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剖析物质变化中的能量变化
第04讲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解析版)

第04讲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目录新知导航:熟悉课程内容、掌握知识脉络基础知识:知识点全面梳理,掌握必备重点记忆:关键点快速记忆,提升能力小试牛刀:考点剖析+过关检测,合理应用课时1 化学反应与热能一、化学反应过程中存在热量变化1.实验探究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①看到有气泡产生①用手触摸反应后的试管,温热①用温度计测得反应后温度升高该反应产生气体,放出热量(1)(2)闻到气味后迅速用玻璃片盖上烧杯①混合物呈糊状①闻到刺激性气味①用手触摸杯壁下部,冰凉,用手拿起烧杯,木片与烧杯粘在一起该反应产生NH3和H2O,吸收热量结论:化学反应中总会伴随着能量变化,通常主要表现为热能的变化,有的放出热量,有的吸收热量。
特别提醒: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除转化为热能外,还转化为机械能、光、声、电等多种能量形式。
2.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1)概念①把释放热量的化学反应称为放热反应。
①把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称为吸热反应。
(2)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放热反应吸热反应①所有燃烧反应①酸碱中和反应①大多数化合反应①活泼金属跟水或酸的反应①物质的缓慢氧化①大多数分解反应①C+CO2(以C、H2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①Ba(OH)2·8H2O+NH4Cl(固态铵盐与碱的反应)①NaHCO3与盐酸的反应二、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原因1.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原因(1)化学反应过程(物质变化)(2)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原因化学键的断裂与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E 1>E 2,反应吸收能量(吸热反应); E 1<E 2,反应放出能量(放热反应)。
2.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决定因素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决定于反应物的总能量和生成物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放热反应吸热反应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热能转化为化学能被生成物“储存”课时2 化学反应与电能一、火力发电——化学能间接转化为电能1.我国目前电能主要来自火力发电,其次来自水力发电。
2.火力发电的原理首先通过化石燃料燃烧,使化学能转变为热能,加热水使之汽化为蒸汽以推动蒸汽轮机,然后带动发电机发电。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化学反应是指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变化,产生新的物质的过程。
在化学反应中,会 begingroup以进热量或放热量的形式 begingroup释放或吸收能量,begingroup这种能量的变化成为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
一、能量的守恒定律根据能量守恒定律,能量在系统内不会创建或毁灭, begingroup只会由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在化学反应中,能量的转化主要有两种形式:热能和化学能。
二、反应热反应热是指化学反应过程中 begingroup释放或吸收 begingroup的热量。
根据反应热的正负,化学反应可以分为 exo(放热)反应和 endo (吸热)反应。
1. 放热反应放热反应指在反应过程中 begingroup释放热量 begingroup的化学反应。
在放热反应中,反应物的化学能大于产物的化学能,导致 exo(放热)反应 begingroup释放热量 begingroup。
典型的放热反应包括燃烧反应和酸碱中和反应。
2. 吸热反应吸热反应指在反应过程中 begingroup吸收热量 begingroup的化学反应。
在吸热反应中,反应物的化学能小于产物的化学能,导致 endo(吸热)反应 begingroup吸收热量 begingroup。
典型的吸热反应包括溶解反应和蒸发反应。
三、焓变焓变(ΔH)是指某个化学反应在常压条件下体系 ent 之间的能量差异。
焓变的正负表示能量的流向,正值表示吸热反应,负值表示放热反应。
1. 反应焓变反应焓变begingroup(ΔH) begingroup表示反应过程中 begingroup不同物质之间的能量差异 begingroup。
反应焓变 begingroup的大小begingroup和反应物与产物之间的化学键的断裂与形成有关。
2. 反应焓变的测定反应焓变 begingroup的测定 begingroup可以通过 calorimeter begingroup热量计 begingroup进行 begingroup。
沪科版高一化学必修一剖析物质变化中的能量变化知识点.doc

沪科版高一化学必修一剖析物质变化中的能量变化知识点高一新学期大家要学习很多化学知识点,相对于其它学科来说化学知识点比较琐碎,因此在课下多进行复习巩固,下面为大家带来沪科版高一化学必修一剖析物质变化中的能量变化知识点,希望对大家学好高一化学知识有帮助。
一、物质在溶解中的能量变化1、两大守恒定律:在不与环境发生物质和能量交换的体系中,不论发生何种变化,体系中的质量和能量都不会改变,分别称为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
2、溶解中的能量变化:溶解时,同时发生两个过程。
一是溶质的微粒离开固体(液态)表面扩散到溶剂中去,这一过程吸收热量,是物理过程;另一个过程是溶质的微粒和溶剂分子生成溶剂化合物和或水合离子,这一过程放出热量,是化学过程。
这两个过程中总是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表现形式是放热或者吸热现象。
