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与节气

合集下载

二十四节气表探寻四季变化中的人生哲理

二十四节气表探寻四季变化中的人生哲理

二十四节气表探寻四季变化中的人生哲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划分出来的,每个节气都与自然界发生的变化密切相关。

这些节气不仅是人们观察和适应自然环境的重要依据,也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通过探寻二十四节气表,我们可以发现四季变化中的人生智慧和哲理。

立春:新的开始春季的第一个节气是立春,也标志着新的一年的开始。

在立春之后,天气逐渐变暖,大地开始苏醒,万物复苏。

这启示我们,在人生的旅途中,无论遇到多少困难和挫折,都应该拥有积极乐观的态度,相信每一个黎明都将迎来希望和机遇。

雨水:持续努力雨水节气是春季雨水增多的标志,也意味着春耕的开始。

这时候的大地需要更多的水分来滋养作物,同时也需要人们的辛勤耕作。

在人生中,我们也要始终坚持不懈地努力,只有持之以恒、持续不断地努力,才能收获丰硕的果实。

谷雨:等待成长谷雨是春季最后一个节气,也是播种的时节。

此时天气温暖,雨水丰沛,正是植物生长的关键时期。

从节气中我们领悟到,人生亦是如此,只有付出耐心和等待,才能看到成长的希望和收获的喜悦。

立夏:唤醒希望立夏是夏季的开始,也意味着气温的回升和大自然的焕发。

在立夏这个节气中,我们不仅感受到阳光的温暖,更是唤醒了内心深处的希望。

无论是在人生的哪个阶段,我们都应该时刻保持希望的态度,相信每一天都有无限的可能性。

小满:感恩收获小满是夏季的中期,也是收获的前奏。

在这个节气中,农作物开始成熟,收获的季节渐渐临近。

而在人生中,我们也应该学会感恩,感恩每一个给予我们帮助和支持的人,感恩每一个珍贵的经历和收获。

芒种:展现自我芒种是夏季的第八个节气,古代农耕社会的农民在这个时候都会开始耕种芒种作物。

在我们现在的生活中,芒种节气给我们的启示是展现真实的自我,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热爱的事物。

不被他人的眼光左右,坚持自己的价值观和追求。

夏至:追求平衡夏至是夏季的中期,这时太阳直射地球的位置最北。

夏至这一天,白天最长,夜晚最短,这是一种平衡状态的象征。

文学常识:二十四节气

文学常识:二十四节气

文学常识:二十四节气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

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

惊蛰:蛰是藏的意思。

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

春分表示昼夜平分。

清明:天气晴朗,草木繁茂。

谷雨:雨生百谷。

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

立夏:夏季的开始。

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

夏至:炎热的夏天来临。

小暑:暑是炎热的意思。

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

大署: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立秋:秋季的开始。

处暑: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

处暑是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

白露:天气转凉,露凝而白。

秋分:昼夜平分。

寒露:露水以寒,将要结冰。

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

立冬:冬季的开始。

小雪:开始下雪。

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积雪。

冬至:寒冷的冬天来临。

小寒:气候开始寒冷。

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先把24节气的名称按次序列下,分为四组,每组又分为前后两半: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

冬至,小寒,大寒。

这样一摆出,立刻能看出前半四个立字后,紧跟着后半开始,又见“春夏秋冬”四个大字领头。

这什么意思呢?不言而喻,这是说春夏秋冬四季从四个立立起来,立起来就是开始嘛。

后半的“春夏秋冬”配上两个“分”字,两个“至”字。

分是什么意思?最简单的“分”,就是“一分为二”了,可见这就表明,在这里把一季“一分为两半”了。

那另外两个“至”字呢?容易误解为“到头了”的意思,但要弄清楚是什么到头了?不要当作是一季到头了,而是太阳向北或向南走到头了,要回头走了。

确切追究这个“至”字的本义的话,“至”是极的意思。

比如我们说“至少”,就是说不能再少了,少到极点了。

夏至就是说太阳向北走到`极点了,要回头了,但夏季并没有完,而是刚刚到中点。

冬至也是类似,太阳刚刚到极南点,开始转向北了,冬季过了一半了。

通常把这八个节气称为四季八节。

二十四节气表

二十四节气表

二十四节气表、24个节气有哪些?二十四节气分别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节气中的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小寒,分别为干支历寅月、卯月、辰月、巳月、午月、未月、申月、酉月、戌月、亥月、子月、丑月的起始。

