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治制度史练习题2
国开51030中国政治制度史任务2答案

国开51030中国政治制度史任务2答案
题目1:政治制度是人类社会的普遍现象,只要有人类就有政治制度。
答案:错
题目2:唐宋科举考生来源有两种途径,即"生员"和"乡贡"。
答案:对
题目3:中国奴隶制时代的世袭贵族,与王侯同姓的称为"公族",异姓的称为卿族,统称"世族"。
答案:对
题目4:夏启通过暴力夺取政权,启之后经过“太康失国”、“少康中兴”,确立了( ? ? ): 君主立宪制
; 共和制
; 民主共和制
; 世袭君主制
答案:世袭君主制
题目5:战国时期的国家授田是指国家将土地平均分配。
答案:错
题目6:宋朝的翰林学士院,设翰林学士、直学士若干人,专门负责为皇帝起草各种诏命,其中资格最老的称翰林学士称士。
答案:错
题目7:清代“秘密建储”是一种新的储君方式,始于( ? ? ?)。
: 康熙
; 嘉庆
; 乾隆
; 雍正
答案:雍正
题目8:中国的法律产生时间是( ? ? )。
: 商朝
; 周朝
; 尧舜时期
; 夏朝
答案:夏朝
题目9:明代都察院长官经常因皇帝的某项特旨出使巡按地方。
其中,兼军务者称总督,兼民政行政者称巡抚、兼军务财政的称提督。
福师20春《中国政治制度史》在线作业二答案

(判断题)1: 宰相辅政制,明代内阁与司礼监太监双轨辅政制。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B
(判断题)2: 与夏朝不同,由于有殷墟甲骨文的发现,使我们对商朝社会有较为明确的认识。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B
(判断题)3: 所谓分封制度,就是周天子分别授予自己的子弟、亲属、功臣或古代先王圣贤的后裔等一定范围的土地和人民,去建立统治的据点,以拱卫周王室,即所谓“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B
(判断题)4: 商鞅变法规定,领主贵族的世袭特权被取消。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B
(判断题)5: 民国时期,国家制度则包括立法、行政、司法、监察、考试、政党、选举、军事、财政等制度。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B
(判断题)6: 夏代职官有“六卿”,亦
称“六事之人”,是委用王左右的至亲贵族,分别掌管各方面的政务。
六卿为司空(主土木工程)、士正(主司法)、虞(主山泽)、秩宗(主祭祀)、纳言(主承上宣下)等。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B
(判断题)7: 复合制类型国家的特点是国家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表现为联合关系,不是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关系。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B
(判断题)8: 隋代在前代基础上更新厘定中央官制,确立以三省六部为核心的中央行政管理体制。
A: 错误。
政治制度历史试题及答案

政治制度历史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世界上最早的成文法典是哪一个?A. 汉谟拉比法典B. 罗马法典C. 十二铜表法D. 拿破仑法典2. 古代中国封建社会的最高权力机构是?A. 皇帝B. 宰相C. 诸侯D. 朝廷3. 法国大革命爆发的年份是?A. 1789年B. 1793年C. 1799年D. 1804年4. 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标志是?A. 光荣革命B. 法国大革命C. 美国独立战争D. 拿破仑战争5. 以下哪个不是现代民主制度的特点?A. 人民主权B. 法治C. 君主专制D. 多党制6.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标志是?A.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B. 十月革命C. 第一次世界大战D. 第二次世界大战7. 现代国家普遍采用的政体是?A. 君主制B. 共和制C. 封建制D. 专制政体8. 以下哪个国家不是联邦制国家?A. 美国B. 德国C. 印度D. 法国9. 社会主义制度首次建立是在哪个国家?A. 苏联B. 中国C. 古巴D. 越南10. 以下哪个不是联合国的主要机构?A. 联合国大会B. 安全理事会C. 国际法院D. 世界卫生组织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1. 古代罗马法的基本原则是“不告不理”,即______。