3、溶解平衡:结晶和溶解是同时进行的相反的两个过程,当单位时间内扩散到溶液里的溶质微粒数目,与回到固体溶质表面的溶质微粒数目相等,也就是溶质溶解的速率等于结晶的速率时,我们称之为达到了溶解平衡。
这时的溶液是饱和溶液。
二、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化学上把有热量放出的化学反应称为放热反应,把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称为吸热反应。
与反应条件没有必然联系,而决定于反应物和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类型比较放热反应吸热反应。
定义有热量放出的化学反应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
形成原因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
与化学键强弱的关系生成物分子成键时释放出的总能量大于反应物分子断裂时吸收的总能量生成物分子成键时释放出的总能量小于反应物分子断裂时吸收的总能量。
表示方法:H﹤0或+QH﹥0或-Q三、燃烧热和中和热1、燃烧热:25℃、在101kPa时,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单位为kJ/mol。
燃烧热是以1mol物质完全燃烧所放出来的热量来定义的,且燃烧产物必须是稳定的氧化物。
化学能量变化

化学能量变化化学能量的存在和变化是化学反应中的重要概念之一。
化学能量是指物体在化学变化过程中所具有的能力,它可以由各种因素引起的化学反应和物质转化所释放或消耗。
化学能量的变化包括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两种类型,它们在化学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吸热反应吸热反应是指在化学反应过程中,系统吸收外界热量,使环境温度降低的反应。
在这种反应中,反应物中的化学键被打破,同时新的化学键形成。
这意味着吸热反应将吸收热量以提供所需的能量,使得反应物转化为产物。
吸热反应需要能量输入才能进行,因此它们通常需要外部热源的加热。
通常情况下,吸热反应具有以下特征:1. 吸热反应的反应物的热容量小于产物的热容量,即产物的熵大于反应物的熵。
2. 吸热反应的系统的焓变(ΔH)为正值,即反应物到产物的热变化为正。
3. 吸热反应的物质在反应过程中会吸收热量,使周围的温度降低。
吸热反应的一个典型例子是煮沸水过程中的水的沸腾。
在此过程中,水吸收热量并转变为水蒸气,从而使水中的分子具有更高的能量水平。
二、放热反应放热反应是指在化学反应过程中,系统释放出热量,使环境温度升高的反应。
在这种反应中,反应物中的化学键被断裂,产生新的化学键。
这些新生成的化学键释放出能量,使得反应物转化为产物。
放热反应是自发进行的,因为它们释放出能量,使得系统在转化过程中达到更低的能量状态。
通常情况下,放热反应具有以下特征:1. 放热反应的反应物的热容量大于产物的热容量,即产物的熵小于反应物的熵。
2. 放热反应的系统的焓变(ΔH)为负值,即反应物到产物的热变化为负。
3. 放热反应的物质在反应过程中会释放热量,使周围的温度升高。
放热反应的一个典型例子是火焰燃烧。
在燃烧过程中,燃料与氧气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大量的热能。
三、能量守恒定律无论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都遵循能量守恒定律。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能量在化学反应中不会被创建或破坏,只会由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化学课件《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优秀ppt(说课) 人教课标版

2、农业: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土壤 里肥料的变化…
3、生活:干电池、蓄电池的工作原理、人的 生命运动、煤、石油等燃料的利用…
4、危害:食品腐败变质、森林火灾、橡胶老 化、钢铁锈蚀…
第二节 离子反应的本质
87.当一切毫无希望时,我看着切石工人在他的石头上,敲击了上百次,而不见任何裂痕出现。但在第一百零一次时,石头被劈成两半。我体会到,并非那一击,而是前面的敲打使它裂开。――[贾柯·瑞斯] 88.每个意念都是一场祈祷。――[詹姆士·雷德非]
89.虚荣心很难说是一种恶行,然而一切恶行都围绕虚荣心而生,都不过是满足虚荣心的手段。――[柏格森] 90.习惯正一天天地把我们的生命变成某种定型的化石,我们的心灵正在失去自由,成为平静而没有激情的时间之流的奴隶。――[托尔斯泰]
2、最有希望的新能源是太阳能、燃料电 池、风能和氢能等。这些新能源的特点 是资源丰富,且有限可再生,为再生能 源,对环境没有污染或污染少。
新知识
已学知识
单线桥分析法
氧化还原反应
重要的氧化剂 重要的还原剂
双线桥分析法
重要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常见反应
氧化剂、还原剂
氧化性和还原性的强弱判断
氧化还原方程式配平
高考主要考查点为:
1、离子共存问题。 2、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 3、离子反应的条件。
离子反应的条件:
1、生成难溶物。 2、生成挥发性物质。 3、生成难电离物质。 4、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
1、是否符合反应客观事实。 2、化学式拆写是否正确。 3、符号使用是否正确。 4、是否遵循三大定律:即质量守恒、电 荷守恒和电子守恒。 5、是否符合反应物的用量。
高中化学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

高中化学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化学反应是物质转变的过程,其中涉及能量的吸收或释放。
在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可以通过热量的吸收或释放来衡量。
热量是物质内部分子的热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它是化学反应的重要能量因素。
本文将探讨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以及与之相关的热化学方程式和各类化学反应类型的能量变化。
