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文化构建的乡村旅游景观规划设计——以融水县长赖村天缘山庄为例

合集下载

浅谈广西融水县老子山景区生态旅游项目开发

浅谈广西融水县老子山景区生态旅游项目开发
市 场 结 构 调 整 力 度 , 一 步 开 拓 东 盟 市 场 、 外 市 场 进 海 和 国内客 源市场 , 力 实现 国际 国内旅游 人数 、 游 努 旅 收入稳 步增 长 、 务 质 量 全 面 提 高 和旅 游 就 业 人数 服 同 步 增 长 四 个 目标 , 力 把 广 西 建 设 成 为 特 色 鲜 明 、 努 设 施 完 善 、 务 一 流 、 名 中 外 的 旅 游 大 省 和 国 际 旅 服 驰
旅 游 规 划 法律 法规 , 循 “ 遵 以人 为 本 , 态优 先 , 护 第 一 , 发 第 二 ” 规 划 理 念 , 建 老 子 山 生 态旅 游 生 保 开 的 构 景 区 的原 则 , 景 区生 态旅 游 开发 走 可持 续 发展 的 道 路 。 使 关 键 词 : 子 山 景 区 ; 态旅 游 ; 目开 发 ; 游 资 源 ; 老 生 项 旅 民族 文化
族 历史 , 挖掘 当代 融水 人 民丰 富的 民族 文化 底蕴 , 展
示 融水 少数 民族 的优 秀文 化 , 着 十分 重要 的 意义 。 有
2 现 状 分 析
对 老 子 山 生 态 旅 游 项 目的 开 发 , 们 从 区 域 旅 我
区全 年接 待游 客 的总 体 目标 是 , 现 国 内旅 游 人 数 实 13 . 3亿 人次 , 增长 1 , 内旅游 收入 8 l 元 , 3 国 2 亿 增
摘 要 : 着 我 国旅 游 业 不 断发 展 , 别 是 生 态旅 游 已是 人 们 喜 爱 的 旅 游 方 式 , 风 景 优 美的 生 态 旅 游 区 随 特 到
去 体 验 , 成 为 人 们 生 活 的 需 要 。 为 满 足 人 们 对 生 态 旅 游 的 需 要 , 好 生 态 旅 游 项 目 开 发 , 当 前 旅 游 已 做 是

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乡村旅游发展战略研究

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乡村旅游发展战略研究

— - 40 ——
【农 村 发 展 1。
农 经 济 2010,/8
资力度不大 ,筹 资形式不多 ,资金已经成 为广 西融水苗族 自 部利益和整体利益 相结合 、经济利 益 、社会利益和 生态利益
治县乡村旅游 陕速发展的最大 “瓶颈 ”。
相结合 ,追求利 益最大化 。基 于此 ,广西融水 苗族 自治县应
治县乡村旅游资源比较丰富 ,但分布 比较广泛 ,集 中度比较
l、发展速度较 决且初 具规模 。融水苗族 自治县乡村 旅游 低 ,在开发过程中 ,没有很好进行资源整合 ,直接导致乡村
起步 20世纪 9D年代 中期 ,经过 lO多年的发展 ,目前发展 已 旅游区域特色不明显 ,主题不鲜明 ,集聚效应较差 。
乡村文化民俗等旅 游资源 ,逐渐摸索出了较具地方特色 的乡
3、乡村旅游品牌尚未形成 ,形象模糊 。广西融水苗族 自
村旅游开 发模 式。一是景 点依托型 ,主要以元宝 山旅游 区 、 治县 乡村旅 游尽 管先后建立起了系列旅游产品 ,但缺乏竞争
贝江景区 、元宝山民族 村 、培秀苗寨 、归秀龙女沟旅游景区 力强的 品牌 ,导致 乡村旅 游知 名度 不高 。同时 ,由于产 品结
农 业 经济 2olO愿
广 西融 水 苗族 县 乡村 旅 游发 展战 略研 究
◎周 武 生
摘 要 :广西融水苗族 自治县 乡村旅 游发展速度 资源整合、产品开发 等方面存在不足 。基 于此 ,论文从经济、社会 、生态方 面确立 了广西融水苗族 自治县 乡村旅 游发展 战略 目标 ,构建 了 “一心
厶自●●口, 两轴三 圈”的战略布局 ,分析 了市场、形 象、社 区参与等战略举措。 关键 词 : 乡村旅 游 发展 战略 战 略 体 系

