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和学生阅读答案
孔子和学生阅读答案

孔子和学生阅读答案以下是作者收集整理的孔子和学生阅读答案(共含9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孔子和学生阅读答案孔子和学生阅读答案孔子和颜悦色地告诉子夏:“颜回很守信用,但不懂得变通;子贡聪明,但他不够谦虚;子路很勇敢,但宽厚、忍让方面仍待学习;子张处事谨慎,为人严肃,可是旁人却不容易亲近他。
我这四个学生虽然各有优点,但都还要不断学习啊!”1.这段话中能表现人物特点的词语有:守信用、#。
2.阅读这段话,说说从这段话中能看出孔子是怎样的'人。
#3.孔子能够找到学生的优点和不足,然后来进行教学,这就叫做#。
参考答案:1.变通、聪明、谦虚、勇敢、宽厚、忍让、谨慎、严肃2.孔子是一个关心学生成长,因材施教的好老师。
3.因材施教篇2:《率真孔子》阅读答案我读孔子,感受到的是他的率真。
在无数个深夜,我坐在桌前捧读《论语》,感觉这个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就坐在我的面前。
他的深邃目光,穿越2500多年的沧桑岁月,慈祥地注视着我。
不知过了多长时间,他站起身来,慢慢地走向不可知的远方。
我的眼前,顿时幻化出一片烂漫的充满书香气息的杏林。
我的思绪在漫长的时间隧道里穿梭,眼前的场景在变换,仿佛又回到了2500多年前的某一天。
那一天,孔子把他的弟子子路、曾点、冉有、公西华召集到身边,让他们尽情地抒发自己的人生理想。
子路说完,他只是微笑了一下;冉有和公西华说完,他没有表示任何意见,但似乎皱起了眉头。
轮到曾点了,他在老师的鼓励下轻声说道:“莫春着,春服既成。
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就是这一段轻声地描绘,引来了孔子高声地感叹和赞许:“吾与点也!”“只有曾点的说法符合我的心愿啊!”孔子的感叹和赞许,至今依然深深地撞击着我的心扉。
千百年来,有多少人把他打扮成一个不苟言笑、循规蹈矩,而且一开口就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一闭口就是“仁”、“礼”、“忠恕”、“孝悌”之类的“至圣先师”,殊不知他始终怀着“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的童心童趣。
第11课《论语十二章:课外类文及对比阅读专项练》

《论语》十二章课外类文及对比阅读专项练一、对比阅读【甲】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乙】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
孔子哭之恸,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
”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选自《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有删改)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人不知而不愠.愠:_________(2)吾日三省.吾身省:_________(3)不逾.矩逾:_________(4)门人益.亲益:_________2.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弟子孰为好学?3.甲文段中,点明求学应该谦虚的句子为:“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文段中,颜回好学的具体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
”(用原文语句填空)4.甲、乙两文中,孔子分别赞扬了颜回怎样的品质?二、课外阅读阅读下文,完成下题。
长沮、桀溺①耦而耕②。
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
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
”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
”曰:“是知津矣。
”问于桀溺。
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
”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
”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③而不辍。
子路受教阅读答案阅读题目

