MIC-BBO-SVM的大坝渗流预测模型.......................储氢材料K"-MgH2的动态真空安定性研究......................集输油环境氟橡胶O形圈老化行为实验研究......................弱层台阶边坡可靠度非侵入式随机分析........................... 冲击载荷下各向异性煤体渗透-应力敏感性试验研究..............基于文本挖掘的管制运行风险主题分析........................... 考虑礼让规则与出口切分的瓶颈处行人动力学规律研究............杰(5/19)啸(5/25)林(5/32)强(5/38)敏(5/44)丽(6/23)萍(6/30)宓(6/37)琳(6/43)秉(7/5) ................................刘德林,赵英雁(4/49) .......陈俊洋,钟茂华,程辉航,龙增,杨宇轩(5/5)武胜男,陈茂玉,樊建春,张来斌,杨向前,冯桓K(5/12) .......................田水承,周润康,杨.......................郑彦辉,朱昌锋,王................................刘婉莹,伍.......................刘纪达,康宁,麦......刘学,刘剑,王东,张明旭,曲丁万鹏,虞庐松,王力,李子奇,车刚刚,王伟军(6/5) .......................黎胜,江旭雅,杨晨(6/11) ...............蔡亮学,朱国承,池坤,徐广丽(6/16) .......................李靖,杨帆,王................................朱姝帆,桂................................张先剑,周.........................................林.........................康良国,吴超,王.......................左博睿,帅斌,黄文成(7/11) ...............陈振南,吴立志,夏登友,张鹏(7/18) ......李波,吕小权,黄来胜,任永婕,姜蒙生(7/25) .......................辛保泉,党文义,喻健良(7/30) ...............李建,史聪灵,李旳松,张晓磊(7/36) ................朱敬宇,陈国明,曹恩泽,戴子良(8/5)刘剑,曲敏,黄德,高科,邓立军,刘学(8/11) ......彭晨晖,咎军,王世杰,吴浩,胡少华(8/18) ................................张永领,张意航(8/25) .......................左谛,许有臣,金开研(8/31) ................................杜红兵,赵一杰(8/37)靳晓,王立娟,王东升,贾虎军,唐尧,刘..欢(8/44) ........陈国华,杨琴,李小峰,陈学希,袁智(9/5) .......................狄卫民,张鹏阁,杜慧莉(9/12) ..............................谭章禄,陈孝慈(9/18) ................................崔铁军,李莎莎(9/24)晋良海,易小锤,殷双萍,陈述,郑霞忠,王玉龙(9/30) ...........刘海云,韩晓松,翟振岗,刘克会(9/37)••…罗雨菲,帅健,田中山,杨文,许葵(9/43)••…徐一旻,王世琪,吕伟,霍非舟,李墨潇(9/50) ............................康良国,吴超(10/5)增,钟茂华,杨宇轩,陈俊洋,程辉航,田向亮(10/12)月,张向倩,张子炎,张金梅,王亚琴,张宏哲(10/20)清,马润东,周睿,徐文龙,高正华,霍树森(10/27)周西华,曾晓坤,白刚,令狐建设,唐小煜(10/34) .................................王玉涛(10/40)…陈长坤,孙华错,童蕴贺,雷鹏,赵冬月(10/47)••…郑立夫,高永涛,周喻,程业,田书广(11/5) ..........刘泽,章光,李伟林,胡少华(11/12).................孔祥北,陈思凝,魏利军(11/19)…徐广丽,刘彤,霍富永,田雨,蔡亮学(11/26)…张顷顷,王来贵,张华宾,冉莉娜,郭子锤(11/33)李敏敏,龚健,梁为民,岳高伟,郑新军,刘恒(11/40) .......................