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电机原理介绍..
发电机工作原理

发电机工作原理发电机是一种能够将机械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
它的工作原理基于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即通过磁场的变化产生感应电流。
在发电机中,通过转动的转子和固定的定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产生电能。
1. 磁场的产生发电机中,磁场的产生是实现工作的基础。
一般来说,发电机有两种主要的磁场产生方式:磁铁励磁和电磁励磁。
- 磁铁励磁:在这种方式下,发电机的转子上固定有一些强磁性材料,如永磁体或电磁铁。
这些材料产生的磁场不需要外部电流的输入,因此被称为自励磁。
当转子旋转时,磁场也会随之旋转。
- 电磁励磁:这种方式下,发电机的转子上没有固定的磁性材料,而是通过外部电流通过定子线圈产生磁场。
这种励磁方式通常需要外部电源的供应。
2. 电磁感应在发电机工作中,基本的原理是通过电磁感应产生电流。
当磁场的强度或方向发生变化时,定子线圈中会感应出一定的电流。
这个原理由迈克尔·法拉第在1831年发现,被称为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 磁场强度变化:当发电机的转子旋转时,通过励磁方式产生的磁场的强度会随之变化。
这导致定子线圈中会有感应电流的产生。
这个感应电流可以通过导线输出。
- 磁场方向变化:除了磁场强度的变化外,磁场方向的变化也会产生感应电流。
当转子旋转时,磁场方向也会发生改变,因此在定子线圈中会感应出电流。
3. 构成发电机的基本部件发电机通常由转子、定子、励磁系统和输出系统等基本部件构成。
- 转子:转子是一个旋转的部件,它通过转动产生旋转磁场,进而诱导出感应电流。
在转子上可以固定一些磁性材料,如永磁体或电磁铁,以便产生磁场。
- 定子:定子是一个固定不动的部件,它包含一个或多个线圈。
当转子旋转时,定子线圈中的感应电流可以通过导线输出。
- 励磁系统:励磁系统用于提供发电机所需的磁场。
根据不同的励磁方式,可以使用磁铁或外部电源来生成磁场。
- 输出系统:输出系统用于将产生的电能输出。
通常,感应电流通过导线传输到外部电路,供电设备使用。
电动机和发电机的工作原理

电动机和发电机的工作原理一、电动机的工作原理电动机是将电能转换为机械能的装置,其工作原理是基于电磁感应和洛伦兹力的相互作用。
1. 电磁感应原理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当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或磁场发生变化时,会在导体中产生感应电动势。
电动机利用这一原理,通过电流在导体中产生磁场,然后利用磁场与外部磁场的相互作用产生力,从而使电动机转动。
2. 洛伦兹力原理洛伦兹力是指导体中电流在磁场中受到的力。
当导体中的电流与磁场垂直时,洛伦兹力会使导体受到一个力矩,从而使电动机转动。
二、发电机的工作原理发电机是将机械能转换为电能的装置,其工作原理是基于电磁感应和洛伦兹力的相互作用。
1. 电磁感应原理发电机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当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或磁场发生变化时,会在导体中产生感应电动势。
发电机通过旋转的磁场和固定的线圈之间的相对运动,使导体中的电荷受到力的作用,从而产生感应电动势。
2. 洛伦兹力原理洛伦兹力是指导体中电流在磁场中受到的力。
当发电机中的导体中有电流通过时,洛伦兹力会使导体受到一个力,从而使发电机转动。
三、电动机和发电机的区别1. 能量转换方向电动机将电能转换为机械能,通过电流在导体中产生磁场,利用磁场与外部磁场的相互作用产生力,从而使电动机转动。
而发电机则将机械能转换为电能,通过旋转的磁场和固定的线圈之间的相对运动,使导体中的电荷受到力的作用,从而产生感应电动势。
2. 结构设计电动机的结构设计主要包括定子、转子、绕组等部分,其中定子是固定的,转子则可以旋转。
