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高考试题解析(曹越)

合集下载

2009年高考命题及阅卷评析

2009年高考命题及阅卷评析

失分原因分析: 考生对文章的段落和层次的主要意思梳理不清。阅读和 理解不善从文章的结构上作分析。再则没有注意这句在文 章的位置,这句话在第3自然段的开头一句,他的作用显 然提示从结构角度来分析其作用。 50%的考生选对。
⒋联系上下文,为第⑸段画线句选项填空,简述理由。 (3分) ⑴也 更 ⑵既 又
27.以画横线的句子为例,简要说明本文 科学性和文学性相结合的特点。(4分)
失分原因:对“文学性“的解答,超出了 中学语文教学的范畴。 用近似对称的句式强调了桂枝、肉桂 的特性及药用价值的不同,又用”必“、” 多“等词语从程度上准确地说明了二者药 用上地差异,既有文学性又有科学性。
考试设计与试题难度为0.70,区分度0.73
构思广
材料元素呈三棱镜,言简意丰 文字是以不同侧面,呈现多层面,多向辐射,供考生可选角度广,视点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细加辨析,则材料元素内在包 含着鲜明的对应关系,既有相关性,又有相对性,还有相融性。对立统 一的思辩特性,丰满而充实,明显提供了多样性的感点载体。
指向清楚,选意丰富,有逻辑思辩性 三句话,三个句号,宏观而言,有可读性(1)兼容创新(2)局部整体 (3)独特价值 构思可引发众多联想和思考:开放与保守、传承与创新、循古与求变;可 涉及文化、政治、经济等诸多现实问题的思考,有普遍借鉴意义。
构成试题的认知因素:1、感受、体验——提出问题 2、反应——关注、体会 3、领悟——确立、形成 方法:1、材料观点新、广、活 2、能激发考生思考 的思辩性 3、体现语文综合素养 该材料作文与话题作文嫁接,避免角度单一性,理念 与二期课改关联,人物与高三教材郑板桥绘画题记 课文有熟悉感。材料意义,对郑板桥书法由此及彼 体现的个性、创新、文化多元性,及评价的整体性 原则,都超越了当时时代的局限,也超越了抒发这 一特定艺术门类,具有普遍的借鉴意义和思考价值。

2009语文高考试卷分析

2009语文高考试卷分析

江苏省09年高考语文试题,与去年比,是“涛声依旧”。

一、试卷结构及赋分第一卷,总分160分,分为:语文基础知识(语音、辨析病句、语言运用(下定义(根据材料简明概括)和依据语境运用修辞写几句话)共15分,文言文阅读19分,诗词鉴赏10分,默写8分,现代文阅读(文学类阅读23分,论述类或实用类阅读选做15分)共38分,作文70分。

第二卷(附加题)(文史类考生做)40分。

其中,文言文选段阅读(断句、理解、文学常识)共10分,名著阅读15分,现代文阅读分析鉴赏题15分。

二、试题解析及预测第一大题(语言文字运用题,共15分)第1题,考查语音(选择题,3分)。

此题难度有所降低。

考查的还是一字多音的辨析。

每个选项3组。

共涉及到12个字。

分别是“调、降、塞、省、拓、纤、圈、薄、重、否、乐、屏”。

没有什么冷僻的字,都是平时生活中常用的字。

预计,明年语音题还会考,也还会沿续这样的例题思路。

因此复习时,以多音字的辨析为重点。

第2题,辨析病句(选择题,3分)。

语病类型涉及到:1、成分残缺。

A中“飓风、洪水、干旱等极端气象事件的频率和强度正在增加”中“事件”后缺“发生”。

D中“由于青少年心智尚未成熟,好奇心又强,对事物缺乏分辨力,容易被大众媒介中的不良信息诱导,从而产生思想上、行为上的偏差”,“由于”放在“青少年”前面,使句子主语残缺。

2、搭配不当。

A中“飓风、洪水、干旱等极端气象事件的频率和强度正在增加”句中“频率”“增加”搭配不当。

3、不合逻辑。

B中“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要克服彼此间的同质化倾向”,“存在的问题”是“彼此间的同质化倾向”,而不是“要克服彼此间的同质化倾向”。

