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AHA_ACC_HRS心房颤动患者管理指南更新亮点

合集下载

2014 AHA ACC HRS心房颤动患者管理指南

2014 AHA ACC HRS心房颤动患者管理指南
新版指南介绍了经皮左房耳封堵治疗,但是没有 给出建议,仍处于观察阶段。 外科术中同时切除左心耳预防血栓为Ⅱb 类建议, 证据级别C。
节律控制
推荐 氟卡尼、多非利特、普罗帕酮、以及静脉用 伊布利特对房扑或房颤复律有用,只要无药 物禁忌证 推荐等级 证据水平
I
IIa
A
A
口服胺碘酮是房颤药物复律的一种合理选择
伊布利特在本新版指南中仍是IA类建议,而 ESC指南由于其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的不 良反应而降为Ⅱb类建议。胺碘酮在本新版指 南中是Ⅱa类建议,而ESC指南认为胺碘酮虽然 房颤转复率并不优于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但 静脉应用胺碘酮急性期转复房颤的安全性好, 故作为I类建议。
预激综合征合并房颤
推荐 房颤合并WPW患者,出现快速心室率导致 血流动力学障碍时,推荐立即直流电复律 合并预激波的房颤患者,发作快速的心室率 但无血流动力学障碍,推荐静脉用普鲁卡因 胺或伊布利特以恢复窦律或减慢心室率 推荐等级 证据水平 I C
栓塞风险评估-CHA2DS2-VASc与CHADS2评分
CHADS2 评分有助于识别栓塞的高危患者, 局限性在于不能识别真正低危的患者。后续的 研究证明CHA2DS2-VASc 较CHADS2 改进了中低 危患者的评估,有助于识别真正栓塞低危患者。
出血风险评估:HAS-BLED积分
字母 H A S B L E D 临床特点
高血压 肝、肾功能异常(各1分) 卒中史 出血史 INR值波动 老年(如年龄>65岁) 药物或嗜酒(各1分)
计分 1 1或 2 1 1 1 1 1或2 最高值9分
积分≥3分,提示出血高风险!须警惕,并定期复查 积分0-2分,出血低风险
HAS-BLED 评分用于出血风险的评估时,应 避免将出血危险因素等同于抗凝治疗的禁忌证。 虽然指南认可了该类评分系统的潜在工具的地 位,但同时也指出不能仅依靠这些评分就将患 者排除在抗凝治疗之外。出血高危人群往往也 是栓塞高危人群,抗凝治疗对多数患者仍增加 净获益。

房颤——ACC 【2014】的最新指导

房颤——ACC 【2014】的最新指导

房颤——ACC 【2014】的最新指导2014 美国心脏病年会也开完了,各路专家学者的研究要么顺产,要么流产,几度讨论过后,终于算是有了个结论。

鉴于我这样的学术渣在心脏病学的高层次领域举步维艰,实在是混不下去的原因,我就挑点简单的、我认识的东西说道说道,顺便把脑子里那点已经过时的玩意儿给替换掉。

那么言归正传,2014年ACC(美国心脏病学会)与HRS(美国心律学会)、STS(美国胸外科学会)联合发布了《2014年心房颤动患者管理指南》,新指南中有这么几点(当然,作为学术渣不认识的东西我就直接跳过了,不要拍我)值得我们注意一下。

一、阿司匹林的地位有所下降。

这也是比较让人吃惊的一点,在以往的学习中,可能我们会更多的记住,房颤的患者,为了预防附壁血栓形成,栓子脱落造成脑卒中,会常规的给与小剂量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

可问题就出在:January 指出,在减少卒中风险方面,许多临床试验显示,房颤患者应用阿司匹林没有获益或者获益较少,并且存在出血风险(虽然很小,但是可以确定存在)。