12. 中世纪欧洲封建制度的核心是______。
13. 英国的《大宪章》颁布于______年。
14. 法国大革命期间颁布的《人权宣言》强调了______。
15. 现代国家普遍实行的政体是______。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6. 简述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
17. 简述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特点。
四、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18. 论述法国大革命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19. 论述现代民主制度的基本原则及其意义。
五、案例分析题(10分)20. 根据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科举制度对政治制度发展的影响。
答案:一、选择题1-5 A A A A C6-10 A B D A D二、填空题11. 无罪推定原则12. 封建等级制度13. 121514. 人人生而平等15. 共和制三、简答题16. 美国1787年宪法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原则,即立法、行政、司法三权相互独立、相互制衡,确立了联邦制国家结构,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天津电大,中国政治制度史,第二次,过程性测试

第四章至第五章作业讲评一、单选题1、所谓世袭制体现的是皇帝家族对国家权力的独占,谁被认为是皇位的合法继承人。
CA、皇帝的弟弟B、皇帝的亲信C、嫡长子D、贤能的大臣2、皇帝制度的创立者是谁(B)A、李斯B、秦王嬴政C、汉武帝D、管仲3、清代继承明代废除宰相的做法,雍正年间,设立了什么机构取代传统的议政王大臣会议,承办军国要务。
CA、三省B、督察院C、军机处D、五府六部4、清朝设置管理宦官的机构是:DA、东厂B、锦衣卫C、内侍省D、敬事房二、多选题1、皇帝制度的重要内容包括。
ABDA.皇位继承制度B.后宫制度C.宦官制度D.皇位世袭制度2、汉代有等女官以管理后宫,形成女官制度。
2、ABCA.女御长B.宫长C.宫中学事史D.尚宫3、在中国历史上,外戚干政最为严重的是等朝代。
3、ABCA.西汉B.东汉C.唐D.明4、从中国历史上看,宦官乱政,以朝为最。
4、ACDA.东汉B.隋C.唐D.明5、明朝的司礼监是整个宦官集团的首席衙门,它具有的权力。
5、ABA.批阅奏本 B.传宣旨意 C.阁票 D.听讼6、明代的宦官领导一个全国性的特务机构,其系统有。
6、BCDA.二十四衙门B.锦衣卫C.东厂D.西厂7、皇帝制度的特点()ABCDEA、皇权是典型的全能型权力;B、皇权可以干预国家的经济和社会事务;C、皇帝作为政治性权威,皇帝还被看作意识形态领袖,有权对思想文化活动进行干预;D、皇帝是国家一切最高权力的拥有者;他掌握着最高的立法权、司法权和行政权,也掌握着最高的决定权和监督权,国家军事力量的指挥权。
皇权凌驾于整个政治机构之上,整个政治机构都可以看成是皇权下的执行机构。
E、皇权具有明显的个人性质,且不受法律和任何机构的制约,属于专制性权力。
8、明朝政治制度的特点()ABCA、国家权力高度集中于皇帝之手;B、皇帝与各具体执行部门之间,废除宰相制度;C、皇帝以下,行政、军事、监察三个机关分别独立,互不统属,相互制约。
D、压低宦官的品级。
电大《中国政治制度史》形考任务2

试卷总分:20 得分:20
1.曹魏时期,侍中的权力进一步增强,已与尚书一同“综理万机”。
晋代,侍中寺进而发展成为(),主管政事范围也不断扩大,侍中的地位大体与尚书、中书比肩。
()
A.门下省
B.尚书台
C.中书省
D.尚书省
【答案】:A
2.慈禧太后于1905年9月1日,颁布实施“预备立宪”的诏书,标志着清末()的正式启动。
( )
A.新政
B.戊戌变法
C.洋务运动