该题难度适中,病体也不怪诞。

只要考生达到训练要求,都能得分。

以后复习辨析病句,不要做偏怪的题,要把重点放在语法水平的提高上,做到从理性上认识病句。

单纯的多练,学生负担重,效果不明显。

第3、4题,是语言运用题。

语言运用,是命题者的“自留地”。

可以在考试大纲的范围(扩展语句、压缩语段;选用、仿用、变换句式;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内,较自由地创新。

2009年高考语文试卷详解

2009年高考语文试卷详解

2009年上海高考语文试卷及详解一阅读 8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

(17分)专家与通人雷海宗⑴专家是近年来的一个流行名词,凡受高等教育的人都希望能成专家。

专家的时髦性可说是今日学术界的一大流弊。

学问分门别类,除因人的精力有限之外,乃是为求研究的便利,并非说各门之间真有深渊相隔。

学问全境就是一种对于宇宙人生全境的探索与追求,各门各科不过是由各种不同的方向与立场去研究全部的宇宙人生而已。

政治学由政治活动方面去观察人类的全部生活,经济学由经济活动方面去观察人类的全部生活。

但人生是整个的,支离破碎之后就不是真正的人生。

为研究的便利,不妨分工;但我们若欲求得彻底的智慧,就必须旁通本门以外的知识。

各种自然科学对于宇宙的分析,也只有方法与立场的不同,对象都是同一的大自然界。

在自然科学的发展史上,凡是有划时代的贡献的人,没有一个是死抱一隅之见的人。

如牛顿或达尔文,不只精通物理学或生物学,他们是专家,但又超过专家;他是通人。

这一点总是为今日的一些专家或希望作专家的人所忽略。

⑵假定某人为考据专家,对某科的某一部分都能详述原委,作一篇考证文字,注释能超出正文两三倍;但对今日政治经济社会的局面完全隔阂,或只有幼稚的观感,对今日科学界的大概情形一概不知,对于历史文化的整个发展丝毫不感兴趣。

