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青,女, 43岁, 博士,副教授。1993年毕业于安徽农业
我国高校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_以园艺专业为例_何金明

我国高校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以园艺专业为例何金明,肖艳辉(韶关学院英东生物工程学院农业科学系,广东韶关512005)摘要 以园艺专业为例,系统阐述了我国高校在实践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在查找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 高校;实践教学;问题;对策中图分类号 G642.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09)23-11186-02Existi ng Proble m s and Sol utio ns i n the Practi cal Teachi ng of Universities i n Chi na HE Ji n m i ng et al (D epart ment of Agr i cult ura l Sc i ence ,Y i ngdong Co llege of Bioeng i neeri ng ,Shaoguan Universit y ,Shaoguan ,Guangdong 512005)Abstract Taki ng horti cu lt ure speciality as an exampl e ,t he ex isti ng probl e m s i n the practi cal teachi ng of Chi nese co ll eges and universities were syste m ati cally expounded .Based on searchi ng f or the reasons ,so m e correspondi ng soluti ons were proposed .K ey words Coll eges and uni versi ties ;Practica l t eachi ng ;Proble m s ;Sol uti ons作者简介 何金明(1973-),男,满族,内蒙古开鲁人,博士,副教授,从事芳香植物栽培生理与开发利用研究。
优质肉鸡苏禽3号母系经济性状遗传参

王钱保,黄华云,刘宏祥,等.优质肉鸡苏禽3号母系经济性状遗传参数的世代变化规律[J].江苏农业科学,2023,51(1):183-188.doi:10.15889/j.issn.1002-1302.2023.01.027优质肉鸡苏禽3号母系经济性状遗传参数的世代变化规律王钱保,黄华云,刘宏祥,李春苗,黄正洋,黎寿丰,赵振华(江苏省家禽科学研究所,江苏扬州225003) 摘要:为了综合分析遗传基础的复杂性和借鉴评估统计方法的异同性,阐明对优质肉鸡苏禽3号母系经济性状的调控作用及性状间的遗传关系。
选择来自系统且完整系谱的苏禽3号母系L系60个半同胞家系2010羽个体,测定0~43周龄体质量、开产日龄、开产体质量、开产蛋质量、33周产蛋数和43周产蛋数等主要经济性状,采用wombat算法的单变量和双变量动物性状模型方法对苏禽3号母系各经济性状进行遗传参数估计。
结果表明:(1)0、4、8、12、16、20周龄体质量遗传力属于中等遗传力,分别为0.5549、0.5237、0.4280、0.3640、0.4026、0.3711;33周龄和43周龄体质量遗传力属于低遗传力,分别为0.1430、0.1571;遗传力的大小随着周龄增加而逐渐降低,提示优质肉鸡产蛋中后期体质量性状受到饲养管理、养殖条件等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
(2)作为早熟性状的开产日龄遗传力较低,为0.1476,在开展个体选择时未能起到很好的选育效果。
33周产蛋数和43周产蛋数遗传力分别为0.1378、0.1267,属于低遗传力,但两者遗传相关达0.9234,说明在育种中可用33周龄产蛋数代替43周龄产蛋数,更短时间的表型记录可节约大量人力、物力。
(3)体质量和产蛋性能表现出遗传和表型同趋势的正相关性,表明遗传和环境效应呈现一致性。
产蛋数和体质量间的遗传相关均较低;开产体质量与20周、33周、43周体质量遗传相关较大,而与20周龄前的早期体质量遗传相关较低,相关系数在0.3698~0.6225间,提示应合理选择遗传相关性较高的性状从而提高育种效率。
FDI质量对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基于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面板数据