而发电机的结构设计与电动机类似,也包括定子、转子、绕组等部分,但在发电机中,定子是旋转的,转子是固定的。
3. 使用场景电动机广泛应用于各种机械设备中,如电动车、电梯、风扇等。
而发电机主要用于发电厂、风力发电、水力发电等场景,将机械能转换为电能供应给大规模的电力系统。
总结:电动机和发电机的工作原理都基于电磁感应和洛伦兹力的相互作用。
电动机将电能转换为机械能,通过电流在导体中产生磁场,利用磁场与外部磁场的相互作用产生力,从而使电动机转动。
发电机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发电机的组成及工作原理一、发电机的组成发电机是一种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设备,它由以下几个主要部件组成:1. 转子:转子是发电机的主要运动部件,通常由导体制成,固定在轴上。
当转子旋转时,它会产生磁场。
2. 定子:定子是发电机的静止部件,通常由一组线圈制成。
这些线圈被称为绕组,它们固定在发电机的外部结构上。
定子的主要作用是产生磁场。
3. 磁场系统:磁场系统由永磁体或电磁体组成,用于产生磁场。
永磁体是一种具有恒定磁性的材料,而电磁体则通过通电产生磁场。
4. 端子:发电机的端子是用于将产生的电能传输到外部负载或电网的连接点。
5. 整流器:整流器用于将发电机产生的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
它通常由一组二极管组成,这些二极管将交流电转换为单向的直流电。
6. 控制系统:控制系统用于监测和调节发电机的运行状态,确保其稳定工作。
二、发电机的工作原理发电机的工作原理基于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洛伦兹力的作用。
当发电机的转子旋转时,磁场会产生变化,从而在定子绕组中产生感应电动势。
这个感应电动势会驱动电子流动,从而产生电流。
具体来说,发电机的工作过程如下:1. 磁场产生:发电机的磁场可以由永磁体或电磁体产生。
当磁场与转子的导体相互作用时,导体中的自由电子会受到洛伦兹力的作用,从而产生电流。
2. 电流产生:转子的旋转会改变磁场的强度和方向,这会导致定子绕组中的感应电动势产生变化。
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这个变化的磁场会导致感应电动势的产生。
这个感应电动势会驱动电流在绕组中流动。
3. 电能输出:通过连接发电机的端子,产生的电流可以传输到外部负载或电网中。
在负载上,电流可以驱动电动机或供应电力。
4. 整流:发电机产生的电流通常是交流电,而大多数应用需要直流电。
因此,发电机通常配备了整流器,用于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
总结起来,发电机的工作原理是通过转子和定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利用磁场的变化产生感应电动势,从而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发电机的组成部件包括转子、定子、磁场系统、端子、整流器和控制系统。
发电厂发电原理

发电厂发电的原理是通过将能源转化为电能的过程。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发电厂发电原理:
1. 火力发电厂:火力发电厂是利用化石燃料(如煤、石油、天然气等)燃烧产生的热量来加热水,产生的高温高压蒸汽驱动发电机发电。
基本原理是热力学第一定律,即能量守恒定律。
2. 水力发电厂:水力发电厂是利用水的重力势能来驱动水轮机旋转,进而带动发电机发电。
基本原理是热力学第二定律,即能量转换定律。
3. 核能发电厂:核能发电厂是利用核反应堆产生的热能来加热水,产生的高温高压蒸汽驱动发电机发电。
基本原理是核物理学原理,即核反应过程中释放出的能量。
4. 风力发电厂:风力发电厂是利用风力驱动风力发电机旋转,进而带动发电机发电。
基本原理是空气动力学原理,即风能转化为机械能,再转化为电能。
5. 太阳能发电厂:太阳能发电厂是利用太阳能光子的能量,通过光伏效应直接将光能转化为电能。
