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故事阅读及答案

合集下载

《孔子传》阅读练习附答案

《孔子传》阅读练习附答案

《孔子传》阅读练习附答案《孔子传》阅读练习附答案子路见孔子。

子曰:“汝何好乐?”对曰:“好长剑。

”孔子曰:“吾非之此问也。

徒请以子之所能,而加之以学问,岂可及乎?”……子路曰:“南山有竹,不柔自直,斩而用之,达于犀革。

以此言之,何学之有?”孔子曰:“括而羽之,镞而砺之,其入之不亦深乎?”子路再拜曰:“敬受教。

”1.解释加粗的字。

(1)徒请以子之所能,而加之以学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南山有竹,不柔自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岂可及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括而羽之,镞而砺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解释下列句子。

(1)子曰:“汝何好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吾非之此问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括而羽之,镞而砺之,其入之不亦深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本文讲的.是__________________,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__的方法。

参考答案:1.(1)只是(2)通“揉”,弯曲(3)赶得上(4)通“刮”;磨2.(1)孔子说:“你有什么爱好?”(2)我问的不是这个。

(3)刮过了,并给它安上尾羽,装上铁头并把它磨锋利了,它进得不是更深吗?(意对即可)3.学习的重要性比喻。

孔子故事试题及答案高中

孔子故事试题及答案高中

孔子故事试题及答案高中一、选择题1. 孔子是春秋时期的哪国人?A. 秦国B. 齐国C. 鲁国D. 楚国答案:C2. 孔子的学说被称为什么?A. 儒家B. 道家C. 法家D. 墨家答案:A3. 孔子提倡的“仁”的含义是什么?A. 忠诚B. 仁爱C. 勇敢D. 智慧答案:B4. 孔子主张的“礼”是指什么?A. 礼貌B. 礼仪C. 法律D. 道德答案:B5. 孔子的弟子中,被称为“贤者”的是谁?A. 颜回B. 子贡C. 子路D. 子夏答案:A二、填空题6. 孔子曾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句话强调了学习和思考的重要性,其中“罔”指的是__________。

答案:迷惑7. 孔子在《论语》中提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这句话体现了孔子的__________思想。

答案:谦虚好学8. 孔子认为,君子应该具备的品质之一是“__________”,即不以自己的长处去比较别人的短处。

答案:不器9. 孔子提倡的“中庸之道”是指在任何情况下都应保持__________。

答案:适度10. 孔子的弟子中,有“子路”之称的是__________。

答案:仲由三、简答题11. 孔子的教育思想有哪些特点?答案:孔子的教育思想特点包括“有教无类”,即不分贵贱、贫富,都应受到教育;“因材施教”,即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能力进行教学;“温故而知新”,即通过复习旧知识来获得新的理解;以及“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即不断学习,乐于教导他人。

12. 孔子的“仁政”思想对后世有何影响?答案:孔子的“仁政”思想强调统治者应以仁爱之心治理国家,关心民生,这种思想对后世的儒家学派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儒家政治哲学的核心内容。

它倡导的以人为本、以德治国的理念,对中国历代的政治制度和文化传统产生了重要影响。

13. 孔子的“礼”与“乐”有何关系?答案:孔子认为“礼”是社会秩序和人际关系的规范,而“乐”则是情感的表达和调节。

两者相辅相成,通过“礼”来规范人的行为,通过“乐”来调和人的情感,共同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秩序。

孔子学琴阅读练习及答案

孔子学琴阅读练习及答案

孔子学琴阅读练习及答案孔子学琴文言文选自《史记孔子世家》,孔子学琴的故事不仅给后人树立了一个学习音乐的典范,也反映大教育家孔子好学、善学的精神和品质。

以下是为你整理的孔子学琴阅读练习及答案,盼望能帮到你。

《孔子学琴》阅读材料孔子学琴孔子学鼓琴于师襄①子,十日不进②。

师襄子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已习③其曲矣,未得其数④也。

'有间,曰:"已习其数,可以益矣。

'孔子曰:"丘未得其志也。

'有间,曰:"已习其志,可以益矣。

'孔子曰:"丘未得其为人也。

'有间,有所穆然⑤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

曰:"丘得其为人,黯然而黑,几然⑥而长,眼如望羊⑦,心王四国,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师襄子辟席再拜,曰:"师盖XX《文王操》⑧也。