这样一个人,只能称为考据匠,若恭维一句,也不过是“专家”而已。

又如一个科学家,终日在实验室与仪器及实验品为伍,此外不知尚有世界。

这样一个人,可被社会崇拜为大科学家,但实际并非一个全人,他的精神是残缺的。

⑶再进一步。

今日学术的专门化,并不限于科门之间,一科之内往往又分化为许多的细目,各有专家。

例如一个普通所谓历史专家,必须为经济史专家,或汉史专家,甚或某一时代的经济史专家,或汉代某一小段的专家。

太专之后,不只对史学以外的学问不感兴味,即对所专以外的史学部分也渐疏远,甚至不能了解。

此种人或可称为历史专家,但不能算为历史家。

片段的研究无论如何重要,对历史若真欲明了,却非注意全局不可。

2009年语文高考试题答案

2009年语文高考试题答案

【解析】将字音字形结合起来考查,不但可以减少题量,还符合生活语文的规律,应该大力提倡这种命题思路。

A项:其-奇,据词义可以推测出来;荟,音“huì”。

B项:“莅”音“lì”。

D项“圉”音“yǔ”2.【答案】B【解析】近义实词可以从适用对象或范围、感情色彩、词义轻重、搭配习惯诸方面辨析。

遏制:重点是“制”,控制住/遏止:重点是“止”,使停止。

显然,目前对于环境恶化只能控制还不能使其停止,排除C、D。

善于:范围广/擅长:主要用于专业特长,如擅长绘画。

画山水,应该选用“擅长。

3.【答案】D【解析】D项望文生义。

这个成语的意思是:形容地势险峻,易守难攻。

4.【答案】A【解析】B项有歧义:“利息”的含义不明确,可改为“贷款利息”;“利息之高令人难以想象”与后文重复,可去掉。

C项后一分句暗换主语或谓语中心语残缺。

可在“耗时”前加“需要”,并去掉“不可或缺”。

D项表意不明:“这”指代的内容不明确,如果指“不能发生矛盾”尚可,指“发生矛盾后就各执己见”就不妥了。

5.【答案】D【解析】这种形式的考查比较新颖,有利于引导学生通过实例来学习和记忆。

D 项左拉的代表作是,《卢贡—马卡尔家族》《娜拉》《四福音书》等,《巴黎圣母院》的作者是雨果。

6.【答案】C【考点】考查对文中实词的理解【解析】C项,据第三段“若真鄙儒也”之前的内容“鲁有两生不肯行,曰:…公所事者且十主,皆面谀以得亲贵。

吾不忍为公所为。

公所为不合古,吾不行。

公往矣,无污我!‟”和叔孙通笑着说:“你等真是……的儒生”及下一段众儒生被征召的情况来看,叔孙通此处断不会认为他们“品德低下”,应当译为“见识浅陋”。

课文《曹刿论战》有“肉食者鄙”,《出师表》中有“先帝不以臣卑鄙”的句子。

7.【答案】A【考点】考查对文言文虚词的理解。

【解析】A项均为介词“趁机”。

B项:到(动词)/的(助词)。

C项:按照(介词)/在(介词)。

D项:所字结构,助词,可译为“的”或不译/被(介词),被动句固定句式“为……所”8.【考点】考查翻译文言文中的句子。

[高考真题]2009年高考试题解析版

[高考真题]2009年高考试题解析版

2009年全国卷Ⅱ理科数学试题解析一选择题: 1. 解:原式10i(2+i)24(2-i)(2+i)i ==-+.故选A.2. 解:{}{}1|0|(1)(4)0|144x B x x x x x x x -⎧⎫=<=--<=<<⎨⎬-⎩⎭.(3,4)A B ∴=I .选B. 3.解:已知ABC ∆中,12cot 5A =-,(,)2A ππ∴∈. 12cos 13A ===-故选D. 4. 解:111222121||[]|1(21)(21)x x x x x y x x ===--'==-=---, 故切线方程为1(1)y x -=--,即20x y +-= 故选B. 5.解:令1AB =则12AA =,连1A B 1C D Q ∥1A B ∴异面直线BE 与1CD 所成的角即1A B与BE 所成的角.在1A BE ∆中由余弦定理易得1cos A BE ∠=.故选C 6.解:222250||||2||520||a b a a b b b =+=++=++r r r r r r r Q g ||5b ∴=r.故选C7.解:322log 2log 2log 3b c <<∴>Q2233log 3log 2log 3log a b a b c π<=<∴>∴>> .故选A. 8.解:6tan tan[(]ta )6446n y x y x x πππππωωω⎛⎫⎛⎫=+−−−−−−→=-=+ ⎝+⎪ ⎪⎝⎭⎭向右平移个单位164()662k k k Z ππωπωπ+=∴=+∈∴-, 又min 102ωω>∴=Q .故选D 9.解:设抛物线2:8C y x =的准线为:2l x =-直线()()20y k x k =+>恒过定点P ()2,0- .如图过A B 、分 别作AM l ⊥于M ,BN l ⊥于N , 由||2||FA FB =,则||2||AM BN =,点B 为AP 的中点.连结OB ,则1||||2OB AF =, ||||OB BF ∴= 点B 的横坐标为1, 故点B 的坐标为22022(1,22)1(2)3k -∴==--, 故选D 10.解:用间接法即可.22244430C C C ⋅-=种. 故选C 11.