□经济理论与实践第37卷第3期2021年6月吉林工商学院学报JOURNAL OF JILIN BUSINESS AND TECHNOLOGY COLLEGEV ol.37,No.3Jun.2021FDI 质量对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基于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面板数据金泽虎,曾芹(安徽大学经济学院,安徽合肥230601)[摘要]利用2005—2019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通过改进熵权法刻画FDI 质量水平,在能源与环境约束下,选用SBM 模型和GML 指数,测度长江经济带各省市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实证研究长江经济带FDI 质量对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显示FDI 质量对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促进作用,但存在区域差异。
以经济规模、产业结构、环境规制、研发支出作为控制变量的回归结果表明,环境规制对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表现出显著正向影响,而经济规模、产业结构、研发支出则表现出负向影响。
[关键词]FDI 质量;绿色全要素生产率;长江经济带;SBM 模型;GML 指数[中图分类号]F40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3288(2021)03-0005-10[收稿日期]2021-04-20[基金项目]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安徽大学后续研究课题“合肥对外开放平台建设的现状与对策研究”(2020T013)阶段性成果[作者简介]金泽虎(1965-),男,安徽枞阳人,安徽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安徽大学徽学中心研究员,研究方向为中国对外经济贸易;曾芹(1996-),女,安徽舒城人,安徽大学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国对外经济贸易。
一、引言我国经济正处于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阶段,随着经济发展方式与结构的变化,提高工业发展质量、促进工业绿色转型已经成为推动经济走向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2020年11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要将长江经济带打造成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样板,畅通国内国际循环的主动脉,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
大师远去,功德永存

养殖与饲料2020年第12期收稿日期:2020-11-15金梅林,女,教授,博士生导师。
大师远去,功德永存金梅林华中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武汉430070恩师熊远著院士为我国畜牧学学科建设和畜牧业发展奉献了毕生精力,是动物遗传育种和养猪学大师。
2017年1月30日熊先生离开了我们,大师远去,功德永存。
熊先生志存高远,和蔼可亲。
记得有一天熊先生与我谈起家乡,当我说我也是在十堰出生的,他兴奋地回忆起当年从鄂西的汉江乘小船顺流而下到武汉求学的情景,我仿佛看到当年风华年少、热血沸腾、激扬科学报国的熊先生,踏上了振兴我国畜牧业的艰辛征程。
在我每次出差十堰对鄂西山区绿水青山的亲切感中,除了十堰是我出生地的缘故外,其中也包含着与导师这份“老乡”情缘。
我在科研和教学工作中,也时常得到熊先生教诲,受益匪浅,记得请导师审阅我的一篇重要论文,他在百忙之中仔细阅读并给予了很好的建议。
大师级别的熊先生对后来人的成长给予无私的关怀和帮助,高尚的师者情操也为我树起了永远的榜样。
熊先生集智攻关,求实创新。
熊先生几十年如一日,与合作者团结协作,始终围绕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学科和养猪业的热点及重大课题开展研究,他在养猪领域的贡献闻名遐迩。
他主持培育了瘦肉型母本新品种“湖北白猪”及其品系,“湖北白猪新品种选育”1988年荣获湖北省科技进步特等奖,“瘦肉型猪湖北白猪Ⅲ、Ⅳ系的推广利用”1992年荣获国家星火奖二等奖;引进世界名优猪种资源,主持培育了杂优“杜湖猪”,成为内地第一个畅销港澳的瘦肉型良种猪,1988年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主持培育出多个瘦肉猪专门化父母本新品系并配套利用,其中“中国瘦肉猪新品系选育及配套研究”1996年被评为“八五”国家科技攻关重大科技成果,“中国瘦肉猪新品系DⅣ1系持续选育与配套利用”2001年荣获“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划重大科技成果;合作主持的“中国瘦肉猪新品系选育与配套技术”1999年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主持的“瘦肉猪新品种(系)及配套技术的创新研究与开发”2006年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组建猪的资源家系;分离鉴定了多个新基因和新分子标记。
皇菊蚜虫和绿盲蝽防治药剂筛选试验

