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天津教师招聘考试古文系统复习资料四

合集下载

2014年天津教师招聘考试语文课标解读:教师业务知识四

2014年天津教师招聘考试语文课标解读:教师业务知识四

2014年天津教师招聘考试语文课标解读:教师业务知识四天津教师考试网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第一部分 前言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第一部分前言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造就现代化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

面对社会发展的需要,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改革,应以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总结我国语文教育的成败得失,借鉴各国母语教育改革的经验,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努力建设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语文课程,在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语,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

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教师招聘语文备考——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清代文学四)

教师招聘语文备考——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清代文学四)

教师招聘语文备考——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清代文学四)(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职业道德、时事政治、政治理论、专业基础、说课稿集、教资面试、综合素质、教案模板、考试题库、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professional ethics, current affairs and politics, political theory, professional foundation, lecture collections, teaching interviews, comprehensive qualities, lesson plan templates, examquestion banks, other materials, etc.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so stay tuned!教师招聘语文备考——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清代文学四)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聊斋志异》】1、试述《聊斋》兼具志怪、传奇手法的特点 (鲁迅:用传奇法、而以志怪)六朝志怪小说大都形制短小、情节简单,缺少细腻感人的艺术魅力。

2014教师招聘考试古文系统复习资料七

2014教师招聘考试古文系统复习资料七

2014教师招聘考试古文系统复习资料七《郑伯克段于鄢》一、背景、作家、出处《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是我国早期的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同时也是具有文学价值的散文名著。

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撰写。

记叙了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之间的政治、军事、经济、外交等方面的历史事实。

记叙线索分明,详略得当,尤其擅长描写战争。

二、重点字、词、句1.掌握画线的字词(1)庄公寤生,惊姜氏。

惊,使……受惊吓,使动用法。

(2)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都城,在现代汉语中是一个词,但在古汉语中不同,都:都邑,城:城墙。

该词属古今异义。

(3)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隧,名词用作动词,挖地道。

(4)施及庄公。

施,延缓,推及。

(5)姜氏欲之,焉辟害?辟,通“避”。

(6)大叔完聚,缮甲兵。

完,修治。

兵,古今异义,兵器。

(7)多行不义必自毙。

毙,原意是因生病或身体受伤倒下去,在此为“灭亡”之意。

(8)无生民心。

生,使动用法,使民生心。

2.句式(1)君将若之何?若之何,是古文中的固定句式。

若,动词,对付,处置;何,疑问代词,怎样。

若之何,就是“怎样处置它?”,可以简单译为怎么办?(2)他邑唯命:唯命为“唯命是从”的省略句。

唯*是*,是典型的为强调宾语而将它前置的句式,唯,语气词。

是,指示代词,复指前置宾语。

(3)其是之谓乎?其……乎。

古汉语中表示推测的一种疑问句式,意思是“恐怕(大概)……吧?(4) 宾语前置句:姜氏何厌之有?君何患焉?他邑唯命。

3.句子翻译(1)姜氏欲之,焉辟害?姜氏要这样做,怎么能够避免这个祸害呢?(2)多行不义必自毙。

多干不义的事,必然会自己垮台。

(3)姜氏何厌之有?何厌之有:等于说“有何厌。

厌:同“餍”,满足。

姜氏有什么可以满足的呢?(4)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他邑唯命。

岩邑,险要的城邑。

制,是个地势险要的地方,虢叔就死在那里。

别的地方我唯命是从。

(5)“不义不昵,厚将崩。

”“对君不义,对兄不亲,即使土地扩大了,也会分崩离析。

2014天津教师招聘考试语文文学常识知识问答二

2014天津教师招聘考试语文文学常识知识问答二

天津教师考试网 欢迎关注天津中公教师部微信:tjjsks 天津教师招聘交流群:346314683
2014天津教师招聘考试语文文学常识知识问答二
中公天津教师考试网提供丰富的天津教师招聘、天津教师资格证考试信息,以及天津教师考试笔试培训、面试辅导、最新天津教师考试讲座等,是天津教师招聘考试第一门户网站!
26.“元曲四大家”是指哪四位,他们各自的代表作是什么?
答:元曲四大家及代表作分别为:
关汉卿——《窦娥冤》
马致远——《汉宫秋》
白朴——《梧桐雨》
郑光祖——《倩女离魂》。