解:设双曲线22221x y C a b-=:的右准线为l ,过A B 、分 别作AM l ⊥于M ,BN l ⊥于N ,BD AM D ⊥于,由直线AB 的斜率为3,知直线AB 的倾斜角为16060,||||2BAD AD AB ︒∴∠=︒=, 由双曲线的第二定义有1||||||(||||)AM BN AD AF FB e -==-u u u r u u u r 11||(||||)22AB AF FB ==+u u ur u u u r .又15643||||25AF FB FB FB e e =∴⋅=∴=u u u r u u u r Q 故选A12.解:展、折问题.易判断选B第II 卷(非选择题,共90分)二、13.解:()4224()x y y x x y x y -=-,只需求4()x y -展开式中的含xy 项的系数:246C = 14. 解:{}n a Q 为等差数列,9553995S a S a ∴== 15.解:设球半径为R ,圆C 的半径为r ,2277.444r r ππ==,得由 因为22224R OC R ==.由2222217()484R R r R =+=+得22R =.故球O 的表面积等于8π. 16.解:设圆心O 到AC BD 、的距离分别为12d d 、,则222123d d OM ==+. 四边形ABCD 的面积222212121||||2(4)8()52S AB CD d d d d =⋅=-≤-+=)(4- 三、解答题17.设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长分别为a 、b 、c ,3cos()cos 2A CB -+=,2b ac =,求B . 分析:由3cos()cos 2A CB -+=,易想到先将()B AC π=-+代入3cos()cos 2A C B -+=得3cos()cos()2A C A C --+=.然后利用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展开得3sin sin 4A C =;又由2b ac =,利用正弦定理进行边角互化,得2sin sin sin B A C =,进而得sin B =.故233B ππ=或.大部分考生做到这里忽略了检验,事实上,当23B π=时,由1cos cos()2B AC =-+=-,进而得3cos()cos()212A C A C -=++=>,矛盾,应舍去. 也可利用若2b ac =则b a b c ≤≤或从而舍去23B π=.不过这种方法学生不易想到.评析:本小题考生得分易,但得满分难. 18(I )分析一:连结BE,111ABC A B C -Q 为直三棱柱, 190,B BC ∴∠=︒E Q 为1B C 的中点,BE EC ∴=.又DE ⊥平面1BCC ,BD DC ∴=(射影相等的两条斜线段相等)而DA ⊥平面ABC , AB AC ∴=(相等的斜线段的射影相等).分析二:取BC 的中点F ,证四边形AFED 为平行四边形,进而证AF∥DE ,AF BC ⊥,得AB AC =也可.分析三:利用空间向量的方法.具体解法略.(II )分析一:求1B C 与平面BCD 所成的线面角,只需求点1B 到面BDC 的距离即可.作AG BD ⊥于G ,连GC ,则GC BD ⊥,AGC ∠为二面角A BD C --的平面角,60AGC ∠=︒.不妨设23AC =,则2,4AG GC ==.在RT ABD ∆中,由AD AB BD AG ⋅=⋅,易得6AD =.设点1B 到面BDC 的距离为h ,1B C 与平面BCD 所成的角为α.利用11133B BC BCD S DE S h ∆∆⋅=⋅,可求得h =23,又可求得143B C =11sin 30.2h B C αα==∴=︒ 即1B C 与平面BCD 所成的角为30.︒分析二:作出1B C 与平面BCD 所成的角再行求解.如图可证得BC AFED ⊥面,所以面AFED BDC ⊥面.由分析一易知:四边形AFED为正方形,连AE DF 、,并设交点为O ,则EO BDC ⊥面,OC ∴为EC 在面BDC 内的射影.ECO ∴∠即为所求.以下略.分析三:利用空间向量的方法求出面BDC 的法向量n r,则1B C 与平面BCD 所成的角即为1B C u u u r与法向量n r 的夹角的余角.具体解法详见高考试题参考答案.总之在目前,立体几何中的两种主要的处理方法:传统方法与向量的方法仍处于各自半壁江山的状况.命题人在这里一定会兼顾双方的利益. 19解:(I )由11,a =及142n n S a +=+,有12142,a a a +=+21121325,23a a b a a =+=∴=-=由142n n S a +=+,...① 则当2n ≥时,有142n n S a -=+.....② ②-①得111144,22(2)n n n n n n n a a a a a a a +-+-=-∴-=-又12n n n b a a +=-Q ,12n n b b -∴={}n b ∴是首项13b =,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II )由(I )可得11232n n n n b a a -+=-=⋅,113224n n n n a a ++∴-= ∴数列{}2n n a是首项为12,公差为34的等比数列. ∴1331(1)22444n na n n =+-=-,2(31)2n n a n -=-⋅ 评析:第(I )问思路明确,只需利用已知条件寻找1n n b b -与的关系即可. 