D.预备立宪
【答案】:D
3.慈禧太后于1905年9月1日,颁布实施“预备立宪”的诏书,标志着清末预备立宪的正式启动。
这份诏书在中国维新立宪人士中间引起了很大反响。
远在国外的康有为、梁启超,立即修改其策略,将“保皇会”改为(),准备回国参与清廷预备立宪的工作。
( )
A.宪政筹备会
B.国民宪政会
C.宪政公会
D.自治会
【答案】:B
4.汉代,首次在正史中为制度史的资料整理与研究建立了专题形式,是()在《史记》中专辟《礼书》、《乐书》。
( )
A.班固
B.司马光
C.司马迁
D.杜佑
【答案】:C
5.汉高祖二年,立刘盈为太子,以大儒叔孙通为太子太傅,负责其教育。
从此,()制度称为定制。
选立皇太子的原则是立嫡以长不以贤。
( )
A.禅让
B.推举
C.太子预立
D.秘密备储
【答案】:C
6.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明太祖以谋反罪,杀中书左丞相胡惟庸及大批亲胡官员,进。
中国政治制度史第二次形成性作业

中国政治制度史第二次形成性作业试卷总分:100 测试总分:0一、单项选择题(共20 道试题,共40 分。
)1. 中国古代的早期国家与古希腊和古罗马不同,直接实行( )。
A. 共和制度B. 君主专制C. 城邦制度2. 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后,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王朝不惜牺牲国家的利益与之签订了丧权辱国的()。
A. 南京条约B. 天津条约C. 马关条约D. 辛丑条约3. 中国彻底废除科举制是在()。
A. 洋务运动时期B. 清末的1905年C. 戊戌变法时期D. 辛亥革命后4. 从夏代创建王权制度到秦统一中国建立皇帝制度,最高统治者的专称一直是( )。
A. 皇帝B. 君主C.王5. 在尚书的发展演变中,最早拥有出令权是在()。
A. 战国B. 秦朝C.西汉D. 东汉6. 抗战胜利后的1946年1月,由中国共产党、国民党、民主同盟等政治组织共同举行了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其举行地是()。
A. 南京B. 北京C. 上海D. 重庆7. 在中国古代封建专制制度下,统治集团的核心是()。
A. 君主B. 丞相C. 三公D. 士族8. 秦及西汉初期九卿中掌民族及外交事务的是()。
A. 太仆B. 廷尉C. 典客(大鸿胪)D. 奉常E.9. 明朝行政管理体制的主体是()。
A. 三省六部B. 三省C. 六部D. 一省10. 清代各省主管本省财政和民政的官员称()。
A. 布政使B. 学政C. 提督D. 按察使11. 在现代地方行政管理体制中,市制兴起的时期是()。
A. 南京临时政府B. 北洋政府C. 广州国民政府D. 南京国民政府12. 明清时主要的司法机关是()。
A. 兵部B. 刑部C. 都察院D. 大理寺13. 中国古代监察体系初具规模、御史监督地方官形成制度是在()。
A. 夏商西周B. 春秋C. 战国D. 秦朝14. 我国东汉至元代的监察机构是()。
A. 御史台B. 刑部C. 都察院D. 大理寺15. 为中国近代工商业奠定了一定基础的是历经30余年的()。
答案中国政治制度史

《中国政治制度史》形成性考核册姓名班级一、单选题(每小题1分,总计20分;每小题只有唯一正确答案,多选不得分;)。
1.秦以后各朝代政治结构的共同点是( D )的统治。
A.君主专制 B.世袭制 C.共和制 D.皇权专制2.中国古代社会直接实行( B )的统治。
P59A.共和制度 B.君主专制 C.城邦制度 D.联邦制度3.启是从暴力夺取政权的,将传统的首领选举制改为( C )。
A.君主立宪制 B.共和制 C.世袭君主制 D.民主共和制4.从夏代创建王权制度到秦统一中国建立皇帝制度,( C )一直是最高统治者的专称。
P88 A.皇帝 B.君主 C.王 D.总统5.我国文武分职,文官有相,武官有将,从( C )后期确立起来的。
P68A.商 B.西周 C.战国 D.春秋6.三公九卿形成于( B )。
P229A. A.春秋 B.战国 C.秦 D.汉7.北魏宋宇文政权以( D )为本,建立六官制度。
A.《礼》 B.《礼仪》 C.《礼记》 D.《周礼》8.把省作为固定行政区的是( B )代。
P270 A.宋 B.元 C.明 D.清9.明清时主要的司法机关是( B )。
P326A.兵部 B.刑部 C.都察院 D.大理寺10.我国东汉至元代的监察机构是( A )。
A.御史台 B.刑部 C.都察院 D.大理寺11.明朝张居正主持的赋税制度的改革是( C )。