基本原理是光电效应原理,即光能转化为电能。
这些发电厂的技术和原理各不相同,但它们的目的都是将不同的能源转化为电能,以满足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需求。
电机的工作原理

一、发电机的工作原理1.工作原理: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导体中会感应出电势e。
e=Blv。
B:磁密l:导体长度;v:导体与磁场的相对速度。
正方向:用右手定则判断。
电势e正方向表示电位升高的方向,与U相反。
如果同一元件上e和U正方向相同时,e= -U。
理解:电磁感应原理的变形(变化的磁通产生感应电动势)2.发电机工作过程分析:两磁极直流发电机的工作原理图。
(1)构成:磁场:图中N和S是一对静止的磁极,用以产生磁场,其磁感应强度沿圆周为正弦分布。
励磁绕组——容量较小的发电机是用永久磁铁做磁极的。
容量较大的发电机的磁场是由直流电流通过绕在磁极铁心上的绕组产生的。
用来形成N极和S极的绕组称为励磁绕组,励磁绕组中的电流称为励磁电流If。
电枢绕组:在N极和S极之间,有一个能绕轴旋转的圆柱形铁心,其上紧绕着一个线圈称为电枢绕组(图中只画出一匝线圈),电枢绕组中的电流称为电枢电流Ia。
换向器:电枢绕组两端分别接在两个相互绝缘而和绕组同轴旋转的半圆形铜片——换向片上,组成一个换向器。
换向器上压着固定不动的炭质电刷。
电枢:铁心、电枢绕组和换向器所组成的旋转部分称为电枢。
(2)工作过程:P1:电动势产生当电枢被原动机以恒速驱动,按逆时针方向转动时,用右手定则可以判定,线圈ab和cd边切割磁力线产生的感应电动势的方向,则在负载与线圈构成的回路中产生电流Ia,其方向与电动势方向相同。
电流由电刷A流出,由电刷B流回。
电动势与电流关系:同向P2:换向当电枢转到上图b所示位置时,ab边转到了S极下,cd边转到了N极下。
这时线圈中感应电动势的方向发生了改变,但由于换向器随同一起旋转,使得电刷A总是接触N 极下的导线,而电刷B总是接触S极下的导线,故电流仍由A流出B流回,方向不变。
虽然有换向器的作用,将线圈内的交变电动势在两电刷间变换为方向不变的电动势,但它的大小仍然是脉动的。
欲获得在方向和量值上均为恒定的电动势,则应把电枢铁心上的槽数和线圈匝数增多,同时换向器上的换向片数也要相应地增加。
发电机的工作原理

发电机的工作原理发电机是一种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设备,它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下面将详细介绍发电机的工作原理。
1. 电磁感应原理:电磁感应是指当导体相对于磁场运动或磁场相对于导体变化时,导体内会产生感应电动势。
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导体中的感应电动势与导体的运动速度、磁场强度和导体的长度有关。
2. 基本结构:发电机的基本结构包括定子和转子。
定子是固定不动的部分,通常由一组线圈组成,称为定子线圈。
转子是旋转的部分,通常由永磁体或电磁铁组成,称为转子磁极。
3. 工作过程:当发电机的转子旋转时,转子磁极会产生一个磁场。
这个磁场与定子线圈相互作用,导致定子线圈中的电子受到力的作用而移动。
根据电磁感应原理,当导体中的电子受到力的作用时,会产生感应电动势。
4. 感应电动势的产生:当转子磁极的磁场与定子线圈相互作用时,定子线圈中的导体会受到力的作用而移动。
当导体移动时,导体中的自由电子会受到磁场力的作用而聚集在一侧,形成电荷分布。
由于电荷分布的不均匀性,导致定子线圈两端产生电势差,即感应电动势。
5. 电能的输出:感应电动势的产生只是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第一步。
为了输出电能,还需要将感应电动势转化为电流。
为此,发电机通常采用电刷和集电环的结构。
电刷与集电环相接触,将感应电动势导出,形成电流。
6. 磁场的产生:发电机中的磁场可以通过永磁体或电磁铁来产生。
永磁体是一种具有恒定磁场的材料,它可以在没有外部电源的情况下产生磁场。
电磁铁则需要通过外部电源来产生磁场。
7. 转子的驱动:为了使发电机工作,需要提供机械能来驱动转子的旋转。
