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常用的穴位
腰俞穴位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46例小结

Hu n bn QinZh n u n a Ho g ig a o gqa
Ab tatObet e Ob ev steuizto itYu p itne t ntea yte t n ititre tb a icpo n n ik sr c: jci : sr e h t iainwas on jci h rp rametwas ev re rl s r mie t c — v l i o n d s
按 摩与 康复 医学
21 . ( 0 0 2 中)
C iee np lin& R hb i t nMein 2 1 , . hns iua o Ma t eait i dc e 0 0No5 la o i
4 3
腰俞 穴位注射治 疗腰椎 间盘突 出症 2 6 小结 4例
花 红兵 ① 钱 忠权
me t o r e fe ra me t o re ,o s r e h u a i ee fc . s l : sawa se f ci e n u s ,a tr2 te t n u s s b e v st ec r t f t Reu t I l y fe t :Tr a me t r u 7 5 ,c n r l c c v e s v e t n o p9 . 6 g o to
( 苏省 如东 县 中医院 如东 26 0) 江 240
深刺腰骶四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10例

深刺腰骶四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10例唐卫华,袁建平,周桦,杨丽萍,韩红梅(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云南曲靖655000)深刺腰骶四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笔者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观察,并根据现代解剖学知识总结出来的一种针刺方法,笔者将其试用于临床,效果较为满意,现将应用该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情况报道于下,以求抛砖引玉。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资料共110例,均为本院2012年8月—2015年6月针灸科门诊或住院病人。
掷硬币法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观察组58例,男性28例,女性30例;年龄最小14岁,最大65岁,平均年龄为(42.9ʃ12.4)岁;病程最短1月,最长32年,平均为(5.5ʃ7.1)年。
对照组52例,男性25例,女性27例;年龄最小20岁,最大63岁,平均年龄为(44.3ʃ12.8)岁;病程最短7d,最长28年,平均为(5.1ʃ5.2)年。
两组资料经统计分析无差异(P>0.05)。
1.2诊断标准参照中医诊断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1)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寒湿病史。
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有慢性腰痛史。
2)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3)脊柱侧弯,腰椎生理弧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动受限。
4)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
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踺反射减弱或消失,拇指背伸力减弱。
5)X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消失,病变椎间盘可能变窄,相应边缘有骨赘增生。
CT或MRI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1.3纳入标准年龄在14 65岁;符合本病诊断标准。
1.4排除标准年龄小于14岁或大于65岁;合并严重椎管狭窄、腰椎肿瘤、结核、骨折者;其他原因引起的坐骨神经痛者;体表皮肤破损、溃烂或皮肤病患者;有出血倾向的血液病患者;有严重心脏病、高血压、肝肾疾病等患者;体质较弱,或妊娠、哺乳期患者。
深刺大肠俞、秩边穴结合耳穴揿针为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