A.租庸调制 B.两税法 C.一条鞭法 D.摊丁入亩12.古代官吏致仕的年龄是( A )岁。
A.70 B.65 C.60 D.5513.我国推行“封建”是从( C )开始的。
P138 A.夏 B.商 C.西周 D.秦14.明朝是以( C )为主体的行政管理体制。
A.三省六部 B.三省 C.六部 D.一省15、秦汉时九卿中掌民族及外交事务的是( C )。
A、太仆B、廷尉C、典客D、奉常16、南京政府考试院,行使公务员的考选和( D )权。
A. A.审批 B.任命 C.登记 D.铨叙17、明朝时主要的司法机关是( B )。
《中国政治制度史》第二次作业。参考样卷答案

安徽大学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中国政治制度史》(A卷)考试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二、名词解释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官僚政治:是指一种与专制统治相结合的政治形态,是指当时官吏普遍以出任官职作为固定职业,只对君主和上级负责而不问社会效益和民生疾苦,只知墨守陈规,按例办事而不管实际情况变化,遇事模棱两可,行动迟缓,推诿责任,甚至贪污受贿,营私舞弊,苟且偷安。
为了一己的私利和升迁,有时不惜草菅人命,残民以逞。
(4分)2、陵号:是加给安葬皇帝陵墓的称号,一般是根据皇帝生前的功过和世袭加以命名。
(4分)3、君临之术:是指君主驾驭和考察群臣的手段,是以权势法术为中心内容,基本以法家思想为主体,包括“四位”、“七术”、“六微”等之说。
(4分)4、改土归流:就是废除土司制度,改行与内地府州县相同的行政管理制度,官员改为朝廷任免选拔流官充任而废除世袭。
5、丁忧:是指官吏的父母去世,应立即奏报皇帝和上官,并离任守制,即按照礼法的规定,在一定时间内不应担任官职,居家守墓以申孝思,具有一定强制性。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30分)1、简述中国政治制度史的特点。
(5分)答:(1)君主专制、个人集权与宗法血缘关系、婚姻裙带关系贯穿于中国政治制度史的始终。
(2)政权与神权相结合,以神权作为论证政权合理性的依据,以政权和神权作为制定制度的标准,是一切剥削阶级政权的共同手段。
(3)政治制度与伦理道德相结合,儒家学术思想长期影响古代政治制度,在现代化的过程中,伦理道德和传统思想依然是难以回避的问题。
(4)贵族特权和官僚政治伴随着中国政治制度史的始终,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日益加强,宣示出政治制度的集权化、严密化、严酷化和任意化的特点。
(5)在高度君主集权制度下,行政权力包揽一切,使中国政治制度史出现人治的特点。
(6)政治制度公开承认不平等的原则,肯定社会等级差别,承认特殊权力阶层,对不同的阶层采用不同的对待方法。
(7)中国一直是地域辽阔的多民族国家,不论是以汉族统治集团为主,还是以其他民族集团为主建立的政权,都曾经实行“因俗而治”的政治制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皇族内阁:。1911年5月,清政府在预备立宪的过程中,裁撤旧内阁与军机处,成立责任内阁,以庆亲王奕匡为总理大臣,设外务、民政等10部。在责任内阁的13人中,满洲贵族9人,其中皇族又占了7人,汉族官僚仅4人,当时被讥称为〃皇族内阁〃。
A州;B郡;C行中书省(简称行省);D行尚书省。
16.下列各项中,只有( )是武则天改革科举制的成果
A武举;B设立常科;C设立制科;D实行誊录。
17.明朝直属皇帝管辖,专门检察六部的独立监察官叫做( )。
A监察御史;B六科给事中;C都御史;D巡按御史。
18.唐宋时期掌管刑事审判的官府是( )。
A刑部;B廷尉;C审刑院;D大理寺
弊:百官诚惶诚恐,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告讦之风盛行;因循守旧,迂腐无能,朋党之争
4.维护极端君主专制;特别严酷;有许多法外之法。
5.世卿世禄制依然有所表现,新的选官方法也开始出现。包括从游士、养士中选任,按军功大小赐爵选官、通过招聘和举荐选官,高级官吏自辟属官等
6.总督、巡抚、承天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提督学政
影响--官无常位,权无常势;士族退出历史舞台;文官治国;士人干政、谏政意识加强。