陈芳,陈茜,徐碧晨(11/47)李杏彩,刘少博,王亚飞,刘梦婷,朱伟,周轶(12/37)龙高李12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维修时间不确定性下配电网灾后维修队安排的鲁棒恢复研究........................高玉t ,王国庆,朱建明,黄钧(12/44)我国生产安全事故系统性风险研究一基于ARDL 模型............................吴军,林睿婷,江田汉,李健(12/50)考虑环境熟悉度与引导的人员疏散元胞自动机模型研究宋英华,涂文豪,霍非舟,马亚萍,方丹辉(12/56)国内尾矿库物理模型试验研究现状分析马海涛,张亦海,李京京(12/61)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与技术基于实验与仿真的三维水下气体泄漏预测与安全评估研究• 危化品泄漏围堵材料理化性能及燃烧行为研究...........1种结合图像处理及深度校正模型的室内早期火灾定位方法 深部煤层钻屑粒度随钻进深度分布规律..................煤油气共生矿井瓦斯含量主控因素分析及工作面瓦斯治理“基于环境监测的矿井通风三维仿真辅助决策系统设计……基于风量-风压复合特征的通风系统阻变型故障诊断.....岩石破坏失稳的声发射响应与损伤定量表征研究.........不同隧道坡度下射流风机临界风速研究..................考虑街区尺寸的应急救援路径选择仿真研究.............建筑企业韧性安全文化实证研究.........................新体制下我国基层防震减灾工作研究一以天津市为例•…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和证据推理的铁路应急预案评价研究 基于风险矩阵的水电站项目风险分级评估方法研究一以乌东德水电站为例矿井通风网络压能图节点分层算法研究.......................基于CFD 的高海拔矿山掘进面通风增氧方案优化 ..............基于LBM 的风窗流场数值模拟与PIV 实验研究 ...............通风和开口形状对地下确室火灾影响的实验研究...............基于平衡坡降原理的膏体尾矿堆积坡度测算方法...............郑州地区双线盾构隧道开挖对桩基础内力与位移的影响.......大跨度公路隧道洞口段爆破对高边坡安全影响研究............轴向单缝偏心药柱爆破效应模型试验研究.....................基于BIM 的装配式建筑并行施工作业空间冲突识别 ..........多点泄漏对天然气管道沿线压力的影响研究...................基于云模型的海上船舶溢油应急管理能力评估方法............1种城市燃气管道风险评估模型及其应用研究................1种基于云服务平台的滑坡管道状态远程实时监测系统........基于AHP-联系癇的应急预案实施过程风险评估............基于VR 技术的机场应急救援虚拟演练平台..................超大城市昼夜交通事故严重程度致因对比分析一以深圳市为例 地铁恐怖袭击下乘客疏散交通方式调查研究..................大型水电工程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探索与实践一以白鹤滩水电站为例 不同喷雾方式下低阻文丘里振弦栅除尘配置优化实验研究............缝洞型管道瓦斯爆炸特性数值模拟研究..............................煤油共生矿区含油煤尘云最低着火温度试验研究.....................近距离煤层上行开采巷道优化布置及煤层卸压效果试验分析.........松软煤层钻进高温闭锁及预警装置研究与应用.....................基于改进组合赋权-TOPSIS 法的岩爆倾向性评判模型 ...............遗传禁忌搜索的能量均衡深井安全监测WSN 分簇路由算法..........石墨烯对RDX 机械感度及爆轰性能的影响 ..........................内拱顶储罐内初始火灾自动灭火系统性能试验研究...................不同气源压缩气体泡沫灭浮顶罐密封圈火灾性能比较.....................................................陈涛,胡成,包志明,杨震铭,夏建军,Cl 帅,王荣基,陈 -(3/98) 基于混凝土循环剥落的隧道火灾损伤数值模型研究........................王明年,田 源,于 丽,胡萧",徐b 源(3/105)高海拔地区在役混凝土桥梁安全预警研究..........................................................