子路受教阅读答案阅读题目子路受教,是《孔子家语》中的一篇短文,通过孔子与其弟子子路的对话深入浅出的说明了“努力学习必有进步”的道理。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子路受教》阅读题目及其参考答案,以供大家阅读。
《子路受教》阅读原文子路见孔子,子曰:“汝何好乐?”对曰:“好长剑。
”孔子曰:“吾非此之问也。
徒谓以子之所能,而加之以学问,岂可及乎?”……子路曰:“南山有竹,不揉①自直,斩而射之,通于犀革②。
以此言之,何学之有?”孔子曰:“括③而羽之,镞④而砺之,其入不益深乎?”子路再拜⑤曰:“敬受教。
”(选自《孔子家语·子路初见篇》)《子路受教》阅读题目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汝何好乐( ) ②岂可及乎( )③通于犀革( ) ④镞而砺之( )2.与“徒谓以子之所能”中的“徒”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免冠徒跣B.老大徒伤悲C.家徒四壁D.徒步则汗出浃背3.与“其入不益深乎”中的“益”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香远益清B.不治将益深C.精益求精D.延年益寿4.与“以此言之,何学之有?”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A.汝何好乐?B.吾非此之问也。
C.其入不益深乎?D.宋,何罪之有?5.翻译下列句子。
①徒谓以子之所能,而加之以学问,岂可及乎?②括而羽之,镞而砺之,其入不益深乎?6.读过本文,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又受到了什么启示?请简要地谈谈。
《子路受教》阅读答案1.①喜好,爱好②赶上③穿透④磨2.C(只;仅仅。
A赤足步行;B徒然,枉然;D用脚行走)。
3.D(增加。
ABD义同:更加)。
4.C(反问句。
ABD均为特殊文言句式“倒装句”)。
5.①只是说以你的天赋,再加上学习,怎么会有人赶上呢? ②如果在箭尾安上羽毛,箭头磨得锐利,箭不是能射得更深更远吗?6.道理:有才华的人,如果能勤奋好学,就会更加有才干。
启示:谦虚好问是有才华人的基本素质。
《子路受教》阅读译文子路拜见孔子,孔子对子路说:“你有什么喜好?”子路回答说:“我喜欢长剑。
【推荐下载】孔子《论语》中考阅读题汇总(附答案)-范文word版 (7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孔子《论语》中考阅读题汇总(附答案)孔子语录(一)阅读下面三段文字,完成7~11题。
(15分)[甲]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乙]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丙]孔子观于周庙,有敧①器焉。
孔子问于守庙者曰:“此谓何器也?”对曰:“此盖为宥座②之器。
”孔子曰:“闻宥座器,满则覆,虚则敧,中③则正,有之乎?”对曰:“然。
”孔子使子路取水试之,满则覆,中则正,虚则敧。
孔子喟然而叹曰:“呜呼!恶④有满而不覆者哉!”(《韩诗外传》)注①敧(qī):倾斜。
②宥(yòu)座:座位右边。
“宥”通“右”。
③中:这里指装水到一半。
④恶(wū):哪里,怎么。
7.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4分)(1)知之为知之(2)是知也(3)思而不学则殆(4)满则覆8.翻译上面语段中加横线的文字。
(4分)(1)诲女知之乎?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孔子问于守庙者曰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9.[丙]文中孔子“恶有满而不覆者哉!”的感叹给了我们什么启示?(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这几段文字内容都与学习有关,[甲]文和[丙]文谈的是学习______方面的问题;[乙]文谈的是学习方法方面的问题,孔子认为学习过程中______与______应该相结合。
(2分)11.(1)孔子为什么要“使子路取水试之”?请根据文意简要说明。
(1分)答:(2)孔子这样做有必要吗?谈谈你的看法,并结合文段内容说说理由。
(2分)答:【答案】7.(1)为:是。
(2)是:这。
(3)殆: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4)覆:翻倒。
8.(1)诲女知之乎:教导你的东西懂得了吗?(2)孔子问守庙的人说(或者:孔子向守庙的人询问道)9.—个人要谦虚,不要自满10.态度学思11.(1)孔子要(想)验证宥座器 (敧器)的特点。
六年级文言文阅读及答案:子路受教

