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平化设计之父”:重提奥托·艾舍
国际主义平面的设计风格形成

——博朗电器、德国汉莎航空、FSB、德国电视二台(ZDF)、ERCO-照 明、法兰克福机场、西德意志银行、德国德累斯登银行、Severin und den Siedler Verlag。现今视觉传达的通用称呼应归功于他的理论作品。同样的来说, 奥托·艾舍是企业识别的创造者与开拓者,他为慕尼黑奥运从制服到入场券都做 了完整的设计。此外,还为如汉莎航空等企业做企业识别。
巴尔莫设计的海报很政工,这些海报这几都具有纵横网 络的简单编排特点,具有强烈的现代感,比如他为瑞士 巴塞尔一个建筑展览设计的海报“B U RO”,利用纵横 版面编排,把文字镶嵌在规整的网络中,这四个字母则 是以生面的黑色和倒影的红色对应,在当时的屏幕设计 中是非常突出的。虽然他的屏幕编排非常讲究功能主义 特点,具有强烈的“风格派”特点,但是他的字体设计 则是依然比较讲究电压和装饰,与日后完全采用科班而 非人格化的国际主义风格依然有距离。他的设计应该说 具有荷兰”风格派“代表人物杜斯伯格的形式特征,他 本人也受到荷兰“风格派”很大的影响。
国际主义平面设计风格运动的先驱
虽然国际主义风格到20世纪50年代才正式确立,但是,类似的设 计摸索工作早在50年代以前就已经开始。作为二战前后最重要的 平面设计中心之一,瑞士的巴塞尔和苏黎世两个城市对国际主义 风格的形成起到重要作用,成为一个设计中心地区,涌现出了像 艾米尔·路德(1914-1970)、阿明·霍夫曼(1920-)这样重要 的平面设计师。瑞士的国际平面设计风格是在1959年瑞士出版 《新平面设计》杂志时真正形成气候的。这本刊物是瑞士国际主 义平面设计风格的基本阵地、中心和发源地,在平面设计史中具 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奥托·艾舍

来无果。于是Aicher决定自己设计字体,他的字体Rotis
, Rotis Grotesk (sans)、Rotis Semigrotesk、Rotis Semiantiqua和Rotis Antiqua (roman) ,以其较和缓的 衬线和统一的字母宽度的特色,成为衬线与非衬线字体间 真正的桥梁。
的设计获奖的时候,Otl Aicher收到了德国国家奥
委会关于1972年的设计委托。尽管慕尼黑奥运会被 针对十一个以色列运动员的恐怖活动搅乱,但与 1936年希特勒的柏林奥运会不同,它以另一种方式
展现了德国。Aicher与它的团队从当地巴伐利亚环
境中获取灵感,但又避开了纯粹的民俗艺术,设计 了一套色彩丰富的视觉形象。完全聚焦于运动员的 醒目图像、与严谨的网格系统一道,加上Univers 体的使用,展现了灵活性的同时也保持了一致性。 o
奥运吉祥物
奥运吉祥物Waldi。
同样奥运吉祥物Waldi是一个机敏的几何 德国腊肠犬,也是人见人爱的形象。
小镇宣传海报
Lorem ipsum
Lorem ipsum
为德国小镇Isny设计的 视觉形象的一部分海报
。
LOREM IPSUM DOLOR
Lorem ipsum dodflor sit amet cons etur isic ing elit sed eiusmod tempor incididunt ut labore et dolore magna aliqua Ut enim minim veniam quis nos trud ex erci tation ullamco ipsum dodflor. 他当时希望寻找一个可以与Univers搭配的罗马正体,后
L1972年,为慕尼黑奥运会做的设计 ——这是公认的历届奥运视觉系统的 经典。1972年,为慕尼黑奥运会做的
扁平化设计的现代应用研

扁平化设计的现代应用研究付萌萌摘要:说起扁平化设计就立马联想到了几何、抽象、客观的概念词汇。
扁平化设计受瑞士风格的影响,与极简主义相承一路发展到现在,已成为了当下最火的设计风格之一,它从最初主要涉及在互联网行业中的网页设计、交互设计和界面设计到后来逐渐被设计者们所接受开始应用到信息整合传达和视觉传达设计领域中。
