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志敏的小故事
方志敏的小故事

方志敏的小故事【篇一:方志敏的小故事】1900年农历八月十三日,方志敏出生在江西省弋阳县湖塘村。
湖塘村是一个优美的地方,村前是两口水明如镜的鱼塘,一条小河流过村口的一座小桥,村后有座土山,长满了高大的枫树。
方志敏的家很穷,每逢春天家里都断了粮,缸里的一点粮食还是跟财主家借的。
刚刚三、四岁的小志敏饿得肚子咕咕叫。
小志敏拽着妈妈的衣襟不断地嚷:“妈妈!我饿,我饿啊!”小志敏看见财主家的孩子吃的是白面馒头,仰着头问妈妈:“为什么财主家的孩子有馒头吃,我们家没有呢?”妈妈只好回答说:“人家财主命好,有地又有钱;咱们命苦,要啥没啥,孩子也跟着受罪!”小志敏听了还是不明白,同样是人,财主不干活不流汗都吃白馒头,爸爸累死累活都让儿子饿肚子,这是为什么?方志敏7岁的时候,爸爸向财主借高利贷让他上了私塾。
小志敏高高兴兴背上书包去上学了。
一开始的几天,小志敏觉得挺新鲜,老先生摇晃着脑袋,“子曰”、“诗云”的念,学生们也摇头晃脑的跟着念。
时间长了,小志敏就不耐烦了,觉得没什么意思,坐在那儿老打瞌睡。
老先生见小志敏不好好念书,走过来揪着他的耳朵问:“我刚念的是哪一句?”小志敏直着脖子,说:“不知道!还不是老掉牙的旧书,我懒得听!...1、童年1900年农历八月十三日,方志敏出生在江西省弋阳县湖塘村。
湖塘村是一个优美的地方,村前是两口水明如镜的鱼塘,一条小河流过村口的一座小桥,村后有座土山,长满了高大的枫树。
方志敏的家很穷,每逢春天家里都断了粮,缸里的一点粮食还是跟财主家借的。
刚刚三、四岁的小志敏饿得肚子咕咕叫。
小志敏拽着妈妈的衣襟不断地嚷:“妈妈!我饿,我饿啊!”小志敏看见财主家的孩子吃的是白面馒头,仰着头问妈妈:“为什么财主家的孩子有馒头吃,我们家没有呢?”妈妈只好回答说:“人家财主命好,有地又有钱;咱们命苦,要啥没啥,孩子也跟着受罪!”小志敏听了还是不明白,同样是人,财主不干活不流汗都吃白馒头,爸爸累死累活都让儿子饿肚子,这是为什么?方志敏7岁的时候,爸爸向财主借高利贷让他上了私塾。
方志敏的事迹五篇

方志敏的事迹五篇方志敏的事迹1“假如我还能生存,那我生存一天就要为中国呼喊一天;假如我不能生存——死了,我流血的地方,或者我瘗骨的地方,或许会长出一朵可爱的花来,这朵花你们就看作是我的精诚的寄托吧······”。
这是1935年方志敏从容走上南昌市下沙窝的刑场前,留下的最著名的一篇爱国檄文《可爱的中国》。
《国防时空》特别节目《永远的丰碑》,本集为您讲述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方志敏的英雄事迹。
方志敏,1899年出生于江西省弋阳县,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参与领导弋横起义,创建赣东北苏区,领导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10军。
与当时南昌起义,广州起义不同,方志敏没有走攻打城市的道路。
他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赣东北实际相结合,创造了一整套建党、建军和建立红色政权的经验,毛泽东称赣东北革命根据地是“方志敏式”的根据地。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三部主任龙平平这样评价道:他是在农村发动的农民武装起义,应该说是走农村包围城市的一个比较早的模式,这是一个创造。
“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这是方志敏狱中所写《清贫》一文中的名句。