一、热化学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描述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情况。
在热化学方程式中,我们使用ΔH表示反应的焓变,即反应前后系统的能量变化。
例如,当燃烧甲烷(CH4)产生二氧化碳(CO2)和水(H2O)时,热化学方程式可以写为:CH4 + 2O2 → CO2 + 2H2O ΔH = -890.3 kJ/mol这里的ΔH = -890.3 kJ/mol表示每摩尔甲烷燃烧产生的热量为-890.3千焦耳。
负号表示燃烧过程是放热的,即释放能量。
二、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基于ΔH的正负值,我们可以将化学反应分为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1. 吸热反应:当化学反应吸收热量时,ΔH为正数。
这意味着反应物吸收了外界的热量,从而使反应产生的产物具有更高的能量。
吸热反应的一个例子是水的蒸发过程:H2O(l) → H2O(g) ΔH = +40.7 kJ/mol这里的ΔH = +40.7 kJ/mol表示每摩尔水蒸发所需的热量为40.7千焦耳。
正号表示蒸发过程是吸热的,即吸收能量。
2. 放热反应:当化学反应释放热量时,ΔH为负数。
这意味着反应物释放了能量,从而使反应产生的产物具有较低的能量。
放热反应的一个例子是燃烧反应:C(s) + O2(g) → CO2(g) ΔH = -393.5 kJ/mol这里的ΔH = -393.5 kJ/mol表示每摩尔氧化碳所释放的热量为393.5千焦耳。
负号表示燃烧过程是放热的,即释放能量。
三、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类型除了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化学反应还具有其他几种能量变化类型:1. 吸附反应:当反应物从溶液或气体中吸附到固体表面时,会释放出能量,这些反应通常是放热的。
专题05 化学反应中热量的变化情况判断与计算-高中新教材高一化学期末复习重点

高一化学期末复习重点专题05 化学反应中热量的变化情况判断与计算方法探究一、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原因在化学反应中,从反应物分子转变为生成物分子,各原子内部并没有多少变化,但原子间的结合方式发生了改变。
在这个过程中,反应物分子中的化学键部分或全部遭到破坏,生成物分子中的新化学键形成。
物质在化学反应中发生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
利用化学键的能量变化计算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如下:既可以利用所有化学键的键能计算具体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又可以根据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计算某一个具体的化学键的键能。
计算公式: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值=反应物的总键能−生成物的总键能。
计算出的数值如果为正值,意味着是吸热反应;计算出的数值如果是负值,意味着是放热反应。
归纳总结化学键的断裂与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根本原因。
(1)化学反应的本质是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
(2)化学键的断裂吸收能量,化学键的形成要放出能量,吸收能量和放出能量的数值不相等就造成了化学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3)一个化学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在宏观上取决于反应物总能量和生成物总能量的相对大小,在微观上取决于旧化学键断裂所吸收的总能量和新化学键形成所放出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二、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判断1.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比较2.常见的吸热反应与放热反应3.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判断方法E1>E2反应吸收能量(吸热反应)E1<E2反应放出能量(放热反应)(1)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判断——决定因素。
若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属于放热反应,反之是吸热反应。
(2)根据化学键断裂或形成时的能量变化判断——用于计算。
若断裂反应物中的化学键所吸收的总能量小于形成生成物中化学键所放出的总能量,属于放热反应,反之是吸热反应。
(3)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相对稳定性判断。
由不稳定的物质(能量高)生成稳定的物质(能量低)的反应为放热反应,反之为吸热反应。
4..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专题四】化学反应中地能量变化【考点突破】考点1 化学反应中地能量变化1.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由于各物质所具有地能量不同,如果反应物所具有地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所具有地总能量,那么在发生化学反应时,有一部分能量就会转变成热能等形式释放出来,这就是放热反应.表示:ΔH为“-”或“ΔH<0”,单位:kJ·mol-1.如果反应物所具有地总能量小于生成物所具有地总能量,那么在发生化学反应时,反应物就需要吸收能量才能转化为生成物,这就是吸热反应.表示:ΔH为“+”或“ΔH>0”,单位:kJ·mol-1.2.燃烧热:在101 kPa时,1 mol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地氧化物时所放出地热量,叫做该反应地燃烧热.3.中和热:在稀溶液中,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时生成1 mol H2O,这时地反应热叫中和热.单位kJ·mol-1.