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子也可以这样打
中国人打日本鬼子400作文

中国人打日本鬼子400作文案例一:抗日战争时期,王二小的家乡是八路军抗日根据地,经常受到日本鬼子的“扫荡”,王二小是儿童团团员,他常常一边在山坡上放牛,一边给八路军放哨。
1942年10月25日(农历九月16日),日本鬼子又来扫荡,走到山口时迷了路。
敌人看见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就叫他带路。
王二小装着听话的样子走在前面,为了保卫转移躲藏的乡亲,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
突然,四面八方响起了枪声,敌人知道上了当,就气急败坏地用刺刀挑死了王二小,正在这时候,八路军从山上冲下来,消灭了全部敌人。
王二小牺牲后,当地军民把他埋葬在刘家庄的山坡上。
当时任涞源县青救会干部张士奎(后为保定市离休干部)同志得到这个消息,马上报道给了边区青救会,《晋察冀日报》在第一版发表了这条消息。
词作家方冰、曲作家劫夫根据这篇报道,立即创作了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
这首歌曲一直传唱至今,感染了无数青少年。
现在,王二小的坟上长满了青草。
他的鲜血染红的那块大石头,现在还静静地卧在山沟里,人们把它叫做“血色石”。
王二小!做出了榜样!值得我们学习!案例二:抗日英雄,你真了不起!当我们漫步在黄浦江畔,看浦江两岸拔地而起的高峰大厦,望江上四通八达的高架大桥,注目滨江大道喜笑颜开的男女老少时,不要忘了我们祖国母亲曾经度过的那些峥嵘岁月。
让我们一起回顾历史,记住那些为了今天的幸福而献出宝贵生命的先烈们。
中国少年抗日英雄王二小1929年生于河北省涞源县上庄村。
他是活在歌声里的抗日英雄“牛儿还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却不知哪儿去了……”这首名为《歌唱二小放牛郎》的叙事民歌传唱了许多年,优美的旋律和动人的故事影响了几代人。
抗日战争爆发后,日军把魔爪伸进了这个宁静的村庄。
抗日战争时期,王二小的家乡是八路军抗日根据地,经常受到日本鬼子的'“扫荡”,王二小是儿童团员,他常常一边在山坡上放牛,一边给八路军放哨。
1942年10月25日,日本鬼子又来“扫荡”,走到山口时迷了路。
抗日血战上海滩技巧及通关攻略

抗日血战上海滩技巧及通关攻略god_on 开启无敌模式god_off 关闭无敌模式haveallweapon 拥有所有武器addammo 给已有的武器加满弹药ammonolimit 已有的武器弹药无限直接去打没事的!!!!它一走的时候,就用巴祖卡打,它一停时就换成机枪打跳出来的鬼子和浪人是最后的那个加强装甲车吧,注意哦,一共有两台的,它静止的时候打它没用的,所以它静止的时候就用捷克造轻机枪或者汤姆逊冲锋枪打周围的鬼子兵,特别注意不要让自杀炸弹人靠近,很费血的,装甲车一动马上用火箭筒轰,注意捡弹药,不难过的!希望可以帮到你!按~打开对话框记得进入游戏后输入god_on (开启无敌模式)god_off (关闭无敌模式)haveallweapon (拥有所有武器)addammo (给已有的武器加满弹药)ammonolimit (已有的武器弹药无限)进入游戏后按下键盘左上角的“ ~ ”键打开控制台,输入如下指令,回车即可god_on 开启无敌god_off 关闭无敌haveallweapon 拥有所有武器addammo 给已有的武器加满弹药ammonolimit 已有的武器子弹无限祝你好运!