基于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的模式研究

基于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的模式研究

基于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的模式研究作者:卢雯君李枫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2020年第02期为了进一步推动我国乡村区域旅游业发展,进而带动我国文化旅游发展、农村区域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积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城乡机制有效衔接,加快现代化新农村的建设步伐。

近年来,随着新经济时代的到来,创意经济和体验经济时代的发展,文化融合创意通过旅游的形式被直观展现出来。

以广西融安县元宝山为例,分析其在发展文创乡旅过程中的几个创意点,针对我国如何实现乡村文化创意旅游发展提出新思路,旨在促进乡村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引言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代表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要注重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此进一步推动农村区域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进一步加大农村现代化建设,实现农村区域生态文明的良好发展,打造生态健康宜居的现代化新农村。

广西壮族自治区也出台了相关政策,如《广西文化产业跨越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的通知(桂文发[2017]34号),积极支持文化事业建设,带动乡村区域旅游业发展。

在产业融合的背景环境下,旅游业的发展对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来说非常重要,逐渐成为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

我国对旅游业的发展越来越重视,特别是在产业融合的背景环境下,使乡村旅游产业融合呈现一个新的良好契机,对乡村区域的发展来说非常重要,因此对乡村区域的地域空间特点、生态机理以及文化脉络等方面的内容展开研究和分析存在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把乡村旅游和文化产业创新有机结合起来,以此来探索行之有效的发展模式,本文在研究中主要把融水县元宝山乡村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分析该乡村在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性地制订可行性的应对措施和解决方案。

一、融安县元宝山乡村旅游发展概况元宝山坐落于广西省融安县北部区域,整个县域面积达到250平方千米,周围还有很多陡峭的山体,植被呈现显著的垂直分布特征。

生态农业旅游规划研究之生态社区模式

生态农业旅游规划研究之生态社区模式

生态农业旅游规划研究之生态社区模式——广西南宁东盟山水田园小镇规划在建设“美丽中国”、“美丽乡村”的过程中,各地区都在寻找适合自己地区的发展模式,其中,“生态”这一主题是各地区共同的发展目标。

本文将以广西南宁东盟山水田园小镇项目为例,讲述生态社区模式该如何打造。

广西南宁东盟山水田园小镇项目是由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规划设计的,该项目借助“农业生产企业化、农民生活现代化、农村生态自然化”的措施,把现有的四个村庄打造成生产、生活、生态相结合的生态社区,在原有的自然基础上引发再生、扩张,深入整合生态结构,组织生态绿地系统、道路系统,从而形成环境优美的高品质生态型区域。

一、艺术之田:艺术与农业、观人与赏鸟、生存性农业与社区文化培养的梦想田园该项目艺术之田的概念来源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旅游局主办的“首届广西特色旅游品牌评选活动”,“忻玉牌”珍珠糯玉米产品被评为“广西十大养生产品”成为“广西之宝”。

设计采用玉米地作为景观基质,是一个不断再生的农业过程。

在不断生长的农作物之中,艺术展览、表演、儿童游乐场、聚会以及游览等不同的活动也随着季节的交替而同步变化。

山水田园每年的播种和收获将成为社区的盛世,标志着山水田园不断焕发新生的活力。

相应的,艺术之田将成为见证和享受城市进步成果的最佳场所。

二、果香农情主题小镇:自然及其功能的新组合,融自然、生产、生活和娱乐为一体的原始模式果香农情主题小镇的概念来源于“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荔枝盛产南方,被誉为“果中之王”。

荔枝蜜是中国南方地区生产的上等蜂蜜,主要分布于我国华南地区,如广东、福建、广西等省。

荔枝蜜采用荔枝之花蜜,气息芳香馥郁,具有特殊的生津、益血、理气之功效,是岭南特有的蜜种,馈赠远方亲友的特等蜂蜜。

游客在果香农情主题小镇里可以随心随意建设自己的生活,实际也是在酿蜜——为自己,为别人,也为后世子孙酿造着生活的蜜,在这里每个人都是幸福的小蜜蜂,酿造着未来。

在果香农情主题小镇中,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规划设计了森林度假酒店——“B e e-Lo d ge”蜂巢酒店。

乡村景观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融入

乡村景观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融入

地融为一体,形成乡村优美的环境,成为一道非常靓丽的风景线。

随着当前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城市与农村的差别越来越小,城乡结合部的出现也证实了这一点。