当时赣东北苏区的财政状况非常好,方志敏经手的款项,总有数百万元,然而他自己每天的菜金,却只有四分钱。
方志敏将军的女儿方梅回忆道:我父亲讲,我手上是有钱,但这个钱是公家的、是老百姓的、是革命的。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以后,当时中央做出决策,进行战略转移。
1935年初,方志敏率领的红军组成北上抗日先潜队,被7倍的敌人包围,连番血战后,方志敏在怀玉山被俘。
方志敏被俘后,国民党兵如获至宝,以为终于抓到了一个大官,可以发一笔大财,可是他们搜遍了方志敏的全身。
“结果方志敏身上,他除了一支钢笔,一支怀表以外,身无分文。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三部主任龙平平说。
1935年8月,在度过了半年的囚禁生活后,方志敏从容地走上了南昌市下沙窝的刑场。
方志敏的故事朗诵稿

方志敏的故事朗诵稿1934年11月初,时任红10军团军政委员会主席的方志敏,奉命率红军北上抗日,途中遭国民党重兵围追堵截,于1935年1月29日被俘。
同年8月6日,在江西南昌英勇就义,年仅36岁。
在狱中,方志敏写了《我从事革命斗争的略述》《可爱的中国》《清贫》《狱中纪实》等16篇文稿,他用敌人劝降的纸笔写下了一个共产党人对信仰的忠诚与执着。
坚定的信仰来自于对科学理论的笃信。
1924年,方志敏加入中国共产党。
入党之初,他满怀激情地写下了这样一段话:“不管阶级敌人怎样咒骂共产党,但共产党终究是人类最进步的阶级——无产阶级的政党。
它有完整的革命理论、革命纲领和最高尚的理想,它有严密的党的组织与铁的纪律,它有正确的战略和策略,它有广大经过选择而忠诚于革命事业的党员群众,并且它还有得到全党诚心爱戴的领袖。
……从此,我的一切,直至我的生命都交给党去了。
”被捕入狱后,方志敏写道:“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因为我们信仰的主义,乃是宇宙的真理!为着共产主义牺牲,为着苏维埃流血,那是我们十分情愿的啊!”坚定的信仰和长期的革命生涯,塑造了方志敏的无私品格。
被捕后的方志敏曾回忆起这样一件事情,有两个国民党士兵在树林中发现了方志敏,他们满怀希望地想在方志敏身上发一笔横财,但是从袄领捏到袜底,除了一只手表和一支自来水笔之外,一个铜板都没有搜出。
两个士兵终于知道,共产党的“大官”不同于国民党的大官。
真正的答案正如方志敏写的那样:“我从事革命斗争,已经十余年了。
在这长期的奋斗中,我一向是过着朴素的生活,从没有奢侈过。
经手的款项,总在数百万元;但为革命而筹集的金钱,是一点一滴的用之于革命事业……而矜持不苟,舍己为公,却是每个共产党员具备的美德……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坚定的信仰体现在革命者的生死抉择上。
国民党为了劝降方志敏,不择手段进行威逼利诱。
蒋介石曾指使原国民党中央监狱长“劝方自首,将功赎罪”。
方志敏的典型故事

方志敏的典型故事
方志敏是一位著名的革命家和烈士,他的一生充满了许多感人的故事。
以下是方志敏的一个典型故事:
1932年夏天,方志敏在湖南省益阳市桃花江畔潜伏期间,勇敢地救助了一位受伤的农妇,并为她的治疗垫付了医疗费用。
但是,当他逃离危险的时候,因为身上没有现金,就用自己的夹克作为抵押,在艰难条件下获得了一个红军营地的支持。
后来,当方志敏被捕后,他的夹克被用作污蔑他的证据,指控他是共产党的头目。
但方志敏仍然保持淡定,坚称自己是找到的清白和真相。
这个故事体现了方志敏的高尚品格和人格魅力,以及他对共产党事业的坚定信仰、无私奉献和无畏英勇。
他的事迹启发我们要像方志敏一样,坚定信仰、敢于拼搏,让正义之光照耀世界。
方志敏的故事演讲稿1分钟

