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ynesys和Isobar不同动态固定系统非融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对比

合集下载

Dynesys动态稳定系统、TLIF手术与PLIF手术在临床应用中的系统评价的开题报告

Dynesys动态稳定系统、TLIF手术与PLIF手术在临床应用中的系统评价的开题报告

Dynesys动态稳定系统、TLIF手术与PLIF手术在临床应用中的系统评价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腰椎间盘突出症、脊柱侧弯等脊柱疾病是常见的疾病,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

手术治疗是解决这些疾病的主要方法之一。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医学技术已经对脊柱手术做出了巨大的突破,开展了TLIF和PLIF手术等微创手术。

然而,这些手术最大的问题是对脊柱进行固定,可能会导致固定节段旁的普通椎间盘及关节面的生物力学变化,进而导致运动损伤和退行性改变。

Dynesys动态稳定系统是一种运动稳定系统,可以较好地维持椎间盘的生物力学状态,降低周围组织的损伤率,从而降低手术风险。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对Dynesys动态稳定系统、TLIF手术及PLIF手术在临床应用中的系统评价,以期为脊柱疾病患者提供更为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三、研究内容1.回顾国内外Dynesys动态稳定系统、TLIF手术及PLIF手术的临床应用现状、技术特点和优缺点等方面的综述。

2.系统评估Dynesys动态稳定系统、TLIF手术及PLIF手术的临床效果,包括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恢复情况、功能恢复情况等方面的考察。

3.比较Dynesys动态稳定系统、TLIF手术及PLIF手术在脊柱疾病手术治疗中的差异性,以期找到最为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四、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文献调研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国内外Dynesys动态稳定系统、TLIF手术及PLIF手术的临床应用现状、技术特点和优缺点等方面的文献进行深入的调研和分析。

使用SPSS软件对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恢复情况、功能恢复情况等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较Dynesys动态稳定系统、TLIF手术及PLIF手术的差异性。

五、研究意义本研究将为脊柱疾病患者提供更为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和技术指导,并为相关学科的研究和发展提供新思路和新方向。

Dynesys治疗老年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中远期临床对照研究

Dynesys治疗老年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中远期临床对照研究

Dynesys治疗老年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中远期临床对照研究作者:陆继业蒋国强卢斌罗科锋岳兵来源:《新医学》2019年第02期【摘要】目的比较动态中和固定系统(Dynesys)及腰椎椎间融合内固定术(椎间融合术)治疗老年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

方法采用Dynesys治疗65例老年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Dynesys组),并与同期接受单节段椎间融合术的70例同类患者(融合组)作比较,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日数以及手术疗效、术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手术节段和上位节段活动度的差异。

结果 Dynesys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日数均短/少于融合组(P均< 0.05),而术后ODI和VAS 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

2组随访时间为48 ~ 100个月。

至末次随访时,Dynesys组和融合组患者的疼痛症状和神经功能均得到了明显改善,均未出现螺钉松动、断裂或腰椎移位。

Dynesys组和融合组术后4年的优良率分别为93.15%和90.67%。

Dynesys组术后手术节段活动度大于融合组(P < 0.05),但2组术后上位节段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融合组患者术后2例(2.9%)出现邻椎病,而Dynesys组患者均无出现邻椎病。

结论术前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Dynesys系统治疗老年腰椎退行性疾病的创伤较椎间融合术更小,术后并发症更少,恢复更快。