立春:又名立春节、正月节、岁旦等,为二十四节气之首,是干支历的岁始,乃万物之所成终而所成始,代表万物起始、一切更生之义。

二十四节气最初是依据“斗转星移”制定,当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寅位时为立春。

现行是依据太阳黄经度数定节气,当太阳到达黄经315°时为立春,于每年公历2月3-5日交节。

干支纪元,以寅月为春正,立春为岁首。

立春,大地回春,终而复始、万象更新,在传统观念中,立春具有吉祥的涵义。

在早期观象授时时代,依据斗转星移定岁时。

天维建元,从寅开始,如《淮南子·天文训》收录:“帝张四维,运之以斗,月徙一辰,复返其所,正月指寅,十二月指丑,一岁而匝,终而复始”。

十二月运行,周而复始,岁末十二月指丑方,正月又复还寅位,“斗柄回寅”,春回大地,进入全新的循环,万象更新,新岁开启。

建寅的正月,又叫做“元”月,立春为元月元日,立春是干支(岁、摄提)的历元。

《史记.天官书》将立春称为“王者岁首”:“正月旦,王者岁首,立春日,四时之始也”。

春季为四时之首,立春又是春季之始,立春既是“四时之始”,又是一岁之首。

立春是“四立”之一,反映着冬春季节的更替,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立春标志着万物闭藏的冬季已过去,开始进入风和日暖、万物生长的春季。

立春,在自然界,最显著的特点是万物开始有复苏的迹象。

时至立春,在我国,北回归线(黄赤交角)及其以南一带,可明显感觉到早春的气息扑面而来。

而在以北大部分地区,只能是说进入春天的前奏,万物尚未复苏,还处于万物闭藏的的冬天。

春夏秋冬节气分类

春夏秋冬节气分类

春夏秋冬节气分类春夏秋冬,是我们中国古老传统文化中一个重要的时间划分方式。

按照东亚传统农历,一年被划分为二十四个节气,其中每个节气都有其固定的名称和特定的气候表现。

本文将对春夏秋冬四个季节进行分类,探究其内在的文化含义和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一、春:春分、清明、谷雨三个节气组成了春季。

这一季节由冬而春,是自然界万物萌发、复苏的季节。

春分是昼夜平分点,标志着太阳直射赤道,每个地球半球的白昼和黑夜都是相等的。

清明则是传统的祭祀节日,也是农民进行春耕的重要时间节点。

谷雨则标志着雨水开始充沛,有利于作物的生长。

春季代表着希望和生机,这也是中华文化中非常重要的意象之一。

春节便是以春天为主题的传统节日,中国人民对于春天的喜爱和祈福贯穿于传统习俗中。

人们进行祭祀和元宵节、踏青等活动,表达对于春天的期盼和祈福。

二、夏:立夏、小满、芒种三个节气构成了夏季。

这是一年中气温较高、日照时间最长的季节。

夏季是农民们最繁忙的时节,也是疾病、灾害、热波等问题频频出现的时期。

立夏则是标志着夏季正式开始,地面气温开始升高。

小满则是标志着气温开始进一步上升,田间的农作物也开始成熟。

芒种则是标志着夏季农作物进入最为关键的生长阶段。

夏天代表着勤劳和热情。

夏季有着充沛的阳光和雨水,这为社会和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同时,夏天也是人们各种休闲娱乐的时候,如垂钓、海滨度假、踏青等活动。

