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原理》实验项目卡4new
数据库原理与技术实验报告

数据库原理与技术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和学习数据库原理与技术,具体要求是:
1.熟悉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
2.理解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的核心功能;
3.掌握数据库系统的创建,维护和应用技术;
4.掌握基于SQL查询语言(SQL)的SQL语句的使用;
5.学习SQL语言的基本知识;
6.学习和应用数据库的实用技术;
7.掌握数据库的安全保护技术;
8.熟悉数据的事务处理;
9.掌握数据的并发控制等。
二、实验环境
本次实验所使用的系统环境为Oracle Database,版本为11g。
三、实验内容
1.概念部分:
(1)数据库概念:数据库概念主要是指数据库的概念、特点、应用领域、数据库结构与模式等;
(2)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是一种综合的数据管理软件,它有助于保护组织内的数据,并帮助实现全面的数据管理;
(3)数据库应用:数据库应用是一种以数据库管理系统为基础的应用程序,它主要是用来收集、组织、存储、操作和检索数据,以满足组织内的信息需要;
(4)SQL查询语言:SQL查询语言(SQL)是一种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标准化数据库查询语言。
数据库实验指导书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实验指导书主编:李正茂合肥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2017年7月前言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实验作为课程实践性环节之一,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
通过实验,使学生加深理解、验证巩固课堂教学内容;增强对数据库管理系统一些知识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及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书是《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的实验配套书,实验分为课内必修内容。
指导教师在每次实验前应讲清实验目的、基本原理、实验要求等,并指导学生做好实验预习,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相关课程实验。
在实践教学中着重培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注重动手能力的提高。
实验课程教学中应在老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重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课内实验后,学生将实验结果等内容写出实验报告,应符合实验教学的要求,并得到指导教师认可。
实验报告由个人独立完成,每人一份。
报告应字迹整齐,程序代码、运行结果等符合要求。
指导教师对每份实验报告进行审阅、评分。
该实验课程内容是对理论教学内容的应用与验证。
实验成绩=实验报告成绩(50%) +自主学习实验项目1(20%)+自主学习实验项目2(30%)。
本书根据理论课的教学进度,共开设12个课内实验项目(其中2个综合性实验项目)和2个自主学习实验项目。
目录实验准备熟悉上机环境 (4)实验一建立数据库 (19)实验二建立数据表 (22)实验三修改表和数据完整性 (26)实验四数据操作及完整性约束 (29)实验五 SQL数据查询一 (32)实验六 SQL数据查询二 (35)实验七视图的应用 (38)实验八游标的应用 (40)实验九存储过程及应用 (43)实验十触发器及应用 (46)实验十一用户管理和权限管理 (48)实验十二数据库概念数据模型和逻辑数据模型设计 (52)自主实验项目1:实验考核 (54)自主实验项目2:按照要求设计并实现实验方案 (55)实验准备熟悉上机环境一、安装前准备:1.SQL Server 2008 的版本SQL Server 2008 主要有三个版本:精简版(32位),SQL速成版(32位),工作组版(32位和64位),网络版(32位和64位),企业版和开发人员版(32位和64位)。
数据库实验报告(SQL)