3、.宰相权力的分割;官、职、差遣不一;机构重叠,形成冗官,官员待遇优厚。
影响:有效地防止大臣、外戚专权和地方割据,加强了皇权。但是造成官僚队伍庞大,官员因循守旧,办事效率低,财政不堪负担,加重了对农民的剥削,激发了阶级矛盾,是两宋积贫积弱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8、.八股取士:明代科举考试采用的一种特殊文体即所谓八股文。这种文体的命题范围限于四书五经。文章的格式必须由8个部分组成。这种文章文体工整,但内容僵化,是文化专制在考试中的反映。
简答题
1、顾问、政务、事务、内务、宗教史职
2、宰相权力的分割;官、职、差遣不一;机构重叠,形成冗官,官员待遇优厚。
3.利:使官员不敢过分为非作歹。
2.国子监--是中国古代隋朝以后的中央官学,为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又称国子学或国子寺。它既是国家管理机关的功能,又是国家最高学府的功能。国子学的设立相对于“太学”而言,除了是国家传授经义的最高学府外,更多的承担了国家教育管理的职能;但同时,国子监与太学也可互称,经常用太学来指代国子监
3.常科--常科:唐朝科举的一种,通常分为常科和制举。常科是按制度定期举行的考试。开考试的科目有秀才、明经、进士、俊士、明法、明字、明算等五十多种,其中又以明经、进士两科最为人重视。。
A乡试;B释褐试;C会试;D殿试。
7.元朝的御史台跟中书省一样,也设有派出机构,其名称是( )
A肃政廉访司;B监察御史;C行御史台;D提刑按察使司。
8.战国时期魏国的李悝,集各国法律之大成,制定了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的封建成文法,称为( )。
A九章律;B法经;C魏律;D秦律。
9.清朝主体的军事制度称为( )。
A商朝;B西周;C春秋时期;D战国时期。
13.在唐代的三省六部中,负责审核诏令的机构是( )
A中书省;B门下省;C尚书省;D御史台。
14.东汉时,有一种既是监察除三公以外的中央官员的监察官,又是京师所在州的地方长官的特殊的官职。它是( )。
A司隶校尉;B尚书令;C御史中丞;D谏院、
15.元代中书省派驻各地处理地方行政的机构叫做( ),后逐渐演变为地方最高行政组织
教育--1862年,开办同文馆,培养翻译人才;1902年开始班新式学堂,1898年,开办京师大学堂(北大前身);1905年,废除科举制,新式学堂快速发展起来。
改革--确立三级考试程序;殿试制度化;推行特奏名制度;强化科举法规,禁止公荐与行卷之风,实行封弥、誊录、复述、回避等;进士独尊;制科地位下降;
5、春秋战国时期官吏的来源是怎样的?
6.清代最高地方行政组织的机构与官职有哪些?
7、简述从原始社会末到清朝,中国君主制的演变过程?
8、明代监察制度的特点有哪些?
五、问答题
1.晚清官僚制度与教育制度有哪些变化?
2.相对于唐朝,宋朝的科举制度有些什么发展,其影响有哪些?
3.评述宋代官制的特点及其利弊?
4.评述清朝从建立到灭亡过程中军事制度的变化?
中国政治制度史练习题2
一、选择题
政治制度研究的对象是历史上各个时期的国体与政体,其中的政体是指( )
A国家的本质;B国家政权组织形式;C国家的官僚制度;D国家的上层建筑
2.启建立夏朝之后,王位世袭制取代了过去的( )
A禅让制;B分封制;C宗法制;D郡县制
3.秦朝三公九卿制中的〃三公〃,是指丞相、( )和太尉
7、.原始社会:皇或帝;夏朝--战国:王;秦--清:皇帝
8、北京、南京两套监察系统;设立纠察六部的六科给事中;检校与厂卫特务组织;御史巡按地方;都察院长官巡按地方。
五、问答题
1.清末官职变化--1861年设立了适应列强需要的洋务机构--总理衙门、你洋通商大臣;1901年设外务部;清末新政中,实行行政机构改革,实行部院调整;裁汰闲官冗官、另设商部、学部、巡警部等;停止捐纳;1906年,成立责任内阁,设资政院、谘议局。
4.元朝时的最高行政机构叫做,清朝末年在预备立宪的过程中设立的最高行政机构叫做。
5.清朝19世纪50~60年代新兴起的两支最重要的军队是和
6、我国历史上主管财政的官衙在秦朝是,在唐代以后是。
7、明代省一级行政区的官僚衙门有布政司、和。
8、皇帝的名号主要有、、和陵寝号。
9、在明代,重大案件由刑部、和共同审理,叫做三司会审。
10、宋代中央直接统领的军队叫,地方各州的军队称为。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郡县制
2.国子监
3、常科
4、唐律疏议
5、分封制
6、御史台7ຫໍສະໝຸດ 皇族内阁8、八股取士四、简答题
1、我国奴隶社会的官职有哪些类型?