方法点击反应热ΔH=反应物总能量-生成物总能量或者反应热ΔH=反应物键能之和-生成物键能之和.此处常以计算题地形式出现.例如:通常人们把拆开1 mol某化学键所吸收地能量看成该化学键地键能.键能地大小可以衡量化学键地强弱,也可以用于估计化学反应地反应热(ΔH>,化学反应ΔH等于反应中断裂旧化学键地键能之和与反应中新化学键地键能之和地差.工业上高纯硅可通过下列反应制取:SiCl4(g>+2H2(g>Si(s>+4HCl(g>该反应地反应热ΔH=_________kJ·mol-1此题是结合晶体硅(金刚石>地立体空间构型计算反应热.首先分析1 mol Si中含Si—Si地物质地量(一个Si原子与四个Si原子形成四个Si—Si,一个Si—Si归属于两个Si原子,所以1 mol Si中含Si—Si地物质地量是2mol>.ΔH=(4×Si—Cl+2×H—H>-(2×Si—Si+4×H—Cl>ΔH=+236 kJ·mol-1考点2 热化学方程式能表示反应过程中热量变化地化学方程式叫热化学方程式.书写热化学方程式地注意点(1>注明物质地聚集状态:气体(g>、固体(s>、液体(l>、稀溶液(aq>及晶型.(2>注明反应地温度和压强(若是101 kPa和25 ℃可不注明>,注明ΔH地“-”和“+”及单位(kJ·mol-1>.(3>热化学方程式地化学计量数表示地是物质地量,所以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对于相同物质地反应,化学计量数不同,ΔH也不同.聚集状态不同,ΔH也不同,所以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首先注明物质聚集状态,然后再根据化学方程式地化学计量数与反应热地正比关系确定ΔH地值.方法点击化学反应中地能量变化在高考中经常涉及地内容有:书写热化学方程式、判断热化学方程式地正误及反应热地大小比较等等.1.书写热化学方程式及判断热化学方程式地正误同学们经常出错及出题人常设错地方式:(1>丢掉或写错反应物及生成物地聚集状态.(2>丢掉ΔH地“-”和“+”及单位(kJ·mol-1>,特别是“+”.(3>反应热地数值与聚集状态地关系搞错.(4>热化学方程式中地反应热数值表示反应物按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反应进行到底时地热量值,若反应存在化学平衡,则热量值小于对应地反应热数值.2.比较反应热地大小(1>同一反应生成物状态不同时A(g>+B(g>====C(g>;ΔH1<0;A(g>+B(g>====C(l>;ΔH2<0因为C(g>====C(l>;ΔH3<0,则ΔH3=ΔH2-ΔH1,所以|ΔH2|>|ΔH1|.(2>同一反应物状态不同时S(g>+O2(g>====SO2(g>;ΔH1<0S(s>+O2(g>====SO2(g>;ΔH2<0ΔH3+ΔH1=ΔH2,固S(s>S(g>吸热,ΔH3>0,所以|ΔH1|>|ΔH2|(3>两个有联系地不同反应相比C(s>+O2(g>====CO2(g>;ΔH1<0C(s>+1/2O2(g>====CO(g>;ΔH2<0ΔH3+ΔH2=ΔH1,所以ΔH1<ΔH2(或|ΔH1|>|ΔH2|>化学反应不管是一步还是几步完成,其总地反应热是相同地,即化学反应地反应热只与反应地始态(各反应物>与终态(各生成物>有关,与反应途径无关,这就是盖斯定律.正因为如此,所以热化学方程式可以进行数学处理.考点3 中和热地实验测定1.实验原理及仪器装置(如下图>在稀溶液中,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水,此时地反应热叫中和热.2.中和热地计算公式:ΔH=kJ·mol-1,其中(m1+m2>表示溶液质量,c为比热容:c=4.18 J·(g·℃>-1.常使c×10-3变成kJ·(g·℃>-1.3.误差分析若热量损失,中和热数值偏小.方法点击中和热实验地测定是高中阶段比较重要地一个定量实验.无论从能量地角度,还是从实验地角度,中和热实验地测定都将会是今后高考考查地热点.除掌握化学实验地基本操作外,还应注意以下几点:1.为了保证实验中盐酸完全反应,使用地碱稍微过量,计算中和热时按酸来算.2.做好保温工作是本实验成功地关键,如为什么用环形玻璃棒,不能用铁质或铜质环形棒,还应注意环形玻璃棒地使用方法.3.实验中若用弱酸、弱碱代替强酸、强碱,因弱酸、弱碱电离过程吸热,会使中和热数值偏小.【精题精讲】1. N2H2是一种高效清洁地火箭燃料.0.25 mol N2H2(g>完全燃烧生成氮气和气态水时,放出133.5 kJ热量.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地是( >A.N2H2(g>+O2(g>====N2(g>+2H2O(g>;ΔH=+133.5 kJ·mol-1B.N2H2(g>+O2(g>====N2(g>+2H2O(g>;ΔH=-133.5 kJ·mol-1C.N2H2(g>+O2(g>====N2(g>+2H2O(g>;ΔH=+534 kJ·mol-1D.N2H2(g>+O2(g>====N2(g>+2H2O(g>;ΔH=-534 kJ·mol-1答案:D解读:本题考查了热化学方程式地书写及简单计算.热化学反应方程式前面地化学计量数,放热用“-”号,-133.5×4 kJ·mol-1=-534 kJ·mol-1.2.燃烧1 g乙炔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放出热量50 kJ,则这一反应地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A.2C2H2(g>+5O2(g>====4CO2(g>+2H2O(l>;ΔH=+50 kJ·mol-1B.C2H2(g>+5/2O2(g>====2CO2(g>+H2O;ΔH=-1 300 kJC.2C2H2+5O2====4CO2+2H2O;ΔH=-2 600 kJD.2C2H2(g>+5O2(g>====4CO2(g>+2H2O(l>;ΔH=-2 600 kJ·mol-1答案:D解读:本题考查了热化学方程式地书写及简单计算.热化学方程式前面地化学计量数表示物质地量.反应热单位是kJ·mol-1,B和C均错.2 mol C2H2燃烧放出地热量为-2×26×50 kJ·mol-1=-2 600 kJ·mol-1.3.下列叙述中正确地是( >A.热化学方程式2H2(g>+O2(g>====H2O(l>;ΔH=-571.6 kJ·mol-1中ΔH表示H2地燃烧热B.分子晶体地熔点、沸点随共价键增强而升高C.非金属元素呈现地最高化合价不超过该元素原子地最外层电子数D.阴离子地核外电子排布一定与上一周期稀有气体元素原子地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答案:C解读:A中1 mol H2完全燃烧地反应热表示H2地燃烧热.B中分子晶体地熔沸点与分子间作用力有关,与共价键强弱无关.D项如:简单阴离子地核外电子排布应与本周期稀有气体元素原子地核外电子排布相同.4.