四川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实验报告册院系名称:计算机科学学院课程名称:数据库原理概论实验学期2013 年至2014 年第二学期专业班级:网络工程3班姓名:学号:指导教师:**实验最终成绩:《数据库原理》实验大纲课程总学时:64学分:2实验学时:32 实验个数: 7 实验学分: 1课程性质:(专业必修)适用专业:计算机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技术,网络工程,电子商务教材及参考书:数据库系统概论大纲执笔人:俞晓大纲审定人:一、实验课的性质与任务数据库技术是计算机科学技术中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也是应用最广的技术之一,它已成为计算机信息系统与应用系统的核心技术和重要基础。
本实验课程主要是在SQL SERVER 下实现SQL语言的基本操作:建立、修改、删除表格等数据库对象,插入、修改、删除表格中的数据,对数据做多种查询。
并熟悉使用SQL SERVER的系统工具创建数据库,用户等。
最后用VB连接SQL SERVER 做一个简单的数据库系统。
该课程注重教学体系的严密性、教学内容的实用性、知识体系的扩展性。
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能较熟练的在SQL SERVER 数据库管理系统中实现数据管理和维护。
二、实验课程目的与要求1.实验目的:本课程的目的和任务是使学生全面地了解和掌握数据库的原理,SQL SERVER系统的基本操作和应用技术,以适应社会对数据库技术应用的大量需求。
2.实验要求:1)实验安排在上机时间进行。
2)实验以前,学生应对实验设计的相关知识点和相关设计技术有所了解3)每个实验要求写出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包括:实验内容、目的、实现方法、调试结果)四、实验内容安排:实验1 熟悉SQL SERVER的环境(操作性实验2学时)实验目的了解SQL Server数据库的各个工具软件实验内容使用SQL Server的相关工具,其中包括查询分析器和企业管理器,在查询分析器里写简单的SQL语句,在企业管理器中建立表格等。
数据库原理教学大纲

《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大纲(Principle of Database) 一、基本信息课程代码:1238913学 分:3总 学 时:4848(其中实验(其中实验9学时)学时)适用对象:本科计算机、网络、软件工程、通讯等相关专业:本科计算机、网络、软件工程、通讯等相关专业先修课程:数据结构:数据结构二、课程性质、教学目的和要求(一)课程性质和目的数据库原理是计算机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面向高年级学生开设,本大纲以一学期51课时讲授。
本课程的目的是向学生介绍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常用数据库系统的使用,使学生能够使用数据库技术进行数据库设计和系统开发。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以课堂理论教学为主,上机实践为辅,配合多媒体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能力的培养,以实际应用为例,提高理论教学的生动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以实际应用为例,提高理论教学的生动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三)教学安排学时安排:学时安排:1616周×周×33学时学时=48=48学时,其中课堂教学13周×周×33学时学时=39=39学时,上机实验3周×周×33学时学时=9=9学时。
学时。
课堂讲授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工作原理,上机实验练习理论的实现和一个典型的关系数据库系统。
型的关系数据库系统。
课堂教学:课堂教学:第一章第一章 绪论(绪论(33学时)学时)第二章第二章 关系数据库(关系数据库(66学时)学时)第三章第三章 关系数据库标准语言SQL SQL((6学时)学时)第四章(数据库安全性)和第五章(数据库完整性)(3学时)学时)第六章第六章 关系数据理论(关系数据理论(66学时)学时)第七章第七章 数据库设计(数据库设计(66学时)学时)第八章第八章 数据库编程和第九章关系查询与优化(数据库编程和第九章关系查询与优化(33学时)学时)第十章第十章 数据库恢复技术(数据库恢复技术(33学时)第十一章第十一章 并发控制(并发控制(33学时)学时)上机实验:上机实验:实验1(3课时):E-R 模式设计和数据库设计与实现。
数据库原理综合实验报告