因此在最新的指南中,阿司匹林以往至高无上的地位受到挑战,有所下降。

那么提到阿司匹林也许你会想到另一个药,和它有着相似作用但是作用机理完全不同(千万别猜测我会说是氯吡格雷),没错,是华法林,曾经的“老鼠药”。

接下来我会解释一下这个问题。

二、新型抗凝药成为治疗新选择大量随机对照研究、队列研究及注册研究数据均显示,口服抗凝药(华法林)在预防房颤栓塞中作用显著优于阿司匹林。

且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与口服抗凝药物相比,阿司匹林预防房颤卒中的作用有限。

以往荟萃分析表明,与安慰剂或对照组相比,华法林卒中风险降低64%,全因死亡降低26%;而阿司匹林卒中风险降低22%,且不降低全因死亡风险。

亚组分析显示,如果仅纳入阿司匹林相关的研究,则卒中风险仅降低19%,且未达到统计学意义。

(这段话和上面一段话是我从医脉通心内科微信平台抄来的,原谅我)我们有临床证据表明,阿司匹林的作用不优于华法林,但是过去临床中常常选择阿司匹林的原因我推测可能与使用方便有一定的关系,因为使用华法林的同时需要监测凝血酶原国际标准化比率(INR),相对于使用阿司匹林而言,确实有些麻烦,毕竟需要隔三差五的抽血。

2014AHAASA卒中二级预防指南关于房颤抗凝治疗的建议)

2014AHAASA卒中二级预防指南关于房颤抗凝治疗的建议)

2014AHA/ASA卒中二级预防指南关于房颤抗凝治疗的建议AHA/ASA刚刚更新并颁布了卒中二级预防指南。

该指南对于伴有房颤的卒中患者的抗凝治疗策略进行了重新论述。

本文对新指南的要点进行介绍并简要解读如下:1.对于无其他明确病因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或TIA患者,建议在发病6个月之内对其进行为期1个月左右的心律监测,已明确是否存在房颤。

解析:房颤(无论阵发性、持续性还是永久性)是缺血性卒中的重要原因之一。

对于房颤患者一定要采用CHADS2或CHA2DS2-V ASc方案进行卒中风险评估,以确定是否需要抗凝药物治疗。

对于卒中患者,若无其他明确病因可循,应积极筛查房颤。

多次进行动态心电图监测是筛查阵发性房颤的有效方法。

2.对于伴有阵发性或永久性非瓣膜性房颤的卒中患者,华法林、阿哌沙班与达比加群均可用于预防卒中复发。

应根据患者所存在的危险因素、药品价格、耐受性、患者意愿、可能存在的药物相互作用以及其他临床特征(肾功能、既往INR控制情况)选择适宜的抗凝药物。

解析:华法林是传统的抗凝药物,在房颤患者卒中预防方面具有确凿的临床证据。

新型口服抗凝剂中的阿哌沙班(主要证据是ARISTOTLE研究)与达比加群(主要证据是RE-LY试验)均被证实具有良好的疗效与安全性。

新型口服抗凝剂治疗剂量固定且无需常规监测凝血功能,代表着房颤抗凝的新趋势。

但目前推广应用此类药物的主要阻力是价格因素。

因此选择抗凝药物时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包括经济承受能力)综合考虑。

3.非瓣膜性房颤患者选用利伐沙班预防卒中复发是合理的。

解析:ROCKET AF研究证实利伐沙班可以安全有效的用于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患者的卒中预防。

4.伴有阵发性、持续性或永久性房颤的缺血性卒中或TIA患者,启动华法林治疗后应将其INR控制在2.0-3.0。

解析:接受华法林治疗者,将INR控制在2.0-3.0(平均2.5)范围内,有助于以最小的出血风险为代价获取最为有效的预防血栓栓塞事件的效果。

ACC2014:新版房颤指南之优劣

ACC2014:新版房颤指南之优劣

ACC2014:新版房颤指南之优劣【编者按】2014ACC会议公布了2014AHA/ACC/HRS房颤指南,来自美国的Mandrola博士对新房颤指南发表了题为“2014 AF Treatment Guidelines: 10 Things to Like and Only One to Dislike”的个人见解,具体内容如下。

十项优点:1.指南只是作为指导:指南旨在制定针对大多数情况下大多数患者的治疗方案,但最终决策权需由医生和患者来掌握,而且必须充分根据患者的临床情况而定。

因为指南中的言辞会影响一种药物的使用,所以指南推荐新药的时候非常谨慎,力求做到公平和循证。

2.一定程度上定义了非瓣膜性房颤:非瓣膜性房颤指无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机械或生物瓣膜或二尖瓣修复情况下出现的房颤。

