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师1208考试批次《中国政治制度史》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合集下载

福建师范大学智慧树知到“历史学”《中国政治制度史》网课测试题答案_3

福建师范大学智慧树知到“历史学”《中国政治制度史》网课测试题答案_3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住在富人区的她全文为Word 可编辑,若为PDF 皆为盗版,请谨慎购买! 福建师范大学智慧树知到“历史学”《中国政治制度史》网课测试题答案(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 第1卷 一.综合考核(共10题) 1.南京临时政府的性质是无产阶级政权。

() A.正确B.错误2.宰相开府相对独立施政,显然是与君主专制制度格格不入的,因此其无法持久存在,必被皇权所排挤和取缔乃是必然的。

()A.正确B.错误3.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不是一个资本阶级的政权。

()A 、错误B 、正确4.夏代后期(康丁以后)基本确立传子制度,随后又建立嫡子继承制。

()A.正确B.错误5.秦以后,郡县或州县两级制;有州、郡、县或路、府(州)、县、府(州)县三级制;有省、路、府(州)县或省、道、府(州)、县(州)四级制。

() A 、错误B 、正确6.东汉末年,曹操推行计亩而税,计户而征的赋税制度。

魏晋南北朝基本上沿循此制。

() A.正确B.错误7.在近代以前,人们没有政治学的知识,对政治制度的研究主要不是在官僚制度的研究上。

() A.正确B.错误8.中朝官由尚书、中书、侍中等组成,成为实际的决策机关,其中最重要的是中朝官中书。

()A 、错误B 、正确9.乾隆帝又实行“摊丁入亩”的地丁合一征赋方法,将丁赋摊入田亩,进而废除延续了两千余年的人头税,成为我国古代赋役制度的最后形态。

()A.正确B.错误10.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下属机构有同文馆、海关总税务司署,还管辖南、北洋通大臣,选派出国公使等。

() A.正确B.错误第1卷参考答案 一.综合考核 1.参考答案:B2.参考答案:A3.参考答案:A4.参考答案:B5.参考答案:B6.参考答案:A7.参考答案:B8.参考答案:A9.参考答案:B10.参考答案:A。

2018年自学考试《中国政治制度史》试题及答案

2018年自学考试《中国政治制度史》试题及答案

2018年自学考试《中国政治制度史》试题及答案1. 一般把政体分为(B )和共和制两类。

A.君主专制制B.君主制C.等级君主制D.君主立宪制2. 下列不属于传统社会特征的是(C )A.分工简单B.社会具有很强的同质性C.社会组织为社会的核心单位D.角色分化少3. 中国传统社会是以( B)思想为治国指导思想。

A.法家B.儒家C.阴阳家D.道家4.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中国政治制度史的研究范围。

(D )A.奴隶社会B.封建社会C.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社会主义社会5. 中国的君主制出现于公元前21世纪的(A )。

A.夏朝B.商朝C.周朝D.春秋时期6. 中国传统社会的国家结构形式是(B )。

A.领主制B.中央集权制C.贵族民主制D.等级君主制7. 国内外第一部最大部头的现代方法的中国政治制度通史性著作是(C )。

A.《中国古代社会研究》B.《中国考试制度史》C.《中国政治制度通史》D.《中国政治制度史》8. 中国奴隶制国家结构是一种(B )。

A.中央集权制B.等级君主制C.联邦制D.邦联制9. 中国封建社会的君主专制制则是建立在封建(A )制度基础上的一种封建专制君主制。

A.家庭B.分封C.法律D.内阁10. 封建社会是封建(D )地主阶级执掌国家政权的时代。

A.农民B.农民阶级C.地主D.地主阶级11. 司马迁写(C )是为了鉴往事,知来者。

A.《春秋》B.《资治通鉴》C.《史记》D.《左传》12. 政治是对公共权利的争取与运用。

参考答案:√13. 国体是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国家结构形式和管理形式。

参考答案:×14. 政治制度的研究对象是国体。

参考答案:×15. 政治制度是一国各阶级意志的集中体现,它由经济基础所决定同时又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参考答案:×16. 中国传统社会是一个典型的、自然经济在社会经济中占据绝对主导地位的、土地可以自由买卖【封建社会】的农耕社会。