方志敏的故事演讲稿1分钟摘要:一、方志敏简介二、方志敏的故事1.读书立志2.参加革命3.创建根据地4.艰苦斗争5.被捕狱中6.就义前的心声三、方志敏精神的意义四、学习方志敏,做新时代的奋斗者正文:尊敬的领导、亲爱的同志们: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站在这里,向大家讲述一位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方志敏的故事。
他在短暂的一生中,为我国的革命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的事迹和精神值得我们深入学习。
方志敏,1900年出生于江西省上饶市弋阳县的一个农民家庭。
他从小聪明好学,立志为国家、民族的繁荣富强而努力。
在求学过程中,他接触到了先进的思想,认识到只有共产主义才能拯救苦难的中国人民。
(一)读书立志方志敏热爱学习,立志为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而奋斗。
他在学校里成绩优异,毕业后回到家乡,投身教育事业,为培养新一代革命人才而努力。
他提倡白话文,反对封建礼教,倡导民主、自由、平等的思想。
(二)参加革命1924年,方志敏加入中国共产党。
他深入基层,发动群众,组织和领导农民运动,与土豪劣绅进行坚决斗争。
在他的带领下,弋阳县的农民运动取得了显著成果。
(三)创建根据地1927年,方志敏领导了弋阳县秋收起义,创建了赣东北革命根据地。
他率领红军英勇奋战,不断巩固和扩大根据地,为革命事业打下了坚实基础。
(四)艰苦斗争在长达十年的游击战中,方志敏率领红军与敌人展开殊死搏斗。
他们翻山越岭,风餐露宿,不畏艰险,不怕牺牲,为革命事业付出了巨大代价。
(五)被捕狱中1935年,方志敏在江西瑞金指挥作战时被捕。
在狱中,他坚贞不屈,严守党的机密,表现出了共产党员的高贵品质。
(六)就义前的心声在临刑前,方志敏写下《可爱的中国》、《清贫》等名著,表达了他对祖国的热爱和对革命事业的信仰。
1935年8月6日,方志敏英勇就义,年仅36岁。
方志敏的一生,短暂而光辉。
他的事迹和精神,对我们今天仍有深刻的启示。
我们要学习他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对革命事业的执着,以及对困难和挫折的坚韧不拔。
关于方志敏的小故事

关于方志敏的小故事
方志敏是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导者和革命烈士。
他曾参与了中国工人运动和土地革命,并在1920年代和1930年代领导了一系列造反斗争。
以下是关于方志敏的小故事。
故事一:方志敏的忍辱负重
方志敏年轻时是一位教员,他非常爱国爱民,深受学生们的喜爱。
后来,他接到了组织上的指示,要伪装成资本家,深入到国民党的办学机构中。
方志敏毅然决定接受这个任务,放弃了教员的职位和学生们的关心。
他的决定一开始引起了学生们的疑问和不解,但方志敏没有向他们解释实情。
他在国民党办的学校里默默耕耘,与敌人周旋,承受了极大的压力和冷眼旁观的羞辱。
最终,在他深入敌营的两年多时间里,他收集了大量的情报,为革命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故事二:方志敏的坚定信仰
方志敏在革命斗争中经历了许多艰辛,但他始终坚守自己的信仰。
在被敌人抓获并遭受酷刑拷打的时候,方志敏始终没有屈服。
他坚信革命事业的光明前景,为了真理和正义,他宁愿死去也不愿屈服。
最终,在敌人再三威胁和利诱下,方志敏选择了牺牲。
他在临刑前高喊着:“不怕牺牲,前途是光明的!”这句话成为了无数革命者的激励和座右铭。