·中医中药·中国当代医药2020年12月第27卷第35期CHINA MODERN MEDICINE Vol.27No.35December 2020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的骨科临床症状,主要是因为腰椎间盘各部分,特别是髓核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后,经外力作用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从破裂处突出于后方或椎管内,导致相邻脊神经根遭受刺激或压迫,而产生腰部疼痛,一侧下肢或双下肢麻木、疼痛等一系列临床症状,在较大程度上影响患者的正常运动与机体健康,及时有效的治疗是深刺大肠俞、秩边穴结合耳穴揿针为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陈满朝曹春兰郭馨洁江西省婺源县中医院针灸科,江西婺源333200[摘要]目的探讨深刺大肠俞、秩边穴结合耳穴揿针为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9年2月江西省婺源县中医院收治的7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分别为40例与36例。
对照组施以常规毫针针刺法,治疗组施以深刺大肠俞、秩边穴结合耳穴揿针为主治疗,对临床效果、不良反应情况、治疗前及治疗4、7、10、12d 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观察分析。
结果治疗前,两组的VA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4、7、10、12d 后,治疗组的VAS 评分低于对照组,且两组的VAS 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治疗后治疗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深刺大肠俞、秩边穴结合耳穴揿针为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显著的临床效果。
[关键词]深刺大肠俞穴;深刺秩边穴;耳穴揿针;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图分类号]R246.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721(2020)12(b)-0174-03Clinical effect of deep needling of Dachangshu and Zhibian acupoints combined with thumb -tack needle for subcutaneous embedding in ears for treatment of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herniationCHEN Man-chao CAO Chun-lan GUO Xin-jie Department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Wuyuan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Jiangxi Province,Wuyuan 333200,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deep needling of Dachangshu (BL25)and Zhibian (BL54)acu⁃points combined with thumb-tack needle for subcutaneous embedding in ears for the treatment of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herniation.Methods A total of 76patients with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herniation admitted to Wuyuan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Jiangxi Province from June 2017to February 2019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n =40)and treatment group (n =36)by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In the control group,conventional filiform needling was used,while in the treatment group,deep needling of Dachangshu and Zhibian acupoints combined with thumb-tack needle for subcutaneous embedding in ears was adopted.The clinical efficacy,adverse