六年级文言文阅读及答案:子路受教子路受教子路初见孔子,子曰:“汝何好乐?”对曰:“好长剑。
”孔子曰:“吾非此之问也。
徒谓以子之所能,而加之以学问,岂可及乎?”子路曰:“南山有竹不揉①自直斩而用之达于犀革②。
以此言之,何学之有?”孔子曰:“栝③而羽之,镞④而砺之,其入之不益深乎?”子路再拜曰:“敬而受教。
”【注释】①揉:搓弄,摩擦,这里泛指加工。
②犀革:犀牛的皮。
③栝(kuò):原指箭末扣弦处,这里是动词,削。
④镞(zú):原指箭头,这里是动词,装上箭头。
1.解释下面语句中画横线的词语。
(1)好长剑___________(2)徒谓以子之所能___________(3)岂可及乎___________(4)其入之不益深乎___________2.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南山有竹不揉自直斩而用之达于犀革3.下面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子路去拜见孔子,孔子问他喜欢什么音乐,他答非所问,孔子不满意。
不过经过孔子的循循善诱,子路受益良多。
B.这则短文通过孔子与其弟子子路的对话生动而深刻的说明了学习的重要性,指出了学习功效,也是对学生的指引与勉励。
C.文中以加工后的箭与现成的竹竿比较作喻,深入浅出的说明了努力学习必有进步的道理,从而突出了学习在人们成长道路上的重要意义。
D.孔子与子路的对话启示我们:天赋固然重要,但后天的学习和努力同样重要。
两者加在一起,就是锦上添花,好上加好了。
此外,学习不能骄傲自满,我们应该时刻鞭策自己,。
参考答案1.(1)喜欢(2)只是(3)赶上,追上(4)更加2.南山有竹/不柔自直/斩而用之/达于犀革3.C【译文】子路拜见孔子,孔子问道:“你有什么喜好?”子路回答说:“我喜欢长剑。
”孔子说:“我不是问这方面。
只是以你的天赋,再加上学习,怎么会有人赶上呢?”子路说:“南山有一种竹子,不须柔烤加工就很笔直,砍下来用它(做箭),能穿透犀牛皮(做的铠甲),从这来讨论,有什么需要学(的理由)呢?”孔子说:“如果劈开它在一端束上羽毛,并给它加上金属的箭头,它射得不就更加深了吗?”子路听后连拜两次说:“多谢(先生)教导。
2022高一语文固学案必修二答案

2022高一语文固学案必修二答案1、1《劝学》的作者是荀子,名况,字卿,是我国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集大成者。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2、1侍坐是《论语》中比较罕见的完整段落,生动地再现了孔子和学生一起畅谈理想的情形。
子路的轻率急躁、冉求的谦虚、公西华的委婉曲致、曾皙的高雅宁静,给人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3、国粹(cuì)冷炙(zhì)包庇(bì)玄虚(xuán)此组词语中加着重号的字的注音全都正确。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4、下列词语中,加着重号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A、点缀(zhuì)聆听(línɡ)B、伫立(zhù)蹒跚(pán)C、徘徊(huái)褶皱(zhě)D、婀娜(nà)颔首(hán)(正确答案)5、下列词语中,加着重号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A、细腻(nì)硝烟(xiāo)凫水(niǎo)B、撅着嘴(juē)打点(dian)脱缰(jiāng)(正确答案)C、菱角(líng)虾篓(lǒu)苇眉(wéi)D、吮指头(sǔn)嘱咐(zhǔ)白洋淀(diàn)6、下列词语中,加着重号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单选题] *A、翩然偏执扁舟翩跹(正确答案)B、阡陌陷阱纤维纤夫C、缥缈剽窃漂白饿殍D、点缀辍学拾掇赘述7、下列各项中,对《红楼梦》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单选题] *A.黛玉性格忧郁,因晴雯不开门和宝玉送宝钗出门的误会触动寄人篱下的凄凉心境,于是伤心落花,将它们埋葬在沁芳桥畔,称为“花冢”,她由落花想到自己凄苦的命运,口吟《葬花辞》,令人想到一个闺中少女,高洁多情却又孤独绝望,宝玉听罢不觉痴倒。
B.抄检大观园前,王保善家的在王夫人面前说晴雯的坏话。
实用类文本孔子思想阅读练习及答案