常嘉慧,郝伟(3/111)................李新宏,韩子月,耿志远,陈国明(1/50)................慕洋洋,李晋,任常兴,张欣(1/55)................周费宏,何永健,王成\,邱新法(1/60)................周洋,梁冰,孙维吉,5 学(1/66).......徐刚,王云龙,张天军,潘红宇,韩亚伟(1/73)杨帅,撒占友,王相君,唐天京,李明飞,王昊(1/80)5 剑,5 丽,黄德,邓l 军,周启超(1/85 )朱权洁,张尔辉,李青松,高林生,张震(1/92)........张洪杰,张文鹏,范资悦,王洁(1/99)................张凌炫,帅斌,张士行(1/105).......黄思琦,5年平,谢晓君,王大国(1/111)................王萍,张孟怡,郭文超(1/118)................孙延浩,张琦,张芸鹏(1/123 )李玉峰,5袁春,胡大山,郭进扬,王学强(1/130)........倪景峰,陶红福,杨富强,贺晓阳(2/49)........李蓉蓉,李孜军,赵淑琪,黄义龙(2/54)5 剑,蒋清华,周启超,王东,5 丽(2/61) 姜涛,崔 # ,5国磊,李宝玉,李公成(2/67 )5晓辉,吴爱祥,姚建,姚璐,王二鹏(2/73 )........成炜康,郑选荣,3 高,薛瑞蕾(2/79)......................................陈江(2/85 ) 马守龙,,琦,张守-,汪海j ,朱玉飞(2/92).................马辉,张红滨,王艳娜(2/97 ) .......方丽萍,梁金禄,莫昌县,江吉华(2/104)宇(2/110) 寅(2/117) 克(2/124).......陈伟3,苏俊方,张善杰,尹方,焦.......段正肖,辛保泉,谭钦文,鲁昆仑,邓张银辉,帅健,张航,杨大慎,姜红涛,单..............=凌宇,程丽云,李威君,孙艺博(2/130) ........................潘卫军,徐海瑶,朱新平(2/136) ...................................戢晓峰,祝皋(2/142)..........................王媛媛,诸l 超,潘金山(2/149)……龚远平,阴彬,杨建业,张旭,王伟(2/155 ) .............. 邹 明,陈祖云,饶贞标,张如梦(2/161) ................高科,李胜男,王晓琪,刘泽毅(3/50) ................罗振敏,张蔓,郝强强,刘利涛(3/55 ) ................王志强,高健勋,武超,苏泽华(3/61)5 P ,陈二亮,5 春,王永龙,郭孝星,李栋(3/68 )李明亮,李克钢,秦庆词,王庭,张雪娅,5 洋(3/74) .......李莹,余齐豪,余修武,5 永,胡沐芳(3/81) ..............................................吴凯(3/88 ) ..........................陈登博,董詰,赵林双(3/93 )-%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16......马永昌(3/118)潘梦真,虢成功(3/125)刘世杰,李书全(3/131) 王志强,刘硕,马婷婷,王陶陶,孟玮(3/138) ...............谢科范,康丽文,宋锤#3/145)......吴林,吴超,黄浪,廖秀萍(3/151)...... 赵 晨,方腾源,赵俊玮,刘永涛(3/157)................................张广胜(3/164)高东,孙恩吉,李仲学,张延凯,李军(3/170).........................耿晓伟,阎晶雪(3/177) 江田汉,孙庆云,郭再富,席学军,李 竞,吴 轩,盛 勇,程婷婷(3/183) ................唐泽斯,郭进,王金贵,张苏,段在鹏(4/56) ................................. 寇兴怡,帅 斌,黄文成(4/63).........................................钟小勇,刘志辉(4/70) ................ 甘一雄,吴顺川,何一林,郑福润,李博文(4/76) ........丁厚成,权萌萌,时训先,徐远迪,邓权龙,刘 凯(4/82) ................陈志峰,何子建,沙芳菲,董新慧,张悦(4/88) .........................贾静,郭立稳,朱令起,张嘉勇(4/94) ...... 段玉龙,王 硕,王文和,蒋新生,李元兵,杨燕铃(4/101) ...............