reactions,and the 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scores at pre-treatment and 4,7,10and 12d after treatment were observed and ana⁃lyzed.Results Before treatment,the VAS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the difference had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 >0.05).After 4,7,10and 12d treatment,the VAS score of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group,the VAS score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lower than those before treatment,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total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Conclusion Deep needling of Dachangshu and Zhibian acupoints combined with thumb-tack needle for subcuta⁃neous embedding in ears has a remarkable effect on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herniation.[Key words]Deep needling of Dachangshu acupoint;Deep needling of Zhibian acupoint;Thumb-tack needle for sub⁃cutaneous embedding in ears;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herniation[基金项目]江西省卫生计生委中医药科技计划项目(2018A301)174中国当代医药2020年12月第27卷第35期CHINA MODERN MEDICINE Vol.27No.35December 2020·中医中药·缓解患者病情、重新恢复正常行走与运动功能的关键[1-2]。
穴位注射联合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观察

穴位注射联合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观察目的:观察穴位注射联合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97例的疗效。
[方法]对97例患者用穴位注射配合手法治疗,穴位注射疗法:取阿是穴、环跳、承扶、足三里、三阴交等穴,注射维生素B12、当归注射液,找到针感后适量注入药液约1~2mL,休息10min后行手法治疗,手法包括滚法、按法、拿法等,取命门、肾俞、腰阳关,用肘压环跳、承扶、委中等穴,1次/d。
连续治疗7d为1疗程。
观测临床症状、不良反应。
连续治疗1~4疗程,判定疗效。
[结果]治愈67例,显效33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5.88%。
[结论]穴位注射联合推拿手法治疗椎间盘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标签:腰椎间盘突出症;穴位注射;手法治疗;维生素B12;当归注射液;临床观察【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urative effect of acupoint injection combined with manipulation in 97 patients with lumbar disc herniation treated. [Methods] The 97 patients treated with acupoint injection combined with manipulation,acupuncture point injection therapy:take Ashi,Huantiao,Cheng Fu,Zusanli,Sanyinjiao point,injection of vitamin B12,angelica,find the needle feeling after the amount of medicine liquid injection of about 1 ~2mL,rest 10min after manipulation treatment,including rolling method,technique according to the method,take method,take the Mingmen,Shenshu,Yaoyangguan,Huantiao,Cheng