已知1 g CH4完全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时放出55.6 kJ地热量,则下列甲烷燃烧地热化学方程式正确地是( >A.CH4+2O2====CO2+2H2O;ΔH=-889.6 kJ·mol-1B.CH4(g>+2O2(g>====CO2(g>+2H2O(g>;ΔH=-889.6 kJ·mol-1C.CH4(g>+2O2(g>====CO2(g>+2H2O(l>;ΔH=889.6 kJ·mol-1D.CH4 (g>+2O2(g>====CO2(g>+2H2O(l>;ΔH=-889.6 kJ·mol-1答案:D解读:本题考查热化学方程式书写应注意地问题.①要注明状态;②注意吸放热符号;③注意化学计量数与反应热地正比关系;④注意反应热地单位是kJ·mol-15. 0.3 mol地气态高能燃料乙硼烷B2H6在O2中燃烧,生成固态B2O3和液态H2O,放出649.5 kJ地热量.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正确地是( >A.B2H6(g>+3O2(g>====B2O3(s>+3H2O(l>;ΔH=+2 165 kJ·mol-1B.B2H6(g>+3O2(g>====B2O3(s>+3H2O(l>;ΔH=-2 165 kJ·mol-1C.B2H6+3O2====B2O3+3H2O;ΔH=-2 165 kJ·mol-1D.B2H6(g>+O2(g>====B2O3(s>+H2O(g>;ΔH=-2 165 kJ·mol-1答案:B解读:本题考查热化学方程式书写应注意地问题及简单计算.注意热化学方程式与普通地化学方程式地区别.二者均要配平.6.可逆反应aA(s>+bB(g>cC(g>+dD(g>;ΔH=Q,在反应过程中,当其他条件不变时,某物质在混合物中地含量与温度(T>、压强(p>地关系如下图所示:根据上图分析,以下正确地是( >A.T1>T2,Q>0B.T2>T1,Q<0C.p1>p2,a+b=c+dD.p1<p2,b<c+d答案:B解读:据图中所给斜率分析可知:T1<T2,p1<p2,故温度升高C%减小,反应应为放热反应,Q<0,故B正确.右图显示压强变化时B%不变,说明反应前后气体地体积没有变化.7.下列化学反应ΔH地数值(放热>最大地是( >A.NaOH(aq>+HCl(aq>====NaCl(aq>+H2O(l>;ΔH1B.NaOH(aq>+H2SO4(aq>====Na2SO4(aq>+H2O(l>;ΔH2C.CH3COOH(aq>+NaOH(aq>====CH3COONa(aq>+H2O(l>;ΔH3D.NaOH(aq>+H2SO4(浓>====Na2SO4(aq>+H2O(l>;ΔH4答案:D解读:A、B反应放出地热均为中和热.C项由于醋酸为弱酸,其电离过程吸热,反应放出地热量小于中和热.D项浓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时放出热量,总热量大于中和热.8.已知:在热力学标准态(298 K、1.01×105Pa>下,由稳定地单质发生反应生成1 mol化合物地反应热叫该化合物地生成热(ΔH>.下图为氧族元素氢化物a、b、c、d地生成热数据示意图.试完成下列问题:(1>写出氧族元素中含有18e-地两种氢化物地电子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你归纳:非金属元素氢化物地稳定性与氢化物地反应热ΔH地关系__________________.(3>写出硒化氢在热力学标准态下,发生分解反应地热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2>非金属元素氢化物越稳定,ΔH越小,反之亦然(3>H2Se(g>====Se(s>+H2(g>;ΔH=-81 kJ·mol-1解读:本题以元素化合物为载体,结合所给信息考查反应热与物质稳定性地关系.一般来说:物质本身具有地能量越低,物质越稳定.换言之,相同状况下,生成一定量地某物质放出地热量越多,物质越稳定.所以,ΔH越小,非金属元素氢化物越稳定.a、b、c、d对应地氢化物分别为:碲化氢、硒化氢、硫化氢和水.【专题演练】(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下列说法中正确地是(>A.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发生物质变化地同时不一定发生能量变化B.破坏生成物全部化学键所需要地能量大于破坏反应物全部化学键所需要地能量时,该反应为吸热反应C.生成物地总焓大于反应物地总焓时,反应吸热,ΔH>0D.ΔH地大小与热化学方程式地计量数无关解读:化学反应中一定有能量变化,A错误;B项中,ΔH=反应物地键能总和-生成物地键能总和,得ΔH<0,故为放热反应.答案:CHBr+H地能量2.(2018·温州月考>参照反应Br+H对反应历程地示意图,下列叙述中正确地是(>A.正反应为吸热反应B.加入催化剂,该化学反应地反应热变大C.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D.升高温度可增大正反应速率,降低逆反应速率解读:对比反应历程示意图地能量变化,可知反应物地总能量低于生成物地总能量,故生成HBr需要吸热,A正确,C错误;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热无关,B错误;升高温度,对于正逆反应速率都起到了促进作用,D错误.答案:A3.N2H4是一种高效清洁地火箭燃料0.25 mol N2H4(g>完全燃烧生成氮气和气态水时,放出133.5 kJ热量.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正确地是(>A.错误!N2H4(g>+错误!O2(g>===错误!N2(g>+H2O(g>ΔH=+267 kJ·mol-1B.N2H4(g>+O2(g>===N2(g>+2H2O(l>ΔH=-133.5 kJ·mol-1C.N2H4(g>+O2(g>===N2(g>+2H2O(g>ΔH=+534 kJ·mol-1D.N2H4(g>+O2(g>===N2(g>+2H2O(g>ΔH=-534 kJ·mol-1解读:热化学方程式中ΔH>0表示吸热,ΔH<0表示放热,选项A、C中ΔH地符号错误.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式前面地化学计量数仅表示物质地量,0.25 mol N2H4(g>燃烧放热133.5 kJ,故1 mol N2H4(g>燃烧放热4×133.5 kJ,选项D 正确,B错误.答案:D4.(2018·淄博检测>已知:H2(g>+F2(g>===2HF(g> ΔH=-546.6 kJ·mol-1,下列说法不.正确地是(>A.44.8 L氟化氢气体分解成22.4 L地氢气和22.4 L地氟气吸收546.6 kJ热量B.1 mol 氢气与1 mol氟气反应生成2 mol液态氟化氢放出地热量大于546.6 kJ C.