参考答案:√17. 中国传统社会是一个典型的、自然经济在社会经济中占据绝对主导地位的、土地可以自由买卖【封建社会】的农耕社会。

福建师范大学智慧树知到“历史学”《中国政治制度史》网课测试题答案2

福建师范大学智慧树知到“历史学”《中国政治制度史》网课测试题答案2

福建师范大学智慧树知到“历史学”《中国政治制度史》网课测试题答案(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第1卷一.综合考核(共15题)1.辅政制度,一般是指“位列百官之长”的“相”或称“宰相”、“丞相”之职。

在君主专制的朝代,辅政体制基本上是贵族辅政制。

()A.正确B.错误2.商朝建立以后,为了统治天下,采取了分封制度。

()A.正确B.错误3.南京临时政府的性质是无产阶级政权。

()A、错误B、正确4.考试院成立于1930年1月,是南京政府的最高考试机关,行使公务员的考选和铨叙权。

()A、错误B、正确5.言事谏诤权的核心是监察审核谕旨诏令的违失,其方式是规谏性、言论性的。

()A.正确B.错误6.1905年清政府宣布废除科举制度。

()A.正确B.错误7.西周早期,太史之下有太史、太祝、太卜,号称“三右”;卿事寮之下有司士、司马、司空,号称“三左”。

()A.正确B.错误8.西周时,太史之下有太史、太祝、太卜,号称“三左”;卿事寮之下有司士、司马、司空,号称“三右”。

()A、错误B、正确9.政体研究的主要是国家性质。

()A.正确B.错误10.秦以后,郡县或州县两级制;有州、郡、县或路、府(州)、县、府(州)县三级制;有省、路、府(州)县或省、道、府(州)、县(州)四级制。

()A、错误B、正确11.所谓政体,就是表明国家根本性质的国家体制,是由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来决定的。

()A.正确B.错误12.宋代的谏院和御史台三院都有司法职权。

明清时代,监察机构仍有受理狱讼的规定,都察院的长官都御史掌有司法权。

()A.正确B.错误13.苏维埃政权的性质是工农民主专政,组织形式是苏维埃代表大会制度。

()A.正确B.错误14.南京政府是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专政。

()A.正确B.错误15.君主专制,是个人集权与宗法血缘关系贯穿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始终,也是北洋政府、国民党南京政府政治制度的一个特点。

()A、错误B、正确第2卷一.综合考核(共15题)1.九品官人法中三等九品的划分是从董仲舒提出的性三品中演化而来的。

《中国政治制度史》试卷参考答案

《中国政治制度史》试卷参考答案

试卷编码:7332《中国政治制度史》试卷参考答案三、辨析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答:错。

中国古代国家的形成道路是由家长制公社内部的血缘关系和与之相辅相成的公社土地关系直接演变而来的。

2.答:错。

北洋政府政权性质是以北洋军阀为代表的封建地主阶级专政,其政权管理形式颇多,总统制、责任内阁制、君主立宪制、地方自制等。

其实质都是封建军阀的军事独裁。

3.答:错。

南京政府没有按照孙中山的“弹惩合一”的思想将监察和惩戒统一起来,而是“监惩分离”,在监察机构之外另立惩戒机构,其专职和兼职的惩戒机关相当多。

4.答;正确。

这句话的意思是位于车左的甲士不在职守,你是违反军令,位于车右的甲士不在职守,你是违反军令,位于车中间驾的甲士,使车偏了,你是违反军令,努力执行。

5.答:错误。

隋唐以后形成刑部,御史台、大理事作为三大司法机关,遇有大案,由三个部门长官共同审理,称为“三司推事”,地方大案则由刑部员外部、大理评事、监察御史共同会审称为“三司使”。

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答:第一,君主专政,个人集权与宗法血缘关系贯穿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始终,也是北洋政府,国民党南京政府制度的一个特点。