金洪伟,于世雷,徐刚,周捷,杨卓亚(4/107) .............郭敬中,金龙哲,赵启峰,石建军,郝睿吉(4/114) ...........................................迟鹏德,曹庆贵(4/120) ............... 庞 磊,胡倩然,马菲菲,吕鹏飞,杨 凯(4/126) ................................ 杜宇婷,司荣军,薛少谦(4/132) ...............骆辉,柴森,程亮,赵保頤,邓贵德(4/137) ...............陈冲,白硕,黄丽达,王晓萌,刘春慧(4/143) ....................... 霍非舟,刘 蒙,吕 伟,杜 煜(4/149) ...............冯琳云,王珏,张燕,王文轲,刘....阳(4/156) 赵杰超,金浩,陈健,郭建华,潘长城,张英香,王吉武(4/162) ................................李华,金萌,钟兴润(4/169) .................................................张振涛(4/176) .......................刘晓东,冯旭宇,刘旭洋,李庆君(4/182) .................................................张慧杰(5/51) ......................... 谷拴成,王兴明,黄荣宾,贺恒炜(5/57) ......................... 步允川,徐永亮,陈蒙磊,刘泽健(5/64) 煜,徐礼芝(5/70) 强,马鹤(5/76) 虎,陈祥苏(5/82) 琦,王梦想(5/89) 竹,王友琛(5/95) 聪,刘娟(5/102) 王军武,陈旭婷,吴寒(5/108) 彭恒明,王铁骊(5/115) 宋英华,张小莹,吕 伟(5/122) ......赵金龙,田逢时,赵利宏,黄弘,杨锐(5/129) ......郑霞忠,张明,陈国梁,仝立杨,周佳丽(5/136)............... 彭凯贝,史天运,伍柳伊,吕晓军(5/143)...............段嘉豪,杨玲,史聪灵,赵晨(5/150)...............李千登,王廷春,崔靖文,穆波(5/155)............... 赵江平,刘小龙,东 淑,陈敬龙(5/160) 刘宽,安韵竹,胡元潮,李勋,姜志鹏,刘顺桂(5/166)寒区隧道溶洞安全距离及衬砌冻胀影响规律研究.........基于改进相互作用矩阵的基坑施工安全风险评价..........施工组织正式网络结构特征对组织安全行为的影响关系研究风险偏好视角下地铁施工安全群体行为博弈研究安全氛围对人群应急疏散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 微系统人机界面的安全信息流模型构建及其应用 基于事故逆向再现的车辆追尾事故仿真分析研究 应急物资调运的动态协同决策优化建模仿真…D 基于证据的熔融金属作业Safety Case 方法 .....焊接作业厂房烟尘扩散规律研究与响应面分析…我国安全生产行政执法统计指标体系研究与应用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气体泄爆最大超压预测研究基于贝叶斯网络的高速动车组运营故障分析…… 基于ICSO - BP 神经网络的钢丝绳断丝损伤识别模型研究 ……五老峰隧道岩爆声发射参数特征研究........................钻爆法施工隧道炮烟运移规律数值模拟研究................爆炸冲击波作用下圆形通风设施的动态破坏特性............矿井巷道火灾烟流逆退数值模拟及临界风速研究 ............呼吸效应对矿井封闭火区氧浓度的影响分析.................煤矿水害风险量化评价方法................................基于在线监测系统的金属矿山采场爆破粉尘浓度分布规律研究 基于未确知测度理论的矿工不安全行为风险评估............爆面特征参 对 气爆炸 峰 的影响规律 ……………铝粉爆炸无火焰泄压技术及装备研究.......................大容积无缝气瓶瓶口外螺纹修复方法及安全分析 ............基于视频分析的人群密集场所客流监控预警研究............考虑儿童运动特性的小学教学楼楼梯间人员疏散研究........基于社会网络的高校不安全因素影响机制及安全管理研究…… 英国国防工业安全生产法制体系研究及对我国的启示 ......基于STAMP 模型的建筑事故致因因素定量分析方法研究.....新型气流剪切错流旋转填料床的综合性能评判..............