相同条件下,1 mol 氢气与1 mol氟气地能量总和高于2 mol氟化氢气体地能量D.2 mol H—F键地键能比 1 mol H—H 键和1 mol F—F键地键能之和大546.6 kJ解读:只有在标准状况下,A才正确;1 mol H2(g>和1 mol F2(g>反应生成2 mol HF(g>放出546.6 kJ热量,而HF(g>→HF(l>是放热过程,B对;因反应是放热反应,C对;ΔH=反应物地键能之和-生成物地键能之和=-546.6 kJ·mol-1,D对.答案:A5.(2018·湛江市检测>下列变化为放热反应地是(>A.H2O(g>===H2O(l> ΔH=-44.0 kJ·mol-1B.2HI(g>H 2(g>+I2(g> ΔH=+14.9 kJ·mol-1C.形成化学键时共放出能量863 kJ地化学反应D.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地化学反应解读:H2O(g>―→H2O(l>是一个放热过程,但不是化学反应,A错.HI(g>分解反应是吸热反应,B错.一个化学反应放热还是吸热,取决于破坏化学键时吸收地总能量和形成化学键时放出地总能量地相对大小,C错.反应物地总能量大于生成物地总能量,反应放热,D对.答案:D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每小题有1~2个选项正确>6.(2009·上海高考>已知氯气、溴蒸气分别跟氢气反应地热化学方程式如下(Q1、Q2均为正值>;H2(g>+Cl2(g>===2HCl(g> ΔH=-Q1 kJ·mol-1H2(g>+Br2(g>===2HBr(g> ΔH=-Q2 kJ·mol-1有关上述反应地叙述正确地是(>A.Q1>Q2B.生成物总能量均高于反应物总能量C.生成1 mol HCl气体时放出Q1热量D.1 mol HBr(g>具有地能量大于1 mol HBr(l>具有地能量D解读:A项,因为Cl2比Br2活泼,所以Q1>Q2;B项,因为反应为放热反应,所以生成物总能量要低于反应物总能量;C项,生成 1 mol HCl气体时放出错误!Q1热量;D项,因为HBr(g>→HBr(l>为放热反应,所以1 mol HBr(g>具有地能量大于1 mol HBr(l>具有地能量.答案:AD7.下列变化过程,属于放热过程地是(>①液态水变成水蒸气②酸碱中和反应③浓H2SO4稀释④固体氢氧化钠溶于水⑤H2在Cl2中燃烧⑥弱酸电离⑦NH4Cl晶体与Ba(OH>2·8H2O混合搅拌A.②③④⑤B.①⑥⑦C.②③④ D.①③⑤解读:弱电解质地电离是吸热过程.答案:A与H2反应过程8.如图,a曲线是198 K、101 kPa时N中能量变化地曲线图,下列叙述正确地是(>A.该反应地热化学方程式为:N2+3H 22NH3ΔH=-92 kJ·mol-1B.b曲线是升高温度时地能量变化曲线C.加入催化剂,该化学反应地反应热改变D.在198 K、体积一定地条件下,通入1 mol N2和3 mol H2反应后放出地热量为Q1kJ,若通入 2 mol N2和 6 mol H2反应后放出地热量为Q2kJ则184>Q2>2Q1解读:热化学方程式表示198 K,101 kPa条件下地反应热,各物质要标聚集状态,故A不正确;由图可知b曲线情况下,活化能降低,应是加入催化剂,因升高温度不能改变活化能,故B不正确;加入催化剂,反应地反应热不变,故C 不正确;题图表示地是1 mol N2和3 mol H2完全反应时地反应热,实际上N2和H2地反应是可逆反应,该条件下放出地热量小于92 kJ,故2 mol N2和6 mol H2,在该条件下放出地热量为184>Q2>2Q1,故D正确.答案:D9.下列关于反应能量地说法正确地是(>A.Zn(s>+CuSO4(aq>===ZnSO4(aq>+Cu(s>ΔH=-216 kJ·mol-1,E反应物>E生成物B.CaCO3(s>===CaO(s>+CO2(g>ΔH=+178.5 kJ·mol-1,E生成物>E反应物C.HI(g>错误!H 2(g>+错误!I2(s>ΔH=+26.5 kJ·mol-1,1 mol HI 在密闭容器中分解达平衡后吸收26.5 kJ地能量D.H+(aq>+OH-(aq>===H2O(l>ΔH=-57.3 kJ·mol-1,1 L 1 mol·L-1地NaOH 溶液与1 L 1 mol·L-1地CH3COOH溶液混合后放热57.3 kJ解读:当E反应物<E生成物时,反应吸收能量,ΔH>0,反之,反应放出能量,ΔH<0,则A对,B对;C中为可逆反应,1 mol HI不可能在密闭容器中完全分解;D中CH3COOH分子电离吸热,与NaOH溶液反应放出热量小于57.3 kJ.答案:AB10.已知:①101 kPa 时,C(s>+1/2O2(g>===CO(g>ΔH1=-110.5 kJ·mol-1;②稀溶液中,H+(aq>+OH-(aq>===H2O(l>ΔH2=-57.3 kJ·mol-1.下列结论正确地是(>A.若碳地燃烧热用ΔH3来表示,则ΔH3<ΔH1B.若碳地燃烧热用ΔH3来表示,则ΔH3>ΔH1C.浓硫酸与稀NaOH溶液反应地中和热为ΔH4,则ΔH4<ΔH2D.稀醋酸与稀NaOH溶液反应生成1 mol 水,放出57.3 kJ热量解读:ΔH本身有正负之分,放热为负值,吸热为正值.燃烧热是指生成稳定氧化物所放出地热量,碳燃烧生成地稳定氧化物为CO2,因为CO燃烧生成CO2是放热反应,因此,ΔH3<ΔH1,A对B错;C项浓硫酸溶于水要放热,因此,浓硫酸与稀NaOH溶液反应地中和热要小于-57.3 kJ·mol-1;D项醋酸是弱电解质,电离过程要吸热,故稀醋酸与烯NaOH溶液反应生成1 mol水,放出地热量要小于57.3 kJ.答案:AC三、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共50分>11.(12分>(2018·安徽巢湖高三四校联考>已知某反应A(g>+B(g>C(g>+D(g>,反应过程中地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该反应是________反应(填“吸热”或“放热”>,该反应地ΔH=________kJ·mol-1(用含E1、E2地代数式表示>,1 mol气体A和1 mol气体B具有地总能量比1 mol气体C和1 mol气体D具有地总能量________(填“一定高”“一定低”或“高低不一定”>.(2>若在反应体系中加入催化剂使逆反应速率增大,则E1和E2地变化是:E1________,E2__________,ΔH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解读:(1>从图象中看出反应物地能量低,生成物地能量高,该反应一定为吸热反应,反应焓变ΔH=E生成物-E反应物.(2>催化剂是通过降低化学反应地活化能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地,对于可逆反应,催化剂能同等程度地降低正反应和逆反应地活化能.答案:(1>吸热E1-E2一定低(2>减小减小不变12.(13分>(2018·芜湖一次联考>金刚石和石墨均为碳地同素异形体,它们燃烧时若氧气不足则生成一氧化碳,充分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反应中放出地热量如图所示.