27.“吴中四士”是指哪四位?
答:张若虚、贺知章、张旭、包融。

28.在现存唐诗中,哪三位诗人创作存量最高?
答:白居易,有2888首诗;杜甫,有1465首诗;李白,有1045首诗。

29. 清人王闿运称“孤篇横绝,竟为大家”的诗人是哪一位,“孤篇”是指哪一篇? 答: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30. 唐代“山水田园诗派”以哪些诗人为代表?
答:孟浩然、王维。

31. “唐宋八大家”是指哪些作家?
答: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韩愈、柳宗元。

32.“初唐四杰”是指哪四位?
答: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33.李颀的《古从军行》属于什么内容的诗?
答:边塞诗。

34. 宋词分为哪两大流派,各派的代表人物是谁?
宋词两大流派:豪放派和婉约派。

豪放派代表人物:苏轼(北宋)、辛弃疾(南宋)。

婉约派代表人物:秦观、李清照、贺铸、周邦彦。

更多考试资讯请关注互动交流平台天津公务员考试人人主页
天津教师考试微博 天津教师考试网。

2014年天津教师招聘考试各学科综合素养试题二十九

2014年天津教师招聘考试各学科综合素养试题二十九

2014年天津教师招聘考试各学科综合素养试题二十九中公天津教师考试网提供丰富的天津教师招聘、天津教师资格证考试信息,以及天津教师考试笔试培训、面试辅导、最新天津教师考试讲座等,是天津教师招聘考试第一门户网站!1、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和影视作品中,常看到和听到信奉佛教的人双手合什,口念“阿弥陀佛”,这“阿弥陀佛”是指什么?(A)A.一尊佛的名字B.经典的经文警句C.一种意念2、长篇小说《芙蓉镇》是一幅南方乡镇的民情风俗画卷,在1982年第一届茅盾文学奖评选中获奖。

这部作品被称之为“严峻的乡村牧歌”,它的作者是谁?( E )A.梁晓声B.张一弓C.张贤亮D.贾平凹E.古华3、孔子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所创立的儒学至今对国人仍有根深蒂固的影响。

孔子的另一重大贡献是整理编订了“五经”,这是一套古代什么方面的典籍?( D )A.历史B.社会C.经济D.文化4、维吾尔人很早就从游牧的畜牧业转向定居农业,在农业发展中根据当地自然地理条件和水资源状况创造了独具特色的农业灌溉方式,这种灌溉方式是什么?(C)A.旱井B.筒井C.坎儿井D.组合井5、茅盾先生,原名沈雁冰,是我国文学巨匠之一,是中国现代文学家,一生中留下许多名篇巨著。

茅盾先生创作力最旺盛、成绩最突出时期是1931年至1937年这一历史阶段,从1931年开始着手实现他“大规模地描写中国社会现象的计划”。

1931年10月至1932年12月,完成的“都市——农村交响曲”是哪部著名的长篇小说?(A)A.《子夜》B.《林家铺子》C.《春蚕》D.《残冬》6、《太平广记》是中国古代最大的小说集,全书按题材分92大类,150多小类,如“神仙”、“女仙”、“异僧”、“鬼”、“精怪”、“狐”等,保存了大量的古小说资料。

它出自哪个朝代?( B )A.唐朝B.宋朝C.明朝D.清朝7、舞台艺术片是我国传统戏曲与电影艺术的完美结合。

我国于1956年拍摄的第一部舞台艺术片是什么?( A )A.《梁山伯与祝英台》B.《天仙配》C.《红楼梦》8、唐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2014天津教师招聘考试语文复习指导之如何阅读学习文言文

2014天津教师招聘考试语文复习指导之如何阅读学习文言文

2014天津教师招聘考试语文复习指导之如何阅读学习文言文中公天津教师考试网提供丰富的天津教师招聘、天津教师资格证考试信息,以及天津教师考试笔试培训、面试辅导、最新天津教师考试讲座等,是天津教师招聘考试第一门户网站!一、教材分析《花瓣飘香》这是一篇叙事的记叙文,全文共十一个自然段,依循事情发展经过,以“花开→摘花瓣→谈花→送花”为线索,层层叙写,引人入胜。