3.特别强调心房扑动:随着肥胖、睡眠呼吸暂停、房颤药物使用以及年龄增长等因素的增长,典型房扑(所谓的下腔静脉-三尖瓣环峡部依赖的房扑)也逐渐增加。

同时,左房导管消融进一步促进了对非典型房扑的认识。

,房颤指南非常注重房扑/房颤的诊断,尤其是对于似是而非的房颤,因为往往容易误诊为房扑。

另外鉴别典型和非典型房扑对患者决定是否行消融术意义重大,因为前者容易消融,而后者不容易。

4.抗血栓治疗推荐:“抗栓治疗应基于共同决策、全面衡量卒中和出血风险以及患者偏好”作为I类推荐,充分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原则。

其它卒中预防策略·推荐采用CHA2DS2-V ASc评分而非CHA2DS2评分评估卒中风险;·HAS-BLED, REITE和HEMORR2HAGES等出血评分可能有助于定义出血风险,但推荐证据不足;·达比加群、利伐沙班和阿哌沙班等非维生素K拮抗口服抗凝药可以作为优先治疗药物。

国际标准化比值(INR)不稳定患者可以考虑新型口服抗凝药(NOAC)。

我作者认为INR不稳定通常反映患者医疗指导和/或依从性不佳。

这两点不应该成为换用NOAC的理由;·推荐普通肝素或低分子肝素作为桥接治疗平衡卒中和出血风险,我认为桥接一词意义深远;·需要行支架植入术的房颤患者可以考虑选择裸支架和双联抗血小板治疗。

2014 AHA ACC HRS 房颤管理指南解读

2014 AHA ACC HRS  房颤管理指南解读

CHA2DS2-VASc评分 对CHADS2评分为1分的患者进一步划分
• 该研究分析纳入4670例AVERROES、ACTIVE-W、ACTIVE-A研究中阿司匹林单药或阿司匹林联 合氯吡格雷且CHADS2评分为1的患者
• CHADS2评分为1的患者中,仅26%的患者CHA2DS2-VASc评分为1 • CHA2DS2-VASc评分系统纳入的额外风险因素明显增加卒中和非CNS全身性栓塞风险
✓ 2014 AHA/ACC/HRS房颤管理指南取代2006 ACC/AHA/ESC房颤管理指南,其次对2011 ACCF/AHA/HRS房颤管理指南进行更新
✓ 2014 AHA/ACC/HRS房颤管理指南对卒中风险 评估、何时使用阿司匹林、NOACs及导管消融 等问题进行了更详细的描述
January CT,et al.J Am Coll Cardiol. 2014 Mar 26. pii: S0735-1097(14)01739-2.
字母
临床特点
H 高血压 A 肝、肾功能异常(各1分) S 卒中史 B 出血史 L INR值波动 E 老年(如年龄>65岁) D 药物或嗜酒(各1分)
积分≥3分为高危患者
计分
1 1或2
1 1 1 1 1或2 最高值9分
• 评分为0~2分者属于出血低风险患者,评分≥3分时 提示患者出血风险增高
2014 AHA ACC HRS 房颤管理指南解读
近年来,房颤管理指南不断更新
✓ 2012 ESC心房颤动指南 ✓ 2012 美国胸科医师协会ACCP-9指南 ✓ 2012 英国NICE心房颤动指南 ✓ 2012 加拿大心房颤动指南 ✓ 2012 心房颤动导管和外科消融专家共识 ✓ 2012 房颤抗凝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 2013 EHRA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服用新型口服抗凝剂临床实践指南

2014ANA房颤指南解读

2014ANA房颤指南解读

1、房颤分类及定义
5、房颤的心率控制
2、房颤血栓风险评估
6、房颤的心律控制
3、房颤抗凝药物选择
7、房颤导管消融推荐
4、非药物脑卒中预防
8、房颤的特殊情况
1、房颤的分类与定义
阵发性 持续性 长程持续性 永久性
自然的持续时间少于7天
持续时间超过7天
持续时间超过12月
房颤已为患者及医师接受,不再考虑节律控 制策略的类型;一旦决定采取节律控制策略 则将重新定义为长程持续性房颤
5、房颤的心率控制
2、房颤血栓风险评估
6、房颤的心律控制
3、房颤抗凝药物选择
7、房颤导管消融推荐
4、非药物脑卒中预防
8、房颤的特殊情况
CHA2DS2-VASc取代CHADS2
CHA2DS2-VASc评分 积1分
充血性心力衰竭(CHF) 高血压
糖尿病
血管病变
MI、周围血管病和动脉斑块
1、房颤分类及定义
5、房颤的心率控制
2、房颤血栓风险评估
6、房颤的心律控制
3、房颤抗凝药物选择
7、房颤导管消融推荐
4、非药物脑卒中预防
8、房颤的特殊情况
房颤新指南主要内容及亮点
1、房颤分类及定义
5、房颤的心率控制
2、房颤血栓风险评估
6、房颤的心律控制
3、房颤抗凝药物选择
7、房颤导管消融推荐
4、非药物脑卒中预防
房颤新指南主要内容及亮点
1、房颤分类及定义
5、房颤的心率控制
2、房颤血栓风险评估
6、房颤的心律控制
3、房颤抗凝药物选择
7、房颤导管消融推荐
4、非药物脑卒中预防
8、房颤的特殊情况