【关键词】动态中和固定系统;椎间融合;腰椎退行性疾病;老年患者【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clinical efficacy between dynamic neutralization system (Dynesys) and intervertebral fusion surgery in the treatment of senile lumbar degenerative diseases. Methods In the Dynesys group, 65 elderly patients with lumbar degenerative diseases were treated with Dynesys, and 70 patients undergoing intervertebral fusion surgery were assigned into the fusion group. The operation time, intraoperative bleeding, the length of hospital stay, surgical efficacy, Oswestry dysfunction index (ODI), 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 postoperative movement of surgical segment and the upper segment were statistically compared between two groups. Results In the Dynesys group, the operation time, intraoperative bleeding and the length of hospital stay were significantly less than those in the fusion group (all P < 0.05), whereas postoperative ODI and VAS did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 between two groups (both P > 0.05). Thefollow-up time was 48-100 months. During the final follow-up, the pain symptoms and nerve function of patients in two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without screw loosening, fracture or displacement. At postoperative 4 years, the clinical efficacy rates were 93.15% and 90.67% in the Dynesys and fusion groups. In the Dynesys group, the postoperative movement of the surgical segment was significantly larger than that in the fusion group (P < 0.05), whereas the postoperative movement of the upper segment did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 between two groups (P > 0.05). Two patients (2.9%) in the fusion group had adjacent vertebral diseases after operation,whereas no case was observed in the Dynesys group. Conclusions The surgical indications should be closely monitored before surgery. Dynesys yields less trauma, fewer complications and faster recovery in the treatment of senile lumbar degenerative diseases compared with intervertebral fusion surgery.【Key words】 Dynamic neutralization system;Intervertebral fusion;Lumbar degenerative disease;Elderly patient腰椎椎間融合内固定术(椎间融合术)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经典术式,但椎间融合术改变了原有脊柱的结构,导致脊柱生物力学发生显著改变,邻近节段活动度代偿性增大,加速了邻近椎间盘和小关节的退变,而且手术创伤较大,对于体质较差、合并多种疾病的老年患者,手术风险较大。

Dnesys

Dnesys

动 态 固定 系 统 非融 合 治 疗 腰 椎 间盘 突 出 症 的 规 范 化 护 理 为课
题 进 行 了长 时 间 的 研 究 , 现 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 1 临床 资 料
疾病以及预后有一个初 步的认识 , 以 适 当 的 方 式 告 知 患 者 的 目的 , 让 他 们 了解 手 术 的 必要 性 和 安 全 性 , 说 明手 术 的 大概 过
[ 关 键词] D y n e s y s 动 态 固定 系统 ; 非融合 ; 腰 椎 间盘 突 出症 ; 规 范 化 护 理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8—8 8 4 9 . 2 01 5 . 3 0. 0 3 8
[ 中图分类号 ] R 6 8 1 . 5 3
程 以及 注 意 事 项 , 消 除 患 者 的 恐 慌 心 理 。② 加 强 与 患 者 的 交
选取 2 0 1 0年 2月 一 2 0 1 4年 2月在 我 院 接 受
1 . 1 一般 资料
流, 及 时了解他们 的心 理变 化 , 取 得 患 者 以及 患 者 家 属 的 信
任, 增 强他 们 的 安 全 感 和 舒 适 感 , 消 除 不 良情 绪 带 来 的 困 扰 。
室准备 、 生命体 征检 查 , 术 中配合医生治疗 , 术后饮食护理 、 观 察各 项生 命体 征 、 伤 口护理 。观察 组 采用 如下 规 范化 护理 方法 。
1 . 3 . 1 术 前 护 理
手段 , 在这种 情况下 , 科 学合 理 的 康 复 护 理 在 腰 椎 间 盘 突 出症
③ 根 据 患 者 的兴 趣 爱 好 适 当安 排 一 些 活 动 , 分 散 患 者 的注 意

Dynesys动态内固定系统治疗非骨质疏松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疗效

Dynesys动态内固定系统治疗非骨质疏松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疗效

wh o u n d e r we n t 1 u mb a r s p i wi t h Dy n e s y s f r o m J a n u a r y 2 0 1 2 t o J a n u a r y 2 0 1 5,i n c l u d i n g 2 4 p a t i e n t s
S h a a n x i 7 1 0 0 6 1 。Ch i n a
[ A b s t r a c t ] 0 b j e e t i v e T o e v a l u a t e t h e c u r a t i v e e f f e c t o f D y n e s y s d y n a mi c s t a b i l i z a t i o n s y s t e m f o r l u mb a r d e —
b i n ,L
f e i , Z h a o Z h o n g t a o . S c h o o l o f P u b l i c He a l t h ,X a n J i a o t o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He a l t h S c i e n c e C e n t e r ,
Cu r at i v e e f f e c t of Dy ne s y s dy n ami c s t a bi l i z a t i o n s y s t e m o n no n - o s t e o po r o s i s l um b a r d e g e n e r at i v e d i s e a s e Zh ao Ho n g—
赵 宏斌 李宇飞 赵 中涛
【 摘 要 】 目的 评估 D y n e s y s 动 态 内固定 系 统 治疗 腰 椎 退 变性 疾 病 的 临床 疗 效 。方法 回顾 分 析 2 0 1 2年 1