第二,政权与神权相结合,以神权作为论证权合理性的依据,悬切剥削阶级政权的共同手段。

第三,政治制度与化理道德相结合,儒家学术思想长期影响古代政治制度,也影响到半殖民半封建的民国政治制度。

第四,贵族特权和官僚政治伴随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始终,并一直延续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民国政治制度。

第五,在高度君主集权制度下,行政权力包揽一切,并且实行人治。

2.答:第一,集中反映了皇权专制的本质。

第二,渗透了天命观念,无所不至地加强皇权专制的神秘化,故意宣扬皇帝挟大命以制臣民,伏天命以立威,惜天命以成人事,将皇帝的统治意图和一应措置都伪称上大的意志。

第三,全面贯穿着,以君臣父子,等级上下的礼法思想为支配,以三纲五常等伦理学说为理论依据的内容。

福建师范大学智慧树知到“历史学”《中国政治制度史》网课测试题答案3

福建师范大学智慧树知到“历史学”《中国政治制度史》网课测试题答案3

福建师范大学智慧树知到“历史学”《中国政治制度史》网课测试题答案(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第1卷一.综合考核(共15题)1.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下属机构有同文馆、海关总税务司署,还管辖南、北洋通大臣,选派出国公使等。

()A.正确B.错误2.隋代在前代基础上更新厘定中央官制,确立以三省六部为核心的中央行政管理体制。

()A.正确B.错误3.中国政治制度史的研究对象是中国历史上包含政体和国体在内的政治制度。

()A.正确B.错误4.“三司”有大、小,由御史台、中书、门下组成的为大三司,具体则为御史台的侍御史、中书省的中书舍人、门下省的给事中组成。

由御史台、刑部、大理寺组成的则为小三司。

()A、错误B、正确5.南京临时政府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资产阶级专政,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采用总统制。

()A、错误B、正确6.所谓三公,是丞相,“掌丞天子,助理万机”,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太尉,协助皇帝总领全国军事;御史大夫,掌监察并帮助丞相处理政务。

三公分别领导九卿,名义上是宰相之职,他们总隶于皇帝。

()A.正确B.错误7.商代的国家机构有“内外服”之分,在商王直接统治区域以外的地方诸侯、伯、甸等地方官吏称为“外服”。

()A、错误B、正确8.汉武帝时,谏官汲黯直言敢谏,常常廷诤面折武帝。

()A、错误B、正确9.明代改御史台为都察院,负责纠劾百官,整肃纲纪。

()A.正确B.错误10.1906年,清政府改兵部为海军部,直接统辖新军。

()A、错误B、正确11.汉代以后的皇帝名位制度进一步得到充实和完善,表现在相继制定的诸如年号、庙号、谥号、尊号及陵寝号等具体制度。

()A.正确B.错误12.秦朝地方行政机构,设立郡、县二级。

()A.正确B.错误13.一条鞭法其主要内容是:以县为单位,将所有田赋、劳役、贡纳、杂差等一律折合成银两,分摊在本县田额之中。

在法定意义上废除力役,所雇之役,均有所征款之内支付。

()A、错误B、正确14.汉代,纠弹公卿违失之事,由御史大夫负责,由御史中丞、侍御史、丞相司直和司隶校尉监理。

《中国政治制度史》 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中国政治制度史》 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试卷代码:7665
《中国政治制度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10共30分)
1.政治制度:指统治阶级(统治集团)通过对政权的控制实现其政治统治的原则和方式的总和。

2.中央集权制:指的是国家权力机构的联系与运作方式。

即在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权力隶属关系上,地方绝对听命于中央,中央执掌立法、司法、人事、军政、财政等方面的大权,地方受制于中央并接受中央的监督。

3.通判:通判是一很特殊的官职,既非副知州,也不是知州的下属,有权和知州共同处理一州事务,各州公文只有经过知州和通判共同签署后才有效。

通判还有权监察知州以下各官,西北又称之为“监州”。

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皇(王)权、族权和神权关系的比较。

答题要点:皇(王)权、族权和神权三位一体,联系密切。

族权和神权依附皇权,为皇权服务;皇权高于族权和教权,居绝对支配地位。

2.简述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

答题要点:中国封建社会,它既有传统社会的一般性特征,也有历史、文化、经济、政治条件差异下的国情不同而具备的独自特征,主要表现在:
(1)自然经济主导的农耕社会;(2)血缘同构的宗法(家庭)制社会;(3)儒学主导的文化专制社会;(4)礼教为本的伦理型社会;(5)君主专制的社会;(6)汉文化为主导的内敛型社会。