所以,在城市绿化的规划设计不断扩大范围的情况下,乡村景观的加入也能使城市展现地域特色。

我国国土面积十分辽阔,每个地区的气候环境等众多因素也使它们各自形成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让乡村景观的融入到实际的设计过程中存在一定的不同。

与此同时,乡村景观中也有很多人文因素。

这是由于当地居民生活方式打造出的独特之处。

我国社会的快速进步和城市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也使城市居民在闲暇之余更喜欢去乡村体验生活,乡村景观中的独特与优美也能给城市居民带来焕然一新的感觉。

2乡村景观发展特点2.1地域性乡村景观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融入张纯(杨凌职业技术学院,陕西咸阳712100)随着当前时代的飞速发展和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居民的生活方式也随之改变,广大民众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严格。

在我国提出可持续发展理念后,“回归自然”理念的倡导也使城市的绿化得到更多重视。

而乡村的人工绿化成分少,大都是通过自然风景点缀乡村风光。

所以,在园林设计中,乡村风景的加入可以使园林建设的风格更加多样化,以实现人类与大自然的和谐共处。

故以乡村景观为基点,以风景规划设计为切入点,围绕园林设计融入乡村风景进行深入探讨。

乡村景观;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价值研究;发展特性绿化面积的扩大,能够使城市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给城市居民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氛围。

随着当前城市化的进程越来越快,绿化工程涉及的企业也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在各大城市中,而居民对绿化工程的开发与拓展也越来越重视。

因为在城市中生活的人们平时生活节奏很快,所以在节假日多出去走走、亲近大自然也是他们最渴望的一件事情。

故此,在城市景观中融入乡村风景,在一定程度上舒缓城市居民疲惫的身心,使他们的心情得到放松。

1乡村景观概述我国农业在整个行业体系中占有很大的比重,而乡村景观是人们农务劳动中对自然景观合理开拓后形成的别样风貌。

例析生态功能区保护及旅游开发技术

例析生态功能区保护及旅游开发技术

例析生态功能区保护及旅游开发技术1 龙妙村自然生态环境柳州市融安县大将镇龙妙村生态旅游功能区位于融安县大将镇龙妙村,总面积约666.67公顷,核心功能规划用地面积136.6公顷(2049亩)。

大将镇位于融安县城的东北部,地处中低山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太阳辐射强,气候温暖,雨水充沛,冬短夏长,雨热同季,气候资源丰富,气候条件较为优越。

境内温暖多雨,热量丰富,相对湿度达79%,年均日照时数1414.6小时;年平均气温19.2℃,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8.5℃,极端低温-5.5℃,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7.9℃,极端最高温38.9℃。

年均无霜期298天,年均降雨量1896.3mm,雨量多集中于4~9月,林木生长季节较长。

龙妙村整体资源丰富,建村历史悠久,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清朝嘉庆年间已经是一个繁荣的乡村集市;自然风景优美,美丽的浪溪江流过村庄,沿岸涌现出风景如画的景点;文化民俗多彩,各个民族的村民和睦共处,相互体验与传承民族文化,传统民俗文化一直沿袭至今;古建筑雄伟古朴,古代建筑遍地开花;物产丰富品种繁多,家乡物产丰富;劳作工具古香新奇,在数百年的劳作中就地取材,因陋就简,自制了许多生产工具、生活工具等,是村民智慧与勤劳的结晶。

目前,融安县龙妙金桔专业合作社的生产基地在大将镇龙妙村,种植面积1100多亩,基地金桔年产量超过2000吨,总产值达800多万元,不仅提高了乡村的整体经济发展,还有效地促进了当地的旅游开发。

浪溪江沿岸的田园风光,更被人们誉为“世外桃源胜地”。

2 龙妙村生态资源特点分析2.1 龙妙生态资源优势2.1.1 山水空间独特,风景秀丽。

这里山清水秀,景色天成。

龙妙的街、巷路面多是青石板铺成,村中土墙又是用大大小小的卵石铺挡,自然有致;浪溪江(龙妙段)清澈见底,自北向南蜿蜒流淌,两岸篙竹碧绿叠翠,宛如镶嵌在河岸的玉带;架建在急水滩头滩尾的竹筒水车,日夜不停地旋转欢歌、吐金溅玉;古时停泊在龙妙河边湾塘的有货船、渔船,每当夜幕降临,河面上燃起点点渔火,一只只鸬鹚鸟随着渔夫的吆喝声,一个个跟头就钻进水底,不一会儿,嘴里就叼着一条鱼浮出水面。