抗日血战上海滩无敌秘籍及通关攻略205抗日血战上海滩步骤/方法1.一.《抗日:血战上海滩》无敌秘籍在游戏中按下键盘左上角的“~”键打开控制台,然后输入如下指令即可:god_on开启无敌模式god_off关闭无敌模式haveallweapon拥有所有武器addammo给已有的武器加满弹药ammonolimit已有的武器弹药无限2.二. 武器的优缺点及使用技巧毛瑟半自动步枪:威力普通,射程较近,子弹无限,10发弹匣,这把枪全靠鼠标点得快来获取优势,后期打忍者的飞镖也比较方便。
毛瑟阻击步枪:威力超强,射程较远,5发弹匣,适合点杀,缺点弹药少,开枪速度慢。
这把枪装弹时间长,使用时注意掌握节奏,不能胡乱开枪,不然容易被敌人找到空挡。
牌王郑太顺介绍黑龙江扑克牌玩法——打鬼子[教育]
![牌王郑太顺介绍黑龙江扑克牌玩法——打鬼子[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9ec7bcfa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38.png)
牌王郑太顺介绍黑龙江扑克牌玩法—打鬼子
牌王郑太顺将介绍黑龙江漠河地区一种扑克牌玩法——打鬼子。
起名字非常富有革命抗战以为,其玩法也是非常具有娱乐性的。
这种玩法不仅要求牌友们对扑克了如指掌,还有一定的随机运气在里面。
1、黑龙江扑克玩法-打鬼子牌面准备
在开始这种扑克牌玩法的时候,你首先要准备两副扑克牌,并且将这两副扑克牌中所有的三都剔除出来。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三都要被剔除的,你需要保留一个红桃三,这样子牌局才可以顺利进行。
下一步还要剔除一个红桃四
2、黑龙江扑克牌玩法-打鬼子规则说明
牌王郑太顺介绍牌局开始以后,每个人都开始抽取扑克牌。
抽到红桃三的为大鬼,抽到红桃四的为小鬼。
大鬼需要开始挑明身份,而小鬼不需要挑明身份,小鬼可以隐藏暗中保护大鬼。
其它玩法规则同争上游。
但是其又和争上游游戏方式不同,打鬼子不带连、不带炸。
3、黑龙江扑克牌玩法-打鬼子胜负规则
大鬼子第一个出去的小鬼子最后一个出去的为平局,抓到两个好人为胜利,抓到一个为输,如果鬼子占24共也是平局。
如果两个鬼子同时在最后,或是大二共输赢则翻番,5个一样的可以下蛋,6个翻倍以此类推。
敌后武工队如何打鬼子?

敌后武工队如何打鬼子:花轿中钻出大汉横扫敌人
武工队神出鬼没显身手。
有时候公路上出现娶亲的花轿,专门在狭窄处与敌相遇。
敌人正欲盘问,在轿里杀出个彪形大汉,和轿夫、吹鼓手一起让敌人饱尝一顿子弹、手榴弹。
民谣唱道:“敌后武工队队员,个个都不简单。
”
武工队,全称“武装工作队”,因其活动区域主要在敌后,又称“敌后武工队”。
他们终日在敌人的眼皮底下与其周旋,或突袭敌据点,或收集情报,有力地配合了主力部队的作战行动,谱写了抗战史上的一个传奇。
1942年9月11日,中共晋察冀分局和晋察冀军区在河北平山县寨北村召开边区党政军高级干部会议,正式确定了“以武装斗争为核心,配合各种斗争,向敌后展开全面攻势,变游击区为根据地,敌占区为游击区,敌进我进,向敌后之敌后伸展”的方针,这一方针得到了党中央的肯定。
晋察冀根据地主力部队派出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的兵力,组成大批武工队,向日军占领区腹地挺进。