内蒙古雷击人员伤亡特征及其致灾因素的爛权分析..........时间因素对钻屑瓦斯解吸指标K i 值测定的影响分析........高应力巷道底臓变形机理及控制技术分析 ..................初始氧化温度对浸水长焰煤二次氧化特性的影响机制.......矿用改性水泥基封孔材料的抗冲击性能试验.................协同通风影响全断面隧道掘进机工作面岩尘分布规律研究…… 不同穿越角度对采空区埋地管道力学行为的影响 ............玻璃纤维-砂浆管试件动态拉伸破坏特性试验研究.........黄土长大隧道机械化快速施工及安全控制技术研究..........药卷位置对边坡光面爆破效果影响研究.....................基于 SD 模型的地铁 工人 安全 真 ………………基于Z-numbers 的城市内涝灾害应急能力评价研究 ..........城镇-森林交界域火灾灾害链网络模型构建及风险分析.....航空煤油薄油层燃烧特性实验研究 .........................多层建筑楼梯疏散宽度组合仿真研究.......................基于旅客风险分类的安检流程研究..........................汽车用聚合物材料火灾燃烧特性研究........................基于深度学习算法的叉车危险操作行为检测.................STAMP 模型在危化品道路运输事故分析中的应用研究 ......电力线路与燃气管道交叉跨越点雷击事故防护研究..........建,张 文,刘 波,李........薛创,张雷林,韦................魏存厚,聂................张鹏,胡................张守-,汪海波,宗........梅源,薛茜,穆伟强,江 丁金画,纵岗,王璇,李莉,顾12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张 婷,赵 峰,高锋阳(5/172)....................................... 王银生,李顺峰(5/178 )...................... 陈树芳,李 娟,刘丽梅,缪首龙(5/184)........................................陈龙,张熊妮(6/49)........................................赵兴国,戴广龙(6/55 )程志恒,卢 云,李海涛,王宏冰,浦仕江,孙福龙,娄亚辉(6/61) .................................................冯康武(6/68 ) ................................杨逾,孙艺丹,张国赞(6/73 )柯丽华,黄畅畅,李全明,李振涛,叶义成,张光权,张莹(6/80) ...............刘明,靳宇,李宽,多依丽,孙铁(6/87 ) ............... 李亮亮,程庆利,刘全桢,陶 彬,张广文(6/93 )王经纬,万露露,李 旺,何 灿,李浩瀚,夏雲飞,马 鑫(6/98 ) ..... 潘鸣宇,及洪泉,邱明泉,孙 舟,李卓群,赵宇彤(6/104)............. 沈俊杰,王海斌,贺元骅,陈现涛(6/110)...................... 宋英华,余武静,吕 伟(6/116)................................贾进章,李雪娇(6/122) ............. 益 朋,钟兴润,李 华,杨 震(6/127 )........................ 齐彦萌,张芳源,王巍浩(6/134) ..............................王文,孙三祥(6/140) …刘晓勇(6/147 )浩,汪海波(6/153 ) 超,秦挺鑫(6/160) 峰,邵珠旭(6/165 )...................... 徐明伟,金龙哲,张安琪(6/171) ......................刘芸鹤,刘力真,张扬(6/177 ).............司俊德,崔崇桢,李建平,张坤(6/183 ).......................孟令啥,张靖岩,杨玲(7/43 ).......................李江龙,樊燕燕,李子奇(7/48 )............ 赵利军,曹 恒,朱马别克•达吾力(7/55 ) ...............皮子坤,董子文,罗陈,李锐(7/61) 乔国栋,高魁,郑明亮,张健玉,张树川,夏微(7/68 ) ...........................................郝家兴(7/75 ) ....................... 