浅谈广西融水县老子山景区生态旅游项目开发

浅谈广西融水县老子山景区生态旅游项目开发

浅谈广西融水县老子山景区生态旅游项目开发作者:韦飞来源:《绿色科技》2010年第07期摘要:随着我国旅游业不断发展,特别是生态旅游已是人们喜爱的旅游方式,到风景优美的生态旅游区去体验,已成为人们生活的需要。

为满足人们对生态旅游的需要,做好生态旅游项目开发,是当前旅游业重要的课题。

而在整个生态旅游项目开发中,生态旅游项目开发可行性分析就显得十分重要。

在广西融水县老子山景区生态旅游项目规划与开发中,根据生态旅游规划技术方法,依据国家及地方有关的旅游规划法律法规,遵循“以人为本,生态优先,保护第一,开发第二”的规划理念,构建老子山生态旅游景区的原则,使景区生态旅游开发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关键词:老子山景区;生态旅游;项目开发;旅游资源;民族文化中图分类号:F59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0)07-0159-031 引言生态旅游源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强调回归大自然和保护大自然,与社会、经济、生态协调共进可持续发展思想有着密切的联系,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旅游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原则。

近年来,生态旅游在我国得到普遍重视,发展非常迅速。

融水县老子山景区生态旅游是以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主体,它不是单纯的自然风景观光旅游,而是包涵着丰富文化底蕴的度假休闲游。

因而,融水老子山景区生态旅游的建设是历史的使然、时代的需要,是融水县文明建设的要求。

通过老子山景区生态旅游规划及资源开发,突现融水纯朴苍古的民族历史,挖掘当代融水人民丰富的民族文化底蕴,展示融水少数民族的优秀文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 现状分析对老子山生态旅游项目的开发,我们从区域旅游、区域经济等四个方面进行可行性分析。

2.1 广西旅游业发展分析广西富有“旅游省”之称,旅游是广西五大经济支柱产业之一。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提高,假日产业的形成,旅游这一“无烟”产业将会有更快的发展。

广西旅游产业发展总的思路:努力推进特色旅游产品建设,大力整顿旅游市场和秩序,着力提高旅游服务质量,以完善旅游市场经济体制和环境为方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加大旅游宣传促销和客源市场结构调整力度,进一步开拓东盟市场、海外市场和国内客源市场,努力实现国际国内旅游人数、旅游收入稳步增长、服务质量全面提高和旅游就业人数同步增长四个目标,努力把广西建设成为特色鲜明、设施完善、服务一流、驰名中外的旅游大省和国际旅游目的地。