不久,武工队这一组织形式被普遍推广于其他抗日根据地。
从山区到平原,破坏铁路,割电线,平毁封锁沟,消灭日伪零散人员,武工队神出鬼没显身手。
有时候公路上出现娶亲的花轿,专门在狭窄处与敌相遇。
敌人正欲盘问,在轿里杀出个彪形大汉,和轿夫、吹鼓手一起让敌人饱尝一顿子弹、手榴弹。
诸如此类的战斗场景在各地不断发生,搅得敌人焦头烂额,惶恐不安。
武工队还时常在夜间深入敌占区,或张贴宣传品,宣传胜利,揭露日伪暴行,或动员抗粮抗捐,建立秘密民兵组织。
抗日战争时期,战斗在敌人心脏的“敌后武工队”,采取各种方法消灭敌人,特别是在伪化白区,瓦解、说服和动员伪军起义发挥了重要作用,被称为打击日寇的“怀中利剑,袖中匕首”。
打鬼子的作文

打鬼子的作文
《打鬼子的那些事》
嘿,咱今儿就来讲讲打鬼子的事儿。
我听我爷爷讲过,当年他还年轻的时候,有一次鬼子进村啦。
那时候大家可紧张了,都赶紧想办法藏起来呀。
我爷爷他们一群人就躲到了一个地窖里。
那个地窖可隐蔽了,得掀开一块板子才能发现入口。
爷爷说他们在里面大气都不敢喘,就听见外面鬼子哇啦哇啦地叫,还有那皮靴走路的声音,嘎嘎响。
过了好一会儿,好像鬼子没发现什么就走了。
大家在那地窖里躲了好久好久,感觉腿都麻了,等确定安全了才敢出来。
虽然躲在地窖里很害怕,但大家心里都清楚,绝对不能被鬼子抓住。
那时候每个人心里都憋着一股劲儿,就想把鬼子赶走,让咱老百姓能过上安稳日子。
想想当年那些打鬼子的先辈们,那真的是好样的呀!
到现在,咱们的日子越来越好,可不能忘了当年打鬼子的艰难和困苦呀。
咱得好好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和平,也得记住那些为了我们奋斗的前辈们。
这就是我知道的打鬼子的故事啦,虽然简单,但却很真实,希望咱都能记住那段历史。
打鬼子的童谣

打鬼子的童谣打鬼子歌谣属时政歌谣类,是广大人民群众有感于切身的政治状况而创作的,它反映了民众对某些政治事件及与此有关的政治形势的基本认识和态度。
以下是小编为你整理的关于打鬼子的童谣,可能会帮助到你。
打鬼子的童谣一石榴花,满地红,一劝我郎去当兵,当兵为的打鬼子,保护家乡老百姓。
石榴叶,青又青,再劝我郎去当兵,英勇杀敌上前线,打走鬼子国太平。
石榴树,枝儿弯,抗战胜利回家转,合家团圆喜庆贺,抗战人儿美名传。
打鬼子的童谣二鬼子逼咱上前线,咱们携手走在前,走到半路齐下手,先杀带道翻译官。
扒铁道,劫枪弹,拆河桥,割电线,捉特务,杀汉奸,鬼子汉奸齐完蛋。
打鬼子的童谣三一过陇海道,鬼子魂吓掉。
吃饭怕肠烂,喝水有尿臊。
走路怕地雷,过河怕断桥。
出门怕冷枪,住房怕火烧。
鬼子投了降,乖乖把枪交。
打鬼子的童谣四一二三,上南关,南关饭店有煤锨,叫和煤,不和煤,隔壁放有弹花锤,叫弹花,不弹花,路边放有拾粪杈,叫拾粪,不拾粪,车马店有搅料棍,叫搅料,不搅料,军营放有盒子炮,盒子炮,机关枪,我要扛枪把兵当,当了兵,真英雄,专打日本鬼子兵,日本兵,全投降,连滚带爬下东洋。
打鬼子的童谣五火车头,冒白烟儿,铁路两边电线杆儿。
电线杆,铁丝拧,上边挂着白瓷瓶。
白瓷瓶,口朝下,北京南京打电话。
北京打,南京听,来了东洋鬼子兵。
鬼子兵,犯中华,逢村烧房见人杀。
三光政策真凶残,河南人奋起保中原。
中原人,不可欺,明里暗里打游击。
游击战,麻雀战,日本鬼子要完蛋。
赶快收复山河土,欢庆胜利“八一五”。
用三八大盖打鬼子_历史故事

用三八大盖打鬼子热。
热得让人烦躁。
比这更让人烦躁的,是胶着的战斗。
双方少说也已经绞杀了十几次吧。
你急,说不定鬼子比你更急呢。
老兵老黑嘟哝着,一仰脖,骨碌碌喝了一通水,完了,又把水壶递给新兵小亮。