方志敏是一位无私奉献和坚定信仰的英雄,他的故事激励着许多人追求理想和正义,为了真理不惜牺牲。
方志敏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人们前行。
方志敏小故事

方志敏小故事
方志敏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位革命家,他出生在安徽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
从小,方志敏就对社会的不公平感到愤慨,并立志要为贫苦人民争取权益。
方志敏在上学时,就积极参加学生运动,他组织学生罢课,要求改善教育条件。
他还秘密地宣传共产主义思想,要求农民起来反抗压迫。
后来,方志敏进入了一个大城市的大学,他加入了共产党。
在那个时期,共产党是一个被国民党政府打击的地下组织。
方志敏在校园里秘密组织革命活动,培养了一批有志青年。
一天,国民党警察突然袭击了方志敏的小组,将他们抓捕并关押起来。
在狱中,方志敏接受了重重的酷刑,但他始终坚贞不屈。
他用自己的坚韧和毅力,鼓舞着其他同志,不让他们失去信心。
最后,国民党政府宣布要处决方志敏。
在他面临死刑的时刻,他依然坚毅地说:“革命理想之光,永远燃烧不灭!”他用生命为中国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方志敏的英勇事迹感动了世人,他成为了一位伟大的革命先烈。
他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后人,为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而努力。
方志敏的故事

方志敏,原名远镇。
1899年8月21日生于江西省弋阳县一个农民家庭。
1919年,进南昌江西省第一甲种工业学校读书。
后考入九江伟烈大学。
他用心研读《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组织“读书会”、“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积极传播马列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
1922年在上海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4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由于叛徒出卖,方志敏于1月29日,在怀山陇首村附近的密林中被俘。
入狱后,方志敏先后被关押在陇首、玉山、上饶、南昌等地。
他抱定为革命事业献身的决心,在狱中写下这样一首诗:敌人只能砍下我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的信仰!因为我信仰的主义,乃是宇宙的真理!为着共产主义牺牲,为着苏维埃流血,那是我十分情愿的啊!1965年,中共江西省委为方志敏烈士修建坟墓时,毛泽东主席亲题墓碑,写下“方志敏烈士之墓”七个大字。
叶剑英元帅曾在方志敏一张照片上题诗,歌颂方志敏的伟大业绩:血战东南半壁红,忍将奇绩创奇功;文山去后南朝月,又照秦淮一叶枫。
董存瑞1948年5月25日,我军攻打隆化城的战斗打响。
董存瑞所在连队担负攻击国民党守军防御重点隆化中学的任务。
他任爆破组组长,带领战友接连炸毁4座炮楼、5座碉堡,胜利完成了规定的任务。
连队随即发起冲锋,突然遭敌一隐蔽的桥型暗堡猛烈火力的封锁。
部队受阻于开阔地带,二班、四班接连两次对暗堡爆破均未成功。