3.简述学习中国政治制度史的意义
答题要点:
(1)以史资治,为我国现实政治和政治体制改革服务。

(2)为自身成才和志向的完成奠定基础。

(3)为在中国政治制度只领域形成初步的研究能力奠定基础。

中国政治制度史参考答案

中国政治制度史参考答案

中国政治制度史参考答案第一章至第三章作业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较为完备的制度史著作是。

B、《周礼》2、中国专门的制度史研究在唐代出现了扛鼎巨著,这就是杜佑所著的。

A、《通典》3、20世纪80年代以来,主编的《中国政治制度史》,代表了我国学界中国政治制度史研究的最高水平。

C、白钢4、中国国家起源问题的研究结论都带有性质。

B、假说5、长期以来,在国家起源这一问题的研究上.我国学者所接受的主要是所建构的分析模型。

C、摩尔根6、部落是氏族组成的,这种联合通常是依据力量。

A、血缘D、领导人的威信7、前国家时期的最后一种政治组织是。

C、酋邦8、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创造了所谓“挑战——应战”的文明生成模式,他强调的自然环境对国家的出现和人类社会组织进化起到积极地促进作用。

B、相对恶劣二、多选题1、中国政治制度史的主要研究内容是(ABC)。

A、国家体制B、对国家行为发生持续或重大影响的国家体制之外的制度现象C、前国家时期的制度形态2、怎样理解中国政治制度史研究的现实意义?A、中国是拥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国家,政治史本身就富有极大地吸引力。

B、当代中国政治的许多问题都带有传统色彩,不对传统有较深的研究和理解,很难建立起对当代政治问题研究有说服力的模型。

C、中国政治制度特有的政治智慧,对今天的政治发展仍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D、从中国政治学的学科建设角度看,也必须更多地从中国政治传统中开发有用的学科建设资源,才能建立起属于中国自己的政治学学科体系。

3、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的研究著作中,有三部著作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被称为“三通”,请问下列哪三部著作被称为“三通”?A、唐代杜佑的《通典》B、宋代郑樵著《文献通考》C、元代马端临的《通志》D、明代官修《明会典》4、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研究的特点有哪些?A、从现代学科归属看,中国古代制度史的研究基本属于史学的研究范畴,研究者基本是历史学家,方法大抵是传统的史学方法。

B、从研究目的看,传统制度研究带有明显的“学以致用”特点。

福建师范大学智慧树知到“历史学”《中国政治制度史》网课测试题答案4

福建师范大学智慧树知到“历史学”《中国政治制度史》网课测试题答案4

福建师范大学智慧树知到“历史学”《中国政治制度史》网课测试题答案(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第1卷一.综合考核(共15题)1.在奴隶主占统治低纬度额国家,政权是奴隶主政权,国体就是君主制国体。

()A、错误B、正确2.“三司”有大、小,由御史台、中书、门下组成的为大三司,具体则为御史台的侍御史、中书省的中书舍人、门下省的给事中组成。

由御史台、刑部、大理寺组成的则为小三司。

()A、错误B、正确3.总理衙门是清朝末期中央管理对外事务的机关,仅次于军机处的最重要部门。

()A.正确B.错误4.商代的国家机构有“内外服”之分,在商王直接统治区域以外的地方诸侯、伯、甸等地方官吏称为“外服”。

()A.正确B.错误5.在春秋战国时期,以铁器和牛耕为代表的农业生产力有了很大的发展。

()A、错误B、正确6.清代六部的分工主要有:吏部,掌管人事工作。

户部,掌管民政财政工作。

礼部,掌管文教礼仪及部分对外关系事务。

兵部,掌管军事行政及武职任免等事务。

刑部,掌管司法行政工作。

工部,掌管工程修建事务。

()A、错误B、正确7.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撤销中书省,废除丞相制度,六部一度成为直接对皇帝负责的最高行政机构。