' 注释】①师襄:春秋时XX国的音乐家。

②不进:不再学新的内容。

③习:熟识,记住。

④数:规律。

这里指演奏的技巧。

⑤穆然:严厉的样子。

⑥几然:高大的样子。

"几'通"颀',长。

⑦羊:通"洋',远方。

⑧《文王操》:古琴曲名。

《孔子学琴》〔阅读题〕题目14.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2分)(1)可以益矣益:(2)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怡然:15.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师襄子辟席再拜。

16.从孔子学琴的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2分)《孔子学琴》阅读题答案14.(1)增加,指增加新内容,学习新的内容(2)高兴(开心)的样子15.师襄子离开座位,向孔子敬重地连着行了两次礼。

16.无论学习任何技能,都要树立良好的〔学习〔看法〕〕,并在学习中循序渐进,最终才能获得胜利。

(意思相近即可) 《孔子学琴》参考译文孔子向师襄子学琴,学了十天仍没有学习新曲子,师襄子对他说:"可以增加学习内容了。

《孔子的故事》阅读理解题

《孔子的故事》阅读理解题

《孔子的故事》阅读理解1.本文介绍孔子一生中的一些事情,请简要概括,每件事情概括在5个字以内。

答案:17岁那年,发愤读书;快到30岁时,拜访老子;30岁时,悲悼子产;55—69:周游列国;63岁时,潜心教学;73岁时,悲伤去世。

2.文章在介绍孔子一生各时期的事件时,写的篇幅笔墨是不一样的。

你觉得这样写好不好?为什么?答案:这样写好,因为作者重点介绍的是孔子的思想形成原因、形成过程、将思想付诸实践的过程、将思想融汇到文化典籍等内容,这些内容正是孔子成为伟大人物的核心,这样写可以避免将孔子的生平泛泛而谈,没有重点。

3.文章的题目是《孔子的故事》,但作者在第二章和第三章中却花了不少笔墨写了季札和子产的故事,你认为这部分内容放在这里合适吗?为什么?答案:合适,因为写季札的才学和子产的思想,可以从侧面反映出孔子的思想,因为季札观礼这件事可以反应出孔子小时候鲁国的文化空气,也说明孔子从小就受到季札的影响,同样,子产在政治上的开明思想也影响了孔子的民主思想。

所以,写季札和子产的故事是从侧面烘托孔子的思想。

4.如何用一句话评价孔子的历史地位?答案:孔子是我国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5.简单讲讲孔子的身世。

答案:孔子的远祖是宋国贵族,殷王室的后裔。

周武王灭殷后,封殷宗室微子启于宋。

后来宋国太宰华父督作乱,杀孔父嘉。

其后代避难到鲁国,卿位丧失,下降为士。

孔子父亲名纥,字叔,又称叔梁纥,为一名武士,以勇力著称。

孔子在其兄弟中排行老二。

孔子出身于没落贵族家庭。

其身世对他的思想的形成有着重大影响。

贵族的身份决定了他希望恢复周朝的“礼”;家族的“没落”,地位的下降,则促使他希望以“仁”作为处理社会人际关系的原则。

6.孔子曾在鲁国任司空、司寇等职位,你知道司空、司寇是什么官职吗?答案:司空也叫司工,是管理生产和建筑的官员。

司寇是主管刑狱的官员。

据《尚书》《左传》记载,在周武王、周公时,司寇已是王朝的高官。

[孔子的故事阅读理解]孔子过而不式阅读理解及答案

[孔子的故事阅读理解]孔子过而不式阅读理解及答案

[孔子的故事阅读理解]孔子过而不式阅读理解及答案【原文】荆①伐陈,陈西门坏,因其降民使修之。

孔子过而不式。

子贡执辔而问曰:“礼,过三人则下,二人则式。

今陈之修门者众矣,夫子不为式,何也?”孔子曰:“国亡而弗知,不智也;知而不争,非忠也;争而不死,非勇也。

修门者虽众,不能行一于此,吾故弗式也。

”(诗曰:“忧心悄悄,愠于群小。

”小人成群,何足礼哉!)(选自《韩诗外传》)【注释】①荆:楚国【文化常识】话说“式”“式”同“轼”,车前扶手的横木。

乘车者身靠横木,表示敬意。

上文“孔子过而不式”中的“不式”,意为不表示敬意。

【译文】楚国讨伐陈国,陈国的西门被打坏,楚人就派投降的陈国百姓去修缮。

孔子经过这里没有扶着车前横木对这些人表示敬意。

子贡手里拿着缰绳问孔子说:“《礼》上说,遇到三人就应该下车,遇到两人就应该扶着车前横木对人们表示敬意。

现在陈国修城门的人很多,您却不行式礼,为什么呢?”孔子说:“自己的国家灭亡了都不知道,这是不聪明;知道了却不反抗,这是不忠于国家;国家灭亡了自己不去殉死,说明他们没有勇气。

