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北京高考理综(物理部分)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理综试题及答案

绝密★使用完毕前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北京卷)本试卷分共14页。
满分30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可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Na 23 S 32 Cl 35.5第一部分(选择题,共120分)本部分共20小题,每小题6分,共1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题目要求的一项1.下列生命过程中,没有发生细胞分化的是A. 断尾壁虎长出新尾巴B.砍伐后的树桩上长出新枝条C. 蝌蚪尾巴消失的过程D.胚胎发育中出现造血干细胞2.在生态学研究中,下列方法与研究目的不正确的是A.给海龟安装失踪起调查其洄游路线B.给大雁佩戴标志环调查其迁徙路线C.用样方法研究固着在岩礁上贝类的种群关系D.用标志重捕法调查鸟尔黄鼠的丰富度3.下列与细胞内物质运输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叶绿体合成的TP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B.氢离子可以通过扩散作用进入液泡内C.溶液体内的酶由内网形成的小泡运入D.内质网的膜结构成分可以转移到细胞膜中4.胰岛素的A,B两条肽链是由一个基因编码的:下列有关胰岛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胰岛素基因的两条DNA单链分别编码A,B两条肽链B.沸水浴加热之后,构成胰岛素的肽链充分伸展并断裂C.胰岛素的功能取决于氨基酸的序列,与空间结构无关。
D.核糖体合成的多肽链需经蛋白酶的作用形成胰岛素。
5. 一次性过量饮水会造成人体细胞肿胀,功能受损。
可用静脉滴注高浓度盐水(1.8%NaCl 溶液)对患者进行治疗。
其原理是A. 升高细胞外液的离子浓度B. 促进抗利尿溶液的分泌C. 降低细胞内液的离子浓度D. 减少细胞外液液体总量 6. 垃圾分类有利于资源回收利用。
下列垃圾归类不合理...的是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麦芽糖及其水解产物均能发生银色反应 B.用溴水即可鉴别苯酚溶液,2,4-已二烯和甲苯C.在酸性条件下,18325CH CO OC H 的水解产物是183CH CO OH 和25C H OHD.用甘氨酸缩合最多可形成4种二肽D. 用甘氨酸 缩合最多可形成4种二肽。
2011年北京高考理综试题及答案

绝密★使用完毕前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北京卷)本试卷分共14页,满分30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可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Na 23 S 32 Cl 35.5第一部分(选择题,共120分)本部分共20小题,每小题6分,共1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题目要求的一项。
1.下列生命过程中,没有发生细胞分化的是A. 断尾壁虎长出新尾巴B.砍伐后的树桩上长出新枝条C. 蝌蚪尾巴消失的过程D.胚胎发育中出现造血干细胞2.在生态学研究中,下列方法与研究目的不相符...的是A.给海龟安装失踪器调查其洄游路线B.给大雁佩戴标志环调查其迁徙路线C.用样方法研究固着在岩礁上贝类的种群关系D.用标志重捕法调查乌尔黄鼠的丰(富)度3.下列与细胞内物质运输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叶绿体合成的ATP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B.氢离子可以通过扩散作用进入液泡内C.溶酶体内的酶由内质网形成的小泡(囊泡)运入D.内质网的膜结构成分可以转移到细胞膜中4.胰岛素的A,B两条肽链是由一个基因编码的。
下列有关胰岛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胰岛素基因的两条DNA单链分别编码A,B两条肽链B.沸水浴加热之后,构成胰岛素的肽链充分伸展并断裂C.胰岛素的功能取决于氨基酸的序列,与空间结构无关。
D.核糖体合成的多肽链需经蛋白酶的作用形成胰岛素。
5. 一次性过量饮水会造成人体细胞肿胀,功能受损。
可用静脉滴注高浓度盐水(1.8%NaCl 溶液)对患者进行治疗。
其原理是A. 升高细胞外液的离子浓度B. 促进抗利尿溶液的分泌C. 降低细胞内液的离子浓度D. 减少细胞外液液体总量 6. 垃圾分类有利于资源回收利用。