()A.正确B.错误8.秦时期,监察机关弹劾范围十分广泛,上至丞相重臣、王公贵戚,下至一般官吏,都在其纠举的范围之内。

但到汉朝时,已经改变。

()A.正确B.错误9.晚清时期,大量的“军功”地主产生,使得晚清国家政权的性质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A、错误B、正确10.明代六部的建制和职任的划分,仍是仿效《周礼》的六卿制度,但是结合当时的政治需要而安排。

清代基本未承袭明制。

()A、错误B、正确11.1902年,清政府设立了商部,主管农、工、商等事务,这是中国历史上首次将商业纳入国家的“正业”。

()A.正确B.错误12.皇帝为加强对司法的控制,自秦汉以来,监察御史还被授予推鞫狱讼的司法权。

()A.正确B.错误13.中国赋税制度起源很早,秦统一后,实行“黔首自实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师1203考试批次《中国政治制度史》复习题及参考答案本课程复习题所提供的答案仅供学员在复习过程中参考之用,有问题请到课程论坛提问。

教学中心专业学号姓名成绩注:考试时间为100分钟,开卷如学员使用其他版本教材,请参考相关知识点福师1203考试批次《中国政治制度史》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一一、名词解释:(1题10分,共20分)1、三公九卿制度考核知识点:秦汉国家组织模式,参见P48--57答:三公九卿制形成于战国,确立于秦汉时期。

所谓三公,是丞相,“掌丞天子,助理万机”,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太尉,协助皇帝总领全国军事;御史大夫,掌监察并帮助丞相处理政务。

三公分别领导九卿,名义上是宰相之职,他们总隶于皇帝。

所谓九卿,就是奉常(后改太常),掌宗庙礼仪和文教;郎中令(后改光禄勋),掌宫廷车马仪仗及牧养;廷尉(几度改为大理),掌司法;典客(后改为大行令、大鸿胪),掌诸侯、少数民族及外交事务;宗正,掌皇族事务;治粟内史(后改为大农令、大司马),掌国家财政;少府,掌皇帝私人财政及山海池泽之税。

2、三省六部制考核知识点:隋唐国家组织模式,参见P70--78答:三省即尚书省、门下省、内史(唐改中书)省,共同组成中央辅政机构,为最高行政机关。

六部隶属于尚书省,分管各项政务,其分工如下:吏部掌管官吏的铨选、考课、勋封等事务;户部掌管户口、田土、赋税等事务;礼部掌管礼仪、祠祭、学校等文教事务;兵部掌管军事行政、后勤供应、武职铨选等事务;刑部掌管刑法狱讼和司法行政等事务;工部掌管水利土木工程及工匠等事务。

三省六部是隋代新的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简答:(1题15分,共30分)1、清末政治制度的变化。

考核知识点:清末政治制度的变化,参见P268--274答:一、军事制度的改革①.陆军:曾国藩利用地方人力物力资源,招募本地失业农民入伍,而由一些坚决保卫儒道的士人率领,建立起一支非正规的军队。

袁世凯在华北训练的“新建陆军”,张之洞在长江地区训练的“自强军”,都采用了近代化的军事编练方式。

清政府还在各省创武备学堂,改建省兵制,并裁减绿营和勇军。

1906年,又改兵部为陆军部,直接统辖新军。

②海军1909年,清政府开始筹办新海军,1910年成立了海军部。

海军官制略如陆军,分为北洋舰队和南洋舰队。

水师学堂和造船厂等也归海军部统辖。

二、行政机构的改革(1)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2)调整和增设中央各部(3)组织责任内阁三、教育制度的改革(1)建立新式学堂(2)废除八股文,另立取士标准(3)颁布《钦定学堂章程》2、简述南京临时政府的构成。

