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人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11.变废为宝有妙招》(第一课时)教学课件PPT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第十一课《变废为宝有妙招》第1课时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第十一课《变废为宝有妙招》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变废为宝有妙招》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第十一课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到废物的价值,学会将废物进行再利用,从而达到环保和资源节约的目的。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废物的再利用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环保意识,对于废物再利用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于废物的再利用方式和创新能力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到废物的价值,学会将废物进行再利用。
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他们的资源节约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废物的再利用方式,学会将废物变废为宝。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废物再利用的方式。
2.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具体的废物再利用案例,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到废物的价值。
3.实践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亲身体验废物再利用的过程。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废物再利用案例和图片。
2.准备废物再利用的实践活动材料。
3.准备教学课件和教案。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废物再利用的案例和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废物再利用的方式。
2.呈现(10分钟)呈现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到废物的价值,学会将废物进行再利用。
3.操练(15分钟)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亲身体验废物再利用的过程。
可以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他们利用废旧物品制作手工艺品或者其他有用的物品。
4.巩固(5分钟)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巩固学生对于废物再利用的知识和技能。
可以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制作过程和心得体会。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11课《变废为宝有妙招》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11课《变废为宝有妙招》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变废为宝有妙招》是人教版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11课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认识到废物的价值,学会在生活中将废物变废为宝,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环保意识。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废物的再利用,激发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环保意识,在生活中也能注意到一些废物的再利用。
但他们在创新能力和动手实践方面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导他们动手实践,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到废物的价值,学会在生活中将废物变废为宝。
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环保意识。
3.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培养实践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将废物变废为宝,提高创新意识。
2.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生动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废物的再利用,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废物利用创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废物利用案例和图片。
2.准备实践操作的材料和工具。
3.布置教室,营造一个创新和实践的氛围。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动有趣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废物的再利用,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例如,展示一些废旧物品制作的工艺品,让学生感叹废物利用的神奇。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废物利用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废物利用的原理和方法。
例如,废旧报纸制作的环保包、废旧瓶子制作的花瓶等。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废物利用创意。
每组选出一个最具有创新和实践价值的方案,进行实践操作。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邀请学生展示自己的实践成果,让其他学生对其进行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1课《变废为宝有妙招》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1课《变废为宝有妙招》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变废为宝有妙招》这一课旨在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的废物可以转化为宝贵的资源,培养学生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到废物的分类、处理和利用的方法,提高学生的环保素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环保意识,他们对废物利用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如何分类废物、如何将废物转化为宝物等方面的知识还需要进一步学习。
此外,学生对于实际操作的兴趣较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实践环节。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废物的分类、处理和利用方法。
2.培养学生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3.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废物分类的方法。
2.废物利用的技巧。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活情境,让学生了解废物利用的实际意义。
2.实践教学法: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相互交流、讨论,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生活中的废物,如废纸、废瓶子等。
2.准备一些废物利用的案例图片或视频。
3.准备垃圾分类的标识和相关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废物利用的案例,让学生初步了解废物可以转化为宝物。
2.呈现(10分钟)介绍废物的分类方法,展示垃圾分类的标识,让学生了解废物分类的重要性。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废物分类实践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让学生动手实践,加深对废物分类的理解。
4.巩固(5分钟)学生分享自己的实践心得,讨论如何将废物转化为宝物。
教师总结要点,引导学生认识到废物利用的价值。
5.拓展(5分钟)展示一些废物利用的创新案例,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让学生思考如何将自己生活中的废物转化为宝物。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废物分类和利用的重要性。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道废物利用的实践作业,让学生回家后尝试将家里的废物转化为宝物。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11 变废为宝有妙招》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11 变废为宝有妙招》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11 变废为宝有妙招》是人教版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的一课。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到废物的利用价值,学会通过创意和动手实践将废物变成有用的物品,从而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材通过图片、故事、活动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思考废物的再利用问题,并提供了一些实际的例子和创意,供学生参考和学习。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环保意识,对于废物再利用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他们善于观察和思考,喜欢通过动手实践来解决问题。
然而,他们在废物再利用方面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废物再利用的例子,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并提供适当的指导,帮助他们将想法付诸实践。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到废物的利用价值,学会通过创意和动手实践将废物变成有用的物品。
2.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创新精神。
3.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从生活中发现废物再利用的例子,并能够通过创意和动手实践将废物变成有用的物品。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思考,并提供适当的指导,帮助他们将想法付诸实践。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故事等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废物的再利用问题。
2.实例教学法:提供一些实际的废物再利用例子,供学生参考和学习。
3.动手实践法:引导学生进行废物再利用的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
4.小组合作法: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废物再利用的项目。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实际的废物再利用例子,包括图片和实物。
2.准备一些废物材料,供学生进行再利用实践活动。
3.准备教学课件和教学素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故事,引导学生思考废物的再利用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些实际的废物再利用例子,供学生参考和学习。
部编版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四单元第11节《变废为宝有妙招》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四单元第11节《变废为宝有妙招》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变废为宝有妙招》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认识到废物的可利用价值,培养学生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到身边的一些废物可以经过巧妙改造,变成有用的物品,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于日常生活中的废物应该有一定的认识。
同时,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好奇心强,喜欢动手操作,对于创新和改造有一定的兴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于如何将废物变废为宝缺乏具体的操作方法和思路。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到废物的可利用价值,培养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2.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学会将废物变废为宝的方法。
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学会与人分享和交流。
四.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学会观察和分析废物,发现其潜在的价值。
2.培养学生将废物变废为宝的创意和动手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案例教学法:通过生动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到废物变废为宝的可能性。
2.实践教学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将废物变成有用的物品。
3.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共同完成废物改造任务。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废物物品,如废旧报纸、塑料瓶、废纸盒等。
2.准备一些废物改造的案例图片或视频。
3.准备一些创新设计和动手操作的活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或实物展示一些废物改造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废物可以变成宝物吗?怎样才能将废物变废为宝呢?2.呈现(10分钟)展示一些废物改造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废物变废为宝的过程和方法。
同时,引导学生发现废物的潜在价值,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3.操练(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放一些废物物品,要求学生充分发挥创意,将废物变成有用的物品。
在操作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各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其进行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小学道德与法治 第11课 变废为宝有妙招 教案

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自己见过哪些垃圾?在哪里见过?这些垃圾又是怎么来的?