下列垃圾归类不合理...的是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麦芽糖及其水解产物均能发生银镜反应 B.用溴水即可鉴别苯酚溶液,2,4-已二烯和甲苯C.在酸性条件下,18325CH CO OC H 的水解产物是183CH CO OH 和25C H OHD.用甘氨酸和丙氨酸缩合最多可形成4种二肽8.结合右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Ⅰ和Ⅱ种正极均被保护 B. Ⅰ和Ⅱ中负极反应均是C. Ⅰ和Ⅱ中正极反应均是D. Ⅰ和Ⅱ中分别加入少量溶液,均有蓝色沉淀9.下列与处理方法对应的反应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A .用Na 2S 去除废水中的B .用催化法处理汽车尾气中的CO 和NO :欢迎登陆/app/my/docin/myBook 豆丁网伟辰文档给力下载第 3 页 共 13 页C .向污水中投放明矾,生成能凝聚悬浮物的胶体:D .用高温催化氧化法去除烃类废气10. 25℃、101kPa 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①和②产物的阴阳离子个数比不相等B.①和②生成等物质的量的产物,转移电子数不同C.常温下Na 与足量O 2反应生成Na 2O ,随温度升高生成Na 2O 的速率逐渐加快D.25℃、101kPa 下,Na 2O 2(s )+2 Na (s )= 2Na 2O (s ) H ∆=-317kJ/mol11.下列实验方案中,不能..测定Na 2CO 3和NaCHO 3,混合物中Na 2CO 3质量分数的是 A.取a 克混合物充分加热,建中b 克B.取a 克混合物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加热、蒸干、灼烧,得b 克固体C.取a 克混合物与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逸出气体用碱石灰吸收,增重b 克D.取a 克混合物与足量Ba (OH )2溶液充分反应,过滤、洗涤、烘干,得h 克固体。
2011年北京市高考物理试卷(含解析版)

(用②中测量的量表示);若碰撞是弹
性碰撞,那么还应满足的表达式为
(用②中测量的量表示)。
二、解答题(共 1 小题,满分 18 分) 9.(18 分)(1)用如图 1 所示的多用电表测量电阻,要用到选择开关 K 和两个部件 S、T.请根
据下列步骤完成电阻测量:
④经测定,m1=45.0g,m2=7.5g,小球落地点的平均位置距 O 点的距离如图 3 所示。碰撞前、后 m1
B.53131I→54131Xe+﹣10e D.53131I→52130Te+11H
2.(6 分)如图所示的双缝干涉实验,用绿光照射单缝 S 时,在光屏 P 上观察到干涉条纹.要得
到相邻条纹间距更大的干涉图样,可以( )
A.电压表与电流表的示数都减小 B.电压表与电流表的示数都增大 C.电压表的示数增大,电流表的示数减小 D.电压表的示数减小,电流表的示数增大 6.(6 分)“蹦极”就是跳跃者把一端固定的长弹性绳绑在踝关节等处,从几十米高处跳下的一种 极限运动.某人做蹦极运动,所受绳子拉力 F 的大小随时间 t 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将蹦极过 程近似为在竖直方向的运动,重力加速度为 g.据图可知,此人在蹦极过程中最大加速度约为 ()
的动量分别为 p1 与 p1´,则 p1:p1´=
:11;若碰撞结束时 m2 的动量为 p2´,则 p1´:
p2´=11:
。
①旋动部件
,使指针对准电流的“0“刻线。②将 K 旋转比值
为
。
③将插入“十“、“﹣“插孔的表笔短接,旋动部件
,使指针对准电阻的
A.将 K 旋转到电阻挡“×1k“的位置 B.将 K 旋转到电阻挡“×10“的位置
C.将两表笔的金属部分分别与被测电阻的两根引线相接
2011年高考(北京卷)物理部分(详细解析版)

科目: 物理 试卷名称: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2011·北京高考·T13)13.表示放射性元素β衰变的方程是 A. 131127153512I Sb He →+ B.131131053541I Xe e -→+ C.131130153530I I n →+ D. 131130153521I Te H →+〖解析〗〖答案〗B. 碘(13153512I Sb He →+)的原子核内一个中子放出一个电子,变成一个质子,质量数没有发生变化,核电荷数增加1,所以生成54号元素Xe 13154,放出一个电子.B 选项正确.(2011·北京高考·T14)如图所示的双缝干涉实验,用绿光照射单缝S 时,在光屏P 上观察到干涉条纹,要得到相邻条纹间距更大的干涉图样,可以A. 增大S 1与S 2的间距B. 减小双缝屏到光屏的距离C. 将绿光换为红光D. 将绿光换为紫光 〖解析〗〖答案〗C.双缝干涉的条纹间距公式:λdlx =∆,增大S 1与S 2的间距就是增大d ,所以条纹间距变小,A 正确;减小双缝屏到光屏的距离就是减小l ,条纹间距减小,B 错误;红光波长比绿光波长长,紫光波长比绿光波长短,所以将绿光换为红光条纹间距增大,C 正确,D 错误。