王学滨,祝铭泽,岑子豪(7/82) …费文会(7/88 ) 祥,肖凌云(7/94)配电设备的风险评估与状态检修决策方法 ..............某矿低铜废石综合回收利用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气瓶腐蚀缺陷应力分析及寿命预测.....................氧浓度对煤低温氧化热效应影响规律研究 ..............氧化煤自燃特性实验研究 ..............................高位钻孔不同封孔方法质量检测及其优选...............构造煤分层对煤单轴压缩力学特性影响的颗粒流模拟……动载下巷道围岩微震响应特征及支护研究...............基于集对可拓耦合算法的尾矿库安全综合评价..........基于贝叶斯网络气化炉供料系统风险分析...............不饱和聚酯树脂在储罐内衬改造中的静电危害分析......侧向风速作用下聚氨酯泡沫双火源火蔓延研究..........电动汽车锂离子电池组火灾数值模拟研究...............低压环境下不同三元圆柱锂电池热失控危险特性对比研究 高层公寓式住宅建筑电梯协同楼梯疏散策略研究.......基于遗传-蚁群算法的单层建筑火灾疏散路径规划研究…基于模拟疏散的连体型宿舍楼预先分区引导疏散策略研究 基于HoeY-Brown 强度准则深埋隧道掌子面稳定性分析……隧道竖井外流场模拟及风塔外型结构优化研究……大 度 道受火 ………… ……………碳化砂浆轴向冲击动态力学特性与破碎形态分析…温度对 学 气 性 影响研究 ……… … 消防员运动性疲劳监测量表的评价...............基于EEZ 的有限空间检修工脑疲劳特性研究.....高层建筑逃生缓降器中外技术标准比对与应用研究 正面碰撞事故中大客车乘员损伤影响因素分析…… 商业综合体灾害链风险评估研究.................基于爛权-云模型的城市群综合承灾度评价......复合隔水条件下煤层群涌水控制因素及对瓦斯赋存的影响基于IIAHP-Bntropy-Bsd 的采空区遗煤自燃危险性评价模型及应用穿层爆破中控制孔对裂隙扩展作用机理试验研究..............基于覆岩裂隙带发育高度的走向高抽巷合理位置确定..........常村煤矿S6 - 8工作面岩层运动的连续-非连续方法模拟......煤矿管理者教育经历与煤矿安全生产关联性分析...............动力电池热失控引发电动汽车火灾的典型特征研究............基于 FDS 的综合管 火灾烟气优 控 模 研究.................................................米红甫,刘亚玲,杨文璟,王文和,朱正祥,黄维,唐 张轩轩,万祥云,彭荣富,贾 袁春燕,王坤,陈虹燕,刘........................................宗琦,王 方 成,付 明,李亚运,林虹霞,刘小勇,方廷勇,张 … …… … …… …… … …… …… … …… …… … … 刘张良,张得胜,陈克,赵水幕与排烟系统协作下隧道火灾烟气防控研究.......基于人员心理-环境因素的火灾疏散速度修正方法研究抛光铝粉爆炸及ABC 粉体抑爆特性的实验研究.......不同磁性金属丝对丙烷爆炸反应抑制机理研究........节段预制悬臂拼装梁施工安全风险评价...............砖木旧工业厂房主体结构改造加固的脆弱性评估 .....地铁车站深基坑开挖变形及数值模拟分析 ............受限空间屏幕作业视觉疲劳研究.....................地铁列车驾驶员不安全行为组合干预策略研究............................................刘 宇,何基于爛权-TOPSIS 模型的企业安全文化评估系统设计 ............................ 梁玉霞,李全明,覃基于深度学习的污染场地作业人员着装规范性检测.................................刘欣宜,张宝峰,符突发事件下安全舆情的传播与演变一' 以江苏响水天嘉宜化工有限公司“ 3.21 ”特别重大爆炸事故为例,刘何婷,侯汉平,杨建亮(7/183 )高建村,王乐,胡守涛,孙 ...............魏雪萍,郝......武乾,耿嫡,王......蒙国往,农忠建,吴亮,焦一飞(7/100)炳,娄全(7/106)兴,郎雨佳(7/112) …黄子超(7/119)请,周尚勇,王涛(7/125 )伟,王炜,尚鹏军(7/131) 力,孙敏,黄太兴(7/138 ) 波,黄劲松,韦汉(7/145 )徐明伟,金龙哲,田兴华,王丽君(7/152)静,石杰红(7/157 )璇,刘岩(7/163 ) 烬,朱均超(7/169)洁,李乃文(7/176)疫情背景下生鲜电商企业车辆路径优化研究。