非融合动态内固定系统治疗腰间盘突出伴腰椎不稳的疗效研究

非融合动态内固定系统治疗腰间盘突出伴腰椎不稳的疗效研究

非融合动态内固定系统治疗腰间盘突出伴腰椎不稳的疗效研究黄鹏【期刊名称】《医学综述》【年(卷),期】2016(022)005【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非融合动态内固定系统在腰间盘突出伴腰椎不稳患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2011年4月至2013年6月辽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7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腰椎不稳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0例)和研究组(42例)。

研究组患者采用Dynesys非融合动态内固定术进行治疗。

对照组患者采用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进行治疗。

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以及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治疗后1年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 ODI)指数、视觉模拟评分(VAS)、手术节段椎间高度和近侧邻近节段正常生理活动度(ROM)。

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104±28)min 比(123±21) min ],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255±30) mL比(341±32)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3个月、术后1年,两组患者ODI指数、VAS评分呈下降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术后3个月、术后1年的ODI指数、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P <0.05)。

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手术节段椎间高度均明显提高,治疗1年后又下降(P<0.05);研究组术后3个、术后1年后手术节段椎间高度低于对照组(P<0.05)。

术后3个月、术后1年,两组患者近侧邻近节段ROM均呈上升趋势(P<0.05);研究组术后3个月、术后1年手术侧邻近节段ROM均低于对照组(P<0.05)。

讨论非融合动态内固定系统可提高腰椎间盘突出伴腰椎不稳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fficacy of non-fusiondynamic stabilization system for patients with lumbar disc herniation with lumbar spinal instability .Methods Total of 72 patients of lumbar disc her-niation with lumbar spinal instability admitted to Liaoyang Central Hospital from Apr .2011 to Jun.2013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30 cases) and study groups(42 cases).The study group received treatment of Dynesys dynamic non-fusion fixation;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treatment of 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The related surgical indicators,and 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visual analogue scale(VAS) score,surgical segment adjacent intervertebral height and proximal segments range ofmotion(ROM) of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three months,1 year after treatment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Results Operative time of the study group was shor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104 ±28) min vs (123 ±21) min],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was significantly less than the control group[(255 ±30) mL vs (341 ±32) mL],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0.05 ).3 months and 1 year after surgery, ODI index, VAS scores of both groups were decreased,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 P <0.05 ) , and the study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P <0.05).3 months after surgery,segment intervertebral height of the two groups were im-proved,while 1 year after surgery saw a decrease(P<0.05),and the study group was lower than the controlgroup(P<0.05).3 months,1 year after surgery,proximally adjacent segment ROM of the two groups showed an upward trend (P<0.05),and the study group was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P<0.05).Conclusion Non-fusion dynamic stabilization system has a positive effect in improving the clinicaloutcomes for patients with lumbar disc herniation combined with lumbar spinal instability ,thus is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总页数】3页(P986-988)【作者】黄鹏【作者单位】辽阳市中心医院骨科,辽宁辽阳 11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7【相关文献】1.Dynesys动态内固定系统治疗非骨质疏松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疗效 [J], 赵宏斌;李宇飞;赵中涛2.腰椎非融合动态内固定系统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 [J], 刘元彬;张智;郑佳状;汪凡栋;陈宇;蔡奇霖;廖伟3.应用单侧Isobar TLL动态非融合内固定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 [J], 马宁;高延征;高坤;张敬乙;余正红;盛伟超;邢帅;吕东波;4.应用单侧Isobar TLL动态非融合内固定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 [J], 马宁;高延征;高坤;张敬乙;余正红;盛伟超;邢帅;吕东波5.腰椎融合辅以临近退变节段非融合动态系统内固定术治疗多节段腰椎退变的疗效观察 [J], 罗国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Dynesys非融合内固定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长期疗效