(2011·北京高考·T15)由于通讯和广播等方面的需要,许多国家发射了地球同步轨道卫星,这些卫星的A. 质量可以不同B. 轨道半径可以不同C. 轨道平面可以不同D. 速率可以不同〖解析〗〖答案〗A. 万有引力是卫星的向心力r v m r T m r GMm 222)2(==π,解得周期GMr T 32π=,环绕速度rGMv =,可见周期相同的情况下轨道半径必然相同,B 错误,轨道半径相同必然环绕速度相同,D 错误,同步卫星相对于地面静止在赤道上空,所有的同步卫星轨道运行在赤道上空同一个圆轨道上,C错误,同步卫星的质量可以不同,A正确.(2011·北京高考·T16)介质中有一列简谐机械波传播,对于其中某个振动质点A.它的振动速度等于波的传播速度B. 它的振动方向一定垂直于波的传播方向C.它在一个周期内走过的路程等于一个波长D.它的振动频率等于波源振动频率〖解析〗〖答案〗D.简谐机械波介质中的各质点都做简谐振动,其速度按照正弦或余弦规律变化,与波的传播速度是两码事,A错误;横波的振动方向垂直于波的传播方向,而纵波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在一条直线上,B错误,简谐机械波介质中的质点一个周期内走过的路程等于四个振幅,而波一个周期传播的距离等于一个波长,C错误;机械波介质中的各质点做简谐振动的频率都相等,都等于波源的振动频率,所以D正确.(2011·北京高考·T17)如图所示电路,电源内阻不可忽略。
2011年高考物理试卷(北京卷)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北京卷)(物理)第一部分 (选择题 共120分)本部分共20小题,每小题6分,共1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3.表示放射性元素碘131(13153I )β衰变的方程是( ) A .131127453512I Sb H e →+ B .13113153541I X e e -→+ C .131130153530I I n →+ D .131130153521I T e H →+14.如图所示的双缝干涉实验,用绿光照射单缝S 时,在光屏P 上观察到干涉条纹。
要得到相邻条纹间距更大的干涉图样,可以( )A .增大S 1与S 2的间距B .减小双缝屏到光屏的距离C .将绿光换为红光D .将绿光换为紫光15.由于通讯和广播等方面的需要,许多国家发射了地球同步轨道卫星,这些卫星的( ) A .质量可以不同 B .轨道半径可以不同 C .轨道平面可以不同 D .速率可以不同16.介质中有一列简谐机械波传播,对于其中某个振动质点,( ) A .它的振动速度等于波的传播速度 B .它的振动方向一定垂直于波的传播方向 C .它在一个周期内走过的路程等于一个波长 D .它的振动频率等于波源的振动频率17.如图所示电路,电源内阻不可忽略。
开关S 闭合后,在变阻器R 0的滑动端向下滑动的过程中,( )A .电压表与电流表的示数都减小B .电压表与电流表的小数都增大C .电压表的示数增大,电流表的示数减小D .电压表的示数减小,电流表的示数增大18.“蹦极”就是跳跃者把一端固定的长弹性绳绑在踝关节等处,从几十米高处跳下的一种极限运动。
某人做蹦极运动,所受绳子拉力F 的大小随时间t 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
将蹦极过程近似为在竖直方向的运动,重力加速度为g。
据图可知,S 1S 2SP单缝屏 双缝屏 光单色光E此人在蹦极过程中最大加速度约为()A.g B.2g C.3g D.4g19.某同学为了验证断电自感现象,自己找来带铁心的线圈L、小灯泡A、开关S和电池组E,用导线将它们连接成如图所示的电路。
2011北京理综

2011北京理综一、题目简介2011年的北京理科综合考试涵盖了多个科目,包括数学、物理和化学。
考试内容涉及基础知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本文将对2011年北京理综考试进行简要回顾和解析。
二、数学部分数学部分是2011年北京理综考试的一部分。
该部分主要测试考生的数学基础和解题能力。
主要内容涵盖代数、几何、函数、微积分等方面。
1. 题目1题目描述:给定一个函数 $f(x)=\\frac{1}{x}$,求函数在区间 $(1,+\\infty)$ 上的反函数。
解析:函数的反函数是指将自变量和因变量交换后的函数。
在这道题中,我们需要求出函数 $f(x)=\\frac{1}{x}$ 在区间$(1,+\\infty)$ 上的反函数。
首先,我们可以将函数 $f(x)=\\frac{1}{x}$ 变为$y=\\frac{1}{x}$,然后将y与y交换得到 $x=\\frac{1}{y}$,进一步得到yy=1。
因此,反函数为 $y=\\frac{1}{x}$。
2. 题目2题目描述:给定一个等差数列的前五项依次为2y−1,y−2,y+3,4y−3,3y−5,求该等差数列的公差。
解析: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可以表示为y y=y1+(y−1)y,其中y1为首项,y为公差。
根据给定的等差数列的前五项,我们可以列出以下方程组:\begin{align} 2a-1 &= a_1 \\ a-2 &= a_1 +d \\ a+3 &= a_1+2d \\ 4a-3 &= a_1 +3d \\ 3a-5 &= a_1 +4d \\ \end{align}通过解方程组,我们可以求得y1=−1,y=3。