第(II )问中由(I )易得11232n n n a a -+-=⋅,这个递推式明显是一个构造新数列的模型:1(,n n n a pa q p q +=+为常数),主要的处理手段是两边除以1n q +.总体来说,09年高考理科数学全国I 、Ⅱ这两套试题都将数列题前置,主要考查构造新数列(全国I 还考查了利用错位相减法求前n 项和的方法),一改往年的将数列结合不等式放缩法问题作为押轴题的命题模式.具有让考生和一线教师重视教材和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重视两纲的导向作用.也可看出命题人在有意识降低难度和求变的良苦用心. 20分析:(I )这一问较简单,关键是把握题意,理解分层抽样的原理即可.另外要注意此分层抽样与性别无关.(II )在第一问的基础上,这一问处理起来也并不困难.从甲组抽取的工人中恰有1名女工人的概率1146210815C C P C ⋅==(III )ξ的可能取值为0,1,2,31234211056(0)75C C P C C ξ==⋅=,1112146342212110510528(1)75C C C C C P C C C C ξ==⋅+⋅=, 21622110510(3)75C C P C C ξ==⋅=,31(2)1(0)(1)(3)75P P P P ξξξξ==-=-=-== 分布列及期望略.评析:本题较常规,比08年的概率统计题要容易.在计算(2)P ξ=时,采用分类的方法,用直接法也可,但较繁琐,考生应增强灵活变通的能力.(21)(本小题满分12分)解:(I )设(,0)F c ,直线:0l x y c --=,由坐标原点O 到l 的距离为22则222=,解得 1c =.又3,3,2c e a b a ==∴==. (II )由(I )知椭圆的方程为22:132x y C +=.设11(,)A x y 、B 22(,)x y由题意知l 的斜率为一定不为0,故不妨设 :1l x my =+ 代入椭圆的方程中整理得22(23)440m y my ++-=,显然0∆>.由韦达定理有:1224,23m y y m +=-+1224,23y y m =-+........① .假设存在点P,使OP OA OB =+u u u r u u u r u u u r成立,则其充要条件为:点1212P (,)x x y y ++的坐标为,点P 在椭圆上,即221212()()132x x y y +++=. 整理得2222112212122323466x y x y x x y y +++++=.w.w.w.k.s.5.u.c.o.m又A B 、在椭圆上,即22221122236,236x y x y +=+=.故12122330x x y y ++=................................② 将212121212(1)(1)()1x x my my m y y m y y =++=+++及①代入②解得212m =1222y y ∴+=-,12x x +=22432232m m -+=+,即3(,22P ±.当3,(,:12222m P l x y =-=+;当3,(:12m P l x y ==+. 评析:处理解析几何题,学生主要是在“算”上的功夫不够.所谓“算”,主要讲的是算理和算法.算法是解决问题采用的计算的方法,而算理是采用这种算法的依据和原因,一个是表,一个是里,一个是现象,一个是本质.有时候算理和算法并不是截然区分的.例如:三角形的面积是用底乘高的一半还是用两边与夹角的正弦的一半,还是分割成几部分来算?在具体处理的时候,要根据具体问题及题意边做边调整,寻找合适的突破口和切入点. 22.解: (I )()2222(1)11a x x af x x x x x++'=+=>-++ 令2()22g x x x a =++,其对称轴为12x =-.由题意知12x x 、是方程()0g x =的两个均大于1-的不相等的实根,其充要条件为480(1)0a g a ∆=->⎧⎨-=>⎩,得102a << ⑴当1(1,)x x ∈-时,()0,()f x f x '>∴在1(1,)x -内为增函数; ⑵当12(,)x x x ∈时,()0,()f x f x '<∴在12(,)x x 内为减函数;⑶当2,()x x ∈+∞时,()0,()f x f x '>∴在2,()x +∞内为增函数; (II )由(I )21(0)0,02g a x =>∴-<<,222(2)a x x =-+2()()()22222222221(2)1f x x aln x x x x ln x ∴=++=-++2设()()221(22)1()2h x x x x ln x x =-++>-,则()()()22(21)122(21)1h x x x ln x x x ln x '=-++-=-++ ⑴当1(,0)2x ∈-时,()0,()h x h x '>∴在1[,0)2-单调递增; ⑵当(0,)x ∈+∞时,()0h x '<,()h x 在(0,)+∞单调递减.()1112ln 2(,0),()224x h x h -∴∈->-=当时 故()22122()4In f x h x -=>.。