董存瑞挺身而出,向连长请战:“我是共产党员,请准许我去!”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向暗堡,前进中左腿负伤,顽强坚持冲至桥下。
由于桥型暗堡距地面超过身高,两头桥台又无法放置炸药包。
危急关头,他毅然决然地用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燃导火索,高喊:“为了新中国,冲啊!”碉堡被炸毁,董存瑞以自己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年仅19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方志敏的小故事【篇一:方志敏的小故事】1900年农历八月十三日,方志敏出生在江西省弋阳县湖塘村。
湖塘村是一个优美的地方,村前是两口水明如镜的鱼塘,一条小河流过村口的一座小桥,村后有座土山,长满了高大的枫树。
方志敏的家很穷,每逢春天家里都断了粮,缸里的一点粮食还是跟财主家借的。
刚刚三、四岁的小志敏饿得肚子咕咕叫。
小志敏拽着妈妈的衣襟不断地嚷:“妈妈!我饿,我饿啊!”小志敏看见财主家的孩子吃的是白面馒头,仰着头问妈妈:“为什么财主家的孩子有馒头吃,我们家没有呢?”妈妈只好回答说:“人家财主命好,有地又有钱;咱们命苦,要啥没啥,孩子也跟着受罪!”小志敏听了还是不明白,同样是人,财主不干活不流汗都吃白馒头,爸爸累死累活都让儿子饿肚子,这是为什么?方志敏7岁的时候,爸爸向财主借高利贷让他上了私塾。
小志敏高高兴兴背上书包去上学了。
一开始的几天,小志敏觉得挺新鲜,老先生摇晃着脑袋,“子曰”、“诗云”的念,学生们也摇头晃脑的跟着念。
时间长了,小志敏就不耐烦了,觉得没什么意思,坐在那儿老打瞌睡。
老先生见小志敏不好好念书,走过来揪着他的耳朵问:“我刚念的是哪一句?”小志敏直着脖子,说:“不知道!还不是老掉牙的旧书,我懒得听!...1、童年1900年农历八月十三日,方志敏出生在江西省弋阳县湖塘村。
湖塘村是一个优美的地方,村前是两口水明如镜的鱼塘,一条小河流过村口的一座小桥,村后有座土山,长满了高大的枫树。
方志敏的家很穷,每逢春天家里都断了粮,缸里的一点粮食还是跟财主家借的。
刚刚三、四岁的小志敏饿得肚子咕咕叫。
小志敏拽着妈妈的衣襟不断地嚷:“妈妈!我饿,我饿啊!”小志敏看见财主家的孩子吃的是白面馒头,仰着头问妈妈:“为什么财主家的孩子有馒头吃,我们家没有呢?”妈妈只好回答说:“人家财主命好,有地又有钱;咱们命苦,要啥没啥,孩子也跟着受罪!”小志敏听了还是不明白,同样是人,财主不干活不流汗都吃白馒头,爸爸累死累活都让儿子饿肚子,这是为什么?方志敏7岁的时候,爸爸向财主借高利贷让他上了私塾。
小志敏高高兴兴背上书包去上学了。
一开始的几天,小志敏觉得挺新鲜,老先生摇晃着脑袋,“子曰”、“诗云”的念,学生们也摇头晃脑的跟着念。
时间长了,小志敏就不耐烦了,觉得没什么意思,坐在那儿老打瞌睡。
老先生见小志敏不好好念书,走过来揪着他的耳朵问:“我刚念的是哪一句?”小志敏直着脖子,说:“不知道!还不是老掉牙的旧书,我懒得听!”老先生气得胡子都翘了起来,拿起戒尺就朝志敏的手心打,一边打还一边骂:“我让你不学圣人的书!”小志敏的手被打得又红又肿,但他咬着牙一声不吭。
回到家里,妈妈看着儿子的手,心疼得流下了眼泪。
小志敏说:“我明天不上学了,我放牛拾柴去。
!”爸爸正在抽旱烟,听儿子嚷嚷不上学了,吐了一口烟,说:“哪有上学不挨老师打的,学还得上。
供你念书,爸爸受苦受累还有个盼头。
不然,你也和爸爸一样当个睁眼瞎,咱家这穷日子还有什么指望改变呢!”气归气,小志敏还得去上学。
只要爸爸、妈妈高兴,这书还得好好念。
1916年秋天,16岁的志敏在弋阳县高小读书,他在学校图书室看了很多进步书籍,并组织了“九区青年社”,专门与土豪劣绅做斗争。
当时,有个姓张的大地主想弄个“省议员”当当。