三、秋:立秋、白露、寒露三个节气组成了秋季。

这是一年中气温较低、植被开始凋零的时期。

秋季农民忙于收割作物,大自然也进入了准备进入寒冬的状态。

立秋则是标志着气温、湿度开始下降,进入休眠状态的动植物逐渐减少。

白露则是标志着露水开始凝结降落,植被进入秋イ色。

寒露则是标志着气温进一步下降,有些地方可能出现霜冻。

秋季代表着收获和丰收。

秋天是农业收获的时节,同时也是重要的祭祀季节。

中秋节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也是家人团聚的重要时刻。

同时,秋天的气候适宜人们的运动和体育活动,如登山、长跑、骑车等。

二十四节气表

二十四节气表

立春:每年的2月4日或5日,谓春季开始之节气。

雨水:每年的2月19日或20日,此时冬去春来,气温开始回升,空气湿度不断增大,但冷空气活动仍十分频繁。

惊蛰:每年的3月5日或6日,指的是冬天蛰伏土中的冬眠生物开始活动。

惊蛰前后乍寒乍暖,气温和风的变化都较大。

春分:每年的3月20日或21日,阳光直照赤道,昼夜几乎等长。

我国广大地区越冬作物将进入春季生长阶段。

清明:每年的4月4日或5日,气温回升,天气逐渐转暖。

谷雨:每年的4月20日或21日,雨水增多,利于谷类生长。

立夏:每年的5月5日或6日,万物生长,欣欣向荣。

小满:每年的5月21日或22日,麦类等夏熟作物此时颗粒开始饱满,但未成熟。

芒种:每年的6月5日或6日,此时太阳移至黄经75度。

麦类等有芒作物已经成熟,可以收藏种子。

夏至:每年的6月21日或22日,日光直射北回归线,出现“日北至,日长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

小暑:每年的7月7日或8日,入暑,标志着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炎热季节。

大暑:每年的7月22日或23日,正值中伏前后。

这一时期是我国广大地区一年中最炎热的时期,但也有反常年份,“大暑不热”,雨水偏多。

立秋:每年的8月7日或8日,草木开始结果,到了收获季节。

处暑:每年的8月23日或24日,“处”为结束的意思,至暑气即将结束,天气将变得凉爽了。

由于正值秋收之际,降水十分宝贵。

白露:每年的9月7日或8日,由于太阳直射点明显南移,各地气温下降很快,天气凉爽,晚上贴近地面的水气在草木上结成白色露珠,由此得名“白露”。

秋分:每年的9月23日或24日,日光直射点又回到赤道,形成昼夜等长。

寒露:每年的10月8日或9日。

此时太阳直射点开始向南移动,北半球气温继续下降,天气更冷,露水有森森寒意,故名为“寒露风”。

霜降:每年的10月23日或24日,黄河流域初霜期一般在10月下旬,与“霜降”节令相吻合,霜对生长中的农作物危害很大。

立冬:每年的11月7日或8日,冬季开始小雪:每年的11月22日或23日,北方冷空气势力增强,气温迅速下降,降水出现雪花,但此时为初雪阶段,雪量小,次数不多,黄河流域多在“小雪”节气后降雪。

专题十二-二十四节气和四季划分

专题十二-二十四节气和四季划分

二十四节气和四季划分专题一、【学科素养或学习目标】1.掌握四季划分的节点及太阳直射点所处位置和移动趋势2。

了解二十四节气对应的农时二、【自主学习案】1.四季划分(1)形成原因: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导致太阳辐射随季节有规律的变化。

(2)错误!错误!(3)北温带国家的四季:3、4、5月为春季,夏、秋、冬以此类推。

(4)地球运动中关于季节判断的依据北半球冬季(1月) 北半球夏季(7月)地球公转规律位于近日点附近,公转速度快位于远日点附近,公转速度慢直射点位置太阳直射南半球,向赤道方向移动太阳直射北半球,向赤道方向移动昼夜长短变化12月22日,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6月22日,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正午太阳高度12月22日,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达一年中最大值,物影最短6月22日,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达一年中最大值,物影最短太阳升落方位东南升西南落(极昼区域除外)东北升西北落(极昼区域除外)日出、日落时间北半球各地日出时间晚于6时,日落时间早于18时北半球各地日出时间早于6时,日落时间晚于18时2.了解二十四节气对应的农时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24节气其实是一个“时刻”,而非“一日".在地球的公转与自转中,由于地球自转轴相对于公转轴有23。

5度的倾角,使得夏季正午时太阳仰角高度较高,冬季时较低,影响一年四季气温与季候.古代历法学家于是规定:将每年冬至到次年冬至的一回归年时间平分为十二等分,称为中气;再将二个中气等分称为节气,此为24节气的来源。

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

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 惊蛰:蛰是藏的意思。

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

四季划分与二十四节气表

四季划分与二十四节气表

四季划分与二十四节气表特点时段季节节气日期含义月日历时月日寒冷干燥,西北风多。

11.3-3.2120冬季立春24-5 春季的开始。

气温回升。

雨水19.21 降雨开始。

雨量渐增。

干旱无雨,忽冷忽热。

3.3-5.565春季惊蛰36-7 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春分21.22 表示昼夜平分。

清明45-6 天气晴朗,草木繁茂。

谷雨20.22 雨量充足而及时。

前期少雨,干热,南风多。

5.6-9.22140夏季立夏56-7 夏季的开始,气温显著上升。

小满21.22 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

芒种66-7 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

(入梅)夏至22 炎热的夏天来临(昼短夜长开始)小暑77-8 气候开始炎热。

(出梅)大暑23.24 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入伏)立秋88-9 秋季的开始。