[ACC2014]房颤抗凝――从指南更新到真实世界实践检验

[ACC2014]房颤抗凝――从指南更新到真实世界实践检验

[ACC2014]房颤抗凝――从指南更新到真实世界实践检验中国医学论坛报2014-05-16发表评论(1人参与)分享北京医院杨杰孚2014年3月29日至31日,一年一度的美国心脏病学会(ACC)年会在美国华盛顿召开。

在本届ACC年会上,房颤抗凝领域的一大学术热点是2014美国心脏学会(AHA)/ACC/美国心律学会(HRS)房颤患者管理指南最新版的公布。

这是继2014年美国神经病学会(AAN)非瓣膜性房颤(NVAF)患者卒中预防指南之后房颤领域的又一重磅指南。

AHA/ACC/HRS指南依托大型临床试验提出临床推荐,为房颤抗凝治疗提供了指导。

此外,多项真实世界研究数据在本届ACC年会上的公布揭示了抗凝药物在真实临床实践条件下的应用情况及其益处。

真实世界数据与随机、对照试验(RCT)相互补充,让我们以更为全面的视角来了解房颤抗凝治疗。

本文精选ACC年会房颤抗凝领域热点话题与读者分享。

AHA/ACC/HRS房颤指南8年后再度更新2014年,房颤领域迎来了两大重磅指南。

美国AAN NVAF患者卒中预防指南首先于2月24日公布。

该指南提出的主要临床建议包括:①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或卒中病史者应常规抗凝治疗(B级);②不愿或不能定期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的患者,应予以达比加群酯、利伐沙班或阿哌沙班治疗(B级);③颅内出血高危且需抗凝治疗的患者应当优先使用达比加群酯、利伐沙班或阿哌沙班(B级);④不愿或不适合使用华法林的患者,优先推荐阿哌沙班(B级);⑤如阿哌沙班不可获得时,推荐达比加群酯或利伐沙班(C 级);⑥如口服抗凝药物不可获得时,推荐联合应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C级);⑦胃肠道出血风险高且需要抗凝治疗的NVAF患者,优先推荐阿哌沙班(C级)。

在ACC2014年会上,AHA/ACC/HRS公布了更新的房颤管理指南。

该指南中提出的主要临床建议包括:①指出抗栓治疗应基于共同决策、全面衡量卒中和出血风险以及患者偏好(Ⅰ/C);②推荐采用CHA2DS2-VASc评分评估卒中风险(Ⅰ/B);③推荐有卒中、TIA 病史或CHA2DS2-VASc≥2的患者服用口服抗凝药,药物选择包括华法林(Ⅰ/A)、达比加群酯、利伐沙班或阿哌沙班(Ⅰ/B)。

2014美国房颤指南解读.