Fu,Wei middle point elbow pressure,1 times /d. Continuous treatment with 7d for 1 courses. Observation of clinical symptoms,adverse reaction. Continuous treatment of 1 ~4 period of treatment,curative effect. [Result]67 cases were cured,effective in 33 cases,4 cases ineffective,the total efficiency of 95.88%. [Conclusion] Acupoint injection combined with massage in treatment of intervertebral disc effect is significant,worthy of promotion.【key words 】Lumbar disc herniation;Acupoint injection;Manipulation therapy;Vitamin B12;Angelica Injection;Clinical observation腰椎间盘突出多数是由腰部损伤引起椎间盘纤维环破裂所致,风湿寒凉后复发;损伤急性期椎间突出部位充血水肿,张力较大,椎间盘不易还纳复位;慢性突出的椎间盘与脊神经根之间发生粘连,不易分离,有的还伴有腰椎小关节错缝,腰肌扭伤其它等症[1]。
芒针深刺腰夹脊穴为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

光明中医2020年12月第35卷第23期CJGMCM December2020.Vol35.23-3771-穴位实施针灸,可改善患者颅内血流动力学状态,进而缓解其脑组织血液高凝、高聚情况,刺激患者大脑皮层的兴奋性,提高患者认知及相关脑区葡萄糖代谢。
另外,穴位按摩采用“上病下取”的原理选择足底反射区进行护理,能够疏通经络,促进患者大脑血液循环,从而发挥醒脑开窍的作用,改善患者大脑的认知功能⑻。
所以患者经针灸联合穴位按摩护理,认知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
综上所述,对脑卒中患者实施针灸联合穴位按摩护理能最大程度地改善其神经功能与认知功能。
参考文献[1]刘丹阳,任建伟•针灸联合Bobath疗法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36(12):1967-1974.[2]滕启飞•中医针灸疗法结合西药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恢复疗效分析[J].心理月刊,2019,14(21):4143.[3]李波幸•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临床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9,35(11)J340-1342.[4]王雪,胡志高,戴春花,等.针灸及功能锻炼对脑中风瘫痪恢复期疗效及脑血流、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9,37(11):2588-2591.[5]刘海飞,宋丰军.标本配穴针灸对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作用研究[J].中华全科医学,2019.17(11):1918-1921.[6]周瑜.穴位按摩联合中药熏蒸在脑卒中偏瘫病人康复期护理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9,17(21):2627-2630.[7]杨政坤,黄旭辉,吴永睿,等.手工雷火灸结合穴位按摩对中风病恢复期患者ADL能力的影响[J].光明中医,2019,34(12):1881-1883.[8]张风.穴位按摩结合康复护理对脑卒中瘫痪患者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19,26(5):244-246.(本文校对:陈浩初收稿日期:2019-12-12)芒针深刺腰夹脊穴为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戴荣水林洁罗彩云林玲余晓雯摘要:目的寻找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治疗方法。
针灸推拿科常见病诊疗方案

针灸推拿科常见病诊疗方案
针灸推拿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常用于治疗各种疾病和症状。
下面是几种常见病的针灸推拿诊疗方案:
1.颈椎病:
针灸推拿可以通过调整颈椎的位置和疏通经络,缓解颈椎病引起的疼痛和不适。
常用的穴位包括风池、天突、睛明等,可用于缓解疼痛和改善血液循环。
2.肩周炎:
针灸推拿可促进肩部的血液循环,改善肩关节的活动度,并减轻炎症引起的疼痛和肿胀。
常用的穴位包括肩井、肩髎、天宗等,可用于缓解症状和恢复肩关节功能。
3.腰椎间盘突出症:
针灸推拿可以缓解腰部疼痛和坐骨神经痛,促进腰椎间盘的退化和修复。
常用的穴位包括筋缩、委中、督脉养老等,可用于缓解疼痛和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症状。
4.关节炎:
针灸推拿可以改善关节的血液循环和神经供应,缓解关节炎引起的疼痛和炎症。
常用的穴位包括阳陵泉、阴陵泉、风市等,可用于缓解疼痛和减轻关节炎的症状。
5.失眠:
针灸推拿可以调节人体的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促进放松和入睡。
常用的穴位包括心俞、神门、太冲等,可用于缓解失眠和改善睡眠质量。
6.头痛:
针灸推拿可以缓解头部血液循环不畅引起的头痛和紧张感。
常用的穴位包括太阳、风池、四白等,可用于缓解头痛和改善头部的不适感。
上述只是常见病的一些例子,针灸推拿在中医中有广泛的应用。
针灸推拿疗法需要针对具体病情来进行选择穴位和推拿手法,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由专业的中医针灸推拿师进行诊断和治疗。
治疗腰椎间盘突出 腰背疼、胃痛的穴位

一、敲打殷门穴治疗腰背疼、腰椎间盘突出殷门穴是足太阳膀胱经穴位,位于大腿后侧正中间位置,专门治疗腰背疼及腰椎间盘突出症。
用敲打殷门穴的方法经过大量的实践效果显著,立竿见影。
急性腰肌扭伤及劳损,如在搬重或在弯腰动作不慎时,发生腰肌扭伤疼痛。
中医称为“闪腰”。
多见于腰部肌肉韧带筋膜的急性扭伤或劳损所引起的症候群,活动障碍,极为痛苦,影响健康、工作、生活。
治疗方法虽多,往往不易及时解决病者痛苦。
敲打“殷门穴”,用之得当,均能及时获得立竿见影的效果。
很多患者经过简单的辅导以后既可以自行操作,用小木槌等器物均可。
患者站立,用小木槌轮换敲打殷门穴各300次,力度适中,很多患者当场要背疼痛明显改善,坚持敲打一个月左右,椎间盘突出症及慢性腰背疼基本治愈,症状消失。
平时坚持敲打还可以积极预防腰突症的发生。
同时很多患者在敲打殷门穴的同时发现前列腺炎、尿路不畅、尿滴沥等症状也消失了,此法简便,效果颇佳,很值得推广。
【标准定位】在大腿后面,在承扶穴与委中穴的连线上,承扶穴下6寸。
承扶穴在大腿后面,臀部下横纹的中点。
委中穴在膝盖后窝正中,是治疗腰背痛的要穴。
承扶穴至委中穴这段膀胱经至关重要,要经常敲打针灸。
穴位定位所用的“寸”,和我们日常的概念不同,而是指的“同身寸”。
例如,“一指宽”是指大拇指最粗部分的宽度,为1寸;“两指宽”则是指食指与中指并列的宽度,为1.5寸;从食指到小指四个手指并列的宽度为3寸。
【取法】俯卧位,当承扶与委中的连线上,承扶下6寸处取穴。
位于大腿后侧约中央的穴位,连接臀部肌肉正下方的横纹与膝部后侧横纹两者中间连线约中央位置,指头指着向左右移动,会触及纵型的一条筋的地方就是殷门穴所在位置。
【解剖】在半腱肌与股二头肌之间,深层为大收肌;外侧为股深动、静脉第三穿支;布有股后皮神经,深层正当坐骨神经。
【功用】舒筋通络,强腰膝。
【主治病症】殷门穴以坐骨神经痛的特效穴位而知名。
施灸或敲打殷门对慢性坐骨神经痛,非常有效果。
腰椎间盘突出症按摩

腰椎间盘突出症第一疗程:病人伏卧,两手伸直向下。
先在背部、腰部、髋部进行大面积的表面抚摩及深度按摩,继在脊椎两侧作推压、推揉,再在突出的局部上下按压,然后直接按压突出物促其还原复位。
以上手法各作10~20次。
再选择肝俞、胆俞、三焦、关元等穴作掐、运手法的经穴按摩。
最后作表面抚摩及轻揉局部,使表皮神经知觉恢复。
本疗程约作3~5次。
操作后患者腰痛减轻,腰部活动范围加大,能支持较长时间的坐、站。
第二疗程:同样先在背、腰、髋部作大面积的表面抚摩和深度按摩,再施以抖动腰部的手法。
病人伏卧,两手抓住床沿,在背伸位下,医者将病人两小腿握着,提起引伸腰背,且向下用力拉,以增加腰椎的活动性,然后在脊椎两侧进行推压、推揉、按压,约各作10~20次后,并施以经络按摩,揉和运肝俞、胆俞、三焦俞、足三里、昆仑等穴。
最后广泛轻揉腰背部,并在腹外侧肌作捻法。
操作完后,令病人做收腹抬腿和背桥练习,连作5~8次。
当时抬腿动作过高,腰部会感到发胀,以后再作以上练习,抬腿时腰胀感觉便会减轻。
第三疗程:按摩手法及操作基本同上一疗程,但每次治疗时间可适当增长,且手法用力略较前减轻。
经穴按摩系揉三焦、肾俞和委中,掐关元、环跳、足三里、阳关、昆仑、丘墟,捻承扶,最后广泛轻揉腰背。
以后令病人按第二疗程作主动活动:即作仰卧位收腹、抬腿和背桥练习,并作伏卧位背伸练习。
本疗程约作8~10次,一切症状即可消失而痊愈。
本阶段的治疗,可每隔2~3天作一次,作毕即令病人主动活动腿及腰背,以加强萎缩的肌肉恢复正常及巩固椎间关节的灵活性和牢固性。
中医推拿常用手法1.推法用手指或手掌着力于患者的某一部位,进行单方向的直线推动。
该手法适用于头面、四肢、胸腹部,具有疏风散寒、活血化瘀、理气止痛、舒筋通络的功能。
2.拿法以大拇指与其他四指中的任意一指或几指相对,提拿起身体的某一部位或穴位,一拿一放地交替进行。
适用于颈项、肩背和四肢。
其功能为开窍醒神、祛风散寒、舒筋通络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常用的穴位
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常用的穴位有:悬枢、命门、腰阳关、腰俞、腰眼、肾俞、气海俞、大肠俞、关元俞、小肠俞、膀胱俞、中膂俞、白环俞、上髂、次髎、中髎、下髎、会阳、胞肓、秩边、承扶、殷门、委阳、委中、承山、昆仑、京骨、环跳、风市、阳陵泉、悬钟穴。