实验六数据库原理综合实验1实验目的(1)运用所学的数据库设计技术,针对一个具体的应用系统,完成系统数据库的概念模型、逻辑模型和物理模型的设计。
以巩固理论课程上所学的知识,更好地掌握数据库设计技术方法。
(2)对前面章节所学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
2实验内容给定一个应用环境,如学生选课系统、超市管理系统、某企业库存管理系统、学校图书管理系统、学校综合积分管理系统等等。
(同学们课从上述选定一个题目,也可以选取一个自己较熟悉的应用环境)。
完成下面的工作2.1 数据库概念模型设计(1)进行需求分析。
-对系统的语义进行描述(包括功能、所需的数据及他们之间的关系和处理方法)(2)识别系统中的实体及实体的属性,分析实体之间的联系。
(3)设计数据库概念模型,画出E-R图。
2.2 数据库逻辑模型设计(1)根据数据库概念模型设计数据库的逻辑模型。
-将E-R模型转化到逻辑模型(2)根据应用需要和规范化理论对逻辑模型进行优化。
2.3 数据库物理模型设计(1)针对某种DBMS,设计数据库物理模型,包括表空间、表和索引等于物理存储有关的设计。
(2)优化物理模型(3)生成某种DBMS的SQL语句,创建数据库及其表。
2.4 装载数据(1)收集真实数据或者生成模拟数据。
(2)批量加载数据到数据库中。
(3)设计一系列SQL语句,尤其是连接查询、嵌套查询等SQL语句,以测试数据库性能。
3实验要求(1)可以借助POWERDESIGNER等系统分析与设计辅助工具进行数据库设计,也可以使用WORD文件直接生成各种设计文档。
(2)选择的数据库应用系统应该规模适中,不宜太大太复杂,可能做不完;也不宜太小太简单,甚至仅有三两个表组成。
(3)要设计良好的数据库完整性约束。
(4)思考题:数据库设计通常由哪些辅助工具?各有哪些优缺点?4实验步骤4.1 数据库概念模型设计(1)进行需求分析。
学生需要有学号、姓名、性别、年龄、专业等信息。
选课需要有学号、课号、成绩等信息课程需要有课程号、课程名、先修课、学分等信息(2)设计数据库概念模型,画出E-R图。
数据库技术实践-第二部分-new

实验报告课程名称数据库技术实践实验项目SQL语言基础、架构与基本表、高级查询实验仪器SQL Server 2008系别____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_专业____计算机科学与技术____班级/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生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日期___ _______成绩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指导教师___ 张鸿斌_______ _______[在内容说明部分请总体说明在本部分实践过程中,具体都完成了哪些内容]一.内容说明[请按照下面练习题的要求,完成各项内容,并说明每个题目完成的情况,是否存在问题,如何解决等]二.SQL语言基础1.在students数据库中创建一个用户定义的数据类型:类型名为:my_type,对应的基本数据类型为:char(10),允许空。
2.声明一个字符串型的局部变量,并对其赋初值:‘My First Var’,然后在屏幕上显示此值。
3.编写实现如下功能的脚本,并将编写好的脚本保存到磁盘文件中。
(1)声明两个整型的局部变量:@i1和@i2, @i1的初值为10, @i2的值为:@i1乘以5,最后在屏幕上显示@i2的值。
(2)用While语句实现计算5000减1、减2、减3 …,一直减到50的结果,并显示最终结果。
三.架构与基本表1.在第3章建立的Students数据库中,创建满足如下要求的架构。
准备工作:首先在SSMS中,以系统管理员身份执行下列脚本,创建登录账户User1和User2,并让这两个登录账户成为Students数据库中的合法用户。
CREATE LOGIN User1 WITH PASSWORD = '123456',DEFAULT_DATABASE = StudentsgoCREATE LOGIN User2 WITH PASSWORD = '123456',DEFAULT_DATABASE = studentsgoUSE StudentsgoCREATE USER User1goCREATE USER User2(1)为用户User1定义一个架构,架构名为Base。
实验报告模板

数据库原理实验报告
1.实验项目:要用最简练的语言反映实验的内容。
要求与实验指导书中相一致。
2.实验类型:一般需说明实验项目是验证型实验还是设计型实验,是创新型实验还是综合型实验。
3.实验目的及要求:目的要明确,要抓住重点,符合实验指导书中的要求。
4.实验过程(实验步骤、绘图、记录、数据、分析、结果及实验教师评语(可选)):写明具体上述实验方案的具体实施,包括实验过程中的记录、数据、分析及实验得出的结论,对于设计型、综合型、创新型
实验项目必须增加实验教师评语一栏。
5.成绩: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级制。
6.具体实验报告可以扩充为多页。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实验指导书完整