它的出现及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不仅使设计界出现了新的转折点,也给设计界带来新的选择与挑战,对于扁平化设计的如何应用与创新也是设计者们要不断思索的无限可能性。
关键词:扁平化设计;元素;简单;创新一、扁平化设计的论述(一)扁平化设计的概念扁平化设计一切趋于抽象、简单和符号化,在设计应用上的一些logo和图标上会以去掉纹理、阴影、渐变等可以做出3D效果的内含元素来与拟物化设计区别分开。
这样的设计方法将设计本身的信息抽离出来,更注重内容性,使大众在视觉上简单易懂。
著名艺术家Edgar Degas曾说:“艺术不是你所见,而是你所呈现。
”对于平面设计而言:你给用户所呈现的设计元素,是否能够展现出这是做什么,而又是否能够展示出大众对此的聚焦点并且帮助他们解决一些问题,这也是设计者需要思考的设计可能性。
(二)扁平化设计的起源要追溯扁平化设计的起源,可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的在国际主义平面设计风格时期(瑞士风格),在当时已经有很多设计师的作品趋向于简单清晰和客观的设计风格,比如米勒的一些海报设计特征基本上和扁平化设计的特征相近,以简单的元素——字体和图像相结合的方式表达出清晰的信息内容。
扁平化设计这个名词的最开始的提出者是谷歌公司,谷歌是从Android 4.0开始,明确了这种清晰的设计规范,但是关于扁平化设计的最先实践者却是微软,它电脑的界面设计开启了扁平化设计的浪潮,之后再到苹果手机的iOS7,它借鉴了谷歌和微软的设计语言,手机界面使用了更加简单的图标,更清爽的字体,以及整体的扁平化生态系统。
所以说谷歌、微软、苹果三大巨頭是彻底将扁平化设计风格推向了设计界的顶端。
埃托。索特萨斯

卡尔顿书架
造型纯粹, 色彩艳丽, 简洁却又极 富装饰感, 功能多样, 外观出人意 料,是一件 极其“自我” 的产品
• 索特萨斯被同时代人称为设计界的“文化游牧 者”,因为他在一生的设计生涯中始终以一种 “人类学”的态度对待设计,从民族世俗文化 和其他民族的不同文化中寻找创作灵感,也从 个人不寻常的经历中获得某些启示。
• 这就是索特萨斯,一个设计界的特立 独行者
• 1917年,索特萨斯生于奥地利, 后移居意大利,并考入都灵理 工大学建筑系。 • 1947年,他创建了他的首个工 作室。 • 1956年,索特萨斯任职美国尼 尔森设计事务所,适逢“反设 计思潮”风起云涌。 • 到1960年代,索特萨斯成为 “反设计学派”的代表人物之 一。
• 索特萨斯是70年代“邀进设计运动”的领导人 物,而后又成为80年代“后现代设计”的重要 的代表。这些特质赋予他的设计以变幻无究的 格调,从极端的富于诗意,到非常热闹的世俗 色彩,充满疑问的同时却永远不会感到单调。
• 索特萨斯在设计中关注更多的是文化的设计和生 活方式的设计。 • 设计的功能并不是绝对的,而是具有可塑性的。 功能不仅是物质上的,也是精神上的、文化上的。 产品不仅要有使用价值,更要表达一种精神层面 上的内涵。
• 索特萨斯注重兼容并蓄各民族文化精髓,无怪他 被称为文化游牧民 • 他的作品融入了20世纪初的装饰艺术,还有波普 艺术、东方艺术,古代文明的建筑样式也被他拿 来当成设计元素。1968年间,他设计的柱状横条 纹超级橱柜,使人联想起具有一样条纹装饰的意 大利罗马大教堂。
正如他设计 的浴缸,他 的沙发同样 也可以帮助 人们“整理 思绪”
艾托•索特萨斯
• 后现代设计领袖、孟菲斯派的创始人艾托•索特 萨斯本周一在意大利米兰家中辞世,终年90岁。 这个伟大的设计师,多次以诗意的方式满足了 人类小小的享乐,现在他离去了,意大利设计 的荣耀归于他。
设计史乌尔姆与博朗公司的设计ppt课件

.
一、德国现代设计特点
重功能、重理性,善于运用科学技术, 重视产品质量,强调秩序感、逻辑性、 系统性和标准化的设计特点。
各种辅助配件;另一种是每个单元都具有独立的功能, 单元组合形成具有复合功能的产品。
.
.
.
布劳恩公司产品设计
.
布劳恩公司产品设计
.
.
.
.
.