下面一一介绍。
(1)悬枢
定位:第一腰椎棘突下。
主治:腰脊强痛、腹痛、泄泻。
操作:向上斜刺0.5~1寸。
(2)命门
定位:第二腰椎棘突下。
主治:腰脊强痛、阳痿、遗精、带下、月经不调、泄泻。
操作:向上斜刺0.5~1寸。
(3)腰阳关
定位:第四腰椎棘突下。
主治:腰骶痛、下肢痿痹、月经不调、遗精、阳痿。
操作:向上斜刺0.5~1寸。
(4)腰俞
定位:当骶管裂孔处。
主治:腰脊强痛、下肢痿痹、月经不调、痔疾、癫痫。
操作:向上斜刺0.5~1寸。
(5)腰眼
定位:第四腰椎棘突下,旁开3~4寸的凹陷中。
主治:腰痛、月经不调、带下。
操作:直刺1~1.5寸。
(6)肾俞
定位: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腰痛、遗尿、遗精、阳痿、月经不调、白带、水肿、耳鸣、耳聋。
操作:直刺0.5~1寸。
(7)气海俞
定位:第三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腰痛、肠鸣腹胀、痔瘘、痛经。
操作:直刺0.5~1寸。
(8)大肠俞
定位:第四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腰痛、腹胀、泄泻、便秘。
操作:直刺0.8~1.2寸。
(9)关元俞
定位:第五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腰痛、遗尿、腹痛、泄泻、小便频数或不利。
操作:直刺0.8--1.2寸。
(10)小肠俞
定位:第一骶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腰痛、腹痛、泄泻、痢疾、遗尿、尿血、痔疾、遗精、白带。
操作:直刺或斜刺0.8~1.2寸。
(11)膀胱俞
定位:第二骶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腰脊强痛、遗尿、泄泻、便秘、小便不利。
操作:直刺或斜刺0.8~1.2寸。
(12)中膂俞
定位:第三骶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腰脊强痛、泄泻、疝气。
操作:直刺1~1.5寸。
(13)白环俞
定位:第四骶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腰骶疼痛、遗尿、遗精、月经不调、白带、疝气。
操作:直刺1~1.5寸。
(14)上髂
定位:第一骶后孔中,约当髂后上棘与督脉韵中点。
主治:腰痛、遗精、阳痿、大小便不利、月经不调。
操作:直刺1~1.5寸。
(15)次髎
定位:第二骶后孔中,约当髂后上棘下与督脉的中点。
主治:腰痛、下肢痿痹、疝气、月经不调、小便不利、带下、遗精。
操作:直刺1~1.5寸。
(16)中髎
定位:第三骶后孔中,约当中膂俞与督脉之间。
主治:腰痛、便秘、小便不利、泄泻、月经不调、带下。
操作:直刺1~1.5寸。
(17)下髎
定位:第四骶后孔中,约当白环俞与督脉之间。
主治:腰痛、腹痛、便秘、小便不利、带下。
操作:直刺1--1.5寸。
(18)会阳
定位:尾骨尖旁开0.5寸。
主治:泄泻、便秘、痔疾、阳痿、带下。
操作:直刺1~1.5寸。
(19)胞肓
定位:第二骶椎棘突下旁开3寸。
主治:腰脊强痛、肠鸣、便秘、腹胀。
操作:直刺1~1.5寸。
(20)秩边
定位:第四骶椎棘突下旁开3寸。
主治:腰骶痛、下肢痿痹、便秘、痔疾、小便不利。
操作:直刺1.5~2寸。
(21)承扶
定位:臀横纹中央。
主治:腰骶臀部疼痛、痔疾。
操作:直刺1~2寸。
(22)殷门
定位:承扶穴与委中穴连线上,承扶穴下6寸。
主治:腰痛、下肢痿痹。
操作:直刺1~2寸。
(23)委阳
定位:胭横纹外端,股二头肌肌腱内侧。
主治:腰脊强痛、腿足挛痛、腹胀、小便不利。
操作:直刺1~1.5寸。
(24)委中
定位:胭横纹中央。
主治:腰痛、下肢痿痹、腹痛、吐泻、小便不利、遗尿、丹毒:
操作:直刺1~1.5寸,或用三棱针点刺静脉出血。
(25)承山
定位:腓肠肌两肌腹之间凹陷的顶端。
主治:腰腿拘急疼痛、痔疾、脚气、便秘。
操作:直刺1~2寸。
(26)昆仑
定位:外踝高点与跟腱之间凹陷中。
主治:腰骶疼痛、脚跟肿痛、头疼、项强、目眩、癫痫。
操作:直刺0.5~o.8寸。
(27)京骨
定位:第五跖骨粗隆下,赤白肉际。
主治:头疼、腰痛、项强、癫痫、目翳。
操作:直刺0.3~O.5寸。
(28)环跳
定位:股骨大转子高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1/3与内2/3交界处。
主治;腰痛、下肢痿痹。
操作:直刺2~3寸。
(29)风市
定位:大腿外侧正中,胭横纹水平线上7寸。
主治:下肢痿痹、遍身瘙痒、脚气。
操作:直刺1~2寸。
(30)阳陵泉
定位: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中。
主治:下肢痿痹、胁痛、口苦、呕吐、脚气、黄疸。
操作:直刺1~1.5寸。
(31)悬钟
定位:外踝高点上3寸,腓骨后缘。
主治:项强、胸胁胀痛、下肢痿痹、咽喉肿痛、脚气、痔疾。
操作:直刺1~1.5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