2014美国房颤指南解读.
房颤病理生理机制 临床评估 血栓栓塞预防 心率控制 节律控制 特定房颤患者
房颤患者的评估
病史和查体 检查
» 心电图 » 超声心动图 » 胸片 » 实验室检查:血生化、甲功等 » 食道超声心动图:拟行房颤转复前 » 心内电生理检查:PSVT或房扑诱发AF 节律监测和负荷试验 » 评估无症状房颤以及房颤时的心率控制
AHA/ACC/HRS
2014年心房颤动患者管理指南
中国医学科学院 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陈柯萍
2014年心房颤动患者管理指南
2014年3月28日,美国心脏协会(AHA)、美国心脏病学会 (ACC)、美国心律学会(HRS)和美国胸外科学会(STS) 联合发布2014年心房颤动患者管理指南
» 以代替2006年版房颤指南和2011年更新的指南,并反映了部分2012 年欧洲房颤指南
B
2014年心房颤动患者管理指南
房颤病理生理机制 临床评估 血栓栓塞预防 心率控制 节律控制 特定房颤患者
节律控制
转复房颤为窦性心律
»复律前后预防血栓栓塞 »电复律 »药物复律
预防房颤和维持窦性心律
»药物治疗 »导管消融治疗
节律控制
转复房颤为窦性心律
»复律前后预防血栓栓塞 »电复律 »药物复律
预防房颤和维持窦性心律
»药物治疗 »导管消融治疗
房颤和房扑转复前后的血栓栓塞预防(1)
推荐
推荐等级 证据水平
房颤或房扑≥48小时或持续时间不明确,复律 前华法林抗凝3周,复律后继续抗凝4周
I
B
房颤或房扑≥48小时或持续时间不明确且需要 紧急复律,尽快启动抗凝治疗并至少持续4周
I
C
对于房颤或房扑<48小时且高危卒中患者,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年AHA /ACC /HRS 心房颤动患者管理指南更新亮点李晓张海澄DOI :10.13333/j.cnki.cjcpe.2014.02.019网络出版时间:2014-4-1408:55网络出版地址:http ://www.cnki.net /kcms /doi /10.13333/j.cnki.cjcpe.2014.02.019.html 中图分类号R541.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2659(2014)02-0164-06作者单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北京100044)作者简介:李晓(1989-),女(汉族),山东青岛人,住院医师,医学硕士,专业特长为心血管内科,心律失常。

美国心脏协会(AHA )、美国心脏病学会(ACC )、心律学会(HRS )联合胸外科学会(STS )发布了最新版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管理指南,这是继2012年欧洲房颤指南之后推出的再次更新。

指南全文于2014年3月28日同时在线发表于《美国心脏病学杂志》、《循环》和《心律》杂志。

美国成人中有270 360万例房颤患者,这一数字在未来25年中将翻一番。

房颤可使卒中风险增加5倍、心力衰竭(简称心衰)风险增加3倍、痴呆和死亡风险增加2倍。

房颤可以无症状到症状严重,病情通常比较复杂和难以管理[1]。

房颤的治疗目标包括:寻找和纠正诱因与病因,预防血栓栓塞并发症、室率控制和恢复窦性心律(简称窦律)(节律控制)[2]。

笔者对新指南的亮点进行解读。

1房颤的临床特征1.1房颤的机制房颤是由于心房结构和/或电生理的改变,导致异常脉冲的形成和/或传播[3]。

其病理生理机制如下图所示,可针对其机制,对房颤进行病因方面的预防和治疗(图1)。

RAAS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图1房颤的机制1.2房颤的危险因素指南指出了房颤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增长、高血压、糖尿病、心肌梗死、心脏瓣膜病、心衰、肥胖、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心脏外科手术、吸烟、运动、饮酒、甲状腺机能亢进(简称甲亢)、心率增加、欧洲血统、家族史、基因改变等。

1.3临床评估心电图(I 级推荐,C 类证据)2房颤的抗凝治疗无论是室率控制还是节律控制,均必须高度关注患者的血栓栓塞风险,抗栓/抗凝治疗是预防房颤患者发生卒中的最佳方法[4]。

2.1药物治疗2.1.1房颤抗凝治疗推荐详见表1,在很多方面比欧洲指南更加细化[5]。

2.1.2抗凝治疗方面新指南的变化①房颤危险评分量表:CHA 2DS 2-VASc 取代CHADS 2。

为评估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的卒中风险,新指南推荐了更全面的CHA 2DS 2-VASc 评分代替CHADS 2评分,与欧洲指南达成了共识[6]。

其中,充血性心衰(CHF )、高血压、糖尿病、血管病变(心肌梗死、周围血管病和动脉斑块病史)、年龄65 74岁和女性分别为1分,年龄≥75岁、既往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血栓栓塞分别为2分。