盾构隧道近距斜交下穿既有地铁车站变形沉降数值模拟分析

盾构隧道近距斜交下穿既有地铁车站变形沉降数值模拟分析

交通与土木工程河南科技Hen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总第809期第15期2023年8月收稿日期:2023-02-13作者简介:董辰浩(1992—),男,本科,工程师,研究方向: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管理。

盾构隧道近距斜交下穿既有地铁车站变形沉降数值模拟分析董辰浩(中铁十五局集团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有限公司,河南洛阳471000)摘要:【目的】盾构隧道下穿既有地铁车站施工过程对地层的扰动会对既有车站产生影响,为最大限度地降低施工风险,保证既有站的安全及正常运营,需要开展相关研究。

【方法】利用MIDAS-GTS-NX 有限元数值模拟软件,以郑州市某盾构隧道下穿既有地铁车站为背景,按照接收端地层加固、左线盾构施工、右线盾构施工的顺序,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

【结果】预测施工过程既有站主体结构的变形规律和内力变化,分析计算盾构隧道近距离斜交下穿施工过程对既有地铁车站的影响,将预测结果与实际施工监测数据进行对比,验证了该模型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及可行性。

【结论】研究成果为隧道近距离斜交下穿既有站施工引起的沉降变形提供理论依据,对于指导施工、保证施工安全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盾构隧道;数值模拟;变形预测;既有车站中图分类号:U 23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3-5168(2023)15-0078-05DOI :10.19968/ki.hnkj.1003-5168.2023.15.015Numerical Simulation Analysis of Deformation and Settlement of MetroTunnel Passing Through Existing Station with Close DistanceOblique CrossingDONG Chenhao(China Railway 15th Bureau Group Urban Rail Transit Engineering Co.,Ltd.,Luoyang 471000,China)Abstract:[Purposes ]The disturbance of the stratum during the construction of shield tunnel undercross⁃ing the existing subway station will have an impact on the existing station,in order to minimize the con⁃struction risk and ensure the safety and normal operation of the existing station ,relerant research is needed.[Methods ]Using the MIDAS-GTS-NX finite element numerical simulation software,a three-dimensional finite element model is establish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sequence of ground reinforcement at the receiving end,shield construction on the left line,and shield construction on the right line,with the background of a shield tunnel penetrating the existing subway station in Zhengzhou.[Findings ]The deformation law and internal force change of the main structure of the existing station during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are predicted,and the influence of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of the shield tunnel′s short-distance oblique underpass on the existing station is analyzed and calculated.The prediction results are compared with the actual construction monitoring data,which verifies the accuracy and feasibility of the calculation results of the model.[Conclusions ]The research results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settlement deformation caused by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unnel under the existing station at a short dis⁃tance,and have reference significance for guiding the construction and ensuring the construction safety.Keywords:shield tunnel;numerical simulation;deformation prediction;existing station0引言随着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快速发展,由于地下空间的局限性,新建地铁隧道修建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下穿既有地铁车站。