Dynesys非融合内固定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长期疗效

Dynesys非融合内固定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长期疗效Dynesys非融合内固定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长期疗效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是一种常见的椎间盘疾病,其主要表现为腰痛、下肢放射痛、感觉障碍、肌力减退等症状。

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和老龄化趋势的加剧,患者的病发年龄也有逐渐降低的趋势。

在传统的治疗方法中,手术是较为常见的选择,而传统手术方法存在一定的创伤性和潜在的并发症风险。

Dynesys是一种新型的非融合内固定系统,适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

该系统采用了弹簧悬吊和固定的原理,通过保持椎间盘的稳定性来缓解症状。

相对于传统手术方法,Dynesys具有创伤小、康复快的优点,并且能够保留患者天然的脊柱运动功能。

因此,越来越多的临床医生开始采用Dynesys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一项长期随访研究纳入了100例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其中50例接受了Dynesys非融合内固定系统治疗,另外50例接受了传统手术治疗。

研究结果显示,Dynesys治疗组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传统手术组,且长期疗效稳定。

在术后1年、3年、5年和10年的随访中,Dynesys治疗组的症状缓解率分别为96%、92%、90%和88%,而传统手术组的症状缓解率分别为86%、82%、78%和72%。

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此外,Dynesys治疗组的患者在术后恢复期间疼痛感较轻,恢复时间较短。

术后1个月,Dynesys治疗组的平均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分为3.6,而传统手术组的评分为5.3(P<0.05)。

术后3个月,Dynesys治疗组的VAS评分为2.1,传统手术组的评分为3.7(P<0.05)。

术后6个月,Dynesys治疗组的VAS评分进一步下降至1.4,而传统手术组的评分为2.8(P<0.05)。

非融合动态内固定系统在腰间盘突出伴腰椎不稳患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非融合动态内固定系统在腰间盘突出伴腰椎不稳患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非融合动态内固定系统在腰间盘突出伴腰椎不稳患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摘要:目的:分析研讨非融合动态内固定系统在腰间盘突出伴腰椎不稳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随机从我院2014年9月至2016年2月期间收治的腰间盘突出伴腰椎不稳患者中,抽取80例纳入到讨论中,用随机数字法分2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治疗,研究组接受非融合动态内固定术治疗,观察治疗状况,并对比。

结果:对比术前患者ODI指数,以及术前、术后三个月近侧邻近节段ROM,组间数据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术后三个月、术后一年时ODI、术后一年时ROM指数,研究组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临床治疗腰间盘突出伴腰椎不稳疾病可考虑给予非融合动态内固定系统,此方式效果更为突出,值得应用。

关键词:腰间盘突出;腰椎不稳;非融合动态内固定;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人体正常生理状况下运动节段负荷量较大出现异常则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不稳[1-2],进而引发相应症状。

而引发下腰痛症状较为常见的一种原因则为此疾病,近几年来,此疾病发病率逐年攀升,临床治疗主要方式为手术。

针对腰间盘突出合并腰椎不稳患者来说,仅仅给予髓核摘除术,术后会让腰椎不稳加重,让椎间隙高度发生程度不同的丢失,进而造成神经根管狭窄。

此研究用分组方式研讨,意在分析非融合动态内固定系统治疗作用。

具体报告如下:1.资料及方法1.1一般资料随机从我院2014年9月至2016年2月期间收治的腰间盘突出伴腰椎不稳患者中,抽取80例纳入到讨论中,用随机数字法分2组,每组各40例。

对照组:22例男性,18例女性,年龄为37岁-64岁,平均为(55.2±2.6)岁,病程时间28d-15年,平均为(2.7±0.4)年;研究组:23例男性,17例女性,年龄为37岁-65岁,平均为(55.3±2.5)岁,病程时间27d-15年,平均为(2.6±0.5)年。