小亮没理他,还一动不动地趴着,架着俗称汉阳造的老式步枪,瞄着对面的山头。
近了,近了,越来越近了。
有十来个鬼子呢。
鬼子们都戴着锃亮的钢盔,背三八大盖。
有的还背着相机。
这个鬼子最讨厌。
小亮咬着牙,准星经过一个个鬼子,落在了一个抽出军刀的鬼子身上。
即使小亮这样的新兵也知道,这一定是个军官。
小亮最讨厌指手划脚的人了。
每一队被一次次杀退还嗷叫着扑上来的鬼子,背后显然都有一个这样指手划脚的鬼子。
小亮的食指稳稳地搭在了扳机上。
叭的一声!鬼子没受到半点惊动,兀自在神气活现地舞着军刀。
小亮放下枪,翻身坐起,接过老黑的水壶,狠狠喝了一口。
老黑瞧着他嘿嘿笑了。
汉阳造的射程根本不够,小亮也就是过过嘴瘾罢了。
你别真开枪啊。
咱这子弹补给可困难了。
你看鬼子那小样!小亮又狠狠灌了一口水,早晚得吃我一颗子儿!这时,两个背着枪的老兵油子晃晃悠悠走了过来。
老黑用胳膊碰了碰小亮,悄声说,嘿,三八大盖!缴的鬼子的。
小亮的眼睛顿时一亮:汉阳造的射程不够,三八大盖可够啊!小亮水都不喝了,爬起来截住了俩兵油子。
俩兵油子觉得小亮挺可笑。
哪个鬼子不可恶?毕竟是新兵啊。
心肠好点的那个兵油子,好歹趴下来观察了一会儿,然后摇摇头说:“距离是够的,不过,要打中就难了,这是山林,不是平地。
就算能打中,也很难打中要害。
别瞎折腾了,站好你的岗吧。
无故开枪是要受处分的。
”说完去营房喝绿豆汤了。
小亮那个气啊,再看过去时,那鬼子似乎更得意了。
约摸一盏茶的工夫,俩兵油子回来,又经过他们身边。
小亮说,大哥,那鬼子越来越猖狂了。
是吗?俩兵油子一听来了兴趣,反正又闲着无事,就蹲了下来,倒要看看那鬼子怎么个猖狂法。
原来鬼子们敢情是在拍电影呢,那家伙显然是主角,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在他身上。
地雷战心得体会作文(精选10篇)

地雷战心得体会作文(精选10篇)地雷战心得体会作文篇1《地雷战》是一部非常经典的抗日战争影片,每次看完都会令人回味无穷。
这部影片讲述的是在1942年抗日战争期间,八路军在黄村与日本鬼子的战斗。
那时八路军的武器十分落后,很多战士都没有枪,只有大刀和长矛,而日本鬼子的武器先进,气焰十分嚣张。
在敌我战斗力量相差悬殊的情况之下,八路军发动和团结广大群众不畏敌人,协同坐战,发明和自制了许多种地雷,对付日本鬼子,狠狠地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最后取得了重大的胜利。
电影中最让我难忘的场面是:秋收的季节,八路军和村民们为了不让日本鬼子把粮食抢走了,连夜抢收粮食。
为了拖延和阻击敌人的追赶,八路军和老百姓预先在敌人来的路上埋好了地雷,当大批鬼子赶来时,“轰”的一声巨响,紧接着第二颗,第三颗地雷都响了,炸得日军鬼哭狼嚎,粮食被我们顺利地转移走了...... 另一个让我难忘的情节是日本鬼子把抓到的村民们当成先锋,踩地雷,幸好机智的八路军提早意识到这一情况,专门针对发明了一种地雷,这种地雷被踩了之后,不是被踩的地雷炸,而是后面的地雷炸,结果炸死的还是鬼子,而村民们被八路军救下了。
影片给我最深刻的启示是:我们一定要发挥聪明才智,不畏条件落后,环境艰险,机智勇敢,同心协力克服困难,取得胜利。
自古以来,我们中华民族都有这样崇高的品德,占胜了一个又一个的敌人,度过了一个又一个的险境。
这些美德,值得我们年青一代不断学习,继承发扬,让我们的国家更强盛。
地雷战心得体会作文篇2今天,我在学校观看了老电影《地雷战》。