基于生态与传承的壮乡景观再造

基于生态与传承的壮乡景观再造
(作者单位 :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
2021-7 67
自然地貌方面,按《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 T18972-2003) 对火卖景观资源进行了景观分类与评价,现 有 AA 综合自然旅游地——AAA 山丘型旅游地 :观音山 ; AAB 谷地型旅游地 :锦绣梯田 ;AC 地址地貌过程形迹 :大 曹天坑、飞虎洞、迷魂洞,得出结论 :火卖具有优良级旅游 资源。
五、结论
本项目的概念性规划设计遵从的核心理念是“天人合 一”,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当地人们在高山天坑、原 始民居的原生态环境中生活了许多年,面对 21 世纪快速发 展的外部世界,如何进行规划、开发建设而又不迷失本土文 化的根本,探索性地实现现代条件下的景观再造,对设计师 而言,是一个难题。
“乡土景观”应该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重整升级乡村 环境的良好抓手,它的建设,应以民族性、地域性、原生态、 可持续发展为承载内涵,以追求和谐、转型、绿色、健康为 实现目标,展现未来中国经济健康发展、民族团结稳定、生 态绿色优美的美好愿景。而“设计结合自然”的乡土景观则 是进一步的延伸和深化,也是西方的传统设计理论与目前中 国实际国情相结合的设计实践创新。
4. 项目开发定位。总体形象定位:清凉小镇,云端桃源, 分项目标定位 :(1)遗落云间的高山汉族民俗村落。(2)海 拔最高的国际中医养生论坛。(3)环天坑围地区最佳旅游住 宿地。(4)清凉小镇云海繁星最佳观赏地。
根据景观资源状况和访客目标人群的相关分析,结合项 目定位和旅游行业发展趋势,策划确定设计区域范围内的可 行项目 :登山俱乐部,中医药养生论坛,精品高山民宿,乡 村技艺体验街,天坑酒店及壮乡风情美食天街,特色自然景 观体验。通过整体规划布局和体验线路的连接,打造出一个 独具特色的高山天坑风情小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生态文化构建的乡村旅游景观规划设计——以融水县长赖村天缘山庄为例陈尚玲;陆军【摘要】[目的]分析融水县长赖村的现状、历史文化背景,总结其景观改造提升对策措施,为各地乡村旅游景观规划提供有益借鉴.[方法]通过对融水县长赖村进行实地考察,以及针对村寨现有的旅游项目进行游客满意度和需求的问卷调查,分析总结长赖村生态旅游资源的优劣势,并提出了其景观改造提升的对策.[结果]融水县长赖村自然景观秀丽,有着深厚的苗族历史文化积淀,村寨中开发的旅游项目多为自发型,因旅游产品包装层次较低,不能形成综合景观效果.[建议]项目建设起点高,景观规划设计规范,景点水平整合度好,旅游产品集合性强,在特定的区域内能分享不同游乐体验项目,较好地满足"文、深、慢、漫、精、境"新生态旅游的要求,是长赖村旅游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则.【期刊名称】《广西农学报》【年(卷),期】2018(033)002【总页数】9页(P39-47)【关键词】长赖苗寨;天缘山庄;生态文化;乡村旅游规划;景观规划设计【作者】陈尚玲;陆军【作者单位】南宁职业技术学院, 广西 530008;广西师范大学, 桂林 541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986融水苗族自治县地处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是全国最早成立的苗族自治县,也是广西唯一的苗族自治县。

融水县旅游资源丰富,山水天生丽质,风光旖旎如画,民族文化历史悠久,乡情乡风浓郁质朴,素有“百节之乡”美称。

政府提出重点打造“一山(元宝山)一水(贝江)一城(县城)一节(芦笙斗马节)”的建设思路,着力打造生态旅游特色产品。

长赖村位于融水镇,距离县城8.4公里,是融水大苗山一个古朴的苗寨,集山、水、民族风情于一身。

整个村寨依山傍水,美丽清澈的贝江从村边缓缓流过,沿江村旁绿竹环绕、苗家吊脚楼在青山绿水中格外耀眼,编织成一幅幅如痴如醉的山水泼墨画。

长赖村现有130户526人,其中苗族人口占总人口数的95%,水陆交通便利,是融水县开放最早的苗族风情旅游村,长赖苗寨被柳州市评为柳州市“十大美丽乡村”。

1 项目概况天缘山庄规划项目位于长赖村内,一期总规划面积24149m2。

南北向长约280m,东西向宽约105m,为主山面向贝江一侧,规划用地与贝江连接处原为竹林杂丛,隅有滩涂,现由于施工沿江一侧形成宽约9m的开挖面,直壁土墙高4~5m,含沙量大。

规划用地原生植被不多,主要是后期种植的撑篙竹、杉树、八角、柚子、油茶、芭蕉等树种,原有居民房一幢,周边有菜地。

规划地与长赖村民族街隔江相望,在民族村主干道与贝江连接处已建有简易码头,通过船舶由码头过江可到达规划山庄。

项目地的贝江河段上下游间各建有水电站,水流平缓。

平时常水位至现在开挖步道的相对高程以下1.0m,雨季洪水位约至现在开挖步道的相对高程以上3.0m处,步道在洪水季节被水浸泡3~5天。

2 天缘山庄生态旅游资源特点2.1 生态旅游资源优势2.1.1 以长赖苗寨为资源背景,生态文化融合度高天缘山庄选址于长赖村内,融合了长赖苗寨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及独特的苗族原生态文化。

长赖村生态民族旅游开发较早,为扩大长赖苗寨乡村旅游知名度,前几年融水县政府加大了对长赖村的投入,对景区进行了整体规划,在长赖苗寨入口建设贝江游船起落主入口区、景区大门、公共厕所以及大型生态停车场,使整个长赖苗寨生态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得到提升,为天缘山庄的运营奠定基础。