考核知识点:南京临时政府,参见P274--276答:南京临时政府仿照美国总统制组织中央政府。

临时大总统有统治全国之权。

临时大总统是行政首脑,在政府中负实际政治责任,并主持国务会议,等等。

南京临时政府的总统制与三权分立的美国总统制大体相同,是按立法、行政、司法三个系统建立政府的,但又具有自己的特点:第一,临时大总统和临时副总统的选举,限于革命战争环境,不是民选,而是由已独立的各省都督府指定的代表组成的各省都督府代表会议选举,“以得票满投票总数三分之二以上者当选。

代表投票权,每省以一票为限。

”第二,临时大总统的行政权力高踞于立法权和司法权之上。

第三,南京临时政府的总统制突出总统的权力,带有很大的人治特点。

南京临时政府没有严格按照三权分立、互相制衡的原则组织政府,是适合辛亥革命时期国情的。

三、论述:(1题25分,共50分)1、评述中国古代监察制度。

考核知识点: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历程,参见P211--243答:中国是最早建立监察制度,并将其置于国家主要典制地位的国家之一。

以御史所执掌的纠举弹劾,巡按考察为核心的监察制度,可以溯源于西周,但构成“宰牧相累,监察相司,人怀异心,上下殊务”的监察体系是在秦代才开始初具规模的。

随着国家政务的日益纷繁和中央集权制度的不断完善,监察体制也相应扩大,至南北朝时,已经基本上形成了以监察军、政、法等方面为主而旁及国家其他事务的,有明确分工和权限规定的,从中央到地方的单线垂直型的监察体系。

(1)中央直接控制的监察行政体制监察制度在封建国家体制中,属于制衡地位。

其主要对象是官吏勋贵,但也不排除对民间的监视。

(2)对各级政府部门的监察行政体制元、明、清在历代监察制度的基础上,使中央直控的监察体系和各级政府层层控制的监察体系紧密结合,在中央直控监察体系深入到各个部门的情况下,又确立各级政府自下而上,以长官负责的监察制度,以保证下情能及时上达并处理,做到上下结合,组成讯息的和监察的网络。

2、评述中国古代官吏选任制度。

答:考核知识点:古代官吏选任制度,参见P161--195福师1203考试批次《中国政治制度史》复习题二及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本小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1、秦汉郡县制考核知识点:秦朝地方行政制度,参见P120答:郡县制度起源于春秋战国,至秦统一中国而最后完成。

秦朝地方行政机构,设立郡、县二级。

秦初,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后增四十余郡。

郡下设县。

汉承秦制,郡县制度有了新的发展。

汉武帝分全国为十三部(州)监察区,东汉魏晋南北朝在此基础上发展为州、郡、县三级地方行政层次。

郡县制从根本上否定分封制,长官由国君直接任免,概不世袭,并接受考核,由中央直接控制各级地方权力,形成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加强了对全国的统治。

2、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考核知识点:晚清国家组织,参见P269答: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设总理大臣三员至十几员不等,由亲王一人总领。

其职权所及与外交及与外国有关的财政、军事、教育,矿务、交通等。

是清朝末期中央管理对外事务的机关,仅次于军机处的最重要部门。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下属机构有同文馆、海关总税务司署,还管辖南、北洋通大臣,选派出国公使等。

二、简答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1、简述秦代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考核知识点: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参见P121答:秦朝地方行政机构,设立郡、县二级。

郡县制从根本上否定分封制,长官由国君直接任免,概不世袭,并接受考核,由中央直接控制各级地方权力,形成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加强了对全国的统治。

2、简述解放区政权的政治制度。

考核知识点:解放区政权的政治制度,参见P377--381答:①人民代表会议制度。

内战爆发前,各解放区各级政权的组织形式仍采取以“三三制”为特点的参议会制度。

全面内战爆发以后,为了适应新的形势需要,各解放区普遍取消了参议会,而代之以人民代表会议。

人民代表会议是参议会向人民代表大会过渡的形式。

②军事管制制度。

军事管制制度是在新解放的城市实行的一种过渡性的政权组织形式,实行军事管制的城市,由军事管制委员会为该城市统一的军政最高机关。

军事管制委员会不由民选产生,而由人民解放军总部或大军区、野战军战线司令部委任。

军事管制委员会待其任务完成和城市人民政府建立之后就宣布撤消。

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日本投降后,内蒙古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开展了自治运动,1947年5月1日,成立了内蒙古自治政府,在我国首次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它的建立对于内蒙古人民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也为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设提供了经验。