因此,该等差数列的公差为3。
三、物理部分物理部分是2011年北京理综考试的另一部分。
该部分主要测试考生的物理基础和问题解决能力。
主要内容涵盖力学、热学、光学、电磁学等方面。
1. 题目1题目描述:一匹马以 $10 \\, \\text{m/s}$ 的速度奔跑,经过 $15 \\, \\text{s}$ 后突然停下。
2011年高考理综全国卷试题及答案(物理部分)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本试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2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1卷1至4页,第II卷5至12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二、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有的有多个符合题目要求。
完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对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 关于一定量的气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 气体吸收的热量可以完全转化为功B.气体体积增大时,其内能一定较少C. 气体从外界吸收热量,其内能一定增加D.外界对气体做功,气体的内能可能减少15 如图,两根相互平行的长直导线分别痛有方向反的电流为导线某一横截面所在平面内的四点,且 a 、b、 c 与俩导线共面:b点在两导线之间,b,d 的连线与导线所在的平面垂直。
磁感应强度可能为零的是A. a点B. b点C. c点D.d点16 ,雨后太阳光入射到水中发生色散而形成彩虹。
设水滴是球形的,图中的圆代表水滴过球心的截面,入射光线在过此截面的平面内,a, b, c, d 代表四条不同颜色的出射光线,则它们可能依次是A. 紫光,黄光,蓝光和红光B . 紫光蓝光黄光和红光C . 红光蓝光黄光和紫光D . 红光黄光蓝光和紫光17.通常一次闪电过程历时约0.2~0.3s,它由若干个相继发生的闪击构成。
每个闪击持续时间仅40~80,电荷转移主要发生在第一个闪击过程中。
在某一次闪电前云地之间的电势差约为1.0 x 109 V,云地间距离约为l km:第一个闪击过程中云地间转移的电荷量约为6 C,闪击持续时间约为60。
假定闪电前云地间的电场是均匀的。
根据以上数据,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闪电电流的瞬时值可达到1×105AB.整个闪电过程的平均功率约为1x1014WC.闪电前云地间的电场强度约为1×106 V/mD.整个闪电过程向外释放的能量约为6 x 106 J18.已知氢原子的基态能量为E1,激发态能量en=e1/n2,其中n=2,3……,。
2011年高考北京理综卷物理部分评析

定律 进 行 逻 辑 推 理 , 1 第 8题 要 求 建 立 物 理 模 型 , 从 “ 中读 出信 息. 图” 实验题 第 2 题 第 ( ) 第 ⑤ 问 , 度较 大 , 了 1 2题 难 为 使 被 碰 小 球 平 抛 运 动 射 程 最 大 , 更 换 了 两 球 的 材 仅
质 , 要考 生 分 析射 程 最 大 的 条 件 即 发 生 弹 性 碰 撞 , 需
◇ 北 京 潘 天 俊 孟 卫 东
有效 地推 动高 中教 学改 革朝 良性 方 向发 展 , 应 该 是 这
评价 一份 高考试 卷 时应 该考 虑 的 因素. 范性 高 中的 示 考生 大部 分觉 得今 年 的试题 难 度 比预想 的低 , 比 去 也
21 0 0年 是北 京新 课标 高考 的第 一年 , 当年 高 考卷
能和 电势能 之和 , 对物理 水 平 中等偏 下 的考 生是 一 这
特点 ; 1 题 , 动特 征量 和 振 动特 征 量 之 间 的联 系 第 6 波
和 区别 ; 1 第 7题 , 态 电路 分 析 ; 1 动 第 8题 , 蹦 极 ” “ 过
个 很大 的 打击 , 因为 可能第 ( ) 就拿 不 上 分 , 1问 但对 物
从 试卷 结 构来 看 , 2 1 与 0 0年几 乎 完 全 一样 , 8道 单 项 选择题 , 1道 实 验 题 , 1电 1力 两 小 题 , 3道 计 算 题, 1力 2电 , 分别 采取 了 2 个 小 问. 信息 呈 现方 ~3 在
式上, 文字叙 述 依 然 是 主力 , 图形 、 但 图表 也 不 少 , 共 1 0张图 , 中有装 置 图 、 其 电路 图 、 坐标 图 、 意 图 、 构 示 结 图等. 从 试卷 考查 的内容看 , 主干 知 识依 然 是 考查 的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北京高考理综(物理部分)
13、表示放射性元素碘131(13153
I )衰变的方程是
A.1311274
53
51
2I S b+H e →
B.