与CHADS 2评分相比,CHA 2DS 2-VASc 评分分数范围更广(0 9分),包含了更多的危险因素(女性、年龄65 74岁和血管病变)。

CHA 2DS 2-VASc 评分有助于更好的评估风险,尤其是对原来评分的低危人群进行了细分。

②阿司匹林地位下降。

在减少卒中风险方面,许多试验显示房颤患者应用阿司匹林没有获益或获益较少,且有出血风险(虽然很小但可确定),因此新指南中阿司匹林地位明显下降。

③新型抗凝药成为治疗新选择。

在过去两年中,治疗非瓣膜性房颤的新型抗凝药已进入市场,因此新版指南将新型抗凝药也列入了推荐范围内。

指南推荐,既往卒中、TIA 或CHA 2DS 2-VASc 评分≥2分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均可应用新型口服抗凝药。

成本是新型口服抗凝药广泛使用的障碍。

达比加群和利伐沙班禁用于终末期肾病或透析患者[7]。

阿哌沙班近期已获准用于透析患者,但还没有关于该药在这类患者中应用的临床经验。

新指南对非瓣膜病性房颤及慢性肾脏病抗凝药的剂量选择进行了细化指导(表2)。

2.2手术治疗对于需行其他心脏手术的患者可考虑行左心耳切除术(Ⅱb 级推荐,C 类证据)。

指南推荐推荐等级证据等级抗凝治疗应个性化,综合评估血栓与出血风险、病人意愿等I C抗凝治疗的选择依赖于血栓栓塞风险的评估I B推荐CHA2DS2-VASc评分用于脑卒中风险评估I B心脏机械瓣膜患者推荐华法林抗凝,具体的INR目标值因瓣膜位置、类型而异I B既往卒中、TIA或CHA2DS2-VASc评分≥2分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口服:华法林(INR2.0 3.0)I A口服:达比加群、利伐沙班、阿哌沙班I B服用华法林的患者,开始时应每周监测INR,稳定后可每月监测一次I A如果不能维持有效INR,推荐用直接凝血酶或Xa因子抑制剂等新型抗凝药I C定期评估抗凝治疗的必要性I C心脏机械瓣膜的患者需中止华法林治疗,可用低分子肝素或肝素过渡,但应平衡出血和血栓风险I C非机械心脏瓣膜的患者,若需中止华法林治疗,过渡治疗需平衡中止抗凝治疗期间的血栓和出血风险I C在应用直接凝血酶或Xa因子抑制剂之前应评估肾功能,临床证实后应至少每年重新评估一次I B心房扑动(简称房扑)患者的抗凝治疗同房颤I C非瓣膜病性房颤,CHA2DS2-VASc评分=0的患者,可以不行抗凝治疗Ⅱa BCHA2DS2-VASc评分≥2分的终末期CKD患者(CrCl<15mL/min)或血液透析患者,使用华法林口服抗凝治疗是合理的Ⅱa BCHA2DS2-VASc评分=1分的非瓣膜病房颤患者,不抗凝、口服抗凝治疗或阿司匹林均可考虑Ⅱb CCHA2DS2-VASc评分≥2分的中重度CKD患者,可考虑减量使用直接凝血酶或Xa因子抑制剂Ⅱb C对于行PCI的房颤患者,应考虑使用金属裸支架来使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疗程最短化Ⅱb C对于CHA2DS2-VASc评分≥2分的房颤患者,冠状动脉(简称冠脉)血管重建术后可使用氯吡格雷联合口服抗凝药(但不能为阿司匹林)Ⅱb B由于缺乏证据支持,直接凝血酶抑制剂、达比加群、Xa因子抑制剂、利伐沙班均不推荐用于终末期CKD患者或血液透析患者Ⅲ:无益C直接凝血酶抑制剂、达比加群禁用于装有机械心脏瓣膜的房颤患者Ⅲ:有害B注:INR=国际正常化比率;TIA=短暂脑缺血发作;CKD=慢性肾脏病;PCI=经皮冠脉介入治疗表2非瓣膜病性房颤及慢性肾脏病(CKD)抗凝药的剂量选择肾功能华法林达比加群利伐沙班阿哌沙班正常/轻度损害剂量调整使INR2 3150mg BID(CrCl>30mL/min)20mg HS(CrCl>50mL/min)5.0/2.5mg BID***中度损害剂量调整使INR2 3150mg BID or75mg BID**(CrCl>30mL/min)15mg HS(CrCl30–50mL/min)5.0/2.5mg BID***重度损害剂量调整使INR2 3*75mg BID**(CrCl15–30mL/min)15mg HS(CrCl15 30mL/min)不推荐使用终末期CKD 但未透析剂量调整使INR2 3*不推荐使用(CrCl<15mL/min)不推荐使用(CrCl<15mL/min)不推荐使用终末期CKD 并行透析剂量调整使INR2 3*不推荐使用(CrCl<15mL/min)不推荐使用(CrCl<15mL/min)不推荐使用注:*正在使用,但现有证据针对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未有一致意见;**75mg BID的达比加群在建模研究中被证实对于CrCl15 30mL/ min的患者是安全的,但尚缺乏前瞻性研究结论,另外有其他国家使用110mg BID;***具备以下条件中的任意2条者使用2.5mg BID的剂量:Cr≥1.5mg/dL;≥80岁;体重≤60kg。