数据库原理与应⽤实验指导书完整(快速切换页码⽅法:按住ctrl键再单击相关项⽬)实验⼀创建数据库与表1. 新建数据库(1) 利⽤向导创建数据库(新建⽂件/本机上的模板)(2) 创建空数据库2. 表的基本操作(1) 使⽤向导创建表(2) 复制表(3) 利⽤设计视图建⽴表(参考教材P25-P29)①设置查阅向导②设置标题属性(P42)③设置默认值(P44)④设置字段的“有效性规则”与“有效性⽂本”(P42)⑤设置掩码(P43)⑥设置⽇期格式:(P40)⑦设置主键(P49)⑧增加字段,在“姓名”字段后增加⼀个“年龄”字段(P48)⑨删除字段,将刚增加的字段删除。
(P49)(4) 表操作①在数据表视图和设计视图之间进⾏切换,熟悉切换的⽅法。
②在数据表视图中输⼊记录。
③隐藏/取消隐藏列(P53)——格式菜单④冻结(P64)——格式菜单⑤排序(P58)——记录菜单⑥筛选(P60)——记录菜单⑦调整表外观——格式菜单3. 表间关系(P64)4. 导⼊、链接、导出(P34)实验⼆查询⑴使⽤设计视图建⽴查询⑵使⽤设计视图建⽴查询⑶设置查询排序及准则⑷汇总查询⑸交叉表查询⑹参数查询⑺动作查询①删除查询②更新查询③追加查询④⽣成表查询:⑻利⽤SQL语句建⽴查询实验三窗体1. 掌握⾃动创建窗体、使⽤向导创建窗体的⽅法(1) 建⽴基于单表的窗体①纵栏式窗体②“表格式”窗体(2) 建⽴基于多表的“学⽣信息和成绩”窗体2. 在设计视图创建窗体⑴建⽴“学⽣信息简表”窗体⑵使⽤设计视图1⑶使⽤设计视图2实验四报表1. 建⽴“学⽣成绩单”报表2. 建⽴“学⽣档案”报表3. 建⽴“分数段统计”报表4. 建⽴“排名次”统计报表实验五宏实验六数据库设计理论实践《数据库原理与应⽤》实验指导书⼀、实验的性质与学习⽬的《数据库原理与应⽤》为⾮计算机专业的公共课程。
通过实验教学,使学⽣验证并掌握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基本原理,具备数据库的基本设计能⼒、掌握利⽤数据库进⾏信息管理的基本技能,初步掌握数据库应⽤系统的开发⽅法,为以后更好地使⽤数据库应⽤系统打下坚实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CHECK短语指定列值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该满足的条件。定义表Student,属性Ssex的值只允许取“男”
或“女”;定义表SC,属性Grade的值定义在0-100之间。
6 CHECK短语不光能够定义属性列上的约束条件,还允许用户定义元组级的约束条件。
定义表Student,要求当学生性别为男时,其名字不能以Ms.打头。
7定义表TAB,并在其上定义触发器TRI,在对TAB的插入和更新前检查,如果插入或更新的值在100-1000之间的话,将值置为50;如果值大于1000的话,则给出新值不允许大于1000的提示。
三、实验要求:
验证性实验,将试验过程填写试验报告。
实验课
名称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
所用的主要设备
序号
名称
台、套数
实验室名称
软件实验室5
1
台式计算机
60
任课教师
马飞
2
实验学时
4学时
3
专业
软件工程
班级
09级本科1,2,3班
学生总数
50人
实验组数
50组
每组人数
1人
实验目的要求
实验四:完整性控制
一、实验目的:
1熟悉通过SQL对数据进行完整性控制。
2完成书本上习题的上机练习。
二、实验内容
使用SQL对数据进行完整性控制(3类完整性、CHECK短语、CONSTRAIN子句、触发器)。用实验证实,当操作违反了完整性约束条件时,系统是如何处理的。
根据以下要求认真填写实验报告,记录所有的实验用例。
1定义表的主码。
2定义表SC,将其中的属性Sno,Cno定义为主码。
3定义表的外码。
以下内容由管理部门填写:
实验序号
4
课程编号
专业分类号
教研室主任签字
时间
2011年11月1日
平顶山学院实验项目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