常见的驱动方式包括内燃机、水轮机、风力等。
这些驱动方式可以将化学能、水能或风能转化为机械能,从而驱动转子的旋转。
总结:发电机是一种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设备,它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通过转子磁极的旋转产生磁场,与定子线圈相互作用,导致定子线圈中产生感应电动势。
通过电刷和集电环的结构将感应电动势转化为电流输出。
初中物理发电机工作的基本原理

初中物理发电机工作的基本原理
发电机是一种利用电磁感应现象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是电力工业中最为重要的设备之一。
发电机的工作原理基于电磁感应定律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在初中物理课程中,我们可以简单了解发电机的基本原理。
1.磁场与导体相互作用
发电机工作的基本原理是利用磁场与导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产生感应电动势。
当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或磁场发生变化时,导体中就会产生感应电动势。
这种现象被称为电磁感应。
2.感应电动势的产生
当导体相对于磁场以一定速度运动时,磁通量会发生变化,导致在导体中产生感应电动势。
这个现象可以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来描述,即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与导体在磁场中移动的速度和磁场的强度有关。
3.发电机的结构
一个基本的发电机通常由磁场、导体和集电环等部分组成。
通过让导体在磁场中旋转或移动,可以使感应电动势在导体中产生,从而实现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目的。
4.工作原理总结
简单来说,发电机的工作原理可以概括为:当导体运动或磁场发生变化时,导体中就会产生感应电动势。
利用这种原理,发电机可以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为我们的生活和工业生产提供了方便和效益。
在初中物理学习中,了解发电机的基本原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电磁感应现象,同时也为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电气设备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深入学习发电机的工作原理还可以为我们今后学习更复杂的电磁学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发电机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发电机的组成及工作原理一、发电机的组成发电机是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设备,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1.转子:转子是发电机的旋转部分,通常由铁芯和线圈组成。
转子的铁芯通常采用硅钢片制成,以减少铁芯的磁滞损耗和涡流损耗。
线圈则是由导电材料制成的,通过转子的旋转产生感应电流。
2.定子:定子是发电机的静止部分,通常由铁芯和线圈组成。
定子的铁芯也采用硅钢片制成,以减少能量损耗。
线圈则被称为绕组,通过与转子的磁场相互作用,产生感应电流。
3.电刷和集电环:电刷和集电环用于将转子上产生的电能传输到外部电路中。
电刷是由碳材料制成的,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和耐磨性。
集电环则是固定在发电机的转子轴上,通过与电刷接触,实现电能的传输。
4.外壳:外壳是发电机的保护部分,通常由金属材料制成。