(1>等量金刚石和石墨完全燃烧________(填“金刚石”或“石墨”>放出热量更多,写出表示石墨燃烧热地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通常状况下,金刚石和石墨________(填“金刚石”或“石墨”>更稳定,写出石墨转化为金刚石地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12 g石墨在一定量空气中燃烧,生成气体36 g,该过程放出地热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解读:(1>从图象上可以看出金刚石能量比石墨高,所以等量金刚石和石墨完全燃烧金刚石放出热量更多.根据燃烧热定义,石墨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根据图象反应放出地总热量为110.5+283.0=393.5 kJ,所以表示石墨燃烧热地热化学方程式为C(石墨,s>+O2(g>===CO2(g>ΔH=-393.5 kJ·mol-1.(2>因为金刚石能量比石墨高,根据能量越低越稳定,所以在通常状况下石墨更稳定,石墨转化为金刚石要吸收热量,1 mol 石墨转化为金刚石吸收热量为395.4-393.5=1.9 kJ,热化学方程式为:C(石墨,s>===C(金刚石,s>ΔH=+1.9 kJ·mol-1.(3>12 g石墨在一定量空气中燃烧,生成气体36 g,根据碳原子守恒,气体总物质地量为1 mol,所以生成气体平均摩尔质量为36 g/mol,利用十字交叉法求算混合气体中CO和CO2地物质地量之比,所以混合气体中CO和CO2各0.5 mol,该过程放出热量为(110.5+393.5>÷2=252.0(kJ>.答案:(1>金刚石C(石墨,s>+O2===CO2(g>ΔH=-393.5 kJ·mol-1(2>石墨C(石墨,s>===C(金刚石,s>ΔH=+1.9 kJ·mol-1(3>252.0 kJ13.(12分>测定稀硫酸和稀氢氧化钠中和热地实验装置如右图所示.(1>写出该反应地热化学方程式(中和热为57.3 kJ·mol-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取50 mL NaOH溶液和30 mL硫酸溶液进行实验,实验数据如下表.①请填写下表中地空白:②近似认为0.50 mol·L-1 NaOH溶液和0.50 mol·L-1硫酸溶液地密度都是1 g/cm3,中和后生成溶液地比热容c=4.18 J/(g·℃>.则中和热ΔH=________(取小数点后一位>.③上述实验数值结果与57.3 kJ·mol-1有偏差,产生偏差地原因可能是________(填字母>.a.实验装置保温、隔热效果差b.量取NaOH溶液地体积时仰视读数c.分多次把NaOH溶液倒入盛有硫酸地小烧杯中d.用温度计测定NaOH溶液起始温度后直接测定H2SO4溶液地温度解读:(1>写热化学方程式时除注意方程式配平外,还要注意物质地聚集状态,ΔH地符号和单位.(2>①实验2地误差太大要舍去②ΔH=-错误!=错误!=-53500 J/mol=-53.5 kJ·mol-1.③a、c项易使部分热量损失,导致结果偏低,b项仰视读数,V(NaOH>偏大,会导致结果偏高.d项会使温差变小、导致结果偏低.答案:(1>错误!H2SO4(aq>+NaOH(aq>===错误!Na2SO4(aq>+H2O(l>ΔH=-57.3 kJ·mol-1(2>①4.0②-53.5 kJ·mol-1③a、c、d14.(13分>通常把拆开1 mol某化学键所吸收地能量看成该化学键地键能.已知部分化学键地键能如下:(1>发射神舟飞船地长征火箭用了肼(N2H4,气态>为燃料,若它在氧气(气态>中燃烧,生成N2(气态>和H2O(液态>.1 mol肼完全燃烧时放出地热量为________.(2>为了提高肼(N2H4>燃烧过程中释放地能量,常用二氧化氮作氧化剂代替氧气,这两者反应生成氮气和水蒸气.已知①N2(g>+2O2(g>===2NO2(g> ΔH1=+67.7 kJ·mol-1②N2H4(g>+O2(g>===N2(g>+2H2O(g> ΔH2=-534 kJ·mol-1试写出肼和NO2完全反应地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随着中国空间技术地发展,寻找更高效地火箭推进剂也被提到了议事日程.在实验室我国科研人员应用电子计算机模拟出具有高能量地物质N60,它地结构与C60十分相似.已知N60分子中每个N原子均以氮氮键结合三个氮原子,且N60分子结构中每个氮原子均形成8个电子地稳定结构.试推测1个N60地结构含有________个N—N键.解读:(1>据题意,肼燃烧时发生反应为N2H4(g>+O2(g>===N2(g>+2H2O(l>, 故ΔH=[(386×4+167>+498]-(946+2×2×460>=-577(kJ·mol-1>,即1 mol肼完全燃烧时放出地热量为577 kJ.(2>根据题意,要求计算下列反应地反应热地值:③N2H4(g>+NO2(g>===3/2N2(g>+2H2O(g> ΔH3.根据盖斯定律,一个反应仅与其始态和终态有关,而与其过程无关,则存在:②-①÷2=③,即:ΔH3=ΔH2-ΔH1÷2=-567.85 kJ·mol-1.(3>由于氮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5,而已知N60分子中每个N原子均以氮氮键结合三个氮原子,故N60分子中只存在着N—N键,再根据原子地均摊思想,在N60分子中应共有90个N—N键.答案:(1>577 kJ(2>N2H4(g>+NO2(g>===3/2N2(g>+2H2O(g> ΔH3=-567.85kJ·mol-1(3>90申明:所有资料为本人收集整理,仅限个人学习使用,勿做商业用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选,A型题]患者男性,65岁,心电图显示预激综合征,食管电生理检查诱发出心动过速,心电图如图3-16-6(图中ESO为食管导联心电图)所示,应诊断为()。A.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B.顺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C.房性折返性心动过速D.逆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E.心房扑动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患者男,28岁,公司职员。患者诉3个月前无故听见耳边有一男子的叫骂声,感觉自己被人追杀并被无线电波控制。患者情绪低落、兴趣下降,早醒,体重下降。请问精神科医生首先应该做的是()A.进一步了解精神病性症状和情感症状出现的时间和程度B.使用抗精神病 [填空题]从事钢筋加工和焊(连)接的操作人员必须经考试台格,()。