皇菊蚜虫和绿盲蝽防治药剂筛选试验金关根1周婧2*姚宏2(1丽水市轩德皇菊开发有限公司,浙江丽水323000;2丽水市农林科学研究院,浙江丽水323000)摘要针对皇菊蚜虫和绿盲蝽难以防治的现状,分别进行了不同药剂大田防治效果及安全性试验。
结果表明:30%噻虫嗪悬浮剂与10%丙联苯菊酯乳油双联包对蚜虫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药后3、21d校正防效分别为97.63%、72.93%,具有一定的速效性和持效性,可作为防治皇菊蚜虫的药剂使用;0.5%苦参碱水剂是生物农药,施药前期药效相对较低,后期药效缓慢上升,药后7、21d校正防效分别达到82.20%、77.73%,可作为蚜虫发生前期的预防药剂;45%丙溴·辛硫磷乳油对绿盲蝽防治表现出良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药后3d能达到最高防效(95.25%),药后21d校正防效仍保持在70%左右,可作为防治皇菊绿盲蝽的药剂使用;12%噻虫·高氯氟表现为速效性较差、持效性较好,药后7d校正防效达到78.09%,药后21d校正防效仍维持在70%左右,可作为防治绿盲蝽的轮换药剂使用。
关键词皇菊;蚜虫;绿盲蝽;校正防效中图分类号S435.7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23)10-0078-04DOI:10.3969/j.issn.1007-5739.2023.10.021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Screening Test of Pesticides Against Aphids and Apolygus lucorum in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RamatJIN Guangen1ZHOU Jing2*YAO Hong2(1Lishui Xuande Huangju Development Co.,Ltd.,Lishui Zhejiang323000;2Lishui Institute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Sciences,Lishui Zhejiang323000) Abstract In view of the fact that it is difficult to control aphids and Apolygus lucorum in 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Ramat,the field contro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different pesticides were test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double package of30%thiamethoxam SC and10%propylinthrin EC had a good control effect on aphids,and the correction control effect was97.63%and72.93%on the3rd day and21st day after treatment,respectively.It had a certain quick and persistent effects,and could be used as a pesticide against aphids.0.5%matrine AS is a biological pesticide.The effect at the early stage was weak and that at the later stage slowly increased,the correction control effect was82.20% and77.73%on the7th day and21st day after the treatment,respectively.It could be used as a preventive pesticide against aphids at the early stage.45%propidium bromide·phoxim EC showed quick and persistent effects on the control of Apolygus lucorum.The highest control effect was95.25%on the3rd day after treatment,and the correction control effect remained about70%on the21st day after treatment.It could be used as a control pesticide against Apolygus lucorum.12%clothiamethium·lambda-cyhalothrin showed slow effect and good persistence.The correction control effect reached78.09%on the7th day after treatment,and still remained about70%on the21st day after treatment.It could be used as a rotation pesticide against Apolygus lucorum.Keywords 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Ramat;aphid;Apolygus lucorum;correction control effect皇菊为菊科(Asteraceae)植物菊花(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Ramat)的干燥头状花序,有观赏、食用、保健等价值,具有抗氧化、抗菌、降血压、降血脂的作用,是我国传统的常用中药材和保健茶之一[1-2]。
混合教学模式在生物制品学课程建设中的应用

安徽农学通报2023年20期农业教育混合教学模式在生物制品学课程建设中的应用程诚李玲玲陈金武*(合肥师范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安徽合肥230601)摘要生物制品学是生物技术、制药工程、动物药学等专业开设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型课程。
为进一步提高生物制品学课程教学质量,本文结合生物制品学课程特点和教学发展现状,采用智慧教学平台进行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并在课程资源整合、教学形式、考核方式等方面优化课程建设思路,以期为精品线下开放课程及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的建设提供借鉴,培养在生物制品研发、生产和检测等方面具有扎实专业基础的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生物制品学;教学改革;混合式教学;精品线下开放课程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731(2023)20-0167-04生物制品学是以动物免疫学、微生物学、动物药理、动物传染病、生物化学及生物工程学等学科为基础的综合性应用学科。
生物制品,尤其是基因工程生物制品,在人和禽畜的疾病预防、诊断和治疗方面均具有重要作用[1]。
随着社会和市场对生物制品需求量的增加,对生物制品研发和生产技术人员的专业要求也日渐提高,因此生物制品学课程在做好基础教学的同时,必须要增强实践性和专业性[2]。
目前开设生物制品学课程的高校较少,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模式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发展和优化[3-4],生物制品学教学改革和新教学模式的探索具有重要意义。
生物制品学涉及常见生物制品的种类、生物制品制备的基本原理和技术、生物制品制备的工艺流程和生产设计、生物制品的检测工艺等,内容较为繁杂,理解和应用难度较大[5]。
学生很难在有限的课时内系统掌握课程内容,如在生物制品的制备时,涉及萃取、透析、吸附等各种工艺,且需要选择适当的产品质量检测方法,仅采用传统讲授的方法,限制了学生对于工艺流程的理解。
此外,相关工艺和技术发展较快,前沿性较强。
目前的教学内容缺乏对新产品开发、新技术发展、前沿科研动态的介绍和探究,对学生的吸引力较弱,不利于学生素养的提高和技术型及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教师简历请填写