2、宋代官制的特点有哪些?
3、宋代〃风闻弹人〃的利弊各有哪些?
4、明代法律的特点有哪些?
4.唐律疏议--唐朝刑律及其疏注的合编。唐高宗永徽年间在《贞观律》基础上修订成《永徽律》,鉴于当时中央、地方在审判中对法律条文理解不一,于是唐高宗召集律学通才和一些重要臣僚对《永徽律》进行逐条逐句的解释、撰《律疏》30卷,与《永徽律》合编在一起,称为《永徽律疏》。至元代后,被称为《唐律疏议》。它以刑法为主,兼及民事、婚姻、继承、行政、诉讼等等、为中国现存最古、最完整的综合性法典,也是东亚最早的成文法之一。
附录:参考答案
选择题
BABAB DCBDB DBCAC ABDDB
填空题
廷尉、刑部
隋唐、清末(或1905年)
郡守、刺史
中书省、责任内阁
湘军、淮军
6.治粟内史(大司农)、户部
7.提刑按察使、都指挥使
8、谥号、庙号、年号
9.都察院、大理寺
10.禁军、厢军
三、名词解释:
1.郡县制--中国古代实行的中央集权体制下,郡、县二级政权的地方行政制度(类似于行政区划)的总称。春秋时期已有县、郡的设置。秦统一后分天下为36郡后增至40郡郡下设县,郡设郡守,县设县长或县令。郡县制遂遍行于全国,汉继秦制,比秦更为严整
A府兵制;B世兵制;C募兵制;D八旗制度。
10.1860年,清政府新设立了主管外交、通商和其它洋务事宜的机构,叫做( )。
A内务府;B总理衙门;C外务部;D通政使司
11、中国传统社会是一个君主专制的社会。下列各项中,不是君主自称的一项是()
A余一人;B寡人;C朕;D吾。
12.我国嫡长子继承制是( )时候确立的。
19.宋代另设( )机构,以分割宰相财政权力
A大司农;B户部;C盐铁使;D三司使
20.中国近代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北京大学的前身,当时叫做( )
A同文馆;B京师大学堂;C清华学堂;D南洋公学。
二、填空题
1.秦朝主管司法刑狱的官府是,在唐朝以后则为。
2.我国科举考试制度创立于时期,终结于。
3.秦汉时期郡的长官叫做,汉以后州的长官叫做。
A大司马大将军;B御史大夫;C中书令;D军机大臣。
4.宋朝的宰相制度实行〃二府制〃;这二府是指中书门下和( )
A枢密院;B政事堂;C都察院;D谏院
5.唐代中央机关实行三省六部制,唐玄宗后直到明清时期主持科举考试的机构是( )
A吏部;B礼部;C户部;D工部
6.在科举考试中的省试合格以后的考生,还要由皇帝或者三品以上的大臣主持,在殿庭中进行策试,称为( )
5、.分封制:周朝取得全国政权以后,最高统治者“天子”为了维护统治,将部分土地分给亲属或功臣,让其在所封之地建立“诸侯国”。诸侯必须服从天子的命令,并且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治理诸侯国,保卫国家。同时,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又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卿大夫再将土地和人民分赐给士。卿大夫和士也要向上一级承担作战等义务。
4、.清朝军事制度演变:八旗制--湘军、淮军的崛起--新军与水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