他让手下用钱去买选票,老百姓议论纷纷。
方志敏想,这个地主坏得很,头上长疮,脚底流脓,要是他当上了议员,不定要做出多少坏事。
为了阻挡姓张的大地主,方志敏一夜没睡觉,写了一篇小字报:“张地主十大罪状”,抄写了好几份,连夜贴在县城最显眼的地方。
城里的人都挤着去看小字报,拍手称快。
张地主气得浑身发抖,派人把小字报撕掉,到处寻找方志敏。
方志敏的同学劝他找个地方躲一躲,说张地主有钱有势,惹不起他。
方志敏笑着说:“我不怕,他能把我吃了?”张地主终于找到了方志敏。
几个狗腿子推搡着方志敏,方志敏被带到了张地主家。
张地主歪在太师椅上,咕噜咕噜在抽水烟,迷着两眼瞅着方志敏说:“你就是方志敏?”方志敏昂着头不说话,心想,你知道还问什么?张地主又说话了:“你是学生,应该好好读圣贤之书,不要瞎折腾。
我找你来,想让你写个声明,就说你受别人唆使,我是清白无辜的,怎么样?”方志敏摇了摇头,张地主马上翻了脸,把水烟袋往桌子上一扔,满脸凶相,说:“我在弋阳城里说一不二,整死你像踩死个蚂蚁。
”一个打手揍上来要动手,方志敏不慌不忙,不紧不慢地说:“我早给报馆和警察署写好了信,今晚我要回不去,就有人将信寄出去。
你残害学生的事情全省的人都会知道。
”张地主一听,一个十五、六岁的毛孩子还留了一手,真难对付。
想来想去,如果把方志敏打死,就会惹恼全省的人。
还是咽下这口气吧,只好一挥手,让方志敏走了。
方志敏并没有给同学留下什么信,只是让张地主逼急了,才急中生智说出那套话。
张地主最终没有当上议员,方志敏却成了弋阳城里有名气的学生。
2、青年1918年,北洋军阀段祺瑞卖国政府投靠日本帝国主义激起了群众极大民愤。
这一天,弋阳高小的师生在操场举行声讨段祺瑞卖国政府的集会。
方志敏平时最敬佩的一位青年教师刘老师,登上台子演讲。
他慷慨激昂地说:“卖国政府把我们的国家一片片出卖,日本帝国主义又要鲸吞我们的神州。
我们应该从自己做起,抵制日货。
”说着,刘老师把平时用的日本牙粉,日本脸盆拿出来,一脚踩碎牙粉盒,又把日本脸盆用石头砸碎。
同学们都被刘老师的爱国行动感染。
方志敏抬腿跑到宿舍,把他铺的一床日本草席抱出来,跑上讲台,点着一根火柴把日本草席点着说:“我向刘先生学习,坚决不用日货。
”1919秋天,方志敏在南昌江西第一甲种工业学校上学,他阅读了《新青年》等进步刊物,思想觉悟提高很快。
当时,方志敏所在的这所学校办得很糟糕。
学校凭私人关系任用教师,有的教师什么都不懂,甚至连学生都不如,只要有门路,就能教课。
学生们意见很大,方志敏代表全班同学,向校方提出更换教师,胖校长打着官腔说:研究研究,几个月过去了,也不见音信。
正好,学校宣传队要排节目。
方志敏灵机一动,编写了一个剧本《私塾怪现象》。
戏中有3个主要人物,校长、校长老婆、校长的儿子。
校长当领导,校长老婆连字也不识,啥课都敢教,校长的儿子只管摇铃。
《私塾怪现象》主要是讽刺学校的腐败,受到学生的欢迎,大家看得开怀大笑。
可是校长看了戏,血压上升,恼羞成怒,下令立即停演,还给方志敏记大过一次。
学生记大过是很严重的事情,可是,方志敏一点也不在乎,继续带领学生同校长斗争,公开揭露学校的黑暗。
胖校长气得不行,要开除方志敏。
方志敏不甘示弱,带领学生自治会贴布告:开除校长!1921年秋天,方志敏又进了同文学院。
这是一所教会学校,对英文抓得很紧。
方志敏找到了英文的《资本论》和《共产党宣言》,一边学英文,一边学这两部伟大著作,同学们给他起了一个外号叫“社会主义”,因为方志敏开口闭口不离“社会主义”这个词。
方志敏还专门成立了一个读书会,专门学习和探讨社会主义。
那时候,阅读革命书籍非常困难。
书籍、报刊杂志常被没收。
方志敏托校外的同学订进步杂志,再带进学校阅读;白天不方便,晚上熄灯后,几个人才悄悄地进行讨论。
教会学校三天两头做礼拜,方志敏非常厌烦。
可是,他一想,何不在做礼拜的时候,带上要看的书,“你做你的礼拜,我读我的书”。