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教师简历〔请填写〕个人简介姓名乔德亮性别男出生日期 1967.01职称教授Email详细介绍【学术简介】学习经历:1984.09 ~ 1988.06:浙江水产学院〔现宁波大学〕,淡水渔业专业,本科毕业,学士学位2000.09 ~ 2003.06:上海水产大学〔现上海海洋大学〕,水产养殖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硕士学位2006.09 ~ 2021.06:南京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博士学位教学及研究经历:1988.07 ~ 2000.08:安徽省繁昌县水产工作站工作,助理工程师,工程师2003.07 ~ 至今:皖西学院生物与制药物工程学院工作,讲师,副教授,教授学术社会兼职及荣誉:安徽省遗传学会会员【主讲课程】食品质量与平安控制学,食品平安根底,食品掺伪检验,制药别离工程,文献检索【研究领域】食品生物功能因子提取与利用,食品质量与平安控制,水产生物种质资源及遗传育种【科研教研工程】一、研科工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工程:?基于免疫受体-NF-κB信号转导途径的三角帆蚌多糖免疫调节活性的分子机制研究?〔编号:〕农业部水产种质资源开发与利用重点开放实验室开放基金:?细鳞斜颌鲴不同群体间遗传关系研究?〔编号:KFT2021-1〕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工程:?基于TLR4-NF-κB信号通路的三角帆蚌多糖免疫调节活性的作用机理研究?〔编号:1308085MC33〕安徽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1〕?亲鱼培育池套养白斑狗鱼养殖模式研究?〔编号:2006KJ048C〕〔2〕?双孢蘑菇深加工——多糖提取及利用研究?〔编号:KJ2021B256〕六安市定向委托皖西学院产学研合作研究工程:?决明子多糖提取及利用研究?〔编号:2021LWA014〕。
六安市定向委托皖西学院重点研究工程:?双孢蘑菇深加工研究?〔编号:LW2009A003〕。
皖西学院自然科学基金:?黄鳝规模化人工繁殖研究——催产激素筛选?〔编号:WXZY0413〕。
中国的生态农业_金鉴明

中国的生态农业 中国工程院院士 金鉴明(中国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北京 100035) 工程师 金冬霞(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北京 100037)摘 要:论述了发展生态农业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阐明了生态农业的理论基础及其应用,介绍了中国生态农业的建设成就,提出了生态农业的运用技术、类型和模式以及21世纪中国生态农业发展的展望。
关键词:生态农业 适用技术 类型和模式 可持续农业 建国4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基本解决了12亿人口的温饱问题。
但由于长期以来,农业对自然资源利用不当,整个国民经济以资源消耗型和粗放经营型快速增长,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构成了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挑战。
中国农业的发展除面临如何阻止自然资源耗竭和生态环境恶化的挑战外,也面临着如何满足日益增长的农产品需求和如何使广大农村摆脱贫困落后面貌的挑战。
一、发展生态农业是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 工业化革命以来,以高度集中、高度专业化、高度劳动生产率为特征的现代农业———石油农业在发达国家取得了很大发展,甚至一时成为世界农业发展的趋势。
但是到了本世纪70年代,这种以高投入为特征的农业形式产生了许多诸如植被迅速减少、水土流失加剧、土地肥力下降、沙化和盐碱化严重、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等问题,使农业发展面临困境。
在这种情况下,各国相继寻求新的替代农业模式,如:有机农业、生物农业、生物动力学农业、自然农业等。
其目的在于建立一个能自身维持土壤肥力、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控制病虫害的持续发展的农业系统。
各种替代农业虽然在节能、保护自然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和提供无污染食品等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但由于各种替代农业为了防止污染,尽可能减少现代工业产品尤其是化工产品在农业上的使用,主要依靠农业生态系统自我调节和维持能力组织生产,实现农业生产较低水平的自身良性循环和长久发展,因而其产量和经济效益往往不如常规农业,劳动生产率一般较低,这与现代社会所要求的高效率相悖,因此未能得到大面积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