系统设计的核心是理性主义和功能主义, 常采用基本单元为中心,形成高度系统化的、高度简
约化的形式, 整体感强而具有冷漠和非人情味的特征。 如1956年古戈洛特和兰姆斯合作设计的SK4型组合音
进了一步。——笛卡尔修道院
.
.
Max Bill 1962年设计
.
锻炼:马尔多那多
真正使乌尔姆设计学院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并形成严格的教 学体系,是在1956 年,由托马斯·马尔多那多(Thomas Maldonaldo,1922~)任第二任院长以后。
出身于建筑家的马尔多那多,认为设计应该而且必然是理性的、 科学的、技术的,学院应完全立足于科学的基础之上,要培养 出科学型的设计师,为德国工业发展服务。
.
与美国战后商业社会追求设计形式的“样 式主义”设计原则不同,布劳恩公司不是 在产品的形式上下功夫,而是以产品的实 际质量水平来赢得市场,反对任何为商业 目的而采取的形式主义做法,坚持依靠先 进技术达到产品功能的完美,“设计是人 体工学、功能和美学的等值”,设计的根 本是如何使技术转化成产品以及如何使产 品造型满足人的生理和心理需要。
世界现代设计简史.

世界现代设计简史.一、名词解释1、设计答:维克托·帕巴奈克在《为真实世界的设计》中提出:设计是为赋予有意义的秩序所做的有意识和机智的努力。
2、现代设计答:现代设计是为现代人、现代经济、现代市场和现代社会提供服务的一种积极的活动和行为,目的是优化、美化、合理化人的生存方式、生存环境,以及器物和工具等。
现代设计的重要特征是“和谐化设计”。
主要是指在设计方面力求做到人与人、人与动物、人与自然、人与所有生灵之间的和平共处,共生共存,并以和谐化的社会构筑人与自然和社会的和谐关系以及和谐空间。
树立“以生灵为本”的设计理念。
终极目标和最高境界——合情、合理、和谐。
3、艺术与手工艺运动答:艺术与手工艺运动是英国19世纪下半叶形成的一场设计运动。
是针对家具、室内产品,建筑的工业批量生产所造成的设计水准下降的局面,而在设计领域内开展的一项改革运动。
它是以追求自然纹样和哥特式风格为特征,旨在提高产品质量,复兴手工艺品的设计传统。
艺术与手工艺运动是现代工业设计的先导。
说它是一次运动,是因其影响波及面大,具有国际意义。
这场运动以英国诗人、文艺批评家约翰·鲁斯金的理论为指导,由诗人兼文学家、设计师,被誉称为“工业设计之父”的威廉·莫里斯倡导宣传并身体力行。
代表人物有莫里斯、麦金托什、拉菲尔前派等,代表作品:莫里斯与菲利普·韦布设计的红屋、格林兄弟设计的根堡住宅花园。
4、新艺术运动答:新艺术运动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洲和美国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次影响相当大的装饰艺术领域的设计运动,持续长达十年。
它由法国起源,之后蔓延到荷兰、比利时、意大利、西班牙、德国、奥地利、斯堪的纳维亚国家中欧各国,乃至俄国并超过大西洋波及美国。
成为一个影响广泛的国际设计运动。
新艺术运动追求完全放弃任何一种传统装饰风格,彻底走向自然风格、强调自然中不存在直线、强调自然中没有完全的平面、在装饰上突出表现曲线、有机形态,而装饰的动机基本来源于自然形态。
后现代主义时期的产品设计

后现代主义时期的产品设计工业设计的发展基本是遵循两条不同的道路的,一条是比较商业化、大众化、应付市场需求的设计,也就是常规设计方式,这类设计是大量的,充斥市场的,为日常生活服务的,虽然大部分设计著作并不介绍它们,但是,这却是市场上的主流设计。
这种设计会受到前卫设计的影响,但是,却没有前卫设计那样瞬息万变,那么个人化,产品的价格因此也低廉,这是为大批量生产的设计;另外一条则是较为具有探索性的、具有强烈设计家个人表现的、受到总体设计运动影响的前卫设计。
这是大部分设计理论著作都津津乐道讨论的、非常引人注目的、与总体设计运动的发展密切关联的设计,但是,大部分都没有被大批量生产,因此也是价格昂贵的设计,是与大众脱离的设计。
作为新的设计风格被探讨,也被第一种大批量生产的设计借鉴,这种设计充满了探索性。
后现代主义设计和其它的一些现代主义以后的设计属于这一类型的设计。
在产品设计上,或者说在工业设计上,后现代主义的影响没有在建筑设计上的广泛,但是由于对现代主义的改良和改革动机,也产生了相当一批设计家,他们不遵循现代主义、国际主义的设计原则,而自己开拓新的设计风格方向。
从思想观念上看,他们基本还是形式主义者,并没有希望彻底改变现代主义的功能主义,努力从形式上希望达到突破,创造新的产品形式。