2009年高考语文试题解析(全国卷乙卷)

2009年高考语文试题解析(全国卷乙卷)

2009年高考语文(全国卷)试题解析余闻语文乙卷第Ⅰ卷第一大题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第一大题由辨识错别字、成语使用、辨析语病和衔接连贯4道题组成。

这大题与2008年相比,题量一样,赋分一样,4道选择题每题3分,共12分。

辨识字音、成语使用和辨析语病、衔接连贯基本模式没变。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菁.华(❑⑨⏹♈)宁.可(⏹❶⏹♈)冠.心病(♈◆①⏹)翘.首回望(❑♓②☐)B.吐蕃.(♐①⏹)庇.护(♌❶)歼.击机( ♓①⏹)呱.呱坠地(♈❻)C.请帖.(♦♓⑦)梵.文(♐②⏹) 发横.财(♒⑧⏹♈)按捺.不住(⏹④)D.链.接(●♓④⏹)创.口(♍♒◆①⏹♈)倒.春寒(♎④☐)拈.花惹草(⏹♓①⏹)【参考答案】D【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对现代汉字字音的正确识记。

能力层级为A级。

本题所给的四组词语中,只有D组中加点字的读音标注全部正确。

其他三组中每一组都有一个字的读音标注错误:A组是“菁(❑⑨⏹♑)”,B组是“蕃(♐①⏹)”,C组是“梵(♐②⏹)”。

这三字的正确读音分别为“ ⑨⏹♑”、“♌❷”、“♐④⏹”,其中“蕃”是多音字,它在用于地名时,不能读“♐①⏹”。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邻里之间的是非大多是由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琐屑小事引起的,不必寻根究底....,你们还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吧。

B.身处春秋鼎盛....的时代,我们这些身强力壮的青年应该奋发有为,积极向上,刻苦学习,为国家和社会多作贡献。

C.这位代表说的虽不是什么崇论宏议....,但他的话发自肺腑,句句实在,没有套话和假话,因此我们要更加重视。

D.今年有四到六成的作品流拍,成交总额同比减少一半,这说明以往超过底价数十倍成交的火爆场面已成明日黄花....。

【参考答案】B【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和使用成语的能力。

能力层级为D级。

本题所给的四个句子,只有B项中的成语使用不恰当。

成语“春秋鼑盛”的意思是指一个人正当盛年,即年富力强;“春秋”在这里不是指季节,也不是指年代,它用于指代年龄。

2009年高考全国卷2语文试题详细解答

2009年高考全国卷2语文试题详细解答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Ⅱ)逐题详解语文第一卷(选择题,共30分)第Ⅰ卷本卷共l0小题。

每小题3分。

共3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作坊(zuō)心广体胖(pán)处方(chǔ)给予帮助(jǐ)B.燕山(yān)戎马倥偬(zǒng)落枕(lào)分外高兴(fēn)C.干系(gān)呼天抢地(qiǎng)饮马(yìn)供不应求(yìng)D.泡桐(pāo)济济一堂(jǐ)空余(kòng)作者附识(shí)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当的一项是A.研究结果表明,那些心态平和、性格开朗、胸怀宽广的人比那些愁眉苦脸、孤独紧张、忧心忡忡的人出现精神疾患的概率要少50﹪。

B.对于在战略上的调整使该公司必须做出选择:要么联手业内巨头,强势逼宫,使对手就范;要么急流勇退,套现获利,回归软件市场。

C.自第三分钟朴智星被断球后,曼联队在五分钟内竟然无法控制局面,而阿森纳队排山倒海般地高速狂攻,压得曼联喘不过气来。

D.新版电视剧《四世同堂》引起争议,有人认为该局加进了太多现代元素,把一幅老北京市井生活画卷变得南腔北调,丢掉了原著的灵魂。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根据公司的战略发展规划,需要引进大批优秀人才,包括服装量体师.团购业务员.技术总监,高级设计经理等大量基层和高层岗位。

B.营救告一段时间后,他们把重点转向照顾幸存者,现在又在为避免地震滑坡形成的35个堰塞湖可能的灾害而奔忙,一刻也停不下来C.犹豫单位优势逐渐丧失,身处僻壤的水电八局职工子弟,开始选择城市作为实现人生的目标,尤其是8后的这一代更迫切地希望融入城市。

D.去年的大赛我们的工作得到了好评,今年的比赛从命题、决赛、海选到颁奖,我们又被指定参与活动的全过程.一定要高度重视,不可疏忽。

2009年高考语文试卷分析-精品课件

2009年高考语文试卷分析-精品课件

2009年高考语文试卷分析-精品课件D异类可以成为事物的中心。

(同上)不仅正常而且必需。

(抄写原句,没有表明态度,得0分)乙、实用类文本阅读《画家黄永厚》当是根据广见于网络的祝勇撰写的近5000 字的人物特写《黄永厚:冰炭同炉》改编的,现长近800字。