这个电影主要讲了是在抗日时期发生的故事:在1942年,某赵家庄即将被日本鬼子烧杀抢掠,赵家庄的人都逃到山上了。
大家急中生智,想到了就地取材,自己做地雷,如:子母雷,飞天雷,碎石雷,拌雷,踏雷,夹子雷,粪雷,石雷,“天女散花”。
其中,赵虎同志发明了真假雷,就是假雷在上,真雷在下,假雷和真雷的引爆线在一起,一拿上面的假雷,下面的真雷就会引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鬼子也可以这样打
2009-03-19 18:19:24来自: 老探戈
我的团长我的团/ 我的团长我的团的评论
由此上溯到一千九百七十九年,那时候你要是告诉我国军也打鬼子,我一定以为你是在忽悠我。
因为那个时候的主流说法是,鬼子都是我爷爷那一代土八路李向阳们打的,国军弟兄们不仅不打鬼子,而且还帮着鬼子打我爷爷和李向阳们。
由此上溯到一千九百八十九年,那时候不用你告诉我,我也知道其实国军也是打鬼子的,而且不光打鬼子,还总跟土八路李向阳们搞摩擦,虽然统一战线一致对外了,但还是面和心不和,私底下使绊儿。
由此上溯到一千九百九十九年,那时候我已经知道了其实国军打鬼子不仅不比八路差,而且正面战场的主力是人家国军,我爷爷和李向阳他们那拨儿土八路其实不过是敲边鼓的,所谓敌后战场。
而且还知道了那年月儿,就连毛爷爷也管蒋委员长叫“领袖”。
国军抗日,是一段抹不去的历史,即便你再怎么用意识形态的外衣去掩盖国军将士的抗日功绩,最终也是掩盖不住的。
虽然说成者王侯败者贼,历史都是胜利者写的故事,但事实毕竟是事实,指不定哪一天就嘎巴儿一声云开月朗真相大白了。
篡改或者掩盖历史,其实不过是一种“政治正确”,或者说,给治下的草民们洗脑。
但这法子不聪明,因为一旦有一天真相大白,草民们会不再信你的其它忽悠。
所以,如何对待历史,尤其是刚刚过去不久余温尚存的历史,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态度问题,也不是一个以意识形态站队的简单问题,还是一个关于政治艺术的问题。
还好,起码在对待国军是否打鬼子的这段历史上,在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的时候,我们总算有了还算正确的说法——
2005年9月3日,胡总在抗战胜利六十周年纪念大会上这样说:“在波澜壮阔的全民族抗战中,全体中华儿女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各党派、各民族、各阶级、各阶层、各团体同仇敌忾,共赴国难。
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到处燃起抗日的烽火。
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
以国民党军队为主体的正面战场,组织了一系列大仗,特别是全国抗战初期的淞沪、忻口、徐州、武汉等战役,给日军以沉重打击。
”
八路军李向阳们怎么打鬼子,我们知道的太多了,地道战、地雷战、游击战,等等等等,总之一句话,“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
那么,好了,国军打没打鬼子现在已经不是问题,问题是国军究竟是怎样打鬼子的,这才是很多人感兴趣的东西。
《血战台儿庄》、《七七事变》这样的电影,《380万军人之死》这样的书,其实已经告诉了我们很多,而且也形成某种思维的定式,亦即:正面战场的国军兄弟打鬼子打得也很正面。