从形式上看,我们可以把现代主义以后在产品设计,或者工业设计上的流派大致分成几个类别,即“高科技”风格(Hight Tech)、“改良高科技”风格(Trans High Tech )、意大利的阿基米亚和孟菲斯集团(Aichimia Memphis)、后现代主义风格, 减少主义风格(Minimalism )、建筑风格(Archetypes)、微建筑风格(Micro-Architecture)、微电子风格(MICro-electronics)等等。
以下对这些风格分别进行介绍。
“高科技”风格工业设计上的“高科技”风格是从祖安·克朗(Joan Kron) 和苏珊·斯莱辛(Susan Slesin) 1978 年的著作《高科技》(High Tech, 1978)中产生的。
国际主义平面设计大师奥托.艾舍作品探析

国际主义平面设计大师奥托.艾舍作品探析作者:段怡馨吴卫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4年第06期摘要:奥托·艾舍是德国著名的平面设计大师,是乌尔姆造型设计学院的创始人之一,也是二战后德国国际主义设计风格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平面设计作品带有典型的国际主义风格,他抽象的构成形式,给予了其作品言简意赅、寓意深刻的思想;其作品严谨的结构布局,成就了其作品一丝不苟、理性稳重的风格;最难得的是其前卫的设计思维,时尚新颖,为二战后德国的平面设计注入了新的血液,也为德国国际主义平面设计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奥托·艾舍;国际主义;构成风格;慕尼黑奥运会;罗蒂斯字体中图分类号:J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4)18-0165-03一、背景二战后的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即西德)经济萧条、物资匮乏,设计这一领域更是由于战争的原因而停滞不前。
早在20世纪30年代后期,德国许多设计师不堪法西斯的迫害,纷纷去往美国寻找新的发展机会,试图在美国开辟自己的设计领域。
他们在逐渐适应美国社会之后,摸索出一套既有现代特色又能适应当时美国社会文化的设计风格——“国际主义”风格,这种风格是将欧洲的“现代主义”和美国富裕的社会现状结合起来,是对二战前期的“现代主义”风格的进一步发展和壮大。
“国际主义”风格在二战后发展迅速,在20世纪60、70年代继而又传播至欧洲大陆,成为了世界上最为流行、影响最大的设计风格。
当时西德许多的设计师都深受该设计风格的影响,70年代因慕尼黑奥运会的视觉识别系统而声名鹊起的德国设计师奥托·艾舍也不例外,其作品也明显地受到了国际主义风格的影响,他创造了许多结构严谨、思维前卫的平面设计作品,为瑞士之后的国际主义平面设计风格奠定了基础。
二、奥托·艾舍简介奥托·艾舍(Otl Aicher,1922~1991)是德国20世纪70、80年代最有影响力的设计师之一(见图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扁平化设计之父”:重提奥托·艾舍作者:徐天然孙硕来源:《艺术与设计·理论》2015年第08期摘要:扁平化设计一直是设计师之间的热门话题,扁平化时代正在来临。
然而扁平化设计在很早之前就已经出现过,可以追溯到奥托·艾舍平面设计风格。
因此,虽然扁平化设计是当下很流行的名词,却没有什么真正意义上的改变。
这只是社会潮流反复循环而已,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被拟物化设计所取代。
关键词:扁平化;国际主义风格;平面设计;奥托·艾舍检索:中图分类号:U212.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832(2015)08-0051-03“Father of Flat Design”: Revert Otl AicherXU Tian-ran,SUN Shuo(Beijing Jiao Tong University,Beijing 100044, China)Abstract :Recently, flat design has been a hot topic between designers, flattening era is coming. However, flat design long before it has appeared, can be