好多跟原文无关的很多内容都删了。

是命题者为考试题而改写的。

命题者设计的两题,立足点都在概括提炼信息上。

⒗根据文章内容,概括形成黄永厚独特画风的主要因素。

(6分) 参考答案:①对绘画艺术的毕生追求和热爱,②丰富、传奇、坎坷的人生经历,③涉猎广泛的阅读,④对社会人生的关注与思考,⑤独特的生活态度。

(追求、经历、广泛的阅读、对社会人生的关注和思考、独特的人生态度,又补充了天赋、机遇和个性。

答对五点即可得满分) 以下答案还算是答得较好的:①人生方面,幼年大病不死,人生多难,晚年才较安定。

②言谈举止方面,敢于对社会人生表态,但又深居简出,为人低调。

③作画方面,不愿把画给不看画的人,但可以随意给朋友。

④人物画方面,独具一格,不从流俗,不求形似,重在表达自己。

(得4分)大部分的失分在概括不全。

或丢了要点,或写了几点,实质仍是答了同一点。

⒘从全文看,黄永厚的“冰炭同炉”具体体现在哪些地方?(6分) 参考答案:①既关注现实、褒贬是非,又淡泊宁静、低调处世;②对懂画的朋友慷慨相赠而把重金购画者拒于门外;③将自己对现实人生的态度借历史人物的孤高傲世表达出来。