1311310
53
54
1I Sb+e -→ C.
1311301
53
53
0I I+n →
D.
1311301
5352
1I T e+H →
14、如图所示的双缝干涉实验,用绿光照射单缝S 时,在光屏P 上观察到干涉条纹。
要得到相邻条纹间距更大的干涉图样,可以
A 、增大S 1与S 2的间距
B 、减小双缝光屏到光屏的距离
C 、将绿光换为红光
D 、将绿光换为紫光
15、由于通讯和广播等方面的需要,许多国家发射了地球同步轨道卫星,这些卫星的
A 、质量可以不同
B 、轨道半径可以不同
C 、轨道平面可以不同
D 、速率可以不同 16、介质中有一列简谐机械波传播,对于其中某个振动质点,
A 、它的振动速度等于波的传播速度
B 、它的振动方向一定垂直于波的传播方向
C 、它在一个周期内走过的路程等于一个波长
D 、它的振动频率等于波源的振动频率
17、如图所示电路,电源内阻不可忽略。
开头S 闭合后,在变阻器R 0的滑动端向下滑动的过程中,
A 、电压表与电流表的示数都减小
B 、电压表与电流表的示数都增大
C 、电压表的示数增大,电流表的示数减小
D 、电压表的示数减小,电流表的示数增大 18、“蹦极”就是跳跃者把一端固定的长弹性绳绑在踝关
节等处,从几十米高处跳下的一种极限运动。
某人做蹦极运动,所受绳子拉力F 的大小随时间t 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
将蹦极过程近似为在竖直方向的运动,重力加速度为g 。
据图可知,此人在蹦极过程中最大加速度约为
A .g
B .2g
C .3g
D .4g
19、某同学为了验证断电自现象,自己找来带铁芯的线圈L ,小灯泡A 。
开关S 和电池组E 用导线将它们连接成如图所示的电路。
检查电路后,闭合开头S ,小灯泡发光;再断开开关S ,小灯泡仅有不显著的延时熄灭现象,虽经多次重复,但未见老师演示时出现的小灯泡闪亮现象,他冥思苦想找不出原因。
你认为最有可能造成小灯泡未闪亮的原因是
A 、 电源的内阻较大
B 、 小灯泡电阻偏大
C 、 线圈电阻偏大
D 、 线圈的自感系数较大
20、物理关系工不仅反映了物理量之间的关系,也确定了单位间的关系,如关系式U=IR 既反映了电压、电流和电阻之间的关系,也确定了V (伏)与A (安)和(欧)的乘积等效。
现有物理量单位:m (米)、s (秒)、N (牛)、J (焦)、W (瓦)、C (库)、F (法)、A (安)、Ω(欧)和T (特),由它们组合成的单位都与电压单位V (伏)等效的是
A 、J/C 和N/C
B 、C/F 和T.m 2/s
C 、W/A 和C.T.m/s
D 1
1
2
2W
∙Ω 和T. A. m
21.(18分)
(1)用如图1所示的多用电表测量电阻,要用到选择开头K 和两个部件S.,T.请根据下列步骤完成电阻测量:
①.旋动部件 ,使指针对准电流的“0”刻线 ②. 将K 旋转电阻挡“×100”位置
③.将插入“+”、“﹣”插孔的表笔短接,旋动部件 ,使
指针对准电阻的 (填“0刻线”或“∞刻线”)
④.将两表笔分别与待测电阻相接,发现指针偏转角度过小,为了得到比较准确的测量结果,请从下列选项中挑出合理的步骤,并按 的顺序进行操作,再完成计数读数测量: A 、将K 旋转到电阻挡“×1k ”的位置
B 、将K 旋转到电阻挡“×10”的位置
C 、将两表笔的金属部分分别与被测电阻的两根引线相接
D 、将两表笔短接,旋动合适部件,将电表进行校准 (2)如图2,用“碰撞实验器”可以验证动量
守恒定律,即研究两个小球在轨道水平部分碰撞前后的动量关系。
①实验中,直接测定小球碰撞前后的速度是不容易的。
但是,可以通过仅测量 (填选项前的符号),间接地解决这个问题。
A 、小球开始释放高度h
B 、小球抛出点距地面的高度H