于是,《我的团长我的团》这样的电视剧一出来,就像羊群里突然蹦出头骆驼,让很多人感到不适应不接受,尤其是在创作班底奇迹般地创作了很正面的《士兵突击》之后。
抗日是大题材,是主旋律,以往影视作品搞这样的题材,绝大多数都是正式而且正面的,
透着严肃认真,所谓“尊重历史事实”。
像法国人那样《虎口脱险》,则是万万不能的;张建亚当年照《虎口脱险》的路子拍《三毛从军记》愣是被金鸡奖的评委们归到了“儿童片”的类里,还有评论家不伦不类地说张建亚的《三毛从军记》是后现代主义风格,其实,人家那就是一个带点儿黑色幽默的滑稽戏,而已。
文艺作品、影视作品怎么看,其实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
捧也好,骂也好,其实很大程度上是个欣赏习惯问题,也是个接受程度问题。
我很理解那些喜欢《我的团长我的团》的人,也很理解那些不喜欢它的人,毕竟像《士兵突击》那样压倒性的一片叫好不多,而且那些远征军的国军弟兄们又是我们完全不熟悉的一群人,面对炮灰团的这些溃兵、兵痞,我们的欣赏习惯、接受习惯遭遇挑战其实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儿。
两千零九年这个乍暖还寒、气候变化不定的春天,很多以前不知道国军曾经有过一支远征军的人,从《我的团长我的团》里知道了曾经有那样一支军队,曾经有过那样兵败如山倒的溃散和那样残酷浴血的胜利,其实已经值回了那3000万的投资。
至于考据“南天门”一役是否本自松山战役,至于考据当年的远征军是不是有过那样一个炮灰团,至于批评是否应该用这样一种近乎“恶搞”的手法来表现英勇抗日的国军远征军兄弟,诸如此类,等等等等,其实倒真的是次要的。
说来无趣,对这类题材的电视剧,我更多地不是从电视剧本身去考虑问题,而是看这类题材是怎么处理的。
说实话,我佩服编导们的勇气,其实这部戏让观众一面倒地叫好不难,只需要正面描写、宏大叙事即可,完全可以拍得波澜壮阔、气壮山河。
但是,兰晓龙偏偏选了这么个角度和这么一帮非主流炮灰,康洪雷偏偏也就这么拍了,而《士兵突击》里那帮解放军官兵音容犹在,打开电视却转眼变成了姥姥不疼舅舅不爱、邋遢散漫的国军溃兵,确实让很多人难以接受。
不过,不这么写,也就不是兰晓龙了。
正如理解荒诞派而且“标准的认为生活都是荒诞的人”兰晓龙一样,远征军曾经面临过生活抛过来的困境,由此而诞生炮灰团那样一些乐观的悲观主义者,其实也很有可能。
面对那群国军兄弟,我很多时候想到的是《裸者与死者》和《第二十二条军规》这些美国小说,既荒诞,又黑色幽默,有时还让我有一点点感动。
当然,这部四十三集的电视剧如果能够再紧凑一点就好了,我甚至想,如果压缩成一部三、四小时左右的电视电影会不会更好一些?
当然,如果兰晓龙康洪雷以及段奕宏张译们再有点儿控制就好了,我甚至想,如果收敛一点再加一点点冷静,这样处理起来是不是会更好?
当然,这戏不管好赖已经摆在那儿了,作为看客根本无力左右。
我倒是赞同小刀的一个看法,即:兰晓龙写这戏肯定是个“概念戏”,讲的不是故事而是精神,还有人在困境中的觉醒和自我救赎。
所以,这部戏就有了很多的缺点。
只是,我看的不是这些缺点,那也不是我的任务。
我毕竟是做新闻的,我感兴趣的是,《我的团长我的团》告诉我们,国军也会这样打鬼子,鬼子也可以这样打,这无疑是中国电视剧的一个突破;而远征军那些战死沙场的国军弟兄没有被人遗忘,并且出现在主流媒体的黄金时段,这也是一种进步。
而我五天时间看完了这部四十三集的连续剧,看的时候没有中途睡觉。
这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