(?这第三点可以说很牵强) 补充:对靠时常确立自身价值的画家不屑一顾,但认为人各有志,不必非议。

日子过得有时动荡,有时安定,不肯将画卖给拿重金前来购画的人,却将其寄给熟悉或是陌生的朋友。

(得2分)对靠市场确立自身价值的画家不屑一顾,但认为人各有志,不必非议。

(得2分)坚持自己的创作价值,对以市场为价值标准的画家不作批评。

(得2分)在绘画上不从流俗,只求表达自己的情怀。

在评价别人时,尊重别人,认为人各有志,不必非议。

(得2分,两句话合起来,完整回答了补充答案)学生的主要错误是对“冰炭同炉”不太了解:学生1:①视图书为第一生命,涉猎广泛;②但他十分低调,深居简出,淡泊明志;③几乎不办画展,不肯出书;④拒绝重金购画;⑤对靠市场确立自身价值不屑一顾;⑥他孤傲中有一种顽强的自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 外 关 系
门户开 放
战争影 响
二战史 内容
中俄关 系
中美关 系
日英朝 鲜半岛
英法美
2001-2009年全国文综卷Ⅰ历史非选择题考试 内容比较表
年份 非 选 择 题 中 国 古 代 史 中 国 近 现 代 史 世 界 史 2001 中国土 地制度 的实质 和作用 家庭联 产承包 责任制 的实质 和作用 非洲殖 民化的 过程、 科学技 术给人 类带来 的变化 2002 宋代商 业、丝 绸之路 2003 长城 2004 振兴东 北的背 景 2005 2006 中华文 化的内 容 2007 金迁都 燕京的 原因及 影响 2008 土尔扈 特归国 原因及 影响 2009 中国的 税收政 策
2001-2009全国文综卷Ⅰ历史选择题内容比较
年份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选 择 题 内 容 文 化 史 方 面 圆明园、 《茶馆》 明朝和 巴洛克 《等待 西欧文 式的建 戈多》 艺复兴 筑风格 时期的 共同处 文物材 料和文 字 文学作 品既反 映的时 代特点 《堂吉 诃德》 《水浒 传》的 相同之 处 德法关 系 帝王谥 号 阴阳的 概念 司马的 概念
一2009年高考全国文综卷Ⅰ的特点及认识
二2009年高考各地文综卷的特点及认识
三全国文综卷和地方文综卷的对比
四解读文综卷历史命题趋势及应对策略
2009年文综全国Ⅰ卷的试卷特点
1 体现新旧课标的过渡与衔接 2 以文明史观及全球史观为主线 3 突出新材料新情境的创设,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 4 注重主干知识考查,拓展学科知识覆盖面 5 重视历史和现实的联系,注重三科间的内在综合 6 突出因果型试题,重视学科归纳概括能力考查 解应用
二2009年高考各地文综卷的特点及认识
文综高考模式异化 乡土地域色彩鲜明 命题多元生动活泼 范式运用观念引导
重视人文素养考查
计量史学推陈出新
三对比全国文综卷和地方文综卷
从命题技术层面对比 从测量效度层面对比
四解读文综卷历史命题趋势及教学建议
试题综合性逐渐加强 更加关注社会热点问题 选择题题型出现变化 命题体现最新的学术理论成果
狭隘的 民族主 义和欧 洲国家 的关系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 考试(上海卷)
一、选择题(共60分,每小题2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史书有不同的体裁,不同的体裁又有不同的特征。纪传体史书的特征是 A.以事件为中心 B.以人物为中心 C.以年代为中心 D.以制度为中心 2.将右图陶尊上的刻画符号与楔形文字、甲骨文、圣书字和腓尼基字母文字相比照可推断该陶尊最有可能出土于 A.两河流域 B.中国 C.地中海东岸 D.埃及 3.①春秋时期,郑国发生了火灾,掌管祭祀的官员建议子产焚烧玉石向上天祈祷,②子产说:“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③于是积极组织灭火。 ④这说明当时以祭祀为核心的宗教意识日益淡薄,而世俗理性逐渐占据上风上述材料中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4.在古希腊文中,“民主政治”(demokrafia)一词由“人民”(demos)和“统治”(kratos)复合而成。这说明,古代希腊的民主政治强调 A.公民的广泛参与和直接管理 B.公民的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C.民事案件均由陪审法庭判决 D.全体居民均享有民主权利 5.在宋代的官员中,有三分之一以上来自平民家庭,这是因为当时推行的选官制 度是 A.军功爵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6.下列地图中表示草原文明的是w.w.w.k.s.5.u.c.o.m A B C D 7.“乌托邦远在地平线上……无论我如何迈进,永远够不着它。那幺,乌托邦为什幺存在呢?它存在的作用”在于引导人们 A.进行阶级斗争 B.追求社会公平 C.反对专制统治 D.展开国际合作 8.在不久前举行的第五届美洲国家首脑会议上,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送给美国总统奥巴马一本书——《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该书名喻指拉丁美 洲曾经 A.出现几何形国家边界 B.爆发民族独立战争 C.形成畸形单一作物制 D.遭受西方殖民侵略 9.有一位君主在西方考察时,时而扮作水手,时而扮作木匠,总是在不停地做工。 这位君主是 A.彼得一世 B.康熙大帝 C.路易十四 D.明治天皇 10.近代以来许多国家实行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三权”是指 A.立法权、行政权、监察权 B.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 C.行政权、司法权、考试权 D.监察权、考试权、行政权 11.路易十六在日记中写道:“14日,星期二,无事。”然而,这一天却成为改写法国历史的日子。因为在那天 A.第三等级召开了国民会议 B.制宪会议通过了《人权宣言》 C.巴黎人民攻占了巴士底狱 D.拿破仑颁布了《法国民法典》 12.以下为康熙时期地方增丁统计表,其中1676年福建莆田未做统计的原因可能是 年代福建莆田直隶宝坻湖北川汗康熙十五年(1676)192丁0丁康熙二十五年(1686)88丁22丁24丁康熙三十年(1691)58丁10丁14丁A.三藩之乱 B.准噶尔叛乱 C.郑氏割据 D.大兴文字狱 13.1814年11月29日,正当《泰晤士报》的手工印刷工人准备工作时,社长竟向他们出示了一份印好的报纸,并骄傲地对工人们说:“本期报纸在一个 小时内就印刷完毕,这是印刷术发明以来的最大成就。”四位同学对这则材料发表了如下的意见
东北、 大连、 旅顺租 借过程、 中国外 交政策 开辟第 从界 二战场 互相孤 的原因 立到经 机二战 济全球 的进程、 化 宅地法 对西进 运动的 影响
求同存 异方针 的背景 及内涵
通商口 岸对近 代中国 经济发 展的双 重影响 美国二 战时期 的政策 唐代科 举制与 英国近 代文官 制度 关于三 角贸易 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