C 、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射程
②图2中O 点是小球抛出点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
实验时,先将入射球m 1多次从斜轨上S 位置静止释放,找到其平均落地点位置P ,测量平抛射程OP 。
然后,把被碰小球m2静置于轨道的水平部分,再将入射球m 1从斜轨上S 位置静止,与小球m 2相碰,并多次重复。
接下来要完成的心要步骤是 。
(填选项前的符号) A 、 用天平测出两个小球的质量m 1、m 2 B 、 测量小球m1开始释放高度h C 、 测量抛出点距地面的高度H
D 、 分别找到m1、同m2相碰后平均落地点的位置M 、N
E 、
测量平抛射程OM 、ON
③若两球相碰前后的动量守恒,其表达式可表示为 (用②中测量的量表示);若碰撞是弹性碰撞,那么还应满足的表达式为 (用②中测量的量表示)。
④经测定,m 1=45.0g ,m 2=7.5g ,小球落地点的平均位置距O 点的距离如图3所示,碰撞前、后m 1的动量分别为p 1与p 1`,则p 1:p 1`= :11 ; 若碰撞结束时m 2的动量为
p 2`,则p 1`:p 2`=11: 实验结果说明,碰撞前、后总动量的比值
112''
p p P =
⑤有同学认为在上述实验中仅更换两个小球的材质,其它条件不变,可以使被碰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射程增大。
请你用④中已知的数据,分析和计算出被碰小球m 2平抛运动射程ON 的最大值 为 cm 。
22、(16分)如图所示,长度为l 的轻绳上端固定在O 点,下端系一质量为m 的小球,小球的大小
可以忽略。
(1)在水平拉力F 的作用下,轻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a ,小球保持静止。
画出此时小球的受力图,并求力F 的大小;
(2)由图示位置无初速度释放小球,求当小球通过最低点时的速度大小及轻绳对小球的拉力。
不计空气阻力。
23、(18分)利用电场和磁场,可以将比荷不同的离子分离,这种方法在化学分析和原子核技术等领域有重要的应用。
如图所示的矩形区域ACDG(AC边足够长)中存在垂直于纸面的匀强磁场。
A处有一狭缝,离子源产生的离子,经静电场加速后穿过狭缝沿垂直于GA边且垂直于磁场的方向射入磁场,运动到GA边,被相应的收集器收集。
整个装置内部为真空。
已知被加速的两种离子的质量分别是m1和m2(m1>m2),电荷量均为q,加速电场的电势差为U,离子进入电场时的初速度可以忽略,不计重力,也不考虑离子间相互作用。
(1)求质量为m1的离子进入磁场时的速率v1;
(2)当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为B时,求两种离子在GA边落点的间距x
(3)在前面的讨论中忽略了狭缝宽度的影响,实际装置
中狭缝具有一定宽度。
若狭缝过宽,可能使两束离子在GA边
上的落点区域重叠,导致种离子无法完全分离。
设磁感应强度大小可调,GA边长为定值L,狭缝宽度为d,
狭缝右边缘在A处,离子可以从狭缝各处射入磁场,入射方
向垂直于GA边且垂直于磁场。
为保证上述两种离子能落在
GA边上并被完全分离,求狭缝的最大宽度。
24(20分)静电场方向平行于X轴,其电势随x的变化可简化为如图所示的折线,图中
φ和d为
o
已知量。
一个带负电粒子在电场中以O为中心,沿x轴方向做周期性运动。
已知该粒子质量为m,电量为-q,其动能与电势能之和为-A(0<A<q
φ),忽略重力,求
o
(1)粒子所受电场力的大小;
(2)粒子运动的区间;
(3)粒子的运动周期。