traced back to Otl Aicher graphic design style. Thus, while the current flat design is very popular term, but did not change anything in the true sen se. It’s just social trend repeated cycles only, in the near future will be replaced by the proposed design materialized.Key words :flat design; international style; graphic design; otl aicherInternet :一、引言随着智能手机的不断发展,不断促进着界面设计的更新,以前界面设计为拟物化设计。
但是2008年由Google首次提出扁平化设计(Flat Design)这个概念。
之后扁平化设计受到很多设计师们的追捧。
这段时间以来,扁平化设计一直是设计师之间的热门话题。
二、扁平化设计(一)定义扁平化风格是一个很受欢迎的、以简约主义为核心的设计观念①。
顾名思义,扁平化设计是根据平面的样式来定义的:通过移除额外的元素比如阴影、斜边、纹理和创建3D样式的梯度等等来简化界面的设计②。
它主要是针对现在智能手机和电脑、平板的界面设计,现在也是用在视觉传达设计上。
扁平化的概念最核心的地方就是:去掉冗余的装饰效果,意思是去掉多余的透视,纹理,渐变等等能做出3D效果的元素③。
让“信息”本身重新作为核心被凸显出来。
并且在设计元素上强调抽象、极简、符号化③。
所谓扁平化,就是一切都是平的。
(二)特征首先,扁平化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拒绝特效④,即去除多余的装饰效果,达到所有元素干净利落,去繁就简的效果。
其次,简单几何元素的运用也是一大特点。
设计师们通常坚持使用简单的外形(矩形或者圆形),并且尽量突出外形,这些元素一律为直角(极少的一些为圆角)。
再次,扁平化设计中惯用明亮配色也是重要一环。
扁平化设计通常采用比其他风格更明亮、炫丽的颜色④。
同时,扁平化设计中的配色还意味着更多的色调。
比如,其他设计最多只包含两三种主要颜色,但是扁平化设计中会平均使用六到八种③。
而且扁平化设计中,往往倾向于使用单色调,尤其是纯色,并且不做任何淡化或柔化处理(最受欢迎的颜色是纯色和二次色)。
另外还有一些颜色也挺受欢迎,如复古色(浅橙、紫色、绿色、蓝色等)④。
第四个特征是“简”,它一直贯穿在在扁平化设计之中。
通过仅使用简单的形状,放弃不必要的装饰效果,不再使用高光、纹理、材质、阴影等拟物化视觉元素,这种追求极简的设计思想贯穿在设计之中。
最后,扁平化设计继承和发扬了国际主义平面设计的风格,比如像平面设计大师奥托·艾舍所做的设计等。
三、奥托·艾舍第二次世界大战给西方各国经济都带来了极大的摧残,战后初年,欧洲各国都处在非常困难的重建阶段⑤。
然而此时由于战争没有出现在国家本土的美国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因此欧洲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发展起来的现代主义经过在美国的发展,转变成为了国际主义风格。
国际主义风格对奥托·艾舍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奥托·艾舍(Otl Aicher,1922-1991),是德国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平面设计师之一,同时也是世界知名设计师。
1946 年,他开始在慕尼黑美术学院学习雕塑,和他的朋友一起创立了乌尔姆民众高等学院,于同年乌尔姆设立工作室⑥。
1947年他又建立一个艾舍工作室兼设计公司—— Büro Aicher,并开始为乌尔姆成人教育学校设计视觉形象、宣传海报、宣传手册等。
1972年他为慕尼黑奥运会设计的慕尼黑奥运会视觉形象设计系统成为经典,创造了现在国际上广为传播的象形符号系统作为导向。
奥托·艾舍设计作品的主要特征是抽象的构成主义风格和国际主义风格相结合。
用抽象的艺术符号来代替原本具象、繁杂的事物,强调抽象的几何形,颜色以纯色为主,通过设计元素在大小、形状和位置上的微妙变化,来强化设计语言,达到不同的视觉感受和韵律美,设计布局结构严谨,他的设计作品体现着理性主义和一种勤奋精神。