炎热将过。

处暑23.24 炎热的暑天结束。

白露98-9 天气转凉,露凝而白。

秋高气爽,最舒适。

9.23-11.240秋季秋分23.24 昼夜平分。

寒露108-9 露水已寒,将要结冰。

霜降24 天气渐冷,开始有霜。

寒冷干燥,西北风多。

11.2-3.2120冬季立冬117-8 冬季的开始。

小雪22.23 开始下雪。

大雪127-8 降雪增多。

地面积雪。

冬至22.23 寒冷的冬天来临。

昼长夜短(数九)小寒15-6 气候开始寒冷。

大寒20.21 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 1 -。

二十四节气时间表

二十四节气时间表
二十四节气是指二十四个时节和气候,是中 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活动的补充 历法,是中华民族劳动人民经过长时间的积 累和经验总结出来的成果和智慧的结晶。 由于中国古代是一个农业社会,农业生产需 要严格了解太阳运行的情况,农事活动完全 根据太阳运转进行,所以在历法中又加入单 独反映太阳运行周期的“二十四节气”,用 作确定闰月的标准。 2016年11月30日,中国的“二十四节气”被 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 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咏廿四气诗·谷雨三月中》·元稹 谷雨春光晓,山川黛色青。 叶间鸣戴胜,泽水长浮萍。
秋分
秋分,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 六个节气,秋季第四个节气。 斗指酉;太阳达黄经180°; 于每年的阳历9月22-24日 交节。秋分这天太阳几乎直 射地球赤道,全球各地昼夜 等长 。秋分,"分"即为"平 分"、"半"的意思,除了指 昼夜平分外,还有一层意思 是平分了秋季。秋分日后, 太阳光直射位置南移,北半 球昼短夜长,昼夜温差加大, 气温逐日下降 。
春季: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夏季: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 秋季: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冬季: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立春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 一个节气,明清官方历书中 被归入正月节气;到达时间 点在阳历每年2月3-5日(农 历正月初一前后),太阳到 达黄经315°时。立春是汉 族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立”是“开始”的意思, 自秦代以来,立春被认为是 春天的开始,过了立春,万 物复苏生机勃勃,一年四季 从此开始了。
以2022年为例,具体的时间:
立春 立夏 立秋 立冬
2022-2-4 2022-5-5 2022-8-7 2022-11-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冬天中午

思考2:你观察过射入室内的阳关吗?从南面 窗户直接射进室内的阳光,夏天与冬天比,哪个 季节更深些?