3、闹革命1922年夏天,方志敏到了上海。
那时候上海是帝国主义的殖民地。
在上海的马路上,方志敏看到,洋人的警棍在黄包车夫的身上飞舞;喝得烂醉的外国士兵,肆意侮辱中国的百姓。
一天,方志敏和几个朋友来到“法国公园”想进去玩玩。
他们走到公园门口,一个显眼的牌子映入眼帘:“华人与狗不准入园。
”方志敏站在“华人与狗不准入园”的牌子面前热血沸腾脸发烧,感到一种奇耻大辱。
堂堂的中国人,在自己的土地上都不能自由行走。
面对“华人与狗不准入园”这块耻辱牌,方志敏暗暗发誓,一定要赶走帝国主义列强,为中华民族解放面奋斗到底!一定要铲除“华人与狗不准入园”这块耻辱牌!很快,方志敏加入了社会主义青年团,也很快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坚定地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在火与血的考验中百炼成钢,成为解放中华民族的先锋。
下面讲几个方志敏闹革命的故事:1925年夏天,方志敏在家乡湖塘村秘密成立了农民协会,带领贫苦农民与地主展开了斗争。
那年天旱欠收,到了秋天,许多贫苦的农民发愁交不起租,还不了地主的债。
方志敏召开了贫雇农大会,对大家说:“今年地主收租讨债,我们就要求减租减息。
如果地主不肯,咱们就跟地主斗,不交租,不还债!”农民们都害怕地主,不敢行动。
方志敏带领一部分积极分子先把一个地主抓了起来,要他减租,并把借据还给农民。
这一来,农民们有了劲头,都准备跟着方志敏干。
不料,方志敏的五叔、地主方雨田跳出来,带头对抗农民运动。
其他地主不敢收租收债了,方雨田却气急败坏地质问方志敏:“我是你亲叔,你该不会六亲不认吧?”方志敏觉得不把方雨田的气焰打下去,斗争就不能取胜。
他对大家说:“你们不要以为方雨田是我五叔,我就循情看面子。
他既是地主,又和我们对抗,咱们就跟他斗争到底!”一天晚上,他带领全村的贫雇农,手拿铁叉、锄头,包围了地主方雨田的大院,而冲在最前面的是方志敏。
方雨田紧关大门,躲了起来。
几个农民翻墙进入方家大院,把门打开,大家一下子冲了进去。
方雨田狗急跳墙拿刀想行凶,农民夺下他手中的刀,用绳子把他捆了个结实。
地主方雨田被斗倒了,震动了整个弋阳县。
农民运动蓬勃开展起来。
江西的农民在方志敏的领导下,把土豪劣绅打得屁滚尿流。
农民从漆工镇警察所里缴获了两条半枪。
一条是“汉阳造”,一条是“三八式”,还有一条“九响毛瑟”被截去了半截枪筒,只能算半条枪。
方志敏出门时就把这半截枪筒的枪带在身边当作防身武器。
很快,“方志敏两条半枪闹革命”的消息就传遍了方圆几百里的地方。
方志敏带着那半条枪,有时穿件灰袍子,化装成商人;有时光脚穿草鞋,化装成农民,四处宣传鼓动领导革命运动。
方志敏给穷苦农民开会讲革命道理。
方志敏问大家:“谁欠了地主的债?谁欠了租?”大家一齐举手说:“我们都是穷人,不穷也不来革命了!”“现在共产党来了,不交租,不还债,大家赞成不赞成?”“这样的好事情,谁不赞成?”方志敏又接着说:“我们共产党的道理,就是活不下去了,要平债,要分田,要革命!你们赞成就写上自己的名字,咱们干起来!”听了方志敏的话,农民们都在红纸上写上了自己的名字,还画押宣誓:“革命到底,永不变心!”就这样,农民革命团组织起来了。
农民革命团在方志敏领导下搞起了革命。
蓝家沟的农民穷得没法过了,冒着生命危险开了一个小煤窑。
县衙门派来一个当官的,领几个法警来要捐税,每月缴5元。
农民们抗着不缴,说:“我们连吃的也没有,拿什么缴捐纳税?”当官的大喊:“好呀,你们抗捐不缴,我把你们都抓到牢里!”那个当官的还打了一个农民,农民们一拥而上,把当官的推了个四脚朝天。
几个法警围上来想行凶,也被农民揍了一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