外壳的主要作用是保护内部部件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并提供机械支撑。
二、发电机的工作原理发电机的工作原理基于电磁感应现象,即当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会产生感应电流。
发电机利用这一原理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如下:1.电磁感应:当发电机的转子旋转时,转子上的线圈会与定子上的线圈相互作用。
由于转子线圈和定子线圈之间存在磁场差异,就会产生电磁感应现象,即在线圈中产生感应电流。
2.电能转换:由于转子和定子线圈之间存在相对运动,感应电流会不断变化。
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变化的磁场会产生感应电动势,从而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3.电能输出:感应电动势通过电刷和集电环传输到外部电路中,供电设备进行使用。
同时,发电机通过外部电路提供的电流,形成磁场,使得转子继续旋转,保持电能的持续输出。
4.调节系统:为了保持发电机的稳定输出,通常会配备调节系统,用于控制发电机的电压和频率。
调节系统可以根据负载的需求,自动调整发电机的输出电压和频率,以满足电力供应的要求。
总结:发电机是一种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设备,由转子、定子、电刷和集电环、外壳等部分组成。
其工作原理基于电磁感应现象,通过转子和定子线圈之间的相互作用,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并通过电刷和集电环将电能输出到外部电路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力发电的基本流程及发电系统设备简介水力发电的基本流程1、什么是水电站?水电站枢纽的组成。
水电站是将水能转变为电能的水力装置,它由各种水工建筑物,以及发电、变电、配电等机械、电气设备,组成为一个有机的综合体,互相配合,协同工作,这种水力装置,就是水电站枢纽或者水力枢纽,简称水电站。
它由挡水建筑物、泄水建筑物、进水建筑物、引水建筑物、平水建筑物及水电站厂房等水工建筑物共7个部分组成,机电设备则安装在各种建筑物上,主要是在厂房内及其附近。
(1)挡水建筑物。
是拦截水流、雍高水位、形成水库,以集中落差、调节流量的建筑物,例如坝和闸。
(2)泄水建筑物。
其作用主要是泄放水库容纳不了的来水,防止洪水漫过坝顶,确保水库安全运用,因而是水库中必不可少的建筑物,例如溢流坝、河岸溢洪道、坝下泄水管及隧洞、引水明渠溢水道等。
(3)进水建筑物。
使水轮机从河流或水库取得所需的流量,如进水口。
(4)引水建筑物。
引水建筑物是引水式或混合式水电站中,用来集中落差(对混合式水电站而言,则只是集中总会落差)和输送流量的工程设施,如明渠、隧洞等。
有时水轮机管道也被称为引水建筑物,但严格说来,由于它主要是输送流量的,所以与同时具有集中落差和输送流量双重作用的引水建筑物并不完全相同。
有些水电站具有较长的尾水隧洞及尾水渠道,这也属于引水建筑物。
(5)平水建筑物。
其作用是当负荷突然变化引起引水系统中流量和压力剧烈波动时,借以调整供水流量及压力,保证引水建筑物、水轮机管道的安全和水轮发电机组的稳定运行。
如引水式或混合式水电站的引水系统中设置的平水建筑物如压力池或高压池。
(6)厂区建筑物。
包括厂房、变电站和开关站。
厂房是水电站枢纽中最重要的建筑物之一,它不同于一般的工业厂房,而是是水力机械、电气设备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特殊的水工建筑物;变电站是安装升压变压器的场所;而开关站则是安装各种高压配电装置的地方,故也称高压配电场。
(7)枢纽中的其它建筑物。
此类建筑物指对于将水能转变为电能这个生产过程没有直接作用的船闸或升船机、筏道、鱼道或鱼闸以及为灌溉或城市供水而设的取水设施等。
为了综合利用水资源,它们在整个水电站枢纽中也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对枢纽的布置和运用也有重要的影响。