也是按时间的不同分为四个部份。

第一部份(第一自然段):写我家门前开满了红艳艳的月季花。

第二部份(第二自然段):写“我”看到了一个小女孩在花丛中摘了一片花瓣,飞快地跑远了。

第三部份(第三至第十自然段):这是文章的重点段,写“我”通过与小女孩对话,得知她摘花瓣是为了送给生病的妈妈。

第四部份(最后一个自然段):写我买来两盆月季花,一盆送给了小女孩,另一盆放在自己母亲的阳台上。

教材中有一幅插图,画的是一个可爱的小女孩在花丛中,小心翼翼地捧着一片花瓣。

教学中能让学生根据插图来理解学习课文内容,可以增强教学效果。

二、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2.会读、会写、会用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能认、读1个二类识字。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培养学生从小具有敬爱父母的思想感情,陶冶高尚情操。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充分的朗读,体会小女孩真挚、纯朴的亲情。

教学难点:感悟人物的内心世界。

四、说教、学法说教法:为了突破重点,解决难点,我主要采用以下两种教法:1.据图想象法:“图”是对内容的描绘,“内容”是语言文字对事件的记载。

本文可以利用插图来想象课文的内容,体会人物的内心。

2.以读代讲法:“读”是理解课文,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有效手段。

通过分角色朗读,引导学生体会小女孩纯朴的亲情。

说学法:1.回答问题法:解答问题是加强理解的必要手段,自己解答,充分动脑。

听别人解答,也能对问题有所认识。

2.对话练习法: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对话练习。

2014天津教师招聘考试古文系统复习资料五

2014天津教师招聘考试古文系统复习资料五

2014天津教师招聘考试古文系统复习资料五文章来源:天津教师考试网《岳阳楼记》一、生字谪(zhé) 守朝晖(huī) 夕阴霏霏(fēi) 薄暮冥冥(míng)霪(yín) 雨心旷神怡(yí) 皓(hào)月宠辱偕(xié)忘潜行(qián) 浩浩汤汤(shāng) 潇(xiāo)湘属(zhǔ同“嘱”)二、重点解词增其旧制:扩大它旧有的规模。

制,规模。

横无际涯:宽阔无边。

涯,边。

朝晖夕阴:或早或晚(一天里)阴晴变化。

晖,日光。

大观:雄伟景象。

前人之述备矣: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

备,详尽。

山岳潜形:山岳隐没了形体。

薄暮冥冥:傍晚天色昏暗。

薄,迫近。

翔集:时而飞翔,时而停歇。

集,栖止,鸟停息在树上。

岸芷汀兰:岸上的小草,小洲上的兰花。

长烟一空:大片烟雾完全消散。

一,全。

何极:哪有穷尽。

樯倾楫摧:桅倒下,桨断折。

郁郁:形容香气很浓。

把酒临风:端酒当着风,即在轻风吹拂中端起酒来喝。

把,持、执。

微斯人:没有这种人。

微,无、没有。

吾谁与归:我同谁一道呢?归,归依。

三、重点语句翻译1.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译:到了第二年,政事推行顺利,百姓安居乐业,各种荒废了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

(具,同“俱”)。

2.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译:观赏景物时的心情大概有所不同吧?3.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

译:在那春雨连绵不断,整月不晴的时候(开,放晴)4.至若青和景明,波澜不惊译:待到春风和煦,阳光明媚、湖面平静(景,日光。

惊,有“起”、“动”的意思)5.去国怀乡,忧谗畏讥译: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

(去,离开)6.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译:胸怀开阔,精神愉快,一切荣辱得失都置之度外。

(宠,荣耀;偕,一起)7.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译:我曾经探究过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他们或许跟上面说的那两种表现不同。

(求,探求。

2014年中学语文教师招聘考试古代文言文归类五

2014年中学语文教师招聘考试古代文言文归类五
2014年中学语文教师招聘考试古代文言文归类五
1.表示才能遭嫉妒或受迫害类的词语。(1)害:嫉妒。
例:冯敬之属尽害之。《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2)短:说某人的坏话。
例:遭幸臣程元振、鱼朝恩短毁。《新唐书·郭子仪列传》
(3)隙:与某人有隔阂。
例:融与郗虑有隙。《资治通鉴·汉纪五十七》
(4)刺:①指责。
(4)当:定罪。
例:顺等罪当死,勿论。《明史·于谦传》
(5)狱:案件。
例:若水独疑之,留其狱数日不决。《续资治通鉴》
(6)牒:文书。
例:俄有吏袖空牒窃印者。
例:刺诸县短长。
②名片。
例:刺入即出见之
2.表示办案或犯罪遭审判类的词语。
(1)坐:①因犯错而定罪。
②诉讼时在法官面前对质。
例:滂坐系黄门北寺狱。《后汉书·党锢列传》
晋人使与邾大夫坐。《左传·昭公二十三年》
(2)案(按):考察、审问。
例:乃以滂为清诏使,案察之。(同上)
(3)论:判罪。
例:论守独石、内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天津教师招聘考试古文系统复习资料四
文章来源:天津教师考试网
《醉翁亭记》
1.文学常识:本文出自《欧阳文正公文集》,作者是北宋著名文学家欧阳修,唐宋八大家之一。