四、扁平化设计与奥托·艾舍平面设计然而当下最炙手可热的扁平化设计风格,其实是奥托·艾舍设计风格的延续,并不是有实质创新设计,比如扁平化设计去掉3D装饰效果,去掉纹理,渐变等等。
让“信息”本身更清晰的凸显在人们眼中。
这正和奥托·艾舍设计作品的特征不谋而合。
下面笔者将一一进行对比分析。
(一)没有3D特效首先以1972慕尼黑奥运会著名的“催眠会徽”(图1)和扁平化设计的镜头(图2)为例,在“催眠会徽”设计中,奥托·艾舍运用视错觉和抽象的光芒四射的几何图形去表达运动,整个会徽以二维的形式,没有任何3D成分的修饰,既没有渐变也没有阴影,设计清晰、简洁。
颜色使用黑色与白色。
下面来分析扁平化设计的镜头,在扁平化设计中仅仅采用二维元素,去没有渐变效果,没有阴影效果,没有质感的表达,仅用简单的几何形式来对形体表达,显的干净利落。
一句话表明就是一切扁平化设计都是平的。
然而没有感觉扁平化设计跟奥托·艾舍的设计有什么实质的区别。
就是对奥托·艾舍设计的延伸。
(二)简化提取其次,以1972慕尼黑奥运会足球项目标识设计(图3)和iPhone iSO7手机拨号界面扁平化设计(图4)为例,在足球运动项目标识中,奥托·艾舍把运动员的形象抽象成几何形,头是一个实心的圆形,身体和四肢为不规则几何形,而手跟脚则是半圆与四肢相连,最后把足球直接简化成为一个空心圆圈。
所有设计的一切都是简化提取,在做减法。
而在iPhoneiSO7手机拨号界面中,苹果的设计师把按键形状简化成空心圆圈,中间加上数字,把拨打按键形状简化成为实心圆,里面的图像是简化的手机图形。
设计简单的不能再简单。
二者都是把设计简化提取再设计。
(三)运用纯色以1972慕尼黑奥运会吉祥物设计(图5)和iPhone iSO7界面扁平化设计(图6)为例。
慕尼黑奥运会吉祥物Waldi 是几何化的德国腊肠犬,它象征了运动员坚韧、坚持和敏捷的特性⑥。
奥托·艾舍采用几何图形,又大胆运用纯色在吉祥物Waldi身上,虽然颜色不多,主要是蓝色、绿色、蓝紫、橙色和黄橙,但都是相近色,也也或补色如蓝橙,然后用线条分割色彩,根据颜色排列,产生一系列节奏感和韵律感的效果。
iPhone iSO7界面扁平化设计中,形状以圆角矩形为主,在色彩上更多的强调更亮、更鲜艳,颜色主要是浅澄色、紫色、绿色、蓝色。
(四)简单的元素和注重排版以1972慕尼黑奥运会海报设计(图7)和扁平化版式设计(图8)为例,1972慕尼黑奥运会海报版式设计中,仅仅使用了文字元素、二维人物形象元素和绿、橙、蓝三块纯色色块元素,排版上字体的大小匹配于整体设计,字形使用粗体,文字精简、干练,人物元素和色块元素放在版面的视觉中心,视觉上使主题更加明确。
在扁平化版式设计中,设计者使用了三种元素,分别是不多的文字元素和线条样的几何形LOGO,以及一个渐变的六边形色块元素。
在排版上设计者把所有设计元素海报的视觉中心,从上往下依次进行。
五、结语通过上面对扁平化设计与奥托·艾舍平面设计分析,我们不难发现:(一)奥托·艾舍的设计作品的风格和当今的扁平化设计风格不谋而合。
设计风格上首先他们都是二维上的,没有3D特效;其次他们把所需要的元素都通过简化提取运用在设计中;再次他们在色彩上都运用纯色,而且颜色种类不多,多是相近色或是补色,颜色主要以浅澄色、紫色、绿色、蓝色为主;最后他们二者都使用简单的元素和注重排版,强调版式的主题。
(二)虽然当下流行的扁平化设计风靡一时,但是我认为这只是社会潮流反反复复依次循环的一个过程,在不久的将来扁平化设计一定会再次被拟物化设计所取代。
最后,当今流行的扁平化风格借鉴了德国平面设计大师奥托·艾舍风格,而且却没有对奥托·艾舍风格没有进行什么新的挖掘和创新,所以可以说奥托·艾舍是扁平化设计之父。
注释:①赵大羽,关东升.交互设计的艺术——iSO7拟物化到扁平化革命[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40.②什么是扁平设计?如何创建扁平化设计风格?[EB/OL]http:///a/201309/a2518.html.③百度百科.扁平化设计[EB/OL]http:///link?url=ke6Y_ndQY1akz3Y7ot6Y8v6N5sTagGV20BP6pZXB_qPMy9H7ifMlIUblwe27r6Hj_thhx-DRNsDNzL5gWN_jvq.④什么是扁平化设计?扁平化设计的前世今生[EB/OL].http:///458/4588859_1.html.⑤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214.⑥谭玲.德国现代主义设计大师奥托·艾舍作品探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