将水能转变成电能的生产全过程是在整个水电站枢纽中进行的,而不仅仅是在厂房中进行的。
2、水电站的基本类型。
水电站是借助于建筑物和机电设备将水能转变为电能的企业。
水电站包括哪些建筑物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主要取决于集中水头的方式。
所以按集中水头的方式来对水电站进行分类,最能反映出水电站建筑物的组成和布置特点。
(1)按集中水头的方式对水电站进行分类,水电站可分为:坝式、引水式和混合式。
坝式水电站。
它的水头是由坝抬高上游水位而形成。
分为坝后式和河床式。
坝后式水电站:厂房建在坝的后面,上游水压力由坝承受,不传到厂房上来。
对于水头较高的坝式水电站,为了不使厂房承受上游的水压力,一般常采用这种布置方式。
这时厂房设在坝后,水流经由埋藏于坝体内的或绕过坝端的水轮机管道(埋藏于坝体内的常采用钢管,绕过坝端的常采用隧洞)进入厂房。
河床式水电站:水电站厂房代替一部分坝体作为抬高水位的建筑物,直接承受着上游水压力,它没有专门的水轮机管道,水流由上游进入厂房转动水轮机后泄回下游。
这类水电站水头较低,一般不超过30米。
引水式水电站。
水头由引水道形成。
这类水电站在布置上的特点是具有较长的引水道,水电站建筑物比较分散。
混合式水电站。
它的水头一部分由坝集中,一部分由引水道集中。
这类水电站的建筑物组成和布置除其中的坝以具有一定的高度为其特点外,其余与引水式水电站大体相似。
(2)按运行方式水电站可以分为:无调节水电站、有调节水电站和抽水蓄能电站等类型。
无调节水电站:它没有水库,不能对径流进行调节,只能直接引用河中径流进行发电,所以又称为径流式水电站。
无调节式水电站的运行方式,以尽可能多利用河中径流为原则。
有调节水电站:它借助于水库,能在某种限度内按照用电负荷对径流进行调节,把超过发电所需的多余来水蓄入水库,供来水不足时增大发电流量之用。
有调节水电站也称为蓄水式水电站,它的运行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适应用电负荷情况,按照调节径流的周期长短,有调节水电站又可分为日调节水电站、年调节水电站和多年调节水电站,视水库的大小而定。
坝后式和混合式水电站一般都是有调节的;河床式水电站和引水式水电站则较多是无调节的。
抽水蓄能电站。
它以运行方式主要取决于负荷情况为其特点。
电力系统的负荷,在一日过程中和一年过程中都是很不均匀的。
抽水蓄能电站的作用,是在电力系统供低负荷时利用其它电站多生产的电能,通过抽水机组把水提送到高处,即把这些多余电能转变为水能的形式贮蓄起来,待到电力系统高负荷时,再把高处的水通过水轮发电机组放下来发电,使贮蓄起来的水能重新转变为电能,满足电力系统负荷需要。
所以建造抽水蓄能电站并不是为了水能资源的开发,只是达到贮蓄和调节电能的目的。
在较大的电力系统中,特别是在水电站比重很小或者水电站比重很大的电力系统中,建造抽水蓄能电站有重要意义,因为这样可以使电力系统的其它电站在一日和一年过程中承担比较均匀的负荷,提高设备利用率和减低火电厂的单位煤耗量,并改善供电质量。
这类电站要安装用于抽水和用于发电的两套机组设备,以及修建高、低两个水库;同时由于能量转变经历了电能到水能再到电能的往复过程,损失增大,所以建设投资和能量损失都比一般水电站大些。
但是由于这种电站能提高整个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益,加以它可以建在系统用电中心附近,既省输电线路又供电灵活,因此最近国内国外很多电力系统,都很重视抽水蓄能电站的建设。
近年来由于机电设备制造水平的提高,已成功地制造出既可抽水又能发电的可逆式两用机组,不必分别设置用于抽水和用于发电的两套机组,从而节约了设备投资和提高了机组效率。
3、水力发电的基本流程。
具有水头的水力——经压力管道或压力隧洞(或直接进入水轮机)进入水轮机转轮流道——水轮机转轮在水力作用下旋转(水能转变为机械能)——同时带动同轴的发电机旋转——发电机定子绕组切割转子绕组产生的磁场磁力线(根据电磁感应定理,发出电来,完成机械能到电能的转换)——发出来的电经升降压变压器后与电力系统联网。
发电系统设备简介一、水轮发电机组及辅助设备简介1、水轮机水轮机是将水能转换为机械能的水力机械,利用水能机带动发电机将旋转机械能变为电能的设备,称为水能发电机组。