Dynesys动态稳定系统治疗伴邻近节段退变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疗效

Dynesys动态稳定系统治疗伴邻近节段退变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疗效

Dynesys动态稳定系统治疗伴邻近节段退变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朱丹杰;邹成;杨迪;冯法博;李晓林【摘要】目的探讨Dynesys动态稳定系统(Dynesys)治疗伴邻近节段退变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并与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手术(PLIF)进行比较.方法选择2011年12月至2015年2月伴邻近节段退变的单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75例,其中采用Dynesys结合后路椎板减压治疗39例(Dynesys组),采用PLIF治疗36例(PLIF组).记录两组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时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和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拍摄腰椎正侧位及前屈后伸位×线片,测量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和活动度.末次随访时进行椎间盘退变UCLA分级评价,并与术前分级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末次随访时ODI和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均P<0.05),但两组末次随访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末次随访时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均较术前升高,且末次随访时PLIF组均大于Dynesy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手术节段活动度均下降,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按照UCLA分级,Dynesys组39个节段中有4个节段较术前退变加重,PLIF组36个节段中有13个节段较术前退变加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有1例出现症状性退变.结论 Dynesys是目前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可选择的一种有效的非融合性内固定技术,虽然对于已存在的邻近节段退变,远期仍有出现症状性邻椎病的可能性,但是在严格掌握适应证的基础上,Dynesys仍然是临床疗效较好的治疗方式.【期刊名称】《浙江医学》【年(卷),期】2016(038)023【总页数】5页(P1882-1886)【关键词】动态稳定;融合术;腰椎;邻近节段退变【作者】朱丹杰;邹成;杨迪;冯法博;李晓林【作者单位】310014 杭州,浙江省人民医院骨科;310014 杭州,浙江省人民医院骨科;310014 杭州,浙江省人民医院骨科;310014 杭州,浙江省人民医院骨科;310014 杭州,浙江省人民医院骨科【正文语种】中文腰椎退变性疾病是骨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而腰椎融合手术是治疗该病的金标准,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 多发 骨科疾 病 , 多 因过 度 体力 劳 动 、 外 伤 等 原 因 导致 椎 间盘变 性 , 神经 根 以及 马尾 神经 受 突 出髓 核压
迫 引发 而 表 现 出 以 腰 腿 疼 痛 为 主 的 临 床 表 现 ¨ 。
L D H明显降低患者生活质量 , 对L D H保守治疗无效
两种动态 固定系统非融合 治疗腰 椎问盘突
出症疗效好 , 且能维持术后椎间隙高度 , 在保 留节段 运动功能方面 , D y n e s y s 方式效果更 为突 。 关键词 :腰椎 间盘 突出症 ;动态 固定系统 ;非融合 ;D y n e s y s ;I s o b a r ;髓 核摘除术
的伦理 学标 准 , 得到 该 委 员会 批 准 , 分 组征 得 受 试 对
术逐 渐联 合应 用 于 临床 L D H治 疗 中 , 此 种 方 法 以恢 复腰椎 生理 功 能为 目的 , 力 求 达 到稳 定 病 变 节 段 、 保
留其部 分运 动 功能 的效果 J 。D y n e s y s 和I s o b a r 为 临 床 常用 两种 动态 固定 系统 , 本研 究 旨在 比较髓 核摘 除
A、 B组 时 间 比较 无 统 计 学 差 异 ( P均 >0 . 0 5 ) ; 2 4个 月 后 , A、 B组 疼 痛 程 度 均 明 显 缓 解 , V A S评 分 和
O D I 评分与术前 比较 明显降低 ( P均 < 0 . 0 1 ) , 术后 2 4个月 A组疼 痛评分低 于 B组 ( P< 0 . 0 1 ) ; 2 4个 月后 , A、 B组 I S R较术前明显 减少 ( P均 <0 . O 1 ) , 且 A组 低 于 B组 ( P<0 . 0 1 ) ; 术后 3 、 2 4个 月 , A、 B组 R O M 较术 前 降 低
中 图分 类 号 :R 5 8 1 . 5 文 献 标 识 码 :B 文章 编 号 :1 6 7 4—8 1 8 2 ( 2 0 1 5 ) 0 8—1 0 4 0— 0 4
腰椎 间盘 突 出症 ( 1 u mb a r d i s c h e r n i a t i o n , L D H) 为
1 0 4 0
中国临床研究 2 0 1 5年 8月第 2 8卷第 8期
C h i n e s e J o n m ̄ o f C l i n i c a l R e s e  ̄c h , Au g u s t 2 0 1 5 , V o 1 . 2 8 , No . 8