冬天中午


夏天中午

问:火柴杆的影子何处最短?正午太阳高 度何处最大?
B

太阳直射点

A

地球
C
太阳直射点:地表接受太阳垂直照射的点。 太阳直射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为90º ,影子 的长度为零。太阳高度随着太阳直射点向南北 两侧递减,影子也越长。
冬至
3.21 9.23
全球昼夜(等长)
你知道如何判断不同季节昼夜长短吗?
短 夜长 短, 冬季:太阳高度__ 小,昼___ _,光照时间___ 气温低, 夏季:太阳高度大,光照时间长,气温高,昼长 夜短。 春季和秋季:太阳高度适中,天气不冷不热,昼 夜差不多长。
思考:南半球的四季和北半球的四季一样吗?
二、地球的公转
思考:正午的太阳高度是随季 节而变化的(北半球是夏季高 冬季低)。产生这种变化的根 本原因是什么呢?
地球的公转
自西向东,沿椭圆轨道绕 1.地球公转的方向是_______ 太阳运转.
2.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间隔为地球公转 365.25日 周期,长度为_________ 3.以地球绕太阳公转运动为基础编制的历书称 公历 为______
365 日,每隔四年有一次闰年, 4.在公历中,1年=____ 1闰年=_____日366
D 春分(3月21日前后)
夏至(6月22日前后)
冬至(12月22日前后)
A
C 秋分(9月23日前后)
B
北极星
地球公转 过程中,地 轴呈倾斜状 态,地轴的 北端始终指 向北极星。 公转周期约 365.25天
66.5º 赤道
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盲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上半年是五廿一,下半年是七廿三, 每月两节日期定,最多相差一两天。
练习: 1.一年有366日的是( D ) A.2300年 B.2006年 C.2018年 2.形成四季更替的两个因素是什么? 答:一是地球绕太阳公转运动;二是地球的自转轴 与地球公转轨道间有66.5°的夹角。 3.为什么冬天比夏天冷? 答:冬天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与赤道间,距北半球 远,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小,白昼短,获得太阳光 热少,夏天则相反,所以冬天比夏天冷。 D.2004年
四季的形成
1、地球自转轴与公转轨道平面之间的夹角为66.50。 2、在我国同一个地方的不同日子,受到太阳照射的情况 是不同的。由于地球的公转形成了春夏秋冬四季。 3、太阳光线与地平线之间的夹角叫太阳高度角(简称太 阳高度)。 4、太阳高度越大,光照强度越大、光照时间越长;太阳 高度越小,光照强度越小、光照时间越短。
一、观测杆影的发现
思考:杆影的长度和什么有关?一天中杆影最 短是什么时候?此时的杆影朝什么方向呢? 太阳光与地面的夹角;正午;正北 杆影变化规律:一天中,太阳高度与杆影 长度刚好相反。 太阳高度——太阳光与地面的夹角
夏天中午
都地 思 是点 考 一每 1 样天 : 的正 一 吗午 年 ?太 中 阳, 高同 度一
4、比较地球的公转和自转 公转 相 同 点 自西向东 自转
周期为一年
不 公转中心为太阳 同 点 产生四季变化,二十 四节气
周期为一日 自转中心为地轴 产生日月星辰东升西 落,昼夜交替
5.读图,思考以下问题: 北 (1)该图是以地球 __________ 极为中心的的极地投影图, 地球呈现逆时针方向转动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A,B,C,D四地中,太阳从 右边射向地球,处在白昼的是 D ;黑夜上的是__ B ;晨线是的 _____ C :昏线是的是___ A ; 是___
所以,季节的不同,竿影的长短会发生变化 。
二分日、二至日全球昼夜长短状况
时间 6.22 北半球 南半球
夏至
12.22
昼最(长),夜最 (短)北极圈以内 为极(昼) 昼最(短),夜最 (长)北极圈以内 为极(夜)
春分 秋分
昼最(短),夜最 (长)南极圈以内 为极(夜) 昼最(长),夜最 (短)南极圈以内 为极(昼)
地 轴 公转轨道
假如黄赤夹角为0
地 球 自 转 轴 与 公 转 轨 道 平 面
四 季 的 变 化
不同纬度的太阳高度角(夏至)
不同纬度的太阳高度角(冬至) 不同纬度的太阳高度角(冬至)
不同纬度的太阳高度角(春秋分) 不同纬度的太阳高度角 (春秋分)
不同纬度的太阳高度角 不同纬度的太阳高度角
二十四节气 把季节和农业生产时序相结合的计时方法叫节气
二十四节气的来历 立秋: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 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惊蛰:蛰是藏的意思。 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昼夜平分。清明: 天气晴朗,草木繁茂。谷雨:雨生百谷。雨量充足而 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立夏:夏季的开始。小 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芒种:麦类等有 芒作物成熟。夏至:炎热的夏天来临。小暑:暑是炎 热的意思。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大署:一年中最 热的时候。立秋:秋季的开始。处暑:处是终止、躲 藏的意思。处暑是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白露:天气 转凉,露凝而白。秋分:昼夜平分。寒露:露水以寒, 将要结冰。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立冬:冬季 的开始。小雪:开始下雪。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 可能积雪。冬至:寒冷的冬天来临。小寒:气候开始 寒冷。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季节
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23.5º N
夏至
北回归线 赤道 秋分

春分
春分
23.5º S
南回归线
冬至
南回归线上 冬至时,太阳直射在__________ 赤道上 ; 春分时,太阳直射在_______ 赤道上 , 秋分时,太阳直射在______________ 北回归线上 夏至时,太阳直射在___________
5、太阳高度最大、光照时间最长的一天叫夏至;太阳高 度最小、光照时间最短的一天叫冬至。 6、一年中白昼与黑夜长度相等的两天叫春分和秋分。
夏季:太阳直射点北纬23.5度,太阳高度大,光照时 间长,气温高,白昼长黑夜短。 夏至:太阳高度最高,白昼最长(杆影最短的一天) 冬季:太阳直射点南纬23.5度,太阳高度小,光照时 间短,气温低,白昼短黑夜长。 冬至:太阳高度最低,白昼最短(杆影最长的一天) 春季和秋季:太阳直射点赤道,太阳高度比较适中, 白昼和黑夜差不多长,天气不冷不热 春分和秋分:昼夜平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