对于严重肝损害的患者不推荐使用阿哌沙班3房颤的心室率控制3.1房颤心室率控制推荐见表3。

3.2药物控制房颤心室率常用剂量见表4。

4节律控制4.1复律见表5。

4.2维持窦律———抗心律失常药物见表6。

4.3其他房颤上游药物治疗见表7。

4.4维持窦律———导管消融新指南另一重大变化是,射频消融在房颤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症状非常明显的患者中可作为主要治疗方法[8]。

在有症状的阵发性房颤患者(Ⅰ类推荐,A类证据)及持续性房颤患者(Ⅱa类推荐,A类证据)中,若至少一种I/Ⅲ类抗心律失常药无效或不能耐受,则推荐考虑行射频消融术。

对于症状反复发作的阵发性房颤患者,临床医生在权衡药物和导管消融治疗利弊后,在抗心律失常药治疗前进行导管消融是一个合理的初始心律控制策略(Ⅱa类指南推荐推荐等级证据等级对于阵发性、持续性、永久性房颤患者,推荐使用β受体阻滞剂、非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控制心室率I B对于无预激综合征的新发房颤患者推荐静脉使用β受体阻滞剂、非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控制心室率,对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推荐电复律I B对于房颤发作时有症状的患者,在房颤发作时应对心室率控制情况进行评估,必要时调整药物治疗使心室率控制在生理范围内I C为改善房颤症状,心室率控制(静息心率<80次/分)是合理的Ⅱa B对于无预激综合征的危重病人,可静脉应用胺碘酮控制心率Ⅱa B当药物效果差且无复律可能的患者,可在永久心室起搏情况下行房室结消融术Ⅱa B对于无症状及左室收缩功能正常的患者可放宽心率控制标准(静息心率<110次/分)Ⅱb B当其他方法无效或禁忌时,口服胺碘酮控制心室率可能有效Ⅱb C在未尝试使用药物控制心室率时,禁止行房室结消融术Ⅲ:有害C非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禁止用于失代偿期心衰患者Ⅲ:有害C对合并预激综合征的房颤患者,地高辛、非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胺碘酮均禁用Ⅲ:有害B决奈达隆禁用于永久性房颤控制心室率Ⅲ:有害B表4药物控制房颤心室率常用剂量药物静脉给药口服给药β受体阻滞剂(酒石酸)美托洛尔2.5 5.0mg静脉推注;直至3倍剂量25 100mg BID(琥珀酸)美托洛尔-50 400mg QD阿替洛尔-25–100mg QD艾司洛尔负荷量:500μg/kg静脉推注>1min;维持量:50 300μg·kg-1·min-1静脉输注-普萘洛尔1mg静脉输注>1min,直至3倍剂量(间隔2min)10 40mg TID/QID 纳多洛尔-10 240mg QD卡维地洛-3.125 25mg BID比索洛尔-2.5 10mg QD非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维拉帕米0.075 0.15mg/kg静脉推注>2min(若30min后无反应,可另予10.0mg);后0.005mg·kg-1·min-1静脉输液维持180 480mg QD(缓释)地尔硫卓0.25mg/kg,静脉推注>2min,后5 15mg/h维持120 360mg QD(缓释)洋地黄类地高辛0.25mg静脉输液,重复给药直至达最大剂量1.5mg(给药时间>24h)0.125 0.25mg QD 其他胺碘酮300mg静脉输液>1h,后10 50mg/h应用>24h100 200mg QD推荐,B类证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