2.1.2 沿江景线视感佳,资源开发重点突出,特色鲜明天缘山庄项目选址位于长赖村贝江段西面,贝江由东呈弯状流过,长约280m,竹林环翠,江水清澈,岸线流畅,与天缘山庄成一湾水景,山庄与水湾平面似半岛状,主山和水湾成“背山面水”之风水坡地,合乎“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的自然生态之道。

青竹绿树自然生长,林下地形起伏有致,空间氛围自然有趣,是优美人居环境之地。

天缘山庄与长赖村寨已开展的民族旅游有差异性,重点更加突出,特色更加鲜明。

现在村寨中开发的旅游项目多为自发型,旅游产品包装层次较低,不能形成综合景观效果。

而天缘山庄不同,项目建设起点高,规划设计规范,景点水平整合度好,旅游产品集合性强,在特定的区域内就能分享不同游乐体验项目,较好地满足了“文、深、慢、漫、精、境”新生态旅游的要求。

2.1.3 政策扶持得力,功能完备,景观整体性好天缘山庄规划项目不仅是一个乡村生态旅游项目,更是展示民族文化底蕴的项目,还是融水苗族自治县建县六十周年的县庆重点项目,体现了广西区党委政府对民族地区的关心与支持。

在项目策略上要求功能完备,满足区域旅游多方面需要,突出民族生态文化展示、民族商务活动、民族养生康健等方面的挖掘,目的是将其打造成为长赖苗寨的核心景点,全面提升长赖苗寨的旅游质量。

2.2 生态旅游资源劣势2.2.1 沿江岸线破坏严重,给后期景观设计带来难度施工前因各种原因没有做好天缘山庄的总体规划,沿江边岸坡地竹林景观遭到严重破坏。

为了满足交通组织功能,进行深度开挖面宽9米,长280米,使江岸坡面形成直壁岸墙,破坏原基土面,增加后期施工难度和投资。

2.2.2 原有景观元素较少,资源选取面窄从天缘山庄的环境看,本身景观资源不足,除沿江独特风景外,内部资源比较缺乏。

比如自然风景资源中山景欠佳,石景没有,人文资源稀少。

在植物景观方面,除翠竹外,八角树、杉树、油茶等均是人工林木或经济林,观赏树木少。

3 景观规划设计思路、原则、定位3.1 景观规划设计思路根据天缘山庄的生态资源现状与特点,结合具体地形地貌及前期施工现场的情况,从乡村生态旅游规划要求入手,运用优美人居环境建构理论,采用返朴归真的生态景观设计手法来构建山庄环境的空间审美性,营建创意特色旅游产品,凸现贝江优良的地域山水生态文化。

3.2 景观规划设计原则3.2.1 尊重自然生态资源的原则天缘山庄选址区域自然生态环境优美,山环水绕,翠竹影波,江水如烟,对面村寨错落有致。

在设计时充分利用生态学理念,在植物选择、景点布置、空间处理以及建筑布局上充分协调周围环境,构建质朴自然、生态悠然的游憩空间。

3.2.2 保护原有地形地貌的原则针对已开挖的沿江一线,立刻停工重新设计方案。

对于施工开挖留下的直壁在措施上运用可行的生态技术加以处理,如分级台地式保护、卵石嵌边保护、PUC管种植保护、护土筋保护、青竹护边保护等。

在泳场与沙滩接缝处运用大卵石铺筑,形成线状护边,确保洪水时沙子不被冲走。

篮球场等运动休闲区依地势设计,采用级状台阶组合成观众席,既可满足观看的需求,又能较好地保护原地形。

山庄的水体设计顺应地形变化蜿蜒而下,自然有趣,动用土方量少,很好地解决清溪流水的问题。

3.2.3 传承民族文化的原则融水的民族风情保存最原始、最完整,无论是民居建筑、饮食服饰、民间节庆、风俗习俗或者农耕劳作,都有其自然审美文化积淀。

苗族文化元素是融水乡村文化载体,是融水乡村旅游发展最具特色的旅游元素。

因此,天缘山庄旅游景观规划设计重视和加强民族文化的传承,做到以人为本,把握好审美准则。

3.3 景观规划设计定位天缘山庄景观规划设计从乡村生态旅游规划的角度入手,选定天地共泰、天人合一之意境作为主题,运用优美人居环境的建构理论,融入苗家文化元素,突出自然生态观,将山庄打造成为具有浓郁的苗族风情,以自然观光、休闲度假、会议中心为主要功能的文化品位高的生态度假区(见图1),使其成为长赖乡村民族旅游景区新的人文和生态风景地标。