修城门的人虽然多,却没有一个能做到我说的其中一点的,所以我不对他们行式礼。

”《诗》说:“忧心悄悄,愠于群小。

”这里小人成群,凭什么受我的行礼呢!”【阅读训练】1.解释句中加点词语(1)伐(2)因(3)执辔(4)式2.翻译(1)国亡而弗知,不智也.(2)修门者虽众,不能行一于此,吾故弗式也。

3.孔子为何“过而不式”?(用文中语句回答)【参考答案】1.(1)讨伐;攻打(2)就(3)拿着缰绳(4)扶着车前横木敬礼3.国亡而弗知,不智也;知而不争,非忠也;争而不死,非勇也。

孔子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孔子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孔子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孔子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2324题。

(5分)
材料一: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材料二: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
《论语八佾篇第三》
材料三:王者之制:道不过三代,法不二后王;道过三代谓之荡,法二后王谓之不雅。

衣服有制,宫室有度,人徒有数,丧祭械用皆有等宜,声则凡非雅声者举废,色则凡非旧文者举息,械用则凡非旧器者举毁,夫是之谓复古。

是王者之制也。

《荀子王制第九》
【注】道不过三代,法不二后王:三代指夏商周三代,后王指当今君王。

奉行的政治原则不超出夏商周三代,实行的法度不背离当代的君王。

23.荀子提倡的礼制与孔子提倡的礼有何相同点?(2分)
24.孔子的礼与荀子的礼有哪些不同之处,试作评析。

(3分)
参考答案:
23.有严格的等级,并不能僭越(1分);提倡复古。

(1分)
24.孔子的礼尊崇的是周礼,提倡周代的`礼制,并希望在当代恢复周代的等级制度(1);荀子强调的是复古不能过远(政治原则可以学习夏商周的优点,法度不能二后王),应根据当代君王的需要制定礼制(1)。

荀子在孔子的基础上,适应了战国时期的社会发展(1分)。

三年级语文孔子阅读理解

三年级语文孔子阅读理解

三年级语文孔子阅读理解
孔子,春秋时期鲁国人,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的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尊称为“至圣先师”。

孔子提倡“仁”的道德观念,主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

他主张“礼”的重要性,认为礼是维护社会秩序和人际关系的重要手段。

孔子的教育思想非常先进,他主张“有教无类”,认为教育应该面向所有人,不分贵贱、贫富。

他强调“因材施教”,认为教育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能力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孔子的教育方法注重实践,他鼓励学生通过实际行动来学习和理解知识。

孔子的一生都在追求知识和道德的完善。

他曾说:“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这句话表达了他对学习的热情和对教育的执着。

孔子的弟子们将他的言行记录在《论语》一书中,这本书成为了研究孔子思想的重要文献。

孔子的思想不仅影响了中国,也对世界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他的教育理念和道德观念被世界各地的人们所推崇和学习。

孔子学院遍布全球,成为传播中国文化和语言的重要平台。

总之,孔子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思想和行为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我们应该学习孔子的道德观念和教育思想,以此来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和知识水平。

小学语文-小学阅读题及答案——孔子尊师

小学语文-小学阅读题及答案——孔子尊师

小学语文-小学阅读题及答案——孔子尊师公元前521年春,孔子得知他的学生宫敬叔奉鲁国国君之命,要前往周朝京都洛阳去朝奉天子,觉得这是个向周操守藏史老子请教“礼制”学识的好机会,于是征得鲁昭公的同意后,与宫敬叔同行。