预设:
生活垃圾。各个家庭产生的垃圾。
工业垃圾。由工厂生产而产生的垃圾,比如电子厂会产生电子工业垃圾,塑料制品厂会产生塑料工业垃圾。
医疗垃圾。医院门诊等地方产生的垃圾,包括废弃的盐水瓶、针头、医用塑料管、纱布等等。
建筑垃圾。建筑工地产生的垃圾,包括废弃的碎砖头、水泥块,废弃的塑料、木料等等。
同学们,深圳为了推广垃圾分类,坚持从娃娃抓起,由学生带动家庭,以家庭带动社区,再推动整个社会,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深圳市的垃圾分类工作将会越做越好。
6、看了深圳市的垃圾分类工作,大家想一想,我们能为社区、家庭或者班级想一个垃圾分类的妙招吗?
学生分小组讨论,思考垃圾分类的妙招,并在全班交流,教师相机引导并号召学生将有效的方法在班级使用,然后推广到各个家庭,再推广到亲朋好友中,并建议在使用的过程中不断的改进这个方法,使之更加完善。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认识到垃圾暴增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危害,了解并学会垃圾分类,学会变废为宝。
教学难点
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学习垃圾分类,并将垃圾分类落实到实处。
学习一些垃圾变废为宝的小知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本插图等等。
11.变废为宝有妙招(教学设计)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

在教学媒体使用方面,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网络资源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和互动性。通过以上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
5. 题目:请结合日常生活,提出一种废物再利用的创新方法。
答案:废纸箱转化为储物盒。将废纸箱清洗干净,根据需要裁剪成合适的大小,用彩笔或贴纸进行装饰,可以制作成储物盒,用于存放文具、玩具等物品,既环保又实用。
11.变废为宝有妙招(教学设计)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师:
单位: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来自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第十一章《变废为宝有妙招》。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认识垃圾的分类与回收,理解资源的再利用,探讨如何将废物转化为宝贵资源的方法,以及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实践环保的行动意识。
2. 题目:请简述废物再利用的意义。
答案:废物再利用的意义在于减少环境污染、节约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通过废物再利用,我们可以减少垃圾填埋场的压力,降低环境污染;同时,废物再利用可以节约自然资源,减少能源消耗;此外,废物再利用还可以促进经济发展,创造就业机会。
3. 题目:请举例说明一种废物转化为宝贵资源的方法。
- 撰写关于废物再利用的短文或报告
7. 教学资源拓展:
- 推荐阅读:《环保小卫士:变废为宝的故事》系列图书
- 视频资料:关于废物分类和再利用的纪录片
- 实地考察:参观垃圾处理中心或废物回收利用工厂
- 社区活动:参与环保活动,如旧物捐赠、废品回收等
部编版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四单元第11课《变废为宝有妙招》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四单元第11课《变废为宝有妙招》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变废为宝有妙招》是部编版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四单元第11课的一课,主要围绕“垃圾的分类与利用”展开。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引导学生认识到垃圾也是一项重要的资源,只要我们善于发现和利用,就能把垃圾变成宝物。
教材内容丰富,既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又注重实践操作的引导,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真正体会到“变废为宝”的意义。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环保意识,他们对于垃圾的分类和处理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能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对垃圾的分类不明确,对废旧物品的利用不够创新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垃圾的分类,激发他们利用废旧物品的创造力,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明确垃圾的分类,了解垃圾的利用价值,学会一些简单的废物利用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探究等方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树立环保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积极参与环保活动。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垃圾的分类和利用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垃圾的利用价值。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准备好相关的教学案例、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学生准备:提前让学生了解垃圾的分类,准备一些废旧物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有趣的动画短片,引导学生认识到垃圾也是一项重要的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一些具体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垃圾的利用价值。
如废旧报纸可以制作成手提包,废旧衣物可以制作成拖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