图1 天缘山庄景观规划设计总平面图图2 天缘山庄功能分区图4 景观功能分区及主要景观节点设计规划项目根据建设方要求及综合功能需要,划分为四大功能区:江景风光区、别墅养生区、宾馆休闲服务区、苗族文化体验区(见图2)。

在乡村景观建设上强调生态和谐,在建筑景观上突出民族特色,在细节上体现浓郁苗寨风情,彰显乡村风物特色。

4.1 江景风光区该功能区面积6280m2,主题为“绿风”。

以水文章为景观打造重点,水际边通过自然泳场、自然式人工沙滩、亲水平台、酒栈茶坊、游步道、苗风壁画、生态挡土墙等元素构筑景观,让人们感受到美丽贝江翠竹影秀,泛江游船沙滩戏水,壁画曲廊风水一线,自然畅泳江水有情的意境(见图3)。

4.1.1 江风晨曦利用上游浅水区与开挖面营造自然式人工沙滩,沿江模拟自然林成片种植耐水湿彩叶植物,比如水葡桃、垂柳、复羽叶栾树、尖叶杜英、枫香、池杉、落羽杉、水杉、黄葛榕、香樟等树种,体现“树之美”的生态配置,达到既营造彩色风景林又能固堤护岸的效果。

游客漫步沙滩,江风习习,树影抚梳,苗寨吹烟,晨光朦胧,心情舒畅。

图3 江景风光区效果图4.1.2 苗风壁画该功能区开挖面大,导致坡墙不稳定,严重可能向内淘沙使墙体崩坍。

在地形处理时对开挖的直壁采用生态挡土墙设计,选用细卵石、文化石、青云片等材料构筑苗家文化壁画,采用连续绘画形式点明民族特色主题,选取苗族的服饰、赶圩、歌节、建筑、家事活动等作为创作要素加以表现。

比如苗家花、鸟、虫、鱼、蝶等服饰形象,苗族祖先崇拜和图腾的锯齿纹、同心圆纹、雷纹和云纹等图案[1],叙说苗家始祖与繁衍的稻草舞,表达苗族先民为民族的兴旺发达进行斗争的《婚碑歌》等等,反映苗家浓郁的民族文化气息。

护墙植物选择以沿阶草、麦冬、迎春、三角梅等为主,与壁画相互映衬,组成丰富的自然生态型植物景观。

4.1.3 迎宾寨门寨门是苗族的特色建筑之一。

在天缘山庄入口处设计寨门(见图4),是苗家人迎来送往,对客人唱拦路歌、敬拦路酒的聚会场所。

寨门为穿斗式结构建筑,造型优美,重檐悬山琉璃瓦顶,全木质结构,不用一钉一铆,全凭能工巧匠凿孔穿榫而成,上刻“贝江天缘山庄”六个字,屋顶上悬挂牛角和蝴蝶银饰等苗族神圣物和崇拜物,表达苗族人民对牛和祖先的缅怀之情,展现苗族的特色和古韵,同时寓意吉祥平安、生活幸福。

寨门两侧以及主路上种植苗族的寨神树枫香,蕴含保佑村寨平安无事、人畜兴旺的深刻寓意。

由“万物有灵”的观念苗族产生植物崇拜,枫香就是苗族人民寄予希望和崇拜的“神树”[2]。

枫香与山庄的建筑相互掩映,营造出浓厚苗族文化特色的自然生态植物景观,形成“无枫不成寨,无寨不有枫”的独特民族植物文化。

图4 山庄寨门效果图4.1.4 清江垂钓利用现开挖线状场地,设计伸向水面的亲水平台,防腐木卵石混合铺装,临水边设置仿竹栏杆,在平台下面有意识地保留河道低洼处原有的丛生芦苇、花灌木以及天然地被,营造自然清静、粗犷野趣的生态景观,可供游客休闲垂钓、观江赏景、休息聊天,让人们在绿竹清风中垂钓,音韵十足,感受长赖村自然生态之美景。

4.1.5 酒栈茶坊在贝江边设计酒栈茶坊(见图5),仿木结构坡屋顶建筑,抚廊连接。

一层为架空层,可供游人休闲、购物。

二层向外挑出构成露天平台,内设酒吧、茶坊、咖啡屋等,是游客休息、消遣和交际的场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