到达京都的第二天,孔子便徒步前往守藏史府去拜望老子。

正在书写《道德经》的老子听说誉满天下的孔丘前来求教,赶忙放下手中刀笔,整顿衣冠出迎。

孔子见大门里出来一位年逾古稀、精神矍铄的老人,料想便是老子,急趋向前,恭恭敬敬地向老子行了弟子礼。

进入大厅后,孔子再拜后才坐下来。

老子问孔子为何事而来,孔子离座回答:“我学识浅薄,对古代的‘礼制’一无所知,特地向老师请教。

”老子见孔子这样诚恳,便详细地阐发了自己的见解。

回到鲁国后,孔子的学生们请求他讲解老子的学识。

孔子说:“老子博古通今,通礼乐之源,明道德之归,确实是我的好老师。

”同时还打比方赞扬老子,他说:“鸟儿,我知道它能飞;鱼儿,我知道它能游;野兽,我知道它能跑。

善跑的野兽我可以结网来逮住它,会游的鱼儿我可以用丝条缚在鱼钩来钓到它,高飞的鸟儿我可以用良箭把它射下来。

至于龙,我却不能够知道它是如何乘风云而上天的。

老子,其犹龙邪!”1、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词语写下来。

(1)什么也不知道。

()(2)通晓古今的事情,比喻知识渊博。

()2、孔子是怎样尊敬老子的?从文中概括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孔子是如何评价老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读了短文后,我们应该向孔子学习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一无所知博古通今2、到达京都的第二天,就徒步拜望老子;一见老子,就行了弟子礼;进入大厅,孔子再拜才坐下来;他离座回答老子问话,虚心向老师求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孔子是(春秋)时期(鲁国)人,名(丘),字(仲尼),生于公元前(551)年。

是(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

(儒家)学派创始人。

2.孔子思想中最光辉的一点是提倡(仁),仁就是爱人,孔子又主张用(礼)来制约(仁)。

3.孔子周游列国(14)年。

4.孔子的父亲叫(纥),字(叔梁),是鲁国一个职位不大的(武官),他很有力气。

5.孔子的母亲姓(颜),叫(徵在)。

孔子只有(3)岁,父亲便亡故了。

6.季札是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个(文艺批评家。

)就〈诗经〉来说,他乃是第一个予以系统批评的人。

7.孔子(15)岁时已经立下要学习各种知识和本领的愿望。

8.有六种本领是一个全才的人必须具备的:礼节、音乐、射箭、赶车、识字、计算。

(赶车)是被认为最低下的。

9.孔子在二十六七岁时,才做过一两回小官。

一回是(乘田),这是管(牛羊)的官,一回是(委吏),这是一种(会计)工作。

他做得都非常出色。

10.孔子说:我到了(30岁)的时候,仿佛对任何事都有了主意了。

11.孔子所教的学生大多是(士)这一社会阶层的。

也就是多半是有钱人。

12.孔子在(30)岁时,有了第一批弟子。

13.孔子见老子,把(大雁)作为见面礼送给老子。

孔子说他像龙一样。

14.孔子的第一次政治活动是在齐国,由于(晏婴)的反对,失败了。

15.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6.孔子无可奈何的时候,就常提起(命)。

17.鲁国的政权被季氏把持。

季氏三个最有实力的家臣:仲怀梁、阳虎、公山不狃。

18.孔子最终没有帮(公山不狃)。

19.孔子的主要教育思想:循循善诱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不耻下问……
20.孔子在(51)岁时真正从政,在鲁国当了(中都宰)。

21.公元前500年,齐景公和鲁定公举行(夹谷之会),鲁国、孔子在(外交)上胜利了。

22.孔子主张的(和而不同),是受了晏婴的启发。

23.齐国用(美人计)离间了孔子和鲁定公,孔子离开了鲁国,来到了卫国。

24.孔子在卫国得到和鲁国一样的待遇,但受到监视。

仅仅在卫国几个月。

25.孔子从卫国走时,被人嘲笑为(丧家狗)。

在(匡城)被卫国贵族(公孙戌)拘留。

26.孔子没有到晋国去,是因为:晋国发生了内乱。

只好又回到了卫国。

27.孔子过了(14)年漂泊的生活,又回到了鲁国,已经(68)岁了。

28.孔子唯一的儿子叫(孔鲤)。

29.孔子认为(颜渊)比自己聪明。

30.子路死在(卫国)。

31.(哲人)是孔子最后对自己的形容。

32.孔子死的时候是(73)岁,葬在(孔林)。

33.《孔子的故事》的作者是(李长之)。

34.孔子周游过的国家有:卫国、曹国、宋国、郑国、陈国、蔡国、楚国。

没有到晋国。

35.孔子63岁时,在(陈蔡之间),师徒被困绝粮,后被(楚人)所救。

36.孔子性格特点:德高望重、虚心求学。

37.孔子编写了(《春秋》),整理了《诗经》。

38.孔子的学费是(十条肉干)。

39.鲁庄公给孔子送了(鲤鱼)。

40.孔子在(宋国)受到了的迫害。

41.孔子的弟子有(3000)人,其中贤弟子(72)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