钢筋正式焊(连)接前,应进行(),合格后方能正式生产。 [单选]身热不甚,口干咽燥,神倦耳聋,手足心热甚于手足背,舌红绛而干,其病机为:().A.肺胃阴伤B.阴虚火炽C.热伤心肾D.肾阴耗损 [填空题]为测定水的色度而进行采样时,所用与样品接触的玻璃器皿都要用()或()加以清洗,最后用蒸馏水或去离子水洗净、沥干。 [单选]下列关于仲裁程序与民事诉讼程序的说法,正确的是:()A.仲裁和民事诉讼都基于双方合意启动B.仲裁庭人员可以由仲裁委员会指定,民事诉讼中法官则是由法院指定C.仲裁员不能达成一致意见,以首席仲裁员意见为准,民事诉讼中的合议则以审判长意见为准D.仲裁与民事诉讼的立案审 [单选]船舶在沿岸雾中航行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船舶进入雾区前尽可能准确的测定船位B.船舶进入雾区前尽可能了解周围船舶的动态C.为提高定位准确性,应适当减小离岸距离D.测深是检查推算的重要方法 [单选,A1型题]桂枝促发汗作用是通过()A.抑制汗腺导管对钠离子重吸收B.兴奋汗腺α受体,使汗腺分泌增加C.通过兴奋中枢神经系统有关部位而发汗D.扩张血管,促进血液流向体表E.增加机体产热 [单选]诊断胃肠穿孔首选的方法是()。A.腹部X线片(立位)B.超声C.上消化道钡餐造影D.CTE.胃镜 [单选]一般车辆制造时,取车辆全长和定距之比为()。A.1.4:1B.1:1C.1.2:1 [单选]感染邪毒型产后发热的病因病机为()A.产后失血过多,阴血骤虚,阳无所附,阳浮于外B.产后恶露不下,瘀血停滞,阻碍气机,营卫失调C.产后气血虚弱,腠理不密,风寒袭表,正邪交争D.产后百脉空虚,邪毒乘虚侵入胞中,正邪交争E.以上都不是 [单选]把()质量发展的核心理念,坚持好字优先,好中求快。A.以人为本;B.安全为先;C.以质取胜。 [单选]投资体制改革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项目核准咨询也完全不同于传统的项目评估,这体现于()。A.由项目的外部条件评价转变到项目内部影响评价B.由项目的微观层次分析上升到国家的宏观层次C.由项目的宏观层次分析上升到地区的微观层次D.由工程项目分析为主变为以经济、社 [单选]外阴癌最主要的扩散途径是()A.蔓延扩散B.淋巴转移C.血行转移D.淋巴转移及血行转移E.局部蔓延及血行转移 [单选]称重平台的功能()。A.称重、车辆分离B.称重、数据采集C.称重、测速D.车辆分离、数据采集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为避免早产儿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可在分娩前使用()A.尼可刹米B.纳洛酮C.地塞米松D.维生素CE.紫杉醇 [单选]贫液流量通过()调节的。A.FV-0703B.FV-0704C.FV-0705D.FV-0707 [单选]根据采购标的物分类,货物采购合同不包括()。A.材料采购合同B.通用设备采购合同C.特定设备采购合同D.其他设备采购合同 [单选]为搞好工程的技术总结,工程竣工后()是不适宜的。A.安排技术总结计划B.确定总结题材C.整理已经收集和积累的资料D.由亲自参加项目的施工者执笔 [单选,A1型题]DNA变性是()A.温度升高是唯一的原因B.磷酸二酯键断裂C.多核苷酸链解聚D.碱基的甲基化修饰E.互补碱基之间氢键断裂 [名词解释]525R型水泥 [单选,A1型题]不属于儿童铅中毒的主要临床表现是()A.注意力障碍B.体格生长缓慢C.攻击性行为增多D.头痛、腹痛E.肝、肾损伤 [单选]下列各项中,除哪项外均可作为热痹辨证的依据()A.关节疼痛,局部灼热红肿B.关节疼痛,得冷稍舒C.发热、恶风、口渴D.关节酸痛、游走不定E.舌红、苔黄、脉滑数 [单选]厨房每小时换气次数为多少次使厨房保持良好的通风环境()A、30~50次B、50~80次C、60次D、40~60次 [单选]根据《关于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的投融资政策措施意见的通知》,下列关于全面改进和提升金融服务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对由国家、省级循环经济发展综合管理部门支持的节能、节水、节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减量化项目,金融机构要重点给予信贷支持B.废旧汽车零部件、工程机 [单选]产后子宫缩小至妊娠12周大小,需要时间为()A.1周B.2周C.3周D.4周E.5周 [判断题]入境人员每人仅限携带两只伴侣动物进境。A.正确B.错误 [单选,A型题]红霉素片是下列那种片剂()A、糖衣片B、薄膜衣片C、肠溶衣片D、普通片E、缓释片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选择氢原子核作为人体磁共振成像的原子核的理由是()A.1H是人体中最多的原子核B.1H约占人体中总原子核数的2/3以上C.1H的磁化率在人体磁性原子核中是最高的D.以上都是E.以上都不是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导致二尖瓣狭窄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是()A.栓塞B.肺部感染C.心肌梗死D.心力衰竭E.呼吸衰竭 [单选]超声难以显示的乳腺癌为()。A.<3cmB.<2cmC.>2cmD.<1cmE.>3cm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可精确切割不同组织,最适于镫骨手术的是()。A.准分子激光B.氩离子激光CO2激光D.半导体激光E.Nd:YAG激光 [单选]下列标准中适合于数字电视的是()。A.JPEGB.JPEG2000C.H.263D.MPEG-2 [单选,A1型题]下列有关mRNA的特点,哪项是错误的()A.代谢活跃B.分子大小不一C.其5’末端可有"帽",3’末端可有"polyA"D.通常易被碱水解E.主要含在线粒体中 [单选]中版海图图号是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顺序编排的。A.地区B.新版日期C.出版日期D.改版日期 [单选,A1型题]早期乳腺癌首选的治疗手段是()A.化学治疗B.激素治疗C.放射治疗D.早期手术E.免疫疗法 [问答题]八宝珍珠散功效与作用 [单选]下面哪部歌剧是瓦格纳的作品:()A.《茶花女》(威尔第)B.《纽伦堡的名歌手》C.《塞维利亚理发师》(罗西尼)D.《费加罗的婚礼》(莫扎特) [单选]下列属于潜在或低度恶性骨肿瘤是()A.骨髓瘤B.骨肉瘤C.骨囊肿D.骨软骨瘤E.骨巨细胞瘤 [单选]下列哪个命令可进行网格渲染:()A.FacedB.WireC.2-sidedD.Fac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