高路堤长期沉降组合预测

高路堤长期沉降组合预测

1 前 言 沉降 问题 引起 的高速 公路 路基 病害 较 为普遍 ,很 多 已建 和在 建 高等级 公 路不 同程 度地 出现 了 早期 破坏 ,导
致在 公 路建 设及 养护 期 间花 费大 量的 人力 和财 力进 行处
e1 1
e1 2 …

e2 1
e2 2 …

E=
eI 1
选 用两个 预 测精 度更 高 ,其 中两 个模 型组 合相 比 单一 模 型最 小 的绝 对误 差 平方  ̄/ l. %,而三 个 模型 组合 模 DJ O 8 \ 6
型相 比单一 模型 最 小 的绝对 误 差平 方和 小2 . %,精 确 50 9
度 更 高 ,但 工作 量 也相应 增大 。
e^ 2


治 ,高填 石路 堤 的沉 降变 形规 律 已成 为公路 部 门迫 切 需 要 了解 的 问题 。高路 堤填 筑高 度大 、自身 沉降 大 ,工后
沉降 量 要求 更严 格 。因此 ,高填 石 路堤 长期 沉降 预 测和 控 制直 接关 系 到路堤 的稳 定性 以及 道 路 的正常 使用 与行

( )求出伴 随矩 阵 3
el ’ 1 e
1 2


e“
e2 1
e2 2


车安 全 。在这 方面 。余 闯 ,刘 松玉 采 用G m e z 型对 o pr 模 t
路堤 沉 降进行 预 测 ,但 由于各 时期 各观 测 点的 沉降速 率 不 同 ,在预 测 沉降 规律 方面 存在 精 度不 高 ,拟合 度 不够 等 问题 『 1 1 明 华 ,龙 照 等人提 出用基 = L gsc 。赵 f o ii曲线 和 Z t G mpr 曲线 的最 优组 合沉降 预 测模 型来 预测 地 基 的沉 o et z 降 ,进一 步提 高 了拟合 曲线 的预 测 精度 唧 。鉴 此 ,本 文 采 用多种 模型 的组 合方 法进 行预 测 ,并 与实 测结 果进 行

基于地质智能超前预报的特长隧道支护施工

基于地质智能超前预报的特长隧道支护施工

智能施工NO.01 202490智能城市 INTELLIGENT CITY基于地质智能超前预报的特长隧道支护施工郭伟(中铁十六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北京 101300)摘要:复杂地质水文分布会给道路隧道施工带来安全隐患。

为了减少或消除此隐患,智能预测技术被引入隧道施工。

文章结合某工程项目实例,利用神经网络强大的时间序列预测能力,构建了地质智能超前预报系统,利用超前预报对施工技术进行改进,综合利用小净距隧道进洞施工技术和隐伏溶洞处治施工技术,最终实现了复杂地质水文条件下的安全施工。

关键词:隧道施工;神经网络;LSTM;地质超前预报中图分类号:U45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936(2024)01-0090-03DOI :10.19301/ki.zncs.2024.01.028道路隧道施工过程中,复杂的地质水文分布可能带来各种安全隐患。

为了减少或消除这种不良安全隐患给施工带来的不良影响,可以改进施工技术方案,也可以利用智能预测技术对安全风险进行提前识别[1-2]。

本文利用长短期记忆(LSTM )神经网络强大的时间序列事件预测能力,构建了一种地质智能超前预报方案,结合预测结果改进了施工技术,最终实现了安全、高效施工。

1 工程概况1.1 基本情况工程的地理位置如图1所示。

选择柳州市莲花大道工程作为研究对象,位于柳州市北部,西起河东片区经一路交叉口,途经三门江国家森林公园,东接拟建项目柳州市官塘大桥,直接连接主城区和广西柳州汽车城。

该工程主要建设内容为道路施工,其中道路按照双向六车道的城市快速路标准规划,设计车速80 km/h ,全长约为5 370.301 m 。

为了确保道路顺利通行,在穿越莲花山时设置有两座隧道,分别为莲花山隧道和坝洲坪隧道。

莲花山隧道建设里程长,属于重点控制工程段,是本文的研究重点。

莲花山隧道为分离式大断面小净距隧道,长1 885 m 。

隧道主洞净宽13.75 m ,净高5.00 m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