按水流能量转换特征,可将水轮机分为:反击式和冲击式。
(1)反击式水轮机的转轮在工作过程中全部浸在水中,压力水流流经转轮叶片时,受叶片的作用而改变压力、流速的大小和方向,同时水流对转轮产生反作用力,形成旋转力矩使转轮转动。
反击式水轮机按水流流经转轮的方向不同,又分为混流式、轴流式、斜流式和贯流式四种类型。
①混流式水轮机。
水流流经转轮时是辐向流进而轴向流出。
其结构简单,运行可靠,效率较高,是现代应用最广泛的水轮机。
适用水头范围一般为20~450米,目前最高已达800米,最大机组容量已达100万KW。
②轴流式水轮机。
水流流经转轮时是轴向流进而又轴向流出。
按其叶片在运行时能否转动又分为定浆式和转浆式两种。
轴流定浆式水轮机的叶片固定在轮毂上,制造简单,但当水头和流量变化时,效率变化不大。
因此,它适用于负荷变化不大,水头变幅较小的水电站。
适用水头范围一般为3~50米,最大机级容量已达13万KW。
轴流转浆式水轮机在运行时其叶片可以转动,能在水头和流量变化时保持较高效率工作。
目前适用水头已达88米,最大机组容量已达25万KW。
③斜流式水轮机。
水流进出转轮叶片都是斜向的,叶片转动轴线与与水轮机轴线成一夹角,高效率区较宽,因而适用于水头和流量变化较大的水电站。
适用水头在20~200米之间,最大机组容量达25万KW。
当做成水泵水轮机时,可用在抽水蓄能电站上。
④贯流式水轮机。
其转轮与轴流式相似,水流基本上沿轴向流过转轮,因而有良好的过流条件,提高了水轮机效率。
贯流式水轮机一般为卧式,可降低和简化厂房结构,土建工程量小,适用于25米以下的低水头水电站。
目前最大机组容量达5.5万KW。
(2)冲击式水轮机的特征是:有压水流从喷嘴射出后全部转换为动能冲击转轮旋转;在同一时间水流只冲击部分斗叶而不充满全部流道,转轮在大气压下工作。
常用的冲击式水轮机有切击式(水斗式)和斜击式两种。
①切击式水轮机:其特点为喷嘴射流沿转轮圆周切线方向冲击斗叶,是应用最广泛的冲击式水轮机。
它适用于高水头(1000~2000米)小流量的水电站,目前世界上最高水头已应用到1767米,最大机组容量达31.5万KW。
②斜击式水轮机:其特点是喷嘴射流方向与转轮轮旋转平面成一夹角(约25.5°),从转轮一侧进入斗叶,从另一侧流出适用水头为25~300米。
(3)水轮机按主轴的装置方式不同,又分为立式和卧式两种。
主轴竖向装置者称立式,发电机位于水轮机上部,其位置较高,不易受潮,所占厂房面积较小,但厂房高度大。
立式装置多用于大中型水电站。
主轴横向装置者称卧式,发电机和水轮机布置在同一高程上,可减小厂房高度,但发电机易受潮,厂房面积较大,多用于小型水电站。
(4)水轮机的铭牌参数水轮机的铭牌参数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之间用短横线隔开。
第一部分由汉语拼音字母和阿拉伯数字组成,前者表示水轮机型式,后者表示转轮型号(入型谱者采用该转轮的比转速作为代号)。
第二部分由两个汉语拼音字母组成,前一人表示主轴装置方式,后一个表示引水室特征。
第三部分是以厘米为单位的转轮标称直径D1。
对冲击式水轮机,第三部分表示为:水轮机转轮标称直径/(作用在每一个转轮上的喷嘴数×射流直径)。
各种类型水轮机转轮的标称直径D1规定如下:①混流式水轮机是指转轮叶片进口边的最大直径。
②轴流式水轮机是指转轮室的最大内径。
③斜流式水轮机是指与转轮叶片轴线相交处的转轮室内径。
④冲击式水轮机是指转轮与射流中心线相切处的节圆直径。
水轮机牌号示例:HL220-LJ-550,表示混流式水轮机,转轮型号为220,立轴,金属蜗壳,转轮直径为550cm。
ZZ560-LH-800,表示轴流转浆式水轮机,转轮型号为560,立轴,混凝土蜗壳,转轮直径为800cm。
XLN200-LJ-300,表示斜流可逆式水轮机,转轮型号为200,立轴,金属蜗壳,转轮直径为300cm。
GD600-WP-250,表示贯流定浆式水轮机,转轮型号为600,卧轴,灯泡式引水室,转轮直径为250cm。
2QJ30-W-120/(2×10),表示一根轴上具有两个转轮的切击式水轮机,转轮型号为30,卧轴,转轮直径为120cm,每个转轮有两个喷嘴,射流直径为10 cm。
2、发电机。
发电机分为汽轮发电机和水轮发电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