(一)现代文闻读I (本题共5小题” 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 5题。
材料一:孔子的学习态度和教学方法及理念颇有可取之处。
孔子虽说"生而知之者上也", 自己却说:”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似乎孑L子并不真正承认有"生而知之者"。
孑L子到了周公庙,事事都向人请教,有人讥笑他不知礼。
孔子答复是,不懂就得问,正是礼。
孑L子还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就是说,在交往的人中总有我的正面老师,也有我的反面教员。
还有我们现在说"活到老,学到老",依孔子自述的话,"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就是说学习不晓得老。
不管时代怎么不同,如何发展,这种精神是值得我们敬临口学习的。
孔子自己说"诲人不倦",而且毫无隐瞒。
元好问《论诗》诗说:"鸳鸯绣了从教看,莫把金针度与人。
"过去不少工艺和拳术教师,对学生总留一手,不愿意把全部本领尤其是最紧要处、最关键处、俗话说的"最后一手""看家本领"传授下来。
孑L子则对学生无所隐瞒,因而赢得学生对他的无限尊敬和景仰。
孑L子死了,学生如同死了父母一般,在孔子墓旁结庐而居,三年而后去,子贡还继续居住墓旁三年(《孟子•滕文公上》)。
有这种"诲人不倦"的老师,才能有这种守庐三年、六年的学生。
我们当然反对什么守庐,但能做到师生关系比父子还亲密, 总有值得学习的地方。
孔子对每个学生非常了解,在解答学生的疑问时,纵然同一问题,因问者不同, 答复也不同。
《颜渊篇》记载颜渊、仲弓、司马牛三人"问仁",孑L子有三种答案。
甚至子路和冉有都问"闻斯行诸”,孑b子的答复竟完全相反。
因材施教,在今天的教育中是不是还用得看?我以为还是可以用的,只看如何适应今天的情况而已。
天津市河东区2021届高三语文二模试卷附答案解析

天津市河东区2021届高三语文二模试卷一、选择题组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游泳的起源虽无法考证,但我们可以略为窥探。
在战国时代,游泳运动()。
《论语》中有“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的记述,大意为鲁人沂水游泳后迎风歌唱。
有的史料记载,在一些地方,婴儿刚降世,便需要学习游泳的技能。
那远古时候,人们怎样渡过宽阔的河流呢?据《事物纪原》记载显示:“燧人以匏济水。
”燧人氏是第一位华夏有文字记载、可以考证的祖先,人们把抓着葫芦过河这种创举算在他的身上,按照古人对英雄人物的崇拜情结来看,倒也是()的。
“匏”,就是葫芦之类的飘浮工具,《庄子》中有载,“今子有五石之匏,何不虑以为樽而浮于江湖”,说明当时这样的“装备”已经是非常普遍的了。
类似于这种借简易的“救生圈”泅渡,在急流之中是行不通的,环境是促使人们提高游泳能力的一个条件,在中国,水网(),仅《水经注》记载的大小水道应有一千二百余条,我们的老祖宗学习游泳的环境可谓是得天独厚。
(取材于煮酒君《中国古代的游泳运动》)1.依次填入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A.崭露头角无可厚非交错B.蔚然成风无可厚非密布C.蔚然成风毋庸置疑交错D.崭露头角毋庸置疑密布2.在选文中横线处填入句子,表述最恰当的一项是()A.据《事物纪原》记载:“燧人以匏济水。
”燧人氏是华夏有文字记载、可以考证的第一位祖先B.据《事物纪原》记载:“燧人以匏济水。
”燧人氏是第一位华夏有文字记载、可以考证的祖先C.据《事物纪原》记载显示:“燧人以匏济水。
”燧人氏是华夏有文字记载、可以考证的第一位祖先D.据《事物纪原》记载显示:“燧人以匏济水。
”燧人氏是第一位华夏有文字记载、可以考证的祖先3.下列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选自《论语·先进》篇,文章记录的是孔子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这四个弟子“言志”的一段话。
生动再现了孔子和学生-起畅谈理想的情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子和颜悦色地告诉子夏:“颜回很守信用,但不懂得变通;子贡聪明,但他不够谦虚;子路很勇敢,但宽厚、忍让方面仍待学习;子张处事谨慎,为人严肃,可是旁人却不容易亲近他。
我这四个学生虽然各有优点,但都还要不断学习啊!”
1.这段话中能表现人物特点的词语有:
守信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这段话,说说从这段话中能看出孔子是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孔子能够找到学生的优点和不足,然后来进行教学,这就叫做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变通、聪明、谦虚、勇敢、宽厚、忍让、谨慎、严肃
2.孔子是一个关心学生成长,因材施教的好老师。
3.因材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