2.生字
环滁(chù) 林壑(hè) 琅琊(lángyá) 饮少辄醉(zhé)
岩穴瞑(míng) 伛偻(yǚlǚ) 酒洌(liè) 山肴野蔌(sù)
觥筹(gōngchóu) 射者中(zhòng) 弈者胜(yì) 颓然(tuí) 阴翳(yì)
3.重点解词
环滁:环绕着滁洲城。

环,环绕。

林霏开:树林里的雾气散了。

霏,雾气。

负者:背着东西的人。

负,背。

泉香而酒冽:泉水甜,酒儿清。

冽,清。

山肴野蔌:野味野菜。

蔌,菜蔬。

杂然而前陈者:杂七杂八摆放在面前的。

杂然,错落的样子。

陈,陈列、摆开。

觥筹光错:觥,酒杯。

筹,酒筹。

阴翳:形容枝叶茂密成阴。

翳,遮盖。

佳木秀而繁阴:发荣滋长的意思。

醉翁之意:情趣。

深秀者:秀丽。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酣,尽兴地喝酒。

丝,弦乐器。

竹,管乐器
野芳发而幽香: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

芳,香花。

发,开放。

伛偻提携:老年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搀着走。

这里指老老小小的行人。

伛偻,驼背,这里指老人。

云归而岩穴暝: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昏暗了。

暝,昏暗。

4.重点语句翻译
(1)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译: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地听到潺潺的水声,(又看到一股水流)从两座山峰中间飞淌下来,这就是酿泉。

(2)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译:山势回环,路也跟着转弯,有一个亭子四角翘起,象鸟儿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酿泉上面,这就是醉翁亭。

(临,靠近)。

(3)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译: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上,而在乎山水之间啊。

(4)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译: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于心并寄托于酒。

(5)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译:早上上山,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色不同,而那快乐也是无穷无尽的。

(6)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译:到溪边来钓鱼,溪水深鱼儿肥。

(7)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译:苍老的容颜,雪白的头发,醉醺醺地坐在人们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

(8)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译:树林茂密阴蔽,上下一片叫声,是游人走后鸟儿在欢唱呀!
(9)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译:游人们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呀。

(10)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译:醉了能和他们一块快乐,醉醒后能写文章表达这种快乐的,是太守。

太守是谁?是庐陵的欧阳修呀!
5.复习文章知识
(1)归纳段意第一段:写醉翁亭自然环境和命名缘由。

第二段:写山间朝暮和四季景色。

第三段:滁人、宾客、太守游琅山的情形。

第四段:写日暮醉归,点明全篇主旨。

(2)本文第一段写景的顺序是由远到近。

(3)“太守自谓也”在文中作用是什么?
答:制造悬念,引出下文。

(4)请写出贯穿全文主线的句子。

答: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5)第三段文字一共描绘了几幅图画?分别是什么?核心又是什么?
答:四幅。

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其中核心是太守醉。

6.理解背诵
(1)“醉翁”的由来是什么?请用文中原话回答。

答: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2)本文以色彩鲜明的语言,描绘了四时景物的特征。

其中最突出的四句是什么?
答: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

(3)第二段中哪个句子把山水之乐具体化了?
答: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4)请写出夕照全景的句子。

答: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5)请写出归后情景的句子。

答:树林阴翳,鸣声上下。

(6)概括本文的主旨。

与民同乐(文中原句“醉能同其乐”)(醉乐统一的句子)
(7)领起全文的句子是:环滁皆山也。

(8)文章中微露主旨的句子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9)体现全文核心及醉翁命名之意(写出醉翁言在此而意在彼,情趣所在)的句子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10)为后人传诵最多的一句话(七个字的成语)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2014天津事业单位专技岗教育系统辅导简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