三、论述题(本小题共2小题,每小题25分)1、评述唐代科举制。

考核知识点:官吏选任制度,参见P199--204答:2、评述中国宰相制度。

考核知识点:宰相制度,参见P33答:1.贵族辅政制辅政制度,一般是指“位列百官之长”的“相”或称“宰相”、“丞相”之职。

在君主专制的朝代,辅政体制基本上是贵族辅政制2.宰相开府施政辅政制宰相开府施政辅政制是指作为百官之长的宰相可以个人开府,自辟僚属,依照皇帝的政令,独立行使权力。

因此,这类宰相的权力较大。

这种体制主要出现在隋代以前。

如西汉的丞相,御史大夫,东汉的三公(太尉、司徒、司空),魏晋南北朝时期,如司马昭、王导、王敦、刘裕、萧道成、陈霸先、高欢、宇文泰等,都是名为二相,八公而专制于朝。

宰相开府相对独立施政,显然是与君主专制制度格格不入的,因此其无法持久存在,必被皇权所排挤和取缔乃是必然的。

3.宰相机构参议辅政制宰相机构参议辅政制,虽设置有固定的宰相机构,但现任宰相无权更换各机构的属员,宰相的变动也不会导致相府人事的变动。

皇帝对宰相的控制较严,宰相没有单独裁决政务的权力,而是根据旨意通过政务部门组织实施,宰相无非是高级执行人员而已。

从曹魏开始,相继出现了尚书、中书、门下三省,并且长期并存,但三省的具体职掌分工还缺乏明确的规定。

然而,它毕竟是在制度上确立宰相机构参议辅政制之始。

福师1203考试批次《中国政治制度史》复习题三及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本小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1、王官世守的含义考核知识点:官吏选任制度,参见P1622、《公务员任用法》考核知识点:官吏选拔,参见P344二、简答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1、简述工农民主政权的选举、监察和司法制度。

考核知识点:工农民主政权的选举、监察和司法制度,参见P365—369答:苏维埃政权是土地革命时期各革命根据地建立起来的红色政权,其性质是工农民主专政,组织形式是苏维埃代表大会制度。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属于工人、农民、红色战士及一切劳苦民众。

在苏维埃政权下,统治阶级是工人和农民,被统治阶级是地主、军阀和买办资产阶级。

苏维埃政权借鉴了俄国无产阶级专政政权组织形式的经验,采取苏维埃代表大会制度,苏维埃代表大会制度是一种代表民主制,有自己的一套组织原则。

苏维埃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现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雏形。

苏维埃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原则:第一,无产阶级政党领导的原则。

苏维埃政权是共产党领导下的政权,在各级苏维埃组织中,都设有共产党团组织。

第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

第三,在权力分配上实行议行合一原则。

苏维埃代表大会制度不采用三权分立制,而由各级苏维埃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

2、中国政治制度史的研究对象是什么考核知识点:中国政治制度史的研究对象,参见P1答:中国政治制度史的研究对象是中国历代的国体和政体。

所谓国体,就是表明国家根本性质的国家体制,是由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来决定的。

所谓政体,就是国家政权的构成形式。

政体和国体是相适应的。

从广义范围理解,政治制度主要包括国体和政体,也就是国家的阶级内容和政权构成的形式。

在中国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先后出现过奴隶主阶级专政、封建地主阶级专政、地主买办阶级专政、人民民主专政等四种国体形式;而在政体上,中国仅存在过君主专制和民主共和这两种主要政体形式。

从狭义范围理解,政治制度则主要是指国家的政治体制。

古代各时期的国家体制是历代王朝对全社会进行管理的体系,它包括行政、立法、司法、监察、军事、财政、文教卫生、礼仪等各方面的管理制度。

民国的国家制度则包括立法、行政、司法、监察、考试、政党、选举、军事、财政等制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