临 床研 究 ・
式, 但 单纯 此 种 术 式 仍 不 能 解 决 术 后 多 次 复 发 的 问
题 。随着手 术技 术不 断提 升 , 后 路椎 弓根 动态 固定 技
1 0年 , 平均 ( 7 . 5±2 . 1 ) 年; 病变节 段 I A / L 5 3 6例 ,
L 5 / S I 2 4例 。手术 均 由 临床 经 验 和技 术 相 当 的术 者 完成 。本研 究遵 循 的 程序 符 合 人 体 试 验 委 员会 制定
者 多 采用手 术 治疗 , 椎 间盘髓 核摘 除术 为常用 手 术方
平均 ( 8 . 5±2 . 8 ) 年; 病变 节段 I A / L 5 3 8例 , L 5 / S 1
2 2例 。B组 患 者 联 合 I s o b a r系 统 治 疗 , 男3 2例 , 女 2 8例 ; 年龄 2 6— 5 4岁 , 平均( 4 2 . 4± 2 . 1 ) 岁; 病程 6~
年1 O月 至 2 0 1 2年 1 O月 收 治 的 1 2 0例 腰 椎 间 盘 突 出症 患 者 为 研 究 对 象 , 以入院病 例号排序编 号 , 根 据 随 机 数 字 表
将患者分 为两组 , 每组 6 0例 。均 采用 髓核 摘 除术治 疗 , 联合 D y n e s y s 动态 固定 系统 非融 合治 疗组 为 A组 , 联 合
象 监护 人 的知情 同意 , 并 与其 签署 临床 研究 知情 同意
书 。两 组年 龄 、 性别 、 病 变 节 段 构 成 等 一般 资料 比较 差 异均无 统 计学 意义 ( P均 >0 . 0 5 ) 。
D y n e s y s 和I s o b a r 不 同动 态 固定 系统 非融 合 治疗 腰 椎 间盘 突 出症 的 临床 对 比
邓 险峰
湖北 医药学 院附属 随州市 中心医院骨科 ,湖北 随州
4 4 1 3 0 0
摘 要 :目的 研究 D y n e s y s 和I s o b a r 两 种动态 固定 系统非融合 治疗腰椎 问盘突 出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 择 2 0 1 1
( P均 < 0 . 0 1 ) , 术 后 3个 月 , A、 B组 R O M 比较 差 异 无 统 计 学 意 义 ( P> 0 . 0 5 ) ; 术后 2 4 个月, A组 R O M 较 3个 月 时
R O M 增加 ( P< 0 . 0 5 ) , 且大于 2 4个月时 B组 R O M ( P< 0 . 0 1 ) 。结论
人 院病例 号排 序编 号 , 根据随机数字表 , 将 患 者 随 机 分为 两组 , 每组 6 0例 。两 组均 采用髓 核 摘 除术 治疗 。 A组 患者 联合 D y n e s y s 系 统治 疗 , 男3 4例 , 女2 6例 ; 年龄 2 5— 5 5岁 , 平均( 4 3 . 4± 2 . 4 ) 岁; 病 程 5一l 2年 ,
I s o b a r 动态固定系统非融合治疗组为 B组。随访 2 4个月 , 对比术后患者腰腿部疼痛视觉模 拟评分 ( V A S ) 、 O s w e s t  ̄
功能 障碍指数 ( O D I ) 以及椎间隙高度 比( I S R) 、 手术节段 运动 幅度( R O M) 等影 像学评价 指标。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